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部排风装置排风量与风速的计算
局部排风设施控制风速检测与评估技术规范

局部排风设施控制风速检测与评估技术规范(AQ/T 4274-2016)实施指南目录第一章局部排风设施系统概述第二章局部排风设施的控制面和控制点位置一、密闭罩的控制面位置二、排风柜的控制面位置三、外部排风罩的控制点位置四、接受式排风罩的控制面位置第三章局部排风设施控制风速检测一、检测点二、检测条件三、检测仪器四、控制风速检测方法第四章局部排风设施控制风速评估一、控制风速限值二、对控制风速检测结果的要求第一章局部排风设施概述尘毒危害是当前我国职业病危害防治的重点,局部排风设施可有效控制有害物的扩散,保证工作区域不被污染,投资较小,经济可靠,适用于对车间、厂房、实验室等封闭或半封闭空间内局部工艺设备产生的有害物进行处理和排放,局部排风是有效控制尘毒危害的重要技术和常用方法。
局部排风设施由各种排风罩、通风管道、净化装置和风机组成,如图1所示。
图1 局部排风设施组成部分1.排风罩排风罩是用来捕集有害物的。
由于生产设备和操作的不同,排风罩的形式多种多样。
它的性能对局部排风设施的技术经济指标有直接影响。
性能良好的排风罩,如密闭罩,只要较小的风量就可以获得良好的工作效果。
安全健康小贴士(1)排风罩的分类根据不同的工作原理,排风罩可分为以下几种基本形式:密闭罩、排风柜(柜式排风罩)、外部排风罩(包括上吸式、侧吸式、下吸式及槽边排风罩等)、接受式排风罩等。
(1)密闭罩,将有害物发散源密闭在罩内的排风罩。
(2)排风柜,是一种三面围挡一面敞开,或装有操作拉门、工作孔的柜式排风罩。
敞开面上保持一定的吸风速度,以保证柜内有害物不逸出。
如对金属零件进行表面加工或清理的喷砂通风柜。
(3)外部排风罩,设置在有害物发散源近旁,依靠罩口的抽吸作用,在控制点(距排风罩罩口最远的有害物放散点)处形成一定的风速排除有害物的排风罩,包括上吸式、侧吸式、下吸式等。
(4)接受式排风罩,接受由生产过程(如热过程、机械运动过程等)本身产生或诱导的有害物的排风罩。
局部通风风量计算和局扇选型

附件局部通风风量计算和局扇选型(参考)1、瓦斯矿井二三期工程、需要揭穿含有瓦斯的一期工程,必须采用压入式通风方式,其他可采用压入式或混合式通风,高瓦斯矿井宜选用玻璃钢风筒,低瓦斯矿井可采用玻璃钢或胶质风筒。
2、工作面需风量计算(1)按瓦斯涌出量计算Q=100kq m3/min式中:Q——工作面需风量,m3/minq——瓦斯绝对涌出量,m3/mink——通风系数,取1.5~2.0(2)按工作面同时工作最多人数计算:Q=4N式中:Q——工作面需风量,m3/minN——工作面同时工作最多人数,人(3)排除炮烟所需风量二三期工程平斜巷:Q=7.8÷t×322⨯⨯)A÷S(PL立井或斜井井筒Q=7.8÷t×322⨯⨯⨯A÷S(PkL)式中:Q——工作面所需风量,m3/minA——同时爆炸药量,kgS——井巷净断面积,m2L——最大排烟长度,mk——淋水系数,取0.15~0.8t——通风时间,取30~50minp——风筒的风量比,取1.1~1.5,局扇供风长度长、漏风量大取大值。
L可取炮烟稀释安全长度L dL d=0.1εbA/C P S式中:ε——紊流系数,取1b——每公斤炸药生成的当量CO量,煤巷取80,岩巷取40C P——通风所达到的允许浓度,取0.02A、S含义同前井筒淋水系数表(4)采用抽出式通风Q=0.254÷t ×P C A A ÷÷+⨯⨯⨯)(515s b式中:Q ——工作面所需风量,m 3/minA ——同时爆破药量,kgS ——井巷净断面积,m 2t ——通风时间,取30~50minb ——每公斤炸药生成的当量CO 量,取80C P ——通风所达到的允许浓度,取0.02(5)风速验算4×60S>Q>0.25×60S m 3/min(6)工作面风量确定:采用压入式通风方式以(1)(2)(3)项计算得出最大值且满足(5)条件的确定为工作面所需风量:采用抽出式通风方式以(1)(2)(4)项计算得出最大且满足(5)条件的确定为工作面所需风量。
局部通风设计

局部通风设计第一节通风一、通风方式及风机安设位置采用压入式通风,局部通风机安设在302采区运输巷距302 采区轨道运输巷和302采区回风巷的联络巷口15米处。
