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八单元知识点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总结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总结
一、单元概述
本单元围绕“艺术”这一主题,编排了《京剧趣谈》、《青花》、《伯牙鼓琴》和《书戴嵩画牛》四篇课文。
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学习,加深对艺术的了解和欣赏,感受艺术的魅力,培养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
二、课文解析
1. 《京剧趣谈》
本文通过介绍京剧中的马鞭和亮相,生动地展现了京剧的艺术特色。
通过学习,学生可以了解京剧表演中的道具和动作,感受京剧的独特魅力。
2. 《青花》
本文以青花瓷为载体,讲述了青花瓷的起源、发展历程以及制作工艺。
通过学习,学生可以深入了解青花瓷这一中华瑰宝,感受传统工艺之美。
3. 《伯牙鼓琴》
本文讲述了伯牙与钟子期之间的友情故事,展现了古人在音乐上的造诣和对友情的珍视。
通过学习,学生可以领略古琴之韵,感受古人对音乐的热爱和追求。
4. 《书戴嵩画牛》
本文讲述了戴嵩的《斗牛图》被杜处士收藏的故事,强调了艺术创作要源于生活、尊重事实的道理。
通过学习,学生可以领悟艺术创作的真谛,培养实事求是的态度。
三、单元重点与难点
本单元的重点是让学生通过课文的学习,了解中华传统文化艺术,培养审美情趣和文化自信。
难点在于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艺术之美,培养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
四、学习方法建议
建议学生在学习本单元时,注重朗读、默读、勾画关键词句等学习方法的使用。
同时,要积极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和探究活动,分享对艺术的理解和感悟,促进彼此间的交流与成长。
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八单元知识点归纳

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八单元知识点归纳第一部分:课文内容概述1.1 课文原名及作者《诗经选译》作者:郑振铎1.2 课文内容简介本单元的课文《周南》选自《诗经》,共分为七首诗。
每首诗都以叙事的方式,描述了古代周朝的风土人情和爱情故事,极具史料和文学价值。
1.3 主要人物和事件主要人物:南山、王子、姑姑、女神主要事件:王子和姑姑之间的爱情纠葛、王子对南山的追忆和眷恋第二部分:词语解释2.1 生词表1)柔:软弱,不坚硬。
2)微:极轻;极细。
3)蔽:遮掩,隐藏。
4)薄:浅、薄弱。
5)娥:美丽的样子。
6)翩:形容风、鸟、人等轻盈快捷的样子。
7)黼:古代的一种朝服。
2.2 词语解释柔弱:软弱,不坚硬。
“柔”指软,“弱”指弱。
形容软弱、不坚强。
微躯:微细的身躯。
“微”指极轻,细微,“躯”指身躯。
形容身体纤细。
乐:高兴。
蔽日:遮掩太阳。
“蔽”指遮掩,“日”指太阳。
“蔽日”指太阳被遮掩,指天黑。
飒飒兮其冠、淠夫兮。
飒飒兮其冠:风吹动着它的冠羽。
淠夫兮:悠扬的样子。
形容布满白霜的冬天,树枝被风吹动,发出悠扬的声音。
第三部分:课文学习3.1 课文朗读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要求学生多次朗读课文,准确把握诗歌的语调和韵律,感受古代诗人的意境和情感。
3.2 课文赏析通过老师的引导和课文的朗读,学生能够深入理解课文的内容,领会古代诗人的意境和情感,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第四部分:诗经知识4.1 诗经的意义诗经作为我国古代文学的瑰宝,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和历史价值,对我国古代社会、风土人情、风俗习惯等方面有着深刻的描绘和反映。
