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政治人生观与价值观
人教版高中政治高考总复习知识讲解人生观、价值观

高考总复习:人生观、价值观一、考纲解读(一)考点提示1.人生价值:价值和价值观,价值观的导向作用;2.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客观依据,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社会历史性,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阶级性,价值冲突及评价标准;3.价值的创造与实现:价值的实现方式,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
(二)复习建议考查重点:1.价值观的导向作用;2.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客观依据;3.价值的创造与实现。
关注热点:1.结合科学发展观的贯彻落实说明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必须符合社会发展规律,必须符合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2.结合感动中国人物的事迹和全国道德模范人物的事迹,说明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以及如何实现人生价值。
二、知识清单参考答案:①积极 ②属性 ③创造 ④贡献 ⑤根本观点 ⑥社会存在 ⑦价值选择⑧客观规律 ⑨最广大人民 ⑩社会 (11)主观能动性 (12)个人素质三、考点聚焦考点一、人生价值【高考总复习:人生观、价值观 394455 价值观】1.价值和人生价值(1)价值 哲学意义上的价值是主体需要与事物属性之间的特定关系,是一事物对主体的①____意义, 即一事物所具有的能够满足主体需要的②____和功能 人的价值就在于③____价值,就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即通过自己的活动满足自己所属的 社会、他人以及自己的需要 对一个人的价值的评价主要是看他的④____。
人的贡献是多方面的,但最根本的是对社会发展 和人类进步事业的贡献 人的价值 价值观的含义:价值观是人们在认识各种具体事物的价值的基础上,形成的对事物 价值的总的看法和⑤____价值观的作用:价值观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对⑥____具有重大的反作用,对人们的 行为具有重要的驱动、制约和导向作用 价值观的 导向作用 价值与价值观 含义:人们对事物能否满足主体的需要以及满足的程度作出判断,就称为价值判断 在价值判断的基础上进一步作出的选择,就称为⑦____ 特征:具有社会历史性、阶级性 正确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标准:自觉遵循社会发展的⑧____;自觉站在⑨____的立场上价值判断与 价值选择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 在个人与⑩____的统一中实现价值 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实现人生价值,需要充分发挥⑾____,需要顽强拼搏、自强不息的 精神;需要努力发展自己的才能,全面提高⑿____;需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需要正确价值 观的指引 价值的创 实现人生的价值哲学意义上的价值是指一事物对主体的积极意义,即一事物所具有的能够满足主体需要的属性和功能。
政治实现人生价值的知识点

政治实现人生价值的知识点实现人生价值的政治知识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价值观和人生观的内涵及作用:价值观是指人们对事物价值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以及人生道路的选择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
人生观是指人们对人生的目的、意义、价值和人生道路的选择等方面的认识和看法。
2. 人的价值的内涵及评价:人的价值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个人对社会的贡献和责任(即社会价值),二是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即自我价值)。
对一个人价值的评价主要是看他贡献了什么,主要看他对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事业的贡献。
3. 实现人生价值的条件和方法:(1)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
要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才能实现人生价值。
(2)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不断提高自己的认识能力和实践能力,努力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
(3)全面提高个人素质,包括思想政治素质、文化素质、道德素质和健康素质等。
(4)坚持全面发展,实现个人与社会的和谐统一。
在实现个人价值的过程中,要处理好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实现个人与社会的共同发展。
4.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人生价值观: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生价值观应当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为核心,以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为基本要求,以改革创新、勤劳奉献、团结互助为时代精神,全面提高个人素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5. 青年学生如何实现人生价值:青年学生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坚定信仰,努力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立志报国,自觉投身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勇于创新,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弘扬传统美德,树立崇高的道德品质;关注民生,服务人民群众;强身健体,实现个人全面发展。
