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环境污染与都市病课下思考题

现代环境污染与都市病课下思考题
现代环境污染与都市病课下思考题

现代环境污染与都市病思考题

事例1)、2)关键词:热带暴风、台风形成原因:条件:热带海面受太阳直射而使海水温度升高,海水蒸发提供了充足的水汽。而水汽在抬升中发生凝结,释放大量潜热,促使对流运动的进一步发展,令海平面处气压下降,造成周围的暖湿空气流入补充,然后再抬升。如此循环,形成正反馈,即第二类条件不稳定机制。在条件合适的广阔海面上,循环的影响范围将不断扩大,可达数百至上千公里。

由于地球由西向东高速自转,致使气流柱和地球表面产生摩擦,由于越接近赤道摩擦力越强,这就引导气流柱逆时针旋转(南半球系顺时针旋转),由于地球自转的速度快而气流柱跟不上地球自转的速度而形成感觉上的西行,这就形成我们现在说的台风和台风路径。

事例3)、4)、5)关键词:气候变化形成原因:温室效应温室效应主要是由于现代化工业社会燃烧过多煤炭、石油和天然气,这些燃料燃烧后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进入大气造成的。二氧化碳气体具有吸热和隔热的功能。它在大气中增多的结果是形成一种无形的玻璃罩,使太阳辐射到地球上的热量无法向外层空间发散,其结果是地球表面变热起来。因此,二氧化碳也被称为温室气体。

如果不得到有效遏制,温室效应将会带来下列危害:1) 地球上的病虫害增加; 2) 南北极地冰山将大幅度融化,海平面上升; 3) 气候反常,海洋风暴增多; 4) 土地干旱,沙漠化面积增大。

解决措施:为减少大气中过多的二氧化碳,一方面需要人们尽量节约用电(因为发电烧煤〕,少开汽车。另一方面保护好森林和海洋,如不乱砍滥伐森林,不让海洋受到污染以保护浮游生物的生存。我们还可以通过植树造林,减少使用一次性方便木筷,节约纸张,不践踏草坪等等行动来保护绿色植物,使它们多吸收二氧化碳来帮助减缓温室效应。

事例6)、7)、8)、9)、10)、18)关键词:水污染形成原因:

主要是由人类城市的污染物导致的,它包括工业污染源、农业污染源和日常生活污染源

工业废水是水域的重要污染源,具有量大、面积广、成分复杂、不易净化、难处理等特点。资料显示:1998年这一年,全国废水排放总量共539亿吨,其中,工业废水占69%。但实际上远远超过这个数。

农业污染源包括牲畜粪便、农药、化肥等。农药污水中,一是有机质、植物营养物及病原微生物含量高,二是农药、化肥含量高。水土流失致使大量农药、化肥流入江、河、湖、海,随之流失的营养元素,使2/3的湖泊受到不同程度富营养化污染的危害,造成藻类以及其他生物异常繁殖,引起水体透明度和溶解氧的变化,从而致使水质恶化。

生活污染源主要是城市生活中使用的各种洗涤剂和污水、垃圾、粪便等,多为无毒的无机盐,生活污水中含氮、磷、硫多,致病细菌多。

措施与建议:1.强化对饮用水源的保护;2.加大城市污水和工业废水的治理力度;3.加强公民的环保意识;4.实现废水资源化利用;5.家用水的净化;6.强化青少年保护水资源意识;7.少量创建填埋场等。

事例11)、12)、13)关键词:空气污染(包括大气污染和室内空气污染)空气污染即空气中含有一种或多种污染物,其存在的量、性质及时间会伤害到人类、植物及动物的生命,损害财物、或干扰舒适的生活环境,如臭味的存在。换言之,只要是某一种物质其存在的量,性质及时间足够对人类或其他生物、财物产生影响者,我们就可以称其为空气污染物;而其存在造成之现象,就是空气污染。

大气污染形成原因:(1)工业:工业生产排放到大气中的污染物种类繁多,有烟尘、硫的氧化物、氮的氧化物、有机化合物、卤化物、碳化合物等。其中有的是烟尘,有的是气体。(2)生活炉灶与采暖锅炉:城市中大量民用生活炉灶和采暖锅炉需要消耗大量煤炭,煤炭在燃烧过程中要释放大量的灰尘、二氧化硫、一氧化碳、等有害物质污染大气。(3)交通运输:汽车、火车、飞机、轮船是当代的主要运输工具,它们烧煤或石油产生的废气也是重要的污染物。(4)森林火灾产生的烟雾。

室内空气污染形成原因:(1)、呼出气。其中,大多数是体内的代

谢产物,另一部分是吸入后仍以原形呼出的污染物。(2)吸烟。这是室内主要的污染源之一。烟草燃烧产生的烟气,主要成分有CO、烟碱(尼古丁)、多环芳烃、甲醛、氮氧化物、亚硝胺、丙烯腈、氟化物、氰氢酸、颗粒物以及含砷、镉、镍、铅等的物质。(3)、燃料燃烧也是室内主要污染源之一。(4)、建筑材料。(5)、家具、装饰用品和装潢摆设。(6)、日常生活和办公用品。如化妆品、洗涤剂、清洁剂、消毒剂、杀虫剂、纺织品、油墨、油漆、染料、涂料等都会散发出甲醛和其他种类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表面活性剂等。这些都能影响人体。(7)、从室外进入室内的污染物

事例14)、15)、16)关键词:噪声污染

噪声的来源:(1)交通噪声: 包括机动车辆、船舶、地铁、火车、飞机等发出的噪声。由于机动车辆数目的迅速增加,使得交通噪声成为城市的主要噪声来源(2)工业噪声: 工厂的各种设备产生的噪声。工业噪声的声级一般较高,对工人及周围居民带来较大的影响。(3)建筑噪声: 主要来源于建筑机械发出的噪声。建筑噪声的特点是强度较大,且多发生在人口密集地区,因此严重影响居民的休息与生活。(4)社会噪声: 包括人们的社会活动和家用电器、音响设备发出的噪声。这些设备的噪声级虽然不高,但由于和人们的日常生活联系密切,使人们在休息时得不到安静,尤为让人烦恼,极易引起邻里纠纷。(5)家庭生活噪声污染等噪声危害主要包括:(1)、噪声对听力的损伤(2)、噪声能诱发多种疾病(3)、噪声对正常生活和工作的干扰等。

噪音控制的内容包括:(1)降低声源噪音。(2)在传音途径上降低噪音,控制噪音的传播,改变声源已经发出的噪音传播途径。(3)对受音者或受音器官采取防护措施等。

事例19)、20)、22)关键词:固体废弃物及核污染核污染主要指核物质泄露后的遗留物对环境的破坏,包括核辐射、原子尘埃等本身引起的污染,还有这些物质对环境的污染后带来的次生污染,比如被核物质污染的水源对人畜的伤害。

核污染来源与途径: 1.有核武器实验、使用,核电站泄露,工业或医疗上使用的核物质遗失等。 2.核武器爆炸:热辐射伤害、核辐射伤害、放射性存留等。

防治措施:1.严格控制能引起核污染的原料生产加工使用。 2.通过立法限制核的使用和核原料的买卖,交易。 3.使用核能源要确定其安全性,以安全最大化为原则, 4.加快核能的科技研究,更深入的了解其原理,以更好的掌握和利用核能。 5.避免核战争。约束有核国家关于核武器的研制和开发。 6.进行核试验和开发核能,应尽量使之在比较偏僻的地方进行,如果有事故,使其造成损失最小等.