4.2 诗经的地位在文学史上,诗经占有重要地位,不仅是我国现存最古老的诗集,也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
它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历史价值,对于后世诗歌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第五部分:作文写作5.1 课文中的感悟通过学习和赏析课文,学生可培养自己的情感、思维、想象等方面的表达能力,提高写作水平。
5.2 作文题目结合课文内容,布置相关的作文题目,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写作,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2024学年人教版六年级 语文上册第八单元核心知识点

第八单元核心知识点一、字词盘点1.字(1)易读错的字郑(zhèng)厨(chú)缚(fù)骤(zhòu)瞬(shùn)(2)易写错的字厨:被包围部分中“豆”的最后一笔横变提。
掷:“扌”直挺有力,“阝”的竖为悬针竖。
萍:上下结构,不是左右结构。
瞬:左部是“目”,不是“日”。
凝:左部是“冫”,不是“氵”。
(3)多音字撒sǎ(撒种)供gòng(供品)澄chéng(澄清)差cī(参差)sā(撒网)gōng(供给)dèng(澄沙)chā(差别)chà(差不多)chāi(出差)削xuē(瘦削)传zhuàn(自传)号háo(号叫)xiāo(削苹果)chuán(传说)hào(号召)处chù(住处)场chǎng(下场)chǔ(处理)cháng(场院)2.词(1)必须掌握的词家景郑重供品祭器讲究盼望厨房毡帽项圈刺猬伶俐经历字节跳动者动者节跳动者者字节跳动者字节跳动者字节跳字节跳潮汛预告昏沉错综澄碧荡漾解散退缩瘦削浮动瞬间凝视骤然凌乱陡然(2)四字词语一滴一滴哈哈大笑(3)成语一望无际无穷无尽各色各样囫囵吞枣张冠李戴马马虎虎恍然大悟饱经风霜模模糊糊(4)近义词家景~家境祭祀~祭拜郑重~慎重熟识~熟悉无端~无故伶俐~灵活无穷无尽~层出不穷错综~交错解散~遣散融合~交融退缩~畏缩瘦削~瘦弱瞬间~霎时凝视~注视骤然~突然去世~逝世追悼~悼念惊异~诧异爱戴~拥戴羞愧~惭愧悔恨~后悔感激~感动囫囵吞枣~一知半解恍然大悟~幡然醒悟伟大~崇高情愿~宁愿到处~处处永远~永久抬举~抬爱(5)反义词郑重→轻率高兴→沮丧熟识→陌生伶俐→笨拙危险→安全无穷无尽→寥寥无几昏暗→明亮昏沉→清楚幽雅→喧杂解散→集合融合→分离退缩→扩张瘦削→肥胖凌乱→整齐团聚→分离紧张→镇静难受→舒服慈祥→凶狠痛苦→幸福深奥→浅显枯瘦→丰满伟大→渺小情愿→勉强永远→暂时抬举→贬低(6)词语归类①ABCB 式词语:一动不动类似的词语:一了百了将心比心应有尽有字节跳动者动者节跳动者者字节跳动者字节跳动者字节跳字节跳②AABB 式词语:马马虎虎来来往往类似的词语:高高兴兴快快乐乐安安全全③ABAC 式词语:又高又直又扁又平类似的词语:多才多艺尽善尽美绘声绘色④含有数字的词语:一望无际类似的词语:四面八方四分五裂五湖四海⑤量词:一轮圆月一柄钢叉一顶小毡帽一块空地一条皱纹⑥修饰词:金黄的圆月碧绿的西瓜五色的贝壳囫囵吞枣地看微弱的光饱经风霜的脸⑦表现人物的精神品质的四字词语:一视同仁一清二白大公无私义无反顾正气凛然正直无私执法如山刚正不阿冰清玉洁二、佳句积累1.比喻句许多美的人和美的事,错综起来像一天云锦,而且万颗奔星似的飞动着,同时又展开去,以至于无穷。
第八单元复习要点(知识清单)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

