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环境污染与都市病课下思考题

合集下载

现代城市生态和环境课后题

现代城市生态和环境课后题

现代城市生态与环境南京大学李建龙 2016 课后题:绪论(一)已完成成绩:75.0分1【单选题】相较于乡村环境,城市的主要问题不包括()。

∙∙∙∙D、自然环境丰富我的答案:D得分:25.0分2【单选题】城市生态学概念由美国芝加哥学派创始人帕克于()年提出。

∙∙∙∙D、1929我的答案:C得分:25.0分3【单选题】构成城市的三个要素是()。

∙∙∙∙D、经济、人口、文化我的答案:B得分:0.0分正确c4【判断题】城市即是环境污染的策源地,也是生态文明的发源地。

()我的答案:√得分:25.0分绪论(二)已完成成绩:50.0分1【单选题】下列不属于城市化标志的是()。

∙∙∙∙D、城市生活方式的现代化我的答案:C得分:0.0分正确B2【单选题】下列关于城市系统,说法错误的是()。

∙∙∙∙D、社会、经济、自然综合体我的答案:A得分:0.0分正确 C3【判断题】城市生态系统是指特定地域内人口、资源、环境等通过各种相生相克的关系建立起来的人类聚居地或社会、经济、自然复合体。

()我的答案:√得分:25.0分4【判断题】城市公园属于城市生态系统,大学不属于城市生态系统。

()我的答案:×得分:25.0分绪论(三)已完成成绩:100.0分1【单选题】城市生态系统的特点不包括()。

∙∙∙∙D、自我维持能力强我的答案:D得分:25.0分2【单选题】城市生态系统的驱动力是()。

∙∙∙∙D、经济我的答案:A得分:25.0分3【判断题】现代城市生态与环境学主要以生态学理论为基础。

()我的答案:√得分:25.0分4【判断题】城市生态系统本身是开放的,所以复杂程度较低。

()我的答案:×得分:25.0分绪论(四)已完成成绩:100.0分1【单选题】关于城市生态与环境学,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D、应做到时间、空间多维结合,动态、区域视角三位一体我的答案:A得分:25.0分2【单选题】下列规划中属于生态城市规划框架下的专项规划的是()。

环境科学概论思考题答案22页word文档

环境科学概论思考题答案22页word文档

环境学概论第一章1、什么是环境?它的基本特征是什么?环境就是围绕于中心事物的东西(客观事物的整体),就是以人类为主体的外部世界,即人类赖于生存和发展的物质条件的整体。

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以及工程环境。

环境具有三个最基本的特性:整体性、区域性、变动性。

(1)整体性――指环境的各个组成部分和要素之间构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

(2)环境的区域性――在于各个不同层次或不同空间的地域,其结构方式、组成程序、能量物质流动规模和途径、稳定程度等都具有相对的特殊性,从而显示出区域的特征。

(3)环境的变动性――是指在自然和人类社会行为的共同作用下,环境的内部结构和外在状态始终处于不断变化的过程中。

(4)开放性——指环境是一个开放系统,有物质和能量的输入和输出。

(5)有限性——环境为人类发展提供的资源都不是用之不竭的;环境对污染的容纳量野不是无限的。

(6)综合性——自然环境已不是纯粹的天然环境,而是综合了一定的社会因素。

(7)可调节性——自然环境是高度复杂的系统,当人类作用引起的环境结构与状态改变部超过一定限度时,环境系统的调节功能可以使这些改变逐渐消失,使其结构和功能恢复原貌。

2、什么是环境问题?其按性质如何分类?答:环境问题是指由于人类活动引起的环境质量恶化或生态系统失调,以及这些变化对人类的生产、生活以至健康造成有害影响的现象。

环境问题按性质一般可分为生态破坏类环境问题和污染类环境问题两大类。

(1)生态破坏类环境问题――指不合理地开发、利用自然资源所造成的环境破坏和资源浪费。

(2)污染类环境问题――指城市化和工农业高速发展而引起的“三废”污染、噪声、放射性和农药污染等环境问题。

3、环境保护的概念和内容是什么?答:环境保护――指人类为解决现实的潜在的环境问题,维持自生的生存和发展而进行的各种具体实践活动的总称。

环境保护的内容: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差异,在同一时期不同国家和地区也不完全一样。

