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血性脑卒中

合集下载

缺血性脑卒中健康教育

缺血性脑卒中健康教育

缺血性脑卒中健康教育引言概述:缺血性脑卒中是一种常见的脑血管疾病,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在全球范围内呈上升趋势。

为了提高公众对缺血性脑卒中的认识和预防意识,健康教育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五个大点出发,详细阐述缺血性脑卒中的健康教育内容。

正文内容:1. 缺血性脑卒中的基本知识1.1 缺血性脑卒中的定义和分类1.2 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病机制1.3 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表现1.4 缺血性脑卒中的危(wei)险因素1.5 缺血性脑卒中的诊断和治疗方法2. 缺血性脑卒中的预防措施2.1 健康饮食的重要性2.2 合理控制体重和血压2.3 戒烟限酒2.4 积极锻炼身体2.5 定期体检和监测3. 缺血性脑卒中的康复护理3.1 早期康复护理的重要性3.2 康复护理的目标和原则3.3 康复护理的方法和技巧3.4 心理护理在康复中的作用3.5 家庭支持和社会支持的重要性4. 缺血性脑卒中的社会影响4.1 缺血性脑卒中对患者家庭的影响4.2 缺血性脑卒中对患者工作的影响4.3 缺血性脑卒中对患者社交生活的影响4.4 缺血性脑卒中对社会的经济负担4.5 缺血性脑卒中对社会的健康教育需求5. 缺血性脑卒中的健康教育策略5.1 针对不同人群的健康教育5.2 利用多种媒体进行健康教育5.3 建立健康教育网络平台5.4 强调家庭和社会的健康教育责任5.5 加强医务人员的健康教育培训总结:缺血性脑卒中健康教育是预防和控制该疾病的重要手段。

通过提供基本知识、预防措施、康复护理、社会影响和健康教育策略等方面的内容,可以增强公众对缺血性脑卒中的认知和预防意识,减少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提高患者的康复率和生活质量。

为了有效实施健康教育,需要多方合作,包括医务人员、家庭、社会和政府等,共同努力,共同促进缺血性脑卒中的健康教育工作。

缺血性脑卒中健康教育

缺血性脑卒中健康教育

缺血性脑卒中健康教育缺血性脑卒中是一种常见的脑血管疾病,它是由于脑部供血不足引起的。

为了提高公众对缺血性脑卒中的认识,预防和及时处理该疾病,我们特殊制定了以下健康教育内容。

一、缺血性脑卒中的定义和病因缺血性脑卒中是指由于脑部供血不足而导致的脑组织损伤。

其主要病因是脑动脉的血流受阻,常见的原因包括脑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和动脉瘤破裂等。

二、缺血性脑卒中的症状和体征缺血性脑卒中的症状和体征包括突发性头痛、面部肌肉无力、言语难点、手脚无力、感觉异常、视力含糊等。

这些症状和体征往往在脑卒中发作后的几分钟内浮现,且很快达到最严重程度。

三、缺血性脑卒中的危(wei)险因素缺血性脑卒中的危(wei)险因素包括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吸烟、饮酒过量、肥胖、缺乏体力活动、心脏病和家族史等。

了解和控制这些危(wei)险因素对预防缺血性脑卒中至关重要。

四、缺血性脑卒中的预防和治疗预防缺血性脑卒中的关键在于控制危(wei)险因素,包括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定期体检、控制血压、血脂和血糖水平、戒烟限酒、控制体重等。

