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仿写续写对联专题专题训练题20套(带答案)

合集下载

初中中考 语文仿写续写对联专题专题训练题及答案

初中中考 语文仿写续写对联专题专题训练题及答案

一、中考语文仿写续写对联专题训练1.回望共和国历史,七十年弹指一挥间。

举国同庆之时,学校将举办“为祖国献礼”综合性学习活动,让我们积极参加,来庆祝伟大祖国的生日吧!(1)【家国颂我参与】下面这段文字,节选自校长在活动动员会上的演讲稿。

请根据画线句子内容,结合所学对联知识,补写下联。

你听,1949年10月1日天安门城楼上那一句庄严宣告,声震寰宇;你看,庆祝改革开放四十周年的欢庆场面,历历在目。

七十年峥嵘岁月,漫漫旅途中您用一种心无旁骛的决心,用一把响彻天宇的号角,改写了上下五千年的历史,燃起了民族复兴的梦想。

四十载,您带领全国人民立下“让人民过上好日子”的诤诤誓言,绘出三步走的美好愿景,拼搏迎来幸福生活。

祖国,您是十三亿儿女共同温暖的家。

上联:七十年改写历史燃梦想下联:________(2)【家国文我传承】汉字,是当今世界最美的文字之一,写好汉字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汉字有篆体、隶体、草体、行体、楷体等字体。

以“家”字为例,A为篆体,________为行体,________为楷体。

A.B.C.D.E.(3)【家国事我探究】人生重要关头,需要我们做出选择。

请综合探究下面两则材料,说说你从中得到的主要启示。

材料一:钱学森经历了重重的艰难险阻后,终于回到了祖国。

回国后他受到了最高规格的待遇,主席经常和他在一起,讨论国家以后的发展。

主席曾经问过钱学森,为什么要执意回国,美国的待遇这么好,回来后悔吗?钱学森异常认真地说:“苟利国家,不求富贵。

”八个字掷地有声,听者无不为其鼓掌。

材料二:2018年10月11日下午,在边境扫雷行动中,面对复杂雷场中的不明爆炸物,杜富国对战友大喊:“你退后,让我来!”在进一步查明情况时突遇爆炸,他英勇负伤,失去双手和双眼,同组战友安然无恙。

“我只是做了一个军人应该做的选择。

”这个阳光帅气的小伙,对雷场救下战友这个选择,从未后悔过。

(4)【家国吟我推荐】学校将要组织一场“我和我的祖国”文艺汇演,班主任张老师想排演爱国诗歌吟诵节目,他想从陆游的《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艾青的《我爱这土地》、舒婷的《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这三部作品中,选取一部进行吟诵。

新初中中考语文仿写续写对联专题专题训练及答案

新初中中考语文仿写续写对联专题专题训练及答案

一、中考语文仿写续写对联专题训练1.请依据上联对出下联,并用楷体将上联规范地书写在田字格内。

上联:忆往昔,革命前辈开天辟地创伟业下联:____________ 。

【答案】看今朝,时代先锋继往开来谱新篇【解析】【分析】此题已给出备选词语,根据上联,选择合适的写出下联即可。

如:“忆往昔”可以用“看今朝”与之相对;“革命前辈”可以用“时代先锋”与之相对;“开天辟地”用“继往开来”与之相对;“创伟业”用“谱新篇”与之相对。

答案不唯一。

故答案为:看今朝,时代先锋继往开来谱新篇【点评】补充对联时,要看一下上联或者下联此位置的相关字词、根据词性和词义来确定此位置的词语,一般的原则是:相同位置词性相同、词义相近或者相对、字数相等。