不过、概括起来,大体上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

环境学思考题

环境学思考题

环境学基本原理一、说明环境及其多样性。

环境:是相对于中心事物而言的,与某一中心事物有关的事物,就是这个事物的环境。

环境:是影响人类社会生存与发展的外部世界的总和。

环境多样性:是环境的基本属性之一,也是环境科学研究的重要内容,包括自然环境的多样性、人类需求与创造多样性和人类与环境相互作用的多样性二、说明环境规律及五律协同。

环境规律:人类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规律。

五律协同:当自然、社会、经济、技术、环境五类规律的作用方向都与目标一致时,称为五律协同。

三、说明环境问题及其类型。

环境问题的定义:广义:由自然力或人力引起生态平衡破坏,最后直接或间接影响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的一切客观存在的问题。

狭义:由于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活动,使自然生态系统失去平衡,反过来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一切问题。

分类:第一环境问题:由自然力引起的原生环境问题,指地震、洪涝、干旱、滑坡等自然灾害问题。

第二环境问题:由自然力引起的次生环境问题,又可分为环境污染和生态环境破坏以上两种很难分开。

第二环境问题:生态环境破坏:人类活动直接作用于自然界,乱砍滥伐、过度放牧等环境污染:有害的物质(工业三废“废气、废水、废渣”)对大气、水体、土壤和生物的污染。

根据起因、机制、特点的不同,又可分为环境污染和环境干扰五大环境问题:自然灾害、生态破坏、资源耗竭、环境污染、人口剧增四、说明中国环境保护历程中提出的“三大政策”和“八项制度”。

三大政策:预防为主、谁污染谁治理、强化环境管理八项制度: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三同时制度;排污收费制度;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制度;排污许可证制度;污染集中控制制度;限期治理制度。

五、说明环境学和环境科学的区别和联系。

环境学:揭示人类与环境相互作用的基本规律的科学。

基本原理:环境多样性原理、人与环境和谐原理、五律协同原理、规则规律原理。

环境科学:解决人类面临环境问题的科学,是为了创造更适宜、更美好的环境的学科。

(尔雅)现代城市生态与环境学课后题

(尔雅)现代城市生态与环境学课后题

绪论11现代城市生态与环境学的主要研究对象是()。

A、城市污染B、交通拥堵C、城市问题D、城市环境恶化我的答案:C2城市的构成要素有一定的地理范围、城市人口和()。

A、城市文化B、城市历史C、城市建设D、城市环境我的答案:A3经济学观点认为()是城市经济组织的基础。

A、生产资料所有制B、劳动分工C、分配制度D、经济制度我的答案:B4社会学认为城市是()的产物。

A、社会分工B、历史发展C、人类活动D、人类属性我的答案:D5生态学认为各种物理的、化学的环境是城市的()。

A、无生命环境部分B、后天形成环境部分C、非自然环境部分D、人为环境部分我的答案:A6帕克1925年提出“城市生态学”之后()成为了城市生态与环境学的研究中心。

A、城市环境B、城市生态系统C、城市系统D、城市人文环境我的答案:B7最早提出“城市生态学”概念的人是英国学者帕克。

()我的答案:×8城市既是产生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也是生态文明的发源地。

()我的答案:√9行政管理学派将城市看做是行政单元。

()我的答案:√10心理学将城市看作是一种心理状态。

()我的答案:×绪论二1城市化的标志主要体现在城市规模越来越大、农村人口转变为城镇非农业人口和()。

A、城市文明现代化B、城市环境现代化C、城市居民方式现代化D、城市文化的发展我的答案:C2城市系统是以一定环境条件为背景的,以()为基础的社会、经济和自然的综合体。

A、人B、经济C、政治D、聚居我的答案:B3下列不属于城市生态系统的是()。

A、大学B、公园C、湖泊D、商场我的答案:D4土地作为构成城市生态系统的自然环境之一分为自然状态土地和()。

A、人为改造土地B、建筑用土地C、城市用地D、脱离自然状态的土地我的答案:C5一般人们将城市生态系统划分为社会生态、()和自然生态三个亚系统。

A、经济生态B、心理生态C、人群生态D、文化生态我的答案:A6城市生态系统的三个亚系统组成一个相互依存、交互作用的网络,在这个网络中,起主导作用的因素是()。

现代环境工程微生物学思考题及答案

现代环境工程微生物学思考题及答案

现代环境工程微生物学思考题及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1.孟德尔定律孟德尔定律是指孟德尔第一定律和孟德尔第二定律,即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

