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8课 春秋战国的纷争教案 岳麓版
历史七年级上岳麓版第8课春秋战国的纷争学案.

【学习目标】1.说出东周分为哪两个历史时期,了解春秋争霸和战国七雄兼并战争情况。
(重点)2.春秋争霸与战国兼并战争不同特点及历史影响。
(难点)【自主学习】(一)春秋争霸1.东周分为,。
2.时期周王室日益衰弱,各诸侯国不再听周天子的命令,大国之间为了争夺、人口、和别国的权力,展开了战争,胜利者成为霸主。
3.最先称霸的是。
他任用为相,积极改革内政,发展生产,增强了国力,并以“”为口号,提高了齐国的地位。
公元前年,齐桓公在会盟,确立齐国霸主地位。
4.公元前632年,采取“退避三舍”的策略,在中大败楚军,称霸中原。
5.问鼎中原,打败晋国,做了霸主。
6.春秋末期,吴王打败楚国,成为霸主,后来,吴越争霸,越王获胜,成为春秋最后一个霸主。
7.被称为春秋五霸。
春秋时期的争霸战争影响:(1)春秋时期的争霸战争给人民带来了。
(2)但诸侯国减少,各民族之间交往增多,客观上有利于国家走向。
(二)、战国七雄1.战国时期的主要诸侯国有,史称“战国七雄”。
2.战国时期著名的战役有等。
【能力突破】阅读下列材料:“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
请回答:(1)“管仲相桓公”故事发生在我国历史上的什么时期?(2)齐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的条件有哪些?(3)读了上述材料,谈谈你的感受。
五创新拓展:1.春秋时期,诸侯争霸主要是为了()A 争做天子B 支配其他诸侯国C 尊王攘夷D 结束割据状态2.春秋五霸中最先取得霸主地位的是 ( )A 楚庄王 B越王勾践 C 齐桓公 D 晋文公3.正式承认齐桓公在中原的霸主地位的是:() A 城濮之战 B 葵丘会盟 C 长平之战 D 问鼎中原4.齐桓公任用的改革家是:()A姜尚B管仲C吴起D 商鞅5.对齐桓公的“尊王攘夷”口号的正确理解是 ( )A 抵御少数民族入侵以维护国王的尊严B 以“尊王”为旗号发展齐国势力C 听从周王号召去攻打少数民族D 尊重齐王,进攻楚国6.晋文公成为中原霸主的决定性战役是:()A 葵丘之战B 城濮之战C 马陵之战D 长平之战7.春秋时期,“卧薪尝胆”,终成霸业的是()A.齐桓公 B.晋文公 C.楚庄王 D.勾践8.列举:春秋五霸。
七年级历史上册 战国的纷争教学案 岳麓版

14.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周平王即位,把都城迁到洛邑,以避开犬戎族的进攻。
平王时候,周王室势力已经衰弱,诸侯以强并弱,齐、楚、晋等开始强大起来,政权也由地方诸侯掌控。
(1)从材料可以看出,当时诸侯已经不把周王室放在眼里,这与周初分封诸侯的初衷背道而驰。
那么,周初分封的主要目的是什么呢?
目的是巩固对周边的统治,形成对全国的控制网。
七年级历史导学案
14.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周平王即位,把都城迁到洛邑,
诸侯以强并弱,齐、楚、晋等开始强大起来,政权也由地方诸侯掌控。
(1)从材料可以看出,当时诸侯已经不把周王室放在眼里,
那么,周初分封的主要目的是什么呢?
(2)历史上把“齐、楚、晋等开始强大起来,政权也由地方诸侯掌控。
七年级历史教学案
七年级历史导学案。
历史:第8课《春秋战国的纷争》学案(岳麓版七年级上)

