漂浮导管

合集下载

漂浮导管

漂浮导管

临床适应症

心肌梗塞、心力衰竭、心血管手术;肺栓塞、 呼吸功能衰竭;严重创伤,灼伤,各种类型 休克;嗜铬细胞瘤及其它内外科危重病人。 一种诊断监测手段,而非治疗手段

置管方法

准备用物:V穿刺针、引导钢丝、V扩张器、 导管鞘、管路输液器、无菌导管包一套 换能器、心电监护仪、除颤仪、气管插 管物品、抢救药品
肺动脉楔压PAWP
反映血容量、左心功能,间接代表了左房压和左室舒张末压 5~12mmHg


PAWP<6mmHg提示容量严重不足;
PAWP=12~15 mmHg提示容量正常或容量不足伴左心功能 不全;PAWP>15mmHg提示容量过多或伴左心功能不全, 有发生肺水肿的危险性。 通过容量负荷试验,观察PAWP的改变,能更准确的判断患 者容量状态

右房压力(RAP)
代表中心静脉压,反映血容量、静脉血管张力、 右心功能状态 6~12mmHg
右室压RVP
反映右室功能,特别是右室流出道有梗阻时 会升高 20~30/0~5mmHg
肺动脉压PAP
反映肺血管张力 15~25/5~12mmHg 平均压10~20mmHg 收缩压>30mmHg,诊断为肺动脉高压
肝素液配置:肝素 20mg/支加入 0. 9%生理盐 水 1000ml中,相当于2.5IU/ml。将其中的500ml 为一瓶连接静脉输液管排尽管内空气后备用
置管途径
首选:右颈内静脉:15~20cm可直达右心房 贵要静脉:经左腋静脉和锁骨下静脉 股静脉:70cm达右心房,易感染

临床意义
直接测定,估计左、右心室功能 热稀释法,测定心排量 血气分析 指导治疗 选择最佳的PEEP 通过压力波形分析

漂浮导管课件

漂浮导管课件
等。
指导治疗
通过漂浮导管监测到的数据,医 生可以制定更加精准的治疗方案, 如调整药物剂量、选择最佳手术
时机等。
科研领域
基础研究
漂浮导管可以用于基础研究,如心血管生理学、药理学等, 通过在实验动物身上放置漂浮导管,可以深入了解心血管 系统的生理和病理机制。
新药研发
在新药研发过程中,漂浮导管可以用于评估新药对心血管 系统的影响,为新药的研发和上市提供重要支持。
操作阶段
消毒与铺巾
对导管插入部位的皮肤进行严格消毒, 铺设无菌巾。
导管插入
监测与记录
连接监测设备,监测患者的心率和血 压等指标,同时记录导管的位置和压 力等数据。
在导管插入部位进行局部麻醉,使用 穿刺技术将导管插入到肺动脉内。
结束阶段
导管拔除
操作完成后,将导管拔出,对穿刺部 位进行压迫止血。
后续处理
03
漂浮导管的优缺点
优点
01
02
03
04
操作简便
漂浮导管插入过程相对简单, 不需要复杂的手术操作,可以
在短时间内完成。
实时监测
漂浮导管可以实时监测患者的 心脏功能和血流动力学状态, 为医生提供及时准确的信息。
创伤小
与传统的插管方式相比,漂浮 导管对患者的创伤较小,术后
恢复较快。
适应症广泛
漂浮导管适用于多种心脏疾病 的治疗,如急性心肌梗肿瘤学等。
个性化治疗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定制个性化的导管治疗方 案,提高治疗效果。
对未来的影响与展望
1 2
降低医疗成本
随着技术的进步和应用领域的拓展,漂浮导管的 生产成本有望降低,从而降低医疗成本。
提高治疗效果
随着导管材料和设计的改进,以及应用领域的拓 展,漂浮导管的治疗效果有望得到进一步提高。