分离定律是指:遗传性状由遗传因子决定,遗传因子在体细胞中成对出现,而在产生配子时彼此分离,并独立地分配到不同的性细胞中;自由组合定律是指:各种配子的数目相等,并且在形成配子的过程中两对或更多对遗传因子的组合是随机的。

2.连锁和连锁群连锁是指:来自同一亲本的两个基因在配子形成过程中有保留原来组合的倾向,这是由于这两个基因处在同一条染色体上的缘故,这种现象称为连锁。

同一染色体上相互连锁的基因称为连锁群,连锁群的数目等于单倍染色体的数目。

3.诱发突变诱发突变是利用物理的或化学因素处理微生物群体,促使少数个体细胞的DNA分子结构发生改变,在基因内部碱基配对发生差错,引起微生物的遗传性状发生突变。

诱发突变并非新的突变,而是通过不同的方式提高突变频率。

4.转化转化是指:同源或异源的游离DNA分子(质粒和染色体DNA)被自然或人工感受态细胞摄取,并得到表达的水平方向的基因转移过程。

根据感受态建立的方式,转化可分为自然遗传转化和人工转化。

5.温和噬菌体当噬菌体侵入宿主细胞后,其核酸附着并整合在宿主细胞染色体上,和宿主的核酸同步复制,宿主细胞不裂解而继续生长,这种不引起宿主细胞裂解的噬菌体称作温和噬菌体。

6.普遍性转导噬菌体可误包供体菌中的任何基因(包括质粒),并使受体菌获得各种性状的转导称为普遍性转导。

普遍性转导可分为两种:完全普遍转导和流产普遍转导。

7.F因子F因子是一种核外质粒,决定着细菌的性别,即含有控制性菌毛合成的遗传信息,故称为致育因子或性质粒。

F因子可整合到宿主染色体基因组上去而称为附加体,且可以正常或异常脱落而成为各类菌株。

8.溶源化溶源化是指:以温和噬菌体感染非溶源性细菌细胞,并在附着位点的某一特定部位将噬菌体附加到细菌染色体上以建立溶源现象。

噬菌体基因组整合入细菌染色体以及与之发生的被动复制称为稳定性溶源化。

现代城市生态与环境课后题及答案.doc

现代城市生态与环境课后题及答案.doc

现代城市生态与环境南京大学李建龙2016课后题:绪论(一)已完成成绩:75.0分1【单选题】相较于乡村环境,城市的主要问题不包括()O. A、交通拥挤. 人口众多. C、污染严重. D、自然环境丰富我的答案:D得分:25.0分2[单选题】城市生态学概念由美国芝加哥学派创始人帕克于()年提出。

•A、1911•B、1917•C、1925•D、1929我的答案:C得分:25.0分【单选题】构成城市的三个要素是()。

A、地理、人口、环境B、经济、人口、环境C、地理、人口,文化D、经济、人口、文化我的答案:B得分:0.0分正确c4【判断题】城市即是环境污染的策源地,也是生态文明的发源地。

()我的答案:V得分:25.0分绪论(二)已完成成绩:50.0分1【单选题】下列不属于城市化标志的是()。

城市规模的扩大城市基础建设提升农业人口转变为城镇非农业人口D、城市生活方式的现代化我的答案:C得分:0.0分正确B2【单选题】下列关于城市系统,说法错误的是()。

A、以人为中心B、以一定的环境条件为北京以政治为基础D、社会、经济、自然综合体我的答案:A得分:0.0分正确C3【判断题】城市生态系统是指特定地域内人口、资源、环境等通过各种相生相克的关系建立起来的人类聚居地或社会、经济、自然复合体。

()我的答案:V得分:25.0分4【判断题】城市公园属于城市生态系统,大学不属于城市生态系统。

()我的答案:X得分:25.0分绪论(三)已完成成绩:100. 0分1[单选题]城市生态系统的特点不包括()。

A、高度人工化B、以人为主体C、功能不完整D、自我维持能力强我的答案:D得分:25.0分2【单选题】城市生态系统的驱动力是()。

A、噩B、glc、AnD、经济我的答案:A得分:25.0分3【判断题】现代城市生态与环境学主要以生态学理论为基础。

()我的答案:V得分:25.0分4【判断题】城市生态系统本身是开放的,所以复杂程度较低。

()我的答案:X得分:25.0分绪论(四)已完成成绩:100. 0分1【单选题】关于城市生态与环境学,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环境工程实验课后思考题

