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脊手法(新)

合集下载

中医整脊(韦氏疗法)

中医整脊(韦氏疗法)

中医整脊(韦氏疗法)揭开中医整脊术的神秘面纱来源:中国中医药报中医整脊术治疗椎间盘突出症、椎管狭窄症等颈腰疾病,其疗效是众所周知的,但其治疗机理长期以来却没有一个科学的解释,由于得不到科学的解释,所以在外行看来,中医整脊术就很“神秘”。

最近,在北京举行的全国中医骨科高级研修班——整脊专题研修班上,北京光明骨伤医院院长韦以宗主任医师提出的“一说二论”,即“脊柱圆筒枢纽学说”、“椎曲论”和“椎体板块移动论”,科学地诠释了中医传统的六大整脊疗法,即旋转法、牵引法、悬吊法、垫枕法、枕缸法和整盆法的治疗机理,自此揭开了中医整脊术的神秘面纱,为中医整脊技术进一步数据化、标准化和科学化开辟了道路。

韦以宗在深入研究中医整脊术历史文献的基础上,结合对800多例颈腰痛病例进行临床治疗的体会,认为中医传统整脊技术是依据中医整体观的脊柱认识论作指导的,而中医的脊柱认识论与现代机能解剖学的主要观点不谋而合。

机能解剖学是现代新兴的解剖学的一个分支学科,它从机能的角度认识人体解剖,认为人体的机能与形态结构是统一的。

韦以宗的“一说二论”,就是从脊柱机能解剖学的整体观、系统论着手,在将脊柱系统分为静态骨结构系统、静态关节结构系统、动力肌肉韧带系统和神经调控系统四大系统的基础上,发挥中医传统的“体相观”,对中医整脊术的治疗机理进行深入研究后提出的。

一、圆筒枢纽学说中医自《内经》的“内有阴阳,外亦有阴阳”之说,到明代名医汪机的“有诸中,必形诸外”,都是认为人体内部结构会反映在体表,所以可从体相来认识人体内在结构,这就是中医的“体相观”。

《医宗金鉴》指出,正骨需“素知体相,识其部位”,韦以宗据此将中医整脊术与中医的“体相观”紧密联系起来,提出了“三圆筒四枢纽”说,即将躯体比拟为由脊柱作为轴心支柱的三个圆筒,这三个圆筒分别为头颅、胸廓和骨盆,连接这三个圆筒的脊柱上有四个“枢纽关节”,它们是头颅与颈椎连接的“颅椎枢纽关节”、颈椎与胸椎相邻的“颈胸枢纽关节”,胸椎与腰椎相邻的“胸腰枢纽关节”,腰椎与骶椎相邻的“腰骶枢纽关节”。

手法整脊八大疗法

手法整脊八大疗法

• 牵引法是通过牵引维持脊柱纵轴正常距 离(椎间隙)的肌肉,如颈椎头颈夹肌、 斜角肌、肩胛提肌及斜方肌,在腰椎是 竖脊肌、腰背筋膜等,以及韧带如前后 纵韧带、椎间盘纤维环、后关节囊等动 力组织,使其弯缩之肌纤维、韧带拉开, 已达到肌力平衡,使倾斜、塌陷之椎体 恢复正常椎间隙及后关节腔。
• (2)牵引是通过牵拉头颅圆筒以与躯体 拮抗的牵引颈椎;牵引骨盆圆筒对抗上半 身重力以牵引腰椎。此牵引的重力需符合 肌肉韧带生理的承载力。根据郑秀瑗的研 究,国人青年男性,体重58.9kg ,头颅 的重量是5.5kg,上半身重量是35.96kg; 女性体重50.4kg ,其头颅重量是4.3kg , 上半身重量是30.4kg 。
• (6)暴力推拿按摩腰椎致以一侧下肢不 全瘫为主要表现的马尾神经损伤10例 。
• (7)暴力推拿按摩腰椎致以双下肢不全 瘫马鞍区麻木为主要表现的马尾神经损 伤1例。
• (8)以弹拨两侧胸锁乳突肌为主治 疗颈椎病引起休克3例 。
• (9)暴力推拿按摩腰椎致以一侧大 腿前外侧麻木,异样感过敏,裤子触碰 时感麻木,不能忍受,肌力正常为主要 表现的股外侧皮神经卡压综合征1例 。
• 中国整脊学的整脊手法,有文献记 载者始自公元 7 世纪《诸病源候论》, 书中对颈胸腰疾病介绍“养生方异引 法”,有引、伸、努、挽、压、筑、摇、 抱等手法。同时期孙思邈总结的“老子 按摩法”又介绍伸、推、捺、捻、掘、 捩、细、挽、振、摇、抱、托、搦、筑 等法。

