漂浮导管的应用

合集下载

漂浮导管课件

漂浮导管课件
等。
指导治疗
通过漂浮导管监测到的数据,医 生可以制定更加精准的治疗方案, 如调整药物剂量、选择最佳手术
时机等。
科研领域
基础研究
漂浮导管可以用于基础研究,如心血管生理学、药理学等, 通过在实验动物身上放置漂浮导管,可以深入了解心血管 系统的生理和病理机制。
新药研发
在新药研发过程中,漂浮导管可以用于评估新药对心血管 系统的影响,为新药的研发和上市提供重要支持。
操作阶段
消毒与铺巾
对导管插入部位的皮肤进行严格消毒, 铺设无菌巾。
导管插入
监测与记录
连接监测设备,监测患者的心率和血 压等指标,同时记录导管的位置和压 力等数据。
在导管插入部位进行局部麻醉,使用 穿刺技术将导管插入到肺动脉内。
结束阶段
导管拔除
操作完成后,将导管拔出,对穿刺部 位进行压迫止血。
后续处理
03
漂浮导管的优缺点
优点
01
02
03
04
操作简便
漂浮导管插入过程相对简单, 不需要复杂的手术操作,可以
在短时间内完成。
实时监测
漂浮导管可以实时监测患者的 心脏功能和血流动力学状态, 为医生提供及时准确的信息。
创伤小
与传统的插管方式相比,漂浮 导管对患者的创伤较小,术后
恢复较快。
适应症广泛
漂浮导管适用于多种心脏疾病 的治疗,如急性心肌梗肿瘤学等。
个性化治疗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定制个性化的导管治疗方 案,提高治疗效果。
对未来的影响与展望
1 2
降低医疗成本
随着技术的进步和应用领域的拓展,漂浮导管的 生产成本有望降低,从而降低医疗成本。
提高治疗效果
随着导管材料和设计的改进,以及应用领域的拓 展,漂浮导管的治疗效果有望得到进一步提高。

漂浮导管临床应用与参数意义

漂浮导管临床应用与参数意义

参数意义
1.热稀释法仍然是CO监测的金标准。 2. S-G导管是测量肺动脉压力PAP的金标准。 3. 在测量CO/PAP等血流动力学参数的同时能够获得氧供需平衡指标混合 静脉血氧饱和度(SvO2),是复苏和预后的重要监测指标。 4. 能够测量右心的真正容量参数,针对右心功能衰竭的疾病准确指导液 体治疗。 5. 在一个监测工具中能够同时获得除了心肌运动和瓣膜形态以外的最全 面的参数。
重要参数指标解析
▪ 导致SvO2下降的因素及临床状况
重要参数指标解析
▪ 研究显示,SvO2=55%是一个预警点,低SvO2容易引发术中急性 心肌梗死会增加患者死亡率及在ICU停留时间。
▪ 此外,当SvO2升高时一定要警惕是否为氧供上升导致的高氧血症, 临床上高氧血症会对肺部造成较严重的损伤。
▪ 此外,还要警惕是否为患者体温过低、麻醉、药物性麻痹以及败 血症造成的氧需下降。
前言
▪ 近年来PAC的应用重新兴起,据报道,一项对于欧洲危重患者的 队列研究表明,2002年患者与2012年患者比较,PAC的应用率稳 定在15%左右。
▪ 在美国,心脏衰竭患者PAC的应用率从2006年的5%升至2012年 8%,近年来其应用率保持稳定。
PAC应用维持稳定的原因
1.试验未能证实应用PAC能够改善患者预后,但研究结果也未能证 实应用PAC具有潜在风险。 2.所谓的“随机”其实仅仅是将非重症患者随机纳入PAC组和非PAC 组。 3.替代方法不能够提供足够的血流动力学信息,或者提供的参数缺 乏准确性。
谢谢观看
漂浮导管临 床应用与参 数意义
前言
▪ 20世纪90年代漂浮导管(PAC)的应用达到了顶峰。有学者曾对 美国1994年住院患者中应用PAC的患者进行血流动力学监测(每 1000人中有6~7人),之后观察性研究结果显示:存在急性心肌 梗死的患者给予PAC监测,会增加患者死亡风险。