环境工程实验课后思考题

第I 篇 习题解答第一章 绪论1 . 1简要概述环境学科的发展历史及其学科体系。

解:环境学科是随着环境问题的日趋突出而产生的一门新兴的综合性边缘学科。

它经历了20世纪60年代的酝酿阶段,到20世纪70年代初期从零星的环境保护的研究工作与实践逐渐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新兴学科。

环境学科是一门正在蓬勃发展的科学,其研究范围和内涵不断扩展,所涉及的学科非常广泛,而且各个学科间又互相交叉和渗透,因此目前有关环境学科的分支学科还没有形成统一的划分方法。

图1-1是环境学科的分科体系。

图1-1 环境学科体系1.2 简要阐述环境工程学的主要任务及其学科体系。

解:环境工程学作为环境学科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任务是利用环境学科以及工程学的方法,研究环境污染控制理论、技术、措施和政策,以改善环境质量,保证人类的身体健康和生存以及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图1-2是环境工程学的学科体系。

图1-2 环境工程学的学科体系环境工程学 环境净化与污染控制技术及原理生态修复与构建技术及原理清洁生产理论及技术原理环境规划管理与环境系统工程环境工程监测与环境质量评价水质净化与水污染控制工程空气净化与大气污染控制工程固体废弃物处理处置与管理物理性污染控制工程 土壤净化与污染控制技术 废物资源化技术环境学科体系环境科学环境工程学环境生态学环境规划与管理1.3 去除水中的悬浮物,有哪些可能的方法,它们的技术原理是什么?解:去除水中悬浮物的方法主要有:沉淀、离心分离、气浮、过滤(砂滤等)、过滤(筛网过滤)、反渗透、膜分离、蒸发浓缩等。

上述方法对应的技术原理分别为:重力沉降作用、离心沉降作用、浮力作用、物理阻截作用、物理阻截作用、渗透压、物理截留等、水与污染物的蒸发性差异。

1.4 空气中挥发性有机物(VOCs)的去除有哪些可能的技术,它们的技术原理是什么?解:去除空气中挥发性有机物(VOCs)的主要技术有:物理吸收法、化学吸收法、吸附法、催化氧化法、生物法、燃烧法等。

环境生态学导论 思考题答案

环境生态学导论 思考题答案

第一章1.阐述你对生态圈各圈层关系的认识生态圈由生物圈和生命支持系统组成,包括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和能量。

大气圈是动植物最直接的生命系统,没有大气圈提供氧气和CO2,无法进行氧循环和碳循环;水循环通过大气圈运动而实现的,大气环流还调节了气候,使之较适合生物生存。

水圈中水是生命存在的基本条件,水循环保证地球水量的动态平衡。

岩石圈的表层即土壤层,是一个特殊的生命子系统,在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初级生产中发挥重要作用。

2.举例说明你对人类活动与环境问题两者关系的看法参考:人类社会进入21世纪以后,以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为主要特征的环境问题,呈现出形势继续严峻与人类社会的努力不断增强相交织攀升的状态。

一方面,资源利用与环境保育的矛盾仍然是制约世界各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难点,长期积累的诸多全球性环境问题,如资源枯竭、全球气候变暖、自然生态系统功能退化以及突发性环境和生态灾害频发等还在继续发展;另一方面,人类正在用智慧,通过技术、管理和行为三个层面的整合,加大了解决自身生存、经济发展和环境保育三者间诸多矛盾的力度。

举例的话,就拿那些环境问题好了。

比如,全球气候变暖。

3.你认为环境生态学与经典生态学有何不同?4.简述环境生态学的学科任务。

研究生物圈系统和各支持系统在人类活动干扰下的演变过程、相互作用的机制和规律以及变化效应及危害,寻求受损生态系统和环境要素修复或重建的各种生态学措施。

第二章3.你对生物多样性的生态学意义是如何理解的?①生物量和生产力的形成;②土壤结构、养分代谢和分解过程;③系统中水分的分布、循环和平衡;④景观结构与性质;⑤系统中物种的相互作用与关系。

