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修辞手法教案及练习
小学语文中常见的修辞方法及练习

小学语文中常见的修辞方法及练习在写作中过程中,运用修辞手法可以使文章变得更生动,读起来有一种美感。
那么小学语文中常见的修辞方法有哪些呢?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了小学语文中常见的修辞方法及练习,供大家参考。
1小学语文中常见的修辞方法及练习一、常见的修辞手法有以下几种:1、比喻比喻就是打比方,是用具体的、浅显的、熟悉的、形象鲜明的事物去说明或描写抽象的、深奥的事物。
这样可以把事物的形象描写得更生动、具体。
2、拟人拟人是借助想象力,把事物当作人来写。
即赋予它们人的言行、思想、感情等。
3、排比运用三个或三个以上的结构相同或相似,意思密切相关,语气一致的句子或词组,排成一串。
这样的句子可以加强语言的气势,表达强烈的感情,增强语言的感染力。
4、夸张对描写的事物有意识地加以夸大或缩小,以突出事物的特征,表达作者的感情,引起读者的联想,加深印象。
5、设问为了引起读者的注意或思考,先自行提出问题,再自己进行回答。
即自问自答。
6、反问将明确的意思用问句的形式表达出来,即只问不答,问中有答。
二、练习(一)、判断下列句子是否是比喻句。
1、邱少云像千斤巨石一般,趴在火堆里一动也不动。
( )2、看他的样子,好象有什么喜事似的。
( )3、蜻蜓在飞来飞去,小猫就像没看见似的。
( )4、真的,再没有像马一样忠实的动物了。
( )5、旧上海是冒险家的乐园。
( )(二)、分析下列句子中分别使用什么修辞手法,填在括号内。
1、豆大点的人也想造反。
( )2、春天,蝴蝶在花丛中翩翩起舞。
( )3、学习如钻探石油,钻得愈深,愈能找到知识的精髓。
( )4、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
( )5、这件事怎能不是你的错呢?( )6、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7、花儿在欢笑,鸟儿在歌唱,小草在翩翩起舞。
( )(三)、指出下面比喻句是用什么比喻什么。
1、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老师像一把火炬,时刻把光明洒向人间,让自己的生命燃烧不止。
小学语文修辞手法教案及练习

小学语文修辞手法教案及练习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常用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排比、对偶等。
2. 培养学生运用修辞手法进行写作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3. 培养学生认真听讲、积极思考、主动参与的学习习惯。
二、教学内容:1. 比喻:用跟甲事物有相似之点的乙事物来描写或说明甲事物。
2. 拟人:把事物人格化,赋予它们人的属性。
5. 设问:自问自答或只问不答的修辞方式。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让学生掌握比喻、拟人、排比、对偶、设问等修辞手法的概念和用法。
难点:如何让学生在实际写作中灵活运用这些修辞手法。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修辞手法的概念和用法。
2. 示例法:通过典型例句展示修辞手法的实际运用。
3. 练习法:让学生通过练习来巩固所学的修辞手法。
4. 讨论法: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学习心得和经验。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解生活中的比喻和拟人现象,引发学生对修辞手法的兴趣。
2. 讲解:详细讲解比喻、拟人、排比、对偶、设问等修辞手法的概念和用法,举例说明。
3. 示例:展示典型例句,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各种修辞手法的效果。
4. 练习:布置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修辞手法进行写作。
5. 讨论: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写作心得和经验,互相学习和借鉴。
6. 总结:对本节课所学的修辞手法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
7. 作业: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的修辞手法。
六、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讲解、练习和讨论,评价学生对修辞手法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 收集学生的写作作品,评价他们运用修辞手法的准确性和创造性。
3. 鼓励学生自我评价和互相评价,提高他们的自我认知和表达能力。
七、教学反馈:1. 学生对修辞手法的理解和运用能力有明显提高。
2. 学生能够在写作中灵活运用各种修辞手法,提高写作的表达效果。
3. 学生对语文学习产生更浓厚的兴趣,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练习。
