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脊疗法汇总

合集下载

中医整脊(韦氏疗法)

中医整脊(韦氏疗法)

中医整脊(韦氏疗法)揭开中医整脊术的神秘面纱来源:中国中医药报中医整脊术治疗椎间盘突出症、椎管狭窄症等颈腰疾病,其疗效是众所周知的,但其治疗机理长期以来却没有一个科学的解释,由于得不到科学的解释,所以在外行看来,中医整脊术就很“神秘”。

最近,在北京举行的全国中医骨科高级研修班——整脊专题研修班上,北京光明骨伤医院院长韦以宗主任医师提出的“一说二论”,即“脊柱圆筒枢纽学说”、“椎曲论”和“椎体板块移动论”,科学地诠释了中医传统的六大整脊疗法,即旋转法、牵引法、悬吊法、垫枕法、枕缸法和整盆法的治疗机理,自此揭开了中医整脊术的神秘面纱,为中医整脊技术进一步数据化、标准化和科学化开辟了道路。

韦以宗在深入研究中医整脊术历史文献的基础上,结合对800多例颈腰痛病例进行临床治疗的体会,认为中医传统整脊技术是依据中医整体观的脊柱认识论作指导的,而中医的脊柱认识论与现代机能解剖学的主要观点不谋而合。

机能解剖学是现代新兴的解剖学的一个分支学科,它从机能的角度认识人体解剖,认为人体的机能与形态结构是统一的。

韦以宗的“一说二论”,就是从脊柱机能解剖学的整体观、系统论着手,在将脊柱系统分为静态骨结构系统、静态关节结构系统、动力肌肉韧带系统和神经调控系统四大系统的基础上,发挥中医传统的“体相观”,对中医整脊术的治疗机理进行深入研究后提出的。

一、圆筒枢纽学说中医自《内经》的“内有阴阳,外亦有阴阳”之说,到明代名医汪机的“有诸中,必形诸外”,都是认为人体内部结构会反映在体表,所以可从体相来认识人体内在结构,这就是中医的“体相观”。

《医宗金鉴》指出,正骨需“素知体相,识其部位”,韦以宗据此将中医整脊术与中医的“体相观”紧密联系起来,提出了“三圆筒四枢纽”说,即将躯体比拟为由脊柱作为轴心支柱的三个圆筒,这三个圆筒分别为头颅、胸廓和骨盆,连接这三个圆筒的脊柱上有四个“枢纽关节”,它们是头颅与颈椎连接的“颅椎枢纽关节”、颈椎与胸椎相邻的“颈胸枢纽关节”,胸椎与腰椎相邻的“胸腰枢纽关节”,腰椎与骶椎相邻的“腰骶枢纽关节”。

中医骨伤整脊治疗,让你不再抑郁不再焦虑

中医骨伤整脊治疗,让你不再抑郁不再焦虑

中医骨伤整脊治疗,让你不再抑郁不再焦虑如今在这个快速发展的时代下,人们的生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因为工作原因,无论是每日穿行于水泥森林的工人,抑或是处于办公室的白领职工,身体上或多或少都出现了一些问题,尤其是脊柱。

很多人每天都会感觉到身体异常疲惫,而且白天没有精神,夜晚失眠多梦。

除此之外,身体各个部位也出现了不小的状况。

例如出现神经衰弱,体重超标,月经不调等等的亚健康问题,脊柱问题的出现还会加快人体衰老的速度,以及诱发癌症。

因此需要人们了解并重视脊柱问题。

很多人可能因为脊柱问题造成的影响而感到焦虑和害怕,但其实不必过于担心。

因为现在有一种能够快速有效解决脊柱问题的方法,那就是中医骨伤整脊疗法。

这是一套绿色的无创治疗方法,就是通过纠正错位的脊柱,锥体或关节来使脊柱恢复正常的治疗方法。

以下为大家简要从脊椎病变原因,中医整脊治疗的内容,适应症,治疗方法,禁忌以及注意事项五个方面来简要科普一下。

一、脊椎病变的原因脊柱是人体的“支柱与栋梁”,内部连接着五脏六腑,外部也与四肢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

