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物理下册--电磁感应-发电机说课稿

合集下载

初中物理苏科版 九年级下册:电磁感应 发电机 教案1

初中物理苏科版 九年级下册:电磁感应 发电机 教案1

《16.5电磁感应发电机》教案教学目标:1.知道电磁感应及产生的条件2.知道影响感应电流方向的因素3.知道发电机的原理;知道什么是交流电;知道发电机工作过程是能量转化的过程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电磁感应现象发生的条件,能根据条件判断是否产生感应电流难点:发电机的原理,理解发电机发出电流的方向不停改变的原因。

教学过程:复习提问,引入新课师:奥斯特实验内容是什么?该实验表明了什么?生:奥斯特实验揭示了电流周围存在磁场,也就是电能生磁师:奥斯特实验揭示了电和磁之间的联系,说明了电能生磁。

那么请同学们反过来思考一下,看看你能想到什么?生:磁能否产生电呢?师:今天我们一起来探究磁生电的现象以及发生磁生电的条件——引入新课新课教学一、电磁感应现象活动16.7观察“磁生电”现象P51页1、观察微型电扇的结构,如图16-352、如图16-36在微型电扇的插头处接一只发光二极管,用手旋转叶片,你发现了什么?3、如果用手指捏紧插头的两极,旋转叶片,你有什么感觉?师:上述实验现象说明了什么?生:磁能生电师:1822年,英国物理学家法拉第开始进行“磁生电”的探索,经过10年不懈的努力,终于在1831年发现了磁也能生电。

利用磁场产生电流的现象叫做电磁感应现象;电磁感应产生的电流叫做感应电流活动16.8探究感应电流产生的条件将导体AB、开关、小量程电流表和蹄形磁体,如图P5216-37所示安装,为了使实验现象明显,我们用线圈代替导线。

问:导体AB在磁场中怎样运动,才能使回路中产生电流呢?步骤:1、闭合开关,让导体在蹄形永久磁铁的磁场中不动2、让导体在磁场中上下移动3、让导体在磁场中前后(左右)移动观察电流表指针的偏转情况,并填写记录1、闭合开关,重复①②③,观察电流表指针的偏转情况,并作记录导体AB在磁场中的运动情况感应电流电路闭合静止切割磁感线不切割切割磁感线电路静止由学生思考、讨论,归纳产生感生电流的条件实验结论1:①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的运动时,导体中就会产生感应电流②产生感应电流的两个必要条件:闭合电路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的运动问:怎样改变感应电流的方向?如图(b)将线路接好步骤:①使导体AB在磁场中向左切割磁感应线的运动,观察电流计的方向②使导体AB在磁场中向右切割磁感应线的运动,观察电流计的方向③保持(2)中导体切割磁感应线运动方向不变,改变磁场方向——对调N,S极,再观察电流计指针偏转方向。

电磁感应、发电机之教师讲课稿

电磁感应、发电机之教师讲课稿

目标和要求:⑴了解电磁感应现象。

⑵学会利用实验探究感应电流产生的条件。

⑶了解交流发电机的工作原理和交流电的特点。

重难点:⑴难点:电磁感应规律探究。

⑵重点:感生电流产生的条件。

教学过程。

观察磁生电现象:⑴教师展示发电机的结构,演示发电机的工作情况。

⑵提出发电机为什么能发出电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并给出合理的猜想。

⑶教师给出电磁感应现象和感生电流的概念。

探究感应电流产生的条件:⑴引导学生自学"装置"知识点.⑵引导学生讨论电流计、磁体、导体AB的作用。

⑶引导学生讨论什么是切割磁感线运动?引导学生画出磁场中导体切割磁感线运动的方向和不切割磁感线的方向,画出切割磁感线运效果最好的运动方向。

感受并理解切割磁感线运动。

⑷引导学生阐述实验的做法,要观察的现象。

⑸引导学生做实验,正确地记录实验现象。

⑹引导学生根据实验现象积极思维得出相应的结论。

⑺引导学生总结感应电流的方向决定规律。

⑻引导学生思考电磁感应现象中能量的转化情况。

观察手摇发电机⑴引导学生自学课本,了解交流发电机和交流电的基本情况.\⑵展示交流发电机的模型,引导学生识别其结要构情况.⑶演示发电机的工作情况,引导学生感受线圈切割磁感线的周期性.⑷此导学生感受小灯泡的发光情况和电流计的偏转情况,体会交流电的周期性.⑸引导学生总结交流电的特点,识记交流电的周期、频率。