第八单元复习要点一、掌握如下词语:鲁迅闰土一望无际一匹猹家景郑重供品祭器讲究拜访收租盼望厨房毡帽项圈害羞竹匾播撒束缚刺猬伶俐抱头鼠窜经历潮汛预告烟雾昏沉错综搁置幽雅澄碧萍藻荡漾解散退缩融合参差瘦削浮动瞬间凝视骤然凌乱陡然投掷追悼爱戴囫囵吞枣张冠李戴恍然大悟饱经风霜和谐臧克家不朽二、词语了解:家景:家境,家中经济状况。
仿佛年纪:年纪差不多大。
参差:长短、高低不齐的样子。
泼剌:象声词,形容鱼在水里跳跃的声音。
奔迸:逃散、溅射,表示水波动的样子。
泼剌奔迸:描绘了大红花倒影在水波中,当鱼在水中跳跃时,会形成一种泼剌的声音,这种声音与水波的跳动相结合,形成了一种动态的、充满生机的画面。
囫囵吞枣:不加咀嚼地把枣儿整个吞下。
比如学习时不加分析,不求充分理解。
张冠李戴:姓张的帽子戴到了姓李的头上,比喻弄错了对象或弄错了事实。
恍然大悟:对某一事物突然明白,突然醒悟。
(近义词:豁然开朗)饱经风霜: 经历过种种艰难困苦。
三、字音:猹chá祭祀sì正zhēnɡ月装弶jiànɡ竹匾biǎn 秕bǐ谷鹁bó鸪ɡū獾huān猪毡zhān帽刺猬wei 伶línɡ俐窜cuàn走搁ɡē置膝髁kē错综zōnɡ乌桕jiù伽qié蓝蓑suō笠澄chénɡ碧萍pínɡ藻zǎo 荡漾yànɡ参cēn差cī瘦削xuē胭yān脂泼剌là凝nínɡ视骤zhòu然蹙cù眉投掷zhì陡dǒu然虹霓ní明晃晃huǎnɡ殡bìn仪馆吊唁yàn 追悼dào 怒号háo女佣yōnɡ臧zānɡ克家硼péng酸囫囵吞枣húlún四、理解课文重点内容:1.鲁迅,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
主要作品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诗集《野草》,散文集《朝花夕拾》,以及大量杂文。
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八单元知识梳理

第一节课文导读1.1 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本单元主要讲述了《出了问题的问题》这篇故事,通过一个小学生在数学课上提出了一个看似简单实则复杂的问题,引发了老师和同学们的思考和探讨。
故事通过一个小问题,深刻地反映了人们在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并表达了问题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1.2 故事情节及主要人物故事情节围绕着小学生王丽丽在数学课上提出的问题展开。
她的问题是一个数学题,看似简单,实际上意义深远。
而老师和同学们则在王丽丽的问题上展开了思考和讨论,引出了更多的问题和观点。
1.3 故事的主题和意义通过这篇故事,我们可以看到作者希望借王丽丽提出的问题,呼吁大家在面对问题时要多加思考和探讨,不要轻易地下结论和得出定论。
另外,也体现了数学问题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和意义。
第二节重点词汇解析2.1 出了问题这个词组在故事中出现频繁,除了作为故事的标题外,还在文中多次出现。
它在故事中的含义是指事物发生了异常或者出现了疑问、困难等。
2.2 问题的多样性这是故事主要体现的一个观点,问题并不是简单的是非题,而是有很多层面和不同的解读方式。
2.3 探讨和思考在故事中,老师和同学们针对王丽丽提出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思考,这个过程也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和分析问题能力的重要方法。
第三节课文理解及延伸3.1 问题的复杂性通过故事,我们可以看到,一个简单的数学问题背后可能涉及到很多层面和复杂的思考模式。
这也启发我们,在生活中遇到问题时,要善于思考和分析,不要被表面现象所迷惑和局限。
