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冶金行业事故案例
冶金企业典型安全生产事故案例

PART 3
事故原因与教训
事故原因分析
设备故障:设备老 化、维护不当等原 因导致设备故障引 发事故。
操作失误:员工操 作不规范或误操作 导致事故发生。
安全意识淡薄:员 工安全意识不强, 对潜在危险认识不 足,忽视安全操作 规程。
安全管理不到位: 企业安全管理制度 不健全,安全监管 和培训不足,导致 事故发生。
冶金企业安全生产现状
冶金企业安全生产事故频发,形势严峻 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标准不断完善 冶金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存在漏洞和不足 安全生产技术装备和信息化水平有待提高
安全生产管理发展趋势
智能化技术应用:利用大数据、 物联网等技术提高安全管理效率 和预防能力。
安全生产培训普及:企业将加大 对员工的安全培训力度,提高员 工的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
PART 4
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与标准
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体系
我国已基本形成以《安全生产法》为核心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体系。 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体系包括《安全生产法》、《职业病防治法》、《消防法》等。 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体系对企业安全生产提出明确要求和标准。 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体系对于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环保节能技术: 降低能耗和排放 ,实现绿色生产
安全生产管理信 息化:提升安全 监管和应急响应 能力
THANK YOU
汇报人:
汇报时间:20XX/01/01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安全生产法规完善:政府将加强 安全生产法规的制定和执行,提 高企业的安全责任意识。
安全生产监管加强:政府将加强 对企业安全生产的监管力度,确 保企业安全生产符合法规要求。
未来安全生产技术发展展望
智能化监控技术: 实时监测、预警 和自动处置系统
关于河北省遵化市港陆钢铁有限公司“12.24”重大煤气泄漏事故的通报

关于河北省遵化市港陆钢铁有限公司“12.24”重大煤气泄漏事故的通报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关于河北省遵化市港陆钢铁有限公司“”重大煤气泄漏事故的通报安监总管一〔xx〕221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有关中央企业:xx年12月24日上午9时左右,河北省遵化市港陆钢铁有限公司2号高炉重力除尘器泄爆板发生崩裂,导致44人煤气中毒,其中17人死亡、27人受伤。
事故发生后,国务院领导同志高度重视并作出重要批示要求安全监管总局督促各地在岁末年初要特别加强安全生产工作,促进安全发展。
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副局长赵铁锤、王德学、孙华山等领导同志就贯彻落实国务院领导同志重要批示立即做出部署,将此事故通报全国,并就督促各地在岁末年初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安全发展提出要求;要查明事故原因,严肃追究相关人员责任。