漂浮导管临床应用与参数意义

漂浮导管临床应用与参数意义

参数意义
1.热稀释法仍然是CO监测的金标准。 2. S-G导管是测量肺动脉压力PAP的金标准。 3. 在测量CO/PAP等血流动力学参数的同时能够获得氧供需平衡指标混合 静脉血氧饱和度(SvO2),是复苏和预后的重要监测指标。 4. 能够测量右心的真正容量参数,针对右心功能衰竭的疾病准确指导液 体治疗。 5. 在一个监测工具中能够同时获得除了心肌运动和瓣膜形态以外的最全 面的参数。
重要参数指标解析
▪ 导致SvO2下降的因素及临床状况
重要参数指标解析
▪ 研究显示,SvO2=55%是一个预警点,低SvO2容易引发术中急性 心肌梗死会增加患者死亡率及在ICU停留时间。
▪ 此外,当SvO2升高时一定要警惕是否为氧供上升导致的高氧血症, 临床上高氧血症会对肺部造成较严重的损伤。
▪ 此外,还要警惕是否为患者体温过低、麻醉、药物性麻痹以及败 血症造成的氧需下降。
前言
▪ 近年来PAC的应用重新兴起,据报道,一项对于欧洲危重患者的 队列研究表明,2002年患者与2012年患者比较,PAC的应用率稳 定在15%左右。
▪ 在美国,心脏衰竭患者PAC的应用率从2006年的5%升至2012年 8%,近年来其应用率保持稳定。
PAC应用维持稳定的原因
1.试验未能证实应用PAC能够改善患者预后,但研究结果也未能证 实应用PAC具有潜在风险。 2.所谓的“随机”其实仅仅是将非重症患者随机纳入PAC组和非PAC 组。 3.替代方法不能够提供足够的血流动力学信息,或者提供的参数缺 乏准确性。
谢谢观看
漂浮导管临 床应用与参 数意义
前言
▪ 20世纪90年代漂浮导管(PAC)的应用达到了顶峰。有学者曾对 美国1994年住院患者中应用PAC的患者进行血流动力学监测(每 1000人中有6~7人),之后观察性研究结果显示:存在急性心肌 梗死的患者给予PAC监测,会增加患者死亡风险。

漂浮导管临床应用进展

漂浮导管临床应用进展

评估呼吸功能
通过监测呼吸道的压力和流量,评估 呼吸系统的功能状态,如阻塞性睡眠 呼吸暂停综合征、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等。
重症监护治疗
01
02
03
监测危重患者
在重症监护病房中,漂浮 导管可以用于监测危重患 者的生命体征,如血压、 心率、呼吸等。
指导治疗
根据监测到的血液动力学 参数,医生可以调整治疗 方案,如输液速度、血管 活性药物的剂量等。
评估心脏功能
通过测量心脏的血液动力学参数, 如心输出量、肺动脉压、肺毛细血 管楔压等,评估心脏的功能状态。
诊断心律失常
利用漂浮导管记录心电信号,可以 诊断各种心律失常,如房颤、室性 早搏等。
呼吸系统疾病诊断
诊断肺栓塞
诊断肺部感染
通过测量肺动脉压和肺毛细血管楔压, 评估肺栓塞的可能性。
利用漂浮导管采集血液样本进行细菌 培养,有助于诊断肺部感染。
诊断准确性
漂浮导管在心血管疾病的诊断中表现 出较高的准确性,能够实时监测心输 出量、肺动脉压力等关键指标,为医 生提供准确的诊断依据。
适应症拓展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漂浮导管的适 应症逐渐拓展,从传统的急性心脏病 领域延伸至慢性心血管疾病管理,为 患者提供更全面的监测和治疗方案。
呼吸系统疾病诊断研究进展
历史与发展
历史
漂浮导管技术最早可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经过多年的研究和改进,逐渐发展 成为现代医学中重要的诊断工具。
发展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医学的需求,漂浮导管技术不断改进和完善,导管材料、设 计、功能等方面都有了显著提升,为临床应用提供了更好的支持。
工作原理与使用方法
工作原理
漂浮导管通过监测心脏内部压力、血流等参数,获取心脏功 能和血流动力学的信息。这些数据通过导管传输至外部设备 ,医生根据这些数据对心脏疾病进行诊断和治疗。

漂浮导管的临床应用

漂浮导管的临床应用

漂浮导管的临床应用山东省千佛山医院(250014)解建漂浮导管又称Swan-Ganz导管,自1970年由Swan等发明后在临床上已得到广泛的应用,最初的二腔导管只能用于测压,后来发展到最常用的四腔导管,可通过热稀释法测定CO,目前还有五腔导管、带起搏电极的导管、能连续监测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或CO的导管。