通过掌握这些政治知识点,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实现人生价值的重要性,为自己的人生道路选择提供理论指导和实践遵循。
高二政治哲学知识点——人生观和价值观3

高二政治哲学知识点——人生观和价值观3[原理内容]在人生价值的两个方面中,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奉献是第一位的,它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本保障;是人生价值的基本标志;是人生价值的可靠标志。
也充分体现个人的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的统一。
个人只有把自己同社会和他人联系起来,积极地为社会、为他人作贡献,才能实现自我价值。
[方法论]这一原理要求我们在评价一个人的人生价值时,不能仅仅以他从社会取得多少东西来衡量,而主要地应以他对社会作出的贡献的多少来衡量。
要求我们把自己与社会,与人民联系起来,竭诚地为社会、为人民作贡献,使个人的自我价值得到实现。
[错误倾向]反对颠倒人生价值两个方面内容的地位和关系的观点,认为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从社会和他人那里索取的多少,索取的越多,其价值就越大,反之则没有多大价值。
反对一味强调社会对自己的尊重与满足,而闭口不谈自己应对社会和他人承担义务和责任,时肘处处要名誉、要权力、要待遇。
[应用举例]1998年11月20日,江泽民在刘少奇同志诞辰一百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刘少奇同志为中国人民的解放和新中国的建设,在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文化教育和党的建设等领域,都建树了卓着的功勋”。
“我们要学习刘少奇同志一切从实现出发,坚持实事求是的精神。
他善于在复杂的环境中,统揽全局,缜密分析,采取和实施切实可行的政策,并根据情况及时进行调整。
请回答:①江泽民同志上述讲话内容体现了人生观方面的什么道理?②这些道理在上述讲话中是如何反映出来的?答案要点:①第一,个人活动与社会发展存在着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关系;第二,人生真正的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第三,理想是人生的奋斗目标,崇高理想是人生的精神支柱。
②第一,“刘少奇同志为中国人民的解放和新中国的建设”所做出的贡献,体现了个人活动对社会发展产生能动的影响;刘少奇同志“善于在复杂的环境中,统揽全局,缜密分析,采取和实施可行的政策,并根据情况及时进行调整”,体现了个人活动受到社会发展的制约。
高二政治哲学知识点——人生观和价值观4

高二政治哲学知识点——人生观和价值观4[原理内容]物质贡献和精神贡献是个人对社会贡献的两种形式。
一方面物质贡献和精神贡献是统一的;另一方面,物质贡献和精神贡献又是对立的、矛盾的。
我们衡量人生价值不仅要看物质贡献,而且还要重视精神贡献,这两种贡献统一于个人对社会的贡献中。
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往往只重视个人在物质主面的贡献,而忽视他在为社会做贡献时所表现出来的崇高精神。
这是因为物质方面的贡献是可以估量的。
其实,精神方面的贡献,特别是优秀人物的思想和行为,对社会的影响尤为深刻,对社会的进步具有特殊意义和无法估量的价值。
[方法论]衡量一个人的人生价值时,既要看到他的物质方面对社会所作的贡献,又要注重他在精神方面、思想道德方面对社会的贡献。
[错误倾向]割裂物质贡献与精神贡献的统一关系,片面强调物质贡献或精神贡献一个方面,更有甚者认为物质贡献大于或高于精神贡献,把物质贡献作为评价一个人人生价值大小的唯一尺度。
[原理内容]①理想现实。
理想属于社会意识,是社会的现实存在的反映。
任何理想都是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和社会经济关系的产物,不可能脱离当时的客观条件。
②理想高于现实。
理想虽然现实,但它并不是停留在现实的水平上,它比现实更高、更美好。
③理想可以转化为现实。
理想不等于现实,高于现实,但理想又可以转化为现实。
[方法论]这一原理要求我们必须把理想植根于现实之中,才有可能实现自己的理想。
对理想的追求既要符合社会发展的趋势,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又要符合自己的实际,从自己的实际条件出发。
[错误倾向]一方面,我们要反对在确定自己的理想时,好高鹜远或自暴自弃,不从实际出发的态度。
另一方面,我们还要反对把理想与现实混淆起来,一旦看到现实中还存在着种种丑恶的、不合理的现象,便对美好理想能不能实现产生怀疑甚至动摇的错误态度。
高中政治知识点总结:价值观、人生观

高中政治知识点总结:价值观、人生观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辨证关系原理:一方面,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另一方面,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科学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发展具有巨大的促进作用,非科学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发展起重大的阻碍作用。
2、价值观的导向作用:(价值观的含义、本质、作用,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哲理内容:价值观是对客观事物有无价值及价值大小的根本观点和评价标准,价值观是一种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
价值观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不同的价值观,对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活动,对人们人生道路的选择,具有不同的导向作用。