八、教学拓展:1. 引导学生进一步学习其他修辞手法,如夸张、反问、借代等。
小学语文《是比喻还是拟人》教案设计及反思

一、教案设计1.1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比喻和拟人的概念,并能区分两者。
(2)培养学生运用比喻和拟人的能力,提高写作水平。
(3)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关注生活的情感。
1.2 教学内容(1)比喻:用具体的事物来表示抽象的事物。
(2)拟人:给非人类事物以人的特征和行为。
1.3 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比喻和拟人的概念及用法。
(2)难点:如何运用比喻和拟人进行写作。
1.4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比喻和拟人的概念。
(2)示例法:分析比喻和拟人的例句。
(3)练习法:学生动手实践,运用比喻和拟人。
1.5 教学过程(1)导入:引导学生关注大自然,激发学习兴趣。
(2)新课:讲解比喻和拟人的概念,分析例句。
(3)练习:学生动手实践,运用比喻和拟人。
(4)总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比喻和拟人的用法。
二、教学反思2.1 教学效果(1)学生能理解比喻和拟人的概念,并能区分两者。
(2)学生在写作中能运用比喻和拟人,提高写作水平。
(3)学生关注大自然,热爱生活。
2.2 存在问题(1)部分学生在运用比喻和拟人时,仍存在一定的困难。
(2)课堂时间有限,学生练习机会不足。
2.3 改进措施(1)针对学生困难,加强练习,提高运用能力。
(2)延长课堂时间,增加学生练习机会。
(3)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观察、多思考,运用比喻和拟人表达。
三、教学设计3.1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排比和对比的概念,并能区分两者。
(2)培养学生运用排比和对比的能力,提高写作水平。
(3)培养学生关注社会现象,学会分析思考。
3.2 教学内容(1)排比:用相同或相似的句式结构表达相关内容。
(2)对比:将两个相对立或有关联的事物进行比较。
3.3 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排比和对比的概念及用法。
(2)难点:如何运用排比和对比进行写作。
3.4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排比和对比的概念。
(2)示例法:分析排比和对比的例句。
(3)练习法:学生动手实践,运用排比和对比。
小学语文修辞手法教案及练习

小学语文修辞手法教案及练习第一章:引言教学目标:1. 了解修辞手法的概念和作用。
2. 掌握修辞手法的分类和基本特点。
教学内容:1. 修辞手法的定义:修辞手法是指在语言表达中,为了增强语言的表现力和美感,运用各种技巧和方法对语言进行修饰和加工的方式。
2. 修辞手法的作用:修辞手法可以使语言更加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提高表达效果。
3. 修辞手法的分类: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引用、借代等。
教学活动:1. 引入修辞手法的概念,让学生初步了解修辞手法的定义和作用。
2. 通过举例讲解,让学生了解不同种类的修辞手法及其特点。
3. 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修辞手法的理解和例子。
练习活动:1. 让学生练习识别和运用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
2. 让学生尝试创作含有修辞手法的短文或句子。
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情况和理解程度。
2. 收集学生的练习作品,对运用修辞手法的准确性和创造性进行评价。
第二章:比喻教学目标:1. 了解比喻的概念和作用。
2. 掌握比喻的构成和基本类型。
教学内容:1. 比喻的定义:比喻是一种通过将两个不同的事物进行比较来表达意义的修辞手法。
2. 比喻的作用:比喻可以使语言更加生动形象,增强表达效果。
3. 比喻的构成:比喻由本体、喻体和比喻词组成。
4. 比喻的类型:直接比喻、间接比喻、明喻、暗喻、借喻等。
教学活动:1. 引入比喻的概念,让学生初步了解比喻的定义和作用。
2. 通过举例讲解,让学生了解比喻的构成和不同类型。
3. 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比喻的理解和例子。
练习活动:1. 让学生练习识别和运用直接比喻、间接比喻等修辞手法。
2. 让学生尝试创作含有比喻的短文或句子。
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情况和理解程度。
2. 收集学生的练习作品,对运用比喻的准确性和创造性进行评价。
第三章:拟人教学目标:1. 了解拟人的概念和作用。
2. 掌握拟人的构成和基本类型。
小学语文《小学常用修辞手法》复习研讨课教案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小学阶段常用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排比、对偶、夸张等。
