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上册第八单元《艺术与生命》

合集下载

六上语文八单元

六上语文八单元

六上语文八单元
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八单元的主题为“艺术之美”,整个单元的内容都与艺术有关。

本单元包括《 月光曲》、 京剧趣谈》两篇精读课文,以及《 我的舞台》略读课文。

这些文章通过不同的角度和方式,向读者展示了艺术的魅力和美感,旨在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

1.《 月光曲》:这篇课文主要讲述了贝多芬创作 月光曲》的过程和灵感来源,通过描绘他与一对穷兄妹之间的互动,展现了音乐的无穷魅力和贝多芬的善良品格。

2.《《京剧趣谈》:这篇课文介绍了京剧中的马鞭和亮相,通过生动的语言和形象的描述,展现了京剧的独特魅力和艺术风格。

3.《《 我的舞台》:这篇略读课文以作者的角度,回忆了自己在舞台上成长的经历,通过展现自己在不同舞台上的表现和感悟,体现了艺术对于个人成长的重要性和影响。

除了课文内容外,本单元还包括“语文园地八”,其中设计了“交流平台”、“日积月累”、“趣味语文”等栏目,旨在帮助学生总结本单元所学知识,积累语文素养。

同时,本单元还安排了三次习作练习,分别是“身边那些有特点的人”、“我的拿手好戏”、“难忘的第一次”。

这些习作题目旨在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人和事,通过观察和记录,提高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总之,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八单元以“艺术之美”为主题,通过阅读、欣赏、写作等多种方式,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文化素质。

人教版初中美术《艺术——生命与自然和谐交融》单元教材教学分析

人教版初中美术《艺术——生命与自然和谐交融》单元教材教学分析
以创作与展示等方式表达自己对美术与人类生存环境、美术与传统文化、美术与多元文化之间关系的认识和理解。
学生思想教育和行为习惯的培养及学习方法
初中一年级学生天真、活泼、好胜心强,初步接触过一些中外美术作品,对美术欣赏普遍感兴趣,能够对美术作品和美术现象进行简单的欣赏与陈述,基本具备了一些欣赏知识。具体地说,他们对作品的表现形式诸如油画、中国画等的认识不会感到困难,但对艺术作品的文化内涵的理解有一定的难度,不能够透过美术作品的表面现象抓住美术作品的本质。
课时安排
第一课时:
以学生感兴趣的卡通作品导入,选取适合本课主题的画面,借用影片中的台词道出课题。
第二课时:
通过欣赏作品,启发学生欣赏美术作品应从作品的内容和表现形式入手,学会全面观察和了解作品中的形象。学会从形象、情节和边线形式上理解作者所表达的思想。
第三课时:
学生了解美术的多种表现形式,理解表现生命与自然和谐的主题可以用绘画、工艺设计、雕塑等形式表达。
使学生了解艺术家对生命的向往与热爱,感受到艺术表现的是对生命价值的追求与肯定,懂得艺术家对自然的欣赏与表现包含着人的精神世界与大自然的和谐交融。
重点、难点与关键
生命与自然和谐交融的基本内涵是本节课的重点,而学会运用这一理论去欣赏美术作品是教学的难点。
教学方法和手段的设计
自主欣赏、上网查阅资料、小组讨论、质疑解惑
人教版初中美术《艺术——生命与自然和谐交融》单元教材教学分析
学段及学科
初中美术
教材版本
人教版
单元名称
《艺术——生命与自然和谐交融》
单元教材主题内容与价值作用
《艺术——生命与自然和谐交融》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人教版)七年级,这一单元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对古今中外美术作品的欣赏与评述