集慧中学七年级历史学案设计(8) 2011年10月6日课题:第8课春秋战国的纷争班级:姓名:主备人:谷永华集体备课人:谷永华柳现菊组长签字:学习目标:1.识记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各指哪几个诸侯国。
2.理解春秋争霸的背景、目的及意义。
3.了解这一时期的几次重要的战役,并理解春秋争霸所产生的影响。
自学指导:(根据提示预习课文)一、春秋争霸的背景1.背景:春秋时期周王室,各诸侯国。
2. 春秋争霸的目的:大国之间为了、和,展开了争霸战争。
3.春秋时期,最先起来称霸的是。
4.齐桓公最先称霸的原因:⑴齐国盛产鱼盐,是东方大国。
⑵齐桓公任用为相,积极改革内政,,增强了国力。
⑶以“”为口号,提高了齐国的地位。
5.齐桓公霸主地位确立的时间是公元前,齐桓公召集诸侯在会盟。
6.、、、、被称为春秋五霸。
7.春秋时期的争霸战的影响:春秋时期的争霸战争给人民带来了,但诸侯国减少,各民族之间交往增多,客观上有利于。
二.战国七雄1.战国七雄:战国时期的主要诸侯国有、、、、、、,2.看课本37页战国时期黄河、长江地区图注意战国七雄的位置。
3.战国时期著名的战役有和。
4.战国七雄与春秋五霸在出现时间上有什么不同?春秋五霸先后出现战国七雄同时并存巩固练习:1.我国历史上的春秋时期是指从【】A.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5年 B.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 C.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 D.公元前476年——公元前221年2.春秋时期,“卧薪尝胆”,终成霸业的是【】A.齐桓公 B.晋文公 C.楚庄王 D.越王勾践3.战国时期发生的著名战役有【】A. 涿鹿之战和牧野之战B. 牧野之战和城濮之战C. 城濮之战和长平之战D. 马陵之战和长平之战4.与成语“退避三舍”有关的战役发生在【】A.秦赵之间B. 秦晋之间C. 吴越之间D. 晋楚之间5.决定晋文公成为中原霸主的战争是【】A.长平之战B. 城濮之战C. 桂陵之战D. 马陵之战6.战国初年,由晋国分成的三个国家是【】A. 齐、楚、燕B. 韩、赵、魏C. 楚、赵、魏D. 燕、赵、魏7.下列诸侯中,既属“春秋五霸”,又是“战国七雄”的是【】A. 齐国和晋国B. 晋国和楚国C. 齐国和越国D. 齐国和楚国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019-2020年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8课春秋战国的纷争教案 岳麓版

2019-2020年七年级历史上册第8课春秋战国的纷争教案岳麓版教学目标知识目标春秋的争霸战争和战国七雄能力目标以丰富的历史故事,开拓学生的视野,拓宽思路教育目标引导学生为国家的兴亡增强毅力发奋学习重点、难点霸主: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等;七雄并立策略和方法学科渗透语文(成语)教学媒体投影教学程序教学内容板书春秋战国的纷争 .强调;东周分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春秋前770年——前476战国前475年——前221年一春秋争霸-----相继称霸(前770——前476)分析:1诸侯争霸的实质(目的)a政治上:号令诸侯b经济上:迫使各国向霸主贡赋2著名霸主:a齐桓公首先称霸(任用管仲为相)b晋文公称霸c楚庄王称霸d吴越称霸c宋襄公和秦穆公二战国七雄(前475年——前221年)分析:前475——前221年是历史上的战国时期。
1三家分晋(韩、赵、魏)2战国七雄:韩、赵、魏、楚、燕、齐、秦3主要战役:a桂陵之战b马陵之战c长平之战小结,强化训练:1本课内容2巩固练习1教师活动2课前导学:学生预习,熟悉课文有关的成语:退避三舍卧薪尝胆、纸上谈兵老马识途朝秦暮楚等3指导讨论你认为那个成语给你的感受最深?补充课外知识管鲍之交和一箭之仇等4提问:晋国争霸战争著名的战役是什么?(分析)5学生补充成语:围魏救赵、增灶减灶、介绍:孙膑与庞涓;廉颇蔺相如;赵括与白起。
6组织讨论战争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什么样的影响?历史发展的趋势又是怎样?学生活动阅读课文及补充成语回忆:西周灭亡和东周开始(前771---前770)思考:回答:1课文中的成语2齐桓公为什么先称霸要点:归纳a自然条件b雄厚实力c高明手段3学生讲:成语故事成濮之战,退避三舍4想一想:什么时件事魏国的原气大伤?5可考虑表演“纸上谈兵”小话剧6小结:要求学生回答本课你学到那些知识2019-2020年七年级历史上册第9课中华文化的勃兴(一)学案鲁教版学习目标:1、重点掌握商朝甲骨文、中国古代历法和诗人屈原。
七年级历史上册《春秋战国的纷争》教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春秋战国时期的背景,知道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
(2)掌握春秋战国时期的重大战争和重要历史事件,如齐桓公称霸、晋楚争霸、战国兼并战争等。
(3)理解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如分封制的瓦解、宗法制度的破坏等。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地图识记春秋战国时期的地理位置和各国分布。
(2)运用历史资料,分析春秋战国时期的战争特点和影响。
(3)采用比较法,探讨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和热爱,提高历史素养。
(2)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的战争与和平、正义与邪恶的斗争,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3)培养学生勇于探究、独立思考的能力,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二、教学重点:1. 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
2. 春秋战国时期的重大战争和重要历史事件。
3. 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及其影响。
三、教学难点:1. 春秋战国时期的战争特点和影响。
2. 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对后世的影响。
四、教学方法:1. 采用多媒体教学,展示春秋战国时期的地图、战争场景等。
2. 采用案例分析法,讲解春秋战国时期的重大战争和重要历史事件。
3. 采用比较法,探讨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4.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春秋战国的纷争。
2. 讲解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1)春秋五霸: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
(2)战国七雄:齐、楚、燕、韩、赵、魏、秦。
3. 讲解春秋战国时期的重大战争和重要历史事件:(1)齐桓公称霸:葵丘会盟、召陵之战。
(2)晋楚争霸:城濮之战、邲之战。
(3)战国兼并战争:马陵之战、长平之战等。
4. 分析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1)分封制的瓦解:诸侯争霸,中央权威衰落。
(2)宗法制度的破坏:贵族衰落,士人崛起。
要求学生掌握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了解春秋战国时期的重大战争和重要历史事件,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及其影响。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8课 战国的纷争教案 岳麓版