事例21)、23)、24)、25)、26)、27)、28)、29)、30)、31)、32)、33)、34)、36)关键词:电磁污染电磁污染是指天然和人为的各种电磁波的干扰及有害的电磁辐射。由于广播、电视、微波技术的发展,射频设备功率成倍增加,地面上的电磁辐射大幅度增加,已达到直接威胁人体健康的程度。电场和磁场的交互变化产生电磁波。电磁波向空中发射或汇汛的现象,叫电磁辐射。过量的电磁辐射就造成了电磁污染。

电磁污染包括天然和人为两种来源。

天然电磁污染

天然的电磁污染是某些自然现象引起的。最常见的是雷电,雷电除了可能对电气设备、飞机、建筑物等直接造成危害外,还会在广泛的区域产生从几千Hz到几百MHz的极宽频率范围内的严重电磁干扰。火山喷发、地震和太阳黑子活动引起的磁爆等都会产生电磁干扰。天然的电磁污染对短波通信的干扰极为严重。

人为电磁污染

人为的电磁污染包括有:①脉冲放电。例如切断大电流电路时产生的火花放电,其瞬变电流很大,会产生很强的电磁。它在本质上与雷电相同,只是影响区域较小。②工频交变电磁场。例如在大功率电机、变压器以及输电线等附近的电磁场,它并不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外辐射,但在近场区会产生严重电磁干扰。③射频电磁辐射。例如无线电广播、电视、微波通信等各种射频设备的辐射,频率范围宽,影响区域也较大,能危害近场区的

工作人员。射频电磁辐射已经成为电磁污染环境的主要因素

电磁辐射污染来源:1)、高频感应加热设备例如高频淬火、高频焊接和高频熔炼设备等。2)、高频介质加热设备例如塑料热合机、高频干燥处理机和介质加热联动机等。3)、短波超短波理疗设备。4)、无线电广播通讯。5)、微波加热与发射设备。

电磁污染的危害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电磁辐射对易爆物质和装置的危害高电平电磁感应和辐射可以引起易爆物质和电爆兵器控制失灵,发生意外爆炸。

2、电磁辐射对挥发性物质的危害高电平电磁感应和辐射可以引起挥发性液体或气体意外燃烧。

3、形成空间电波噪音从大功率微波和射频设备泄漏出来的电波,会向空间辐射,形成空间电波噪声。空间电波噪声可以干拢位于这个区域范围内的各种电子设备正常工作。

4、电磁辐射影响人体健康微波对人体健康危害最大,中长波最小。其生物效应,主要是机体把吸收的射频能转换为热能,形成由过热而引起的损伤。

5、电磁辐射是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癌突变的主要诱因。

6、电磁辐射对人体生殖系统、神经系统和免疫系统造成直接伤害。

7、电磁辐射是造成流产、不育、畸胎等病变的诱发因素。

8、过量的电磁辐射直接影响大脑组织发育、骨髓发育、视力下降;肝病,造血功能下降,严惩者可导致视网膜脱落。

9、电磁辐射可使男性性功能下降,女性内分泌紊乱。

防范措施

有5种人特别要注意电磁辐射污染:生活和工作在高压线、变电站、电台、电视台、雷达站、电磁波发射塔附近的人员;经常使用电脑、电视电子仪器、医疗设备、办公自动化设备的人员;生活在现代电器自动化环境中的工作人员;佩戴心脏起搏器的患者;生活在以上环境里的孕妇、儿童、老人及病患者等。如果生活环境中电磁辐射污染比较高,公众必须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不要把家用电器摆放得过于集中,以免使自己暴露在

超剂量辐射的危险之中。特别是一些易产生电磁波的家用电器,如电视机、电脑、冰箱等更不宜集中摆放在卧室里。

各种家用电器、办公设备、移动电话等都应尽量避免长时间操作,同时尽量避免多种办公和家用电器同时启用。手机接通瞬间释放的电磁辐射最大,在使用时应尽量使头部与手机天线的距离远一些,最好使用分离耳机和话筒接听电话。

注意人体与办公和家用电器距离,对各种电器的使用,应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离电器越远,受电磁波侵害越小。如彩电与人的距离应在4至5米,与日光灯管距离应在2至3米,微波炉在开启之后要离开至少1米远,孕妇和儿童应尽量远离微波炉。

事例37)、38)、39)、40)、41)关键词:都市病之网瘾

网瘾是指上网者由于长时间地和习惯性地沉浸在网络时空当中,对互联网产生强烈的依赖,以至于达到了痴迷的程度而难以自我解脱的行为状态和心理状态。由于花费过多时间上网,以至于损害了现实的人际关系和学业事业。

表现:网瘾患者无法控制上网时间,表现为:花费于上网的时间比原定时间要长,想要减少或控制上网时间但失败。关注网上的情况超过自己的现实生活。如头脑中一直浮现和网络有关的事,在生活中心不在焉,有关网上的情况反复出现在梦中或想象中,只有上网时才充满兴趣。一旦减少或停止上网,即表现出消极的情绪体验和不良的生理反应,包括:沮丧,空虚,易发脾气,坐立不安,心慌,恶心,燥热出汗,失眠等。

危害:一、危害身心健康二、导致学习成绩下降三、弱化道德意识四、影响人际交往能力五、影响生观、价值观

成瘾原因

(一)外因外因仅是被动因素,属表因,是形成网瘾的诱因。

1.社会环境:包括网吧的出现,网络游戏的流行、同学之间的攀比从众等;

2.家庭教育:包括家庭环境及教育方式等;

(二)内因内因是主导因素,属本因,是导致网瘾的重要因素。1.满足感缺失:包括学业失败、孤独感、人际障碍等;

2.生理及人格:主要包括人格特征和生理特点等;