人教新课标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习作身边的艺术 》课件

人教新课标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习作身边的艺术 》课件


学习作者是怎样在叙事时展开联想和想象的,是怎样把眼 前看到的和内心的想象自然地融合在一起的
蒙娜丽莎的身姿和交搭的双臂使她显得 大方、端庄。她的脸部、颈部和双手好 像沐浴在阳光里,格外明亮动人;她的 右手,刻画得极其清晰细腻,富有生命 的活力;她的朴素的茶褐色衣服更加衬 托出特有的生命力。
在写画面时加入了联想、想象,使这幅绝世珍品 栩栩如生地呈现在了我们面前。
我的钢琴学艺之路
翻开那本相册,里面夹着我曾在钢琴考级现场的照片,照片上 的我正自信满满地坐在椅子上,每当看到这张照片,都会让我想起 为学钢琴而付出的艰辛与汗水。 那是刚入学的一年,我非常喜爱音乐,每次坐在电视机前,都 爱把频道转向音乐会的现场。看见钢琴演奏者穿着一身华丽的服装, 那优美的音韵从手指尖流出来,所以,我也梦想着能有一天也和她 一样,站在舞台上,演奏优美的钢琴曲。 妈妈见我如此喜爱钢琴,便将我领到一个钢琴老师面前,经过 老师的一番测试后,让妈妈和我值得欣喜的是,老师说我很有天赋, 很适合学钢琴。于是,我便跟着这个老师开始学钢琴了。 在我每天写完作业后,都会迫不及待地走到钢琴面前,掀开琴 盖,挺直腰板,聚精会神的练起来,尽管练完之后感到手有些酸痛, 发烫,但还是乐此不疲。 又过了一段时间,我便开始一反常态,认为弹钢琴一点意思也 没有,不想继续坚持学习了,很想过轻松的生活。
起因 (交代学习这门艺术的原因) 经过(学习这门艺术中遇到的问题。 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及心理 活动描写) 这是写作的重点。 结果(体会或感受)要求语言要简炼。
选题二: 写自己一次艺术欣赏活动 起个好题目 新年音乐会、看画展、看花展
欣赏活动是一篇写事的文章,事例要完 整,情感要真实。可能也会有场面描写, 要注意有点有面,点面结合。

六年级上册第八单元“艺术与生命”(“121”作文)

六年级上册第八单元“艺术与生命”(“121”作文)

艺术与生命——写自己喜欢的艺术欢乐谷“拍手换”游戏:左手抓住右耳朵,右手抓住鼻子,当老师喊出“拍手换“的时候,同学们要拍一下手,然后换成左手抓住鼻子,右手抓住左耳朵,来回几次。

看数字猜成语:12345609() 1256789()1+2+3() 333555()3.5( ) 510( ) 9寸+1寸=1尺()风向标就在昨夜,树叶落了,花瓣谢了,在我的梦里,他淡淡地去了,却留下一首歌、一幅画、一个梦。

那是一个刻骨铭心的昨日,一段折翼斜飞的行程,一场生命如歌的演绎。

⊙批注式双读(老师读没有填词的话,学生读原文,并把老师没读的词语填在横线上):就在昨夜,落了,谢了,在我的梦里,他淡淡地去了,却留下、、。

那是一个,一段,一场。

⊙背诵单元导读。

分享国⊙批注式阅读《新语文主题阅读》六年级上册第八单元《艺术与生命》中自己喜欢的文章。

⊙文中寻宝:《二泉映月》雅词佳句《一个冬天的夜晚》雅词佳句《听“贝多芬命运交响曲”》雅词佳句《弹琴的姑娘》雅词佳句《妙趣横生的虾》雅词佳句《红虾》雅词佳句《精卫的震撼》雅词佳句《姥姥的剪纸》雅词佳句⊙阅读分享(分享时的语言:请同学们把《新语文主题阅读》翻到××面,看×段,我的理解是……)。