2. 培养学生运用修辞手法丰富语言表达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回顾和复习小学阶段所学的修辞手法及其特点。
2. 分析典型案例,引导学生学会识别和运用各种修辞手法。
3. 进行课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掌握小学阶段常用的修辞手法及其特点。
2. 难点:学会识别和运用各种修辞手法,使语言表达更加丰富和生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在具体例子中学会识别和运用修辞手法。
2. 采用课堂讨论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发言。
3. 采用练习法,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实际运用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回顾修辞手法的定义和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修辞手法:分别讲解比喻、拟人、排比、对偶、夸张等修辞手法的特点和用法。
3. 分析典型案例:出示含有各种修辞手法的句子,引导学生识别并分析其修辞手法。
4. 课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修辞手法进行句子仿写或短文创作,教师及时给予指导和反馈。
6. 布置作业:让学生课后搜集含有修辞手法的句子或短文,进行分析和学习。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估学生的积极参与程度。
2. 练习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评估学生对修辞手法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3. 学生互评:组织学生互相评价对方的练习作品,培养学生的评价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七、教学资源:1. 案例句库:收集和整理含有各种修辞手法的句子,用于课堂教学分析和练习。
2. 修辞手法简介:整理修辞手法的简要介绍,方便学生查阅和复习。
3. 练习模板:提供仿写和创作的模板,帮助学生更好地运用修辞手法。
八、教学进度安排:1. 第1周:回顾修辞手法的定义和作用,激发学习兴趣。
2. 第2周:讲解比喻、拟人、排比、对偶、夸张等修辞手法的特点和用法。
3. 第3周:分析典型案例,引导学生识别和分析修辞手法。
小学语文修辞手法教案及练习

小学语文修辞手法教案及练习第一章:引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修辞手法的概念和作用。
2. 培养学生对修辞手法的兴趣和好奇心。
教学内容:1. 修辞手法的定义和分类。
2. 修辞手法在写作中的重要性。
教学活动:1. 引入修辞手法的概念,让学生初步了解。
2. 通过举例讲解常见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夸张等。
3. 讨论修辞手法在写作中的作用和效果。
练习活动:1. 让学生尝试运用修辞手法进行简短写作。
2. 互相交流并评价对方的作品。
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在写作中运用修辞手法的准确性。
2. 收集学生的写作作品进行评价。
第二章:比喻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比喻的概念和结构。
2. 培养学生运用比喻进行写作的能力。
教学内容:1. 比喻的定义和结构。
2. 比喻的种类和特点。
教学活动:1. 进一步讲解比喻的概念和结构。
2. 通过举例讲解不同种类的比喻,如明喻、暗喻、借喻等。
3. 分析比喻的效果和作用。
练习活动:1. 让学生尝试运用比喻进行简短写作。
2. 互相交流并评价对方的作品。
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在写作中运用比喻的准确性和创造性。
2. 收集学生的写作作品进行评价。
第三章:拟人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拟人的概念和作用。
2. 培养学生运用拟人进行写作的能力。
教学内容:1. 拟人的定义和特点。
2. 拟人在写作中的应用和效果。
教学活动:1. 讲解拟人的概念和特点。
2. 通过举例讲解拟人在写作中的应用,如赋予非人类事物人的特征等。
3. 分析拟人产生的幽默和生动效果。
练习活动:1. 让学生尝试运用拟人进行简短写作。
2. 互相交流并评价对方的作品。
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在写作中运用拟人的准确性和创造性。
2. 收集学生的写作作品进行评价。
第四章:夸张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夸张的概念和作用。
2. 培养学生运用夸张进行写作的能力。
教学内容:1. 夸张的定义和特点。
2. 夸张在写作中的应用和效果。
教学活动:1. 讲解夸张的概念和特点。
小学语文修辞手法讲解及练习