[环境污染,城市]城市环境污染与治理探究

城市环境污染与治理探究 10%的经济增长速度显示中国已成为一个经济神话王国的形象,但是1/3的中国土地上都遭遇过酸雨的袭击,7大河中一半的水资源被污染,另有1/4的中国人没有纯净的饮用水,1/3的城市人口不得不呼吸被污染的空气,城市中只有不到20%的垃圾是按照环保的方式处理,经济发展与环境不协调,世界上10个污染最严重的城市中国占了5个,中国环境污染问题严峻。 一、当前我国城市环境污染的原因 随着城镇化的推进,城市环境压力大,环境问题突出,造成城市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有:第一,乡镇人口大量涌入城市,城市人口压力大。这就导致城市供热、煤气、排水、污水处理、垃圾处理设施和公共绿地等,远远跟不上城市发展和环境保护的需要,一些应用常规技术就能很容易解决的环境问题,如烟尘、污水、垃圾等也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第二,城市规划欠合理,如有些城市的工业区建设在城市常年主导风向的上侧,使城市受到工业废气的严重污染。大多数城市由于历史原因,工厂与居民区混杂彼此穿插,使城市居民经常处在工业污染物的影响之下。固体废弃物污染与煤的开发和使用有关,工业废气排放是造成我国城市大气质量普遍较差的主要原因。第三,能源消耗大。中国工业化发展虽快,但是能源消耗大、污染严重,其中创造1万美元价值所需的原料是日本的7倍,是美国的近6倍,比印度还多3倍。我国能源利用率低,单位产值能耗大,欧盟的能源利用率为40%,美国为51%,日本为58%,我国只有30%。我国对能源的有效利用率低下,使得许多应该回收利用和循环使用的大量废弃物排入环境,这既浪费了能源,又污染了环境。由此可见,我国城市环境污染现状不容乐观,治理城市环境污染势在必行。 二、我国城市面临的主要环境污染问题 1.空气污染。大气污染是指空气中污染物的浓度达到有害程度,以致破坏生态系统和人类正常生存和发展的条件,对人和生物造成危害的现象,主要包括二氧化硫、烟尘和机动车污染。我国的资源消耗主要以煤炭为主,随着煤炭消耗量的增加,二氧化硫排放总量急剧上升,由二氧化硫排放引起得酸雨污染范围也不断扩大,直接造成我国粮食、素菜和水果减产,林木死亡,土壤和水体酸化。烟尘的主要排放源也是火电厂和工业锅炉,由于我国目前许多电厂使用的大多为低效除尘器,因此烟尘排放量居高不下,严重危害大气环境。受经济增长的推动,我国机动车近年来数量增长迅速,汽车排放的氮氧化物、一氧化碳和碳氢化合物排放总量逐年上升,对居住在城市的居民身体健康将造成严重威胁。 2.水污染。水污染是指水体因某种物质的介入,而导致其化学、物理、生物或者放射性污染等方面特性的改变,从而影响水的有效利用,危害人体健康或者破坏生态环境,造成水质恶化的现象。据统计,近几年全国污水排放量超400亿吨,其中工业废水排放量近200亿吨,生活污水排放量超过200亿吨。由于受经济结构调整、产业技术进步和污染控制措施等影响,我国工业废水排放总体上呈下降趋势;与工业废水排放情况不同,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城市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污水排放量不断增加。同时,全国多数城市地下水均受到一定程度的点状和面状污染,而且水质污染有逐年加重的趋势,过度开采地下水造成的地下水位下降、地面下沉塌陷及海水倒灌等问题在沿海和北方缺水城市十分突出。

有效的环境污染治理对政府的影响

内蒙古科技大学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学年论文 题目:有效的环境污染治理对政府的影响 学生姓名:范欣 学号:0865140132 专业:公共事业管理 班级:公共2008班 指导教师:宋君丽副教授

摘要 政府主导思想以发展经济为先,而环境保护问题则放在次要位置,导致我国的环境污染日益突出,治理环境污染不仅关系到人类的可持续发展,更关系到整个生态环境的问题。本文通过对政府和环境污染治理的分析得出政府在环境治理方面的行为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唤醒政府的环境保护意识,保护和防止脆弱的生态环境进一步恶化,提高资源和能源的利用效率,推进循环经济,保障环境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构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 关键词环境污染污染治理政府影响

Effective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control on the impact of government Abstract Thinking of the government-led economic development first, while environmental issues are falling by the wayside, causing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have become increasingly prominent in China,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is not only related to the sustainable human development is also related to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Building a harmonious society, sustainable human development is to protect the government's actions without delay. This article aims by the government and the analysis of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control reached the government's behavior in environmental governance and the importance of the need to awaken the government's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wareness, protection and to prevent further deterioration of the fragil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improve resource and energy efficiency, promote the recycling economy, protect the environment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society, to build resource-saving and environment-friendly society. Keywords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Pollution abatement Government Influence

关于加大对城市环境污染整治力度的提案

关于加大对城市环境污染整治力度的提案 改革开放以来, 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和社会全面进步, 城市化进程加快。迅速加快的城市化, 必将对脆弱的生态环境构成更大的冲击。巨大的人口压力、日益紧缺的资源和环境质量的恶化, 已经成为城市发展的制约因素。随着城市化模式在全球范围的迅速发展, 城市作为一个特殊的生态系统, 在显示对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巨大推动作用的同时,也不断出现了严重的环境问题。 一、存在的主要污染问题 一是城市水污染仍十分突出。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 生活污水排放量迅速增长,大量生活污水直接排放使城市水环境恶化。 二是生活垃圾未得到妥善处置, 严重影响地表水、地下水的环境质量,普通生活垃圾的处理或堆放, 成为传播疾病和污染环境的隐患。这些环境问题不解决, 将严重制约城市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 二、解决城市污染的主要建议 城市环境综合整治要从最大限度地发挥城市整体功能出发, 运用综合的对策、措施来整治、保护和塑造城市环境, 以达到保护和改善环境质量的目的。采取行政的、法律的、经济的和科学技术的多方面措施, 合理地利用自然资源, 防止环境污染和破坏,以求保持生态平衡, 扩大有用自然资源的再生产, 保障人类社会的发展, 以协调经济建设、城乡建设和环境建设之间的关系,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1、合理规划, 完善城市功能。遵循生态规律, 从城市环境容量和资源保证能力出发, 制定和实施城市总体规划, 合理确定城市规模和