2.我们正值五彩缤纷的花季年华、朝气蓬勃的青春时代,让我们一起来开展“放飞青春”综合性学习活动吧。

(1)【青春座右铭】少年强,国家强;青春梦,中国梦。

请你依据下面一段文字,补写青春座右铭。

青春应立志为国。

范仲淹少有大志,每以天下为己任,发愤苦读;“两弹元勋”邓稼先年轻时就立志要让中国变强盛,将自己毕生的心血奉献给了祖国的国防科研事业。

青春座右铭:以天下为己任发愤苦读,___________________ 。

(2)【青春励志会】班主任计划组织青春励志会,拟分别围绕“立志”拼“搏”奉“献”开展三项活动。

他已设计好前两项,请你帮他设计第三项。

活动一:讲“立志的青春”故事活动二:宣“拼搏的青春”誓言活动三: __________(3)【青春接力棒】百善孝为先。

一个“孝”字,上“老”下“子”,彰显着中华民族孝亲敬长的优良传统。

请仿照画线句子,将文段补充完整。

孝亲敬长,就是耐心倾听长辈的教导,就像鱼儿一直倾听溪流的歌唱;就是真诚回馈长辈的恩泽, ___________ ;就是全力实现长辈的期望,就像江河奋力前行终成海洋的宽广。

(4)【青春同路人】朋友,是我们的青春同路人。

我们应该和什么样的人交朋友?怎样与其同行青春路?请探究下面两则材料,写出你的探究结果。

新人教版中考 语文配套练习册仿写续写对联专题专题训练答案含答案

新人教版中考 语文配套练习册仿写续写对联专题专题训练答案含答案

一、中考语文仿写续写对联专题训练1.根据课文内容完成下联。

上联:邹忌现身说法巧进谏下联:________【答案】齐王开张圣听振国威【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对联的理解、掌握能力。

解答此题,要求掌握对联的一些基本知识,如语句对仗,词性相同,还要注意修辞运用,语境是否符合等方面。

故答案为:齐王开张圣听振国威。

【点评】本题作答,要注意结合对联特点,结合具体要求即可作答。

2.班级举行“做一个有教养的人”主题班会,请你参与下列活动。

(1)(观点论辩)老师给同学们播放了网上的一个视频:地铁上一个男乘客不顾劝告,在车厢内肆意剥起大蒜,蒜皮洒了一地。

一名穿校服的小女孩看到后蹲下,把蒜皮都收在手里,拿出车厢。

同学们观看视频后,展开“做一个有教养的人”的热烈讨论。

请围绕话题,谈谈你的看法。

写出观点、理由、结论。

(80字以内)(2)(语言表达)小军说起最近家里的一件事:家里要给爷爷办80大寿宴席,为表达孝心,爸爸决定买鞭炮放,小军觉得这样做不好。

如果你是小军,该如何劝说?请写出你的劝说语,不超过60字。

(3)(对联续写)下面是这次活动的对联,请选一则续写完整。

上联:道德秤称出人心轻重下联: ________上联:________下联:为人处世谦受尊【答案】(1)参考示例:①有教养的人是严以律己,尊重他人的人。

有教养的人常反思自身,不断地修正不足之处;会考虑自己行为是否影响他人,考虑他人的感受。

所以,我们要多反思自我,提高修养。

②做有教养的人要学会换位思考。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己的行为以不影响他人为底线:以自我为中心的人,是自私粗鲁的,得不到别人的尊重。

所以,我们从小事做起,成为一个有教养的人。

(2)示例:爸爸,我理解你想热闹地为爷爷祝寿。

但是,燃放爆竹既扰民又污染环境。

让我为爷爷一首歌,祝他寿比南山,好吗?(3)文明尺量得修养短长;知书达礼和为贵【解析】【分析】(1)要求围绕“做一个有教养的人”话题,谈谈你的看法。

人教版中考 语文仿写续写对联专题专题训练专项训练及答案

人教版中考 语文仿写续写对联专题专题训练专项训练及答案

一、中考语文仿写续写对联专题训练1.《邹忌讽齐王纳谏》是流传千古的名篇,后人依据这篇文章的内容撰写了许多精妙的对联,如:妻美妾美客美,美丑自晓;上赏中赏下赏,赏罚分明。

