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传媒大学初试模拟题一(文史哲)

合集下载

2023中国传媒大学文史哲初试题目

2023中国传媒大学文史哲初试题目

2023中国传媒大学文史哲初试题目 2023年中国传媒大学文史哲初试题目:
一、历史方面:
1.《后汉书》和《前汉书》有何不同?
2.中国历史上最具代表性的社会结构是什么?
3.“ 民主时代” 和“封建社会”之间有何区别?
4.秦汉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最重要的时期,请论述原因。

5.佛教在中国古代社会发展史中扮演了怎样的角色?
6.唐朝的繁荣及其影响。

二、文学方面:
1.描述《史记》的结构特点及其作者著作的影响。

2.诗歌创作对中华文化传承的作用和影响。

3.“三宝”西施、王昭君和杨玉环当中谁最具传奇色彩?4.《兰亭集序》为宋文学做出了什么样的贡献?
5.从中国文学及文化方面论述《水浒传》的影响。

6.“诗经”中的哲理与今天的社会如何联系?
三、哲学方面:
1.“老子”的著作及其思想内容。

2.中国古代哲学的起源及其影响。

3.《论语》的主要思想是什么?
4.孔子的“仁义、礼智信”的意义。

5.“道家”与“儒家”最大的区别是什么?
6.“墨家”的中国思想背景。

中国传媒大学文史哲

中国传媒大学文史哲

中国传媒大学文史哲
中国传媒大学是国家级重点大学,是一所专业课程结构完备,融传媒学科、文史哲学科以及新兴学科等多种学科于一体的综合性学术机构。

本篇文章将围绕中国传媒大学的文史哲学科介绍,以及在文史哲学科的发展历程、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展开讨论。

中国传媒大学在文史哲学科的发展历史可以追溯至1925年,当时的文史哲学科仅涉及哲学、政治学、文学、历史学四个体系。

随着大学发展,逐渐衍生出宗教学、考古学、军事学、外国语言文化等新学科,学科体系不断完善。

特别是针对传媒相关专业,针对具体问题和学术前沿,开设了“媒介思想史”“影视文学概论”“新媒体文化艺术”等课程,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学习和发展空间。

现阶段,中国传媒大学文史哲学科的发展已经达到了国内高校杰出水平,课程涉及较广泛,学科体系越来越完善,师资队伍也得到了不断完善。

在文史哲学科方面,教授同学们涉及思想史、文学史、历史史、语言学、社会学、比较文学等课程,教师们积极参与学术研究,发表论文,开展国际学术交流,同时他们还致力于教学,所开设的课程既有理论分析也有实践实践,以培养学生的深厚的文史哲学知识,为今后的工作和学习打好基础。

未来,中国传媒大学文史哲学科将不断开拓创新,努力打造文史哲学科强校。

首先,将夯实和加强教学基础,把教学过程衔接起来,促进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其次,加强联系实际的实践和研究,为学生创造一个真实的、实用的学习环境;最后,搭建研究
交流平台,不断开拓和探索新的前沿学术。

总之,中国传媒大学的文史哲学科不断发展,形成了完备的学科体系,既可以满足学生的学习要求,又可以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发现问题的能力,为今后的工作和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为传媒领域的发展做出贡献。

中传初试文史哲资料

中传初试文史哲资料

中传初试文史哲资料文史哲是中传初试的重点学科,涉及到文学、历史和哲学等多个领域的知识。

考生在备考时,除了要掌握基础知识,还需要能够将各个学科之间的联系进行合理的融合与应用。

下面就文史哲这一学科进行一篇内容生动、全面、有指导意义的文章。

题目:文史哲的综合应用与智慧思考一、文学的力量文学是人类情感和思想的艺术体现。

通过文学作品,我们可以深入了解人类的内心世界、感受他们的悲喜哀乐。

文学作品中的形象描写、语言运用和情节构建等,都与历史和哲学密切相关。

通过对文学作品的分析,我们可以揭示出历史背景和社会现象中隐藏的道德与智慧。

二、历史的启示历史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长河,我们可以从历史中学习到宝贵的教训与经验。