国学堂⊙批注式阅读《主题式经典诵读》六年级上卷第八单元《艺术与生命》中的诗文。

⊙积累背诵喜欢的诗句。

⊙演绎“批注”和积累的内容。

⊙书写你最喜欢的一首古诗。

朝代:作者:荟萃馆⊙把六年级上册第八单元《艺术与生命》中每篇文章后面的名人名言填在横线上:①②③④⑤⑥⑦⑧⊙背诵八句名人名言。

⊙分享背诵的名人名言。

⊙仿写名人名言。

【】【】集中营⊙批注式阅读六年级上册第八单元《艺术与生命》中的《听贝多芬“命运交响曲”》。

批注要求:⑴用“————”画出描写乐曲的句子。

⑵用“﹏﹏﹏﹏﹏﹏﹏”画出描写由乐曲引发的联想。

⑶联系课后的名言和“艺术与生命”这个主题,在文章结尾写上自己的感悟。

(4)在“画记式”批注的基础上运用“感想式”批注法写下自己的感悟(可用名人名言或古诗来批注)。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主题阅读第八单元教案及反思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主题阅读第八单元教案及反思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主题阅读第八单元教案及反思六年级上册第八单元(艺术的魅力)单元概述:具体内容:语文课程标准第六章导论:艺术离我们不远,艺术就在我们身边。

它可以是一首歌、一幅画或一件微不足道的小工艺品。

哪里有艺术,哪里就有美。

这组文本将带你走进艺术的百花园,感受艺术的魅力,感受美的影响。

(学习内容)在学习这组文本时,要注意文本中表达的情感,欣赏各种艺术形式的美,培养热爱艺术的情操,通过作者的联想和想象学习表达的方法;如果可能的话,你可以通过阅读和其他渠道了解更多关于艺术的知识。

(学习方法)阅读后,通过注释理解内容并阐明方法。

本单元的四个文本《博雅绝贤》、《月光之歌》、《蒙娜丽莎的约会》和《我的舞台》都写了与艺术有关的东西。

六年级学生有很强的阅读能力。

主题阅读应该不同于传统教学。

仅仅在几小时内教一篇精读课文是远远不够的。

许多渴望阅读的学生无法达到应有的阅读量,课堂教学也很薄弱。

本设计主要关注课堂阅读,实施方法,实施自主阅读、迁移阅读、比较阅读、课堂教学法、课堂阅读、课堂学习法,受益于课外活动,形成终身阅读习惯。

本单元共有“博雅绝仙”、“月光”四篇,《蒙娜丽莎的约会》和《我的舞台》共有八个主题:映月的两个春天》、《冬夜》、《听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弹钢琴的女孩》、《搞笑的虾》、《红虾》、《精卫的震撼》、《奶奶的剪纸》“.1.欣赏音乐、绘画、戏剧等各种艺术形式的美,受美的影响,培养热爱艺术的情操;2.学习作者如何在叙事中发展联想和想象,如何自然地将眼前的事物与内心的想象结合起来,学习作者表达的情感;3.在文本中积累美丽的语言体验文本中表达的情感;4.从实际出发,根据各自的情况,通过阅读等渠道,尽可能多地了解各种艺术。

自备修订设计理念:教学内容:教学目标:1。

学习作者如何在叙事中进行联想和想象,如何自然地将眼前的点、所见和内心的想象结合起来,学习作者表达的情感。

2.在文本中积累优美的语言,体验文本中表达的情感。

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八单元作文「荐读」

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八单元作文「荐读」

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八单元作文「荐读」生活中,艺术无处不在。

下面是网为大家的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八单元作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生活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往往身边有许多艺术品我们却没有观察到的,不过,一天我们在作文课上,看到了一件艺术品。

那是一幅红牡丹,画中有两只小鸟,小鸟旁边有许多牡丹,牡丹是粉红色的,散发着清香,就像一位姑娘把香水洒在花上,两只小鸟叽叽喳喳,好似在赞扬牡丹花,“这朵花真漂亮!”“对呀,对呀,而且还很香呢!”这时,一只蝴蝶飞了过来,说:“这里怎么会有那么漂亮的蝴蝶呀?”蝴蝶过去想要它们和自己一起玩,不过蝴蝶叫了半天,它们都不答复,两只小鸟大笑起来,说:“那是花呀,不是蝴蝶!”蝴蝶说:“你骗我吧?不信,你……怎么回事?刚刚明明是蝴蝶呀?”原来,是花瓣太像一只蝴蝶了。