对于已经患有缺血性脑卒中的患者,及时就医、接受规范治疗也是至关重要的。

五、缺血性脑卒中的康复和护理缺血性脑卒中的康复和护理是患者恢复功能的关键。

康复包括物理治疗、语言治疗、认知训练等,护理包括日常生活照应、心理支持等。

患者和家属应积极配合医生和护理人员的治疗和护理工作,加快康复进程。

六、缺血性脑卒中的饮食和营养饮食和营养对于预防和治疗缺血性脑卒中至关重要。

建议患者采取低盐、低脂、低糖、高纤维的饮食,多摄入蔬菜、水果、全谷物、鱼类等富含营养的食物。

此外,适量补充维生素和矿物质也有助于缺血性脑卒中的康复。

七、缺血性脑卒中的心理健康缺血性脑卒中对患者的心理健康产生了重大影响,不少患者会浮现抑郁、焦虑等心理问题。

建议患者积极参预康复活动、与家人和朋友交流、寻求心理咨询等,以促进心理健康的恢复。

八、缺血性脑卒中的家庭关心和支持缺血性脑卒中的患者需要家庭的关心和支持。

缺血性脑卒中的综述

缺血性脑卒中的综述

缺血性脑卒中的综述摘要:缺血性中风又称脑梗死,是由一些其他疾病引起的脑血管血流量受限的疾病,导致脑组织缺血缺氧,最终导致神功受限的一系列疾病。

脑血管疾病是世界上第二大死亡原因。

脑梗死的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严重影响我国人民的生活质量。

本文将通过对临床资料的分析研究,得出影响缺血性脑卒中预后的因素以及为患者预后需要采取的一些护理措施。

关键词:缺血性脑卒中;护理方式;研究进展一、缺血性脑卒的临床表现缺血性脑卒中是由于脑血供紊乱、缺血、缺氧引起的局部脑组织缺血性坏死或软化,有的严重患者治疗后会留下失语、偏瘫、头晕、偏瘫等后遗症。

中老年人群是该病的主要发病人群。

缺血性脑卒中二级预防是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自发性疾病的基础上,通过加强对相关危险因素的控制和实施相关的治疗护理对策,从而降低疾病复发率。

二级预防是分析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病因,并采取相关干预措施,预防缺血性脑卒中的复发风险。

缺血性脑卒多见于50~60岁以上的老年动脉粥样硬化患者。

根据受累部位和侧支循环形成的不同,神经系统会有相应的局灶性症状和体征。

①颈内动脉系统(前循环)脑梗死、对侧肢体麻痹、感觉障碍、对侧双眼偏盲、侵犯优势半球可导致不同程度的失语、失用、失认症。

非显性半球损伤可出现体像紊乱。

当眼动脉受累时,可发生单眼短暂性黑朦。

②椎基底系统(后循环)脑梗死表现为眩晕、恶心、呕吐、眼球震颤和吞咽困难。

失语症、阅读障碍、失认症、失写症等症状可出现在显性半球;当涉及非主半球时,可能发生体像障碍。

二、缺血性脑卒患者临床治疗方式1.早期选择性动脉溶栓:与静脉溶栓相比,动脉溶栓具有局部药物浓度高、用药剂量小、再通率高、并发症少等优点。

效果也比静脉溶栓治疗更明显。

可应用于有全身溶栓治疗禁忌症的患者,时间窗口也可延长至6小时。

2.动静脉联合溶栓:动脉溶栓时间较长,对医生的技术要求也很高。

近年来,另一种解决静脉溶栓效果不佳的方法是静脉溶栓后动脉溶栓。

目前,这种方法已经引起了许多人的注意。

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

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

小板药物、抗凝药物、神经保护剂等,为患者提供了更多的治疗选择。
未来方向和挑战
早期诊断和预警
未来研究应进一步探索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早期诊断方法 ,以便于早期干预和治疗,降低致残率和致死率。
个体化治疗
由于患者年龄、性别、病情等因素存在差异,因此需要进 一步开展个体化治疗研究,以更好地满足患者的需求。
联合治疗
目前,单一治疗方法可能难以取得最佳效果,联合治疗可 能成为未来的研究方向。如溶栓治疗联合血管内介入治疗 、药物治疗联合康复治疗等。
长期随访和预后评估
未来研究应关注患者的长期预后和随访,以评估治疗效果 和生存质量,为进一步优化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PART 06
参考文献
REPORTING
WENKU DESIGN
感谢观看
REPORTING
、定期检查、及时就医等。
健康教育应贯穿于整个医疗过 程中,包括住院期间和出院后 的随访教育。
患者自我管理应与医生密切合 作,定期随访和评估,及时调 整治疗方案和管理措施。
PART 05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研究进 展和未来方向
REPORTING
WENKU DESIGN
研究进展
01
急性期救治
目前,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救治主要集中在急性期,包括溶栓治疗、血
一步形成。
抗凝治疗
对于心房颤动等易栓症患者, 应使用华法林等抗凝药物,预
防血栓形成。
改善脑代谢
使用胞磷胆碱、吡拉西坦等改 善脑代谢药物,促进脑功能恢
复。
预防并发症
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预防和治 疗各种并发症,如肺部感染、
下肢深静脉血栓等。
血管内治疗
01
02
03