副局长孙华山率有关司局负责人赶赴现场,指导事故调查处理工作。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领导同志重要批示精神,深刻吸取事故教训,举一反三,切实加强岁末年初的安全生产工作,现将有关事故情况通报如下:据了解,事故发生前4个班的作业日志表明,炉顶温度波动较大,炉顶压力维持在54—68Kpa之间。
24日零点班该炉曾多次发生滑尺,至事故发生时,炉内发生严重崩料,带有冰雪的料柱与炉缸高温燃气团产生较强的化学反应,气流反冲,沿下降管进入除尘器内,造成除尘器内瞬时超压,导致泄爆板破裂,大量煤气溢出。
因除尘器位于高炉炉前平台北侧,时季风北向,大量煤气漂移至高炉作业区域,作业区没有安装监测报警系统,导致高炉平台作业人员煤气中毒。
没有采取有效的救援措施,当班的其他作业人员贸然进入此区域施救,造成事故扩大。
据初步分析,造成事故的原因:一是在高炉工况较差的情况下,加入了含有冰雪的落地料,导致崩料时出现爆燃,除尘器瞬时超压,泄爆板破裂,造成大量煤气泄漏。
二是生产工艺落后,设备陈旧,作业现场缺乏必要的煤气监测报警设施,没有及时发现煤气泄漏,盲目施救导致事故扩大。
冶金安全事故案例

冶金安全事故案例背景介绍:冶金行业是工业发展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行业之一、然而,冶金行业涉及到高温、高压、有毒有害物质等风险较大的环境,因此冶金安全事故时有发生。
下面将介绍一起冶金安全事故案例,以便引起人们对冶金安全的重视。
事故经过:这起冶金安全事故发生在电解铝企业。
该企业是全国规模最大的电解铝生产企业之一、事故发生在一条生产线上,该生产线的主要工艺是电解铝液的制备。
事故当天,由于生产线上的一个关键设备出现故障,需要进行检修维护。
按照程序,该生产线应该停机检修,但由于生产任务紧迫,为了节约时间,企业决定继续运行该生产线,计划检修推迟到下一个停产期。
事故发生的那一天,天气异常炎热,室外温度超过摄氏40度。
生产线开始运行后不久,由于环境温度过高,电解铝液的温度也随之上升。
由于高温使得电解铝液的粘度降低,其中的有害物质挥发加剧,而又由于设备故障未能及时发现,导致有毒有害气体在生产线上积聚并泄漏。
由于生产任务紧迫,工人们在高温环境下继续作业,未能察觉有毒气体的泄漏。
温度持续上升,最终达到了企业设定的阈值。
企业的温度自动控制装置响应温度达到阈值后自动报警,但由于生产线异常迟滞,及时停机的指令未能到位。
当工人们最终察觉到异常时,已经晚了。
大量有毒气体浓度已经达到危险水平,并且泄漏源处的压力异常增加。
工人们慌乱中开始进行撤离,但大部分人已经因为高温和有毒气体的侵害而失去行动能力。
紧急情况下,企业立即启动了应急预案,通知了相关部门进行事故处理。
相关救援人员赶到现场,对受伤的工人进行救治,并进行事故现场处理。
事故原因分析:该起冶金安全事故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设备故障未及时发现:由于生产任务紧迫,设备检修被推迟到下一个停产期,导致故障设备未能及时发现和修复。
2.生产线异常迟滞:由于温度自动控制系统的故障,报警信号未能及时传达到生产线各个岗位,导致生产线迟滞。
3.高温环境下工作:由于天气炎热,工人们在高温环境下作业,加重了事故的风险。
高温熔融金属事故案例

高温熔融金属事故案例高温熔融金属事故是指在高温环境下,金属材料遭受熔化或燃烧引发的事故。
这类事故往往具有破坏力强、危害性大的特点,可能导致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下面列举了十个高温熔融金属事故的案例。
1. 某工厂高温金属熔炉爆炸事故某工厂的高温金属熔炉在操作过程中发生爆炸,导致熔炉破裂,金属液体溅出,造成多名工人受伤。
事故的原因是熔炉内部温度过高,超过了金属材料的熔点,导致金属液体瞬间膨胀,使熔炉无法承受压力而爆炸。
2. 金属熔融设备泄漏事故一家冶金厂的金属熔融设备发生泄漏,导致高温金属液体大量流出,烧伤了附近工作人员。
事故的原因是设备的密封性出现问题,使得金属液体无法被有效地控制和回收,造成大量泄漏。