二、通风系统新风:地面→副立井→轨道大巷→302联络斜巷→302运输巷(主斜井→轨道大巷→302运输巷)→302采区运输与302回风联络巷及局部通风机→工作面。
污风:工作面→联络巷→302采区回风巷→南翼回风巷→回风立井→地面。
三、局部通风机选型:(1)根据掘进工作面实际需风量,按照风筒百米漏风率实测值计算局部通风机实际吸风量。
Q 扇=Q掘/(1-L 掘/100×η)=150/(1-720/100×2.5%)=188m3/min式中:Q 扇——局部通风机实际吸风量,m 3/min;Q 掘——掘进工作面实际需要风量,m 3/min;η——风筒百米漏风率%,取2.5%;L 掘——掘进工作面长度,m, 取720米;根据上述计算选择FBD5.6/2×15KW 局扇,实际吸风量可达415m 3/min,可满足188m 3/min吸风量。
(2)按照局部通风机最大额定吸风量计算:Q 掘=Q扇×Ⅰ+60×0.25S 最大=415×1+60×0.25×9.1=552m3/min式中:Q 扇——局部通风机最大额定吸风量,m 3/min,取415m3/min;I ——工作面同时通风的局部通风机台数。
;0.25——岩巷,半煤岩巷和煤巷允许的最低风速;S ——局部通风机安装地点到回风口之间的巷道断面积,m 2;取9.1局扇安装处巷道全风压风量为552 m 3/min,大于计算风量,符合规定。
(3) 最大风速验算Q煤≤240 S掘m 3/min≤240×9.1≤2184m 3/min根据风速验算,选取FBD5.6/2×15型号局扇风机可满足实际需求。
四、掘进工作面风筒直径选用标准表2 掘进工作面风筒直径选用标准表五、风量计算掘进工作面实际需要风量,应按瓦斯涌出量、二氧化碳涌出量、爆破后的有害气体产生量以及局部通风机吸风量等规定分别进行计算,然后取其中最大值。
局部排风设施控制风速检测与评估技术规范

局部排风设施控制风速检测与评估技术规范This model paper was revised by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on December 10, 2020局部排风设施控制风速检测与评估技术规范(AQ/T 4274-2016)实施指南目录第一章局部排风设施系统概述第二章局部排风设施的控制面和控制点位置一、密闭罩的控制面位置二、排风柜的控制面位置三、外部排风罩的控制点位置四、接受式排风罩的控制面位置第三章局部排风设施控制风速检测一、检测点二、检测条件三、检测仪器四、控制风速检测方法第四章局部排风设施控制风速评估一、控制风速限值二、对控制风速检测结果的要求第一章局部排风设施概述尘毒危害是当前我国职业病危害防治的重点,部分排风办法可有效控制有害物的扩散,保证工作区域不被净化,投资较小,经济可靠,合用于对车间、厂房、实验室等封闭或半封闭空间内部分工艺设备产生的有害物进行处理和排放,部分排风是有效控制尘毒危害的重要技术和经常利用方法。
局部排风设施由各种排风罩、通风管道、净化装置和风机组成,如图1所示。
图1局部排风设施组成部分1.排风罩排风罩是用来捕集有害物的。
由于生产设备和操作的不同,排风罩的形式多种多样。
它的性能对局部排风设施的技术经济指标有直接影响。
性能良好的排风罩,如密闭罩,只要较小的风量就可以获得良好的工作效果。
安全健康小贴士(1)排风罩的分类根据不同的工作原理,排风罩可分为以下几种根本形式:密闭罩、排风柜(柜式排风罩)、外部排风罩(包括上吸式、侧吸式、下吸式及槽边排风罩等)、接受式排风罩等。
(1)密闭罩,将有害物发散源密闭在罩内的排风罩。
(2)排风柜,是一种三面围挡一面敞开,或装有操作拉门、工作孔的柜式排风罩。
敞开面上保持一定的吸风速度,以保证柜内有害物不逸出。
如对金属零件进行表面加工或清理的喷砂通风柜。
(3)外部排风罩,设置在有害物发散源近旁,依靠罩口的抽吸感化,在控制点(距排风罩罩口最远的有害物放散点)处形成肯定的风速排除有害物的排风罩,包括上吸式、侧吸式、下吸式等。
局部排风装置排风量与风速的计算

10
第二节 工业通风基础
机械通风
优点:
❀ 进入车间的空气可预先进行处理,使进入的空气 符合卫生要求
❀ 排出车间的空气可进行净化,回收贵重原料,减 少污染 ❀ 可将新鲜空气送到各个特定地点,并按需求分配 空气量,还可将废气气体从工作地点直接排出。
11
第二节 工业通风基础
全面通风
是对整个厂房进行通风、换气,把清洁的新鲜空气不断