至18世纪《医宗金鉴》在介绍手
法,同时指出配合器具,认为“因身
• (2)拿法:
• 拿法是用手指相会,用力作用于患者 肌腹的一种手法。用指腹的力,将受伤 的组织钳起,一并向上拿,使受损伤的 组织呈半圆形,然后突然放松,由轻到 重,以达深层组织。一般在提拿时,方 向应于肌腹垂直。

整脊十法

整脊十法

整脊十法1 仰头摇正法:适用于枕寰、寰枢关节的旋转式错位。

患者仰卧,低枕。

术者一手托其枕部,一手托其下颌,使病人头部上仰(仰头可使C2-7颈椎后关节闭锁成“定点”),侧转,嘱病人放松颈肌(缓慢动2-3下),待头转到最大角度时,稍加有限度的“闪动力”,即可使错位的关节复位,此操作中有时可听到关节复位的弹响“咯得”声。

也可取坐位操作。

2 低头摇正法:适于颈椎2-6后关节旋转式错位。

患者侧卧、平枕、低头(中段颈椎错位者约屈20度。

下段颈椎错位者前屈须大于30度)术者一手轻拿其后颈,以拇指按压于错位的横突后隆起处下方作为“定点”,另一手托其面颊部作为“动点”,以枕部为支点,转动头部,当摇头至最大角度时,动点的手用有限的“闪动力”,“定点”的拇指按压成阻力,使关节在动中因“定点”的阻力而复位。

缓慢复位法根据需要可重复2-3次。

3 侧头摇正法:适于颈椎2-6钩突关节旋转式错位及侧弯、侧摆式错位。

患者侧卧、低枕、头前屈,术者一手托其耳区头部,另一手轻拿其后颈,拇指“定点”于错位之横突下方,将头搬起呈侧屈状作摇头活动,动作同低头摇正法。

4 俯卧摇肩法:适用于第5颈椎至第2胸椎间的旋转式错位。

患者侧卧、平枕,上肢垂直,手臵臀部,术者立其后方,用拇、食指夹于错位关节的横突前后方,另一手扶于肩部,作向前推、向后拉的摇动,“定点”作对抗阻力,使旋转错位在摇动中复正,此法与低头摇正法复位原理及适应症相同,只是“动点”在下,改为摇肩,使作用力易于达到颈胸交界处。

尤其对上位颈椎失稳的患者,可避免因低头摇正角度过大而损伤上颈段。

注意摇肩时先将其肩向下推,以免关节闭锁影响复位。

5 侧向搬正法:适用于颈椎2-6侧弯、侧摆式错位的钩突关节错位。

患者仰卧,术者立于床头,一手拿其后颈并以拇指按住患椎横突侧方并向隆起处按压(侧摆者只按一点,侧弯者由下而上按压)。

另一手托住下颌并以前臂贴其面颊部,两手合作将患者头向上牵引并屈向健侧再屈向患侧,(让错位关节先开后合),当颈屈向患侧至最大角度时,拇指“定点”不放松,,并与“动点”手协同作扳、按、牵联合“闪动力”以使错位关节复位,有时病人可改用侧卧位,去枕,用抬头作侧扳按动作,与侧头摇正法相同,抬头角度加大。