3.2 数学问题在生活中的应用故事中,王丽丽提出的问题虽然是一个数学题,但在故事中老师和同学们从不同的角度去分析问题,这也启发了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也可以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3.3 反思通过故事,我们可以看到,作者希望借此鼓励大家在面对问题时要保持开放的心态,多方面思考和深入探讨,不要轻易下结论。
这也是对读者的一种启发与教导。
第四节课文赏析4.1 故事情节抠人心弦《出了问题的问题》这篇故事以一个小学生在数学课上提出的问题为线索,引发了一系列的思考与探讨。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知识点总结(部编版)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知识点总结(部编版)一、默写词语闰土钢叉胯下家景祭祀郑重拜年收租厨房毡帽害羞熟识竹匾撒下秕谷鹁鸪獾猪刺猬伶俐昏沉烟雾搁在朦胧幽雅错综闪烁萍藻荡漾参差色焰瘦削胭脂泼剌瞬间凝视投掷碎影鲁迅追悼爱戴吊唁爱抚团聚碰壁飞舞慈祥呻吟绷带严肃枯瘦一匹猹明晃晃银项圈殡仪馆水浒传小约翰一望无际无穷无尽骤然一惊陡然起立囫囵吞枣张冠李戴又羞又愧饱经风霜清清楚楚模模糊糊二、易错字形厨:撇要舒展,“豆”末笔变提。
拜:右边有(四)横,不能少写一横。
撒:右边是(“攵”),不是“夂”。
窜:部首是(“穴”),不是“宀”。
伶:右边是(令),不是“今”焰:右下边是(“臼”),不是“白”。
三、易错字音胯下(kuà)束缚(fù)伶俐(líng)窜逃(cuàn)祭祀(sì)獾猪(huān)错综(zōng)萍藻(zǎo)投掷(zhì)瞬间(shùn)蓑笠(suō)泼剌(là)骤然(zhòu)吊唁(yàn√)殡仪馆(bìn)囫囵(hú)镊子(niè√)参差(cī)四、多音字xiāo(削皮)gēng(更改)āi(挨着) hào(口号)sǎ(撒下)zhēng(正月)削更挨号撒正xuē(剥削)gèng(更加)ái(挨打)háo(怒号)sā(撒娇)zhèng(正在)gòng(供品)zhǐ(只要)cān(参加)yūn(晕倒)qiào(地壳)ái(挨骂)供只参shēn(海参)晕壳挨gōng(提供)zhī(只身)cēn(参差)yùn(晕车)ké(贝壳)āi(挨近)五、形近字胯(胯下)厨(厨房)郑(郑重)澄(澄净)撒(撒种)综(综合)猬(刺猬) 焰(火焰)挎(挎包)橱(橱窗)掷(投掷)橙(橙子)撤(撤退)粽(粽子)谓(称谓) 馅(肉馅)六、词语搭配(盼望)新年(撒下)秕谷(靠在)椅背(碧绿)的西瓜(明晃晃)的银项圈(睁大)眼睛(俯下)身子(支起)竹匾(金黄)的圆月(碧澄)的小河(五色)的贝壳(危险)的经历(复杂)的内容(清清楚楚)地看见(深深)的寒意(紧张)的情节(慈祥)的表情(饱经风霜)的脸七、近义词蒙胧—模糊幽雅—优美闪烁—闪耀羞愧—惭愧瘦削—瘦弱凝视—注视团聚—欢聚郑重—慎重希奇—稀罕惊异—惊讶爱戴—拥戴追悼—悼念感激—感谢深奥—高深八、反义词蒙胧—清晰危险—安全感激—埋怨瘦削—丰满郑重—轻率希奇—平常爱戴—憎恨深奥—浅显羞愧—自豪详细—简略恍然大悟—百思不解九、词句积累1、造句:(1 )无穷无尽——宇宙中蕴藏着无穷无尽的奥秘,等着我们去探索。
六上第八单元知识点总结

六上第八单元知识点总结
六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知识点总结如下:
1. 重点词语:
雕刻:在金属、木材、石头等材料上刻划或塑造形象。
缠绕:环绕着某个物体。
恭恭敬敬:对尊长或宾客致敬的态度和言行。
灿烂夺目:形容光彩鲜艳耀眼。
赞不绝口:不住口地称赞。
2. 重点句子:
他先是一愣,然后微笑着说:“老爷爷,您真爱开玩笑!”
爸爸拿起一幅画,沉思起来。
3. 重点段落:
课文第3自然段介绍了这幅画的作者及创作背景,突出了画家的艺术成就和画作的历史价值。
4. 中心思想:
通过学习本单元的课文,学生可以了解到中国传统文化中关于“和”的思想,以及这种思想在现实生活中的意义和价值。
同时,学生还可以通过欣赏中国传统文化艺术作品,提高自己的审美素养和文化素养。
5. 写作方法:
本单元的课文采用了多种写作方法,如记叙、描写、议论等,这些方法有助于学生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应该注意积累各种写作方法,并尝试在自己的写作中运用。
6. 文学常识:
学生可以了解一些中国古代文学作品和作家,如《红楼梦》、《西游记》等,这些作品代表了中国古代文学的最高成就,对于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文化素养有很大帮助。
以上是六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知识点总结,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必掌握的词语积累

万紫千红 一目十行 一举两得 一落千丈
三、关联词
因为闰土是闰月生的,五行缺土,所以他的父亲叫他闰土。
听了伯父这句话,我又羞愧,又悔恨,比挨打挨骂还难受。
六年级语文上册
第八单元必掌握的词语积累
一、词语搭配
(微弱)的光 (好心)的先生 (深深)的寒意 (枯瘦)的手
(金黄)的圆月 (碧绿)的西瓜 (紫色)的圆脸(明晃晃)的银项圈
(五色)的贝壳 (稀奇)的事 (四角)的天空(好看)的鸟毛
(昏沉)的夜(澄碧)的小河(闪烁)的日光 (瘦削)的一丈红
(霓虹色)的碎影 (昏暗)的灯光 (数不清)的挽联(动人)的情节
(大大小小)得花圈 (来来往பைடு நூலகம்)的人(艳丽)的色彩(慈祥)的表情
(饱经风霜)的脸 (难以忍受)的痛苦 (灰白)的嘴唇(低微)的声音
(囫囵吞枣地)地看 (张冠李戴)地乱说一气
(感激)地说 (深深)地叹气 (不断)地咳嗽
二、词语归类
1.ABAC式词语:无穷无尽 无忧无虑 有声有色 有始有终 自言自语 善始善终 绘声绘色 相辅相成 载歌载舞 忧国忧民 自暴自弃 美轮美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八单元》知识点复习※本单元重点课文《伯牙绝弦》《月光曲》学习目标:1.学习抓住特点把人、事结合起来描写的写作方法。
2.背诵《伯牙绝弦》,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3.背诵课文重点段落。
4.掌握字词。
5.掌握日积月累中的知识。
6.完成复习资料中第八单元的练习。
一、词语盘点pú xiěyōu jìng là zhú shī míng 谱写幽静蜡烛失明chún shǔmò shēng qīng yōu qín jiàn 纯属陌生清幽琴键táo zuìsū xǐng fēi bēn jì lù 陶醉苏醒飞奔记录lái yīn hé shà shí jiān wēi bō lín lín莱因河霎时间微波粼粼tàn fǎng jiāo shè fēng cǎi fù yuē探访交涉风采赴约dàn yǎzhuō mō chèn tuō huàn jué淡雅捉摸衬托幻觉shēn yuǎn jiàng shēng mó fǎng shēn duàn 深远降生模仿身段zào jiù kàng yìfēng dùliàn jiù造就抗议风度炼就yì lì毅力yǒu zhāo yí rìwú yán yǐ duìqiè qiè sī yǔ有朝一日无言以对窃窃私语dà yáng bǐ àn bù jiě zhī yuán àn wú tiān rì 大洋彼岸不解之缘暗无天日yǎn mào jīn xīng yì fǎn cháng tài wéi suǒ yù wéi 眼冒金星一反常态为所欲为shǔ qù hán lái bú zài huà xià暑去寒来不在话下二、词句解析【第25课伯牙绝弦】(1)对句子的理解①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善哉”,太好了。
“若”,好像。
伯牙弹琴的时候,心里想到高山,钟子期听了(赞叹)道:“你弹得太好了!简直就像巍峨的泰山(屹立在我的面前)!”伯牙心里想到流水,钟子期(如痴如醉,击节称快):“妙极了!这琴声宛如奔腾不息的江河(从我心中流过)!”通过反复吟诵,体会钟子期发自内心的赞叹以及伯牙遇到知音时欣喜若狂的心情。
