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开课《搭石》课堂教学实录

合集下载

王玲湘老师搭石课堂实录精选6篇

王玲湘老师搭石课堂实录精选6篇

王玲湘老师搭石课堂实录精选6篇王玲湘老师《搭石》课堂实录篇一教师在教学中作为孩子“学习的引领者”,引导孩子去“寻找美,发现美,欣赏美,感受美。

”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我们要给孩子提供一个宽松、自主,富有想象力的学习舞台,让孩子用他的眼睛看世界,让孩子按他的理解来感知课文,用他的方式来展示学习收获,本案例中通过情景创设和教师的语言渲染,让孩子在感受“搭石”这一生活中的寻常事物所蕴含的不寻常的美的同时,受到心灵的启迪和情感的熏陶,并能在生活中的平凡事物上发现美。

片段一:师:刘章爷爷说“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说明搭石和与搭石有关的事情让作者觉得很美,你从哪里感受到美呢?生:我从这里感受到美"家乡老人心很善良,无论怎样急着赶路,只要发现哪块搭石不平稳,一定会放下带的东西,找来合适的石头搭上,再在上面踏上几个来回,直到满意才肯离去。

"师:你感受到什么?生:我看见老人无论怎样急着赶路,见到不平稳石块,一定会放下东西,摆好石块,才肯离去。

我从老人身上感受到他们一心想着别人。

师:我们来模仿老人找搭石吧!老人遇到什么急事?生:小孙子得病了,需要找医生。

生:老伴得病了,需要找医生。

生:乘车去给儿子做事情,晚了就坐不上车了。

师:可是看到搭石不稳会怎么想,怎么做,怎么说,表情是什么样子?谁来表演一下?生模仿老人的样子摆搭石,语言朴实,动作形象,真实再现了一位好心老人搭石过程。

教室里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片段二师:谁来读读你发现的美。

生:我发现的美是: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如此的协调有序!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

踏踏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师:你确实发现了美。

我们先来看看几个美的词语,出示“清波漾漾、人影绰绰”。

谁想读读这几个词语。

生读。

师:谁来说说你对这两个词语的理解。

生:“清波漾漾”让我看见了清清的水面上微波在荡漾着。

(师做动作便于学生理解。

【小学语文课堂实录】《搭石》课堂教学实录与评析

【小学语文课堂实录】《搭石》课堂教学实录与评析

【关键字】小学语文课堂实录《搭石》课堂教学实录与评析<p> 教学实录:何楠 <br>教学评析:赵彦一、激情导入师:同学们,你们还记得这一块块、一排排搭石吗?(记得)这一块块搭石,它们是那么普通、那么平凡,它们到底具有怎样的魔力使作者刘章钟情于它,为它痴迷呢?这节课,让我们再一次走进第二十一课《搭石》(多媒体出示课题),再一次走进刘章的家乡,去感受那里淳朴的民风,体验那里美好的民情。

(板书课题)教师用准确、凝练、简洁的语言,引起学生对文本的好奇,从而也激发学生阅读的欲望。

二、研读交流师:(简笔画)在家乡这条无名的小溪上,一排排搭石构成了家乡一道道美丽的风景。

那里的景美,人更美。

景美在何处?人又美在哪呢?请同学们自读课文,在课文中找一找吧。

同学们可以把找到的相关句子画出来,读一读,再和小组的同学说一说自己的体会。

(学生自学探究,教师深入到学生中了解学生对课文理解的情况)简单的几笔勾勒出一个小山村的情景图,这里不仅展示的是教师的基本功,而且是透过简单的画面唤起学生表象。

这篇课文,主要反映的是人与自然的和谐之美,更重要的是人性之美。

教师唤起学生的表象的同时,设置疑问“景美在哪里?人美在哪里?”让学生进入文本,去发现美,感受美,体验美。

这是顺情而导,由情而发,自然衔接。

在这里教师还注重学习方式的提示,强调“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体现新课程标准的理念。

师:在刚才的学习过程中,老师发现大家不但能自己认真读课文,画句子,而且能够主动地把自己的想法和小组成员交流。

现在,谁想说一说你的发现和感受?阅读是个性化的过程,学生对文本是怎么理解的,是他们自己体验出来的,而不是靠教师的讲解、告诉和琐碎的追问。

因此,教师提出的问题简单,只是用引领的方式提出了一个整合性问题“谁想说一说你的发现和感受?”,这和传统的做法不一样,传统的语文教学,总是老师提出几个具体的关键性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寻找答案,教师解读替代了学生的解读,学生是教师的附庸,那样的教学忽视了学生的潜能,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学生也不可能真正的走进文本。