美式整脊技术原理与操作

美式整脊技术原理与操作

美式整脊技术原理与操作美式整脊技术是一种通过手工调整脊椎和关节位置,以恢复脊椎正常生理曲度和功能的治疗方法。

它源于传统的整脊疗法,但在操作技术和理论基础上有所创新和发展。

本文将介绍美式整脊技术的原理和操作方法,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这一治疗技术。

首先,美式整脊技术的原理是基于脊椎和关节的生理学特点。

脊椎是人体重要的支撑结构,它不仅支持着身体的重量,还保护着脊髓和神经。

然而,由于长期的不良姿势、运动损伤、年龄等因素,脊椎和关节可能出现错位、僵硬、炎症等问题,导致疼痛和功能障碍。

美式整脊技术通过手法调整脊椎和关节的位置,矫正姿势,缓解疼痛,恢复功能,达到治疗和预防脊椎疾病的目的。

其次,美式整脊技术的操作方法包括几个关键步骤。

首先是评估,医师会对患者的脊椎和姿势进行全面评估,了解患者的症状和病史。

其次是调整,医师会利用手法技术,对脊椎和关节进行精准的调整,恢复其正常位置和功能。

调整过程中,医师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手法和力度,确保治疗效果和安全性。

最后是辅助治疗,医师可能会结合针灸、理疗等辅助手段,加速康复和巩固疗效。

在进行美式整脊技术时,需要注意一些操作要点。

首先是专业技术,整脊医师需要经过系统的培训和临床实践,熟练掌握整脊技术和操作规范,保证治疗效果和安全性。

其次是个性化治疗,每位患者的情况各异,医师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和病史,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确保治疗效果。

最后是长期管理,整脊治疗不是一劳永逸的过程,患者需要长期保持良好的姿势和运动习惯,定期进行整脊保健,预防疾病的复发。

总之,美式整脊技术是一种有效的治疗脊椎疾病的方法,它基于脊椎和关节的生理学特点,通过手工调整脊椎和关节的位置,恢复其正常生理曲度和功能。

在实际操作中,医师需要进行全面评估,精准调整,结合辅助治疗,确保治疗效果和安全性。

患者则需要重视长期管理,保持良好的姿势和运动习惯,预防疾病的复发。

希望本文能对读者有所帮助,更好地了解美式整脊技术的原理和操作方法。

推拿整脊复位手法36式

推拿整脊复位手法36式

整脊复位综合手法36式一、颈椎相关疾病复位手法1、仰头摇正法此法适用于枕环、环枢关节错位。

患者仰卧、低枕,医者一手托其下颌,另一手托枕部,将其头作上仰(仰头可使颈2---------颈7椎后关节紧闭成“定点”)侧转,缓慢摇动2---3下,将头转成较大幅度时稍加有限度的“闪动力”,多可听见关节复位时的弹响声“咯嘚”。

此法也可于坐位下进行。

患者端坐,医者站立于其后,双手前臂分别轻置于患者两肩上,其中一手掌托其下颌,手指紧贴其面颊;另一手托枕部,将其头做上仰再慢慢侧转,再缓慢左右摇动2----3下,医者感到患者头部已放松时,托下颌的手将患者的头转成较大幅度时,稍向患者的后上方加有限的闪动力,多可听到关节的弹响声。

2、坐位旋转复位法此法用于枕环、寰枢关节错位。

患者端坐矮凳上,身体稍稍向后仰,靠在医者身上。

医者摸准其患者患椎棘突,以第2颈椎棘突向右偏歪为例,以左手拇指轻轻扶按于第2 颈椎棘突的右侧缘,令患者低头至第2颈椎棘突稍向上将皮肤顶起,使该处的皮肤被拉紧,头的前弯就以此为度。

保持此角度不变,将患者头稍向左摆,并将面旋向右。

医者稍弯腰,用胸部轻轻压住患者头部,使其保持此角度,屈右前臂,用肘弯勾托患者下颌,前臂及手部配合胸部将患者头颈部抱住并稍向上提拉,带动患者头部在此角度向右旋转,至最大限度时,双手协同配合,右手带着患者头部继续向右稍作超限度旋转,左手拇指同时将第2颈椎棘突向左侧推顶。

