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材 铁材进料检验规范 - 副本

合集下载

铜材、钢材、铝材进料检验规范

铜材、钢材、铝材进料检验规范

铜材铜材、、钢材钢材、、铝材铝材进料检验规范进料检验规范(第一版第一版))福建省三星机电设备有限公司技术部福建省三星机电设备有限公司技术部 编发布日期发布日期 2009年 06月 0505 日检验规范概 述凡产品图纸及其它制造文件或订货要求无特殊要求时,均以此规范为必须遵守的最低要求。

1 适用范围本检验规范规定了本公司外购铜材、钢材、铝材进料一般检验要求。

钢材进料检验规范钢材进料检验规范1. 材料检验a) 原材料入厂验收记录;b) 原材料质量合格证、化学成分与力学性能试验报告;c) 对牌号不明的原材料,经复验确定其牌号且提供检验报告方可使用;2.检验参照标准下列规范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规范中引用而构成为本规范的条文。

GB 222-84 钢的化学分析用试样取样法及成品化学成分允许偏差GB 2101 型钢验收、包装、标志及质量证明书的一般规定GB/T4336-2002 碳素钢和中低合金钢火花源原子发射光谱分析方法GB/T228-2002 金属材料室温拉伸试验方法GB 232-1999 金属弯曲试验方法GB 2975-98 钢及钢产品 力学性能试验取样位置及试样制备3 检验依据a) 订货合同和订货技术要求,订货合同内容应包括下列内容: 材料名称、材料牌号、材料状态、规格(型材号、定尺长度等)、尺寸允许偏差(若不注明则按最低级别供货)、重量、其他要求等。

b) 符合上述规定的产品图样、设计文件、制造工艺与有关技术标准(按国家标准)。

c) 原材料质量合格证、化学成分与力学性能试验报告;d)各种型材检验依照国家相关标准执行。

4 检查4.1检查每批型材上是否挂有如下标志的标牌:a) 供方技术监督部门的检印;b)生产厂名称、商标;c) 材料牌号;d) 供应状态:e) 批 号4.2 产品质量检验记录,由质量检验部门填报与汇总,并建立产品质量档案。

4.3 根据订货合同的要求,产品质量检验记录可作为产品质量合格证的附件,提供给客户。

金属材料来料检验规范

金属材料来料检验规范
入库前
目视
包装完好无破损

2、标识:材料牌号、状态、规格,材料执行标准,订货批次号
入库前
目视
完整、清晰识别

2
外观
1、带材的表面应光滑、清洁,不允许有分层、裂纹、起皮、起刺、气泡、压折、夹杂和绿锈;
领用开包生产中
目视
无缺陷

2、板料:不得有影响到表面后处理工艺要求的严重脏污和腐蚀、不得有影响产品功能和外观要求的划伤、折痕、变形
开包取样50~100mm检测,在生产过程中对特性2复检(根据模具进料情况而定)。
判定标准:当轻缺陷有不符合项时,但无重缺陷数,判为合格;一批次中,抽检只要有一
项重缺陷不合格时,该抽样为不合格。同批次出现2个抽样不合格,则该批检验不合格。
GB/T 2059-2008铜及铜合金带材
GB/T 5231-2001加工铜及铜合金的化学成分和产品形状
GB/T 17793-1999铜及铜合金板带材外形尺寸及允许偏差
GB/T3280-2007不锈钢冷轧钢板和钢带
GB13237-91优质碳素结构钢冷轧薄钢板和钢带
GB/T700-2006碳素结构钢
4.职责:
采 购部
品 质 部


1.目的
为来料检验提供检验依据,保证来料符合公司要求和标准,确保不合格来料不入库,不投入
使用。
2.适用范围
适用于本公司钢铁料、不锈钢料、铜料(卷/板)进料检验。
3.相关文件
程序文件:Q/ZT01.CJ01进料检验作业指导书
ZT-QP-22-01不合格品控制程序
4.1品质负责按此要求进行来料品质检验判定;
4.2采购负责原材料的购进及不合格物料的退回;