脊柱的损伤会导致身体的其他各个部位出现或小或大的问题。

而导致脊椎病变的原因除了有先天因素外,还有一些基础病因包括脊椎关节错位,软组织劳损等等。

并且日常生活中不注重休息,过度劳累又或是睡姿不当,都会造成脊柱的病变。

另外说一句,轻度外伤也会导致脊柱出现问题。

二、中医整脊治疗的内容中医整脊疗法是一套绿色无创的治疗方法,到目前为止已经有超过2000年的历史。

隋代的时候,这种治疗方法已经初见端倪。

而在20世纪80年代的时候,中医整脊治疗法才开始迅速发展并逐渐完善。

它的治疗原理主要是结合各种医学包括脊椎解剖学,影像学等等,通过手法并结合针灸,拔罐,按摩以及理疗等手段,对全身各处关节,椎间盘以及脊柱进行改变调整,从而达到脊柱内的生物力学平衡,并消除其周围的病变,以此来进行治疗。

这种治疗方法能够从根本上逐渐改变和消除病因,并且彻底解决脊柱出现的问题以及因脊柱问题而产生的其他相关病症、从而使患者恢复健康;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预防脊柱问题的发生。

中医整脊手法治疗学(练功疗法)

中医整脊手法治疗学(练功疗法)
突出、脊柱侧弯等。
软组织损伤
练功疗法对于软组织损伤,如 肌肉、韧带、关节囊等也有较
好的治疗效果。
运动系统功能障碍
练功疗法可以改善运动系统功 能障碍,如肩颈痛、腰痛、脊
柱僵硬等。
其他疾病
练功疗法还可用于治疗一些与 脊柱相关的其他疾病,如神经
根痛、坐骨神经痛等。
注意事项与禁忌症
适应症选择
练功疗法适用于大多数脊柱相 关疾病,但对于严重的脊柱骨
针对特定病症的功法
颈椎病调理功
针对颈椎病的症状,通过特定的动作设计,缓解颈椎压力,改善 颈椎状况。
腰椎间盘突出康复功
针对腰椎间盘突出的问题,通过特定的锻炼动作,帮助恢复腰椎的 正常生理曲度,缓解疼痛。
关节炎保健功
针对关节炎的症状,通过温和的动作来促进关节的血液循环,缓解 关节疼痛和僵硬。
辅助疗法
中医整脊手法治疗学(练功 疗法
• 中医整脊手法治疗学概述 • 练功疗法的基本原则 • 练功疗法的主要方法 • 练功疗法的实践与应用 • 练功疗法的发展前景与展望
01
中医整脊手法治疗学概述
定义与特点
定义
中医整脊手法治疗学是一种通过 手法整复脊柱错位、调整脊柱内 外平衡的中医治疗方法。
特点
以中医理论为指导,强调整体观 念和辨证施治,通过特定的手法 技巧,达到调整脊柱、舒筋活血 、通络止痛等效果。
THANKS
感谢观看
折、肿瘤等应慎用或不用。
患者身体状况评估
治疗前应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身 体状况评估,以确保患者能够 承受练功疗法的治疗。
禁忌症
孕妇、严重心肺疾病患者、脊 柱严重畸形或不稳定的患者等 应禁用练功疗法。
治疗反应观察
治疗过程中应密切观察患者反 应,如有异常应及时处理。

中医整脊手法治疗学(练功疗法)

中医整脊手法治疗学(练功疗法)