13
第二节 工业通风基础
全面通风
全面通风换气量计算
(1)有害物质产生量已知 (2)有害物质产生量未知
M L Ys Yo
m3/h
L n V
式中: L — 换气量,m3/h; n — 通风换气次数,次/h; V — 通风车间容积,m3 。
14
式中: L — 换气量,m3/h; M — 有害物产生量,mg/h; Ys — 卫生标准中最高容许浓度,mg/m3; Yo — 新鲜空气中该种有害物浓度,Yo=0。
7
第二节 工业通风基础
自然通风
车间朝向布置应考虑不同季节的主导风向。
厂房总平面布置要求:
❀厂房主要进风面与夏季主导风向的角度不宜小于45°, 一般是60°~90 °。
❀建筑物迎风面正压区和背风面负压区应延伸一定距离。
❀毒性较大的化学物车间应布置在有毒性较小化学物车 间的下风侧。
8
第二节 工业通风基础
37
第二节 工业通风基础
吹吸罩
吸风口高度:取吹风射流角度为10 °,则吸风口高度H(m):
34
第二节 工业通风基础
接受吸气罩
罩口迎有害物气流来流方向设置,使有害物直接 进入罩内
用于:热工艺过程、砂轮磨削等有害物具有定向运动特性的 污染源的通风。
风管风速的计算

一、概述厨房通风中产生问题的主要原因,一方面是由于厨房工艺设计专业与通风设计专业之间协调不够,另一方面,由于我国厨房设计缺乏经验,设计不尽合理。
二、厨房通风量计算厨房的通风量由两部分组成,即局部排风量和全面排风量两部分。
局部排风量应选用的灶具和厨房排风罩的情况加以确定,全面排风量一般按计算确定。
1.通风量的计算机械通风的换气量应通过热平衡计算求利,其计算公式:L=Q/0.337(tp-ti) (1)式中,L--必须的通风量、m3/h;tp--室内排风计算温度,可采用下列数值:夏季35摄氏度,冬季15摄氏度;ti--室内通风计算温度,摄氏度;Q--厨房内的总发热量(显热),W;Q=Q1+Q2+Q3+Q4 (2)式中,Q1--厨房设备散热量,按工艺提供数据计算,如无资料时,可参考文献;Q2--操作人员散热量,W;Q3--照明灯具散热量,W;Q4--室内外围护结构的冷负荷,W。
2.局部排风量局部排风量按排风罩面的吸入风速计算,其最小排风量为L=1000P•H式中,L--排风罩排风量,m3/L;P--罩子的周边长(靠墙的边长不计),m;H--罩口至灶面的距离,m。
3.厨房通风量估算在总结工程设计及使用的基础上,设计人员可按如下通风次数进行估算:中餐厨房n=40-50h-1;西餐厨房n=30-40h-1;在估算出的通风量中,局部排风量按65%考虑,全面排风量按35%考虑。
三、局部排风部位及要求中餐厨房,其烹调的发热量和排烟量一般较大,排风量也较大,排气罩一般选用抽油烟罩。
为减轻油烟对环境的影响,可选用消洗烟罩。
蒸煮间。
此间对新风的要求较低,但排风效果一定要好,否则,蒸汽将充满整个工作间,影响厨师工作,排气排出的主要是水蒸气,可以不采用和净化装置,直接排出。
西餐厨房。
烹调量并不很大,但要求设备多而全,排风量要小于中餐厨房。
洗碗间。
需要较大的排风量。
四、厨房补风的要求在厨房通风中,要补充一定数量的新风,送风量应按排风量的80%-90%考虑。
风量风速计算方法

一、室内风管风速选择表12注:民用住在W35dB(A),商务办公W45dB(A)二、室内风口风速选择表12345678三、通风系统设计1回风口应根据具体情况布置一般原则:(1)人不经常停留的地方;(2)房间的边和角;(3)有利于气流的组织2、标准型号风盘所接散流器的尺寸表-办公室注:办公室推荐送风口流速:2.5〜4.0m/s风机盘管接风管的风速:通常为1.5〜2.0m/s,不能大于2.5m/s,否则会将冷凝水带出来.3、散流器布置散流器平送时,宜按对称布置或者梅花形布置,散流器中心与侧墙的距离不宜小于1000mm;圆形或方形散流器布置时,其相应送风范围(面积)的长宽不宜大于1:1.5,送风水平射程与垂直射程()平顶至工作区上边界的距离)的比值,宜保持在0.5〜1.5之间•实际上这要看装饰要求而定,如250X250的散流器,间距一般在3.5米左右,320X320米在4.2米左右.