四年级语文《搭石》课堂实录

四年级语文《搭石》课堂实录

四年级语文《搭石》课堂实录四年级语文《搭石》课堂实录课堂实录简明写法(附案例一篇)课堂实录是教师将自己或他人执教的优质课尽可能详细地记录下来,并加上教学后记或听课评价的一种教育实用文体。

以下是店铺帮大家整理的四年级语文《搭石》课堂实录,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师:同学们在现实生活中有很多桥,你们见过哪些呢?生:独木桥。

生:跨海大桥。

生:人民大桥。

生:拱桥。

生:木桥。

生:赵州桥。

师:赵州桥你见过?据说那是几百年前所建的!生:(笑)我在书上看见过的。

师:今天我们要来认识在山村当中最常见、最普通但又很特殊的一种桥,这种桥人们叫它搭石。

(板书课题)一起来认识以下吧。

(生齐读课题。

)师:让我们打开书本一起在课题上头认认真真、端端正正地写一写这种特殊的桥──搭石。

(生写课题。

)师:同学们写得可真认真,发现许多小朋友的字写得真漂亮!搭石它有什么特别吸引人的地方呢?你们想了解吗?生:想!师:好,让我们跟随作者去山村游览一番,去“触摸”这平凡又可爱的搭石。

自己读读课文,把文中的生词划一划,找找什么叫搭石?(学生自读课文,划生词,解决问题。

)师:(出示词语)看,这些词语,哪位小朋友最棒,能第一个站起来把它读一读。

生:读词语。

师:你学得真快,而且还很勇敢!还有谁想读?生:读词语。

师:真流畅,都读得正确啦,现在我请他当小老师带领大家一起读,好吗?生:好,齐读词语。

师:大家学得真不错!谁来说说什么是搭石?生:进入秋天,天气变凉……这就是搭石。

师:哦,这就是搭石,大家可以看看书本上的插图,(生看插图)大家看明白什么是搭石了吗?谁能看着图说一说吗?生:就是在秋天,那里的人们为了方便找来一些平整方正的石头搭了一座桥。

师:说得真好,对呀,这些普通的石头铺成了一座桥──搭石。

它给乡亲们带来了许多方便。

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它吸引着作者的眼球,作者从中看到了哪些画面,感受到了哪些美呢?让我们再一次走进山村,大声地读一读课文,细细地品一品,把你认为美的画面的内容划一划,并在旁边简单地写一写这是种怎样的美?(生自读课文,感悟美。

搭石课堂实录(优秀14篇)

搭石课堂实录(优秀14篇)

搭石课堂实录(优秀14篇)《搭石》生字教学课堂实录篇一一、激情导入师:同学们,你们还记得这一块块、一排排搭石吗?(记得)这一块块搭石,它们是那么普通、那么平凡,它们到底具有怎样的魔力使作者刘章钟情于它,为它痴迷呢?这节课,让我们再一次走进第二十一课《搭石》(多媒体出示课题),再一次走进刘章的家乡,去感受那里淳朴的民风,体验那里美好的民情。

(板书课题)二、研读交流师:(简笔画)在家乡这条无名的小溪上,一排排搭石构成了家乡一道道美丽的风景。

那里的景美,人更美。

景美在何处?人又美在哪呢?请同学们自读课文,在课文中找一找吧。

同学们可以把找到的相关句子画出来,读一读,再和小组的同学说一说自己的体会。

(学生自学探究,教师深入到学生中了解学生对课文理解的情况)师:在刚才的学习过程中,老师发现大家不但能自己认真读课文,画句子,而且能够主动地把自己的想法和小组成员交流。