⑹引导学生总结发电机发电时能量的转化情况、发电后能量的使用和损耗情况。

生活物理社会⑴引导学生自学课本,;初步认识电能的生产和利用的基本知识。

⑵引导学生总结电能的优点。

⑶引导学生总结电能输送的方式和优点。

教后反思:。

《电磁感应发电机》教案设计

《电磁感应发电机》教案设计

《电磁感应发电机》教案设计电磁感应发电机教案设计教案目标:1. 了解电磁感应发电机的基本原理和运行机制;2. 掌握电磁感应发电机的组成部分和工作原理;3. 能够设计一个简单的电磁感应发电实验,并理解实验结果。

教案内容:一、引入和概述(引起学生兴趣,了解电磁感应发电机的作用)在教学开始前,展示一张电磁感应发电机的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然后向学生解释电磁感应发电机的作用,即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

二、电磁感应原理讲解(理论知识的介绍)1. 电磁感应的基本原理1)当磁场中的导体运动或者导体中的磁场发生变化时,通过导体内部就会产生感应电动势。

2)根据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感应电动势的大小和方向与磁场的变化速率以及导体的几何形状有关。

2. 电磁感应发电机的结构和工作原理1)电磁感应发电机由定子和转子两部分组成。

2)定子上绕有线圈,线圈中存在电流。

3)转子上由磁体组成,当转子转动时,磁场也随之变化。

4)转子的运动导致了定子线圈中的磁通量发生变化,从而产生感应电动势。

三、实验设计和操作流程(进行简单的实验)1. 实验材料准备- 电池、导线、磁铁、线圈等实验器材。

2. 实验操作步骤1)将线圈连接到电池的正负极。

2)将磁铁靠近线圈,观察电流的变化。

3)将磁铁移开,再次观察电流的变化。

3. 实验结果观察与分析1)观察磁铁靠近线圈时电流的变化情况。

2)观察磁铁离开线圈时电流的变化情况。

3)通过观察实验结果,引导学生讨论和理解电磁感应发电机的工作原理。

四、实验结果分析和讨论1. 思考问题1)磁铁靠近线圈时为什么会产生电流?2)磁铁离开线圈时为什么会产生电流?3)线圈的匝数和电流的变化情况有什么关系?2. 结果分析通过讨论和分析实验结果,引导学生理解电磁感应发电机工作的关键因素,并引出与发电机效率相关的因素。

五、拓展延伸(相关实际应用和技术进展)1. 电磁感应发电机的实际应用- 电磁感应发电机广泛应用于发电厂、风力发电场等场所,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九年级物理苏科版下册 第16章《16.5 电磁感应 发电机》教学设计 教案(1)

九年级物理苏科版下册 第16章《16.5 电磁感应 发电机》教学设计 教案(1)

电磁感应发电机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磁能生电的现象——电磁感应,从能量转化角度理解电磁感应(2)知道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3)知道感应电流方向与磁场方向和切割磁感线运动方向有关2.过程与方法(1)比较磁生电和电生磁的过程,运用“逆向思维”(逆反原理)提出问题(2)学习从物理现象和实验中归纳科学规律,有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2)养成实事求是,尊重自然规律的科学态度(3)学习法拉第的优秀科学品质和科学精神设计思路:(1)从“”电生磁的奥斯特实验”和“电动机的电能转化为机械能”,运用逆向思维,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既引入课题,又训练了学生的逆向思维(2)从微型电扇或电动机的结构和转动微型电扇产生电流的活动得到启发。

学生运用现有器材,自主探究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3)引导学生从上面实验中的意外其他发现引导学生发现并提出问题,并猜想怎样改变感应电流方向,进而运用控制变量的方法设计探究方案。