第8课春秋战国的纷争教学目标知识目标春秋的争霸战争和战国七雄能力目标以丰富的历史故事,开拓学生的视野,拓宽思路教育目标引导学生为国家的兴亡增强毅力发奋学习重点、难点霸主: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等;七雄并立策略和方法学科渗透语文(成语)教学媒体教学程序教学内容板书春秋战国的纷争 .强调;东周分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春秋前770年——前476年战国前475年——前221年一春秋争霸-----相继称霸(前770——前476)分析:1诸侯争霸的实质(目的)a政治上:号令诸侯b经济上:迫使各国向霸主贡赋2著名霸主:a齐桓公首先称霸(任用管仲为相)b晋文公称霸c楚庄王称霸d吴越称霸c宋襄公和秦穆公二战国七雄(前475年——前221年)分析:前475——前221年是历史上的战国时期。
1三家分晋(韩、赵、魏)2战国七雄:韩、赵、魏、楚、燕、齐、秦3主要战役:a桂陵之战b马陵之战c长平之战小结,强化训练:1本课内容2巩固练习1教师活动2课前导学:学生预习,熟悉课文有关的成语:退避三舍卧薪尝胆、纸上谈兵老马识途朝秦暮楚等3指导讨论你认为那个成语给你的感受最深?补充课外知识管鲍之交和一箭之仇等4提问:晋国争霸战争著名的战役是什么?(分析)5学生补充成语:围魏救赵、增灶减灶、介绍:孙膑与庞涓;廉颇蔺相如;赵括与白起。
6组织讨论战争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什么样的影响?历史发展的趋势又是怎样?学生活动阅读课文及补充成语回忆:西周灭亡和东周开始(前771---前770)思考:回答:1课文中的成语2齐桓公为什么先称霸要点:归纳a自然条件b雄厚实力c高明手段3学生讲:成语故事成濮之战,退避三舍4想一想:什么时件使魏国的原气大伤?5可考虑表演“纸上谈兵”小话剧6小结:要求学生回答本课你学到那些知识【作业】【反思】。
岳麓初中历史七上《第8课 春秋战国的纷争》word教案 (4)

第8课春秋战国的纷争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的名称及地理位置齐桓公争霸晋楚争霸吴越争霸①培养学生读历史地图的能力②培养学生综合归纳的能力2、过程与方法:①结合课文图片,收集有关的历史故事。
②分析齐桓公首先称霸的原因。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②通过课文的故事,使学生懂得忍让、诚信、坚毅等优良品格。
重点难点:1、重点:齐桓公争霸2、难点:春秋争霸的原因、实质和历史作用教具准备:图片教学环节:【激情导入】【自主学习】(课前发放学案,要求学生完成预习任务)学习任务:详细阅读教材,完成1、2、3、4、5、6题并加以识记,然后思考7、8、9题,为课堂合作交流做准备。
1、春秋时期的主要霸主: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
2、齐桓公任用管仲为相,以“尊王攘夷”为号召,提高齐国地位。
公元前651年,齐桓公召集诸侯在葵丘会盟,齐桓公霸主地位确立。
3、公元前632年,晋文公采用“退避三舍”的策略,在城濮之战中大败楚军。
4、齐桓公是春秋时期最先称霸的霸主。
越王勾践是春秋最后一个霸主。
5、战国七雄:齐、楚、秦、燕、赵、魏、韩,(东南西北后中间)6、战国时,著名的战役有马陵之战和长平之战。
学习小结:(1)经过上面的学习,你还有什么疑问?请提出来,在小组内讨论研究。
(2)你们有不能解决的或向全班同学推荐的有价值的问题:【合作探究】(小组长组织本组同学讨论7、8题,对不懂之处互相帮助,对新发现的疑问进行探究,并做好分工,准备展示。
)7、春秋时期的争霸战争产生了什么影响?8、史书记载西周初年有800诸侯国,到了春秋初年,还剩170多个,而到战国初期只有十几个诸侯国了,这一历史现象说明了什么?提示:①大国兼并小国,诸侯国数目逐渐减少,出现了局部统一,形成了统一的趋势;②争霸战争激烈和残酷无情;③弱肉强食,优胜劣汰;④诸侯国的减少是争霸战争的结果,频繁的战乱必定给人民带来人员伤亡、财物损耗、生产破坏的恶果;⑤为逃避战乱,人民大量迁徙,各地区、各民族加强了联系和交流,促进了民族融合等。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8课春秋战国的纷争教案岳麓版