损伤病理:颈椎侧屈、旋转运动,主要依靠颈 前外侧的前、中、后斜角肌,胸锁乳突肌和后 外侧的斜方肌,左右两侧需平衡协调。斜角肌 是起于颈椎1~6的横突前缘,止于第1、2肋骨 上。斜方肌起于颈椎横突后缘,止于肩胛及锁 骨外缘。如果长期头颈单向运动(即经常向右 或左一方转动),例如教师上课习惯单向转身 向学生、向黑板,长期坐教室侧方的学生,或 办公室接待客人长期一方向转头等等,可导致 斜角肌、胸锁乳突肌和斜方肌单侧劳损(运动 多充血,运动少缺血)肌力不平衡,所维系之 颈椎骨出现单侧旋转,钩椎关节紊乱而引起颈 椎病。 防治机制:颈椎中轴位依靠两侧斜方肌、胸锁 乳突肌和斜角肌平衡,侧颈锻练这二组肌肉的 肌力,使受损者得到恢复,受累者不致损伤, 维持或恢复正常颈椎力学平衡。 练功方式:正位、两目平视,双手屈肘,两手 掌合拢于脑后,然后将头颈往一侧屈,并稍加 压力,左右侧屈各10~20次。 注意事项:侧屈时胸廓、腰背,保持直立不动。
损伤病理:脊柱伸肌群不仅有伸直脊柱 功能,还有支撑躯干的负重功能。因长 期坐位,易损伤,且背部肌肉也容易因 姿势不正而损伤,或受风寒损伤,逐步 出现肌肉劳损,继发椎间隙变窄、后关 节腔变窄,因肌肉支撑力减弱而压力升 高,椎间盘、关节软骨受高张压而变性 退化,椎骨排列紊乱、旋转、侧弯,椎 曲改变而刺激或卡压脊髓、神经,出现 腰腿痛。 防治机制:以锻炼伸肌群为主,维护脊 柱的支撑力。 练功方式:正立、分步、挺膝,双手五 指交叉,屈低头颈、弯腰,双手抵地方 向;再直立,弯腰,双手抵地,反复 10~20次。 注意事项:双手抵地方向时,如能抵地 更好,不能抵地尽量下弯,但双膝不能 屈曲。
一、正脊骨十大法
1.按脊松枢法(手法、

6.胸腰枢纽旋转法
足法)


中医整脊、美式整脊与日式整脊

中医整脊、美式整脊与日式整脊

一、中医整脊:
中国对脊柱的矫正和调理的方法是多姿多彩的,即中国除了运用手法对脊椎关节位置关系进行必要的矫正和刺激调理外,还更采用多种方法(如推拿、按摩、针灸等方法疏通,针刀松解,温热理疗和中药调节等多种调理手段)对脊柱进行综合的整体的调理,使其达到一种相对平衡状态。

这些方法亦可都称其为“脊柱调衡疗法”,都是一种调理、整理、梳理和管理整个脊柱的综合方法。

所以将其称为“中医整脊”。

二、美式整脊:
美式整脊的创始人一般认为是帕尔默先生(1845—1913),其后有了劳根、冈斯德和傅亚伦等学术流派。

其中,劳根整脊主要运用的指法对脊椎进行调整或矫正,而冈斯德整脊则运用影像学和生物力学的先进知识,并应用手法对脊椎进行更科学的矫正,傅亚伦整脊等则引用日本的长短腿的比较法,并发明枪式激活整脊法。

总之,美国整脊的特点主要是集中在对脊椎关节的矫正和整理上,所以我们将其称为“美式整脊”。

三、日式整脊:
日式整脊主要是西元寺正幸先生的骨盆矫正压揉和礒谷力学疗法。

骨盆矫正压揉(指压)法强调对脊柱的底座——骨盆进行矫正的重要性,只要地基(骨盆)正了,脊柱也就可以正。

礒谷力学疗法则是注重对长短腿的调整和自我姿势的锻炼和养成,从而达到对脊柱的矫正。

总之,日本是注重要求对整体的脊柱达到正确的位置关系上来即可,所以,我们称之为“日式整脊”。

整脊疗法教程

整脊疗法教程

整脊疗法教程人体所有软绵绵的组织与器官能“挂”得起来,全靠骨骼系统的帮忙,而骨骼系统的支架,全在脊椎骨,脊椎骨上头顶着头颅,下面吊着骶骨,中间还保护着脊髓,脊髓是周围神经的主轴,周围神经成对的从脊椎骨体中间分出来,向左右再往前及上下分布。