请你为下面的对联写一则下联。

上联:邹忌比美谈国事下联:________【答案】示例一:威王下令改过失示例二:威王纳谏成伟功【解析】【分析】补充对联时,要看一下上联或者下联此位置的相关字词、根据词性和词义来确定此位置的词语,一般的原则是:相同位置词性相同、词义相近或者相对、字数相等。

故答案为:“示例一:威王下令改过失示例二:威王纳谏成伟功【点评】本题考查拟写补写对联的能力。

答题时应注意,明确对偶是指字数相等、结构相同、意思相近、相对或相反的两个句子,相同位置的词语的词性和词语结构必须相同,下句在意思上要与上句有一定的联系。

2.写出与“风吹苦草绿”构成对偶的一句。

【答案】雨打芭蕉碧等【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拟写补写对联。

是道开放性试题,主要考查对偶的修辞方法及应用。

首先,明确对偶是指字数相等、结构相同、意思相近、相对或相反的两个句子,相同位置的词语的词性和词语结构必须相同,下句在意思上要与上句有一定的联系。

比如:雨打芭蕉碧,光照花朵艳等。

故答案为:雨打芭蕉碧【点评】本题考查拟写补写对联。

答题时应注意,一副标准的楹联,它最本质的特征是“对仗”。

通常我们提到要求字数相等、词性相对、平仄相拗、句法相同这四项,四项中最关键的是字数相等和平仄相拗,这里的字数相等,不同于英语的“单词数”相等,其实质上是“音节”相等。

3.请从下面给出的四个语句中,选择合适的句子,将四副对联补充完整,使之符合节日和对联的特点。

只填序号即可。

①银花火树开元夜②避恶遍插茱萸枝③几处笙歌留朗月④角粽投江祭诗魂(1)元宵节上联:________下联:紫气丹光拥玉台(2)端午节上联:龙舟竞技怀屈子下联:________(3)中秋节上联:________下联:万家萧管乐中秋(4)重阳节上联:延年畅饮菊花酒下联:________【答案】(1)①(2)④(3)③(4)②【解析】【分析】考查学生对我国传统节日形式与内涵的了解,以及修辞手法的日常运用。

中考语文仿写续写对联专题专题训练专题训练答案

中考语文仿写续写对联专题专题训练专题训练答案

一、中考语文仿写续写对联专题训练1.综合性学习学校开展“漫步古诗苑,品读千家诗”的活动,请你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任务。

(1)下面是王林同学朗诵古诗时的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A.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B.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C.城阙/铺/三秦,风烟/望/五津。

D.式微/式微,胡/不归?(2)见下图,根据你联想到的古诗词对出下联。

上联:西风古道染秋色,下联:________。

(3)根据图片内容。

结合你对联想到的诗词的理解,发挥想象,完成句子仿写。

深秋的黄昏,一个风尘仆仆的游子,牵着一匹瘦马,踽踽独行。

他走过缠满枯藤的老树,看到归巢的暮鸦在天空中盘旋;________,________;夕阳西下,迎接他的又将是一个漫漫长夜,不禁悲从中来,肝肠寸断。

(4)在“古诗词推介”活动中,李吴同学为大家推介了《天净沙▪秋思》,请你帮李吴同学写一段推介语。

(50字左右)(推介语中要写出作者和诗词所属类别)【答案】(1)B(2)落日小桥思故人(3)他走过横架溪流上的小桥;看到对岸几户人家炊烟袅袅(4)示例:我向大家推介元代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这是一首表达游子思乡题材的作品。

这首小令运用了景物烘托的写法,寄情于物,生动地描绘了一幅绝妙的深秋晚景图,表现出天涯沦落人的凄苦孤寂之情。

【解析】【分析】(1)ACD划分正确。

B这两句话朗读节奏正确的划分方法应为: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2)在仔细观察图画,可以看到图片上画的景物有:老树、小桥、古道、落日等,图片和上联“西风古道染秋色”可以联想到《天净沙·秋思》中的“古道西风瘦马”,这首曲子表达了作者浓烈的思乡之情。