漂浮导管临床应用进展

漂浮导管临床应用进展

评估呼吸功能
通过监测呼吸道的压力和流量,评估 呼吸系统的功能状态,如阻塞性睡眠 呼吸暂停综合征、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等。
重症监护治疗
01
02
03
监测危重患者
在重症监护病房中,漂浮 导管可以用于监测危重患 者的生命体征,如血压、 心率、呼吸等。
指导治疗
根据监测到的血液动力学 参数,医生可以调整治疗 方案,如输液速度、血管 活性药物的剂量等。
评估心脏功能
通过测量心脏的血液动力学参数, 如心输出量、肺动脉压、肺毛细血 管楔压等,评估心脏的功能状态。
诊断心律失常
利用漂浮导管记录心电信号,可以 诊断各种心律失常,如房颤、室性 早搏等。
呼吸系统疾病诊断
诊断肺栓塞
诊断肺部感染
通过测量肺动脉压和肺毛细血管楔压, 评估肺栓塞的可能性。
利用漂浮导管采集血液样本进行细菌 培养,有助于诊断肺部感染。
诊断准确性
漂浮导管在心血管疾病的诊断中表现 出较高的准确性,能够实时监测心输 出量、肺动脉压力等关键指标,为医 生提供准确的诊断依据。
适应症拓展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漂浮导管的适 应症逐渐拓展,从传统的急性心脏病 领域延伸至慢性心血管疾病管理,为 患者提供更全面的监测和治疗方案。
呼吸系统疾病诊断研究进展
历史与发展
历史
漂浮导管技术最早可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经过多年的研究和改进,逐渐发展 成为现代医学中重要的诊断工具。
发展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医学的需求,漂浮导管技术不断改进和完善,导管材料、设 计、功能等方面都有了显著提升,为临床应用提供了更好的支持。
工作原理与使用方法
工作原理
漂浮导管通过监测心脏内部压力、血流等参数,获取心脏功 能和血流动力学的信息。这些数据通过导管传输至外部设备 ,医生根据这些数据对心脏疾病进行诊断和治疗。

漂浮导管的临床应用

漂浮导管的临床应用

漂浮导管的临床应用山东省千佛山医院(250014)解建漂浮导管又称Swan-Ganz导管,自1970年由Swan等发明后在临床上已得到广泛的应用,最初的二腔导管只能用于测压,后来发展到最常用的四腔导管,可通过热稀释法测定CO,目前还有五腔导管、带起搏电极的导管、能连续监测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或CO的导管。

它能及时准确地反映病人的血流动力学状况并由此计算出其他有关指标,为危重病的诊治提供了非常有价值的资料,是现代重症监护病房不可缺少的监测手段。

一、置入方法1.作好操作前的准备:除消毒器具、穿刺包、导管、测压管道、监护仪外,病人常规作心电、血压、Sp02的监测,休克者最好能动脉直接测压,开放静脉通道,并准备好除颤器、常用的急救药品如利多卡因等,以备治疗操作中的严重心律失常。

2.穿刺部位:一般选择右侧颈内静脉,这是漂浮导管操作的最佳途径,导管可以直达右房,并发症少,容易成功。

但对于机械通气的病人,可能会受呼吸机管道的妨碍,操作往往比较费力,对气管切开者也不适宜,此时可以选择经锁骨下静脉途径,而且导管固定也较经颈内静脉途径方便、稳妥,便于护理。

3.操作程序:常规消毒穿刺部位、铺洞巾,以Seldinger法置入导管鞘。

检查漂浮导管的气囊是否完整、对称,各管腔是否通畅并预注肝素盐水,连结测压系统。

边观察压力波形边缓慢置入导管,深入15cm后充足气囊使其顺血流漂入,屏幕上可依次看到右房、右室、肺动脉波形,一般在50cm处出现肺动脉楔压(PJ州P)波,放松气囊又出现动脉波形说明导管位置良好,否则需退出后重新漂入。