四、风管、风口分类1、风管分类1)按风管材料A、镀锌钢板风管:常用在空调送、回风管道(优点:使用寿命较长,摩擦阻力小,制作快速方便,可工厂预制也可现场临时制作;缺点:受加工设备限制,厚度不宜超过1.2mm)B、普通钢板风管:常用在厨房炉具排油烟以及防油烟风道上(要求2mm上只能采用普通钢板焊接而成,对焊接技术有一定要求)C、无机玻璃钢风管:常用于消防防排烟系统(优点:具有耐腐蚀、使用寿命长,强度较高的优点,造价与钢板风管基本相同;缺点:质量不稳定,某些厂商生产的材料质量比较差,强度和耐火性达不到要求,现场维修较困难)D、硅酸盐板风管:常用排烟管道(优点与无机玻璃钢板相类似,显著特点是防火性能较好;缺点:综合造价较高)E、复合保温板风管:常用有:上海万博(铝箔聚氨酯)、湖南中野(酚醛树脂)、北京百夏(BBS)、铝箔玻璃绵保温风管等F、软风管:常用有铝箔型软管、铝制波纹型半软管、波纤管(在工程上具有施工简单、灵活方便等特点,但其风管阻力比较大,且对施工管理要求比较高)G、其他风管:土建、砖茄、布风管等2)按风管作用分:送风、回风、排风、新风管等3)按风管内风速分:低速、高速风2、风口分类:1)按风口材料分:铝合金风口、铸钢风口、塑料风口、木制风口等2)按风口形状及功能分:A、百叶风口:门铰式百叶风口、单层百叶、双层百叶、防雨百叶等B、散流器:方形散流器、矩形散流器、圆形散流器、圆盘散流器、三面吹型散流器、线槽型散流器等C、旋流风口:具有送出旋转达射流,诱导比大,风俗衰减快等特点D、球型喷口:送风距离大,适合送风距离较大的地方,如各种大厅、展厅及大型装配车间等E、其他风口:球形排风口、栅格形风口、装饰板风口等五、风管、风口设计流程流程一:风系统的划分一流程二:系统风量计算一流程三:确定送风方式一流程四:确定风管布置一流程五:计算风管尺寸一流程六:风口设计选型一流程七:阻力平衡计算机气流组织校核流程一:风系统的划分一个完整的风系统至少应包括:送风段、送风口、回风口、回风段、设备装置根据空调房间的功能、类型、空间等情况进行空调系统划分:分几个系统?每个系统在扫描区域?在水系统中的大面积区域,一般设有机房,则个根据机房情况进行系统划分,而对于多联机系统来说,内机风量有限,且型号比较固定,根据已有型号进行合理的系统划分即可流程二:系统风量计算送风量计算的依据:空调房间的送风量G通常按照夏季最大的室内冷负荷,由下公式计算确定:公式:G=3600Q q/p(h n—h s)=3600Q X/PC(t n-t s)(m3/h)Q q、Q x—室内总全冷负荷和总显冷负荷(KW)H n—室内空气焓值(KJ/Kg)H s—送风焓值(KJ/Kg)t n—室内温度(°C)t s—送风温度(C)C—空气定压比热[KJ/(Kg.C)],可取1.01KJ/(Kg.C)P—空气密度(Kg/m?),在标准大气压下,空气稳定20C时,取1.2Kg/m3舒适型空调和工艺空调的送风温度差可参考下表选取:注:一般在多联机设计中,一般是根据室内冷负荷确定室内机的选择,因此室内的风系统可查相关产品手册确定,根据空调房间的区域面积确定风口个数,根据送风距离选择中或高静压的机型,从而主管及各支管的风量就已经确定.流程三:确定送风方式根据房间功能及装修要求等情况去顶送风方式:侧送侧回、侧送上回、侧送下回、上送上会、上上送下回流程四:确定风管布置根据房间面积、层高及装修要求等情况确定风管的布置:主管走向、支管布置、送/回风管位置流程五:计算风管尺寸采用嘉定流速计算风管截面积,确定风管尺寸1、公式:S=G/3600V确定主风管及各分支管截面积S—风管截面积(m2)G—风管内风量(m3/h)V—风管内风速(m/h),—般做设计时候,空调送风主管风速不宜大于6m/h,支管风速不宜大于3m/h,具体风速可参照下表:低速风管内的风速m/s2、根据风管截面积参照风管常规尺寸表选择合适的风管尺寸:圆形常用规格(mm):①100、①120、①140、①160、①180、①200、①220、①250、①280、①320、①360、①400、①450、、①500、、①560、、①630、、①700、、①800、、①900、、①1000、、①1120、、①1250、①1400、①1600、、①1800、、①2000矩形常用规格(mm):120X120、160X120、200X120、250X120、160X160、200X160、250X160、320X160、200X200、250X200、320X200、400X200、500X200、250X250、320X250、400X250、500X250、630X250、320X320、400X320、500X320、630X320、800X320、1000X320