发展方向, 调整城市产业结构和空间布局, 逐步解决城市功能区混杂问题,加快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 改善城市生态环境。 2、治理城市水污染。制定改善水质的计划, 重点保护城市饮用水源。采用截污、治污、清淤、保证城市用水、加快水体交换、维护城市湿地等措施, 使城市地表水按功能达标。综合运用价格、行政、科技和工程措施, 推行城市节水、污水处理及其资源化, 创建节水型城市。严格控制地下水开采量, 严禁超采地下水。 3、治理城市垃圾污染。加快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及综合利用、危险废物安全处置等城市环保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垃圾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处理水平。在减量化工作的基础上加快以卫生填埋为主的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加强固体废物管理,成立固体废物管理中心,努力提高工业固体废物的综合利用率。 总之,促进人与自然和谐,是我国加快发展,全力推进建设和谐社会的必由之路,是一项关乎子孙后代长期的伟大事业,也是一项内涵丰富、涉及面广的“系统工程”。环保事业是公共事业,要加强宣传教育,呼吁公共的积极参与,新闻媒体要向整个社会深入、持久地开展宣传教育,建立良好的环保氛围,环境污染的防治是一个长期、复杂、艰巨的任务,需要相关部门和社会力量的全力配合。我们曾拥有无比美丽的栖息之地,我们再也不能破坏已脆弱无比的生态环境,每一个人都要做到爱护我们的山山水水,爱护我们的树林,爱护我们身边的一草一木。

环境污染治理成本

环境污染治理成本5年增长75.4% “隐身”已久的“绿色GDP”再次“上线”。 12月25日,环保部环境规划院低调披露了2008年全国环境经济核算(也即俗称的“绿色GDP”)的部分研究结果。 这是自2006年第一次公布2004年“绿色GDP”结果之后,第二次公布相关结果。根据《中国环境经济核算研究报告2008(公众版)》,和2004年相比,2008年我国环境退化成本增长了74.8%,虚拟治理成本增长了75.4%。这意味着伴随着经济的高速增长,中国在环境和生态方面所付出的代价日益增大。 从计算范围上来看,《报告2008》完善了《中国绿色国民经济核算研究报告2004》的计算方法,后者为中国第一份也是目前唯一一份被公布的绿色GDP核算报告。 根据《报告2008》,2008年的生态环境退化成本达到12745.7亿元,占当年GDP的3.9%。其中环境退化成本(指环境污染所带来的各种损害,如对农产品产量、人体健康、生态服务功能等的损害)8947.5亿元,生态破坏损失(指森林、湿地、草地和矿产开发)3798.2亿元,分别占生态环境总损失的70.2%和29.8%。 就环境退化成本而言,《报告2008》显示,2008年,利用污染损失法核算的环境退化成本为8947.5亿元,比上年增加了1613.5亿元,增长了22.0%,增幅略高于2007年。“这一增长速度,远远高于同期GDP9%的增长速度,这是对我们现有经济发展模式不可持续的最好说明。”WWF全球应对气候变化主任杨富强对记者评论。 《报告2008》课题组专家指出,目前的核算结果还不能完整反映出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损失,因为报告没有将在核算方法上不够成熟以及基础数据不具备的环境污染损失和生态破坏损失若干项目计算在内。 即便如此,2008年的环境虚拟治理成本已经高达5043.1亿元,比2004年增长了75.4%。所谓虚拟治理成本,指目前排放到环境中的污染物按照现行的治理技术和水平全部治理所需要的支出。 在每年的GDP总量里,减去这部分虚拟治理成本,方能体现其对环境的部分欠账。“2008年的GDP环境污染的扣减指数为1.5%。”环保专家对记者指出。

城市环境污染及治理措施研究

城市环境污染及治理措施研究 摘要:生态问题是人类社会面临的最严峻的危机:热带雨林的大量砍伐、生物物种消亡迅速、酸雨的大肆扩撒、臭氧层的不断扩大、温室效益的气体逐渐增加、海平面的日渐上升等。我们必须正视城市环境问题,加强研究环境治理措施,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城市环境;污染;措施 引言 我国经济得到飞速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特别是伴随着工业化的推进,经济飞速发展,城市化进程加速,城市文化、科技和经济得到很大发展,城市文明也得到逐步发展和完善。与此同时,城市负担着大气污染、水污染、垃圾污染、噪音污染等等,城市环境到了不得不处理的地步。 一、我国城市发展中的主要环境问题 随着城市发展速度的不断加快,我国城市发展过程中环境污染问题日益加剧,并已逐渐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据调查了解,目前城市发展过程中的环境问题主要体现在大气污染、水污染、噪声污染及土壤污染等方面。 1、大气污染 随着城市工业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及汽车使用数量的急剧上升,我国城市大气污染愈加明显,空气环境质量有所恶化。城市大气污染不仅会给人们交通运输等日常生活带来一定的影响,而且还会威胁人们身心健康,产生不可逆转的负面结果。据调查了解,受工业能源废气、机动车尾气及投资项目建筑工地施工场所扬尘等因素的影响,城市空气中一氧化碳、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粉尘及烟尘污染较为严重。当处于春季,我国大多数城市在季风气候及沙尘天气的作用下,大气中自然降尘及可吸入颗粒物污染居多,尘污染最为严重;处于冬季,气温偏低,垂直温差偏小,混合度较低,而城区取暖燃煤较多,城市企业能源结构仍以燃料煤为主,能源消耗较大,大气不易扩散,使得城市受SO2污染严重,雾霾天气增多。对城区居民的身体健康及工作生活的有序开展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2、水污染 近年来,我国城市经济发展迅速,工业投资建设项目明显增多,从而加大了对地下水的开采利用,造成地下水位连续下降,引发一系列地面沉降事件发生,同时也造成了大量的城市工业废水及生活污水,而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能力的欠缺,则进一步加剧了城市用水供需矛盾,严重限制了城市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目前,我国城市河段中大约有36%为Ⅰ至Ⅲ类水质,约64%为Ⅳ至劣V类水质,