此时可注射冰盐水15ml(4S内快速注入)测定心排量(CO)和心脏指数(CI),监护仪根据输入的参数自动计算全套血流动力学指标,连续3次取其平均值。

必要时还可抽取混合静脉血作血气分析,结合动脉血气结果计算氧输送(D02)、氧耗(v02)、氧摄取率(ER02)等指标。

测量完毕将导管退出少许,并作好固定,床边摄胸片检查导管位置。

《漂浮导管》课件

《漂浮导管》课件

PART 05
漂浮导管的发展趋势与未 来展望
技术发展趋势
导管材料优化
随着科技的发展,漂浮导管材料 将不断优化,以提高导管的耐用
性和安全性。
导管功能升级
未来漂浮导管将具备更多功能,如 智能化监测、自动调节等,以满足 更复杂的治疗需求。
导管制作工艺改进
通过改进导管制作工艺,降低生产 成本,使更多患者能够受益于漂浮 导管技术。
用途
主要用于监测心脏功能、评估心 输出量、测定肺动脉压力和计算 肺血管阻力等,为医生提供重要 的诊断依据。
工作原理
工作原理
漂浮导管通过插入上腔或下腔静脉,随血液流入右心房、右 心室,然后进入肺动脉,通过肺动脉的分支到达肺毛细血管 ,最后返回左心房。在导管内壁涂有特殊的润滑材料,使其 能够在血液中漂浮,随血液流动。
运动生理学研究
在运动科学领域,漂浮导管可用于研 究运动员的身体状况和训练效果。
动物实验
在动物实验中,漂浮导管可用于监测 动物的生理参数,评估药物效果和疾 病治疗效果。
PART 03
漂浮导管的优缺点
优点
操作简便
漂浮导管插入过程相对简单, 不需要复杂的手术操作,可以
在短时间内完成。
实时监测
漂浮导管可以实时监测患者的 心脏功能和血流动力学状态, 为医生提供及时的诊断和治疗 依据。
市场发展前景
市场需求增长
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和人口老龄 化,漂浮导管的市场需求将不断
增长。
市场竞争格局
市场竞争将逐渐加剧,促使企业 加大研发投入,提高产品质量和
服务水平。
行业法规与政策
政府对医疗器械行业的监管将更 加严格,推动行业规范化发展。
对未来的影响与展望

漂浮导管在危重病中的应用(共5篇)

漂浮导管在危重病中的应用(共5篇)

漂浮导管在危重病中的应用(共5篇)第一篇:漂浮导管在危重病中的应用气囊漂浮导管(Swan-Ganz)在危重病中的应用气囊漂浮导管简称Swan-Ganz导管,于1970年首先报道用于床边血流动力学监测。

由于该导管不需X线帮助,是当今国际上床边血流动力学监测的重要、常用的手段,为监护治疗中心常用的监测手段。

Swan-Ganz导管在一般右心导管基础上发展而来。

在导管顶端有一气囊,导管经静脉进入心腔后,充气的气囊有导向作用,使导管顺血流方向漂浮,在较短时间内自动地由右房经右室进入肺动脉,并嵌顿在肺动脉较小分支内,分别测得右房、右室、肺动脉和肺动脉楔压。

充气的气囊包围了导管的顶端,从而减少或避免导管顶端碰撞右室壁引起的心律失常。

通过四腔管的热敏电极提供了用温度稀释法监测每搏量与心排血指数。

通过Swan-Ganz导管监测可较全面准确地反映心血管功能。

(1)适应证:①急性心肌梗塞,特别是合并严重心力衰竭、低排综合征、休克和严重的机械并发症如室间隔穿孔或急性二尖瓣关闭不全等,拟进行或已进行主动脉内气囊反搏术。

②急性巨大肺栓塞。

③鉴别心源性或非心源性肺水肿。

④各类休克,尤其心源性休克。

⑤多脏器功能不全的重症患者。

⑥危重病人和心脏大血管手术患者在术中及术后的监测和处理。

⑦外伤患者的液体疗法。

⑧应用扩容、扩血管药、增强心肌收缩药、缩血管药物的监测及处理。

⑨其他:如利用漂浮导管技术进行临时性心房,心室或房室顺序起搏,超速抑制,心腔内心电图记录等。

(2)禁忌症:①肝素过敏者。

②高血凝状态或接受抗凝治疗或最近接受过溶栓治疗者。

③急性或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

④活动期风湿病、心肌炎。

⑤近期有肺动脉栓塞者。

⑥严重肝、肾损害且有出血倾向者。

(3)操作方法在无菌条件下进行经皮穿刺静脉或静脉切开插管。

将导管插入静脉轻轻前送,若使用颈内静脉(锁骨下静脉或肘静脉),可在抵达上腔静脉时部分充盈气囊,导管抵达右房后,将气囊充盈到0.8至1.0ml,可记录到右房压(RAP)。