历史中的事件和人物都有一定的背景和原因,通过对历史的研究,我们可以分析事件与原因之间的联系,看到人类发展的规律与趋势。

历史中的伟人们的思想、行为和决策,也能够给我们当代人提供指导和启发。

三、哲学的思辨哲学是对人类存在及其意义的思考和探讨。

通过哲学的学习,我们可以学会思辨,探索生命的本质和人类价值的含义。

哲学的基本问题涵盖了人生意义、伦理道德、自由意志等方面,这些问题也与历史与文学息息相关。

通过哲学的思考,我们可以提出更多的问题,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培养自己的创新思维和理论探索的能力。

四、综合应用与智慧思考文史哲的综合应用就是将文学、历史和哲学的知识相互结合,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通过对历史事件、文学作品和哲学思想的分析与研究,我们可以获得更全面、更深刻的知识。

在实际应用中,我们可以通过从历史中汲取智慧,借鉴文学作品的情感表达和思想启示,用哲学的思辨方式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和困惑。

智慧思考是文史哲学科要求我们具备的能力。

通过研究文学、历史和哲学的交叉点,我们能够领悟到其中的智慧,并将其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如何正确理解历史事件的背后含义,如何挖掘文学作品中承载的深层哲理,如何通过哲学的思考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这些都需要我们具备智慧思考的能力。

中国传媒大学初试文学历史哲学综合模拟试题(含参考答案)

中国传媒大学初试文学历史哲学综合模拟试题(含参考答案)

中国传媒大学初试文学历史哲学综合模拟试题文学部分1.欧阳修散文的基本风格是()A沉著痛快B晦涩怪离C平易流畅D气雄词峻2.东汉乐府民歌是对西汉乐府的继承与发展,以下属于东汉乐府民歌特点的是()A重复歌唱的章法,和谐的韵律B叙事成分增多,人物形象描写增多C表达感情减少D以四字句为主,兼有五六言3.屈原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浪漫主义诗人,他在哪一首诗中一口气提出了170多个问题()A天问B九歌C离骚D招魂4.目的在于“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著作是()A国语B左传C汉书D史记5.为上联“莺啼柳影琴声戚”选择下联最合适的一项是()A蝶恋花丛舞步欢B蜂鸣花间叫声欢C燕舞杨枝倩影赞D虎鸣山澜发雄姿6.“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是苏轼在《东坡题跋》中对唐代王维作品所做的评语,他使出:“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对于这段话的理解中,不恰当的一项:(D)A这段话说的是王维画的艺术特色B诗与画的融汇结合,不仅是王维诗画的特点,也是中国画的传统、中国画的特色。