现在,谁想说一说你的发现和感受?生:我找到的美是在课文的第二自然段。

上了点年岁的人,无论怎样急着赶路,只要发现哪块搭石不平稳,一定会放下带的东西,找来合适的石头搭上,再在上边踏上几个来回,直到满意了才肯离去。

师:从这句话中你能感受到什么?生:我能感受到这是一位很为别人着想的老人。

师:从哪可以看出来呢?生:因为句子中说“无论怎样急着赶路”就是说老人无论自己有什么着急的事,只要发现哪块搭石不平稳,就一定会把搭石摆好。

所以我说这是一位很为别人着想的老人。

师:有理有据,说的不错。

从这个场景中,你还看出了什么?生:我感觉这是一位很善良的老人。

师:理由呢?生:因为这位老人宁可自己先不赶路,也一定要把搭石摆好。

从这我能看出这位老人非常善良。

阅读是对话的过程,当学生要把自己的体验交流出来的时候,教师要认真的倾听,并且从倾听中捕捉信息,恰当地评论、点拨,引发学生深度地思考。

师:那请同学们看这两句话。

(多媒体出示)1、上了点年岁的人,无论怎样急着赶路,只要发现哪块搭石不平稳,一定会放下带的东西,找来合适的石头搭上,再在上边踏上几个来回,直到满意了才肯离去。

《搭石》教学实录

《搭石》教学实录

《搭石》教学实录《搭石》教学实录1爱是明媚的阳光,给人以暖和;爱是盛开的鲜花,给人以芳香:爱是潺潺的溪流,滋润万物的成长;爱是熊熊的火炬,点燃生命的盼望。

爱是理解,是宽容,还是力气。

有关爱的主题在前六册教材中已有所涉及,义务训练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六组再次安排了“人间真情”的专题,是为了连续引导学生感受人与人之间纯真的感情,体会到人与人相互关爱,生命才更有意义,人生才更幸福。

捧读《搭石》,一幅幅生动的画面映入眼帘:秋凉在即,人们细心选择平坦方正的石头摆放在小溪中,几翻细心踩踏;急着赶路的老人,发觉搭石不稳,准时调整,满足才肯离去;一行人走搭石,动作协调有致,声音踏踏,轻波漾漾,人影绰绰,布满了诗情画意;假如两个人同时过溪,招手礼让,闲谈家常;若是谁偶遇老人,蹲身下伏,背负过溪……课文语言质朴,意境秀美,字里行间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

【学情分析】乡亲们无私奉献的精神和一心为他人着想的传统美德肯定会剧烈地感染着学生的心,激发他们和善的人性美,使他们布满为他人奉献的热望。

这也正是“搭石”于悄悄无闻中凸现出的精神。

城市的孩子几乎无人知晓什么是搭石,读悟、探究的兴趣应当更深厚。

学生在本册第一单元的学习中强化了“边读边想象,从生动的描写中想象画面”,即“变话为画”的阅读方法。

教学本课,应留意连续引导学生多读、多想、多体会,深刻体会人与人之间纯真美妙的感情,再由课文内容想开去,联系自己读过的和身边发生的感人故事,感悟相互关爱带来的欢乐和幸福,使学生在情感上有所促动。

同时,四年级学生已会运用查字词典或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词语。

教学本课,应引导学生通过体会重点词句感悟课文内容。

【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乡亲们悄悄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并从中受到感染、熏陶。

2、学习认真观看、生动描写的方法,培育留心观看、专心感受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体会是怎样通过平凡的事物让我们感受到美的。

【教学过程】一、复习课文,导入新课师:教师在黑板上写个词,大家来读一读。

搭石听课记录(3篇)

搭石听课记录(3篇)

第1篇日期:2021年10月15日地点:XX市XX小学授课教师:张老师听课教师:李老师一、课前准备1. 教学目标:(1)使学生掌握搭石的基本技巧,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2)培养学生团结协作、互相帮助的精神。

(3)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传承我国民间艺术。

2. 教学内容:(1)搭石的基本技巧。

(2)搭石比赛。

3. 教学方法:(1)示范法:教师现场示范搭石技巧。

(2)练习法:学生分组练习,教师指导。

(3)比赛法:分组进行搭石比赛,评选优秀作品。

二、课堂实施1. 导入张老师首先向同学们介绍了搭石的历史背景和民间艺术价值,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2. 讲解与示范张老师详细讲解了搭石的基本技巧,包括选材、切割、打磨、拼接等步骤。

接着,张老师现场示范了搭石过程,同学们聚精会神地观看。

3. 学生练习同学们分成小组,在张老师的指导下开始练习搭石。

张老师巡回指导,纠正学生的错误动作,确保每个学生都能掌握搭石技巧。

4. 搭石比赛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各小组开始进行搭石比赛。

比赛分为三个环节:单人搭石、双人搭石和三人搭石。

比赛过程中,同学们互相鼓励、互相帮助,充分体现了团结协作的精神。

5. 评选优秀作品比赛结束后,张老师组织同学们评选出优秀作品。

评选标准包括搭石技巧、美观程度和团队合作等方面。

评选结果如下:一等奖:三年级二班二等奖:四年级一班、三年级一班三等奖:四年级二班、三年级三班6. 总结与反思张老师对本次搭石课程进行了总结,表扬了同学们在课堂上的表现,并提出了改进意见。