5.请举例说明“有效积温法则”在农业生产和虫害防治中的作用?有效积温法则:在生长发育过程中,需要从环境中摄取一定的热量才能完成某一阶段的发育。

而且某一特定的生物类别各发育阶段所需的总热量是一个常数8.环境因子生态作用的一般规律包括哪几个方面。

(一)环境因子与生态因子:生态因子和环境因子是两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概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代环境污染与都市病思考题事例1)、2)关键词:热带暴风、台风形成原因:条件:热带海面受太阳直射而使海水温度升高,海水蒸发提供了充足的水汽。

而水汽在抬升中发生凝结,释放大量潜热,促使对流运动的进一步发展,令海平面处气压下降,造成周围的暖湿空气流入补充,然后再抬升。

如此循环,形成正反馈,即第二类条件不稳定机制。

在条件合适的广阔海面上,循环的影响范围将不断扩大,可达数百至上千公里。

由于地球由西向东高速自转,致使气流柱和地球表面产生摩擦,由于越接近赤道摩擦力越强,这就引导气流柱逆时针旋转(南半球系顺时针旋转),由于地球自转的速度快而气流柱跟不上地球自转的速度而形成感觉上的西行,这就形成我们现在说的台风和台风路径。

事例3)、4)、5)关键词:气候变化形成原因:温室效应温室效应主要是由于现代化工业社会燃烧过多煤炭、石油和天然气,这些燃料燃烧后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进入大气造成的。

二氧化碳气体具有吸热和隔热的功能。

它在大气中增多的结果是形成一种无形的玻璃罩,使太阳辐射到地球上的热量无法向外层空间发散,其结果是地球表面变热起来。

因此,二氧化碳也被称为温室气体。

如果不得到有效遏制,温室效应将会带来下列危害:1) 地球上的病虫害增加; 2) 南北极地冰山将大幅度融化,海平面上升; 3) 气候反常,海洋风暴增多; 4) 土地干旱,沙漠化面积增大。

解决措施:为减少大气中过多的二氧化碳,一方面需要人们尽量节约用电(因为发电烧煤〕,少开汽车。

另一方面保护好森林和海洋,如不乱砍滥伐森林,不让海洋受到污染以保护浮游生物的生存。

我们还可以通过植树造林,减少使用一次性方便木筷,节约纸张,不践踏草坪等等行动来保护绿色植物,使它们多吸收二氧化碳来帮助减缓温室效应。

事例6)、7)、8)、9)、10)、18)关键词:水污染形成原因:主要是由人类城市的污染物导致的,它包括工业污染源、农业污染源和日常生活污染源工业废水是水域的重要污染源,具有量大、面积广、成分复杂、不易净化、难处理等特点。

资料显示:1998年这一年,全国废水排放总量共539亿吨,其中,工业废水占69%。

但实际上远远超过这个数。

农业污染源包括牲畜粪便、农药、化肥等。

农药污水中,一是有机质、植物营养物及病原微生物含量高,二是农药、化肥含量高。

水土流失致使大量农药、化肥流入江、河、湖、海,随之流失的营养元素,使2/3的湖泊受到不同程度富营养化污染的危害,造成藻类以及其他生物异常繁殖,引起水体透明度和溶解氧的变化,从而致使水质恶化。

生活污染源主要是城市生活中使用的各种洗涤剂和污水、垃圾、粪便等,多为无毒的无机盐,生活污水中含氮、磷、硫多,致病细菌多。

措施与建议:1.强化对饮用水源的保护;2.加大城市污水和工业废水的治理力度;3.加强公民的环保意识;4.实现废水资源化利用;5.家用水的净化;6.强化青少年保护水资源意识;7.少量创建填埋场等。

事例11)、12)、13)关键词:空气污染(包括大气污染和室内空气污染)空气污染即空气中含有一种或多种污染物,其存在的量、性质及时间会伤害到人类、植物及动物的生命,损害财物、或干扰舒适的生活环境,如臭味的存在。