上联中的“西风”“古道”都是名词,“染秋色”是动宾短语,与上联相对应的景物是落日、小桥,“染秋色”应与“思故乡”对应。

据此可知下联应为:落日小桥思故人。

(3)由对联联想到的诗词是《天净沙·秋思》,这首曲子描写的景物有: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他走过缠满枯藤的老树,看到归巢的暮鸦在天空中盘旋”描述的是枯藤、老树、昏鸦这几样景物,接下来应描述小桥、流水、人家,注意句式要和前面那句话的句式一致,注意语言生动,形象。

(语文)语文仿写续写对联专题专题训练练习题含答案

(语文)语文仿写续写对联专题专题训练练习题含答案

一、中考语文仿写续写对联专题训练1.请依据上联对出下联,并用楷体将上联规范地书写在田字格内。

上联:忆往昔,革命前辈开天辟地创伟业下联:________。

【答案】看今朝,时代先锋继往开来谱新篇【解析】【分析】此题已给出备选词语,根据上联,选择合适的写出下联即可。

如:“忆往昔”可以用“看今朝”与之相对;“革命前辈”可以用“时代先锋”与之相对;“开天辟地”用“继往开来”与之相对;“创伟业”用“谱新篇”与之相对。

答案不唯一。

故答案为:看今朝,时代先锋继往开来谱新篇【点评】补充对联时,要看一下上联或者下联此位置的相关字词、根据词性和词义来确定此位置的词语,一般的原则是:相同位置词性相同、词义相近或者相对、字数相等。

2.阅读下面语段,完成各题。

大年初一,央视一套的原创综艺《经典咏流传》惊艳上线。

节目将传统诗歌与现代音乐相结合,出现了很多令人耳目一新的新歌曲,其中也不乏经典的面孔和声音,比如陈力演唱的87版红楼梦中的《枉凝眉》和杨洪基老师演唱的三国演义主题曲《滚滚长江东逝水》都是老歌曲,但是他们一张口就能把观众带回那个桃花树下读《西厢》的红楼梦中,又或者是群雄并起吞吐天下的三国纷争之中。

(1)①请用一句话概括以上内容,不超过20字。

②根据对联常识,将下面六个短语组合成一副对联,为这期节目做宣传。

儿女情长英雄气壮如花美眷干云霄似虹豪气劳牵挂(2)诗词曲赋作为我们的传统文化滋养了一代又一代的华夏人,名家诗作真可谓常读常新。

李贺作诗,工于设色,陆游就曾说他的诗“五色炫耀,光夺眼目,使人不敢熟视”。

写出《雁门太守行》一诗的颔联,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话描述作者呈现的画面。

(100字左右)【答案】(1)①大年初一,央视一套的《经典咏流传》上线。

(大意对即可)②儿女情长如花美眷劳牵挂;英雄气壮似虹豪气干云霄(2)深秋的一天傍晚,边塞上号角长鸣,战斗正在进行,敌军依仗人多势众,鼓噪而行,步步进逼;守军士气高昂,顽强抵抗,战斗从白天进行到黄昏,在晚霞映照下,大块大块鲜红的血迹,凝结在大地上,呈现出一片紫色。

中考语文仿写续写对联专题专题训练题20套(带答案)含解析

中考语文仿写续写对联专题专题训练题20套(带答案)含解析

一、中考语文仿写续写对联专题训练1.请参加以“古诗苑漫步”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并完成下面的题目。

(1)(活动一:抄录诗句)请选择下列诗词中你最喜欢的一句,抄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

(范仲淹《苏幕遮》)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________(2)(活动二:分类整理)“活动一”中选择的诗词名句,需归入你整理的一个专题。

请为这个专题拟定名称要求:名称为偏正短语;不超过5个字。

________(3)(活动三:拟写对联)教室的墙上要张贴一副勉励大家勤奋笃学的对联。

请你仿照上联对出下联,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上联:读经读史读遍天下奇书下联:________(4)(活动四:吟唱诗韵)“唱”古诗一般有两种途径:一是用今人为古诗的曲子;二是让一些现成曲谱与古诗“联姻”。