这一原理要求我们必须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集体主义价值观,科学发展观,可持续发展观等)3、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辨证关系原理:二者是辨证统一的,两者互为前提而存在,相互促进而发展。
方法论要求:正确处理二者关系,发生矛盾时,以全局利益、根本利益为最高利益,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
4、个人活动与社会发展的相互关系原理:相互联系、相互制约,个人活动对社会发展产生能动的影响;社会发展制约个人活动。
要求:发挥主观能动性,利用有利条件,推动社会发展。
5、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奉献:(内容及方法论要求)哲理内容:人生价值的含义(贡献和索取),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奉献,这是因为:个人对社会的贡献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本保障;是人生价值的基本标志;是人生价值的可靠标志。
这一原理要求我们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全面提高自身素质,在实践中实现人生价值。
6、理想与现实的辨证关系:(内容及方法论要求)哲理内容:理想与现实是辨证统一的,理想源于现实,高于现实,理想可以转化为现实。
这一原理要求我们要发扬艰苦奋斗精神,在奋斗中实现理想。
(把握艰苦奋斗的精神实质)7、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是物质财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高考政治 12人生观和价值观知识梳理

争分夺秒15天 12人生观和价值观知识梳理一、高考考点(一)社会意识和价值观1.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社会存在社会意识的含义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2.坚持正确的价值观价值观是一种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对个人和社会有导向作用。
正确的价值观必须是符合事物发展的规律、符合人类的根本利益,正确的价值观对社会的存在和发展起正确的积极的导向作用。
在今天,集体主义就是一种正确的价值观。
(二)坚持集体主义的价值取向3.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辩证统一关系4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发挥集体主义的调节作用5.正确处理个人与他人的关系,反对小团体主义和个人主义(三)人生价值6.个人活动与社会发展的关系7.人生价值的两个方面8.实现人生价值的条件和途径9.反对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四)理想和现实10.树立崇高理想11.在艰苦奋斗中实现理想(五)投身社会实践12.实践对社会发展的作用13.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14.坚定地走与人民群众的实践相结合的道路15.在实践中改造主观世界二、学法指导价值问题已成为高考愈来愈关注的问题。
认识向实践的转化过程,体现着追求真理与这种改造世界又是为了满足人自身需要的,这样就在追求真理的基础上提出了价值问题。
实现价值可以说是追求真理的前提和落脚点。
追求真理是“真”,实现价值是“善”,社会的发展是追求真与善的统一。
复习时重点关注价值、价值观考点。
坚持正确的价值取向复习“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部分内容时,要明确二者的含义及二者的辩证关系,掌握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两个方面,掌握社会意识反作用的两种表现,弄清科学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产生重大的促进作用的原因;复习“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部分内容时,要明确价值观的含义、价值观的性质、价值观的多样性、价值观的导向作用,正确价值观的基本含义以及现阶段衡量我国人民价值观的具体标准。
复习“集体主义是新时期我国人民的正确价值取向”部分内容时,要明确集体主义价值观的主要内容、理解集体主义是新时期我国人民正确的价值取向的三点原因,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集体主义价值取向的要求。
高二政治哲学知识点——人生观和价值观1

高二政治哲学知识点——人生观和价值观1社会存在是指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包括自然地理环境,人口因素,但主要是指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
社会意识是指社会生活的方面,包括政治法律思想、艺术、道德、宗教、哲学、科学以及风俗习惯等。
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是辩证统一的关系;首先,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社会存在的性质决定社会意识的性质,社会存在的变化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
其次,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先进的、革命的、科学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发展产生巨大的促进作用;落后的、反动的、不科学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发展起阻碍作用。
价值观是指人们对客观事物有无价值及价值大小的根本观点和评价标准。
价值观是一种社会意识,是杜会存在的反映。
它在一定社会存在基础上产生,随着社会存在的变化而变化。