C画中有禅境诗意,诗中有画的空间结构苏轼在对于王维诗歌评论中表达了自己的艺术理想。

D王维既是诗人,又是画家,他画的必有诗的成分,而他的诗也必然有画的成分7.“若其眷恋穷城,徘徊歧路,坐昧先机之兆,必贻后至之诛。

试看今日之域中,竟是谁家之天下!”出自骆宾王的哪一篇作品()A于易水送人B讨武曌檄C在军登城楼D从军行8.陶渊明是晋代著名的山水诗人,《归去来分辞》作于陶渊明()A早年尚未出什之时B.第一次出仕之时C彭泽挂冠之时D晚年贫困潦倒之时9.山水诗是中国古代诗歌的大类之一,对中国古代诗歌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第一个大力写作山水诗的诗人是()A陶渊明B曹操C谢灵运D谢铫10.要求新文学应建筑在"宏深的思想、学理,坚信的主义","优美的文艺"的"土壤根基"上的是()A.陈独秀B.李大钊C鲁迅D.胡适11.在小说中对广大农民及下层人民抱着!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态度,深刻描写他们不幸的生活和精神的麻木,期望他们觉醒起来抗争的现代作家是()A.鲁迅B巴金C.郁达夫D.郭沫若12.292.冰心的诗集《繁星》、《春水》的主要思想内容是()A.诅咒黑暗B.歌颂光明C.同情弱小者D.讴歌母爱、童真与大自然13.周处除三害的故事流传广泛,它出自古代小说集()A.《西京杂记》B.《后搜神记》C.《传奇》D《世说新语》14.西游记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下列有关西游记说法不正确的是()A《西游记》中的神佛带有世俗特征B《西游记》没有完全摆脱崇敬神佛的境界C《西游记》是一个矛盾的作品D《西游记》的主题是历经万难总能成功15.《远和近》是顾城的代表作,下列对诗中“你/一会看我/一会看云/我觉得/你看我时很远/你看云时很近”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远和近》虽只有短短六句,但却容纳了对历史反思的丰富内涵B诗中的“你”、“我”、“云”三个意象都具有一定的象征意义。

传媒大学考试试题及答案

传媒大学考试试题及答案

传媒大学考试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传媒大学位于哪个城市?A. 北京B. 上海C. 广州D. 深圳答案:A2. 传媒大学的主要学科领域是什么?A. 医学B. 工程学C. 传媒学D. 法学答案:C3. 传媒大学成立于哪一年?A. 1980年B. 1990年C. 2000年D. 2010年答案:B4. 传媒大学下设的学院数量是多少?A. 5B. 10C. 15D. 205. 传媒大学是否有海外交流项目?A. 是B. 否答案:A6. 传媒大学的校训是什么?A. 求实创新B. 厚德博学C. 笃学力行D. 明德至善答案:B7. 传媒大学图书馆藏书量超过多少万册?A. 50万B. 100万C. 150万D. 200万答案:B8. 传媒大学是否提供研究生课程?A. 是B. 否答案:A9. 传媒大学的学生社团数量超过多少个?A. 50B. 100C. 150D. 20010. 传媒大学是否设有艺术中心?A. 是B. 否答案:A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 传媒大学的校徽颜色以______和______为主。

答案:蓝色,白色2. 传媒大学的校歌名称是______。

答案:《传媒之歌》3. 传媒大学的校庆日是每年的______月______日。

答案:6,164. 传媒大学提供的学位类型包括学士、硕士和______。

答案:博士5. 传媒大学的学生人数超过______人。

答案:100006. 传媒大学校园占地面积约为______公顷。

答案:2007. 传媒大学的教学理念是______。

答案:以学生为中心8. 传媒大学的校园建筑风格以______为主。

答案:现代9. 传媒大学的学生宿舍区名称是______。

答案:传媒园10. 传媒大学每年的毕业典礼通常在______月份举行。

答案:6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 请简述传媒大学的历史沿革。

答案:传媒大学成立于1990年,最初是一所专注于传媒教育的学院。

2021年中传文史哲复测的试卷

2021年中传文史哲复测的试卷

2021年中传文史哲复测的试卷1.钱穆在《国史大纲》中写道:“中国政治之长进,即在政府渐渐脱离王室而独立化,王室代表贵族特权之世袭,政府代表平民合理之进退,而宰相为政府领袖,君权、相权,互为节制。

”若此观点成立,则与之相背离的朝代是()a.秦、汉b.隋、唐c.宋、元d.明、清2.春秋战国至秦汉时期,各种思想流派纷呈。

有的学者对各种思想主张进行整理,将它们分别描述为“全面归服自然的隐士派”、“专制君主的参谋集团”、“劳苦大众的行动帮会”、“拥有无限同情心和向上心的文化人的学派”。

按顺序它们分别是:()a.儒、道、墨、法b.墨、儒、法、道c.法、儒、道、墨d.道、法、墨、儒3.孟子认为:“,百亩之田,勿夺其时,八口之家可以无饥矣。

”对孟子的上述言论理解正确的是()①这是对孔子思想的继承和发展②他的这一主张有利于当时社会生产的发展,具有进步意义③客观地反映了战争年代人民对安居乐业的渴望④站在平民立场上提出了分给农民田宅的思想a.①②③b.②③c.①②④d.①③4.“自楚骚唐律争妍竞畅,而民间性情之响,遂不得列于诗坛,于是别之曰山歌’,言田夫野竖矢口寄兴之所为,荐绅学士家不道也。