它能及时准确地反映病人的血流动力学状况并由此计算出其他有关指标,为危重病的诊治提供了非常有价值的资料,是现代重症监护病房不可缺少的监测手段。

一、置入方法1.作好操作前的准备:除消毒器具、穿刺包、导管、测压管道、监护仪外,病人常规作心电、血压、Sp02的监测,休克者最好能动脉直接测压,开放静脉通道,并准备好除颤器、常用的急救药品如利多卡因等,以备治疗操作中的严重心律失常。

2.穿刺部位:一般选择右侧颈内静脉,这是漂浮导管操作的最佳途径,导管可以直达右房,并发症少,容易成功。

但对于机械通气的病人,可能会受呼吸机管道的妨碍,操作往往比较费力,对气管切开者也不适宜,此时可以选择经锁骨下静脉途径,而且导管固定也较经颈内静脉途径方便、稳妥,便于护理。

3.操作程序:常规消毒穿刺部位、铺洞巾,以Seldinger法置入导管鞘。

检查漂浮导管的气囊是否完整、对称,各管腔是否通畅并预注肝素盐水,连结测压系统。

边观察压力波形边缓慢置入导管,深入15cm后充足气囊使其顺血流漂入,屏幕上可依次看到右房、右室、肺动脉波形,一般在50cm处出现肺动脉楔压(PJ州P)波,放松气囊又出现动脉波形说明导管位置良好,否则需退出后重新漂入。

此时可注射冰盐水15ml(4S内快速注入)测定心排量(CO)和心脏指数(CI),监护仪根据输入的参数自动计算全套血流动力学指标,连续3次取其平均值。

必要时还可抽取混合静脉血作血气分析,结合动脉血气结果计算氧输送(D02)、氧耗(v02)、氧摄取率(ER02)等指标。

测量完毕将导管退出少许,并作好固定,床边摄胸片检查导管位置。

《漂浮导管》课件

《漂浮导管》课件

PART 05
漂浮导管的发展趋势与未 来展望
技术发展趋势
导管材料优化
随着科技的发展,漂浮导管材料 将不断优化,以提高导管的耐用
性和安全性。
导管功能升级
未来漂浮导管将具备更多功能,如 智能化监测、自动调节等,以满足 更复杂的治疗需求。
导管制作工艺改进
通过改进导管制作工艺,降低生产 成本,使更多患者能够受益于漂浮 导管技术。
用途
主要用于监测心脏功能、评估心 输出量、测定肺动脉压力和计算 肺血管阻力等,为医生提供重要 的诊断依据。
工作原理
工作原理
漂浮导管通过插入上腔或下腔静脉,随血液流入右心房、右 心室,然后进入肺动脉,通过肺动脉的分支到达肺毛细血管 ,最后返回左心房。在导管内壁涂有特殊的润滑材料,使其 能够在血液中漂浮,随血液流动。
运动生理学研究
在运动科学领域,漂浮导管可用于研 究运动员的身体状况和训练效果。
动物实验
在动物实验中,漂浮导管可用于监测 动物的生理参数,评估药物效果和疾 病治疗效果。
PART 03
漂浮导管的优缺点
优点
操作简便
漂浮导管插入过程相对简单, 不需要复杂的手术操作,可以
在短时间内完成。
实时监测
漂浮导管可以实时监测患者的 心脏功能和血流动力学状态, 为医生提供及时的诊断和治疗 依据。
市场发展前景
市场需求增长
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和人口老龄 化,漂浮导管的市场需求将不断
增长。
市场竞争格局
市场竞争将逐渐加剧,促使企业 加大研发投入,提高产品质量和
服务水平。
行业法规与政策
政府对医疗器械行业的监管将更 加严格,推动行业规范化发展。
对未来的影响与展望

漂浮导管术后护理措施

漂浮导管术后护理措施

一、引言漂浮导管(PICC)作为一种安全、简便、便于长期留置的深静脉置管技术,在危重症、长期输液、肿瘤化疗等病人中得到广泛应用。

然而,PICC置管术后导管阻塞是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严重影响了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因此,做好PICC 置管术后的护理工作至关重要。