、400X400、500X400、630X400、800X400、1000X400、1250X400、500X500、630X500、800X500、1000X500、1250X500、1600X500、630X630、800X630、1000X630、1250X630、1600X630、800X800、1000X800、1250X800、1600X800、2000X800、1000X1000、1250X1000、1600X1000、2000X1000、1600X1250、2000X1250流程六:风口设计选型1、根据房间功能及气流组织选择合适的风口类型A、在离吊顶高度为2〜4米的顶部送风中选择什么样的风口比较合适:双层百叶、圆形(方形)散流器、单层百叶、旋流风口B、在一般的侧送风的系统中选择什么样的风口比较合适:双层百叶、单层百叶C、在空间比较大的展厅、体育馆、多功能厅、大堂等一般选择什么样的风口比较合适:双层百叶、圆形(方形)散流器、单层百叶、旋流风口、球形喷口各种不同的风口的特点和使用范围◊双层百叶风口:1调节式百叶送风口、2可直接与风机盘管配套使用、3用于集中空调系统的末端,调节叶角度,可得到相应送风距离和扩散角、4前排叶片平行于短边为A型,叶片平行于长边为B型◊单层百叶风口:1可用于回风系统、2调节式百叶风口、3可以配过滤器和多叶对开调节阀叶片平行于短边为A型,叶片平行于长边为B型◊侧壁格栅风口:1可用做回风和新风口、2装在墙壁上比较美观,看不见后面的东西、3作为新风口时,后面加铝板网或过滤网、4不注明时,叶片平行于长边◊可开式风口:1适用于做回风口、2还可兼做检修口、3此风口不宜做的太大,但B尺寸也不宜W170mm、4此风口也称铰链式风口◊矩形(方形)散流器:1气流型式为贴附型(平送型)、2适用于底层吊顶送风系统、3按送风距离确定颈部的风速、4中间叶片芯为可拆卸,便于安装,调试、5送风加调节阀,回风可加过滤器、6天花板开洞尺寸为颈尺寸加75mm,即为(A+75)X(B+75)◊三面吹散流器:1气流型式为贴附型(平送型)、2适用于顶棚的靠墙一侧或局部送风、3中间叶片芯为可拆卸,便于安装,调试◊条形直片式散流器:1突了线性设计特点、2用于室内和环形分布的送,回风、3可根据装饰要求做各种造型、4风口后面可配黑色铝板网,可看不见里面,起遮挡作用、5多个风口并接使用,并缝处有插接板◊条缝活叶型风口:1有其独特设计、2可根据装饰要求做各种造型、3每一组槽内存两个可调叶片,可调制气旋方向和大小、4可根据要求做多组,但不宜做的太宽,最多不得超过十组◊自垂百叶式风口:1用于正压的空调房间的启动排气、2用于新风口处和排风口处、3靠风口百叶自然下垂,隔绝室内外空气交换,当室内气压大于室外时,气流将百叶吹开而向外排气室外空气又不能流入室内、4本风口有单向止回作用、5订货时需说明吹出的方向,即A型或B型◊地送风固定百叶风口:1此风口型材刚性好,并斜向送风、2此风口有单向(A)和双向(B)型两种形式、3此风口用于地面送回风,所以不宜做的过大◊遮光百叶风口:1此风口用于暗室通风且遮光、2可用于门上或墙上、3此风口不宜做的过大◊弧形风口:1可用于吊顶安装时的侧弯弧形亦可为侧面安装的内弯随向弧形、2最好根据工地现场弧形板弯制、3弯曲半径不宜做得过小,R〉1.5米为宜◊网式回风口:1结构简单、2可用室外和室内自然通风、3中间用瓦楞铝板网做为通风过滤材料◊可拆卸式风口:1此风口后可配过滤网、2可以方便拆装、3可做检查门使用◊风口多叶对开调节阀:1其调节方案是摘下风口的中心叶片在用螺刀调节中心螺杆◊圆形散流器:1用于冷暖送风,常安装在顶棚上、2吹出气流呈贴附(平送)型、3可以供给较大的风量、4可于圆形对开调节阀配套使用◊圆盘式散流器:1用于冷暖送风,常安装在顶棚上、2出口风速大,射程远、3气流特性属于散流下送型、4能以较小的风量供应较大的地面面积、5可与圆形对开调节阀配套使用◊小圆形散流器:1用于冷暖送风安装在顶棚上、2气流特性属于下送型、3此风口造型别致,小巧玲珑、4用于顶棚较低的较小房间送风,其中①126.