进料检验标准

进料检验标准

适用范围:本检验标准适用于深圳山源电器有限公司以下物料之进料检验:※ 板材:铝板、镀锌板、黄铜板、紫铜板、电解板、铁板、不锈钢带、马口铁)。

※外协加工:镀锡、镀镍、镀锌、铜钝化、阳极氧化、氧化发黑、喷涂等其它电镀件及外购螺母、螺柱。

※各种型材:铝型材、铜排。

※ PC板(绝缘隔热板)。

※ 电子元器件:PTC 片、温控器、熔断器、连接线等PTC组装原材料。

※塑胶类: 左右支架、盖板、塞头、绝缘片、云母片。

※五金类: 五金支架、电极板、插销等。

※铁丝: 铁线材。

同时对物料中ROHS环境有害物质进行管制。

十八、抽样方法:依据MIL-STD-105E 正常“Ⅱ”级抽样,必要时可采用加严抽样。

AQL:CRI=0 MAJ=0.65 MIN=1.5 .对各种板材采用特殊规定:每批板材进料检验,每批来料抽样1PCS,若发现有一项主要缺陷时,则依实际情况加严抽检至5PCS,如再发现主缺陷时,判定拒收。

十九、检验范围:1. 产品包装2. 外观3. 尺寸4. 角度5. 性能6. 适配7. 检测要求:尺寸测量、角度测量、拉力测试、附着力测试、可焊性测试、盐雾测试、平面度测试、电气强度测试、导通测试、耐温测试及其它特殊需要性能测试(客户有特殊要求按客户标准增加检测项目)。

二十、测量设备:平台、游标卡尺、千分尺、米尺、万能角度尺、高度尺、针规、薄厚塞规、半径规、百分表、投影仪、导电率测试仪、耐压测试仪、盐雾测试机、拉力器、锡炉、数显干燥箱、专用检具、适配样品等检测工具。

一、检查项目:1. 板材(铝板、镀锌板、黄铜板、紫铜板、电解板、铁板、不锈钢带、马口铁)2. 外协产品:镀锡、镀镍、镀锌、铜钝化、阳极氧化、氧化发黑、喷涂等其它电镀件及外购螺母、螺柱。

3. 各种型材(铝型材、铜排)4. PC 板 ( 绝缘隔热板 )5、电子元器件( PTC 片、温控器、熔断器、连接线)性能1. PTC 铝型材( A6063)硬度不符合 HW10-14要求2. CPU 铝型材( A6063)硬度不符合 HW5-8要求每批硬度值检验 2PCS 必要时 加严检验3. CPU 铜排( C1100)硬度不符合 HB78-80要求硬度仪6. 塑胶类(左右支架、盖板、塞头、绝缘片、云母片)7. 五金类(五金支架、电极板、插销等)8. 铁丝(铁线材)此类材料只测直径;直径符合订货要求,粗细均匀一致即可9. ROHS环境有害物质管制标准值每批来料必须提供TCP/SGS检测报告,参照ROHS环境有害物质管制标准值进行检验,没有TCP/SGS检测报告或者ROHS环境有害物质管制标准值不符合要求的,视为主要MAJ缺点。

01铜材检验规范

01铜材检验规范
15611990 64
189143102 64
40 29 15 9
40 29 15 9
40 29 15 9
备注
1.“*”表示100%检验(Indicates entire lot must be inspected)。
2.The Acceptance Number in all cases is ZERO。
±0.005
≥20
千分尺
1.024<¢≤8.00
±0.005
≥20
千分尺
2
外观
表面应光洁,不得有与良好工业产品不相称的任何缺陷,如氧化,变形,毛刺等
排线均匀,平整无乱线
Q
3
包装
包装完好。轴或盘无破损,变形,标签须标示出“型号规格,生产厂商,生产日期,毛重及净重”等
环保产品应有明显的环保标示
目视
4
单丝铜导体电阻率
序号
版本
修改摘要
编制
审核
批准
1
2
3
4
5
A/0
A/1
A/2
A/3
A/4
首次发布
增加抽样办法
修改铜丝的外径公差
修改检验标准依据
工厂搬迁,本程序重新评审确认
王朝印
2005-12-1
江益弟
2007-6-6
江益弟
2008-1-16
叶春华
2008-5-13
谢国忠
2005-12-1
魏超
2007-6-6
李效良
2008-1-16
不镀金属:镀金属:
R=19.5/k R=20.0/k
单丝直径>0.3mm,导体标准电阻由下式计算:
不镀金属:镀金属:

金属材料检验规范

金属材料检验规范

程序文件
程序文件
程序文件
程序文件
程序文件
程序文件
程序文件
2009
年7
月1日制订制订单位核准审核人起草人2011年2月14日修订
附1
送检通知单/检验结果回执单
送检单位入库编号送检日期第



)批次物料名称规格型号
送检
数量


合格
品数
不合格
品数
判定备注
审核:送检人:日期:
检验结
果描述
质检部主管:检验员:日期:检验标识:
“合格品”标签样式“不合格品”标签样式
字体:“合格品”和“不合格品”字体为宋体,字号为25;
“品名”、“批次”、“日期”和“检验员”字体为宋体,字号为10。

颜色:字色为黑色,“合格品”标签底色为绿色,“不合格品”标签底色为橙色。

尺寸:6cm*4cm。

铜材进货检验指导书

铜材进货检验指导书

1.目的
对铜板或铜带进行入厂检验,确保原材料的产品质量。

2.范围
所有入厂的铜板或铜带。

3.检验方法
目测与检验 4.使用工具
千分尺 5.检验步骤
5.1铜材购进应有按批次提供的《产品质量保证书》,并加盖质检部门的章印,按下列要求每年至少一次对《产品质量保证书》中的内容进行核实。

5.
5.2铜材表面应光滑,不允许有划痕、麻点、裂纹、凹坑等影响外观的缺陷。

5.3其它各材料一般采用目测,原则是必须达到使用要求,材料完整,结构正确,
无表面大缺陷即可通过。

5.4所有材料的宽度和长度根据产品的用料的多少而定,一般公差在±2mm 。

5.5抽样方案
抽样方案每批进货抽5—10张,每张测2—3个点。

5.6每半年对铜材进行一次化学成份抽样检验,并做试验报告。

6.相关记录《原材料检验记录单》、《试验报告》
7.引用文件:
GB5231—85 纯铜的组别、牌号、代号和化学成份
GB5232—85 加工黄铜的组别、牌号、代号和化学成份GB2040—80 冷轧纯铜板的尺寸规格格
GB2040—80 冷轧黄铜板的尺寸规。

铜合金材料检验试验规范

8.3.1一般要求弯曲试验应在配备下列弯曲装置之一的试验机或压力机上完成:a) 配有两支辊和一个弯曲压头的支辊式弯曲装置,见图1b) 配有一个V型器具和一个弯曲压头的V型模具式弯曲装置,见图2c) 虎钳式弯曲装置,见图3图1图2 图38.3.2支辊式弯曲装置8.3.2.1 支辊长度和弯曲压头的宽度应大于试样宽度或直径(见图1).弯曲压头的直径由产品标准规定。

支辊和弯曲压头应具有足够的硬度。

8.3.2.2除非中有规定,支辊间距离L应按照式(1)确定:L=(D+3a)± a/2(1)注:此距离在试验期间应保持不变。

8.3.3 V型模具式弯曲装置模具的V形槽其角度应为(180°-a)(见图2),弯曲角度a应在相关产品零件图中规定。

模具的支承棱边应倒圆,其倒圆半径应为(1~10)倍试样厚度。

模具和弯曲压头宽度应大于试样宽度或直径并具有足够的硬度。

8.3.4 虎钳式弯曲装置装置由虎钳及有足够硬度的弯曲压头组成(见图3),可以配置加力杠杆。

弯曲压头直径应按照产品使其弯曲,直至达到规定的弯曲角度。

可以采用图3所示的方法进行弯曲试验。

试样一端固定,绕弯曲压头进行弯曲,直至达到规定的弯曲角度。

弯曲试验时,应当缓慢地施加弯曲力,以使材料能够自由地进行塑性变形。

弯曲时,试验速率应为(1±0.2)mm/s.当使用上述方法如不能直接达到规定的弯曲角度,可将试样置于两平行压板之间(见图4),连续施加力压其两端使进一步弯曲,直至达到规定的弯曲角度。