3. 金属熔融事故引发火灾一家汽车零部件厂的金属熔融设备发生故障,引发火灾。
火势迅速蔓延,造成工厂内大量设备、原材料和成品损毁,同时还有多名员工被困。
事故的原因是设备的维护不及时,导致设备出现故障,金属液体无法被控制而引发火灾。
4. 金属熔融设备操作失误事故一名工人在操作金属熔融设备时操作失误,导致金属液体溅出,烧伤了自己和周围的同事。
事故的原因是工人对设备操作不熟悉,没有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导致金属液体喷溅造成事故。
5. 高温金属熔融事故引发环境污染一家金属加工厂的熔炉发生故障,导致大量金属材料燃烧,释放出大量有害气体和废气。
这些废气对周围环境造成严重污染,影响了附近居民的生活和健康。
事故的原因是熔炉的燃烧控制不当,导致金属材料未能完全燃烧,产生了大量有害气体。
6. 金属液体溅出引发燃烧事故一家铸造厂的金属液体在熔炉内溅出,不慎引燃了周围的可燃物,导致火灾发生。
火势蔓延迅速,造成厂区内的设备和材料损毁,还有多名工人被困。
事故的原因是熔炉的温度控制不当,使得金属液体溅出后直接接触到可燃物而引发火灾。
7. 金属熔融设备电气故障引发事故一家电子厂的金属熔融设备发生电气故障,导致设备无法正常工作,金属液体过热,最终引发事故。
冶金安全事故案例(一)

案例6 违规走行车轨道行车工被撞坠落2017料操作。
23时10分许,在行车自东向西行走过程中,韩某突然发现行车行走困难,并同时听到叫喊声,马上打倒车停车,发现一人倒在下面原煤堆上。
当时汽运公司驾驶员王某看到,一人从行车轨道钢结构柱处坠落下来。
韩某随即下至地面与王某一起查看,确认是当班另一名行车工张某,立即打电话联系120急救并通知主控室及车间领导,并将张某送到医院抢救,张某经抢救无效死亡。
事故原因分析:行车工张某不按规定路线行走,违反《行车岗位操作规程》关于“行车运行期间,禁止任何人在行车大小车轨道上行走”的规定以及《行车岗位安全规程》关于“严禁跨越轨道或从另一行车直接跨入”的规定;试图从9号行车走梯通过行车大车轨道进入10号行车时,被正在运行的9号行车挤压到6号结构柱处,并从12米高的轨道上坠落,是事故发生的直接和主要原因。
案例7 违章跨越天车天车工被挤压丧生2009年10月22日23时55分,某钢第一炼钢厂炼钢车间天车工张某准备到炉子垮5号天车接班。
因快到交接班时间,他没有走安全通道,而是从精整垮8号天车上炉子垮5号天车。
由于没有同8号天车工打招呼,8号天车突然启动试车,将张某挤到天车横梁与厂房立柱之间,经抢救无效死亡。
事故原因:张某接班时违章跨越天车,又没有与8号天车司机联系,私自上车,是这次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对事故发生缺乏判断和预防能力,是造成事故的间接原因。
案例8 作业无防范措施带钢倾倒砸工友2017年6月5日上午9时30分许,某薄板公司热轧焊管厂热轧车间因三号夹送辊故障不转,连轧区轧机紧急停车,带钢压在轧辊下。
生产工段一面处理压在轧辊下的带钢,一面组织人员更换连轧辊。
操作人员指挥轧机打反车,试图把带钢倒出,钢坯尾部顶到剪切机上起拱(约1.5米高),操作工把轧机停止。
轧机操作工刘某拿起割枪对起拱的带钢切割。
轧机操作工牛某、种某、金某过来吊运轧辊(轧辊放在辊道西侧),金某站在轧辊东侧挂链子,种某、牛某站在轧辊西侧挂链子。
冶金行业安全事故案例分析

冶金行业还需遵循《冶金安全规程》、《有色金 属压力加工安全生产规范》等行业标准和规范。
3
企业内部安全管理制度
冶金企业应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明确各级 人员安全职责,实施安全生产责任制。
近年安全事故概况
事故类型多样
冶金行业安全事故类型包括火灾 、爆炸、中毒、机械伤害等,这 些事故往往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
原因分析
煤气管道或设备老化、腐蚀;安全阀、压力表等安 全附件失效;作业人员违规操作等。
防范措施
定期检查煤气管道和设备;及时更换损坏的安全附 件;加强作业人员培训和应急演练等。
案例三:粉尘爆炸事故
事故经过