①205叶片密度大,其余规格叶片单边间距为25mm◊圆形斜叶片散流器:1适用于在外墙上作新风口、2适用于墙上做回风口、3叶片倾斜24'◊圆环形叶片散流器:1送风距离远、2适用于较高的顶棚、3造型新颖美观◊球形风口:1是一种喷口型送风口,风口流速高、2可以在顶角为35°的圆锥形空间内随意转动调节,按指定方向送风、3适用于高大屋顶高速送风或局部供冷的场合◊球形排气罩:1可安装于室内墙壁的排气罩、2适用于厨房、厕所的排气、3其外观美观◊防水百叶风口:1其叶片设计成特殊形状、2只有防雨溅入内部的功能,一般安装在外墙上做新风口、3风口后面可以加铝板网,以防鸟或虫进入◊可开式单层百叶风口:1回风口可开与送风口单双百叶相对应装饰效果好、2便于安装,清洗过滤网、3适宜宽度120-200之间◊可开式方形散流器:1回风口与送风方型散流器相对应适合于大厅等宽大的客厅房间装饰,使造型风格上得到完美的统一、2便于安装,清洗过滤网、3可加工成方型和矩形两个规格的可开型矩形散流器◊外墙口风:1此风口安装在外墙上,即通风又防雨水流入、2用一种装饰型材粘贴在外框四周、3外框于叶片较一般通风风口型材刚性好,因而可以做成较大尺寸、4风口后面可以装拼接式过滤器◊文丘里式(变风量)喷口:1风口出口段采用特形曲线,使之喷射距离更远、2喷口内一般调节芯可以轴向移动、3可以调节出风而积达到射程,风量的控制,适用于大型厅展,以达到侧向吹出距离远,并扩展其流向下扩展◊带灯箱,静压箱的条缝送风口2、根据风量确定风口尺寸(假定流速法)风口的风速选择卡参考下表流程七:阻力平衡计算机气流组织校核1、计算最不利环路的压力损失并校核各支管阻力平衡1)简单计算最不利环路的压力损失A、摩擦压力损失值:Pm为0.8〜1.5Pa/mB、P=PmXLX(l+K)L为风管总长度弯头三通多时,K=3〜5弯头三通少时,K=1〜22)校核各支管阻力平衡,如分支管比较多时,需在各分支管上装风量调节阀2、室内气流组织校核校核各空调风系统的气流组织是否出现短路校核室内空气循环是否合理,避免空调四区的出现校核新风系统与排风系统是否合理风口的距离是否合理风量风管计算方法风管:风管尺寸=风量/风速风量=房间面积*房间高*换气次数例:风量40000m?/h,风速9m/s,得风管尺寸=40000m3/h除以9m/s除以3600s=1.23m'=1.5m*0.82风管尺寸:1500X800mm,而根据矩形常用规格只有:1600X800mm风速需要根据噪音要求调整的通风工程以假定流速法为例,其计算步骤和方法如下:1、绘制通风或空调系统轴测图,对各管段进行编号,标注长度和风量段长度一般按两管件间中心线长度计算,不扣除管件(如三通、弯头)本身的长度2、确定合理的空气流速风管内的空气流速对通风、空调系统的经济性有较大的影响.流速高,风管断面小,材料耗用少,建造费用小;但是系统的阻力大,动力消耗增大,运用费用增加.对除尘系统会增加设备和管道的磨损,对空调系统会增加噪声.流速低,阻力小,动力消耗少;但是风管断面大,材料和建造费用大,风管占用的空间也增大.对除尘系统流速过低会使粉尘沉积赌塞管道.因此,必须通过全面的技术经济比较选定合理的流速.根据经验总结,风管内的空气流速可按表6-2-1、表6-2-2及表6-2-3确定.除尘器后风管内的流速可对比表6-2-3中的数值适当减小.表6-2-1一般通风系统中常用空气流速(m/s)3、据各风管的风量和选择的流速,按式(6-2-1)计算各管段的断面尺寸,并计算摩擦阻力和局部阻力.定风管断面尺寸时,应采用规范统一规定的通风管道规格,以利于工业化工制作.风管断面尺寸确定后,应按管内实际流速计算阻力.阻力计算应从最不利环路(即阻力最大的环路)开始.袋式除尘器和静电除尘器后风管内的风量应把漏风量和反吹风量计入.在正常运行条件下,除尘器的漏风率应不大于5%.4、并联管路的阻力平衡调节了保证各种、排风点达到预期的风量,两并联支管的阻力必须保持平衡.对一般的通风系统,两支管的阻力差应不超过15%,除尘系统应不超过10%.若超过上述规定,可采用下述方法调节其阻力平衡. (1)调整支管管径这种方法是通过改变支管管径改变支管的阻力,达到阻力平衡.调整后的管径按下式计算:(6-2-2)式中D'—调整后的管径mmD—原设计的管径mm△P—原设计的支管阻力Pa△P'—要求达到的支管阻力Pa应当指出,采用本方法时,不宜改变三通的支管直径,可在三通支管上先增设一节渐扩(缩)管,以免引起三通局部阻力的变化(2)增大风量当两支管的阻力相差不大时,例如在20%以内,可不改变支管管径,将阻力小的那段支管的流量适当加大,达到阻力平衡.增大后的风量按下式计算:(6-2-3式中L'—调整后的支管风量m?/hL—原设计的支管风量m3/h采用本方法会引起后面干管内的流量相应增大,阻力也随之增大;同时风机的风量和风压也会相应增大(3)阀门调节通过改变阀门开度,调节管道阻力,从理论上讲是一种最简单易行的方法.必须指出,对一个多支管的通风空调系统进行实际调试,是一项复杂的技术工作.必须进行反复的调整、测试才能完成,达到预期的流量分配.5、计算系统的总阻力。