这时仿佛吹来一阵风,一朵朵牡丹花在风中翩翩起舞,风把香味吹到了森林,许多动物在花的旁边欣赏它。

看着身边的艺术画,我真想变成一朵花,假设我是一朵花,我会让风把我香味送到世界各地,让许多动物闻到香味,我会让雨把我浇的水灵灵的,让我时刻散发香味。

我真想进到画中看一看呀,我会摸摸小鸟的羽毛,闻闻花的清香,要是我生活在画里,那就好了。

剪纸是中国最普及的民间传统装饰艺术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

因其材料易得、本钱低廉、效果立见、适应面广,样式千姿百态,形象普遍生动而受欢送;更因它最适合农村妇女闲暇制作,既可作实用物,又可美化生活。

全国各地都能见到剪纸,甚至形成了不同地方风格流派。

剪纸不仅表现了群众的审美爱好,并含蕴着民族的社会深层心理,也是中国最具特色的民艺之一,其造型特点尤其值得研究。

民间剪纸作为中国根源哲学的表达,在表现形式上有着全面、美化、桔祥的特征,同时民间剪纸用自己特定的表现语言,传达出传统文化的内涵和本质。

剪纸,又叫刻纸,窗花或剪画。

区别在创作时,有的用剪子,有的用刻刀,虽然工具有别,但创作出来的艺术作品根本相同,人们统称为剪纸。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复习知识点(整理全面)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复习知识点(整理全面)

《草原》《丁香结》《古诗词三首》《花之歌》一、字词【柔美】指线条又轻柔又美丽。

【一碧千里】形容十分广阔的一片绿色。

【渲染】中国画的一种技法, 用水墨或色彩涂染画面, 使它分出层次, 以加强艺术效果。

比喻夸大的形容。

【勾勒】用线条画出轮廓。

【翠色欲流】形容绿色浓润得像要流淌下来似的。

形容绿到了极致, 大多说明草原翠绿的颜色好像要流淌出来一样。

【洒脱】行动自然, 无拘无束。

【襟飘带舞】衣襟和裙带迎风飘动。

【拘束】拘谨、不自然。

【笨拙】笨;不聪明;不灵巧。

【愁怨】忧愁怨恨【妩媚】形容女子、花木等姿态美好可爱。

【幽雅】幽静而雅致。

【孤芳自赏】自命清高, 自我欣赏。

【心驰神往】心神飞到向往的地方。

【顾影自怜】望着自己的影子, 自己怜惜自己。

形容孤独失意的样子。

也指自我欣赏。

二、课文知识1.《草原》这篇是一篇散文, 作者是老舍, 原名舒庆春, 主要作品有《龙须沟》、《猫》、《四世同堂》等, 他被称为“人民艺术家”。

2.这篇课文记叙了老舍第一次访问内蒙古大草原时的所见、所闻、所感, 围绕一个“美”字, 赞美了草原的美丽风光, 表现了蒙古族同胞的纯朴、热情、好客, 以及蒙汉两族人民团结互助的深情厚谊。

3.蒙汉情深何忍别, 天涯碧草话斜阳。

这句话的意思是蒙古族和汉族人们之间的情谊很深, 怎么舍得马上就分别!大家站在夕阳无边无际的大草原上, 互相倾诉着惜别之情。

这句话是全文的中心句。

4.《丁香结》一文的作者是宗璞, 代表作品有《红豆》、《弦上的梦》, 这篇散文分别从视觉和嗅觉描写了丁香花生长环境、开放态势、形状、颜色、气味五个方面的特点。

5.“丁香结”象征着生活中化解不了的烦恼、愁怨。

文章告诉我们生活中总有许多烦恼, 要学会用乐观、豁达的态度生活。

6.“结, 是解不完的;人生中的问题也是解不完的, 不然, 岂不太平淡无味了么?”对这句话的理解是: 生活不可能总是一帆风顺, 人生的问题也是永远解不完的, 我们应该正视这些问题, 正是因为有了这些问题, 我们的人生才会充满乐趣。