?山歌虽但甚矣,独非《郑》、《卫》(国风之篇)之遗软?据明代冯梦龙的这段话,与山歌相似,能体现“民间性情之响”的是()a.《诗经》b.楚辞c.汉赋d.唐诗5.《海国图志》中说:“古之圣人刻舟刻楫,以济不通,弦弧刻矢,以威天下,亦岂非形器之未厖岂火轮火器不等于射御乎?厖有用之物,即奇技而非淫巧。

”魏源此言意在强调()a.传统的舟船弓箭是有用之物b.向西方学习要转变传统观念c.坚船利炮是西方之长技d.学习西方是为了战胜西方。

传媒大学历史试题及答案

传媒大学历史试题及答案

传媒大学历史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传媒大学成立于哪一年?A. 1980年B. 1990年C. 2000年D. 2010年2. 传媒大学的第一任校长是谁?A. 张三B. 李四C. 王五D. 赵六3. 传媒大学的主要教学语言是什么?A. 英语B. 法语C. 汉语D. 俄语4. 下列哪一项不是传媒大学提供的学位?A. 学士B. 硕士C. 博士D. 工程师5. 传媒大学位于哪个城市?A. 北京C. 广州D. 深圳6. 传媒大学的校训是什么?A. 求实创新B. 厚德博学C. 诚信笃行D. 明德至善7. 传媒大学图书馆藏书量超过多少册?A. 50万册B. 100万册C. 150万册D. 200万册8. 传媒大学有多少个学院?A. 5个B. 10个C. 15个D. 20个9. 传媒大学每年举办的文化节叫什么名字?A. 传媒文化节B. 传媒艺术节C. 传媒科技节D. 传媒创新节10. 传媒大学最知名的校友是谁?A. 马云B. 马化腾D. 雷军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 传媒大学提供的学位包括以下哪些?A. 学士B. 硕士C. 博士D. 工程师2. 传媒大学的校徽中包含以下哪些元素?A. 书籍B. 麦克风C. 摄像机D. 电脑3. 传媒大学的特色课程包括以下哪些?A. 新闻采访与写作B. 影视制作C. 广告策划D. 媒体管理4. 传媒大学的学生组织包括以下哪些?A. 学生会B. 社团联合会C. 志愿者协会D. 学术科研协会5. 传媒大学与哪些国际知名大学有交流合作?A. 哈佛大学B. 牛津大学C. 斯坦福大学D. 麻省理工学院三、填空题(每题2分,共10分)1. 传媒大学位于中国的______省/市。

2. 传媒大学的校训是______。

3. 传媒大学图书馆的藏书量超过______册。

4. 传媒大学每年举办的文化节叫做______。

5. 传媒大学最知名的校友是______。

中国人民大学2021考研新闻传播史论模拟试题一

中国人民大学2021考研新闻传播史论模拟试题一

中国人民大学2021考研新闻传播史论模拟试题一
中国人民大学2021考研新闻传播史论模拟试题一。

中国人民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模拟试题一
考试科目:新闻传播史论
新闻传播史部分(75分)
一、名词解释(7分每题,共21分)
1、《论出版自由》
2、时务体
3、《新莱茵报》
二、简答题(每题15分,共30分)
1、试述《察世俗每月统记传》与《东西洋每月统记传》的异同。

2、建立世界新闻传播新秩序问题是何时提出的?
三、论述题(24分)
试述五四时期《新青年》的发展历程。

新闻传播理论部分(75分)
一、名词解释(7分每题,共21分)
1.符号学
2.麦克卢汉
3.把关人
二、简答题 (每题15分,共30分)
1、新闻的客观性
2.简述“沉默的螺旋”理论的基本观点
三、论述题(24分)
新闻自由的历史演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1年中国传媒大学初试(文史哲)模拟测试(一)(历史部分)1.商代青铜冶炼技术日臻完善,留下了众多青铜礼器。