②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不管伯牙心里想到什么,钟子期都能准确地道出他的心意。
伯牙精妙的乐曲,只有通晓音律的钟子期能真正听懂,伯牙的心意,只有钟子期能真正理解。
情投意合,这才是知音啊!③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破琴”,把琴摔碎。
“知音”,理解自己心意、有共同语言的人。
这里指伯牙把钟子期当做他的知音。
“复”,再,重新。
伯牙(悲痛欲绝),觉得世界上再也找不到(比钟子期更了解他的)知音了,于是,他把心爱的琴摔碎,终身不再弹琴。
钟子期死后,伯牙悲痛欲绝,黯然神伤,毅然决然地“破琴绝弦”,这是何等悲壮而又感人的行为!朋友间的深情厚谊令人动容。
千百年来,“知音”典故不但在华夏大地传为美谈,而且名扬海外。
(2)对词语的理解伯牙绝弦:绝,断绝。
伯牙因为子期死了,就把琴摔碎,再也不弹琴。
比喻知己丧亡后,弃绝某种专长爱好,表示悼念。
知音:理解自己心意、有共同语言的人。
雕梁画栋:指有彩绘装饰的十分华丽的房屋。
巧夺天工:形容技艺巧妙。
断断续续:时而中断,时而继续。
陌生:生疏,不认识或不熟悉。
纯熟:指功夫深,非常熟练。
水天相连:水和天连接起来。
清幽:秀丽、幽静。
恬静:很安静。
璀璨:形容玉石的光泽鲜艳夺目。
造就:培育练就;成果;成绩。
风度:美好的举止、姿态或气度。
毅力:坚强,持久的意志。
暗无天日:看不到一点儿光明。
一反常态:完全改变了平时的态度。
为所欲为:想做什么就做什么;任意行事。
溺爱娇宠:指过分娇惯宠爱自己的孩子。
窃窃私语:私下里小声交谈。
引人入胜:引人进入佳境。
妙笔生花:才思日进,比喻杰出的写作才能。
阳春白雪:比喻高深的、不通俗的文学艺术。
不同凡响:表示才能出众,本领高强。
别具一格:另有一种独特的风格。
独具匠心:具有独到的灵巧的心思。
指在技巧和艺术方面的创造性。
古色古香:形容器物书画等富有古雅的色彩和情调。
不落窠臼:比喻有独创风格,不落旧套。
雅俗共赏:形容某些文艺作品既优美,又通俗,各种文化程度的人都能够欣赏。
美不胜收:形容美好的东西太多,一时欣赏不过来。
脍炙人口:形容歌声优美,给人留下难忘的印象。
曲高和寡:曲调高雅,能跟着唱的人就少。
用来比喻知音难得。
又被用来比喻说话、写文章不通俗,能理解的人很少。
比喻言论或作品不通俗,难于为人接受。
笔走龙蛇:形容书法生动而有气势、风格洒脱,也指书法速度很快,形容书法笔势雄健活泼。
不解之缘:不能分开的缘分,指亲密的关系或深厚的感情。
不在话下:指事物轻微,或者理所当然,不值得一提。
耐人寻味:耐,禁得起;寻味,仔细体会。
形容意味深长,值得细细体会。
转瞬即逝:瞬,一眨眼,转眼;逝,消失。
形容一眨眼就消失了。
响遏行云:响,声响;遏,阻止、使停止;行云,流动的云彩。
指声音高亢以致阻拦了天上的流云。
多用形容声音嘹亮。
(3)知识要点1.伯牙绝弦所比喻的是一种真知己的境界,这也正是它千百年来广为流传的魅力所在。
2.文中四个“善”字不同的用法:“善古琴”、“善听”中的“善”字可以理解为( 善于 ) 的意思。
两个“善哉”表达 (赞叹 ) 之意。
3.俞伯牙,钟子期相传为( 春秋时代 ) 人,关于它们二人成为知音的传说《列子》《吕氏春秋》等古书均有记载,也流传于( 民间 ) 。
我国古诗常有提及。
如:(“借问人间愁寂意,伯牙弦绝已无声”)(“高山流水琴三弄,明月清风酒一樽”)(“钟期久已没,世上无知音”。
)由于这个传说人们把真正了解自己的人叫做(知音),用 (高山流水 )比喻知音难觅或乐曲高妙。
【第26课月光曲】(1)课文理解贝多芬是德国最伟大的音乐家之一,被尊称为“乐圣”。
这是一篇意境优美的课文,讲述了德国着名音乐家贝多芬因同情穷鞋匠兄妹而为他们弹琴,有感于盲姑娘对音乐的痴迷而即兴创作出《月光曲》的传奇故事。
对贝多芬产生了深深的敬仰和爱戴之情。
①姑娘说:“哥哥,你别难过,我不过随便说说罢了。