缺血性脑卒中最常见的原因

缺血性脑卒中最常见的原因

缺血性脑卒中最常见的原因缺血性脑卒中是由于脑部血流供应不足导致的一种脑血管疾病。

它是脑血管病最常见的类型,占据了脑卒中的大部分比例。

缺血性脑卒中的最常见原因包括动脉粥样硬化、心脏病引起的栓塞和脑血管痉挛等。

动脉粥样硬化是导致缺血性脑卒中最常见的原因之一。

动脉粥样硬化是指在动脉壁内形成斑块,由于斑块的形成和积累,动脉壁变得硬化,内径变窄,血液流动变得不畅。

当斑块脱落或者血小板聚集在斑块处形成血栓时,血栓可以堵塞脑血管的腔道,导致脑部供血不足,最终引发脑卒中。

心脏病引起的栓塞也是缺血性脑卒中的常见原因之一。

心脏病包括心脏瓣膜病、心肌梗死和心律失常等,这些疾病会导致心脏功能减弱,血液流动不畅。

在心脏功能减弱的情况下,血液中的血栓容易形成。

这些血栓可以通过血流带到脑部的血管,堵塞脑血管,导致脑卒中的发生。

脑血管痉挛也是缺血性脑卒中的常见原因之一。

脑血管痉挛是脑血管收缩和痉挛的病理过程,这使得脑血管内径变窄,血液流动受到限制。

脑血管痉挛的最常见原因是脑动脉瘤破裂,破裂时血液会排入脑室或者脑组织,从而导致脑血管痉挛和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

此外,其他一些因素也可能导致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

例如,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吸烟、不良生活习惯、肥胖等都被认为是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因素。

这些因素会损害血管的正常功能,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和发展,从而增加了缺血性脑卒中的风险。

此外,缺血性脑卒中还可以与其他疾病有关。

例如,血液系统疾病如血液凝块性疾病、出血性疾病等,会增加血栓形成和缺血性脑卒中的风险。

其他疾病如脑血管畸形、自身免疫性疾病等也可能导致脑血管供血不足,进而引发缺血性脑卒中。

综上所述,缺血性脑卒中最常见的原因主要包括动脉粥样硬化、心脏病引起的栓塞和脑血管痉挛。

加上其他一些因素如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吸烟、不良生活习惯、肥胖以及其他疾病的影响,这些因素共同作用,增加了缺血性脑卒中的风险。

因此,我们应该重视这些危险因素,积极采取预防措施,如控制血压、血糖、血脂的水平,戒烟限酒,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以减少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

缺血性脑卒中治疗药物

缺血性脑卒中治疗药物

03 缺血性脑卒中治疗药物的 研发进展
新药研发概况
针对不同病理机制的药物
针对缺血性脑卒中的不同病理机制, 如血栓形成、炎症反应等,研发了多 种新药。
靶向治疗药物
创新药物剂型
除了传统的口服药物,还开发出注射 剂、吸入剂等新型药物剂型,以满足 不同治疗需求。
针对特定靶点,如某些酶、受体或细 胞因子,开发出更具针对性的药物。
实时监测
通过实时监测患者的生理指标和药物反应,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确保治疗效果。
社会经济影响与政策建议
降低医疗负担
通过推广有效治疗药物,降低缺血性脑卒中的医 疗费用,减轻社会经济负担。
政策支持
政府应加大对缺血性脑卒中治疗药物的研发和推 广的支持力度,鼓励创新和市场竞争。
公众教育
加强公众对缺血性脑卒中的认识,提高患者的治 疗意识和参与度。
配伍禁忌
某些药物之间存在配伍禁忌,不能同 时使用。
不良反应与应对措施
不良反应
可能出现头痛、恶心、呕吐、过敏反应等。
应对措施
如出现不良反应,应及时停药并就医,采取相应治疗措施。
05 缺血性脑卒中治疗药物的 未来展望