这表明商朝人已将其用于他们最看重的()A.经济生产B.政治活动C.艺术审美D.日常交往2.有学者认为,自中国古代进入文明社会,先后出现了“方国联盟”等三种政治统治模式。

据此,与右图匹配的正确选项是()A.郡县制度、封邦建国B.行省制度、封邦建国C.行省制度、郡县制度D.封邦建国、郡县制度3.以下是三种史著的目录,按顺序与之对应的作者是五帝本纪第一夏本纪第二殷本纪第三……周纪秦纪汉纪魏纪上世史中国之中国自黄帝以迄秦之一统中世史亚洲之中国自秦统一后至清代乾隆一统A.司马迁、司马光、梁启超B.司马光、司马迁、梁启超C.刘知畿、司马迁、梁启超D.司马迁、章学诚、梁启超4.唐王朝为改善民族关系,曾对西部地区的少数民族实行和亲。

这里所说的少数民族是A.匈奴B.吐蕃C.鲜卑D.女真5.历史课上,讨论中国古代的官制演变,同学们征引史料,各抒己见。

甲说:方镇太重,君弱臣强……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

乙说:天下之兵,本于枢密,有发兵之权而无握兵之重。

丙说:置中书省以治内,分行省以治外,……而天下事方如指掌矣。

丁说:……青海军兴,始设军机房,领以亲王大臣。

其中涉及宋代文官体制的史料是A.甲说、乙说B.甲说、丙说C.甲说、丁说D.乙说、丙说6.按政权建立年代先后排列,正确的是A 契丹、金、北宋、元B北宋、契丹、金、元C北宋、金、契丹、元D契丹、北宋、金、元7.①各使馆境界以为专与住之处,并独有使馆经管,中国民人概不准在界内居住。

②大皇帝恩准英国人民带同所属家眷,寄居大清沿海之上海等五处港口。

③大清大皇帝允许以天津郡城海口做为通商之埠④(朝鲜国)像中国所修贡献典礼,嗣后全行废除以上条款引自中国近代四个不平等条约,按签订的时间先后顺序为A①②③④B②④③①C②③④①D③④②①8.保守派、维新派和激进派都有机会挣一日之短,以后拖着长辫,心里眷念帝制的老先生于思想激进的新人物并作讨论,同席笑谴,这一场景最有可能发生于A洋务运动时期B戊戌变法时期C辛亥革命时期D新文化运动时期9.三大盟国此次进行战争之目的在于制止及惩罚日本的侵略,在使日本所窃取于中国领土,列如满洲,台湾,澎湖群岛等,归还中国,此处的三大国联盟是A美国,英国,中国B美国,英国,苏联C美国,苏联,中国,D英国,苏联,中国历史第二部分非选擇题3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2分)“无为”与“有为”材料一:秦灭六国,……此乃古代贵族封建势力之逐步崩溃,……直至汉兴,始为中国史上平民政权之初创。

……然在平民政府创建的过程中,却屡次有“封建”思想之复活。

……平民政府的……思想则为“无为而治”,“无为”之实则为“因循”。

——钱穆《国史大纲》材料二:汉兴七十余年之间,国家无事,非遇水旱之灾,民则人给家足,都鄙廪庾皆满,而府库余货财。

京师之钱累巨万,贯朽而不可校。

……当此之时,网疏而民富,役财骄溢,或至兼并,豪党之徒,以武断于乡曲。

——司马迁《史记•平准书》问题:(1)你如何理解材料“‘无为’之实则为‘因循’”的说法?(4分)(2)汉初七十余年的“无为”给汉武帝留下怎样的历史遗产?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你如何看待汉武帝的“有为”?(8分)(哲学部分)10、作为我国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和朴素辩证法思想诞生标志的是()。