此时,常伴随“哒’的清脆响声,重新进行触诊检查,如棘突已复正,则复位完成。

3、低头摇正法用于颈椎2-------颈椎6椎后关节旋转式错位。

患者侧卧、平枕、低头位,医者一手轻拿后颈,拇指按于错位横突隆起处下方作为定点,另手托其面颊作为动点,以枕部作支点,将头转动,当摇至最大角度时,托面颊之手用有限的闪动力,定点的拇指同时加力按压,使关节在动中因定点有压力而复位,可重复2----3次。

4、侧头摇正法此法用于颈2----颈6钩椎关节旋转式错位。

韦以宗教授之整脊十八法

韦以宗教授之整脊十八法

转] 韦以宗教授之整脊十八法编辑 | 删除 | 权限设置 | 更多▼设置置顶推荐日志转到私密记事本转载自推拿铃医转载于2009年07月05日 19:03 阅读(0) 评论(0) 分类:个人日记权限: 公开“以宗健脊十八式”防治颈腰痛简介“以宗健脊十八式”防治颈腰痛,是根据韦以宗教授研究中国传统医学导引、整脊,防治颈腰痛的经验,结合现代解剖生理学、生物力学、运动力学加以研究,提出脊柱功能解剖学的功能形成统一的整体观,脊柱运动圆筒枢纽学说,脊柱轮廓平行四边形平衡理论以及椎体板块移动椎曲论的“一说二论”为理论基础;并根据临床观察总结出来的自我锻炼的十八套健脊体操。

脊柱功能解剖学研究表明,人体脊柱正面观是垂直的中轴线,侧面观则是人体站立后发育过程形成的颈曲向前,胸曲向后,腰曲向前,骶曲向后的四个椎曲。

这四个椎曲是按平行四边形数学规则形成的,由其轮廓(背侧的肌肉、胸肋骨、腹肌及腹内压的协调压力维持平衡。

而脊柱内涵之脊髓之椎管、神经根通道之椎间孔以及颈椎横突孔之椎动脉、椎间之间之椎间盘,穿越均是按正常的椎曲排列组成的椎管、椎间隙、椎间孔及其力线决定其容积、方位的。

而椎曲一旦紊乱,其内涵之脊髓、神经、血管则应压迫而损伤,出现病理改变。

维持椎曲正常靠平行四边形之轮廓动力平衡,而这动力则为组成平等四边形轮廓之肌肉韧带及腹内压,因此,一切颈腰痛之病因均源于轮廓动力源的损伤,导致失衡引起。

而这动力源损伤,多为某一组肌肉韧带因外伤、受寒或长期单一运动劳损而引起。

“以宗健脊十八法”根据这些科学理论,以十八套体操形式,分别运动相关的肌肉韧带,使已受损的得到自我调节,恢复肌力,未受损的协调统一,起到力平衡。

而且,十八套健脊操简便易行,不需特别场地及服装,全套做完仅20分钟,十分方便办公室人员锻炼。

第一式:抱头侧颈式损伤病理:颈椎侧屈、侧旋运动,主要依靠颈前外侧的前、中、后斜角肌,胸锁乳突肌和后外侧的斜方肌。

左右两侧需平衡协调。

正骨整脊的的10个手法

正骨整脊的的10个手法

正骨整脊的的10个手法一、正骨整脊的介绍正骨整脊是指利用手法,以手触及身体的外表,作用于脊柱及其它关节,牵引拉伸和刺激肌肉,以调整或恢复脊椎和关节正常功能的一种手法疗法。