浅谈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浅谈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摘要】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人类社会最基本的关系,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是对立与统一的关系,新常态下,需要建立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共生”观,基于现状的反思及正确的行动指南。【关键词】对立与统一共识到共生现状与出路方法与措施 当前,中国经济发展正步入新常态,经济增速从高速转向中高速,经济结构从中低端迈向中高端,发展方式从规模速度型增长转向质量效益型增长,发展动力从要素增长转向创新驱动。在全球经济金融一体化背景下,各类风险在不同国家和市场快速传递,交叉蔓延。这些新情况、新变化对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提出了新的挑战。 一、对立与统一 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人类社会最基本的关系,从哲学高度看,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是对立与统一的关系,而且在不同形势下对立与统一的结构是变化的。在经济发展的早期阶段和后期阶段,两者矛盾稍小一些,因为在早期阶段经济规模小、环境容量大,在后期阶段经济实力强、治理力度大,这两种情况下,环境与经济都容易相处,统一性大于对立性。而在这两个阶段之间的中间阶段,环境压力大而经济实力没有达到足够强,环境与经济的矛盾最为突出,两者处在相持或双双受阻的困境之中,对立性大于统一性。目前,我国正处于由这种困境向后期过渡的阶段。中国在经济发展的早期阶段对资源环境的有限性与稀缺性认识严重不足。在一些地方、一些领域、一定范围,没有处理好经济发展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重经济发展,轻资源环境保护”、“先污染、后治理,先破坏、后恢复”等思想依然顽固地存在于部分国人头脑中。长期以来,地方政府坚持把经济发展放在首位,以GDP 作为地方政府政绩考核的主要指标,无疑加速了单纯追求经济增长的发展模式,使环境污染、生态破坏越发严重,环境破坏和污染的后果出现。 二、共识到共生 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一书中写到“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报复。”上世纪发生在西方国家的“世界八大公害事件”,如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伦敦烟雾事件、日本水俣病事件等,对生态环境和公众生活造成巨大影响。我国,近年来,包括中东部地区以及华南地区在内的全国大部分地区频繁出现严重的雾霾天气, 并呈现出持续时间长、影响范围广的趋势。这些都是长期以来没有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引发的灾难。 全球化的发展诱使人们在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乃至价值观方面日益趋同,实施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人们的共识,因为每一个国家在经济资源、生态环境和领土安全方面必须以其它国家的安全为自己存在的前提,它们之间的关系必须建立在一种具有内在紧密关联、彼此具有相互构成性因素的理念——即相互依存的“共生”。共生是不同生物和人类的共生单元之间为了生存和发展而彼此互惠、相互依赖的关系;共生双方或多方通过这种关系获得发展,

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处理办法修订稿

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处 理办法 WEIHUA system office room 【WEIHUA 16H-WEIHUA WEIHUA8Q8-

南昌公路桥梁工程有限公司 巷三公路LM—9项目经理部 环境污染和 生态破坏处理办法 编制: 审核: 批准: 南昌公路桥梁工程有限公司 二0一五年三月

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处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本项目境监督管理,及时依法妥善地处理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事故,根据有关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事故,是指由于违反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行为,以及因意外因素的影响或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等原因致使环境受到污染或生态遭到破坏,人体健康受到危害,社会经济与人民财产受到损失,造成不良社会影响的突发性事件。 第三条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事故,根据类型分为水污染事故、海洋污染事故、大气污染事故、噪声与振动危害事故、固体废物污染事故、农药与有毒化学品污染事故、放射性污染事故、生态破坏事故等。 第四条根据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事故的程度分为四级: (一)一般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事故。凡符合下列情形者为一般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事故:由于污染或破坏行为造成直接经济损失在伍千元以上,两万元以下(含两万元)且对环境造成影响的。 (二)较大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事故。凡符合下列情形之一者,为较大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事故: 1、由于污染或破坏行为造成直接经济损失在两万元以上,五万元以下(含五万元)的; 2、人员发生中毒症状; 3、因环境污染引起厂群冲突; 4、对环境造成一定危害。

(三)重大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事故。凡符合下列情形之一者,为重大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事故: 1、由于污染或破坏行为造成直接经济损失在五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含十万元)的; 2、人员发生明显中毒症状、辐射伤害或可能导致伤残后果; 3、人群发生中毒症状; 4、因环境污染使社会安定受到影响; 5、对环境造成较大危害; 6、捕杀、砍伐国家二类、三类保护的野生动植物。 (四)特大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事故。凡符合下列情形之一者,为特大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事故。 1、由于污染或破坏行为造成直接经济损失在十万元以上; 2、人群发生明显中毒症状或辐射伤害; 3、人员中毒死亡; 4、因环境污染使当地经济、社会的正常活动受到严重影响; 5、对环境造成严重危害; 6、捕杀、砍伐国家一类保护的野生动植物。 第五条项目环境保护成立“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事故处理工作领导小组”(以下简称“事故处理领导小组”)对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事故的报告与处理实施统一领导。针对具体的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事故,项目部组成由相应的业务科室牵头的临时“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事故调查处理小组(以下简称“事故调查处理小组”)负责调查处理的具体工作。 第二章管辖

中国城市环境污染问题及其治理的研究

上海海事大学 专科生毕业设计(论文) 中国城市环境污染问题及其治理的研究 ——浅论环境污染对我国造成的影响 二级学院(部):继续教育学院 专业:行政管理 班级: 11行政2 姓名:曹佳丽 指导教师:孔维栋 完成日期: 2014年12月

摘要 随着经济高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环境保护问题越来越受到全社会的高度重视。城市化带来的一系列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已影响到中国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并持续引发一系列社会安定问题。对城市环境污染的相关问题进行研究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我们需要制定出相应的政策和法规,努力为城市居民营造一个良好的居住环境。 关键词:城市环境污染;原因分析;大气污染;水污染

Abstrac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economy and city to accelerate the process, the city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problem has been paid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of the whole society. A series of environmental problems caused by cityhave become increasingly prominent, has affected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Chinese of economy and society, and continue to cause a series of social stability problems. The problems related to the urban environment pollution, it has important practical significance on the research, we need to formulate corresponding policies and regulations, and strive to create a good living environment for urban residents. Keywords: urban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cause analysis; air pollution; water pollution

经济发展中的环境问题

中国经济发展中的环境问题探讨 中国一直存在着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孰轻孰重的争议。中国环境保护法规的不足,公众环境保护意识的缺乏等等因素阻碍了中国政府有效地寻求一个平衡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适当方法。本文首先阐述了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产生的各类环境污染。之后评述了中国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冲突中形成的污染原因。最后,本文结合所学的财政学专业知识研究了促进中国环境保护发展的几点对策,以求寻找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平衡点。 一、中国经济发展中产生的环境污染 1、能源污染。中国经济发展主要是以重工业发展为核心进行的,而重工业企业为追求生产数量与规模,多数采取低能源成本的生产方式,对能源的使用不彻底,也没有配套的除污设施,企业的生产行为就象是在进行一次次的能源浪费,使得能源资源本不富饶的中国面临更多资源保护与环境控制方面的问题。 2、大气污染。中国的主要能源供应资源仍然是煤,中国是世界煤消费最大国,同时还是世界原油消费第二大国。我国目前的空气污染相当于发达国家五六十年代污染最严重时的水平。大气污染以煤烟性污染为主,主要污染物为烟尘和二氧化硫,其中工业二氧化硫排放量约占70%。全国600多个城市中,大气环境质量符合国家一级标准的城市不到1%;全国大、中城市的总悬浮微粒和降尘基本都超过国家规定的标准,给中国人民的健康带来破坏性影响。 3、水污染。中国城镇供水面临很多的问题,据统计,在660个大中型城市中,约有400个已存的各种各样的水问题;有1/4已达到警界标准。地下水资源已被渐渐污染,还有20%的水资源已无法再生为清洁水。而这所有的水问题都与企业生产过程中的排污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4、劳动力污染。企业大规模的生产必然需要更多的劳动力,这种对劳动力的需要似乎与环境保护没有关系,但事实并非如此。我国重工业生产的产品多为非技术型产品,其生产岗位对劳动力没有技术上的要求,因而生产过程中对能源、资源的浪费较大。但是由于这些劳动力密集的工业还可以减少国家的就业压力,因而其环境污染问题更易被忽视,使得环境污染问题自然退居经济发展之后,使中国的环境保护问题面临更多来自经济发展需求的压力。此外,在改革进程中。由于政府已经逐步