局部排风设施控制风速检测与评估技术规范

局部排风设施控制风速检测与评估技术规范(AQ/T 4274-2016)实施指南第一章局部排风设施系统概述第二章局部排风设施的控制面和控制点位置一、密闭罩的控制面位置二、排风柜的控制面位置三、外部排风罩的控制点位置四、接受式排风罩的控制面位置第三章局部排风设施控制风速检测一、检测点二、检测条件三、检测仪器四、控制风速检测方法第四章局部排风设施控制风速评估一、控制风速限值二、对控制风速检测结果的要求第一章局部排风设施概述尘毒危害是当前我国职业病危害防治的重点,局部排风设施可有效控制有害物的扩散,保证工作区域不被污染,投资较小,经济可靠, 适用于对车间、厂房、实验室等封闭或半封闭空间内局部工艺设备产生的有害物进行处理和排放,局部排风是有效控制尘毒危害的重要技 术和常用方法。
局部排风设施由各种排风罩、通风管道、净化装置和风机组成, 如图1所示。
图1局部排风设施组成部分1•排风罩排风罩是用来捕集有害物的。
由于生产设备和操作的不同,排风 罩的形式多种多样。
它的性能对局部排风设施的技术经济指标有直接 影响。
性能良好的排风罩,如密闭罩,只要较小的风量就可以获得良 好的工作效果。
安全健康小贴士( 1)排风罩的分类根据不同的工作原理, 排风罩可分为以下几种基本形式: 密闭罩、 排风柜(柜式排风罩)、外部排风罩(包括上吸式、侧吸式、下吸式 及槽边排风罩等)、接受式排风罩等。
(1)密闭罩,将有害物发散源密闭在罩内的排风罩。
(2)排风柜,是一种三面围挡一面敞开,或装有操作拉门、工 作孔的柜式排风罩。
敞开面上保持一定的吸风速度, 以保证柜内有害 物不逸出。
如对金属排凤苹(柜式〉 通风管道净化袈畫凤机排风置排凤罩 排风罩 〔擁吸式) £伞矗〉 (下(R 式)零件进行表面加工或清理的喷砂通风柜。
(3)外部排风罩,设置在有害物发散源近旁,依靠罩口的抽吸作用,在控制点(距排风罩罩口最远的有害物放散点)处形成一定的风速排除有害物的排风罩,包括上吸式、侧吸式、下吸式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有害物质产生量未知
L nV
式中: L — 换气量,m3/h; n — 通风换气次数,次/h; V — 通风车间容积,m3 。
14
第二节 工业通风基础
全面通风
注意: ❀当数种有机蒸汽或数种刺激性气体同时存在时,全面通风
3
第二节 工业通风基础
自然通风
利用室外风力形成的风压与室内外空气的温差产生的 热压作用使空气流动形成。
适用于有害气体、粉尘浓度相对较低或温、湿度较高 的生产车间。在冶炼、轧钢、铸造、锻压热处理等高温车 间已得到广泛应用。
生产性毒物危害较大,浓度较高或工艺要求进风需经 过滤或处理时、进风能引起雾或凝结水时,不得采用自然 通风。
10
第二节 工业通风基础
机械通风
优点:
❀ 进入车间的空气可预先进行处理,使进入的空气 符合卫生要求
❀ 排出车间的空气可进行净化,回收贵重原料,减 少污染
❀ 可将新鲜空气送到各个特定地点,并按需求分配 空气量,还可将废气气体从工作地点直接排出。
11
第二节 工业通风基础
全面通风
是对整个厂房进行通风、换气,把清洁的新鲜空气不断 送入车间,将车间空气中的有害物质浓度稀释,并将污染空 气排到室外,使车间空气中有害物质浓度达到标准规定的容 许浓度以下。
4
第二节 工业通风基础
自然通风 自然通风的动力源包括热压和 风压。
热压自然通风
Ta<Tb ρa>ρb
p H(a b)g
式中: Δp—热压,Pa; H —进风口与排风口高差,m; ρa—室外空气密度,kg/m3; ρb—车间内空气密度,kg/m3; g —重力加速度,m/s2。
5
第二节 工业通风基础
自然通风
风压自然通风
v2
Hd k 2
Hd— 风压,Pa; ρ — 空气密度,kg/m3; v — 风速,m/s; k — 风压系数,1~2
6
第二节 工业通风基础
自然通风
实际上自然通风中,热压和风压是同时 起作用的。热压作用变化较小,风压作用变 化较大。
在实际设计和评价时,还应考虑到建设 项目当地不同季节的主导风向。
第二节 工业通风基础
