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格心理学第六讲人本

合集下载

人格心理学.谈谈你对人本主义的看法

人格心理学.谈谈你对人本主义的看法

心之所向,所向披靡谈谈你对人本主义的看法20世纪60年代,人本上义思潮像风暴一样席卷着心理学。

各流派的治疗师都转而采用以人为中心的疗法。

人本主义倾向的研习斑和互助小组在各地不断涌现。

心理学者把罗杰斯和马斯洛的观点应用到教育和工业领域。

然而,几乎和出现时一样迅速,“第三思潮”在70年代又减弱了。

许多投向人本主义的人都改变了主张,一些人本主义定向的项目宣告失败。

关于这项运动的书籍也开始减少。

但是,像一场风暴一样,人本上义的人格理论还是留下了很深的影响。

相当多的心理治疗师在思想定向上都认为自己是人本主义的(Mayne,Norcross,&Sayette, 1994; Spett, 1983 ),更多的人在实际工作中使用罗杰斯的技术。

人本主义心理学者很愿意参加美国心理学会相关分会的活动,并出版了自己的刊物。

尽管这一运动从来没有代替根深蒂固的精神分析和行为主义理论,但是它为心理学家提供了另外一种看待人性的方法。

从这一思潮的沉浮中,可以看出人本主义理论和其他人格理论一样,都是既有贡献也会受到批评的。

1.贡献过去的人格理论家往往过于强调心理上出现的问题,人本主义的积极的理论提供了一种受欢迎的观点。

在那些努力去满足高层次需要的年轻人中间,罗杰斯和马斯洛的著作仍然柞常流行。

我们也确实看到他们把许多人格研究者的注意力吸引到健康人格的方面。

今天,研究者正在大量地考察着诸如创造性、快乐及身心健康问题。

毫不奇怪、人本主义心理学对心理治疗师和咨询者的咨询方法产生了重大影响。

许多治疗师都认为自己是“人本主义的”。

更重要的是,许多持其他理论观点的治疗师也都接受或部分接受了人本主义治疗理论的一些思想,他们也都接受罗杰斯强调以患者为中心的治疗观。

另外,许多治疗师在治疗实践中采用了罗杰斯式的方法,如治疗师的移情、对患者的积极关注、由患者对自己的变化负责以及患者和治疗师的自我剖析等。

此外,在20世纪60年代,人本主义理论促进了互助小组的兴起,在今天的团体治疗及自我改进和个体成长的治疗中还普遍存在着大量的互助小组。

人格心理学第六版 第一章 什么是人格 PPT课件

人格心理学第六版 第一章 什么是人格 PPT课件
个体在社会化过程中形成的给人以特色的心身组织。(黄希庭, 1999)
稳定的行为方式:
人际过程:
人格是稳定的。我们可以 通过不同的时间和不同的 情景来查明这些稳定的行 为方式。
和个体内部过程无关,发 生在人与人之间。指的是 发生在外部影响我们行动、 感觉的情绪过程、动机过 程和认知过程。
人格心理学的主要研究领域包括五个方面:
人格结构:是人格心理学家用来解释个别差异的假设性概念。
主要探讨用"特质"还是用"类型"、用"自我"还是用"需要"来解释人们稳 定的个别差异?主要涉及以下问题:人格结构的性质怎样?它由什么 要素组成?人格结构是否包含诸种要素?诸要素是怎样组织的?是不 是有些要素高于(或控制)另一些要素?
* 能加以测量的个体差异的所有相对稳定而持久的维度的总 和。(Byrne,1974)
* 代表个人或人们的一般特征,说明对情境的反映何以是持 久的模式。(Pervin,1980)
* 个人心理特征的统一,这些特征决定人的外显行为和内隐 行为,并使他们与别人的行为有稳定的差异。(Mischel,1986)
2、抑郁
抑郁是什么造成的? 从不同的人格流派出发,你可以把抑郁解释成转向内心的愤
怒,一种稳定特质,一种天生倾向,低自尊,缺乏强化物, 或消极的思想。 物质理论家重在查明哪些人容易抑郁。研究人员发现,一个 人目前的一般情绪水平是预测他将来的情绪,包括抑郁状态 的很好的指标。 人本主义流派的人格理论家用自尊来解释抑郁。就是说,经 常为抑郁所困扰的人,是那些不能建立良好的自我价值感的 人。 行为主义者认为,抑郁是由于生活缺乏积极强化物所致。也 就是说,你觉得没有意思,不想干事,是因为你没有看到生 活中有什么值得干的事情。