最新关注亚健康

关注亚健康

关注亚健康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健康问题越来越重视。而且追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医学理论的不断发展,人们对健康地认识也不断的发展完善。世界卫生组织(WHO)给健康所下的正式定义是“健康是指生理、心理及社会适应三个方面全部良好的一种状况,而不仅仅是指没有生病或者体质健壮”。近年来我们越来越多地在报纸杂志等媒体上看到“亚健康“这个新名词,那么究竟亚健康指的是什么呢?世界卫生组织认为:健康是一种身体、精神和交往上的完美状态,而不只是身体无病。根据这一定义,经过严格的统计学统计,人群中真正健康(第一状态)和患病者(第二状态)不足2/3,有1/3以上的人群处在健康和患病之间的过度状态,世界卫生组织称其为"第三状态",国内常常称之为"亚健康"状态。"第三状态"状态处理得当,则身体可向健康转化;反之,则患病。因此,对亚健康状态的研究,是下个世纪生命科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实,“亚健康”并不是一个新发现的问题。在古代,“疾”是指不易觉察的小病,如果不采取有效的措施,就会发展到可见的程度,便称为“病”。这种患疾的状态,现代科学叫“亚健康”或“第三状态”,在中医学中称“未病”。《黄帝内经》有曰:“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兵,不亦晚乎?”由此可鲜明地看出我们的祖先已认识到对疾病应“未雨绸缨、防患未然”的重要。按中医观点而论,亚健康状态是身体已经出现了阴阳、气血、脏腑营卫的不平衡的状态。 据世界卫生组织一项全球性调查结果表明,全世界真正健康的人仅占5%,经医生检查、诊断有病的人也只占20%,75%的人处于亚健康状态。 当今社会,女性同男性一样工作学习,面对来自各个方面的压力,还要承担一定的家庭负担,她们的身体健康状况受到更多的因素的威胁,很多的女性处于亚健康状态之中,由于女性在生理、心理方面存在着一些特点,对于女性亚健康的问题应该得到我们特别的重视,由于女性亚健康的表现与男性有一些不同之处,因此本文将分别介绍男性和女性的亚健康问题。 女性篇 亚健康状态的表现

尚田镇突发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事故应急预案

尚田镇突发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事故 应急处置预案 一、总则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十七大精神为指导,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提高政府社会管理水平和应急突发事件能力。坚持以人为本,以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维护社会稳定和公众环境权益为出发点,以预防和应对突发环境污染事件为着眼点,将环境污染危害降低到最低点,最大限度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维护社会安全稳定。 (二)编制目的 规范和强化全镇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突发公共事故(以下简称“环境突发事故” )的应急处置工作,建立健全以环境突发事件的预防、控制、善后工作为重点和防范有力、指挥有序、快速高效、保障及时、协调一致的环境突发事件应急处置体系,保障公众健康和生命财产安全,保护环境,促进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三)编制依据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国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和《奉化市突发

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尚田镇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及相关的法律、行政法规,制定本预案。 (四)事故分级 根据环境污染与破坏程度不同,分为一般、较大、重大和特大事故。 1、一般事故(IV级)。由于环境突发事故造成直接经济损失在1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不含5万元)的。 2、较大事故(III级)。凡符合下列情形之一者: (1)因中毒等造成人员轻伤3人以下(不含3人)。 (2)突发事故造成直接经济损失在5万元以上,15万元以下(不含15万元)。 3、重大事故(II)级。凡符合下列情形之一者: (1)因中毒等造成人员3人以下(不含3人)重伤或3人以上10人以下(不含10人)轻伤。 (2)由于突发事故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5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下(不含50万元)。 (3)因环境事故造成部分村庄、河流、水域污染,引起群访事件的。 4、特大事故(I级)。凡符合下列情形之一者: (1)因中毒等造成人员死亡1人以上,或者重伤3人以上,或者轻伤10人以上。 (2)由于突发事故造成直接经济损失50万元以上。

治理城市环境污染的建议

公共管理 治理城市环境污染的建议 朱威娜吉林省环科环保技术有限公司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化建设进程加快。但是巨大的入口压力、日益紧缺的资源和环境质量的恶化,已成为城市发展的制约因素,出现了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对此,提出治理城市环境污染的建议。 关键词:环境污染生态环境电喷加三元催化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化建设进程加快。截止到2004年,城市数量由193个增加到661个,建制镇由2173个增加到 20312个,市镇总人口由1.7亿人增加到 5.4亿人,占全国总人口的比重由17.9%提高到41.8%。如此迅速发展的城市化,必将对我国脆弱的生态环境构成更大的冲击。巨大的入口压力、日益紧缺的资源和环境质量的恶化,已成为城市发展的制约因素,出现了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 一、存在的主要污染问题 一是城市水污染突出。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生活污水排放量迅速增长, 1998年首次超过工业废水排放量。2001年,全国工业废水排放量为200.7亿吨,城镇生活污水排放量为227.7亿吨,其中生活污水COD排放量比上年增长8%,而同期工业废水COD排放量则减少 13.8%。目前,全国城市污水处理率只有34.3%。城市河道成了纳污沟,大量生活污水直接排放使城市水环境恶化,七大流域城市河段都形成明显污染带,还有一些城市的饮用水源也受到污染。 二是以北方城市颗粒物和南方城市酸雨为特征的城市大气污染依然比较严重。全国城市居民燃气普及率只有60.2%,相当多的城市仍以煤炭为主要民用燃料,大量燃煤造成煤烟型污染,二氧化硫浓度年均值达不到国家二级标准的城市占21%。许多城市受到酸雨侵害,城市裸露地面多、建筑施工现场管理不规范、渣土垃圾粗放收运使得城市空气中颗粒物常年居高不下。在全国重点监测的338个城市中, 63.5%的城市达不到国家空气质量二级标准。 三是生活垃圾未得到妥善处置,严重影响地表水、地下水的环境质量。全国城市生活垃圾年清运量约1.18亿吨,仅有60%得到不同程度的处理处置,每年有7900万吨生活垃圾简易填埋或露天堆放在城市郊区、江河沿岸,破坏城市(特别是城乡结合部)的自然景观。另外,各城市第三产业、居民生活产生的各类废物都是混合收集的,医疗垃圾等特殊废物多没有专门的集中处理设施,普通生活垃圾的处理或堆放,成为传播疾病和污染环境的隐患。 四是大城市机动车尾气污染越来越突出。我国已成为世界汽车第四大生产国和第三大消费国,2004年汽车保有量达到 2742万辆。近几年,虽然采取了淘汰含铅汽油、限制汽油中其他有害物质含量、新车采用电喷加三元催化、出台新的排放标准等措施,单车污染物排放量有所减少。但由于机动车数量上涨很快,污染物排放总量仍在增加。北京、上海、广州、武汉、郑州、沈阳等城市氮氧化物污染较重,交通干线两侧一氧化碳严重超标,部分城市的大气污染类型已经由煤烟型转变为复合型。此外,道路增多延长与车辆增长不匹配,现代化交通管理手段不足,机动车行驶常处怠速状况,也是造成机动车污染加剧的重要原因。 五是噪声污染已成为影响城市居民生活质量的重要环境问题。交通、建筑施工是主要的噪声污染源,目前,交通对城市噪声污染占70-80%。在开展交通噪声监测的214个城市中,31.3%的城市处于中度或较重污染水平。在开展区域环境噪声监测的176个城市中, 55.6%的城市处于中度或较重污染水平。一些城市在建设高架路桥改 经营管理者Manager' Journal 善交通状况时,却往往未能很好解决高架路两侧的降噪隔声问题,交通干线两侧居民生活受到很大影响。 城市绿化、城市人口等方面因素也是城市环境面临的重大问题,城市生态失衡问题不断严重,“城市热岛”、“城市荒漠” 等问题突出。城市自然生态系统的退化,加剧了资源环境供给和