在生产过程中,粉尘浓度 达到爆炸极限,遇到明火 或高温引发爆炸。
原因分析
粉尘浓度超标;作业现场 存在明火或高温设备;通 风不良等。
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鼓励企业加大科技研发投入,推动新 技术、新工艺在冶金行业的应用。
引导企业加强自主品牌建设,提升产 品质量和竞争力,降低安全事故风险 。
支持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开展产学 研合作,共同研发安全、高效、环保 的冶金技术。
PART 06
总结反思与未来展望
总结本次案例分析经验教训
重视安全管理制度的完善与执行
反思行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安全生产法规Biblioteka 系尚待完善当前冶金行业安全生产法规体系仍存在一定漏洞和不足之 处,需要进一步完善相关法规和标准,提高法规的针对性 和可操作性。
安全监管力度有待加强
政府部门应加大对冶金行业的安全监管力度,增加监管频 次和深度,对违法违规行为进行严厉打击,形成有效的威 慑力。
企业安全投入不足
2023
冶金行业安全事故案例分 析
钢厂安全事故案例

钢厂安全事故案例近年来,钢铁行业发展迅速,但同时也面临着一系列安全隐患和事故风险。
以下为一起发生在某钢厂的安全事故案例。
某钢厂是一家规模较大的冶金企业,主要生产高强度钢材。
事故发生在该厂的一个炼钢车间。
当天,由于维护工作需要,该车间对一台铁水罐进行了修理和清洗。
修理完成后,工人们在进行清洗时,因为操作不当,导致铁水罐爆炸,造成严重的安全事故。
事故发生在晚上,车间内的工人正按照计划进行清洗工作。
铁水罐中的残留物需要清除干净才能进行后续生产。
然而,在清洗过程中,有一名工人发现罐内仍有一些固态铁水残留,为了彻底清洗,他决定使用高压水枪进一步清理。
但由于使用高压水冲击后,固态铁水被迅速搅动,使得铁水罐的内部温度迅速提升。
由于工作环境嘈杂,工人们无法听到警报声,也无法及时意识到危险的发生。
在铁水温度升高到致命程度时,铁水罐突然爆炸,产生了巨大的噪音和压力。
爆炸瞬间,铁水四溅飞溅,造成了严重的人员伤亡。
10余名工人当场负伤,其中3人受重伤。
警察、消防、急救人员迅速赶到现场,将伤者送往医院进行救治。
事故发生后,相关部门迅速展开了事故调查。
调查表明,事故的发生主要是由于以下原因:首先,工人对于高压水枪的使用规范不够了解。
虽然配备了个人防护装备,但是并未接受正规培训,对于操作规程和安全要求不理解。
在清洗工作中使用了高压水枪,且未得到相关人员的指导和监督。
其次,车间内没有及时检测和监测铁水罐内的温度。
铁水炉内温度迅速升高,造成了罐内压力的积累,最终导致爆炸。
如果事前对罐内温度进行监测和检测,可以及时采取措施避免危险发生。
最后,事发当时车间内没有相关的紧急处理预案和演练。
当爆炸发生时,工人们没有展开紧急避险措施,导致伤亡人数增加。
针对此次事故,钢厂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以确保类似事故不再发生。
首先,加强了对员工的安全培训,明确了操作规程和安全要求。
其次,增加了对铁水罐内温度的监测和检测,及时发现温度异常并进行处理。
同时,制定了相关的紧急处理预案,加强了员工的应急演练,并设立了紧急疏散通道和安全出口。
冶金企业煤气中毒事故案例

冶金企业煤气中毒事故案例1、河北武安市普阳钢铁公司“1.4”煤气中毒事故事故概况:2010年1月4日,河北省武安市普阳钢铁公司南平炼钢分厂的2号转炉与1号转炉的煤气管道完成了连接后,未采取可靠的煤气切断措施,使转炉气柜煤气泄漏到2号转炉系统中,造成正在2号转炉进行砌炉作业的人员中毒。
事故造成21人死亡、9人受伤。
事故原因分析:1)在2#转炉回收系统不具备使用条件的情况下,割除煤气管道中的盲板;2)U型水封排水阀门封闭不严,水封失效,导致此次事故的发生;3)U型水封未按图纸施工,未装补水管道,存在事故隐患。
2、河北内丘顺达冶炼公司“1.18”煤气中毒事故事故概况:2010年1月18日上午8时30分左右,河北新鼎建设有限公司的6名检修施工人员进入内丘顺达冶炼公司2号高炉(440m3)炉缸内搭设脚手架,拆除冷却壁时,造成6名施工人员煤气中毒死亡。