图4 FF8.6. 试验结果的评定:8.6.1应按照相关产品标准的要求评定弯曲试验结果。

如未规定具体要求,弯曲试验后不使用放大镜观察,试样弯曲外表面无可见裂纹应评定为合格。

表7符号名称单位a 管壁厚度mmb 压扁后试样的内宽度mmD 金属管外径mmH 力作用下两压板之间的距离mmL 试样长度mm9.3原理垂直于金属管纵轴线方向对规定长度的试样或金属管端部施加力进行压扁,直至在力的作用下两压板之间的距离达到相关产品标准所规定的值(见图5a和图5b)。

金属材料检验规范

2009年7月1日制订
制订单位
核准
审核人
起草人
2011年2月14日修订
程序文件


金属类进料检验管理办法
页次
1 OF 3
编号
A-WI00-017
版次
第B版
▲钢板或钢带厚度的允许偏差单位:mm
公称厚度mm
在下列宽度时的厚度允许偏差
600-750
750-1000
1000-1500
1500-2000
2000-2300
3.3.2因次要缺点被判不接收,无致命缺点、重要缺点,且不影响整机产品性能的材料。
3.3.3因不合格品所占本次送检总数的比例大于10%被判不接收,有条件逐个检测剔除不良品的。
3.3.4有条件返工、维修,且重新通过检验的被判不接受品。
3.4判定接收材料,须在材料上贴“检验合格”标签或印章,判定不接收材料要贴“不接收”标签。
注:表中规定的不平度只适用于屈服点下限值不超过460N/mm²的钢板,屈服点超过的以及进行调质的钢板,其不平度的最大值为表内规定的1.5倍。
2.3.4.化学成分分析及机械性能实验:需要时可进行材质分析和性能试验。
2.4型钢
2.4.1验证要求:型钢报检时必须提交该批型钢符合标准要求及订货合同的质量证明书。
0.9
1.1
>9-10
1.0
0.2
0.3
0.4
0.6
0.9
1.2
>10-11
1.1
0.3
0.4
0.6
0.7
1.0
1.3
>11-12
1.2
0.4
0.5
0.7
0.8
1.1
1.4

材料进场检验及储存管理制度范本(三篇)

材料进场检验及储存管理制度范本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材料进场检验及储存管理,提高材料质量、保证工程质量,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所有进场材料的检验及储存管理,包括但不限于原材料、建筑材料、设备材料等。