请举例说明其中一种唱诗途径。

要求:语言简明、连贯、得体;40字以内。

________【答案】(1)[活动一]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

(2)[活动二] 示例一:秋之韵;示例二: 春天的律动,温润的春雨、浅嫩的小草(3)[活动三] 示例:修行修德修成世上俊才(4)[活动四] 示例:苏轼的《水调歌头》是今人为古诗谱的曲子,曲调柔婉,暗合词境。

王菲的演唱更是让人难忘。

【解析】【分析】(1)注意用正楷字正确、公整、美观地书写。

首先要保证汉字书写绝对正确;其次要掌握好所给汉字的间架结构和各部分比例;注意辨析字形,认清字的结构,不写连笔字,要一笔一划,横平竖直地写,谨慎用笔,不要漏写、多写、错写。

正确抄写喜欢的一句即可。

(2)如可结合诗句“草色遥看近却无”拟写为“浅嫩的小草”。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描写秋景:湛湛蓝天,嵌缀朵朵湛青的碧云;茫茫大地,铺满片片枯萎的黄叶。

无边的秋色绵延伸展。

可拟写为“秋天的韵律”。

(3)此题考查学生拟写对联的能力。

对联,其拟写要求有以下几点:①字数相等;②词类相当;③结构相应;④平仄相对。

初中中考语文配套练习册仿写续写对联专题专题训练答案及答案

初中中考语文配套练习册仿写续写对联专题专题训练答案及答案

一、中考语文仿写续写对联专题训练1.《中国诗词大会》是央视首档全民参与的诗词节目,此档节目的开播,引起了广泛关注。

班级开展以“走进诗词大会,品味诗意人生”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下列任务。

(1)为营造氛围,请你为此次活动拟写一则标语。

(2)在活动现场,活动支持人撰写了一副对联的上联,请你对出相应的下联。

上联:中华古典迎双季下联:________(3)请你就活动主题,写一段文字,表达自己的感受。

(至少使用一个成语)(4)受班级的委托,由你去邀请语文组的谭老师做赛诗会的评委,你该怎样说?【答案】(1)例: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

(2)锦绣诗词又一春(3)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它是我们民族的根,国家的魂。

今天,在举国上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发努力的时候,我们尤其需要弘扬中华文化精神,传承中华文化传统,吸收中华文化精华,让灿烂的中华文化转化为巨大的精神动力,鼓舞和激励我们勇往直前!(4)谭老师,您好!我是九年(1)班的×××,我们班将于明天下午3点在班级举行“走进诗词大会,品味诗意人生”赛诗会。

我们想请您来做评委,您有时间吗?【解析】【分析】(1)拟写宣传语的要求:①须紧扣主题。

②上、下句必须字数相等,要在20字以内。

③有两个句式大致整齐的句子或者短语。

④结构相对,但不需要从对偶句的高度要求。

写法应注意:紧扣活动主题来写标语。

示例: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

(2)解答此题,要求掌握对联的一些基本知识,如语句对仗,词性相同,还要注意修辞运用,语境是否符合等方面。

上联:中华古典迎双季——形容词+名词+动词+名词,如拟写出下联:锦绣诗词又一春。

注意词性相对,内容符合“走进诗词大会,品味诗意人生”的活动主题,宽对也可。

(3)开放性语言表达试题,围绕“走进诗词大会,品味诗意人生”的主题,至少使用一个成语拟写即可。

古诗词是古代圣贤的智慧结晶,她以无尽的思想光辉指引人们在茫茫的历史长河中前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中考语文仿写续写对联专题训练1.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作答。