换言之,只要是某一种物质其存在的量,性质及时间足够对人类或其他生物、财物产生影响者,我们就可以称其为空气污染物;而其存在造成之现象,就是空气污染。

大气污染形成原因:(1)工业:工业生产排放到大气中的污染物种类繁多,有烟尘、硫的氧化物、氮的氧化物、有机化合物、卤化物、碳化合物等。

其中有的是烟尘,有的是气体。

(2)生活炉灶与采暖锅炉:城市中大量民用生活炉灶和采暖锅炉需要消耗大量煤炭,煤炭在燃烧过程中要释放大量的灰尘、二氧化硫、一氧化碳、等有害物质污染大气。

(3)交通运输:汽车、火车、飞机、轮船是当代的主要运输工具,它们烧煤或石油产生的废气也是重要的污染物。

(4)森林火灾产生的烟雾。

室内空气污染形成原因:(1)、呼出气。

其中,大多数是体内的代谢产物,另一部分是吸入后仍以原形呼出的污染物。

(2)吸烟。

这是室内主要的污染源之一。

烟草燃烧产生的烟气,主要成分有CO、烟碱(尼古丁)、多环芳烃、甲醛、氮氧化物、亚硝胺、丙烯腈、氟化物、氰氢酸、颗粒物以及含砷、镉、镍、铅等的物质。

(3)、燃料燃烧也是室内主要污染源之一。

(4)、建筑材料。

(5)、家具、装饰用品和装潢摆设。

(6)、日常生活和办公用品。

如化妆品、洗涤剂、清洁剂、消毒剂、杀虫剂、纺织品、油墨、油漆、染料、涂料等都会散发出甲醛和其他种类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表面活性剂等。

这些都能影响人体。

(7)、从室外进入室内的污染物事例14)、15)、16)关键词:噪声污染噪声的来源:(1)交通噪声: 包括机动车辆、船舶、地铁、火车、飞机等发出的噪声。

由于机动车辆数目的迅速增加,使得交通噪声成为城市的主要噪声来源(2)工业噪声: 工厂的各种设备产生的噪声。

工业噪声的声级一般较高,对工人及周围居民带来较大的影响。

(3)建筑噪声: 主要来源于建筑机械发出的噪声。

建筑噪声的特点是强度较大,且多发生在人口密集地区,因此严重影响居民的休息与生活。

(4)社会噪声: 包括人们的社会活动和家用电器、音响设备发出的噪声。

这些设备的噪声级虽然不高,但由于和人们的日常生活联系密切,使人们在休息时得不到安静,尤为让人烦恼,极易引起邻里纠纷。

(5)家庭生活噪声污染等噪声危害主要包括:(1)、噪声对听力的损伤(2)、噪声能诱发多种疾病(3)、噪声对正常生活和工作的干扰等。

噪音控制的内容包括:(1)降低声源噪音。

(2)在传音途径上降低噪音,控制噪音的传播,改变声源已经发出的噪音传播途径。

(3)对受音者或受音器官采取防护措施等。

事例19)、20)、22)关键词:固体废弃物及核污染核污染主要指核物质泄露后的遗留物对环境的破坏,包括核辐射、原子尘埃等本身引起的污染,还有这些物质对环境的污染后带来的次生污染,比如被核物质污染的水源对人畜的伤害。

核污染来源与途径: 1.有核武器实验、使用,核电站泄露,工业或医疗上使用的核物质遗失等。

2.核武器爆炸:热辐射伤害、核辐射伤害、放射性存留等。

防治措施:1.严格控制能引起核污染的原料生产加工使用。

2.通过立法限制核的使用和核原料的买卖,交易。

3.使用核能源要确定其安全性,以安全最大化为原则, 4.加快核能的科技研究,更深入的了解其原理,以更好的掌握和利用核能。

5.避免核战争。

约束有核国家关于核武器的研制和开发。

6.进行核试验和开发核能,应尽量使之在比较偏僻的地方进行,如果有事故,使其造成损失最小等.事例21)、23)、24)、25)、26)、27)、28)、29)、30)、31)、32)、33)、34)、36)关键词:电磁污染电磁污染是指天然和人为的各种电磁波的干扰及有害的电磁辐射。