”听贝多芬的音乐会是盲姑娘一直以来的愿望,而盲姑娘把这梦寐以求的愿望淡淡地称作“随便说说”,说明了她对哥哥的体谅和理解,这“随便说说”,让我们感受到了盲姑娘的善解人意,更让我们感受到了盲姑娘那种被生活所迫,而强压住内心对音乐热爱的无奈。
②她激动地说:“弹得多纯熟啊!感情多深哪!您,您就是贝多芬先生吧?”“多纯熟”,是说弹奏的技能熟练;“多深”,是说把曲子里的感情充分表现出来了。
句子中的两个“您”读起来不一样,第一个是表示猜想,语调稍延长一些。
后来她做出了判断,贝多芬正在附近旅行演出,这样高超的演奏技巧,只有贝多芬才行,因此第二个“您”就很肯定。
梦寐以求的愿望变成现实,盲姑娘激动的心情难以言表。
盲姑娘的这几句话使贝多芬十分激动,一个双目失明的姑娘,这么爱音乐,又这样懂音乐,这是知音啊!正因为遇到了知音,贝多芬才产生要为她弹奏第二支曲子的想法--创作的激情顿时而生。
③月光照进窗子,茅屋里的一切好像披上了银纱,显得格外清幽。
贝多芬望了望站在他身旁的兄妹俩,借着清幽的月光,按起了琴键。
“清幽”,秀丽、幽静。
清亮如水的月光下,一切是那么朦胧,那么美,就连破旧的茅屋也显得诗情画意。
这样的美,盖过了茅屋里的穷困和凄凉。
此情此景,深深打动了贝多芬,他“望了望”穷兄妹俩,同情之心油然而生。
是啊,美好的音乐应当给予穷苦而又爱好音乐的人们,这样想着,使他情不自禁地按起琴键来。
④他好像面对着大海,月亮正从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来。
微波粼粼的海面上,霎时间洒满了银光。
月亮越升越高,穿过一缕一缕轻纱似的微云。
忽然,海面上刮起了大风,卷起了巨浪。
被月光照得雪亮的浪花,一个连一个朝着岸边涌过来……“水天相接”,水和天连接在一起。
“微波粼粼”,微小的波浪闪闪发光,形容水清澈的样子。
“霎时间”,极短的时间。
皮鞋匠听着贝多芬的琴声,联想到海上明月升起的奇丽画面。
第一幅:月亮刚从“水天相接”处升起,海面上“洒遍银光”。
此刻,贝多芬轻轻地按着琴键,音乐轻幽、舒缓。
第二幅:月亮越升越高,天空出现了“一缕缕轻纱似的微云”。
随着景象的变化,音乐气势逐渐增强,曲调出现了波折。
第三幅:“忽然,海面上刮起了大风,卷起了巨浪。
”强音乐骤然响起。
浪花“涌过来”,气势凶猛,音乐高昂激越,节奏越来越快。
⑤月光正照在她那恬静的脸上,照着她睁得大大的眼睛。
她仿佛也看到了,看到了她从来没有看到过的景象,月光照耀下的波涛汹涌的大海。
“恬静”,形容姑娘被音乐唤起了想象后,脸上表现出来的专注、平静的神色。
脸上是“恬静”的,心里是舒适、安逸的。
“仿佛”,指哥哥看陶醉在琴声中的妹妹,从妹妹专注而平静的神情中产生的感觉,感觉妹妹也和自己一样,被琴声带到了月光下的大海。
“波涛汹涌”,波浪猛烈地向上涌。
“月光照耀下的波涛汹涌的大海”,是多么宽阔自由的天地,又是多么光明、美好的景象,这正是兄妹俩所向往的情景。
贝多芬的琴声带给了兄妹俩无穷无尽的想象。
音乐,真的是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
(2)知识要点1.贝多芬是(德国)最伟大的音乐家之一,对世界音乐的发展有着 (举足轻重) 的作用,被尊称为( 乐圣 ) 。
一生创作了许多不朽的作品,如《英雄》《命运》《田园》《合唱》2.本课讲述了(德国 ) 著名音乐学家(贝多芬),因 (同情 )穷鞋匠兄妹并为它们弹琴,有感于盲姑娘对音乐的( 痴迷) ,而( 即兴) 创作出 (《月光曲》)的传奇故事。
3.作者借这个美丽动人传说故事。
既表现了大音乐家贝多芬对穷苦人民的(同情)和(热爱),又表现了他(丰富的想象力)和(卓越才华),同时也告诉人们,美好乐曲的产生不仅要依靠(丰富的想象力),更要依靠(高尚而真挚的情感)。
4.意大利画家达.芬奇的作品有《蒙娜丽莎》、《最后的晚餐》。
5.《我的舞台》作者(吴霜),体裁是(回忆录)。
课文以(“我”的成长)为线索,围绕(舞台对我有神奇的吸引力)这句来写,反映了(在“艺术和生活”的舞台上,勇气和力量让人走向成功_的道理,阐述了(“老实做人,认真演戏”)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