艺术与人生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八单元作文

艺术与人生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八单元作文

艺术与人生
——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八单元作文
“艺术的伟大意义,基本上在于它能显示人的真正感情、内心生活的奥秘和热情的世界。

”闻名于世的思想家、文学家罗曼·罗兰为我们留下了一句值得每个人永久回味的话。

是的,艺术与人生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如果生命是一朵怒放的花,那么艺术则是花上最晶莹剔透的露珠。

我从小学艺,对艺术有着我自己独有的见解。

我觉得艺术在不同角度下都是美的,它不仅可以使人渐渐地拥有气质、使人更好地形成自己的风格,还有自身附加的让人痴迷的魅力。

何为艺术?从客观来讲,艺术就是用形象来反映现实但比现实有典型性的社会意识形态;而个人理解,我认为,艺术是一个人一生中为数不多的精神财富中的一个,它使我们在一个曼妙的过程中受到美的熏陶,使我们正确地树立人生观、价值观与审美观,这对于现在的人来说,是非常难能可贵的。

我学习艺术,是为了使自己的言行举止、一颦一笑都能透露出艺术家的气息。

这样,就可以凭借艺术的美来感染、带动身边的人。

我们所生活着的地球,就是充满艺术性的。

它不但在自传,还创造了人与艺术之间的日益紧密的关系,使各种各样人们所渴求的美在生活中得到体现。

本来,艺术就是源于生活。

热爱艺术是人类的天性,而我们现在该做的,就是使艺术呈现得更完美,使人们对艺术有更深的造诣、更远的目标,让艺术的世界更加精彩纷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六年级上册第八单元:艺术与生命本组概述:本组围绕“艺术与生命”这一专题,安排了21篇文章,其中课文4篇,《新语文主题阅读》文章8篇,《主题式·经典诵读》诗文9篇。

它们有一个共同点,就是作品都以欣赏各种艺术形式的美为主要内容,着力培养学生热爱艺术的情操,学习作者展开联想和想象进行表达的方法。

作家在描写艺术家以及他们的艺术生命时,无不倾注了对艺术家生命的讴歌,有的侧重从艺术的精美绝伦写起,赞叹艺术的超凡魅力;有的从艺术家的艺术人生入手,赞美艺术家高尚的情操和高贵的品质。

围绕专题还安排了“口语交际”“习作”“交流平台”等内容,也就是说,本组文章以“艺术与人生”为主线,形成了“读艺术、说艺术、写艺术”的这样富有特色的一组材料。

教学中,要充分体现这一特点,把对“艺术与人生”的读、说、写紧密地结合起来。

设计理念:以“单元主题阅读教学法”策略为指导,以“单元主题”为线,以批注式阅读为重点,完成21篇文章的阅读。

在分享阅读的基础上,唤起学生对“艺术与人生”这一主题的领悟与理解,使学生掌握展开联想和想象进行表达的方法。

教学内容:莎之约》《我的舞台》2.《新语文主题阅读》:《二泉映月》《一个冬天的夜晚》《听贝多芬〈命运交响曲〉》《弹琴的姑娘》《妙趣横生的虾》《红虾》《精卫的震撼》《姥姥的剪纸》。

3.《主题式·经典诵读》:《朝天子·咏喇叭》《听邻家吹笙》《赠花卿》《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金陵图》《乡间的音乐》《音乐之歌》《英国圆号》《不死的音符》教学目标:“一主”目标1.能正确读写“谱写、幽静、蜡烛、失明、纯熟、陌生、清幽、琴键、陶醉、苏醒、飞奔、记录、莱茵河、霎时间、微波粼粼”等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欣赏各种艺术形式的美,培养热爱艺术的情操。

3.学习作者展开联想和想象进行表达的方法。

“两翼”目标1.阅读《新语文主题阅读》8篇,《主题式·经典诵读》文章9篇,背诵喜爱的经典诗文。

2. 在批注式阅读中学习作者运用联想和想象进行表达的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感受各种艺术形式的美,体会作家运用联想和想象进行表达的方法,并在习作中学习运用。