大年初一,央视一套的原创综艺节目《经典咏流传》惊艳上线,其间传统诗歌与现代音乐相结合的新歌曲给人耳目一新的感受,其中也不乏经典的声音,比如陈力在1987年版电视连续剧《红楼梦》中的《枉凝眉》和杨洪基老师演唱的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主题曲《滚滚长江东逝水》,虽然都是老歌曲,但演唱者一张口就把观众带回到那个桃花底下读西厢的红楼场景中,又或者带到了群雄并起、吞吐天下的三国纷争里。

(1)请用一句话概括上述材料的主要内容,不超过20个字。

(2)请根据对联常识,将下面八个词语或短语组合成一副对联,为这期节目作宣传。

演离合悲欢当代常有观抑扬褒贬岂无前代事座中剧中人【答案】(1)大年初一,央视一套的《经典咏流传》上线。

(2)上联:演离合悲欢当代岂无前代事下联:观抑扬褒贬座中常有剧中人【解析】【分析】(1)认真阅读这个材料,可知这段话的中心句是:大年初一,央视一套的原创综艺节目《经典咏流传》惊艳上线。

从这句话提取出关键信息即可。

(2)对联要注意以下几组要求:第一,上下联字数要相等。

第二,上下联词组要相同,词性要一致。

第三,上下联平仄要相调。

”演悲欢离合“属于动宾短语,”悲观离合“是并列短语,故”演悲欢离合“应和”观抑扬顿挫“相对;”岂无“应和”常有“相对,”前代事“应和”句中人“相对,”当代“应和”座中“相对。

故上联应为:演离合悲欢当代岂无前代事,下联应为:观抑扬褒贬座中常有剧中人。

故答案为:⑴大年初一,央视一套的《经典咏流传》上线。

⑵上联:演离合悲欢当代岂无前代事下联:观抑扬褒贬座中常有剧中人【点评】⑴本题考查概括文中内容要点的能力。

概括文章内容要点时要抓住关键词,提取并组织每个语句中重要的语言标志,再加以综合表达,概括出内容要点。

⑵本题考查拟写对联的能力。

拟写对联的基本原则有:①对偶原则,要求上下联字数相等,词性相对,结构相应;②内容相关原则,要求上下联必须围绕同一话题,内容上或互补,或对立,或承接;③避免重复原则,避免上下联同一位置出现同一词语,也避免同一个字出现在上下联不同的位置;④上仄下平原则,即上联末字押仄声韵,下联末字押平声韵,这个原则在考题中一般放得较宽。

2.《傅雷家书》是充满真情、流露真意的家书,读后感人至深。

请你用一副对联表达父子之情。

【答案】略【解析】【分析】上联与下联均应围绕父子情感,注意对仗要严密。

如:莲(怜)子心中苦梨(离)儿腹内酸【分析】对联是中国人民喜闻乐见的富有民族特色的艺术形式,是语言艺术,书法艺术和装饰艺术的完美结合。

对子就是对偶句,由上下两对句组成。

字数相等,节奏一致。

上下联的字数必须相等,不多不少。

上、下联内部的语音节奏要一致。

3.删改句子中画线的部分,使它与前面的句子组成对偶句。

清风明月本无价,临近的山渺远的水,皆有情意。

改后为:清风明月本无价,________。

【答案】近山远水皆有情(意)【解析】【分析】此题考查学生对对偶的认识以及掌握能力。

对偶形式上音节整齐匀称、节奏感强,具有音律美;内容上凝练集中,概括力强。

答题方法:富有节奏感和音乐性,增强表现力。

画线部分“临近的山渺远的水”可以简概括为“近山远水”,“皆有情意”简化为“皆有情”,这样就跟上句对应了。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对联的知识。

我们要熟知对联的基本知识,对联即对偶,要求字数相等,词性相对,意义相关,抓住这个特点,即可作答。

4.按要求完成下列对联题。

上联:春风拂面,赏乌海园林。

下联:________【答案】夏荷悦目,观池塘石岸【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拟写对联。