然后通过观察实验,归纳出如何改变感应电流的方法(4)整个教学过程通过问题启发,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重点: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以及怎样改变感应电流方向难点:切割磁感线运动一、引入新课教师引导学生提出问题:1、投影①:奥斯特实验说明“电流的周围存在磁场”,也就是说“电能生磁”,通过学习“电生磁”的现象,你想提出什么问题?学生回答。

师:磁能生电吗?2、投影②: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电动机工作原理,知道电动机可以把电能转化为机械能。

你们的桌上有一个微型电扇、发光二极管和带夹子的两根导线,你能设法使这个发光二极管发光吗?请你做做看!学生实验,教师注意观察学生的操作。

学生汇报实验情况:①使发光二极管发光的同学请举手。

②你是怎样操作的?说说你的实验过程。

二、新课教学1、电磁感应:教师指导学生观察:转动微型电扇可以使与它插头相连的发光二极管发光。

师:同学们肯定感觉很神奇,肯定很想知道其中的奥秘。

苏科版物理九年级下册16.5电磁感应发电机教案

苏科版物理九年级下册16.5电磁感应发电机教案

教案:苏科版物理九年级下册 16.5电磁感应发电机一、教学内容1. 电磁感应现象的发现:介绍法拉第的实验,引导学生理解电磁感应现象的本质。

2. 发电机的工作原理:讲解发电机的工作原理,使学生了解发电机是如何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的。

3. 感应电流的方向:引导学生掌握楞次定律,理解感应电流的方向。

4. 发电机的效率:介绍发电机的效率概念,使学生能够计算发电机的效率。

二、教学目标1. 了解电磁感应现象,理解发电机的工作原理。

2. 掌握楞次定律,能够判断感应电流的方向。

3. 能够计算发电机的效率,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感应电流的方向判断,发电机的效率计算。

2. 教学重点:电磁感应现象的理解,发电机工作原理的掌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发电机模型,电磁感应实验器材。

2. 学具:笔记本,彩笔,练习题。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展示一个发电机模型,让学生观察发电机的工作过程,引导学生思考发电机是如何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的。

2. 讲解电磁感应现象:介绍法拉第的实验,讲解电磁感应现象的本质,使学生理解电磁感应现象。

3. 讲解发电机的工作原理:讲解发电机的工作原理,使学生了解发电机是如何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的。

4. 讲解感应电流的方向:讲解楞次定律,使学生能够判断感应电流的方向。

5. 发电机的效率:介绍发电机的效率概念,让学生通过计算练习发电机的效率。

6. 随堂练习: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16.5 电磁感应发电机电磁感应现象:法拉第实验发电机工作原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感应电流的方向:楞次定律发电机效率:效率 = 有用功 / 输入功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描述法拉第的实验过程,解释电磁感应现象的本质。

(2)根据发电机的工作原理,解释发电机是如何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的。

a. 一根直导线在磁场中垂直移动。

b. 一根直导线在磁场中水平移动。

苏科版九年级物理教案:16.5电磁感应发电机

苏科版九年级物理教案:16.5电磁感应发电机

教案:苏科版九年级物理——16.5 电磁感应发电机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苏科版九年级物理教材,主要涉及第16章第5节“电磁感应发电机”。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有:1. 了解电磁感应现象,理解发电机的工作原理。

2. 掌握法拉第的贡献,了解电磁感应的发现过程。

3. 理解电磁感应现象中的能量转换,掌握电磁感应的基本定律。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电磁感应现象,理解发电机的工作原理,掌握电磁感应的基本定律。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和实例,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电磁感应现象的理解,发电机工作原理的掌握。

难点:电磁感应定律的理解和应用,发电机效率的计算。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如蹄形磁铁、线圈、开关等)。

学具:教材、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利用实验器材演示电磁感应现象,让学生直观地感受电磁感应的原理。

2. 知识讲解:讲解法拉第的贡献,介绍电磁感应的发现过程,引导学生理解电磁感应现象。

3. 例题讲解:通过示例,讲解电磁感应定律,让学生了解电磁感应现象中的能量转换。

4. 随堂练习:让学生根据电磁感应定律,计算一些简单的电磁感应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5. 发电机工作原理讲解:讲解发电机的工作原理,使学生理解发电机是如何利用电磁感应现象产生电能的。