同学们也纷纷表示,通过本次课程,他们不仅掌握了搭石技巧,还学会了团结协作,收获颇丰。

三、课后反思1. 教学效果:本次搭石课程达到了预期目标,同学们掌握了搭石的基本技巧,提高了动手操作能力,培养了团结协作的精神。

2. 教学亮点:(1)张老师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搭石技巧。

(2)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鼓励学生在比赛中互相帮助、共同进步。

《搭石》课堂实录

《搭石》课堂实录

《搭石》课堂实录一、教学目标:1、通过自学识记生字新词,理解并积累“理所当然、协调有序、人影绰绰”等词语。

2、了解课文内容,感受人们走搭石的美,体会人们无私奉献的精神及淳朴的民风。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学习作者从平凡的事物中发现美,养成用心观察感受生活的好习惯。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了解课文内容,感受人们走搭石的美,体会人们无私奉献的精神及淳朴的民风。

教学难点:学习作者从不起眼的事物中发现美、感受美。

三、教学过程:(一)揭题导入师:(出示情境图,播放音乐)同学们,这是一个美丽的小村庄,这里山清水秀,鸟语花香。

村后有一座连绵起伏的青山,村前有一条清澈见底,潺潺而流的小溪。

风景美得不得了!人们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

每当六章爷爷提起家乡,都会陷入深深的思念之中。

但最让刘章爷爷感到怀念的还要数那里的——搭石。

(随机板书课题)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去感受那平凡而富有魅力的搭石吧!(齐读课题)师:看到这个题目,你的头脑中出现了什么问题?预设:1、什么是搭石?2、为什么要搭石?......师:看来啊,同学们的问题还真不少,现在就让我们带着这些疑问一起走进课文。

(二)初读感知1、师:用你喜欢的方式去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遇到不好读的词语或句子多读几遍,争取在最短的时间内把课文读通顺,开始吧!(自由读课文)(老师轻轻的提示学生注意坐姿,并在巡查过程中帮助学生解决相应问题。

)2、交流字词师:刚才同学们读的可真认真,接下来老师考考你们,看屏幕上的字词朋友,你都认识他们么?师:哟,声音可真洪亮,那老师可就抽查一下了!师:(指明某一行)来,这一行的同学起来读一读,开火车的方式行不行?师:那好,开始吧。

(课件出示)师:读的真好,同学们都来看一看这些词语,有没有想提醒大家的?3、把握课文内容师:看来同学们的字词已经掌握的很好了,下面老师再来考考你:通过读课文,你有什么收获?生:我知道了什么是搭石。

“家乡的人们会根据水的深浅......这就是搭石。

王玲湘老师《搭石》课堂实录(优秀3篇)

王玲湘老师《搭石》课堂实录(优秀3篇)

王玲湘老师《搭石》课堂实录(优秀3篇)《搭石》课堂实录篇一题记:似乎还沉浸在刚才那美美的掌声中,却发现一位年轻的男老师走上了讲台,噢,这就是郭昶,今天的他,穿了一身黑色的西装,非常精神,里面是一件粉色的衬衫,仿佛在诉说着他对美的追求。