除周围神经外还关联自主神经系统的交感及副交感神经,因此可以说神经网路的原发点在脊椎开始。

脊椎是由七个颈椎体,十二个胸椎体,五个腰椎体及一块大骶椎骨体组成,神经即从由脊髓通过椎体间的空隙走出来,一旦脊椎体发生移位,或产生压迫或甚至周围肌肉,韧带组织紧张,都会直接影响通过的神经,间接引起神经供应的末端器官,肌肉或分泌腺体。

三.脊椎神经与疾病神经分布病症第一颈椎头、耳、鼻、喉、脸、交感头痛、失眠、眼疾、记忆减退、眩晕、第二颈椎耳、鼻、喉、舌、声带、口昏眩、耳鸣、扁桃腺炎、腮腺炎、鼻窦炎、过敏、失声第三颈椎咽、颊、肩、横隔、咽喉炎、颈肩酸痛、呼吸困难、痤疮、湿疹第四颈椎颈部肌肉、咽、臂肩酸痛、牙痛、甲状腺、干草热第五颈椎手肘、食道、气管气管炎、咽喉炎、手臂酸痛第六颈椎甲状腺、手腕肌、大姆指上臂或手腕痛、甲状炎、五十肩、大姆指酸麻痛第七颈椎甲状腺、中指、肱肌甲状炎、手臂外侧、中指、肱、无名指酸麻痛第八颈椎心脏、气管、食道、指尖手指炎、气喘、气管炎、手臂内侧、指尖酸麻痛第一胸椎心脏,气管,食道,前臂心脏病,气管炎,气喘, 手腕痛, 胸痛, 手臂内侧酸麻痛第二胸椎心脏、气管、食道、背肌食道炎、胸痛、手臂内侧酸麻痛、血压、心跳不规律第三胸椎肺、支气管、食道、胸腔支气管炎、肺炎、食道炎、肋膜炎第四胸椎肺、食道、乳房乳房炎、慢性胃症第五胸椎肝、胆、胃、脾肝炎、胆囊炎、低血压、胃炎、面疱第六胸椎胰、胃、胆肝炎、胃炎、胆囊炎、胃胀、食欲不振第七胸椎肾、胰、十二指肠胃溃疡、糖尿病、十二指肠炎、扁桃腺炎第八胸椎肝、胃、胰、肾、小肠小肠炎、头痛、便秘、风湿第九胸椎小肠、肾上腺肾上炎、过敏、频尿、湿疹、膀胱炎、排尿困难、不孕、下腹痛第十胸椎肾、盲肠、大肠肾炎、水肿、痛风、不孕、输尿管炎、带状疱疹、静脉曲张第十一胸椎肾、大肠、输尿管肾炎、输尿管炎、大肠炎、性无能、痤疮、痢疾、水肿、牛皮癣.第十二胸椎肾、大肠、淋巴、输尿管、膀胱膀胱炎、不孕、生殖器疾病、风湿关节炎、输尿管炎第一腰椎大肠、输尿管、股四头肌、大腿前侧大腿痛、便秘、尿床、疝气第二腰椎卵巢、输卵管、肾、膀胱、外阴、大腿内侧月经不调,子宫卵巢炎、小产、大腿中段酸麻痛、便秘第三腰椎生殖器、下腰、坐骨神经月经不调、生殖器疾病,水肿,坐骨神经痛,血压不正常第四腰椎前列腺、下腰、坐骨神经下腰痛、小腿痛、坐骨神经痛、前列腺障碍第五腰椎子宫、膀胱、直肠、足膀胱障碍、小腿至足踝酸麻痛、痔疮、尿酸, 骶椎直肠、肛门、大腿后侧、前列腺脊椎弯曲、髋骨关节炎、臀部痛、前列腺炎、踝骨痛,尾椎直肠、肛门痔疮、搔痒症、肛门炎、直肠炎正脊功能虽然正脊疗法声称可以治疗各种疾病,而最常寻找整脊治疗的病痛首以骨骼肌肉疾病为最多,包括肩颈痛、腰痛等,其次为头痛,椎骨变形,上下肢麻痛等。