人格心理学的人本主义流派

人格心理学的人本主义流派
人格心理学的 人本主义流派
人本主义心理学是20世纪50年代兴起于美国的一个 心理学的新流派,是继行为主义和精神分析之后西 方心理学中的“第三势力”。人本主义与其他人格 理论的主要区别在于,它假设人应该为其行为负主 要责任,因为人有自由意志。
本章主要内容: 第一节 人本主义心理学的起源 第二节 马斯洛的需要与自我实现理论 第三节 罗杰斯的自我理论 第四节 罗洛•梅的存在主义心理学
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五个中心论点
(1)人本主义心理学具有强烈的现象学倾向,他们强调 人的主观体验,对人主观世界的心理内容有强烈的兴 趣,且超越了当代心理学家的逻辑实证主义倾向。
(2)人本主义心理学坚持人类本质的统一与完善。 (3)人本主义心理学在承认人发展限制的同时,认为人
类有一种不可缺少的自由选择和自主倾向,人能够努 力克服自身条件的限制。 (4)人本主义心理学反对心理学中的还原论,主张按照 意识的本来面貌来看待意识经验。 (5)人本主义心理学相信不可能对人性进行穷尽的解释, 人的人格有无限发展的可能性,人有实现自己潜能, 不断超越自我的能力。
(三)现象学——人本主义的方法论基础
重在现象或直接经验的审视和描述而不是因果分析。 马斯洛指出,由于现象学更强调自我的内在感受,因 此,现象学方法适合于研究人类的个体心理现象,应 成为心理学所适用的方法。
存在主义
存在主义(existentialism)是现代西方哲学的一 个重要流派,在20世纪50-60年代曾是欧美最为时髦的 哲学思潮。
4、存在主义哲学在本体论上十分重视的两个基本问题: a)人性的本质是什么?b)个体的存在意义是什么?存在 主义提出重视研究人的本质、尊严、自由、价值及个体 存在等,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三、社会文化背景(p232) (1)二战后,经济繁荣发展,物质生活富

许燕《人格心理学》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人本主义学派)【圣才出品】

许燕《人格心理学》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人本主义学派)【圣才出品】

第5编人本主义学派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人本主义心理学打着反对精神分析的性本能决定论和行为主义的环境决定论的旗帜崛起并迅速发展,成为现代心理学的第三势力。

人本主义心理学是一个多学派的松散团体,其中最主要的代表人物有马斯洛、罗杰斯和罗洛·梅等。

虽然他们有着各自独特的观点,但他们都强调个人的责任、强调“此时此地”、注意个人的现象场、强调个人的成长。

一、社会历史背景人本主义心理学是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美国产生和发展的,这与美国当时的社会历史条件有着密切的关系。

(一)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的科学技术和社会经济发展迅速,在人们的物质生活越来越好,人们的基本生活需求大多得到了满足的情况下,人们开始追求更高级的需要,希望实现自我价值。

(二)社会问题越来越严重,社会内部的各种矛盾也越来越尖锐。

在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美苏军备竞赛和核战争的威胁给人们带来了极大的压力。

精神空虚、道德沦丧、青少年犯罪、吸毒、种族歧视和失业率居高不下。

人们渴求科学的精神指导。

(三)青年人对现状的不满,到六十年代发展为一场反主流文化运动,经济的繁荣,科技的发达,并不能解决人类的精神生活和对价值的追求。

这些正好与人本主义心理学所强调的某些东西一致,如注重自我,提倡人的完善等。

(四)美国社会生活的异化,导致了青少年价值观的危机,学校教育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社会各界强烈要求改革当时的教育,反对传统的灌输式教学,要求开发人的潜能,重新发现自我和人的尊严。

这些问题是传统的精神分析和行为主义所不能圆满解释的,于是,一场强调人的自身价值的人本主义心理学运动,在马斯洛等人的召集下应运而生了。

二、哲学背景人本主义心理学以存在主义哲学作为其基本观点的理论渊源,以现象学作为其方法论的基础。

(一)存在主义1.存在主义是一种人生哲学,是20世纪西方哲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流派,影响非常广泛。