一、什么是修辞方法修辞方法是修饰文字词句、运用各种表现方式,使语言表达得准确、鲜明而生动有力。
二、常用的修辞方法有:比喻、拟人、夸大、排比、反问、设问、对偶等。
(一)比喻1、概念:比喻,即表示两种不同程度的事物,彼此之间有相似点,使用一事物来比方另一事物的修辞方法。
2、构造:比喻一般由三个局部组成,即本体〔被比喻的事物或情景〕、喻体和比喻词〔比喻关系的标志性词语〕。
把〔本体〕比喻〔喻体〕,把〔喻体〕比作〔本体〕。
例子:1、红红的柿子像灯笼似的挂在枝头。
2、听了这个消息,他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
练习一:1、红红的柿子像灯笼似的挂在枝头。
把________________比作________________2、听了这个消息,他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
把________________比喻_________________3、一轮明月宛如一个圆圆的大玉盘挂在夜空中。
把________________比喻_________________4、平静的湖面,犹如一面硕大的镜子。
把________________比作_________________5、小兴安岭真是一个绿色的宝库啊!把________________比作_________________6、小姑娘有一颗金子一样的心。
把________________比作_________________练习二:以下句子是比喻句的打"√〞不是的打"*〞1、邱少云像千斤巨石一般,趴在火堆里一动也不动。
〔〕2、看他的样子,好象有什么喜事似的。
〔〕3、蜻蜓在飞来飞去,小猫就像没看见似的。
〔〕4、真的,再没有像马一样忠实的动物了。
〔〕6、我们要像孔繁森那样,全心全意为人民效劳。
〔〕7、春天的江南大地仿佛铺上了一块绿地毯。
〔〕8、她长得很像我邻居的小妹妹。
〔〕9、这个地方我似乎已到过了。
〔〕10、海底的动物常常在窃窃私语。
〔〕11、星星像孩子的眼睛眨呀眨。
三年级修辞手法讲解及练习

在小学语文基础知识中,常用的修辞方法有:1 、比喻:就是打比方,指用具体的、浅显的、人们比较熟悉的事物去表现抽象的、难懂的、人们少见的事物的一种修辞方法。
比喻由本体、比喻词、喻体三部分构成。
本体和喻体两种事物之间必须在某一方面有相似之处但又不同类,比喻词常用的有“好像、像⋯⋯一样(似的)、仿佛、是、成了”等。
例:在阳光的照耀下,漫山的山茶花仿佛千万颗红星在闪闪发光。
2、拟人:就是把人以外的事物当作人来写,使它像人一样会说话、有感情、做人的动作。
例:淘气的小闹钟每天准时把我叫醒。
3、排比:就是有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似、相同或意思相关,字数大致相等,语气一致的句子排列在一起的。
(一般有相同的字眼为标志。
)例:学好了语文,我们才会读书看报,才会写信写日记,才会写作文。
4 、夸张:就是为了突出某一事物,有意把事物的形态、特征、作用进行扩大或缩小来描述。
例:在巴掌大的监狱里,同志们照常锻炼身体。
5、反问:用疑问的形式来表达肯定的意思的一种修辞方法。
无疑而问,不需回答。
多用“难道、怎能、怎么”等词作反问词。
例:(1)作为一个小学生,怎能不努力学习呢?6 、设问:就是有针对性提出一个问题,然后把自己的看法谈出来。
实际上就是自问自答。
例:我能被中条山的风吓倒吗?不能,绝对不能。
7 、对偶:指用结构相同、字数相等、意思相关或相反的两组句子组成对句的一种修辞方法。
(对联一般采用对偶的写法)例: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一、请写出下列句子所用的修辞方法。
1、几场春雨过后,许多鲜嫩的笋,成群地从土里探出头来。
()2、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3、牛群吃草时非常专注,有时站立不动,仿佛正在思考着什么。
()4、一个麦穗儿,就是一个跳动的音符。
()5、是谁又吹响了那欢快、柔美的麦哨?是田间玩耍的孩子们。
()6、骆驼是沙漠之舟。
()7、大兴安岭多会打扮自己呀:青衫作伴,白桦为裙,还穿着绣花鞋!()8、不劳动,连棵花也养不活,这难道不是真理吗?()9、随着山势,溪流时而宽,时而窄,时而缓,时而急,溪声也时时变换调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语文修辞手法教案及
练习
Prepared on 21 November 2021
乐山思文教育
修辞
一、比喻:
比喻由三部分构成:
1、本体
2、喻体
3、比喻词
(比喻和拟人最大的不同在于比喻含有喻体,拟人没有。
)
作用:将表达的内容说得生动具体形象,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根据事物的相似点,用具体、浅显、常见的事物对深奥生疏的事物解说,即打比方,帮助人深入理解。
(事物间有相似性)
比喻的三种类型:明喻、暗喻和借喻:
类别特点本体比喻词喻体例句
明喻甲像乙出现像、似的、好像、如、宛如、好比、犹如出现那小姑娘好像一朵花一样。
暗喻甲是乙出现是、变成,成为
那又浓又翠的景色,简直就是一幅青山绿水画。
借喻甲代乙不出现无出现
两只小虫都沉默在老松树的黄色泪珠里。
例句: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
——老舍《济南的冬天》
二、比拟
借助丰富的想像,把物当成人来写,或把人当成物来写,或把甲物当成乙物来写。
作用:能启发读者想像,令文章更生动。