价值观人皆有之。
但是,由于历史条件不同,人们的需要和利益不同,阶级立场不同,人们的价值观往往不一样。
不同的价值观对个人与社会有着不同的导向作用。
价值观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以及人和道路的选择,具有普遍的、显着的导向作用。
我们一定要树立和坚持正确的价值观,发挥正确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凡是符合事物发展的规律、符合人类根本利益的价值观都是正确的。
从人的需求方面来说,判断事物有无价值及价值大小的最高标准,就是同事物发展规律相一致、同社会发展规律相一致的人类的根本利益。
在我国,坚持符合事物发展的规律性和人类的根本利益最高标准,与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坚持“三个有利于”的具体标准,是完全一致的。
我们应当树立正确的价值评价标准,树立与时代要求相适应的正确价值观,以便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做出应有的贡献,完成时代赋予青年的使命,同时使自己得到发展与完善。
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关系的本质,要求我们必须树立与之相适应的集体主义价值观;在行为选择上坚持社会主义集体主义的价值取向。
社会主义集体主义既是一种价值观,又是处理国家、集体和个人三者的政治原则和道德原则,它的主要内容是:坚持国家、集体和个人利益相结合,促进社会和个人的和谐发展,倡导把国家、集体利益放在首位;充分尊重和维护个人的正当利益,发挥个人的主观能动作用;当国家、集体和个人利益发生矛盾时,个人利益要服从国家和集体利益。
高中总复习政治哲学常识人生观和价值观

第十二单元人生观和价值观3·2看吧沉沉浮浮是人生有一个屡屡失意的年轻人去见释圆老僧,老人用温开水冲了一杯茶,让他喝,那年轻人细细品味了几口说:“一丝儿香味也没有。
”老僧又用滚开水另冲了一杯,这时年轻人看见那些茶叶在杯子里上上下下地沉浮。
随着茶叶的沉浮,一丝细微的清香便从杯子里袅袅地溢了出来。
老人往杯子里共冲了五次水,沁得满屋津津生香。
年轻人品尝着浓香四溢的茶水,会意地点了点头,说他一切都明白了。
在实现人生价值的道路上崎岖是难免的,但前途是光明的。
我们必须要有百折不挠、不怕失败的顽强奋斗精神。
3年高考平台2006高考题一、选择题1. (2006全国高考文综Ⅰ,31) 据报道,著名歌手丛飞,资助失学儿童和残疾人超过150人,累计捐献款物达300多万元,而自己生病却拿不出足够的住院费。
他生前立下遗嘱,捐献角膜,奉献出最后的爱心。
丛飞的事迹之所以深深地感动国人,是因为他()①在实现社会价值的同时实现了自我价值②在实现社会价值的同时否定了自我价值③在帮助他人的同时肯定了自我④在帮助他人的同时否定了自我A. ①②B. ①③C. ②③D. ②④答案:B解析:丛飞帮助了别人,为社会作出了贡献,实现了他的社会价值;同时他以自己的行动得到了国人的肯定,实现了自我价值。
应选①③。
2. (2006全国高考文综Ⅱ,28) “不买最好的,只买最贵的”,这句话反映了一部分人的消费心理,经济学家称之为“炫耀性消费”。
消费观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个人的人生价值观,下列选项中体现消费观与人生价值观正确关系的是()①消费方式是人生价值观的外在表现②消费品位折射着人生的价值追求③炫耀性消费扭曲了人生的价值④炫耀性消费提升了人生的价值A. ①②③B. ①②④C. ①③④D. ②③④答案:A解析:消费观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个人的人生价值观,①②正确;“不买最好的,只买最贵的”是一种扭曲的消费观,也是一种扭曲的价值追求,③正确。
故选A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哲学专题复习四人生观与价值观一 知识结构二 知识要点(一)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2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含义社会存在是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包括自然地理环境、人口因素,但主要是指物质资料生产方式。
社会意识是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包括政治法律思想、艺术、道德、宗教、哲学、科学及风俗习惯等3二者是辩证统一的(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①社会存在的性质决定社会意识的性质。
社会意识来源于社会存在,有什么样的社会存在就会有什么样的社会意识与之相适应。
社会意识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和阶级性。
②社会存在的变化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
社会存在总是处在不断的变化发展中,与此相联系,人们的社会意识也必然会相应地发生或早或晚、或快或慢、或大或小的变化。
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是否承认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是历史唯物主义与历史唯心主义的根本区别。
(2)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社会意识作为精神的东西,能在一定的条件下变成物质的力量,反作用于社会存在。
社会意识的反作用表现在性质和程度两个方面。
①在性质方面,先进的、革命的、科学的社会意识对社会的发展产生巨大的促进作用,反之,落后的、反动的、非科学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发展起着重大的阻碍作用。
②在程度方面,一般来说,群众掌握先进的、科学的社会意识越多、越普遍,对社会的促进作用越大;反之,对社会的促进作用越小。
4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的分歧承认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认为社会发展的动力是社会的内部矛盾,是历史唯物主义的根本观点。
历史唯心主义从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出发,把人们的思想动机、卓越人物的意志或某种超自然的神秘力量看作是社会历史发展的根本原因。