整复手法(整脊的基本手法)

整复手法(整脊的基本手法)

整复手法(整脊的基本手法)一、环椎错位整复手法环椎(第1颈椎)错位一般是落枕造成的。

以棘突右偏为例:1、患者取端坐位;医生站于患者身后,左扶持患者下颌部,前胸贴在患者的后头部,右手拇指触及偏歪的棘突。

2、复位时,医生前胸和左手轻轻用力稍向上提,并使患者头部缓缓向左转动,转到某一恰当位置,约10°~15°时,右手拇指会感棘突稍有活动,此时右手拇指轻轻向左推动,有时即能听到复位声,医生指下也可察觉到有椎体移动,表示复位成功,手法结束。

3 复位后患者恢复端坐,全身放松15分钟,在这15分钟内,保持端坐位,不要转动头部。

二、颈2至颈7错位整复手法均以棘突偏右为例:1、患者取端坐位,医生立于患者身后。

医生左手扶持患者下颌部,右手拇指触及偏右的棘突。

患者后枕部紧靠医生前胸。

2、复位时,医生左手引导患者头部缓缓向左转动,当转到某一恰当位置,约35°左右时,医生指下棘突可有松弛感,再稍用力向左推动。

此时,多可听到一声清脆的复位声,提示复位。

3、用右手拇指沿棘突,自上而下,分右左轻轻按揉,以把项韧带贴敷在棘突上,手法结束。

4、然后让患者静坐15分钟,嘱咐患者尽量不要转动头部。

三、胸椎椎体错位整复手法胸椎整复可以采取坐位整复和卧位整复:(1)、坐位整复以第7胸椎棘突偏右,即胸椎椎体向右错位为例:1、患者取端坐位,双腿自然分开,膝关节保持90°;助手立于患者左前方,用双腿夹住患者小腿和脚,双手压住患者左大腿根部。

这是整复工作中的一个杠杆的支点,所以,一定不要活动,如果这个地方移动,整复肯定失败。

助手只是保持患者左腿不动,不必用很大力气。

2、医生左手拇指触及第7胸椎偏右的棘突右臂从患者右腋下伸向左肩,此时用右手引导患者向右转身,带左手拇指下有活动感时,左手拇指将棘突向左轻推。

此时可听到一清脆的的复位声。

但是胸椎椎体复位后,小关节还有微小错动,特别注意在胸7棘突周围有没有隆起,如示椎体有后凸,再借转身之力将其平复。

整脊理筋平衡疗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经验总结

整脊理筋平衡疗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经验总结

整脊理筋平衡疗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经验总结发布时间:2023-03-10T13:06:46.181Z 来源:《医师在线》2022年11月22期作者:王兆鹏赵永林△乔海军赵雨晨王全贺[导读]整脊理筋平衡疗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经验总结王兆鹏 赵永林△乔海军 赵雨晨 王全贺(北京永林中西医结合医院;北京100000)摘要:整脊理筋平衡疗法是赵永林主任早年跟随安广林教授和任玉衡教授等多名骨伤专家学习的基础上经过三十多年的临床实践中总结出来的治疗骨伤科疾病的一套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

特别是在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方面疗效显著,在治疗中将传统中医经络、经筋理论与现代医学解剖学和生物力学相结合,以平衡理念贯穿整个诊疗体系,采用“整脊理筋平衡疗法”治疗颈型颈椎病,临床效果良好。