A.早期的天命观B.早期阴阳说C.早期五行说D.元气说11、在春秋战国的“百家争鸣”中,被韩非称为“世之显学”的是()。

A.儒家B.墨家C.道家D.法家12、墨子在名实关系问题上主张()A.以名正实B.名实相背C.名实合一D.取实予名13、荀子的“化性起伪”说是指()。

A.人性本善,后天环境的熏染使人变得虚伪B.人性本无所谓善恶,由于后天环境影响而使人有善恶之分C.人的道德品质是由圣人“起礼义、制法度”加以改造培养的结果D.人性本恶,通过后天努力可以改变人的本性使之符合善的要求14、公孙龙“白马非马”的诡辩论的错误在于()。

A.片面夸大了事物区别的相对性B.抹杀了概念间的差异C.否认事物或概念之间的联系D.割裂了一般和个别的关系15、王充认为,人人都逃脱不了命运的支配,而命的不同取决于()。

A.天的意志B.人所禀受的元气不同C.前世因果D.人的行为32.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8分)兼爱,指同时爱不同的人或事物。

春秋、战国之际,墨子提倡的一种伦理学说。

他针对儒家“爱有等差”的说法,主张爱无差别等级,不分厚薄亲疏。

《墨子》中有《兼爱》三篇,阐述其主张。

《荀子·成相》亦有:“尧让贤,以为民,氾利兼爱德施均。

”三国·魏·嵇康《与山巨源绝交书》:“仲尼兼爱,不羞执鞭。

”何为“兼相爱、交相利”?墨子曰:“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

是故诸侯相爱,则不野战;家主相爱,则不相篡;人与人相爱,则不相贼;君臣相爱,则惠忠;父子相爱,则慈孝;兄弟相爱,则和调。

天下之人皆相爱,强不执弱,众不劫寡,富不侮贫,贵不傲贱,诈不欺愚,凡天下祸篡怨恨,可使毋起者,以相爱生也,是以仁者誉之。

”“是故诸侯不相爱则必野战,家主不相爱则必相篡,人与人不相爱则必相贼,君臣不相爱则不惠忠,父子不相爱则不慈孝,兄弟不相爱则不和调。

”“强必执弱、富必侮贫、贵必傲贱、诈必欺愚”。

“夫爱人者,人必从而爱之;利人者,人必从而利之”。

“今天下之士君子,忠实欲天下之富,而恶其贫;欲天下之治,而恶其乱,当兼相爱、交相利。

此圣王之法,天下之治道也,不可不务为也”。

结合材料和所学,对墨子的兼爱思想进行阐释。

(8分)(文学部分)16.《诗经》常用赋比兴的手法。

下列诗句中采用“比兴”的手法的是()A.桑之未落,其叶沃若B.不见复关,泣涕涟涟。

C.总角之宴,言笑晏晏。

D.尔卜尔筮,体无咎言。

17. 下列关于《诗经》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 . 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B . 作品在当时可以配乐歌唱C . 表现爱情的诗占大多数D . 主要艺术手法有赋、比、兴18. 关于《古诗十九首》,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哪一项?A、梁朝萧统将其编入了《文选》,并题作“古诗”B、大约是东汉年间文人的创作C、刘勰评价说“惊心动魄,一字千金”D、代表了汉代文人五言诗的最高成就。

19.《冉冉孤生竹》:冉冉孤生竹,结根泰山阿。

与君为新婚,菟丝附女萝。

菟丝生有时,夫妇会有宜。

千里远结婚,悠悠隔山陂。

思君令人老,轩车来何迟!伤彼蕙兰花,含英扬光辉。

过时而不采,将随秋草萎。

君亮执高节,贱妾亦何为!关于这首诗,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 出自《诗经》,运用了比兴手法。

B. 主要抒写女子对相爱的男子的各种疑虑与哀伤。

C. 表现了中国古代女子的婚姻观和爱情观。

D. 运用心理描写方法,情感丰富,层次清楚,结构严谨。

20. 关于曹操的文学成就,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 文学史上,曹操、曹丕、曹植并称“三曹”。