漂浮导管的应用

漂浮导管的应用
15~18 mmHg时,左室做功最佳 PAPd与PAWP密切相关,在无严重肺部病变的病
人,肺动脉舒张压略高于PAWP,较稳定地高出后 者1~4 mmHg(2mmHg),因而常以连续肺动脉 舒张压监测取代PAWP连续监测 呼吸对胸腔内压影响的最小时相是在呼气末期, 所以测量PAWP应在呼气末期进行
常规监测参数 正常参考值 PAP
PAP:15~30/5~14[11~16] mmHg
升高可见于:
左心衰竭 二尖瓣病变 慢性肺部疾病 肺动脉高压等
56
常规监测参数 正常参考值 PAWP
PAWP:6~12 mmHg
>18 mmHg为肯定升高, >30 mmHg则有肺水 肿的可能。<8 mmHg常有左室充盈不足
57
常规监测参数 正常参考值 RAP
RAP:3~7/0~2[1~7]mmHg
RAP可以被认为等同于CVP 升高可见于:
右心衰竭,三尖瓣狭窄或关闭不全 任何可影响舒张期充盈的疾病:缩窄性心包炎,
心肌病,肺动脉高压,阵发性心动过速等
58
常规监测参数 正常参考值 CO
CO: 4~8L/min
依据所监测的不同部位的压力波形&数值
辅助参考导管的长度标记
导管体表标记的预估
显示距末梢端的距离用于确定顶端和端口的位置
标识带表示的长度:
成人导管
儿科导管
薄带: 10cm
薄带: 5cm
厚带: 50cm
厚带: 25cm
插入距离 锁骨下静脉 颈内静脉 股静脉 右前臂静脉
右心房 (球囊充气) 15cm 20cm 30cm 40cm
漂浮导管—最全面的血流动力学监测
前负荷:容量监测 - REDV ; 压力监测 - CVP PAP PAWP;

漂浮导管的临床应用

漂浮导管的临床应用
❖ Differentiation of pulmonary edema Cardiogenic Noncardiogenic
❖ Evaluation of pulmonary hypertension ❖ Diagnosis of left-to-right intracardiac shunt ❖ Diagnosis of pericardial tamponade
异常:收缩压>30mmHg 舒张压>20mmHg
7、肺动脉楔压
❖ 肺动脉楔压(PAWP): 反应左房产生的后向性压力 在没有二尖瓣病变及肺血管病 变的情况下:
平均PAWP=平均肺静脉压=左 房压=LVEDP
可用PAWP来估测LVEDP预测左 心功能
正常值:平均压 6~12mmHg 注:1:a波,2:c波,3:v波
What Increases RV Pressures?
❖RV failure ❖Pulmonary hypertension ❖Pulmonary stenosis ❖Pulmonary Embolism ❖Cardiomyopathy ❖Cardiac tamponade ❖Cardiac constriction
Assessment of best PEEP for DO2
PAC指导的治疗计划
PAC-Guided Treatment Protocol
复苏至平均动脉压 > 65 mm Hg
SvO2
正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70%)
低 (<65%)
无处理
低 (低氧血症)
SaO2
氧疗, 增加 PEEP
高 >2.6L/min/M2
-右心房压力(RAP) -肺动脉压力(PAP) -肺动脉嵌入压(PCWP) -心输出量(CO) -心脏指数(CI) -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常规监测参数 正常参考值 PAP
PAP:15~30/5~14[11~16] mmHg
升高可见于:
左心衰竭 二尖瓣病变 慢性肺部疾病 肺动脉高压等
56
常规监测参数 正常参考值 PAWP
PAWP:6~12 mmHg
>18 mmHg为肯定升高, >30 mmHg则有肺水 肿的可能。<8 mmHg常有左室充盈不足
右侧颈内静脉 40~45cm
左侧锁骨下静脉 40~50cm
右侧股静脉 60~65cm
左侧股静脉 60~65cm
Swan-Ganz导管的历史
1929年,德国医生Forssmann在同事的协助下将1根导尿 管经左肘前静脉送入自己的右心房,并多次尝试,通过注 入浓碘化钠溶液拍摄了右心造影片。他也因此受到谴责并 被医院解雇。
57
常规监测参数 正常参考值 RAP
RAP:3~7/0~2[1~7]mmHg
RAP可以被认为等同于CVP 升高可见于:
右心衰竭,三尖瓣狭窄或关闭不全 任何可影响舒张期充盈的疾病:缩窄性心包炎,
心肌病,肺动脉高压,阵发性心动过速等
58
常规监测参数 正常参考值 CO
CO: 4~8L/min
15~18 mmHg时,左室做功最佳 PAPd与PAWP密切相关,在无严重肺部病变的病
人,肺动脉舒张压略高于PAWP,较稳定地高出后 者1~4 mmHg(2mmHg),因而常以连续肺动脉 舒张压监测取代PAWP连续监测 呼吸对胸腔内压影响的最小时相是在呼气末期, 所以测量PAWP应在呼气末期进行
61
PAC指导的治疗计划 PAC-Guided Treatment Protocol
复苏至平均动脉压 > 65 mm Hg
正常 (>70%)
SvO2
低 (<65%)
无处理
低 (低氧血症)
SaO2
氧疗, 增加 PEEP
高 &(增加 O2ER)
心输出量
是否破裂。 出血和血肿:注意穿刺操作轻柔。 肺梗塞:防止导管持续嵌入肺小动脉。 心律失常:轻柔操作,减少刺激右心室内膜。
心输出量(CO)监测
心搏量(心脏每次收縮所射出的血 量)乘以心跳速率所得的乘积即为心 输出量(CO=SV×HR)。如无心内分流, 左右心室的心输出量应相等。心输出 量可以用来评估左心室功能及心脏状 况,肺动脉导管利用温度稀释法可以 测量心输出量。
导管顶端带气囊
顺血流方向漂到右心,直至肺动脉
诞生于爱德华实验室 由Swan 和Ganz研发而成
Swan-Ganz导管开启了 真正血流动力学监测的时代
常用的漂浮导管
Swan-ganz四腔或五腔漂浮导管
Swan-Ganz 导管家族
❖Swan-Ganz肺动脉压力监测导管