今天,他要和我们分享的是《搭石》。

老师们,跟我一起走进他的课堂,感受他的教学风采吧:搭石(第二课时)郭昶(奉化实验小学)师:今天,我们要走进一个小山村,继续领略那里的风光。

齐读课文。

师:昨天同学们提了很多问题,还带着问题读课文,把课文读通了,现在,谁来告诉大家,你主要从课文的哪几个段里读懂了课文。

生:我从课文的第一段读懂了什么是搭石。

师:这样吧,同学们再大声地读读课文第一段,想想什么是搭石?生大声朗读。

师:读得非常认真。

生:家乡的人们会根据水深浅,从河的两岸找来一些平整方正的石头……让人们从上面踏过,这就是搭石。

一生再读。

师:听了刚才两位同学的介绍,你明白了吗?师:老师也明白了,听老师来介绍一下。

如果老师说错了,你会不会大胆地提出建议。

师:师介绍,漏掉“根据水的深浅”读。

生:老师漏掉“根据水的深浅”生:老师漏掉了“按照二尺左右的间隔”,这样,不是要掉到溪里去了。

生:老师漏掉了“平整”这样会掉下去了。

生:老师漏掉了“方正”生:老师把这些漏掉了,就不能体现家乡人的细心。

师:谢谢大家的提醒,所以,我们不要疏忽这些字眼,漏掉的字词点红。

请一生读。

再请一生读。

师:这一段看上去很平淡,但它是很严密。

课件出示“根据水的深浅、平整方正、二尺左右的间隔、横着”看着这些词,你能说说什么是搭石了吗?请一生说。

师评:能用自己的话说,也不错。

再请一生说。

师:刚才通过学习,了解了什么是搭石,也感受到了这一段写得非常准确。

我相信,解决了这一问题,其他很多问题就能迎刃而解了,自己再读读第一自然段吧。

生大声读师:课文对搭石还有这样的介绍,屏幕展示“搭石,构成了家乡一道风景”。

请一生读师:你有什么问题?生:搭石是一件事情,为什么会是家乡一道风景?生:风景是非常美丽的,可搭石一点都不美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公开课《搭石》之课堂教学实录执教者:黄甲堡学校归来燕时间:2013年12月18日下午第三节地点:刘家梁学校五年级教室设计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21课《搭石》第二课时。

设计理念:针对《搭石》这篇景美、文美、意境深远的课文,采用以情境体验为核心,以朗读指导为重点的“导读、练读、评读、赏读”的教学模式,重视学生对文本的“咬文嚼字”,力求在嚼在经典之处,运用“根据语境判别多音字的读音”、“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抓住关键词语体会画面的美并读出画面的意境”、“改编诗歌提升朗读积累语言”“读文句想画面品意境悟情感”等方法进行课堂教学。

学习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运用边读边想象画面、联系上下文、结合创设情境、联系生活体验等方法,理解“协调有序”等重点词句,体会搭石上蕴含的美,感受乡亲们的美好情感,并从中受到感染、熏陶。

3、学习作者从平凡的事物中发现美,培养留心观察,用心感受的习惯。

教学重点:训练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乡亲们走搭石的情景中,体会其中的人性美。

突破重点:充分使用白板教学,通过多媒体课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唤起学生的共鸣。

并在生生互动和师生互动中,再现乡亲们走搭石的情景,从而深入体会、感悟其中的人性美。

教学难点:学习作者从不起眼的事物中发现美、感受美。

突破难点:在对课文充分理解的基础上,拓展延伸,引导学生从课文描述的情景走向生活中的场景,挖掘身边的美,感受身边的美。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彩色粉笔,搭石道具。

教学过程:一、文本导入,引出搭石1、结合情境,介绍自己,引出课题。

师:(课前播放欢快音乐,白板出示“大家好”的图片)同学们,今天我非常荣幸地来到咱们刘家梁学校,带领咱们班的同学一起去作家刘章爷爷的家乡参观学习。

快乐的心情大家准备好了吗?生:准备好了。

师:那就让我们伴着这欢快的音乐一起出发,好不好?生:好!(白板出示情境图,师边引导学生观察画面,边引导学生描述画面内容)同学们请看,这就是刘章爷爷的家乡:这是一个美丽的村庄。

远处有生1:山师一边用手势比划山峦连绵起伏的样子,一边引导学生:请用一个合适的词语描述一下。

生2:连绵不断生3:连绵起伏师:说得真好。

再看,山下有什么?生1:树师:形容一下这些树的特点生2:高大挺拔生3:茂密生4:郁郁葱葱师:你们的词语真丰富啊。

再看近处有什么?生1:清清的小溪生2:清澈见底的小溪生3:潺潺的小溪师:在清澈见底、潺潺流动的小溪边有生:房屋师:但刘章爷爷每每忆起家乡,觉得最美的还是搭石。

(白板出示搭石图)师:刘章爷爷还把这些搭石成了一篇精美的文章,这就是本节课我们欣赏的内容。

(师板书课题)师:请所有女同学读一次课题,请所有男同学读一次课题,大家一起读一次课题。

二、初识搭石,寻找美。

师:通过刚才反复读课题,你产生了哪些疑问,或者你想知道些什么?生1:我想知道为什么会有搭石。

生2:我想知道怎么搭的。

生3:我想知道什么是搭石。

生4:我想知道这些石头搭在哪儿。

生5:我想知道人们怎么走搭石。

师:咱们班的同学真爱动脑筋啊,要想学习好,必须多动脑!现在就让我们带着这些疑问一起走进课文。

请同学们翻开课本103页,快速读课文,想一想:什么是搭石?(生自由读课文,师巡视观察,看到有一半以上的学生找出了相关的语句)师:刚才我看到,同学们读课文很认真,在很短的时间内就找到什么是搭石的语句。