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辩论赛重点

辩论赛: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应何者优先? 正方:环境保护应优先于经济发展 反方:经济发展应优先于环境保护 反方一辩陈述本方观点:从人类发展的终极目标看, 我们要彻底地解决环境问题, 必须要标本兼治。要治本,必须优先发展经济,从根本上优化经济结构堵住产生环境问题的源头,要治标,同样要优先发展经济,为解决眼前的环境问题提供技术、资金 等支持,只有这样,才能为人类生存和发展提供环境保障。正方一辩陈述本方观点: 经济发展是指社会能够提供丰裕的商品来改善人类的物质生活 , 环境保护则是采取一定的政策措施来保护生态平衡。经济要发展意味着企业需要更多的厂房与原材料来保障商品的供应——那便存在一个问题:自然分给人类的土地与原材料是有限 , 经济优先发展就一定会侵占原本不属于人类的自然资源。 二辩手盘问 :请问对方一辩,经济是一时之事,环境是万代之事,哪个重要? 经济发展慢了,人们还可以吃到饭,环境没了,还能生存吗? 反方一辩:不好意思对方辩友, 恐怕我们今天讨论的重点是优先权。并不是说 经济优先就不搞环保了, 只是环保处于较次的位置, 跟中国现状一样, 政策虽然说要重视环保, 但一般县区还是经济发展优先的, 也就有资本的大城市才比较重视搞环保,相信大家心知肚明 正方二辩:请问正方三辩, 如果发展经济优先的话, 很可能造成环境成本大于经 济效益的情况,这样的经济是发展还是倒退? 反方三辩:这种情况确实有存在, 但并不是每时每刻都存在。各个行业情况不同, 我们不能以偏概全。但按你的意思,这种情况下经济效益是负的, 那我们改行环境保护优先,就能转亏为盈?我不这么觉得。 反方四辩补充发言 :

现代环境污染与都市病课下思考题

现代环境污染与都市病思考题 事例1)、2)关键词:热带暴风、台风形成原因:条件:热带海面受太阳直射而使海水温度升高,海水蒸发提供了充足的水汽。而水汽在抬升中发生凝结,释放大量潜热,促使对流运动的进一步发展,令海平面处气压下降,造成周围的暖湿空气流入补充,然后再抬升。如此循环,形成正反馈,即第二类条件不稳定机制。在条件合适的广阔海面上,循环的影响范围将不断扩大,可达数百至上千公里。 由于地球由西向东高速自转,致使气流柱和地球表面产生摩擦,由于越接近赤道摩擦力越强,这就引导气流柱逆时针旋转(南半球系顺时针旋转),由于地球自转的速度快而气流柱跟不上地球自转的速度而形成感觉上的西行,这就形成我们现在说的台风和台风路径。 事例3)、4)、5)关键词:气候变化形成原因:温室效应温室效应主要是由于现代化工业社会燃烧过多煤炭、石油和天然气,这些燃料燃烧后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进入大气造成的。二氧化碳气体具有吸热和隔热的功能。它在大气中增多的结果是形成一种无形的玻璃罩,使太阳辐射到地球上的热量无法向外层空间发散,其结果是地球表面变热起来。因此,二氧化碳也被称为温室气体。 如果不得到有效遏制,温室效应将会带来下列危害:1) 地球上的病虫害增加; 2) 南北极地冰山将大幅度融化,海平面上升; 3) 气候反常,海洋风暴增多; 4) 土地干旱,沙漠化面积增大。 解决措施:为减少大气中过多的二氧化碳,一方面需要人们尽量节约用电(因为发电烧煤〕,少开汽车。另一方面保护好森林和海洋,如不乱砍滥伐森林,不让海洋受到污染以保护浮游生物的生存。我们还可以通过植树造林,减少使用一次性方便木筷,节约纸张,不践踏草坪等等行动来保护绿色植物,使它们多吸收二氧化碳来帮助减缓温室效应。 事例6)、7)、8)、9)、10)、18)关键词:水污染形成原因:

城市环境污染产生的原因及解决措施

城市环境污染产生的原因及解决措施 城市是人们生活和生产聚集的场所,利用和消耗着大量的资源,同时产生大量的污染物质,当污染超过城市自身净化能力时,城市环境将会受到严重的污染和破坏。随着经济高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环境问题日益严重。当前城市环境污染主要有大气污染、噪声污染、垃圾污染、电磁波辐射污染、和水污染。近年来,城市环境保护问题越来越受到社会的高度关注,在加快城市环境建设进程中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显着成效。但是,形势依然严峻,已影响到中国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并持续引发一系列社会安定问题。 弓I发环境问题的原因多种多样,既有主观因素,也有客观因素。首先,城市人口迅速膨胀,公共基础设施薄弱。许多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如供暖、煤气、排水、城市污水处理等,远远跟不上城市发展和环境保护的需要。其次,很多城市缺少周密而有预见性的总体规划,致使城市功能分区紊乱,或没有很好执行城市总体规划和工业合理布局规划,造成了本可以避免的环境污染问题。最后,技术水平低,能源消耗严重。企业技术水平相对落后,技术改造严重不足,存在高消耗、高耗能、高污染的现象。我国能源利用率低,使许多应该回收利用和循环使用的大量废弃物排入环境,既浪费了资源,有污染了环境。 面对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我们需要采取一些有效的防治措施。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把环境保护纳入城市经济与社会发展计划,推行城市环境结合整治。同时按照城市建设与城市环境同步发展的原则,积极建 设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大力推行污染集中控制的措施。良好的管理是解决城 市环境问题的重要措施,政府可以采取奖励环境管理机构、加强监督管理、制定环境

保护目标责任制等制度与措施来控制污染发展和逐步改善环境质量。同时,要鼓励公众参与,促使他们积极主动地维护自己的环境权益,保护居住地区的环境。 城市化是任何一个国家和地区都不可回避的必然趋势,所以我们必须正视环境问题。综合运用法律、经济等手段,政府采取强有力的干预措施,同时公民本身要有环境保护意识,最终达到治理污染的目的,使城市建设高速协调,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战略。 农村环境污染的原因及防治措施 据有关资料显示:我国农村有3 亿多人喝不上干净的水,其中超过60% 是由于非自然因素导致的饮源水质不达标;农村人口中与环境污染密切相关的恶性肿瘤死亡率逐年上升,等等。近年来,农村环境问题日益严重,影响了农民的正常生活,影响了农民的身体健康。 与城市系统、严密的环境保护监督管理相比,农村环境规划在农村难见身影,农村环境保护监督管理缺乏,致使农村环境保护问题日益严重。从生活污染来看,由于农村很少有垃圾、污水处理设施,再加上农民环境保护意识缺乏,生活垃圾水手乱扔,生活污水随意排放。从生产污染来看,农民在使用化肥、农药上缺少科学性,容易造成水体污染和土壤流失。从工业污染来看,国家对环境保护的重视程度日益增强,城镇环保“门槛”也越来越高,那些高污染、高能耗的工业企业难在城镇立足,于是转向广阔的农村,致使 农村环境不断恶化 面对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我们需要采取一些有效的应对措施。我们要以转变农民生产生活方式为核心,提高农药化肥有效利用率,减少农业面源污染。加大农村环

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矛盾

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矛盾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得到飞速发展,但我国的经济发展确是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通过对资源的过度利用,尤其是高能耗、高排放的粗放式生产,威胁着人类的健康和生存。近年来我国的资源消耗告急,而且经济增速明显下滑,这也警示我们保护环境成为我们当前亟待面对和解决的重要问题。 我国的环境现状 我国当前的环境现状是比较恶劣的,与所有的工业化国家一样,中国的环境污染问题与工业化基本上是相伴而行的。突出表现在,大气污染,水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噪声污染,土地、草原、森林的退化,同时,我国的乡镇小企业是污染的主要排放源。我国的大气污染相当于发达国家五六十年代最严重时期的水平,大气污染以煤烟气污染为主,主要污染物为烟尘和二氧化硫,大气污染与我国的汽车尾气排放也有密不可分的关系。我国的水资源紧缺,许多城市的地下水和城市下游水段不适合饮用,城市中80%的生活用水和工业用水未经处理直接排入水体,但同时城市人口的增加也使得地下水遭到过度提取,造成地面沉降。中国的耕地面积严重缺乏,而另一面又围田造路,一面退耕还林,一面又大量的砍伐树木,开垦草原。华北沙尘暴,西北土地荒漠化,草原退化等问题非常严重。 自然资源和环境是经济发展的基础和条件,经济发展受到自然资源的制约。 矛盾的体现 中国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矛盾突出表现在: 一是经济增长方式与环境保护的矛盾。我国经济发展还处于工业化时代惯性阶段,经济产值的增长主要是靠消耗大量资源换取的,自然资源不断受到破坏、资源基础削弱,同时高能耗、高排放、高污染的粗放式生产方式也造成一些地区生产和生活过程中排放的废弃物超过生态环境的自净能力和生态环境的承载力,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破坏。

浅谈微生物在环境污染治理中的作用

浅谈微生物在环境污染治理中的应用 我国是世界上环境污染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大气、河流、湖泊、海洋和土壤等均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当前我国社会经济仍然保持着高度发展的态势,环境保护的压力将进一步加重,由人类活动所造成的环境污染和环境质量的恶化已成为制约我国社会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障碍。如何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控制环境污染,改善环境质量,以实现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之目标是我国目前及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微生物技术在处理环境污染物方面具有速度快、消耗低、效率高、成本低、反应条件温和以受无二次污染等显著优点,加之其技术开发所预示的广阔的市场前景,受到了各国政府、科技工作者和企业家的高度重视,从根本上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想。 应用微生物的高效降解、转化能力治理环境污染,在污水治理、固体废弃物处理、重金属降解、化合物分解、石油修复等方面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其治理过程分为:①高效生物降解能力和极端环境微生物的筛选、鉴定;②污染物生物降解基因的分离、鉴定和特殊工程菌的构建;③生物恢复的实际应用和工程化。 一、污水治理 环境中的污染物,在自然界中经过迁移、转化,绝大多数将归入水体,引起水体不断受到污染的胁迫。尤其是高浓度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的大量倾入,使水体富营养化现象日趋严重。通常情况下,只要这种污染不超过阀值,污染的水体在物理、化学和生物的综合作用下,是可以得到净化的,这种净化主要源于水体中的微生物能直接或间接地把污染物作为营养源,在满足微生物生长需要的同时,又使污染物得以降解,达到净化水质的目的。 二、固体废弃物治理 固体废弃物污染严重影响我国的环境质量。我国同体废弃物年产量数目极大。造成的经济损失每年达千亿元以上。目前我国处理城市垃圾的方法主要是填埋、堆放和焚烧。填埋、堆放既占用土地资源,又会使有害物质渗漏、扩散,造成二次污染。固体废弃物焚烧产生的二嚼英等有害物质会严重危害人类的健康与生产。利用微生物分解固体废弃物中的有机物,从而实现其无害化和资源化,是经济而有效的处理同体废弃物方法。微生物技术治理同体废弃物的优势是:可以有选择地浓缩或去除污染物:节省运营和投资成本:废物总体积显著降低:可以将废弃物转化为再利用资源。其缺点在于反应速度慢,某些同体废弃物难以降解。尽管如此,人们相信生物降解中存在的问题会随着对微生物研究的深入很快得到解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