❖Swan-Ganz脑氧饱和度和混合静脉氧饱和度监测导管 ❖Swan-Ganz标准热稀释心排量导管 ❖Swan-Ganz带起搏功能的导管和单/双起搏电极 ❖Swan-Ganz CCOmbo/CCOmboV连续热稀释右心功能导管
4、导管进入右心房后,继续推进15-20cm仍未见右心室或肺动 脉压力波形,提示导管可能在心腔内打圈,应将气囊放气并 将导管退至腔静脉后重新推进
注意事项
5、为了防止漂浮导管随血流进入肺小血管,长时间堵塞肺小 血管遭致肺梗塞、肺动脉破裂等严重并发症,漂浮导管置入 后应持续监测肺动脉压。此外,每次测定肺毛细血管嵌压的 时间也应尽可能缩短
➢ 患者应有可靠的静脉通路,床旁应备有除颤器 及利多卡因、肾上腺素等急救药品。
➢ PAC外套上保护鞘,将肺动脉腔及CVP腔用盐水 冲注,与标定好的换能器相连,注1.5ml气体检 查气囊是否匀称
➢ 将PAC置于患者身上以观察其自然曲度,并设 计如何有利于导管顺利漂入心脏
Swan-Ganz 置管为何要首选右侧颈内静脉 ,而不是左侧?
低 <2.0L/min/M2
PAOP
>8 g/dL 应激, 焦虑,疼痛
< 8 g/dL 贫血
>18 mmHg 心功能障碍
< 18 mm Hg 低血容量
止痛镇静
输血
多巴酚丁胺
液体治疗
Adapted from Pinsky & Vincent. Critical Care Medicine 33:1119-22, 2019
漂浮导管(Swan-Ganz)的应用
床旁血液动力学监测的条件
人员条件:一组训练有素的医护人员。 设备条件:性能良好的多功能监护仪。 所获得的资料必须是确定诊断和指导治疗所必需的。
基于以上的条件,床旁血液动力学监 测主要在于确定诊断、评估病情、指导 治疗及判断预后等方面。
床旁血液动力学监测的适应症
注意事项
1、操作须严格无菌 2、送置漂浮导管时动作应轻柔,进入心腔后应严密监测心电
变化,一般在右心室流出道时容易发生心律失常,如发生 严重心律失常应立即转变导管方向或退出导管至腔静脉, 必要时给予药物处理后再置管
注意事项
3、注意避免导管在心腔内打结,特别是在推送导管时,如遇阻 力不要强行送管,应使用退、转、进的手法使之顺利前进, 防止盲目置管造成心脏穿孔等严重并发症
窄性心包炎等。
床旁血液动力学监测的适应症
其他危重病人
多器官或主要器官衰竭:呼吸衰竭、心力衰竭、严重 感染等。
各种原因的休克。 严重心脏病患者术前、术中和术后监测。
床旁血液动力学监测的禁忌症
穿刺局部有感染。 患者对肝素过敏。 正在接收抗凝或溶栓治疗的病人。 严重全身感染及高凝状态。
漂浮导管的穿刺部位
右心室做功指数RVSWI:
SVI(MPAP-CVP) ·0.0143
4~8 g/m/ ㎡
60
其它
平均动脉压MAP:直接测量 82~102 mmHg 体循环阻力指数SVRI:79.92(MAP-CVP)/CI
1760~2600 dyne·sec/cm5/ ㎡
左心室做功指数LVSWI: SVI(MAP-CVP) ·0.0143 44~68 g/m/ ㎡
右侧的胸膜顶低于左侧,不 易刺入胸膜,可避免气胸、 血胸;
右侧没有胸导管,不易发生 乳糜瘘;
右侧解剖变异少,易于穿刺 定位;
右侧的颈内动脉位于静脉的 后内侧且平行走行,可减少 刺穿动脉的几率。
Swan-Ganz置管是“盲插”不需要依赖X射线, 那么如何定位导管的位置呢?