谁用课文中的句子来说说什么是搭石。

生:进入秋天,天气变凉以后,家乡的人们会根据水的深浅,从河的两岸找来一些平整方正的石头,按照二尺左右的间隔,在小溪里横着摆上一排,让人们从上面踏过,这就是搭石。

白板出示上面这段话。

师:请左边这两行同学来读读这句话。

(老师在课题“搭石”下面画四个方正的圆,代表搭石。

)师:如果没有搭石,这里的人们怎么过小溪呢?谁知道?生:山洪过后,人们出工、收工、赶集、访友,来来去去,必须脱鞋挽裤。

白板出示这句话。

师:这句话的意思就是,乡亲们出工收工要(生:脱鞋挽裤),赶集访友要(生:脱鞋挽裤),来来去去都要(生:脱鞋挽裤)。

这一次又一次的脱鞋挽裤,你体会到了什么?生1:很不方便生2:很麻烦生3:很艰难师:由此看来,这一块块平凡的搭石在人们生活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请右边的两行同学再读什么是搭石。

(学生读课文,老师在教室前方空地上摆放搭石道具。

)师:咱们再观察刘章爷爷的家乡,就会发现这里不仅有山峦、树木,还有小溪和散落在小溪边的风情民居,还有这一块块搭石。

所以刘章爷爷深情地说(引导学生自然说出)生: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白板出示这句话,生齐读,师随机板书:家乡的一道风景)三、重点精读,品味美。

师:搭石就是一些天然石块,那样的普通,那样的平凡,刘章爷爷之所以写搭石,就是因为: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那么,村里的人们每天早出晚归,在这些搭石上走来走去,走出了怎样的一道风景呢?在这道风景线上,走出了哪些美丽的景象呢?让我们一起来品味学习。

(一)品味“摆搭石”美白板出示摆搭石的段落。

师指名朗读。

要求其他同学结合画面思考:这段话中,写什么人走搭石,他在走搭石的过程中做了什么事。

师:这段话写什么人走搭石?生:上了点年岁的人师:他在走搭石的过程中还做了什么?生:搭石头师:什么情况下搭石头?生:发现哪块搭石不平稳,一定会放下带的东西,找来合适的石头搭上。

师:注意文中用的“无论”“只要”这些必不可少,你能再读一次吗?生:无论怎样急着赶路,只要发现哪块搭石不平稳,一定会放下带的东西,找来合适的石头搭上。

师:很好。

那么,他是怎么搭的?生:找来合适的石头搭上,再在上边踏上几个来回。

师:请把表示动作的词语读得重一点,好吗?来,再读一次。

生再次读。

师:他这样做是为了谁?生1:为了大家生2:为了别人生3:为了乡亲们师:同学们想得真周到。

他这样做既方便了——(引导学生说出)自己,也方便了——(引导学生说出)他人。

师:这位伯伯默默无闻地做着这一切,任劳任怨地做着这一切,不求回报地做着这一切。

你能用一个合适的成语来描述他这种一心为别人着想的精神吗?生1:为别人着想生2:善良生3:乐于助人生4:无私奉献师:说得好!就请这位同学上来,在第一块石头上黄色粉笔写下“奉献”两个字。

上台的学生不会写“献”字,老师笑着对他耳语:“这可不像一个五年级的学生,以后要多多努力啊。

”师:现在咱们再来看,这位伯伯摆搭石的画面,是不是一道风景?生齐答:是师:是不是一道美丽的风景?生齐答:是师:下面,请想读出这种无私奉献美的同学和老师一起美美地读一读这段文字,特别注意段落中用得准确的词语。

(二)品味“走搭石”的美。

师:大家读得真美啊,希望同学们不但能够读出奉献美,更要做到奉献美。

在下面的学习中能够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把咱们最美的一面奉献给在场的所有领导和老师,好不好?生齐声回答:好1、一行人走搭石白板出示一行人走搭石的段落。

