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轴回转工作台-毕业设计开题报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课题来源、类型

来源:科研

类型:科研论文

二、选题的目的及意义

目的:随着我国制造业的发展,加工中心的需求也在增加,特别是四轴、五轴联动的加工中心。双轴回转工作台是五轴联动的重要功能部件,它能够实现回转轴和摆动轴的两坐标定位。通过第四轴、第五轴驱动转台或分度头完成精密角度的等分、不等分或连续的回转加工,完成复杂曲面加工,使机床的加工范围得以扩大。在三轴联动的数控铣床上增加了双轴回转工作台,并通过数控改造使之成为五轴数控铣床,是扩展普通机床使用功能的简捷方式。

意义:五轴联动数控机床是一种科技含量高、精密度高专门用于加工复杂曲的机床,这种机床系统对一个国家的航空、航天、军事、科研、精密器械、高精医疗设备等等行业,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力,堪称“制造业之灵魂”。而提高五轴联动数控机床的科技含量、精密度的重要手段之一就是提高双轴回转工作台的精密度。需要不断提高双轴回转工作台工作性能,才能在实质上提高我国五轴联动数控机床的整体水平,使我国装备制造业得到长足发展。

三、本课题在国内外的研究状况及发展趋势

研究状况:五轴联动数控机床是近几年才发展起来的技术,标志着一个国家的工业技术水平。数控转台是数控机床的重要功能部件之一,国内外将对其的研发和改进视为重中之重。只是国外研发步伐比较早,像美国,德国,日本这样的发达国家在数控转台方面已经有了较为成熟的技术,其表现为:具有较好的可靠性,耐用度和精度保持性等。我国的数控研发企业虽然起步很晚,但也奋起直追,在研发层面上已与国外企业水平相持平,只是苦于国内加工企业其持设施较差,无法完成较高精度零件的加工,使得国产数控转台在可靠性,精度保持性上与国外有较大差距。

发展趋势:在规格上向两头延伸,即开发小规格和大规格的数控转台;在性能上进一步提高刹紧力矩、提高主轴转速及可靠性;在蜗杆副传动方面,大幅度提高工作台转速和转台的承载能力;在转台形式方面,继续开发研制两轴联动和多轴并联回转的数控转台。在我国,数控机床与装备的发展亦得到了高度重视,近年来取得了相当大的进步,特别是在通用数控领域,以PC 为平台的国产数控系统,已经逐步缩短了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作为机床的主要组成部分,分度类机床附件(转台、分度头、刀架)对机床的性能、质量、可靠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作为数控转台的研发和生产企业,在近期的主要任务是进一步开发研制高精度、高刚性、高回转速度的多功能数控转台。

四、本课题主要研究内容

研究内容:双轴回转工作台是五轴联动机床的重要部件之一,本题将对其做简单研究。我们知道五轴联动机床是加工复杂表面的唯一手段,它之所以能

实现五轴联动关键在于它增加了双轴回转工作台(与传统三轴机床相比较)。双轴回转工作台实现了绕Z轴的回转运动和绕X或Y轴的摆动,进而实现了复杂曲面的加工,完成了传统机床无法完成的加工要求。首先通过参阅相关资料了解双轴回转工作台的结构、功能、工作原理及发展状况,重点掌握其结构布局、重点功能部件的选择及分布。主要内容有:1.步进电机的选择;

2.工作台方案的确定;

3.双回转数控工作台结构设计;

4.涡轮蜗杆设计计算;

5.齿轮设计计算。最后,在老师指导和帮助下,完成双轴回转工作台的结构设计和计算,采用SOLID EDGE三维制图,并绘制装配图。

五、完成论文的条件和拟采用的研究手段(途径)

完成的条件:独立认真完成。

研究手段:查阅各种相关资料,了解双轴回转工作台的作用、结构、工作原理、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在已有数控转台的基础上,探求其可改进之处,仔细对比各节构特点,根据使用要求选用相关的结构,计算出各部件结构尺寸,完成校核。

熟悉并能运用Solid Edge画出其三维实体图,实现它的空间正确装配,检查其空间运转是否会产生碰撞交涉,最终实现正常运转。之后,我们通过其三维造型导出二维视图。

六、本课题进度安排、各阶段预期达到的目标:

1.查阅资料(第周):查阅相关资料,了解双轴回转工作台的结构、工作原

理、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2.文献综述和开题报告(第周):完成文献综述和开题报告。

3.结构分析和设计(第周):认真分析各主要功能部件的结构,根据相关参数计算各部分尺寸。

4.校核计算(第周):根据强度、刚度、精确度等要求对设计参数进行校核计算。

5.出图(第周):使用SOLID EDGE进行三维设计,并完成装配图。

6.撰写论文(第周):总结前面过程,完成计算说明书。

7.准备答辩(第周):交毕业设计,准备答辩。

8.修改毕业设计(第周):经过答辩,发现问题并且及时修改。

七、指导教师意见

对本课题的深度、广度及工作量的意见和对设计(论文)结果的预测:

指导教师:

八、所在专业审查意见

负责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