比拟分为拟人和拟物
(1)拟人:
把物当做人写,赋予物以人的动作、行为、思想、感情、活动,用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
作用:把禽兽鸟虫花草树木或其他无生命的事物当成人写,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
例句:
1.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春》朱自清
2.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春望》杜甫
3.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春》朱自清
(2)拟物(借物喻人):
①把人比作物,或把此物当作彼物来写。
例句:
1.人群不顾一切,涌了上来。
2.在群众的呼喝声中,那个恶霸夹着尾巴逃跑了。
②把甲事物当成乙事物来写。
例句:
1.火山发出一声咆哮。
2.她们看见不远的地方,那宽厚肥大的荷叶下面,有一个人的脸,下半截身子长在水里。
(《荷花淀》孙犁)
三、夸张:
对事物的性质,特征等故意地夸大或缩小。
作用:提示事物本质,烘托气氛,加强渲染力,引起联想效果。
(1)扩大夸张:对事物形状、性质、特征、作用、程度等加以夸大。
例句:假如没有这泉,济南定会丢失一半的美。
(2)缩小夸张:对事物形象、性质、特征、作用、程度等加以缩小。
例句:只能看到巴掌大的一块天地。
四、排比
把三个或以上结构和长度均类似、语气一致、意义相关或相同的句子排列起来。
作用:加强语势、语言气氛,使文章的节奏感加强,条理性更好,更利于表达强烈的感情(表达效果)。
例句: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的纯洁和高尚,他们的意志是那样的坚韧和刚强,他们的气质是那样的淳朴和谦逊,他们的胸怀是那样的美丽和宽广。
五、对偶:
字数相等,结构形式相同,意义对称的一对短语或句子,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
作用:整齐匀称,节奏感强,高度概括,易于记忆,有音乐美感。
主要方式:
1、正对。
上下句意思上相似、相近、相补、相衬的对偶形式。
例如: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2、反对。
上下句意思上相反或相对的对偶形式。
例如:.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3、串对(流水对)。
上下句意思上具有承接、递进、因果、假设、条件等关系的对偶形式。
例句:.才饮长江水,又食武昌鱼。
六、设问:
为了引起别人的注意,故意先提出问题,然后自己回答。
作用:引起注意,启发读者思考;有助于层次分明,结构紧凑;可以更好地描写人物的思想活动。
例句:花儿为什么这样红?首先有它的物质基础。
七、反问(激问、反诘、诘问):
用疑问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用肯定形式反问表否定,用否定形式反问表肯定,只问不答,答案暗含在反问句中。
作用:加强语气,发人深思,激发读者感情,加深读者印象,增强文中的气势和说服力。
例句:不劳动,连棵花也养不活,这难道不是真理吗?
练习:判断下列句子所使用的修辞手法并仿照写一句。
1,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
2,整个礼堂挤得连跟针都插不下。
3,枝条无精打采地低垂着,一动也懒得动。
4,延安,你的精神灿烂辉煌!
5,天上五颜六色的火花结成彩,地上千千万万的灯火一片红。
6,他怎么能够这样糊弄我们呢?
7,芝麻粒儿大的事,不必放在心上。
1、下列句子中,修辞手法不同类的一项是()
A、她眉眼下的一湾秋水闪耀着火一般的激情。
B、天幕上,群星静静地俯瞰着黑魆魆的地面。
C、在大熊星座中,突然飘洒出一缕彩虹般的神奇光带。
D、夜空像无边无际的大海,显得广阔、安详而又神秘。
2、对下列句子所用修辞的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A、这一池秋水犹如一面明镜。
(比喻)
B、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对偶)
C、谁乘“神五”游太空?唯有英雄杨利伟。
(反问)
D、索溪像是一个从深山中蹦跳而出的野孩子,一会儿缠绕着山奔跑,一会儿撅着屁股,赌着气又自个儿闹去了。
(拟人)
3、下列成语用了同一种修辞手法的是( )。
A.穷途末路炮火连天伶牙俐齿口是心非
B.一日三秋怒发冲冠一发千钧肝肠寸断
C.草木皆兵何乐不为如梦初醒色厉内荏
D.如虎添翼口若悬河旁若无人呆若木鸡
4、说说下面句子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至少写出一种。
(1)、一串串宝石般的水珠飞腾着,飞腾着,落进深潭。
()
(2)、听了这感人的故事后,你不觉得我们的战士是可爱的吗(
)
(3)、别看小草的身躯是那样的柔弱,却有着惊人的生命力。
狂风暴雨休想催垮它;洪水、干旱不能灭绝它;即使是车轮将它碾得粉身碎骨,不用多久,它又会从地下挺直身躯,开始新的生活。
()
(4)、蒲公英妈妈为孩子们准备了降落伞,把自己的娃娃送到四面八方。
()
(5)、渐渐的,天边的鱼肚白变成了淡色,好像人们喝了一点酒,脸上呈现出红晕一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