本文将详细阐述漂浮导管术后护理措施。

二、漂浮导管术后护理措施1. 心理护理(1)向患者解释PICC置管术的目的、方法及注意事项,减轻患者焦虑、恐惧等心理负担。

(2)关注患者的情绪变化,给予鼓励和支持,提高患者的治疗信心。

2. 无菌操作(1)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防止感染。

(2)每日观察PICC导管出口处皮肤,如有红、肿、热、痛等症状,应及时处理。

3. 避免损伤静脉内膜(1)输注液体时,注意调整输液速度,避免因输液速度过快造成静脉内膜损伤。

(2)输注刺激性药物时,可适当稀释,减轻对静脉内膜的刺激。

4. 采用正确的封管技术(1)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封管液和封管方法。

(2)封管时,注意手法轻柔,避免导管扭曲、受压。

5. 输注脂肪乳剂应定时冲管(1)输注脂肪乳剂前后,用生理盐水脉冲式冲管,防止导管堵塞。

(2)输注脂肪乳剂期间,密切关注患者病情,如有异常,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6. 导管阻塞的护理措施(1)观察导管是否通畅,如有阻塞,及时处理。

(2)根据阻塞原因,采取相应措施,如使用尿激酶溶栓、调整输液速度等。

(3)必要时,及时联系医生,进行导管更换。

7. 导管脱落的危险护理措施(1)动作轻柔,避免导管脱落。

(2)换药时,注意防止导管脱落,最好用胶带进行固定。

(3)必要时,进行超声检查,观察导管位置。

(4)每隔三五天进行导管的碘伏消毒,预防感染。

(5)尽量将导管放置好,避免牵拉。

(6)口服消炎药物,如蒲地蓝消炎片、阿奇霉素分散片等。

8. 长期留置导管血液透析护理措施(1)记录导管在体外的长度,做好固定,告知患者置管侧动作不要太大,防止脱出。

(2)换药严格掌握无菌原则,在刚植入的前半月,换药后无菌纱布覆盖,或用敷料贴。

漂浮导管的临床应用

漂浮导管的临床应用

漂浮导管的临床应用漂浮导管的临床应用1:引言在医学领域中,漂浮导管是一种用于治疗和诊断各种疾病的重要工具。

它通过插入患者体内,利用导管的特殊设计以及漂浮技术进行导引、定位和治疗。

本文将详细介绍漂浮导管的临床应用。

2:漂浮导管的构造和原理2.1 导管的材质和外观2.2 漂浮技术的原理和实现方式3:漂浮导管在心脏病诊断中的应用3.1 心导管检查3.1.1 漂浮导管的插入和定位3.1.2 测量心脏压力和血流速度3.2 冠脉造影3.3 心脏射频消融手术中的应用4:漂浮导管在血管疾病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4.1 血管造影4.2 血栓溶解治疗4.3 血管内支架植入5:漂浮导管在消化道疾病中的应用5.1 食管静脉曲张破裂止血5.2 胃肠道异物取出5.3 经皮内镜胰胆管引导6:漂浮导管在呼吸道疾病中的应用6.1 支气管造影6.2 气管插管辅助7:漂浮导管在泌尿系统疾病中的应用7.1 膀胱悬垂纠正7.2 输尿管结石置管7.3 肾脏穿刺引流8:漂浮导管在神经介入治疗中的应用8.1 脑动脉瘤栓塞术8.2 维管内溶栓治疗8.3 脊椎疾病介入治疗9:附件本文档涉及的附件包括:漂浮导管的图片示意图、临床应用案例照片以及相关研究报告。