一、工业通风的用途
利用工程技术手段合理组织气流,控制或消除 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粉尘、有害气体、高温和余湿等 职业病危害因素,并使作业产所有害物质的浓度满 足标准要求。
2
第二节 工业通风基础
二、 通风系统分类
通风系统
按工作动力分类 按作用范围分类
自然通风系统 机械通风系统 全面通风系统 局部通风系统
18
第二节 工业通风基础
局部通风
局部通风是利用局部气流,使局部工作地点不受有害物 质的污染,建立良好的空气环境。即通过局部通风系统直接 排除有害物质源附近的有害物质。 优点:排风量小、控制效果好,所需资金相较全面通风小。 分类:局部排风、局部送风
适用于有害物质不能控制在车间内一定的范围,或污染 源不固定的场所。
效果取决于通风换气量和车间内的气流组织两个因素。
12
第二节 工业通风基础
全面通风
全面通风一般原则: ❀ 散发湿、热或有害物质的车间,不能采用局部通风时,或采
用局部通风仍不能满足卫生要求时,应采用或辅助全面通风 ❀ 全面通风设计应尽量采用自然通风,自然通风达不到卫生要
求时,应采用机械通风或自然与机械相结合的联合通风。 ❀ 设置集中供暖且有排风的生产厂房及辅助建筑物,应考虑自
然补风。自然补风达不到卫生要求和生产要求,或在技术、 经济上不合理时,应设置机械通风。
13
第二节 工业通风基础
全面通风
全面通风换气量计算
(1)有害物质产生量已知
L M
m3/h
Ys Yo
式中: L — 换气量,m3/h; M — 有害物产生量,mg/h;
自然通风 车间朝向布置应考虑不同季节的主导风向。
工艺布置要求:
❀工作地点尽可能布置在靠外墙一侧。 ❀热源和毒物逸散应尽量在天窗的下面。 ❀利用穿堂风时,应将逸散源布置在夏季主导风向的下
风侧。
9
第二节 工业通风基础
机械通风
利用通风机产生的压力,克服沿程的流体阻 力,使气流沿风道的主、支管网流动,从而使新 鲜空气进入工作场所,从作业点排出污染空气。
第二节 工业通风基础
大纲要求:
✎ 熟悉工业通风的主要用途; ✎ 熟悉通风系统的分类及不同类型通风的主要特点; ☞ 掌握全面通风设计的基本原则、通风换气量的计算方法与
气流组织原则;
☞ 掌握局部排风系统的构成及其要求; ☞ 掌握排风罩分类、设计原则,以及不同类型排风罩风量的
计算方法;
✎ 熟悉通风管道的布置、选择及风机选择的基本要求。 1
下排等。
16
第二节 工业通风基础
全面通风
全面通风气流组织原则 ❀ 进、排风应避免使含有大量湿、热或有害物质的空气流
入没有或仅有少量湿、热或有害物质的作业场所。 ❀ 车间内所要求的卫生条件比周围环境的卫生条件高时,
应保持车间内为正压状态。 ❀ 在整个通风房间内,应尽量使进风气流均匀分布,减少
涡流,避免有害物质在局部昨夜场所积聚。 ❀ 进、排风口的相对位置应安排得当,防止进风气流不经
7
第二节 工业通风基础
自然通风 车间朝向布置应考虑不同季节的主导风向。
厂房总平面布置要求:
❀厂房主要进风面与夏季主导风向的角度不宜小于45°, 一般是60°~90 °。
❀建筑物迎风面正压区和背风面负压区应延伸一定距离。 ❀毒性较大的化学物车间应布置在有毒性较小化学物车
间的下风侧。
8
第二节 工业通风基础
换气量应按各种气体分别稀释至规定的接触限制所需要的 空气量的总和计算。 ❀ 送入车间的空气中有害物质的含量不应二节 工业通风基础
全面通风
全面通风气流组织: 气流组织就是合理地布置送、排风口位置、分配风量,
以及选用风口形式,以便用最小的风量达到最佳的通风效果。 气流组织方式常见的有上送下排、下送上排、中间送上
污染地带直接排出室外。
17
第二节 工业通风基础
全面通风
《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对机械送风方式的要求: ❀ 放散热或同时放散湿、热和有害气体的生产厂房及辅助
建筑物,应采取上部或上、下部同事全面排风时,宜送 至作业地带。 ❀ 放散粉尘或密度比空气大的气体或蒸气,而不同时放散 热的生产厂房及辅助建筑,应从下部地带排风时,宜送 至上部地带。 ❀ 当固定工作地点靠近有害放散源,且不可能安装有效的 局部排风装置时,应直接想工作地点送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