5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是物质与意识的关系在社会历史领域中的具体化(二)树立正确的价值观1价值与价值观⑴价值的含义:指人的需要与事物属性之间的特定关系,即事物对人的积极意义,它表示的是主体与客体之间需求和满足需求的关系。
(区别于经济学的“价值” )例题(2006重庆文综,27)价值是人们生活中常使用的概念。
下列属于哲学价值判断的有①田野上的花儿开了②这些花儿很漂亮③山上的果树挂满了果实④这些水果很香甜A.①②B.②③C.①④D.②④⑵价值观的含义:是人们如何断定客观事物有无价值以及价值大小的根本观点和评价标准。
⑶价值观的实质:价值观是一种社会意识①价值观是一种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它在一定社会存在的基础上产生,随着社会存在的变化而变化。
②不同的人,不同的阶级,不同时期的价值观往往不同。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需要、利益和认识发生变化,价值观也随之变化。
⑷价值观的作用:原因:价值观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表现:①价值观不同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评价就不同。
②价值观不同人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指向就不同。
③价值观对人生选择、人生道路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
⑸注意:①价值观人皆有之。
②价值具有客观性,不由人的主观需要决定,必然有产生的客观物质基础。
事物的价值首先取决于事物自身的属性。
③价值观总是有主观性。
价值评价是一种认识活动,其着眼点是主体的利益与需要2正确价值观⑴根本标准:历史唯物主义认为,凡是符合事物发展的规律、符合人类的根本利益的价值观都是正确的。
判断事物有无价值及价值大小的最高标准,就是同事物发展规律相一致、同社会发展的规律相一致的人类的根本利益。
②具体标准:在我国,坚持符合事物发展规律性和人类的根本利益为最高标准,与坚持党的基本路线的重要标准、坚持“三个有利于”和“三个代表”的具体标准,是完全一致的。
我们应当树立正确的价值评价标准,按照“三个代表”、“党的基本路线”、“三个有利于”的具体标准,选择正确的价值观,以便在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做出应有的贡献,完成时代赋予青年的使命,同时使自己得到发展与完善。
例题根据以下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根据中共中央的建议,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的《中国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规定:“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
”“国家依照法律保护公民的私有财产权和继承权。
”“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
”材料二:2004年初,中共中央、国务院就“三农”问题发出了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把解决“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材料三: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作出的《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要深化就业体制改革,把扩大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更加突出的位置。
要加快建设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体系,完善养老保险制度,扩大医疗保险覆盖面。
为此,国家着手解决9亿农民的看病难问题,拨出专款扶持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
(1)三个材料所反映的共同点是什么?(2)联系材料三,说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价值定位。
答案⑴三个材料反映的共同点上: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坚持以人为本、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关注民生的执政理念。
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符合人类历史活动的基本规律,体现了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协调发展的统一,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定位。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中国共产党最根本、最高的价值观。
3 集体主义价值观⑴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包括社会、国家利益)是辩证统一的第一:关系①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本质上是一致的。
一致性表现在: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一方面,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互为前提而存在;另一方面,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相互促进、共同发展一致性的原因: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的一致性,是由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和公有制的经济基础决定的。