新药研发趋势与展望
靶点创新
针对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病 机制,寻找新的药物靶点, 开发更有效的药物。
缺血性脑卒中治疗药物
目 录
• 缺血性脑卒中概述 • 缺血性脑卒中治疗药物分类 • 缺血性脑卒中治疗药物的研发进展 • 缺血性脑卒中治疗药物的合理使用与注意事项 • 缺血性脑卒中治疗药物的未来展望
01 缺血性脑卒中概述
定义与分类
定义
缺血性脑卒中是由于脑部供血动脉狭窄或闭塞,导致脑组织缺血、缺氧、坏死, 进而产生相应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颈动脉内膜切除术
切除堵塞的颈动脉内膜,恢复血流。
血管内治疗
通过血管内手术,将支架放置在堵塞的血管处,恢复血流。
04
CATALOGUE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康复与预防
康复治疗
01
02
03
04
康复目标
恢复患者的运动、语言、认知 和情感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康复计划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 性化的康复计划,包括物理治 疗、职业治疗、言语治疗等。
研究热点和发展趋势
目前的研究热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探索新的治疗方法,如细胞治疗、 基因治疗和干细胞治疗等;二是研究疾病的发生机制,以期为治疗提供新的靶点 ;三是研究新的预防措施,如健康生活方式、饮食和药物治疗等。
发展趋势主要是向综合治疗方向发展,即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采用多种治疗方 法,以达到最佳治疗效果。此外,随着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发展,对急性 缺血性脑卒中的研究也将更加深入和精准。
症状常在数分钟至数小时内达到高峰
02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症状常在数分钟至数小时内达到高峰,但也
可在数天甚至数周内逐渐进展。
伴随症状
03
部分患者可伴随头痛、恶心、呕吐、意识障碍等症状。
诊断流程
1. 初步诊断
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和病史, 疑诊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时,医
生会进行初步诊断。
2. 影像学检查
为了明确诊断和定位病变,医 生会建议进行影像学检查,如 CT、MRI等。
分类
根据发病原因和病理生理机制,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可分为血 栓形成性脑梗死、栓塞性脑梗死和腔隙性脑梗死等类型。
发病率和死亡率
发病率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是一种常见的 脑血管疾病,发病率较高,尤其 在中老年人和高血压、糖尿病等 慢性病患者中更为常见。

缺血性脑卒中护理课件

缺血性脑卒中护理课件
病理
缺血性脑卒中发生后,脑组织因缺血 缺氧而发生水肿、坏死,进而导致神 经功能缺损。
临床表现与诊断
临床表现
缺血性脑卒中常见的症状包括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失语、意识障碍等,严重 时可出现昏迷甚至死亡。
诊断
根据患者的病史、体格检查和影像学检查(如CT或MRI),医生可作出缺血性 脑卒中的诊断。同时,还需要排除其他可能导致类似症状的疾病。
缺血性脑卒中护理课件
BIG DATA EMPOWERS TO CREATE A NEW
ERA
• 缺血性脑卒中概述 • 缺血性脑卒中护理原则 • 缺血性脑卒中康复护理 • 缺血性脑卒中预防与保健
目录
CONTENTS
01
缺血性脑卒中概述
BIG DATA EMPOWERS TO CREATE A NEW
ERA
定义与分类
定义
缺血性脑卒中是由于脑部血管阻 塞导致血液供应不足,引起脑组 织损伤的疾病。
分类
根据阻塞血管的大小和部位,缺 血性脑卒中可分为短暂性脑缺血 发作、完全性脑卒中、部分性脑 卒中等类型。
病因与病理
病因
缺血性脑卒中的常见原因包括动脉粥 样硬化、血栓形成、栓塞等,这些原 因可导致脑血管狭窄或阻塞。
调节情绪
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避免 情绪波动和压力过大。
定期检查与监测
定期进行身体检查
包括血压、血糖、血脂等指标 的监测,以及心脏、脑血管等
方面的检查。
注意身体症状
如出现头痛、眩晕、肢体麻木 等症状时应及时就医检查。
监测高危因素
对于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 等高危人群,应加强监测和管 理。
及时治疗
如发现脑卒中的早期迹象或患 病后应及时就医接受治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许多脑保护剂动物实验有效, 临床疗效不肯定
2017/1/23
32
四、治疗
7.其他药物.