事故原因分析:1)停产检修的2号高炉与生产运行的1号高炉未进行可靠的隔断;2)2号高炉检修前未对2号高炉净煤气总管的盲板阀(眼睛阀)是否可靠切断进行有效的安全确认;3)检修施工人员在进入炉内作业前,未按规定对炉内是否存在煤气等有害气进行检测;4)双方未制定检修方案及安全技术措施,均未明确专职安全人员对检修现场进行监护作业。
3、新余钢铁公司“12?6”中毒事故事故概况:2009年12月6日,新余钢铁公司焦化厂2#干熄焦的旋转密封阀出现故障,三名协助处理故障的焦炉当班工人中毒死亡;1人未佩戴呼吸器进行施救,中毒死亡;最终共导致4人死亡、1人受伤。
事故原因分析:1)三名焦炉当班工人在巡检工还未关闭平板阀门的情况下打开2#干熄焦旋转密封阀人孔进行故障处理,造成中毒事故,违反该厂有关的规定;2)巡检人员在发现2#干熄焦旋转密封阀人孔打开后未及时采取有效措施。
两名巡检人员作为处理故障的主要人员,未切实履行工作职责;3)在未佩戴空气呼吸器的情况下贸然进入危险区域,导致事故扩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河北普阳钢铁公司“1.4”煤气中毒重大事故2010年1月4日10时5分左右,河北普阳钢铁有限公司发生煤气中毒重大事故,造成21人死亡,9人中毒。
一、事故经过2009年12月23日左右,三叶公司向普阳南坪炼钢分厂提出割除3#风机和2#风机煤气入柜总管间的盲板,将3#风机煤气管道和原煤气管道连通。
2010年1月3日8时30分左右,南坪炼钢分厂运转工段长王用生电话通知三叶公司现场负责人刘建华,在1#转炉停产期间可以进行盲板割除作业。
约10时30分,在盲板切割出5000mm*500mm的方孔后,发生2人死亡事故,三叶公司施工人员随即停工。
事故现场处置后,南坪炼钢分厂副厂长武保成安排当班维修工封焊3#风机入柜煤气管道上的人孔(未对盲板上切开的方孔进行补焊),王用生安排当班风机房操作工李康给3#风机管道U型水封进行注水,李康见溢流口流出水后,关闭上水阀门。
1月3日13时左右1#转炉重新开炉生产。
从1月3日13时至1月4日8时,1#转炉一直冶炼生产。
1月4日8时,1#转炉一直在生产。
1月4日8时,甲班接班时有一包铁水待炼、两包钢水待连铸,且连铸结晶器故障只能单流拉钢,所以接班后1#转炉没有立即生产。
约9时15分对备好的铁水进行冶炼,月9时55分出完钢后1#转炉又停止冶炼,以待所有钢水拉完后更换结晶器。
因本炉冶炼时间过长,且煤气检测仪器发生故障,故该炉没有回收煤气。
1月4日上午,2#转炉同时进行砌炉作业。
约10时50分,炉内砌砖的田会平与在2# 转炉操作砌炉提升机的郭志杰通话,要求炉外的刘菲按尺寸切砖,郭志杰让刘菲到提升机小平台来取炉砖尺寸,刘菲刚到提升机口突然晕倒,郭志杰与小平台上一起工作的刘亚军、田杰用手去拉刘菲但未了拉动,郭志杰感到头晕,同时意识到刘菲可能是煤气中毒,马上用手捂住自己的鼻子并向身边的另外两人喊:“有煤气,赶快离开”,并边跑边用对讲机报告调度。
炼钢分厂当班调度从对讲机里听到后,通知普阳感到副总经理石金根并立即组织救援。
二、事故原因1、在2#转炉回收系统不具备使用条件的情况下,割除煤气管道中的盲板,U型水封未按图纸施工,存在安全隐患,U型水封排水阀门封闭不严,水封失效,且没有采取U型水封与其它隔断装置并用的可靠措施,导致此次事故的发生2、普阳钢铁公司违反GB50235-1997《工业金属隔断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第11.0.2 以及《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第16条的规定,在工程交接验收前,未对建设项目检修检查,没有确认工程质量是否符合施工图和国标规定,而且在未对项目进行验收的情况下,同意三叶公司将3#风机煤气管道与主管道隔断的盲板割通,将未经验收的水封投入使用。
3、3#风机煤气管道事故完毕后,三叶公司违反GB6222-2005《工业企业煤气安全规程》第4.4、4.5和6.4.4的规定,对U型水封的管道。