本文总结了赵永林主任运用“整脊理筋平衡疗法”治疗颈型颈椎病的临证经验。

关键词:椎动脉型颈椎病 整脊理筋平衡疗法 赵永林椎动脉型颈椎病属于颈椎病的一型,椎动脉型颈椎病也是临床中最常见的一种颈椎病,发病率呈近年来呈上升趋势。

由于动力性或者机械性致使椎动脉受到压迫及刺激,导致血管折曲或狭窄,造成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1]。

在临床上可采用西药给予抗动脉硬化和扩张血管药物,改善供血不足症状。

而中医治疗手段主要采取针灸、推拿、中药等治疗方法[2]。

整脊理筋平衡疗法能够缓解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的症状,能够改善其颈椎功能而且安全、无副作用,在临床中获得了良好的效果。

赵永林主任是北京永林中西医结合医院院长。

从事中医骨伤临床工作三十余年,倡导整脊理筋平衡疗法,在治疗各类型颈椎病方面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赵永林主任早年跟随清朝骨伤名医安纯如(御医)传人安广林教授,以及任玉衡教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和贾国庆主任医师、刘益善教授(空军总医院冯天有弟子)等多名骨伤专家学习,经过30余年的临床实践,将传统中医经络穴位与现代医学解剖学和生物力学相结合,以平衡理念贯穿整个诊疗体系,创办“整脊理筋平衡疗法”治疗骨伤科疾病,临床效果良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整脊疗法汇总
一、坐式整脊疗法
整脊疗法按患者的身体位置区分,可分为坐位整脊疗法和卧位整脊疗法两种。