扩血管药: 急性期宜慎用或不用 缺血区血管麻痹与过度灌流→脑内溢血
中药制剂(银杏\川芎嗪\三七\葛根\丹参) 有活血化瘀作用, 尚缺乏大样本临床研究
2017/1/23
33
五、治疗
(8) 外科治疗 幕上大面积脑梗死脑水肿严重\占位效应 与脑疝形成征象→开颅减压术 小脑梗死→脑干受压病情恶化→后颅窝减压术
2017/1/23
27
五、治疗
急性期治疗原则
2.溶栓治疗: 脑梗死发生后,普遍认为脑缺血 超早期治疗时间窗是6小时
尿激酶(UK) 25~100万IU加入5%葡萄糖或0.85%生理盐水 i.v滴注,30min-2h内滴完 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
2017/1/23 28
五、治疗
3. 抗凝治疗
2017/1/23
16
三、临床表现
• FAST
• Facial Weakness (面部无力) – 能笑吗?
– 嘴歪吗?
• Arm Weakness (上肢无力) – 双上肢可以上举吗? • Speech problems (语言问题) – 能清楚说话和理解语言吗?
• Tell 120or999(呼叫救护车)
2017/1/23
38
六、护理
急性期——用药护理
• 阿司匹林——有无黑便。
• 抗凝剂/溶栓剂——有无皮肤粘膜出血,监测PT/APTT,还需
备VitK1,硫酸鱼精蛋白等拮抗剂。 • 甘露醇——溶解,快速,15min滴完。
2017/1/23
39
六、护理
康复期——促进瘫痪肢体功能的恢复
• 瘫痪肢体关节按摩和被动运动。 • 起坐锻炼:抬头-仰卧起坐-床边坐位,双腿下垂-稳坐3060min-站立。 • 步行锻炼:扶助站立-稳站15-30min不疲劳-迈步训练。 • 增进日常生活锻炼:患肢肌力改善后,训练手的功能。
一、概念
脑卒中(Stroke):是一种突然起病的脑血 液循环障碍性疾病。是指在脑血管疾病的病人 ,因各种诱发因素引起脑内动脉狭窄,闭塞或 破裂,而造成急性脑血液循环障碍,临床上表 现为一过性或永久性脑功能障碍的症状和体征
。脑卒中分为缺血性脑卒中和出血性脑卒中。
2017/1/23 4
一、概念
• 缺血性脑卒中即为广义的
2017/1/23 12
二、脑卒中的危害
卒中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
卒中造成的伤残调整生命年(DALY)高于心梗
12
伤残调整生命年(年)
10 8 6 4 2 0 非致死性心梗 非致死性卒中
Selco SL, et al. Disability-adjusted life years: applying the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Global Burden of Disease methodology to determine optimal secondary prevention of vascular events after stroke. Neurology. 2005;64(Suppl 1):A421.
2017/1/23
13
二、脑卒中的危害
脑血管病医疗费用增长
2017/1/23
数据来源:1993年及2003年国家卫生服务总调查,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统计信息中心。 14
三、临床表现
• 根据脑动脉供血情况,脑卒中临床表现主要
有以下几点:
1、颈内动脉系统 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常见 的症状为病灶对侧肢体不同程度的瘫痪和感觉障
缺血性脑卒中
Cerebral Ischemic Stroke
福建省级机关医院内二科 杨婧
2017/1/23
1
2016年10月29日是第11个“世界卒中日”, 宣传主题是“关注中年人的中风风险” 。
2017/1/23
2
主要内容
• 概念 • 脑卒中的危害 • 临床表现 • 辅助检查
• 治疗
• 护理
2017/1/23 3
2017/1/23 21
五、治疗
发病时间:是患者最后看起来正常状态的时候为发病
时间,而不是症状出现时间。
发病 时间
2017/1/23
22
五、治疗
2017/1/23
23
四、治疗
• 卒中单元(Stroke Unit)是住院脑卒中病人的医疗
护理模式,是专门为卒中病人提供的药物治疗,肢
体康复,语言训练,心理康复和健康指导,提高疗
效的组织系统,将卒中的急救治疗、护理及康复有
机地融为一体,使7/1/23
24
四、治疗
• 卒中单元的核心工作人员: 医师、专科护士、物理治疗师、职业治疗师、语 言训练师和社会工作者。 • 非卒中单元的护士需提供的护理是: 药物治疗、语言和肢体功能的康复、心理支持、 健康指导、并发症的预防。
2017/1/23
40
六、护理
康复期——语言功能训练
运动性失语,加强舌肌和口腔周围肌群的协调训练,发音训 练应由简单到复杂,可以发单音、复述、命名。训练的效果 取决于病人的配合和参与。
2017/1/23
41
六、护理
并发症的预防——压疮
• 翻身。 • 使用气垫床、减压床、护理用具。
• 做好大小便护理管理:保持床铺整洁,干燥,以减少大小
9
二、脑卒中的危害
14.85%
• 每12秒有一个中国人发生卒
中 • 每21秒有一个中国人死于卒 中 • 死亡率第二位
85.15%
2017/1/23
10
二、脑卒中的危害
我国现存脑血管病患者700余万人,每年有150万-200万新发脑卒中患者, 年发病率(116-219)/10万人口。
2017/1/23
2017/1/23 45
六、护理
并发症的预防——肺炎:
△不能吞咽:鼻饲 体位:抬高床头或取半卧位,每次鼻饲后半小时以上再取平 卧位。 量:适中。少量多餐。不可一次性注入过多食物。特别是贲 门闭合不好有食道返流的病人,更易出现误吸而导致窒 息和吸入性肺炎。
2017/1/23 46
六、护理
并发症的预防——肺炎:
2017/1/23
36
六、护理
急性期——饮食护理
• 低盐低脂饮食。 • 如有吞咽困难,呛咳者,可给予糊状流质或半流质饮食。 • 必要时给予鼻饲饮食。
2017/1/23
37
六、护理
急性期——心理护理
• 关心尊重病人,避免刺激和损伤病人自尊。 • 克服急躁和悲观情绪,避免过度依赖。 • 增强病人自我照顾能力和信心。
11
二、脑卒中的危害
• 复发率高
–5年复发危险,男性是42%,女性是24% –卒中后第1年复发危险为10%,之后每年5% –卒中后第1月最危险,占5年危险的30% –DWI-MRI发现98例急性梗死中34%有新发灶
–TIA后90天内发生卒中危险为10%,其中半数发生在2
天内;TIA后第1年复发危险为12%,5年为30%
8
一、概念
卒中的危险因素
重度 RR ≥ 4 中度 RR 2-4 吸烟、心脏病变 糖尿病 口服避孕药、短暂性 脑血管病发作(TIA ) 男性性别 家族史 睡眠呼吸暂停 轻度或有争议的 RR < 2 同型半胱氨酸 纤维蛋白原、FVII HRT 偏头痛 肥胖 缺乏身体活动
年龄 高血压 酗酒
2017/1/23