它可以改善人体各部位的状态,达到保持健康、治疗病痛的目的。

二、正骨整脊的10个手法1、按压。

按压是指使用手指、拇指或手掌,以稳定的力度按压脊椎或关节的表面,达到疏通经络、促进血液循环、缓解疼痛的目的。

2、拉拽。

拉拽是指以轻微的拉力,从脊椎或关节的一侧向另一侧施加一定的力量,以调整关节的位置,促进关节的活动和维持关节的正确姿态。

3、拍打。

拍打是指以手掌或手指,以轻到中等的力度,在脊椎或关节的表面进行节奏性地拍打,促进血液循环,增强肌肉的弹性,以调整脊椎和关节的状态。

4、摩擦。

摩擦是指以手掌或手指,用缓慢而均匀的力度摩擦脊椎或关节的表面,以改善肌肉的状态,增强血液循环,促进脊椎和关节的正常功能。

5、搓揉。

搓揉是指以拇指、手指或手掌,用均匀的力度,沿着脊椎或关节的曲线运动,以刺激肌肉,增加肌肉的弹性,减弱肌肉的紧张状态,促进脊椎和关节的正常功能。

6、拉拔。

拉拔是指以手掌、手指或拇指,以轻到中等的力度,由脊椎或关节的一侧向另一侧施加一定的拉力,促进肌肉的放松,以改善脊椎和关节的状态。

7、捏拿。

捏拿是指以手指或拇指,用持续的力度,在脊椎或关节的表面,按摩、揉搓或拉拔,以缓解肌肉紧张状态,增强肌肉的弹性,促进脊椎和关节的正常功能。

8、滚筒。

滚筒是指以手掌或手指,在脊椎或关节的表面,以轻微的力度,进行转动滚动,以缓解肌肉紧张状态,增强肌肉的弹性,促进脊椎和关节的正常功能。

9、拨动。

拨动是指以手掌或手指,以轻到中等的力度,在脊椎或关节的表面进行拨动,以促进血液循环,减弱肌肉紧张状态,促进关节的活动,以调整脊椎和关节的状态。

10、抖动。

抖动是指以手掌或手指,以轻到中等的力度,在脊椎或关节的表面进行节奏性的抖动,以缓解肌肉紧张状态,增强肌肉的弹性,促进脊椎和关节的正常功能。

中医整脊手法治疗学(练功疗法)PPT课件

中医整脊手法治疗学(练功疗法)PPT课件

损伤病理:头颈屈伸运动是靠颈前的斜角肌(屈)和颈后头颈夹肌、 项韧带、斜方肌、肩胛提肌等(伸)。长期低头或半低头工作,如阅 读、书写、司机、电脑、财会、缝纫工、车床工等工种,容易导致伸 肌群劳损。特别是项韧带。该韧带是颈部最坚韧的骨骼肌韧带,深埋 于所有颈椎叉状棘突中,起到支撑头颅重力,维持颈椎正常向前弯曲 的曲度以及各颈椎中轴位置的重要作用。一旦劳损,肌力下降,颈椎 骨失去中心维系力,产生旋转、侧弯、出现颈曲紊乱,而致颈椎病。 防治机制:锻炼颈部与损伤之伸肌群,维护对颈曲及颈椎中轴的肌力。 练功方式:二目平视,双手屈肘,双掌合拢后脑。 第一步:按压后脑屈颈至下颌抵胸。 第二步:抱头——双手略加压力对抗,使之慢慢抬头并后伸。如此反 复10~20次。 注意事项:胸背不动,如已有病变,屈伸范围以不疼痛为原则。
损伤病理:胸椎与腰椎之间的胸腰部是脊 柱运动的枢纽,因此运动胸廓可带动腰椎。 其运动力主要是背阔肌和腰骶棘肌,这二 组肌肉可因长期坐位(如司机、办公室工 作等)而劳损,肌力不平衡,导致胸腰椎 关节紊乱,产生腰背痛。 防治机制:双手抱腰背部,以稳定二组肌 肉,转动胸廓,使之肌力协调平衡,久坐 充血可消散,损伤可恢复。 练功方式:正立,双手转向背,掌心按压 腰背部,转动胸廓,左右转动各10~20 次。 注意事项:转动胸廓,头颈随转但骨盆不 转。
第二式;抱头侧颈式 第三式:抱头屈曲式 第四式:侧颈双肩松胛式 第五式:左右开弓式