59
间接测量指标
心脏指数CI: CO/BSA
2.8~3.6 L/min/㎡
每搏输出量SV:CO/HR
60~90 ml/beat
每搏输出指数SVI:SV/BSA 30~50 ml/beat/ ㎡
肺循环阻力指数PVRI:
79.92(MPAP-PAWP)/CI 45~225dyne·sec/cm5/ ㎡
急性心肌梗死
大面积心肌梗死怀疑有血液动力血紊乱。 右室梗塞。 严重心衰低心排状态或休克。 机械性并发症:二尖瓣返流、室间隔穿孔等。 反复发作梗塞后心肌缺血。
床旁血液动力学监测的适应症
慢性心力衰竭
评价心功能,尤其是心肺疾病并存时。 选择药物,尤其是血管活性药物。 评定疗效及判断预后。 区别某些心力衰竭的特定病因:限制性心肌病、缩
常用的漂浮导管
漂浮导管的漂移途径
漂浮导管的漂移途径
漂浮导管的压力波形
漂浮导管的压力波形
漂浮导管的压力正常值
0~8
20~25/0~8 20~25/8~14
单位:mmHg
6~12
Swan-Ganz导管置管技术
置管的准备工作
➢ 准备好穿刺针,导丝,扩张器,外套管,SwanGanz导管,压力传感器,压力冲洗装置等
依据所监测的不同部位的压力波形&数值
辅助参考导管的长度标记
导管体表标记的预估
显示距末梢端的距离用于确定顶端和端口的位置
标识带表示的长度:
成人导管
儿科导管
薄带: 10cm
薄带: 5cm
厚带: 50cm
厚带: 25cm
插入距离 锁骨下静脉 颈内静脉 股静脉 右前臂静脉
右心房 (球囊充气) 15cm 20cm 30cm 40cm
肺动脉 (楔入) 40cm 50~55cm 50cm 60cm
肺动脉导管位置的确定
如果放开气囊后肺动脉嵌顿波形不能立即转变为 肺动脉压力波形,或气囊充气不到0.6ml即出现 肺动脉嵌顿压力波形,则提示导管位置过深。
如气囊充气1.2ml以上才出现肺动脉嵌顿压力波 形,则提示导管位置过浅。
导管顶端进入左肺动脉极易脱出。所以,SwanGanz导管进入右侧肺动脉是更好的选择。
漂浮导管—最全面的血流动力学监测
前负荷:容量监测 - REDV ; 压力监测 - CVP PAP PAWP;
心脏作功 - CO SV RVSW LVSW; 后负荷:体循环、肺循环阻力 氧代谢 - DO2 VO2 SvO2;
漂浮导管—最全面的血流动力学监测
RAP 右心前负荷及回心血量 右心功能及血容量 1-6mmHg
6、导管保留期间(一般3天左右),应每天消毒并更换穿刺部 位敷料,注意无菌操作。为了防止血栓形成,在导管置入后 即应从肺动脉导管的侧孔或旁路输液导管处持续输入肝素生 理盐水(生理盐水100ml 加肝素1000U,2-3ml/h)
漂浮导管的并发症和防治
感染:严格无菌操作。 血栓形成和栓塞:定时肝素水冲洗,注意检查气囊
PAP 肺血管阻力、右心心肌纤维张力及血容量 20-30/8-12mmHg
PAWP 左房压,反映左室前负荷及充盈压 4-12mmHg
CO(cardiac output) 热稀释法、连续监测 4-8L/min
记录呼气末压力
漂浮导管的应用
监测心腔压力 测定心输出量, 测定肺动脉血温度 采集混合静脉血标本 右心房输液、给药 连续心输出量、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