春秋战国的纷争一、课标内容知道春秋争霸和战国七雄的史实。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识记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的名称及地理位置;齐桓公称霸;晋楚争霸;吴越争霸;战国时期的主要战争。
①通过识读《春秋列国时期黄河、长江中下游地区图》、《战国时期黄河、长江中下游地区图》,提高识读历史地图的能力。
②通过讨论“齐桓公为什么能首先称霸”、“春秋时期的霸主有哪些共同点”等问题,培养综合归纳能力。
③通过讲述与本课有关的历史故事,提高口头表达能力。
④通过分析春秋争霸的历史作用,初步学会辩证地看待历史现象。
2、过程与方法①搜集、讲述与本课有关的历史故事。
②分析齐桓公最先称霸的原因。
③讨论诸侯争霸的历史作用及春秋霸主的共同点。
④识读本课的两幅历史地图并学习临摹《战国时期黄河、长江中下游地区图》。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通过本课丰富生动的历史材料,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②通过齐桓公“不计前嫌”、晋文公“退避三舍”、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等故事,培养学生宽容忍让、诚信、坚毅等优良品格。
【新课教学】一、春秋争霸1、春秋争霸的原因、实质讨论题:春秋时期为什么会出现诸侯争霸的局面?争霸的实质是什么呢?学生看书讨论后应取得以下共识:①周天子失去往日的权势。
平王东迁后,周王室地位下降,王室直接控制的土地、人口大大减少,财力、物力、兵源也相应减少,而一些大的诸侯国实力大增,他们不再听从周天子的命令,原来规定的定期朝见周王、贡献财物等义务也不履行,周王失去了“天下共主”的地位;②一些强大的诸侯国,不断争夺土地、人口和对其他诸侯的支配权,以获取原来周天子所享有的政治经济特权,而凭借实力进行战争是达到这一目的主要手段。
第二点既是争霸的原因,也是争霸的实质。
2、齐桓公霸主地位的确立教师指出:在众多的诸侯国中,齐国是第一个称霸的诸侯国,齐桓公则是春秋时期的第一个霸主。
教师揭示本课讨论的第二个问题:“齐桓公为什么能成为春秋时期的第一个霸主呢?”为回答这个问题,先请一位学生讲一讲齐桓公不计前仇,重用管仲的故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2020年七年级历史上册第8课春秋战国的纷争教案岳麓版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春秋的争霸战争和战国七雄
能力目标以丰富的历史故事,开拓学生的视野,拓宽思路
教育目标引导学生为国家的兴亡增强毅力发奋学习
重点、难点霸主: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等;七雄并立
策略和方法学科渗透语文(成语)教学媒体投影
教学程序教学内容
板书春秋战国的纷争 .
强调;
东周分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
春秋前770年——前476
战国前475年——前221年
一春秋争霸-----相继称霸(前770——前476)
分析:
1诸侯争霸的实质(目的)
a政治上:号令诸侯
b经济上:迫使各国向霸主贡赋
2著名霸主:
a齐桓公首先称霸(任用管仲为相)
b晋文公称霸
c楚庄王称霸
d吴越称霸
c宋襄公和秦穆公
二战国七雄(前475年——前221年)
分析:
前475——前221年是历史上的战国时期。
1三家分晋(韩、赵、魏
2战国七雄:韩、赵、魏、楚、燕、齐、秦
3主要战役:
a桂陵之战
b马陵之战
c长平之战
小结,强化训练:
1本课内容
2巩固练习1教师活动
2课前导学:学生预习,熟悉课文有关的成语:
退避三舍
卧薪尝胆、
纸上谈兵
老马识途
朝秦暮楚等
3指导讨论
你认为那个成语给你的感受最深?
补充课外知识管鲍之交和一箭之仇等
4提问:晋国争霸战争著名的战役是什么?(分析)
5学生补充成语:
围魏救赵、增灶减灶、
介绍:
孙膑与庞涓;
廉颇蔺相如;
赵括与白起。
6组织讨论
战争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什么样的影响?历史发展的趋势又是怎样?
学生活动
阅读课文及补充成语
回忆:西周灭亡和东周开始(前771---前770)
思考:
回答:
1课文中的成语
2齐桓公为什么先称霸
要点:归纳
a自然条件
b雄厚实力
c高明手段
3学生讲:成语故事
成濮之战,退避三舍
4想一想:
什么时件事魏国的原气大伤?
5可考虑表演“纸上谈兵”小话剧
6小结:
要求学生回答本课你学到那些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