阀门、排水器等设备没有进行试验和检;没有向普阳钢铁公司提交竣工说明书、竣工图以及验收申请;没有确认水封是否达到设计要求,没按图纸要求安装补水管路和逆止阀4、普阳钢铁公司安全生产规章制度不健全,落实不到位,培训不完善,普阳钢铁公司技术和操作人员安全技能低,业务知识差,指挥系统有较大的随意性。
在该次煤气管道连通中,口头下达指令,职工只是机械性执行操作指令,在U型水封补水后,未对煤气回收系统中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进行分析和确认。
5、甲乙双方均为按《建设工程项目管理规范》GB/T50326实施管理,双方责权不明,项目的实施过程未完全处于受控状态。
6、普阳钢铁公司南坪炼钢分厂120吨转炉炼钢项目符合国家钢铁产业发展政策规定的准入标准,但不具备项目立项的前置条件,企业未经申报、立项即开工建设。
有关部门对项目立项工作的指导、协调和项目建设监管不力,以致该项目建设过程中存在多处违规行为。
三、防范措施及建议(一)强化建设工程项目管理,严格执行工程管理的有关规定和规范,具体为:1、建设单位要认真贯彻执行2009年11月1日实施的《冶金企业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规定》(国家安监总局26号令)的有关规定,加强施工作业贯彻的质量控制和安全管理,确保冶金企业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与主体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
2、施工单位要根据项目特点重大周密的施工方案及安全施工措施,有关按照设计图纸进行施工。
在施工过程中严格按规范要求进行检查和试验,确认达到设计要求。
在验收合格后,方可移交建设单位使用。
(二)冶金企业要认真贯彻执行《工业企业煤气安全规程》等有关规定,加强煤气生产、储存、输送、使用环节的安全管理;应绘制公司煤气管网图,在煤气设施施工或检修桌椅时制定文字性方案,采取可靠隔断措施。
(三)冶金企业要根据国家有关规范,结合本企业的特点,制定、完善相关专业的管理制度,加强交叉专业过程中的安全管理,制定并严格执行交叉专业方案。
要加强从业人员的安全教育和技能培训,提高操作人员的安全意识、操作技能和应急处置能力,保证从业人员熟悉有关煤气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
要特别注意加强对农民工的培训。
(四)建立企业突发性事件应急预案,建立企业危险源和危险点台账,完善安全报警系统(如危险气体监测、报警及远程监控等),并对其进行有效控制,以提高煤气本质化安全水平。
(五)各有关部门要按照国家产业政策要求,积极帮助、督促企业补充、完善冶金企业建设项目立项手续,加大项目建设和施工过程的监管力度,确保项目建设与施工处于受控状态。
警示1:事故单位之所以发生事故,从外在表面看是因为安全管理不到位,从内在本质看则是因为专业技术人员严重缺乏,这是企业发生事故的内在必然据统计,企业目前有职工约9000人,有技术职称技术人员仅320人,专业技术人员在员工中所占比例为1/28,比我省同类国有钢铁企业专业技术人员在员工中占比1/5-1/4大约少7倍,企业领导层大部分都是中小学文化,这样的职工素质,怎能驾驭高技术含量的大型钢铁联合企业?企业如果不迅速的、彻底的解决这一问题,想做到安全生产只能是梦想。
警示2:没有设计、设备存在多处本质缺陷;管理者和职工几乎都不懂、不会,“三违”习以为常还不自知;安全投入严重不足,安全防护、救护设备大量缺乏,企业拿什么保证安全生产?安全是一项系统工程,设备设施设计的本质安全化,施工、检修过程的安全措施制定和落实,管理人员、技术人员、操作人员安全意识和安全技能的提升,各项管理制度的完善,是一个现代化企业做好安全工作必不可少的环节。
警示3:施工单位在施工过程中没有按要求进行危险有害因素辨识,没有制定可靠的安全措施,是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
《化学品生产单位受限空间作业安全规范》要求:受限空间作业前应办理《受限空间安全作业证》,履行审批手续,作业现场应采取通风、监测、监护等措施。