第3、4课时详案(以文带文课型)教学内容:人教版教材《月光曲》《一个冬天的夜晚》《听贝多芬〈命运交响曲〉》《音乐之歌》《乡间的音乐》教学目标:“一主”目标:1.读单元导读,明确本单元语文训练点。

2.精读《月光曲》一文,学习联想与想象的描写方法。

3、学习抓关键词、句、段,从语言文字中体会人物的内心情感。

4、联系上下文理解“贝多芬为什么弹了一首曲子,又弹了一首”,为什么贝多芬的曲子引起了穷兄妹俩那么丰富的联想和想象。

“两翼”目标:阅读《新语文主题阅读》文章《一个冬天的夜晚》《听贝多芬〈命运交响曲〉》,读诵《主题式·经典诵读》诗文《音乐之歌》《乡间的音乐》,感受艺术之美。

教学重难点:重难点:学习抓关键词、句,从语言文字中体会人物的内心情感。

教学流程:一、导言(1)请同学们朗读语文课本136页导语,大屏幕出示第一段,请学生读:艺术离我们并不遥远,艺术就在我们身边。

它可以是一首歌、一幅画,也可以是一件不起眼的小工艺品。

有艺术的地方就有美。

本组课文将带你走进艺术的百花园,感受艺术的魅力,受到美的熏陶。

(2)请同学们关注画横线的词语,明确第一段文字讲的是教学内容,说明本组课文跟艺术有关。

(3)教师导语:是啊,古往今来,古今中外,不知道有多少艺术家,用他们的艺术人生演绎着一首歌、一幅画……一个悠远的梦。

今天让我们在走进“艺术与生命”。

(4)出示第二段导语,请学生读:学习本组课文,要注意体会课文表达的感情,欣赏各种艺术形式的美,培养热爱艺术的情操,还要学习作者展开联想和想象进行表达的方法;如果有条件,可以通过阅读和其他渠道更多地了解艺术。

(5)明确这一段讲的是学习本组课文的学习方法,明确本单元训练重点是学习作者展开联想和想象进行表达的方法。

(这一环节设计目的在于引导学生关注导语,关注本单元训练重点,直击单元训练目标,达到“新语文主题阅读”快捷高效的阅读效果。

)2.认读生字:谱写、幽静、蜡烛、失明、纯熟、陌生、清幽、琴键、陶醉、苏醒、飞奔、记录、莱茵河、霎时间、微波粼粼(检查预习并为阅读扫清障碍,事实证明,会读词语了,阅读的障碍就被扫清了一半。

)3.指导批注式阅读把文中联想和想象的语言用“﹏”画出来,多读几遍,关键词语用“△”标出来,想想这样表达的好处。

例:他好像面对着大海,月亮正从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来……感悟:从“水天相接”可以想象到曲子是多么宁静而悠远,多美啊!(要求简单明确,为学生批注式阅读指出既具体又明确的要求,便于操作,同时举例子,更给学生以明确的示范。

)4.阅读分享:(分享时的语言:请同学们把课本翻到××面,看×段,我的理解是……)5.教师点拨:在学生汇报的过程中,教师适时点拨,争取在自由汇报阶段通过文中联想和想象的句子带动全篇,弄懂全文的思想感情,了解贝多芬的高尚品格。

(通过学生汇报,教师点拨,以点带面,既训练了本课重点,又带动了全文,牵一发动全身,避免繁琐啰嗦地重复讲解。

)6、“双读式”朗读课文第9段:(1)现实与想象对比读:(教师读划横线的句子,学生读没有画线的句子。

)一阵风把蜡烛吹灭了。

月光照进窗子,茅屋里的一切好像披上了银纱,显得格外清幽。

贝多芬望了望站在他身旁的兄妹俩,借着清幽的月光,按起了琴键。

皮鞋匠静静地听着。

他好像面对着大海,月光正从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来。

微波粼粼的海面上,霎时间洒遍了银光。

月亮越升越高,穿过一缕一缕轻纱似的微云。

忽然,海面上刮起了大风,卷起了巨浪。

被月光照得雪亮的浪花,一个连一个朝着岸边涌过来……皮鞋匠看看妹妹,月光正照在她那恬静的脸上,照着她睁得大大的眼睛,她仿佛也看到了,看到了她从来没有看到过的景象,在月光照耀下的波涛汹涌的大海。