对联,中国的传统文化之一,又称楹联或对子,是写在纸、布上或刻在竹子、木头、柱子上的对偶语句。

对联要求:上下联字数相等,词性相对,结构相应,节奏相合,平仄相协,意义相关。

根据这些要求,再根据上联的内容对出下联。

故答案为:夏荷悦目,观池塘石岸【点评】拟写对联要注意:上下联字数相等,内容一致,词性相当,结构相称,平仄相谐,仄起平收。

5.下面是参观郭沫若故居后,一位同学写的参观记录和他未完成的一副对联。

请你根据他的参观记录,在对联处写出词语,将这副对联补充完整。

【参观记录】时间;2017年4月13日地点:郭沫若故居郭沫若,四川乐山人我国伟大的文学家。

《女神》是他的第一本诗集,出版于1921年8月。

《女神》歼一代新诗风,是中国自由诗的代表作。

他还是一位史学大家,潜心研究甲骨文。

他制作的《屈原》是历史剧的先锋之作。

【对联】上联:诗坛领袖,①________新诗风,《女神》为自由诗典范下联:话剧大家,改变老故事,《②________》乃历史剧先锋【答案】自创;屈原【解析】【分析】本题要结合对联常识来分析。

首先,上下联的字数必须相等,不能用重复的字;其次,上联的末一字必须是仄声,下联的末一字必须是平声;第三,上下联的句式必须一致(词类相当,结构相应);第四,上下联的平仄要相对立,上联要用平声字的地方,下联就得用仄声字,反过来也一样;第五,上下联意思可以相近或相反,可以只说一事,也不妨分说两事。

在补写对联时,必须根据名著《傅雷家书》内容进行拟写,另外还要注意结构相同,意思相关联。

第一个空需要结合参观记录中提到的“《女神》开一代新诗风”,且与下联提到的“改编”词性相对应;第二个空结合参观记录中提到的“《屈原》是历史剧的先锋制作”与上联中的《女神》可直接写出答案。

故答案为:自创;屈原【点评】了解对联的一般规则:(1)要字数相等。

除有意空出某字的位置以达到某种效果外,上下联字数必须相同。

(2)要平仄相合。

上联末句尾字用仄声,下联末句尾字用平声。

(3)要词性相对。

讲究“虚对虚,实对实”,而且相对的词必须在相同的位置上。

(4)要内容相关。

上下联的含义必须相互衔接,但又不能重复。

6.鲁迅是中国文坛的巨匠。

他逝世时,人们献了很多挽联。

请揣摩语境,将鲁迅的作品《呐喊》《彷徨》《莽原》《奔流》《噩梦》《野草》《而已》填在下面的横线上,使之成为一副工整的对联。

踏________,刈________,《热风》________,一生________;痛《毁灭》,叹________,《十月》________,万众________。

【答案】《莽原》;《野革》;《奔流》;《呐喊》;《而已》;《噩梦》;《彷徨》【解析】【分析】这副对联已经给出了一些关键词,只需要把鲁迅的作品填对即可,答题时结合语境,还要注意搭配,“踏”是踩的意思,“ 刈”是割的意思,这两个词都是动词,因此,“踏”后面应填《莽原》;“刈”后面应填《野草》;“热风”是名词,而且风会带动空气流动,因此,《热风》后应填《奔流》;鲁迅一生都在为劳动人民呐喊,因此“一生”后应填《呐喊》;“痛《毁灭》”,旧世界毁灭了很多东西,让人痛惜,让人感叹,也不过如此,因此,叹后应填《而已》;最后剩下《噩梦》和《彷徨》,联系《十月》和万众,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十月里作家做了个噩梦,让万众彷徨。

【点评】拟写对联的基本原则有:①对偶原则,要求上下联字数相等,词性相对,结构相应;②内容相关原则,要求上下联必须围绕同一话题,内容上或互补,或对立,或承接;③避免重复原则,避免上下联同一位置出现同一词语,也避免同一个字出现在上下联不同的位置;④上仄下平原则,即上联末字押仄声韵,下联末字押平声韵,这个原则在考题中一般放得较宽。