坐位整脊疗法投资少、占地小、操作方便,目前已广泛的被中医整脊师所采用。

坐位整脊疗法中,患者坐于矮凳或专用整脊椅上,整脊师站立于患者背后(颈椎及上段胸椎),或坐于患者背后(中下段胸椎及腰椎)进行整复。

目前国内较为著名的坐位整脊疗法有新医正骨疗法、贵康整脊疗法、通督正脊疗法等。

中下段胸椎及腰椎的整复最好在专业整脊椅下进行。

专业的整脊椅带机械臂、机械手,可以锁定下肢固定骨盆。

专业的整脊椅后座位(整脊师座位),可以前后滑移、上下升降并锁定,更便于胸椎、腰椎的定点旋转复位和胸椎向上端提手法的实施。

坐位整脊疗法的缺点是:腰5整复比较困难,骶椎及骨盆整复为盲区。

二、卧位整脊疗法
整脊疗法按患者的身体位置区分,可分为卧位整脊疗法和坐位整脊疗法两种。

卧位整脊疗法是在患者俯卧位或仰卧位状态下进行的。

卧位状态下失去了脊柱轴向的压力患者较为放松,因而卧位整脊的整复效果是比较好的。

卧位整脊疗法分为卧位手法整复疗法、整脊枪脊柱活化整脊疗法和专业整脊床顿压滑落整复疗法。

卧位手法整复疗法是通过手法,对脊椎产生的压力或扭矩纠正患者脊椎的偏位。

这种整复方法最好在专用的普通整脊床上进行。

患者的手臂放在床下的臂板上,床体较短使患者的脚置于床面之外,使脊柱更加放松。

床体较窄、高度较低,更便于整脊师发力。

整脊枪脊柱活化整脊疗法(AMCT、HAT等),是用整脊枪(电动或手动)活化脊椎,以重新唤起患者的自身调整功能,属于脊柱微调疗法,适用于年龄较大的患者。

专业整脊床顿压滑落整复疗法,是利用专业顿压整脊床上的顿压滑落装置进行脊椎矫正的整脊疗法。

该疗法由于借助了专业设备的顿压滑落功能,因而降低
了医疗风险、大幅提高了整复效果。

美国的汤姆森床脊椎矫正方法和中国的“傻瓜”整脊床整复疗法,都属于该种整脊疗法。

三、AMCT整脊枪整脊疗法
整脊枪是一种用于AMCT领域中,分析两腿长度变化的分离测试、压力测试、应力测试的专用工具,以及脊椎活化(松动)治疗的治疗工具。

AMCT是通过体位的变换以及长短脚变化的分析,找出脊椎脱位的部位。

AMCT需要整脊手法床、整脊枪作为辅助检查和治疗工具。

四、顿压滑落整脊疗法
手法整复初学者或初入行者可能都有同样的感受,看到课堂上或整脊视频中老师示范,脊椎整复时常常听到“咔哒”声。

但自己整复时怎么也弄不响。

请不要着急,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这需要一个较长时间的练习。

课堂上的整脊培训只能起到让你了推不反的作用,推反了会加重病情。

顿压滑落整脊疗法是一种更方便初学者入门的整脊方法,该方法需要在专用设备顿压整脊床上进行。

顿压滑落整脊疗法,利用顿压顿压整脊床上设置的胸椎、腰椎、骨盆三套顿压滑落装置,以及身体前屈、过伸位置的调整装置进行整脊治疗。

实现了零角度、零旋转脊柱整复,提高了安全系数。

传统的整脊手法比较多(大概有100多种),需要专门的培训及长时间的练习才能熟练掌握。

顿压滑落整脊疗法,应用顿压整脊床上的顿压滑落装置对于不同性质的椎体脱位,采用不同的身体位置和推按位置的变化(根据实际情况推棘突或横突根部),即可实现全脊椎无旋转闪动整复。

从而缩短了手法培训时间(培训几小时)。

脊椎整复中颈椎及胸椎下段、腰椎上段及骨盆的整复手法多采用一定的旋转、侧扳加一些闪动而实现轻巧整复的目的。

而对于胸椎的中段、腰椎的下段(腰5)及骶骨在整复中就比较费力。

另外,传统手法对于椎体前后滑脱的整复相对较困难。

顿压滑落整脊疗法,运用顿压整脊床上的顿压滑落装置并配合患者身体位置的变化,可以将所有的发力方式变为向下发力,从而达到轻、巧、透的力学矫正目的,使得想调整的部位一定能调整的动,提高了治疗效果。