②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本质上一致,并不是说二者之间没有矛盾。
事实上二者常常发生矛盾。
因为集体利益是全局利益,长远利益的体现,而个人利益一般表现为局部利益或眼前利益。
当二者发生矛盾时,要自觉维护集体利益,必要时牺牲个人利益维护集体利益。
第二:方法论要正确处理二者之间的关系,把集体利益放在首位,又不忽视个人的正当利益。
第三反对的错误倾向既要反对个人利益至上的个人主义、小团体主义,又要反对忽视和损害个人正当利益的方法。
例题(2000山西文综)近十几年,云冈石窟前面的109国道上每天有数千辆运煤车隆隆驶过,使整个石窟景区煤尘飞扬。
国家投资2.2亿元将109国道云冈段改线。
由于新国道运煤专线比老国道要远了四五十千米,且坡度较大,不少驾驶员不愿走,许多大吨位散装运煤车依然行驶在已改为旅游专线的老国道上。
简评运煤车驾驶员的这种行为在涉及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关系上的价值取向。
答案:运煤车驾驶员的行为只考虑个人利益而损害了社会利益。
应当将个人利益和社会利益结合起来。
当两者发生矛盾时,个人利益应服从社会利益。
(2)集体主义价值观的主要内容①集体主义既是一种价值观,又是处理国家、集体和个人三者关系的政治原则和道德准则。
②集体主义的主要内容集体主义坚持国家、集体和个人利益相结合,促进社会和个人的和谐发展,倡导把国家利益、集体利益放在首位;充分尊重和维护个人的正当利益,发挥个人的主观能动作用;当国家、集体和个人利益发生矛盾时,个人利益要服从国家和集体利益。
ht⑶为什么要坚持集体主义价值观?第一、集体主义价值观是正确的价值观第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发挥集体主义的调节作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集体主义在根本上是一致的。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发挥集体主义的重要调节作用。
①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坚持集体主义在根本上是一致的。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性质、目的,要求在经济活动中坚持集体主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的建立,需要发挥集体主义的调节作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中产生的矛盾,需要集体主义进行调节。
②现阶段,正确处理发展市场经济与坚持集体主义的关系,有着特殊意义第一,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处于改革开放和发展市场经济的新时期,我们确立的市场经济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它客观上要求以坚持集体主义为原则的社会主义道德与之相适应第二,坚持集体主义有利于发展市场经济。
因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活动中的等价交换本身就包含了相互服务的关系,这就决定了对经济利益的追求只能通过对社会负责、对人民负责的良好服务去实现。
那种损人利己的行为,不仅不符合社会主义道德,同样也违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原则。
(4)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怎么样坚持集体主义的价值取向?第一、总要求是:第二、具体要求:①要正确处理个人与他人的关系,做到尊重人、主动关心人、尊重他人的正当利益。
②要顾全大局,反对小团体主义。
小团体主义在本质上是极端狭隘的个人主义。
③反对极端个人主义,保护正当个人利益第三、在坚持集体主义价值取向的过程中要注意的几个问题①允许个人在不违反集体主义原则的前提下,做出不同的具体的价值选择。
②从根本上说,社会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但个人的正当利益也必须得到保维护。
③社会集体应该不断完善和发展,为个人利益的实现创造越来越多的条件。
⑸反对个人主义、保护个人的正当利益①个人主义:以个人为中心,一切从个人出发,为了满足个人私欲而不惜损害社会和他人利益的思想体系。
②为什么要反对极端个人主义第一,从出发点看,个人主义以自我为中心,片面强调个人、家庭的利益,而不顾他人、集体和社会的利益。
第二,从结果看,个人主义把个性解放,个性自由作为人生追求的唯一价值目标。
这种只顾个人不顾他人和社会的竞争观念和生存原则,必然导致人与人之间的残酷斗争,危害社会稳定。
第三,个人主义片面强调个人兴趣、爱好的至上性,导致人们对社会主义集体主义的信仰危机,我行我素,乃至违法犯罪而不能自拔。
⑤保护个人的正当利益个人的正当利益是指个人生存和发展需要的条件。
个人的正当利益应当得到尊重和维护。
(三)人生价值观1什么是人生价值观?⑴人生观是人们对人生目的、人生意义的根本看法和态度。
⑵人生价值是人们在对社会和自然的关系中所具有的意义。
⑶人生价值观指人们对人生应该具有什么意义和怎样才能具有意义的根本看法和态度。
⑷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关系世界观决定人生观和价值观。
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都是由社会存在决定的。
⑸人生价值观的首要问题是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2、个人与社会的关系⑴理论依据:社会性是人的本质属性⑵个人活动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①、个人活动与社会发展存在着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关系。
②、个人活动对社会发展产生能动的影响。
(英雄造时势)在性质上,产生促进或阻碍作用;在大小上,产生的作用有大小之分。
③、个人活动受到社会发展的制约。
(时势造英雄)受社会环境影响;受社会发展规律制约。
可见,个人活动既是一个生命的自然过程,又是社会实践的历史过程。
因此正确认识和处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既是进行个人正常活动的重要条件,又是进行人生选择的基础和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