第六式:双胛合拢式
第七式:抱肩转胸式 第八式:抱背转胸式


第十五式:前弓后箭式
第十六式:点头哈腰式 第十七式:床上起坐式

第九式:摸膝转胸式

第十八式:抱膝滚腰式



损伤病理:颈后之项韧带及头 颈夹肌、肩胛提肌是维持颈曲、 支撑头颅重力的重要肌力。此 组肌肉因长期低头工作而劳损, 继发颈椎紊乱。因此保护此组 肌肉,是预防颈椎病的重要措 施。 防治机制:此为颈肌自我按摩 推拿的方法,可使粘连松解, 缺血者增加血运和肌容积,增 强肌张力。 练功方式:直立,稍低头,双 手合拢颈后,用腕关节拿捏颈 后肌肉,并提拔10~20次。 注意事项:掌力要准稳,不要 拿伤皮肤。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整脊手法(新)
整脊手法(新)即新整脊手法,又称中美整合整脊手法。

该整脊手法是将中医整脊与美式整脊进行提炼整合而成的新型整脊医学治疗手法。

一、中美整合整脊手法简介
中美整合整脊手法,是取众家所长而又独立创新的一门新型整脊医学手法。

在X光片分析上,由于X光是西方最早发现并应用于临床检查的,美式整脊的冈斯坦德分析方法较为科学,该分析方法目前为美国17所整脊医学院校整脊博士的必修课程,国内外一些整脊分析方法多为此方法的演化版。

因此中美整合整脊手法的X光片分析采用该方法。

脊柱触诊方面,中医骨科千百年来由于没有检查仪器的应用,主要靠手摸心会,摸出了经验、摸出了技巧、摸的更精准,所以触诊我们采用中医的方法。

这是中美整合整脊手法在诊断技术上的中美结合。

在整脊手法方面中美整合整脊疗法,主要采用长短杠杆结合发力整复的方法,即可实现定点治疗,又达到节省体力的目的(整脊师不需要练功)。

这是中美整合整脊疗法的独立创新点。

但一些本身的手法在临床治疗中仍然需要,比如中医的不定点治疗可起到很好的松解作用,中段胸椎、骶椎仍需要短杠杆矫正。

所以一些中医整脊的美式整脊的有效方法仍然需要保留,这是中美整合整脊疗法不排斥任何门派,吸收众家之长的兼容性。

中美整合整脊手法不需要练功易于推广。

中美整合整脊手法使坐位整复、卧位整复技术又上了一个新的层次。

中美整合整脊完善了整脊医学的理论体系,它可以用美式整脊医学的理论方法解释中医整脊疗法,也可以用中医整脊的学术观点诠释美式整脊技术。

使世界整脊医学的理论思想得以统一,使世界整脊技术得以完备。

中美整合整脊手法又称为新美式整脊手法,其原因是因为两者之间有很多相似之处。

中美整合整脊包括美式整脊在内,但其手法的种类、应用范围和应用疗法均超出了本色美式整脊。

中美整合整脊手法的种类有200余种,其中包括美式整脊手法、中医整脊手法和自创手法。

中美整合整脊手法可以说是跨越版的美式整脊,也可以说是创新版的中医整脊。

实际上中美整合整脊手法是无宗无派的新兴整脊疗法,是整脊学科的太极和截拳道。

二、中美整合整脊手法与美式整脊手法的不同
美式整脊手法主要针对的是局部脊椎偏位的矫正,所以采用的手法主要是短杠杆定点发力。

中美整合整脊的治疗既包括局部脊椎偏位的矫正,又包括脊柱的整体调衡以及肌肉软组织的调整,所以中美整合整脊手法即包括短杠杆矫正手法,又包括长短杠杆结合手法以及长杠杆不定点手法。

三、中美整合整脊手法与中医整脊手法的不同
传统中医整脊手法主要采用不定点手法和简单的定点手法。

中美整合整脊手法即包括短杠杆矫正手法,又包括长短杠杆结合手法以及长杠杆不定点手法,中美整合整脊手法的种类有200余种。

相对应传统中医整脊手法来讲中美整合整脊手法更细化,针对性更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