本题答题时还要结合语境和搭配。

7.对联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瑰宝,下面是关于我国时令节气的上联,请写出它的下联。

上联:上旬上,中旬中,朔日望日。

下联:________。

【答案】五月五,九月九,端阳重阳【解析】【分析】对联要注意字数、句式、词性、结构和内容等相呼应。

“上旬上,中旬中,朔日望日。

”每个月前十日为上旬,初一(即上旬上)为朔日。

中间十日为中旬,十五(即中旬中)为望日。

可以这样来对“五月五,九月九,端阳重阳”,五月初五为端午节,亦称端阳。

九月初九为重九节,亦称重阳。

上下联前二句各为回文,末句共嵌四个名称。

“旬”与“日”,“月”与“阳”又为重言。

这样就对出下联。

答案示例:五月五,九月九,端阳重阳【点评】本道题考查学生对对联知识的掌握,难度比较大。

8.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回答问题。

材料一:某小区为积极推进垃圾分类工作,进行了“市民垃圾分类意识和行为”的随机调查,统计如下表:材料二:日本国民需要在垃圾清运当天的早晨8点之前,把垃圾堆放到指定的地方,错过时间就必须要等到下一周。

韩国的垃圾回收除了定点定时,有的地方还要在垃圾袋上写上姓名。

在瑞典,许多超级市场都设有易拉罐和玻璃瓶自动回收机,公众喝完饮料后只要将易拉罐和玻璃瓶自觉投入回收机中,就会凭收据领取相应的奖金。

(1)阅读材料一,请概括你从图表中获得的主要信息。

(2)某小区要张贴对联形式的标语宣传“垃圾分类”,上联已经给出,请你对出下联。

上联:配合垃圾分类;下联:________(3)结合生活实际和材料二,请你对“垃圾分类”的实施提出三条可行性的建议。

【答案】(1)①青年人拉圾分类意识强,但老年人行动落实更好。

②市民普遍具有垃圾分类意识,但行动落实有待提升。

(2)共建家园美好(3)示例:政府制定“垃圾分类”的相关法律法规;相关部门定点定期进行“垃圾分类”的回收和培训;制定回收垃圾的奖惩制度)社会及学校等部门做好垃圾分类宣传工作;用不同颜色的塑料袋装不同的垃圾。

便于分类等。

【解析】【分析】(1)仔细阅读这个统计图并对数据进行分析,通过分析了解垃圾分类相关知识和认为垃圾分类有必要吗的数据,可以看出青年人年人拉圾分类意识强,通过分析开始垃圾分类的数据,可以看出老年人行动落实更好。

通过对青年、中年和老年的整体分析,可以看出市民普遍具有垃圾分类意识,但行动落实有待提升。

(2)仔细分析上联特点,上联是由“配合垃圾分类”属于动宾短语,因此拟写的下联也要有这个特点,另外还要注意内容要符合活动主题。

如共建家园美好。

(3)此题要求结合生活实际和材料二,对“垃圾分类”的实施提出三条可行性的建议。

材料二讲的是日本和瑞典垃圾处理办法,因为现实生活中垃圾的处理需要政府的管理、市民的意识以及行动等,因此可据此提出合理化的建议。

此题答案是多样的。

故答案为:⑴①青年人拉圾分类意识强,但老年人行动落实更好。

②市民普遍具有垃圾分类意识,但行动落实有待提升。

⑵共建家园美好⑶示例:政府制定“垃圾分类”的相关法律法规;相关部门定点定期进行“垃圾分类”的回收和培训;制定回收垃圾的奖惩制度)社会及学校等部门做好垃圾分类宣传工作;用不同颜色的塑料袋装不同的垃圾。

便于分类等。

【点评】⑴本题考查图文转换能力。

解答此题,要结合题目要求审清题意,重视结合标题理解内涵,再是要结合有关数字、关键词等提取有价值的信息,表达图意要力争做到语言的简明、连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