10:法律名词及注释10.1 漂浮导管:一种用于导引、定位和治疗的特殊设计导管。

10.2 心导管检查:通过漂浮导管插入患者体内进行心脏压力和血流速度的测量。

10.3 冠脉造影:利用漂浮导管插入冠脉进行血管造影,以评估心脏血流情况。

10.4 射频消融手术:利用漂浮导管进行心脏节律异常的治疗,通过射频能量破坏不正常的心脏组织。

10.5 血管造影:漂浮导管插入血管进行血管成像,以评估血管病变情况。

10.6 血栓溶解治疗:漂浮导管插入血管,通过导入具有溶栓作用的药物,溶解血栓以恢复血管通畅。

10.7 血管内支架植入:利用漂浮导管选择合适位置,将支架植入病变血管中,以恢复血管通畅。

10.8 胃肠道异物取出:通过漂浮导管插入消化道,利用特殊工具将异物取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SWAN-GANZ导管监测的指标
血流动力学监测的数据
• 前负荷:容量监测 - REDV ; 压力监测 - CVP PAP PAWP;
• 心脏作功 - CO SV RVSW LVSW;
• 后负荷:体循环、肺循环阻力 • 氧代谢 - DO2 VO2 SvO2;
血流动力学监测
• RAP 右心前负荷及回心血量
右心功能及血容量
0-8mmHg • PAP 肺血管阻力、右心心肌纤维张力及血容量
20-30/8-15mmHg
• PAWP 左房压,反映左室前负荷及充盈压 6-12mmHg • CO(cardiac output) 热稀释法、连续监测 4-6L/min
漂浮导管的应用
• • • • • • 监测心腔压力 测定心输出量, 测定肺动脉血温度 采集混合静脉血标本 右心房输液、给药 连续心输出量、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及右 心室舒张末容量、右心室射血分数监测
心律失常
严重心律紊乱,如室性心动过速、室性颤动时应立即拔除心导管,给予 药物治疗及急救处理
气囊破裂 感染(注意无菌操作) 肺栓塞(球囊充气时间不要大于15S)
肺动脉破裂(在漂浮导管插入过深时可能出现)
导管打结
导管在心腔内扭曲、打结

导管质软、易弯曲、置入血 管长度过长时发生
注意
•导管置入长度,从右心房进
心输出量测定原理
热稀释法
• 理论基础为通过漂浮导管在右心房上部于一定的 时间内注入一定量的冷水,该冷水与心内的血液 混合,使温度下降 • 温度下降的血液流到肺动脉处,其后低温血液被 清除,血温逐渐恢复 • 利用肺动脉处的热敏电阻感应出温度的变化,并 记录温度-时间曲线 • 通过改良Stewart-Hamilton公式,计算出CO
Pulmonary Artery Wedge Pressure
=
Left Atrial Pressure
=
Left Ventricular EndDiastolic Pressure
=
Left Ventricular EndDiastolic Volume
Airway Disease
Mitral Valve
漂浮导管的临床应用
适应症 各种血流动力学 或氧动力学不稳定的危重病人 如:心肌梗塞、心力衰竭、心血管手术; 肺栓塞、呼吸功能衰竭; 严重脓毒症; 各种类型休克;
禁忌症
• • • • 持续室性心动过速或室颤 严重解剖畸形,导管无法正常通过 三尖瓣肺动脉瓣置换术后 心内起搏器
漂浮导管置入并发症
40cm
颈内静脉
股静脉
20cm
30cm
50~55cm
50cm
右前臂静脉
40cm
60cm
中心静脉压=右心房压力
波形成分 心动周期时间 机械活动 a波(atrial) v波(venous) 舒张期末 收缩后期 心房收缩 心室等容收缩,三尖瓣移向右心房 心房充盈
c波(contraction) 收缩早期
Left Ventricular Compliance
①反映肺部的循环状态。在通常的呼吸和循环下,肺动脉楔压基本 上与肺静脉压力一致,能正确反映肺循环的扩张或充盈压。 ②肺动脉楔压与左心房平均压密切相关,一般不高于后者1~2mmHg。 ③肺动脉楔压的正确和连续观测是判断肺淤血及其程度较有价值的 指标。
漂浮导管
SICU-2 唐朝霞
历史进程
1967年受到启发
1970年研制 1972年应用于临床
结构和原理
漂浮导管的结构
输注端口: VIP 远端 近端 (bolus)
Backform SvO2 球囊充气阀 热敏电阻 球囊 距离标志
热敏导丝 接头
热敏电阻接头
热敏导丝
肺动脉楔压(PAWP)
肺动脉楔压(PAWP)
入肺动脉一般不应超过15厘 米.发现扭曲应退出。 •置管后通过X光检查导管位 置 •如确已打结,可用导丝插入 导管内解除打结退出,如不 奏效,只好将结拉紧,缓缓 拔出。
置管流程
置管流程
• 血鞘的置入 • 漂浮的置入
导管体表标记的预估
插入距离
锁骨下静脉
右心房 (球囊充气)
15cm
肺动脉 (楔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