师:请一个小组的同学来读读这段文字生有的读xínɡ,有的读hánɡ师:意见不统一呀,想一想:体育课上,体育老师常叫我们排成很整齐的一队,叫作排成一——生:行(hánɡ)师:这些在搭石上行走着的人叫——生:一行(xínɡ)人师:齐读两遍。

师:还有这几个词语也一定要读准,一个一个读“协调有序、清波漾漾、人影绰绰”师:“人影绰绰”这个词理解起来有点儿难度,咱们一起来理解一下。

白板出示“绰”的三个意思,指导学生选出在“人影绰绰”中恰当的解释,并理解说出“人影绰绰”的意思。

师:这段话写什么人走搭石的情景?生:一行人。

师:(白板出示)从哪儿可以体会到这幅画面的美呢?生自由说出了:协调有序、清波漾漾、人影绰绰师:大家能描述一下这些美丽的画面吗?白板出示“清波漾漾”画面生1:我好象看到水清得可以看见水底的石头,一阵风吹来,水面漾起了波纹,人影倒映在水面上,美丽极了。

师:体会得真形象,你是在用想像来丰富,用心来体会这两个词语,这种方法值得大家学习。

师:谁还想来描绘一下“人影绰绰”的美景生2:我仿佛看见清清的溪水漾起了粼粼的波纹,姿态柔美的人影倒映在水中,像画一样。

师:听你这么一描述,我感受到水光、人影两相和的美!像画一样——(打开手势)请读读这两个词语。

师:同学们,从图上我们可以看出来,这搭石好走不好走?生:不好走师:在刘章爷爷的家乡有这样一句俗语“紧走搭石慢过桥”,意思就是走搭石(生:要快一点)过桥(生:要慢一点)。

那么这一行人怎么能顺利、平安地走过搭石呢?你能用一个词更加形象地描述这一行人走搭石的情景吗?生齐声说:协调有序师:很好。

下面咱们就请一组同学上台来模仿一行人走搭石。

请出学生,老师指点,前面的,后面的,前面的,后面的。

师:其他同学和我一起合作着读一读,让这几个同学走一走。

我问问大家,现在你们走的是什么?(生:搭石)天气寒冷,搭石光滑,走的不好就会掉进水里,有没有信心稳稳当当地走过去?(生:有)好,从这儿开始。

师引述: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生:协调有序),前面的——(生:抬起脚来),后面的——(生:紧跟上去);前面的——(生:抬起脚来),后面的——(生:紧跟上去);前面的——(生:抬起脚来),后面的——(生:紧跟上去);抬起脚来,紧跟上去,[速度渐快]抬起脚来,紧跟上去,[速度再快]抬起脚来,紧跟上去,听!(听到踏踏的声音)踏踏的声音,像——(生齐:轻快的音乐),像——(生齐:轻快的音乐)。

师:没有人抢路,没有人止步,没有人指挥,没有拥挤,没有混乱,动作却是那样的整齐,那样的有序。

这就叫做(生:协调有序)。

体会得真好啊!师:这一行人协调有序地走在搭石上,清波漾漾,人影绰绰,这既像是一幅美丽的画,又像是一首清丽的小诗,你看——(点击变成诗的语段,音乐起)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踏踏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师:大家推荐一位同学来读一读,注意读出诗一般的韵律美。

(全班同学推荐一生读,生读)师:这位同学读得好不好?(生:好)听了刚才这位同学的精彩朗读,老师也想学着读一读,大家想不想听我读啊?(生:想)那就请大家给我点儿(学生掌声响起)师配乐朗读,学生们露出羡慕的眼光。

师:大家想不想读一读?生大声说:想师:好,那就让老师来欣赏欣赏大家的朗读吧。

师:同学们读得真好,读出这一行人从搭石上走过的动作美、声音美、画面美,这的确是家乡的(指板书)——生:一道风景师:这道风景之所以如此美丽,是因为这一行人走过搭石的时候(生:协调有序)。

在咱们的生活中,协调有序的场面还有很多,比如:上下楼梯,(引导学生说出:同学们都靠右行,这是协调有序;在城市里车水马龙,人来人往,车辆和行人(生:都要遵守交通规则),这是协调有序;去火车站买票的时候,去医院看病的时候,上下车辆的时候,我们都要(生:排队)这更是协调有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