存在主义对心理学的影响很大,罗洛·梅是最具有存在主义取向的人本主义心理学家。

人格心理学08:人本主义流派

人格心理学08:人本主义流派

充分发挥功能的人的特征
• 坦诚对待自己的体验;试图生 活在现实的空间里。他们的目 的是体验生活,而不仅仅是过 日子。
• 愿意相信自己的感觉,对别人 的需要感觉敏锐,但不会屈从 于社会行为标准对他们的要求, 他们似乎更遵从自己的兴趣、 价值观和需要。
• 能深刻而敏感地体会自己的情 感,包括积极和消极的情感。
人本主义流派
一、人本主义心理学的起源
(一)20世纪中期之前,人格心 理学中精神分析流派与行为主 义流派大行其道。
精神分析流派—强调本我的原始欲 望与人的无意识;人受性本能和攻 击本能控制。 行为主义流派—把人格看成是一套 由环境决定的行为模式,把人降低 为“一只较大的试验白鼠或一架较 慢的计算机”。
8条具体途径
• 全身心投入或献身于某一工作或事 业,彻底忘记自己的伪装和角色, 真正进入“无我”的境界,从而完 全成为自己。
• 每当面临前进和倒退、成长与安全 的选择时,要尽量做出成长的选择 而不是安全和退却。
• 要有高度的自发性,倾听自己内在 冲动的呼唤,任其显露出来。
• 在怀疑时,要诚实地说出来,而不 要隐瞒,因为你的顺从也要承担责 任。
8条具体途径
• 从小处做起,千里之行始于足 下。
• 自我实现不是一种终极状态, 而是一个实现个人潜能的过程。
• 高峰体验非常短暂,但对于自 我实现的意义重大。
• 要识别自己的防御心理,并有 勇气放弃这种防御。
三、罗杰斯的理论
(一)充分发挥功能的人 好的人生,是一种过程,而不 是一种状态;它是一个方向, 而不是终点。人的本性就是要 努力做到因满足于个人生活而 保持乐观态度。 他把达到这一目标的人称为充 分发挥功能的人。
• 自尊与对失败的反应 • 自我价值组合 • 自尊和文化

人本主义人格理论

人本主义人格理论
根据基本需要的似本能假设,马斯洛提出了 一种强调人性积极向上的动机理论,即基本 需要的层次发展学说。 需要可以分为由低到高排列的五个不同层次, 它们依次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 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
自我实现论
1、自我实现的含义 、 从总体上说, 从总体上说,可以将自我实现定义为不断实现 潜能、智能和天资, 潜能、智能和天资,定义为完成天资或称之为 天数、命运和禀性, 天数、命运和禀性,定义为个人内部不断趋向 统一、整合或协同动作的过程。对一个人来说, 统一、整合或协同动作的过程。对一个人来说, 自我实现意味着他更真正地成为了他自己, 自我实现意味着他更真正地成为了他自己,更 完善地实现了他的潜能, 完善地实现了他的潜能,更接近了他的存在核 成了更完善的人。 心,成了更完善的人。
于是以交朊友小组的形式迚行集体咨询便成为他研究工作的重点之一对罗杰斯人格理论的简评他的理论在人格心理学的发展史上占有独特的地位为探讨个性的本质开辟了新的领域在理论和实践上都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人本主义人格理论
人本主义心理学( 人本主义心理学(Humanistic Psychology)是20 ) 世纪50年代兴起于美国的一种心理学新思潮 年代兴起于美国的一种心理学新思潮, 世纪 年代兴起于美国的一种心理学新思潮,也称 为现象学的心理学(Phenomenological 为现象学的心理学 Psychology)。它重视研究人的本性、动机、潜能、 。它重视研究人的本性、动机、潜能、 经验以及价值。到了60、 年代 年代, 经验以及价值。到了 、70年代,迅速形成与发展 起来,成为西方心理学研究的主要取向之一,也成 起来,成为西方心理学研究的主要取向之一, 为第三势力。 为第三势力。人本主义心理学在学术界和社会上反 响巨大、影响深远。 响巨大、影响深远。

人格心理学第6讲--人本主义流派.