B. 有《蒿里行》、《观沧海》、《短歌行》、《龟虽寿》等不朽诗篇。

C. 其《观沧海》是我国现存第一首完整的山水诗。

D. 其诗歌都是四字诗。

21.《宿五松山下荀媪家》:我宿五松下,寂寥无所欢。

田家秋作苦,邻女夜舂寒。

跪进雕胡饭,月光明素盘。

令人惭漂母,三谢不能餐。

关于李白这首诗,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A. 诗人目睹了农家的辛劳和贫苦,有感而作。

B. 此诗诉说了劳动的艰难,倾诉了自己的感激和惭愧。

C. 此诗体现出李白诗歌一贯的豪迈飘逸风格。

D. 李白把荀媪比作漂母,感激和崇敬之情兼而有之。

22.关于杜甫及其文学成就,下列说法不妥的一项是:()A. 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B.杜甫是个现实主义诗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羁的一面,从其名作《饮中八仙歌》不难看出杜甫的豪气干云。

C. 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兼爱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

D. 后人称之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

23.关于白居易及其文学成就,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 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

B. 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

C. 有“诗魔”和“诗王”之称。

D. 白居易是晚唐时期影响极大的大诗人。

24.对李贺《李凭箜篌引》:“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一句分析有误的一项是:()A.“江娥啼竹”是用典,写出了箜篌声音之悲。

B.“素女”与“江娥”实指同一人。

C.“中国”意为“京都”。

D.本句诗先写声音,再写演员,先声夺人。

25. 下列文句中所用典故与孔子有关的是( )。

A.他日趋庭,叨陪鲤对B.今兹捧袂,喜托龙门C.北海虽赊,扶摇可接D.东隅已逝,桑榆非晚26. 下列作品中,描写动人的人神恋爱故事的是( )。

A.《西洲曲》B.《迢迢牵牛星》C.《洛神赋》D.《马嵬》27. 下列诗句中运用谐音双关修辞手法的是( )。

A.忆梅下西洲,折梅寄江北B.低头弄莲子,莲子青如水C.楼高望不见,尽日栏杆头D.海水梦悠悠,君愁我亦愁28. 下列《古诗为焦仲卿妻作》的诗句中,“举”当作“成”解的是( )。

A.举言谓新妇B.莫令事不举C.举手拍马鞍D.举身赴清池29. 下列《行行重行行》中的诗句,形象表达思妇经受久别相思煎熬之苦的是( )。

A.相去万余里,各在天一涯B.道路阻且长,会面安可知C.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D.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反30. 我国古代文学作品中最长的一首抒情诗是( )。

A.《长恨歌》B.《古诗为焦仲卿妻作》C.《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D.《离骚》3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分)山石(韩愈)山石荦确行径微,黄昏到寺蝙蝠飞。

升堂坐阶新雨足,芭蕉叶大栀子肥。

僧言古壁佛画好,以火来照所见稀。

铺床拂席置羹饭,疏粝亦足饱我饥。

夜深静卧百虫绝,清月出岭光入扉。

天明独去无道路,出入高下穷烟霏。

山红涧碧纷烂漫,时见松枥皆十围。

当流赤足踏涧石,水声激激风吹衣。

人生如此自可乐,岂必局束为人鞿。

嗟哉吾党二三子,安得至老不更归。

注:1、荦确,luòquè,形容怪石嶙峋貌或者坚硬貌。

2、烟霏,yān fēi,意指云烟弥漫。

3、枥,lì,同“栎”,落叶乔木。

3、鞿,jī,意为马嚼子、马笼头。

(1) 如何理解诗中“天明独去无道路,出入高下穷烟霏”一句? (2分)(2)“人生如此自可乐,岂必局束为人鞿”一句流露出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3 分) (3)认真阅读理解这首诗,自拟题目,写一篇赏析文章,不少于800字。

(15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