胸椎、腰椎的手法整复比较费力。

顿压滑落整脊疗法利用整脊床上的顿压滑落装置,进行脊椎整复,发力方式为向下顿压,较为省力和省时,提高了治疗效率。

顿压滑落整脊疗法,应用顿压整脊床上的顿压滑落装置,在床板顿压滑落的瞬间发力,患者较为放松。

另外顿压滑落床板具有缓冲功能,起到了保护患者的作用,降低了医疗风险。

五、四维整脊疗法
脊柱就整体而言,类似四根绳子拉紧的弹簧,人体通过控制这四根绳子的松紧使脊柱完成前屈、过伸、左右旋转和左右侧屈的运动。

腰椎前缘以腰大肌为主,构成腰椎前两维,腰椎后左右两组竖脊肌构成腰椎后两维。

当腰椎肌力失去平衡时,脊柱(弹簧)由于肌肉牵拉力度的失衡,其形态会发生改变。

后两维竖脊肌或前两维腰大肌肌力脆弱时,腰椎曲度会增大或变小甚至反张。

左右二维(一组腰大肌与一组竖脊肌)肌力脆弱时,腰椎会出现倾斜或侧弯。

四维整脊疗法是通过强化脆弱的肌力,重新恢复脊柱的生物力学平衡,通过肌力牵拉,使发生形变的脊柱重新恢复健康的生理形态(或接近正常的生理形态)。

四维整脊中的“维”不是数学含义中的“维”。

在数学中,一维代表直线,二维代表平面,三位代表立体空间。

四维整脊疗法中的“维”是指其中文含义,维——维系、代表捆绑物体的绳索,也就是指拉紧弹簧的四根绳子的意思。

四维整脊疗法中四维的另一层含义为四组治疗身体位置。

四维整脊疗法属于整脊技法,它是通过专门的力学调衡工具——四维脊柱牵引床(四维整脊仪)来进行脊柱生物力学的调衡和整复的。

六、颈椎四维整脊疗法
颈椎的前、中、后斜角肌左右各一,构成颈椎前二维。

左右各一肩胛提肌、斜方肌构成颈椎后两维。

当颈椎肌力失去平衡时,脊柱(弹簧)由于肌肉牵拉力度的失衡,其形态会发生改变。

后两维肩胛提肌、斜方肌或前两维斜角肌肌力脆弱时,颈椎曲度会增
大或变小甚至反张。

左右二维(一组斜角肌与一组肩胛提肌、斜方肌)肌力脆弱时,颈椎会出现倾斜或侧弯。

四维整脊疗法是通过强化脆弱的肌力,重新恢复脊柱的生物力学平衡,通过肌力牵拉,使发生形变的脊柱重新恢复健康的生理形态(或接近正常的生理形态)。

颈椎的生理形态的改变原因,大致分为二种。

一种为原发性,即由于颈部肌肉的劳损,造成颈椎部位的肌力失衡而造成颈椎的变形或脱位。

四维整脊(颈椎)疗法对于此种脱位的治疗是采取对称或不对称力对颈椎部位肌力脆弱的肌群进行强化牵引,通过调整肌力的平衡恢复颈椎的形态。

另一种为代偿性,即在腰椎肌力失衡后产生形态的改变(如腰椎曲度增大、减小或反张以及侧弯等),颈椎为了适应腰椎形态的改变而发生的代偿性改变。

对于代偿性颈椎脱位应腰椎与颈椎四维调整同步进行。

因为这类疾病实际上腰椎病变是根本,颈椎病变是表象。

此类疾病由于患者发病期较长,长期的代偿性脱位造成了颈部肌力的失衡或关节囊的钙化。

因此尽管是代偿性的改变,但没有外力帮助也是很难回位的。

所以要颈腰同时进行四维调整。

颈椎的四维整脊疗法属于整脊技法,它是通过专门的力学调衡工具——四维颈椎牵引椅(四维整脊椅)来进行脊柱生物力学的调衡和整复的。

七、力学调衡整脊疗法
脊柱上下为一整体结构,在脊柱的周围附着着四十组肌肉。

脊柱的脱位、变形多为立体化多形态的。

如腰椎的侧弯多伴有腰椎的连续旋转、反张和骨盆的倾斜。

力学调衡整脊疗法是通过多方位立体化牵引,进行脊柱整复的力学疗法。

该方法需要在专用设备脊柱(力学调衡)牵引床上进行。

该设备由头板、双臂板、胸腰板和下肢板组成,像变形金刚一样,该设备每个单元组织都具有多维(多方位)调整的功能,共可组合成258种调整形态。

以对脊柱复杂的组合脱位进行反向的力学调整,使之重新恢复生物力学平衡。

八、脊椎松动整脊疗法
脊椎出现偏位后,人体大脑试图调控神经肌肉组织进行自身调整。

但由于脊柱病理性的改变,严重的单靠自身调整是调整不了的,既然调整不了人体自然会
选择适应。

这种适应一开始人体就自然地放弃了继续调整。

患者的病情也会越适应越重、越重越适应。

脊椎松动整脊疗法是通过对称斜板和肢体运动的方法,活动和松动脊椎,重新唤醒人体对脊柱的自身调整功能,纠正脊椎的偏位。

该整脊疗法属于微调疗法,适用于年龄较大患者的治疗。

九、筋结松解整脊疗法
筋结松解整脊疗法是通过筋结松解,恢复脊柱的生物力学平衡的整脊疗法。

脊柱触诊时除能发现脊柱的骨性标准是否异常之外,还可检查出肌腹中是否有包块状、条索状筋结存在。

如有筋结存在且有脊椎的偏位,应先进行筋结的针刀或手法松解。

由于肌力失衡造成的脊椎假性偏位,筋结松解后脊椎可自行归位。

长期肌力失衡造成的脊椎陈旧性偏位,应针刀或手法松解筋结与脊椎手法矫正结合治疗。

石家庄康捷硕博科技有限公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