(这种朗读,再次巩固现实与联想的区别,掌握作者描写的切入点。

)(2)减字对比读:(教师减去括号里的词读,学生读原文。

)皮鞋匠(静静地)听着。

他(好像)面对着大海,月亮(正从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来。

(微波粼粼的)海面上,(霎时间)洒遍了银光。

月亮(越)升(越)高,穿过(一缕一缕轻纱似的)微云。

(忽然,)海面上刮起了大风,卷起了(巨)浪。

(被月光照得雪亮的)浪花,(一个连一个)朝着岸边涌过来……(这种朗读,重点训练重读,体会作者用词的精妙,想想画面的美感。

)(3)引导读:(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读)教师:乐曲舒缓而宁静;学生:皮鞋匠静静地听着。

他好像面对着大海,月亮正从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来。

微波粼粼的海面上,霎时间洒遍了银光。

教师:乐曲越来越高亢,越来越响亮;学生:月亮越升越高,穿过一缕一缕轻纱似的微云。

教师:乐曲激越而急速;学生:忽然,海面上刮起了大风,卷起了巨浪。

被月光照得雪亮的浪花,一个连一个朝着岸边涌过来……(这种朗读,重点引导学生体会乐曲的变化,皮鞋匠看到的画面和乐曲的变化是相关联的,可见乐曲多么美妙。

)(4)看画面读:(大屏幕出示三幅图,分别是:波光粼粼、穿过微云、风卷巨浪,请学生根据画面来朗诵,最好不看书,达到熟读成诵的目的。

)(这种朗读,一方面训练学生想象力,另一方面积累语言。

)7、问题探究:(1)教师导语:同学们,贝多芬的这首曲子是之前就谱好的吗?(不是,是即兴演奏。

)(2)是什么激发了贝多芬的灵感呢?(是穷兄妹俩的遭遇,还有他们对音乐的热爱,再加上环境的促发——借着清幽的月光。

)(3)贝多芬演奏的曲子里面饱含了什么样的情感呢?(学生可自由发挥。

大体应该饱含了他对穷兄妹俩的同情,也饱含了他对不公平命运的控诉等等。

)(几个问题的探究,直接深挖“艺术与人生”这个主题的内涵,感悟贝多芬的伟大人格。

)8、格言提升:大屏幕出示:我的艺术应当只为贫苦的人造福。

啊,多么幸福的时刻!当我能接近这地步时,我该多么幸福!——贝多芬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它妄想使我屈服,这绝对办不到。

——贝多芬同学们,读了贝多芬这两句格言,你感受到贝多芬什么样的人格魅力?(用格言提升主题,既作为拓展,又作为升华主题的关键因素。

)9、配乐朗读单元主题:就在昨夜,树叶落了,花瓣谢了,在我的梦里,他淡淡地去了,却留下一首歌、一幅画、一个梦。

那是一个刻骨铭心的昨日,一段折翼斜飞的行程,一场生命如歌的演绎。

(在凄美的音乐中,再次渲染情境,让艺术的美融合起来,感受文字的力量。

)10、比较阅读,填写表格。

(内容:《新语文主题阅读》中的《一个冬天的夜晚》《听贝多芬〈命运交响曲〉》《音乐之歌》《乡间的音乐》)(这一环节,放手批注自读,加强训练联想和想象这一单元重点,另再次感受主题“艺术与人生”,体会贝多芬的人格魅力,也领略音乐的美。

)11、作业:1、背诵《月光曲》联想和想象的段落,背诵《音乐之歌》《乡间的音乐》。

2、自读课文《蒙娜丽莎之约》,《新语文主题阅读》文章《妙趣横生的虾》《红虾》。

(作业重在积累语言,布置预习下一课的内容。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