2017/1/23
34
五、治 疗
(二) 康复治疗 早期进行, 个体化原则 制定短期与长期治疗计划 分阶段\因地制宜选择治疗方法 进行针对性体能与技能训练

降低致残率, 增进神经功能恢复 提高生活质量与重返社会
2017/1/23 35
六、护理
急性期——防止脑部血流量减少
• 绝对卧床休息,避免搬动。 • 头部禁用冰袋或冷敷,以免血管收缩,血流缓慢而使脑部 血流量减少。 • 监测血压,血压应维持在略高于病前水平,以免血压过低 导致脑灌注量减少。血压过高/过低及时报告医师处理。
碍。优势半球受累,可出现语言的表达或理解困
难,即失语。同侧视力下降、嗜睡、情绪不稳定 等。
2、大脑中动脉 主干闭塞常表现为病灶对侧肢
体的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和偏盲(即“三偏症”) 。优势半球受累,可出现失语。
2017/1/23 15
三、临床表现
• 3、大脑前动脉 除有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和面舌瘫外,不能说出物体 的名称,注意力不集中,旁中央小叶受累,可有小便失禁。 • 4、椎基底动脉 眩晕、耳鸣、视物成双、吞咽困难、声音嘶哑、行走 偏斜或四肢瘫痪等。 5、大脑后动脉 病灶对侧偏盲、记忆力减退、不能识别颜色或手足徐 动。
配合舌肌和周围肌群的训练恢复吞咽功能。 ---舌肌功能训练非常重要! 训练步骤:1. 舌尖勾卷。 2.舌尖伸缩。 3.舌尖顶两侧内脸颊。 4.舌尖绕唇。 5.舌体翻转。 6.甩舌头。
2017/1/23 47
六、护理
并发症的预防——废用综合症的危险
• 早期康复干预:只要意识清醒,生命体征稳定,24小时内 即可开始康复训练,可采取被动和主动运动的方式。 • 提高病人及家属康复意识,强调主动康复的重要性! • 重视患侧的刺激:测脉搏,测体温,测血压都应在患侧进 行,家属与病人交流时应握着患侧的手,患侧肢体疼痛时 应给予肢体按摩,给患者肢体适度的冷热刺激等。
• 多无意识障碍
• 血压可正常或偏高,可有动脉硬化史。
• 缺血性脑卒中占脑卒中病人总数的60%
~70%,主要包括脑血栓形成和脑栓塞 。
2017/1/23 7
一、概念
缺血性脑卒中的主要原因: ①动脉粥样硬化所致血栓栓塞; ②心脏来源的栓子所致脑栓塞; ③各种原因引起的血管炎、血管损 伤以及外伤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