第三条进场材料应符合国家及行业相关标准和技术要求,不得使用伪劣材料。

第四条进场材料应配备相应的产品质量合格证明文件,并随材料一同交由质检部门进行检验。

第五条进场材料的储存应符合储存环境要求,防止受潮、变形、污染及损坏等。

第六条本制度由质检部门负责监督执行。

第二章进场材料检验管理第七条进场材料的检验应由本公司质检部门进行,检验结果应及时记录。

第八条进场材料的检验内容包括但不限于外观检查、尺寸检查、重量检查、性能检测等。

第九条若进场材料不符合相应的要求,质检部门应立即停止使用,并责令供应商进行更换。

第十条进场材料检验结果应及时记录并保存,并将检验合格材料与不合格材料进行标识,确保材料的追溯性。

第十一条进场材料经检验合格后方可储存,否则禁止储存。

第十二条进场材料的检验记录和合格证明文件应妥善保存,以备工程验收使用。

第三章进场材料储存管理第十三条进场材料储存应按照产品的特点进行分类,并进行标记、标识。

第十四条进场材料的存放环境应干燥、通风、无污染,严禁堆放在地面上。

第十五条进场材料储存区域应设有相应的防火、防潮、防盗措施,确保材料的安全。

第十六条进场材料应定期进行清点和检查,并建立相应的记录,确保材料的完整性和数量准确。

第十七条进场材料应按照先进先出的原则进行使用,避免材料过期或失效。

第十八条进场材料的领用应按照相应的领用手续进行,并经相关责任人签字确认。

第十九条进场材料的报废应经过质检部门的认可,并按照规定的程序进行处理。

第四章进场材料质量追溯管理第二十条进场材料应进行全程追溯,包括供应商信息、检验合格证明、储存记录等。

第二十一条进场材料的追溯记录应妥善保存,便于工程验收及质量问题的追责和处理。

第二十二条进场材料质量追溯管理应与质量监督部门密切配合,共同做好材料质量追溯工作。

材料进场检验及储存管理制度范本(2篇)

材料进场检验及储存管理制度范本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材料进场检验及储存管理,确保材料质量和安全,提高施工质量,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本单位所有材料的进场检验及储存管理,包括但不限于建筑材料、设备材料等。

第三条材料进场检验及储存管理应遵循“安全第一、质量第一、合理使用、节约为主”的原则。

第二章进场检验第四条进场检验的目的是确保材料的质量和数量符合规定,达到使用要求。

第五条进场检验应严格按照有关标准和规定进行,不得随意放行。

第六条进场检验应包括外观检查、尺寸检测、性能测试等项目,具体检验内容根据不同的材料确定。

第七条进场检验应由专业人员进行,必要时可委托第三方检验机构进行抽样检测。

第八条进场检验不合格的材料,应及时办理退货手续,并对退货原因进行分析,以便采取措施避免类似情况再次发生。

第九条进场检验合格的材料,应及时标识并妥善保管,防止混用和损失。

第十条进场检验记录应详细、准确,包括材料的名称、规格、批号、生产日期等信息,并保存备查。

第三章储存管理第十一条储存管理的目的是保证材料的质量和数量不受损失,便于使用和管理。

第十二条储存场所应选择坚固、干燥、通风良好的地方,防潮、防尘、防火措施必须到位。

第十三条不同种类的材料应分别存放,防止混淆和交叉污染。

第十四条储存材料应按照先进先出原则,合理组织摆放和堆垛,确保易腐、易损材料得到及时使用。

第十五条储存材料应定期检查和清理,防止变质、腐蚀等情况发生。

第十六条储存材料应标识明确,包括材料的名称、规格、批号等信息。

第四章监督检查第十七条监督检查的目的是确保材料进场检验及储存管理制度的实施效果。

第十八条监督检查应随机抽查材料的进场检验记录和储存情况,对不合格情况及时处理。

第十九条监督检查应由专业人员进行,结果应及时通报相关责任人,监督整改措施的落实。

第五章处罚措施第二十条对于严重违反材料进场检验及储存管理制度的行为,将给予相应的处罚。

第二十一条处罚措施包括但不限于警告、罚款、停工整顿、追究责任等,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铜材/SUS类检验规范
项次 检验项目
压/刮伤 色差 1 外 观 毛边 杂色黑点 表面光滑 2 尺寸
检验依据
无压/刮伤 样品对比 无毛边 无杂色 样品对比 采购订单/ 工程图纸 工程图纸
检验方式
目视 目视 目视 目视 目视 卡尺/千分尺
样本数/ 批
10卷抽1卷 每卷至少 需拉开35m长度
不良判定
CR MA ● ● ● ● ● MI
目视 目视 目视 目视
全检 全检 全检 全检 ●
● ●

核准:
制作:
3卷

3
硬度值
● 送实验室测试 100mm ●
4
性能测试 折弯测试
无表面裂痕现象
5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环境管制物质测试
测试结果需符合 《奥洪康环境管 理物质标准》要 求 依包装规范要求 依包装规范要求 依包装规范要求 料号/数量/日期/ 合格章等
审核:
SGS报告
每年一次

包装方式 6 包 装 检 验 产品标签 环保标示 包装标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