由于广播、电视、微波技术的发展,射频设备功率成倍增加,地面上的电磁辐射大幅度增加,已达到直接威胁人体健康的程度。

电场和磁场的交互变化产生电磁波。

电磁波向空中发射或汇汛的现象,叫电磁辐射。

过量的电磁辐射就造成了电磁污染。

电磁污染包括天然和人为两种来源。

天然电磁污染天然的电磁污染是某些自然现象引起的。

最常见的是雷电,雷电除了可能对电气设备、飞机、建筑物等直接造成危害外,还会在广泛的区域产生从几千Hz到几百MHz的极宽频率范围内的严重电磁干扰。

火山喷发、地震和太阳黑子活动引起的磁爆等都会产生电磁干扰。

天然的电磁污染对短波通信的干扰极为严重。

人为电磁污染人为的电磁污染包括有:①脉冲放电。

例如切断大电流电路时产生的火花放电,其瞬变电流很大,会产生很强的电磁。

它在本质上与雷电相同,只是影响区域较小。

②工频交变电磁场。

例如在大功率电机、变压器以及输电线等附近的电磁场,它并不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外辐射,但在近场区会产生严重电磁干扰。

③射频电磁辐射。

例如无线电广播、电视、微波通信等各种射频设备的辐射,频率范围宽,影响区域也较大,能危害近场区的工作人员。

射频电磁辐射已经成为电磁污染环境的主要因素电磁辐射污染来源:1)、高频感应加热设备例如高频淬火、高频焊接和高频熔炼设备等。

2)、高频介质加热设备例如塑料热合机、高频干燥处理机和介质加热联动机等。

3)、短波超短波理疗设备。

4)、无线电广播通讯。

5)、微波加热与发射设备。

电磁污染的危害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电磁辐射对易爆物质和装置的危害高电平电磁感应和辐射可以引起易爆物质和电爆兵器控制失灵,发生意外爆炸。

2、电磁辐射对挥发性物质的危害高电平电磁感应和辐射可以引起挥发性液体或气体意外燃烧。

3、形成空间电波噪音从大功率微波和射频设备泄漏出来的电波,会向空间辐射,形成空间电波噪声。

空间电波噪声可以干拢位于这个区域范围内的各种电子设备正常工作。

4、电磁辐射影响人体健康微波对人体健康危害最大,中长波最小。

其生物效应,主要是机体把吸收的射频能转换为热能,形成由过热而引起的损伤。

5、电磁辐射是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癌突变的主要诱因。

6、电磁辐射对人体生殖系统、神经系统和免疫系统造成直接伤害。

7、电磁辐射是造成流产、不育、畸胎等病变的诱发因素。

8、过量的电磁辐射直接影响大脑组织发育、骨髓发育、视力下降;肝病,造血功能下降,严惩者可导致视网膜脱落。

9、电磁辐射可使男性性功能下降,女性内分泌紊乱。

防范措施有5种人特别要注意电磁辐射污染:生活和工作在高压线、变电站、电台、电视台、雷达站、电磁波发射塔附近的人员;经常使用电脑、电视电子仪器、医疗设备、办公自动化设备的人员;生活在现代电器自动化环境中的工作人员;佩戴心脏起搏器的患者;生活在以上环境里的孕妇、儿童、老人及病患者等。

如果生活环境中电磁辐射污染比较高,公众必须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不要把家用电器摆放得过于集中,以免使自己暴露在超剂量辐射的危险之中。

特别是一些易产生电磁波的家用电器,如电视机、电脑、冰箱等更不宜集中摆放在卧室里。

各种家用电器、办公设备、移动电话等都应尽量避免长时间操作,同时尽量避免多种办公和家用电器同时启用。

手机接通瞬间释放的电磁辐射最大,在使用时应尽量使头部与手机天线的距离远一些,最好使用分离耳机和话筒接听电话。

注意人体与办公和家用电器距离,对各种电器的使用,应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离电器越远,受电磁波侵害越小。

如彩电与人的距离应在4至5米,与日光灯管距离应在2至3米,微波炉在开启之后要离开至少1米远,孕妇和儿童应尽量远离微波炉。

事例37)、38)、39)、40)、41)关键词:都市病之网瘾网瘾是指上网者由于长时间地和习惯性地沉浸在网络时空当中,对互联网产生强烈的依赖,以至于达到了痴迷的程度而难以自我解脱的行为状态和心理状态。

由于花费过多时间上网,以至于损害了现实的人际关系和学业事业。

表现:网瘾患者无法控制上网时间,表现为:花费于上网的时间比原定时间要长,想要减少或控制上网时间但失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