人格心理学第6讲--人本主义流派.

10.与少数人建立持久而深入的人际关系
11.道德标准明确,分辨目的与手段的区别
12.有民主的性格,能尊重他人人格
13.有卓越的幽默感
14.富有创造力,不墨守成规
15.具有批判精神,不容易被社会诱惑
独处
渴望有意义的独处时间绝不是神经症;相 反,没有能力创造独处时间其本身就是一 种神经症的征兆。
凯伦· 霍妮
自我实现者的特征
能完整准确地知觉现实 悦纳自己、他人和周围世界 内心生活、思想、行为自然率真 以问题为中心,而不是以自我为中 心 5. 有独处的需要 6. 具有独立自主的特征 7. 接受并欣赏新事物且不厌烦平凡的 事物 1. 2. 3. 4.
自我实现者的特征
8. 具有高峰体验 9. 热爱人类并具有帮助人类的真诚愿望
愿意成为一个变化的过程
一位咨询者在结束治疗时,似乎感到有些 迷惑不解,他说:“我还没有完成自我综 合和自我重新组织的工作,但这并不使人 气馁,只是有点困惑罢了。现在我认识到 这原来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它令 人激动,有时还使人感到不安,同时它又 使人大受鼓舞,感到自己在行动,在朝着 一个确定的目标前进,尽管你并不能总是 很清楚地意识到这个目标究竟是什么。”
活动具有挑战性,且需要一定技能 人的注意力完全被活动所吸引 活动有明确的目标 有清晰的反馈 人只注意正在干的工作 人获得一种个人控制感 人失去了自我意识 人失去了时间感
卡尔· 罗杰斯
卡尔· 罗杰斯 (19021987) 美国心理学家, 人本主义心理治疗的先 驱。首先普及了“以人 为中心”的治疗方法, 还把自己在心理治疗领 域内的知识扩展到一般 人格理论中。后来,罗 杰斯还把人本主义理论 扩展到社会问题中。
我认为自己是 个有价值的人

人格心理学重点知识梳理

人格心理学重点知识梳理

人格心理学一讲、绪论人格定义:是指那些在个体身上使人的行为比较稳定的、相对持久的特质、倾向或特性模式。

人格的特性:整体性:密切联系、一变具变稳定性:跨时间的连续性、跨情境的统一性复杂性:结构复杂、功能多样、人的矛盾性独特性: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独特性与共性社会性:人格是在社会化的过程中形成的、人格的自然因素成分决定了社会化的方向和进程人格心理学是以心理学的范型来研究人格结构、人格过程(动力)、人格发展和人格适应等领域中的事实和规律的一门心理学分支学科。

人格心理学分析的层面:人类本性层面:揭示人的共同本性差异层面:个体差异(兴趣、爱好)和群体差异(文化、性别、年龄)个人唯一的层面:唯一性———承认唯一性,寻求途径把握个体生命的丰富性人格心理学的任务:描述:客观地描述事实,不涉及价值判断,也不寻求原因解释:揭示事实的原因,分析现象的前因后果预测:根据已有的知识和信息,估计事物或现象发生的可能性控制:采取措施使事物朝人们期望的方向发展人格理论:是心理学家对人性及其差异进行描述和解释,从人对人的行为进行过预测和改变所使用的概念体系。

它力求对人类的大部分行为作出一致性的解释,对不同的行为作出恰当的说明;它不仅想要说明一个人现时的或过去的行为,而且还力求预测其未来;它不仅仅停留于推测,而且力求以实证资料加以检验,经得起实践的验证.理论对一门学科的意义:将有关的观点和实证研究结构纳入到一个逻辑一致而简约的架构中;引发对尚未被关注到的时事资料的搜集和探讨;是研究者寻找特定的方向去考虑的问题评价一个理论优劣的标准:(一流的理论做预测,二流的理论下结论,三流的理论进行事后解释)内部一致性、包容性或广博性、简约性、实用性、实证效度(一种理论所包含的假设是否能得到研究的支持或验证)、激发价值(一种理论提出后激起研究这兴趣和热情的程度,或激起新的研究的可能性)人格研究:是心理学者对人格理论中所包涵的假设进行验证的一种活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