警示4:施工单位必须按设计施工,如有变更必须经原设计单位同意。
警示5:U型水封不能作为煤气系统的可靠隔断装置,水封装在其他隔断装置之后并用时,才是可靠的隔断装置。
警示6:新项目建设期间易发生事故,必须加强建设项目安全管理。
警示7:新建、改建、扩建项目必须执行“三同时”,通过“三同时”严把建设项目入口关。
警示8:企业对施工方的管理必须加强,对施工和生产的衔接配合必须加强协调。
文安县新钢钢铁有限公司二期工程“9.5”事故2008年9月5日22:30分,文安县新钢钢铁有现公司在建二期煤气管道东部管网工程施工过程中,发生一起死亡7人的较大生产安全事故。
一、事故经过9月5日下午,梁志中施工队分两组分别在二期工程煤气管网东部管线与老管道连接的1200管道内和东部管线南侧1600管道进性焊接作业,其中,在1200管道内焊接作业的2名工人,下班时间到了,未见其出来。
18:30左右,3名在南侧1600管道内作业的工人及施工队负责人梁志中先后到1200管道内找人,都没出来。
大约19:00左右,在南侧1600管道施工的杨远名和刘兴波(在管道外施工)发现工地的其他人员都不在了,于是刘兴波进入管道内寻找,没有出来。
杨远明发觉情况不对,便到宿舍找到刘兴涛(刘兴波哥哥)和另外一名工友返回工地继续寻找。
寻找中,刘兴涛在管道中拨打弟弟刘兴波的电话,听见铃声但无人应答,人员具体位置不能确定。
由于当时怀疑管道中有煤气,没有冒然进人,刘兴涛便在管道上方不同位置用气焊割开三个孔,通风后进入管道寻找。
最后,刘兴涛在二期煤气管网东部管线与老管道连接处的1200管道内人孔(直径60公分,供人进出)以西两米处发现有人躺在管道内,随后承包人魏东明拨打110、120报警求助,并与赶到的新钢钢铁有限公司总工程师王敬文和副总经理李新民组织施救。
9月6日凌晨0时左右,七名施工被救出,并由救护车先后送往廊坊市第四人民医院,经医院诊断,7人在送达医院前就已经死亡。
二、事故原因梁志忠施工队违规作业:1、施工过程中采取了先将新煤气管道与旧煤气管道(旧煤气管道已停用,两端封闭,形成了密闭容器)对接焊好,再从新管道内对旧管道开孔,造成旧煤气管道内残留的有毒有害气体(一氧化碳、硫化氢、二氧化碳、氮)进入新管道。
2、焊接中,在205米管道中,只留1个人孔(管道底部开直径600mm圆孔,供施工人员出管道用)和一个通风孔,未按该类工程每20-30米留一个通风孔的常规方法作业。
3、当日气候条件特殊,气温高、湿度大、气压低,基本没风,致使管道内2名作业的工人和先后进入管道找人的五人中毒昏迷缺氧窒息死亡。
4、违法发包、转包。
新钢钢铁公司将二期工程煤气管网东部管线施工项目违法发包给无营业执照、无施工资质、不具备基本安全生产条件的魏东明施工队。
魏东明又将该项目肢解转包给无施工资质、不具备基本安全生产条件的梁志忠施工队5、安全管理不到位。
新钢钢铁公司与魏东明之间、魏东明与梁志忠之间,均为签订安全生产协议。
文安新钢钢铁有限公司安全生产管理制度不健全,未建立工程发包审查制度,未将旧煤气管道存在的危害因素告知施工单位,未制定安全防护措施。
梁志忠施工队为针对工程制定专门的施工组织设计和安全技术措施。
没有安全管理人员对工程施工进行安全监管,没有按规定派人对管道施工进行安全监护。
6、施工人员安全知识缺乏。
施工人员未经安全教育和培训,对管道施工中相关危害因素知之甚少,自我防范意识淡薄。
进入管道找人的梁志忠等人不具备安全生产常识,盲目进入管道找人,造成人员伤亡进一步扩大。
5、安全监管不到位。
文安县政府和新镇政府对新镇钢铁有限公司的安全生产缺乏有效管理;作为建筑行业的主管部门,文安县建设局没有认真履行自身安全监管职责,当地政府和相关部门对造成此次事故负有监管责任。
警示1:事故单位法纪观念淡薄,过分追求利润,以降低成本为目的,以违法发包、转包为手段,违反规定搞建设,是导致事故发生的重要原因。
《安全生产法》第四十一条规定生产经营单位不得将生产经营项目、场所、设备发包或者出租给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或者相应资质的单位或者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