6. 发电机效率计算:让学生根据发电机的工作原理,计算发电机的效率,加深对发电机工作原理的理解。

7. 课堂小结: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16.5 电磁感应发电机法拉第电磁感应现象电磁感应定律发电机工作原理发电机效率七、作业设计1. 描述法拉第的贡献,简述电磁感应的发现过程。

2. 根据电磁感应定律,计算一个简单的电磁感应问题。

3. 解释发电机的工作原理,计算发电机的效率。

答案:1. 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揭示了电现象和磁现象之间的联系。

初中物理教学教案:电磁感应与发电

初中物理教学教案:电磁感应与发电

XX,a click to unlimited possibilities
初中物理教学教案:电磁感应与发电
目录
01
添加目录标题
02
教学目标
03
教学内容
04
教学方法
05
教学步骤
06
教学评估
01
添加章节标题
02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掌握电磁感应现象及发电机的原理
了解交流电的产生及变化规律
掌握三相交流电的基本概念及特点
讨论法
定义:讨论法是一种以小组为单位,通过讨论、交流、分享等方式,使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思考的教学方法。
目的: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思维能力、沟通能力等。
实施步骤:教师提出问题或给出案例,学生分组讨论,每组派代表发言,教师总结评价。
注意事项:讨论的主题要明确,问题要有启发性;教师要引导学生围绕主题展开讨论,避免偏离主题;讨论结束后,教师要及时总结评价,强化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
步骤:展示实验器材,进行实验操作,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实验结果
注意事项:确保实验安全,实验前应进行充分的准备和调试
讲解法
适用范围:适用于传授新知识,特别是理论性较强的内容。
定义:通过语言和文字的形式,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方法。
特点:能够系统地传授知识,有利于学生掌握概念和原理。
应用建议:讲解时要注意生动有趣,避免枯燥乏味,同时结合实例和实验,帮助学生理解。
05
教学步骤
导入新课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实验演示:通过实验展示电磁感应现象,引起学生兴趣
复习旧知:回顾与电磁感应相关的知识点,为新课做准备
情境创设:通过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引导学生思考电磁感应的应用

九年级物理教科版电磁感应现象说课稿

九年级物理教科版电磁感应现象说课稿

九年级物理教科版电磁感应现象说课稿第一篇:九年级物理教科版电磁感应现象说课稿电磁感应现象说课稿一、说教材1、教材分析奥斯特的发现说明了电能产生磁,而法拉第的发现说明了磁能产生电,从另一角度揭示了磁和电之间的联系,使电能的大规模利用成为可能,为发电机的制造和应用奠定了基础,因此这一章是本章的教学重点之一。

学生学好这一节知识是非常必要的,同时也是为升入高中学习电磁感应定律奠定了基础。

2.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电磁感应现象;知道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2).知道发电机的原理;能说出发电机为什么能发电;知道什么是交流电;知道发电机发电过程是能量转化的过程(3).知道我国供生产和生活用的交流电的频率是50 Hz的意思;能把交流电和直流电区分开来过程与方法:(1).通过探究磁生电的条件,进一步了解电和磁之间的相互联系,提高学生观察能力、分析概括能力和联系简单现象探索物理规律的能力(2).观察和体验发电机是怎样发电的,提高学生应用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1).认识自然现象之间是相互联系的,进一步了解探索自然奥妙的科学方法(2).认识任何创造发明的基础是科学探索的成果,初步具有创造发明的意识 3.教学重点(1).通过探索概括出电磁感应(2).通过实验知道交流发电机的工作原理 4.教学难点(1).由实验现象概括物理规律——电磁感应(2).应用原理分析问题——发电机工作原理5.实验器材:演示电流表、蹄形磁铁、导体、开关、投影、微机、挂图、手摇发电机一台、小灯泡二、说教法采用改演示实验为学生探究性实验,边设疑,边讨论,启发诱导,指导实验探究的教学方法;介绍科学家的事迹,调动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

三、说学法通过猜想、讨论、答疑、设计试验方案,培养学生积极思维,激发学习兴趣,提高自信心,培养顽强意志,建立良好的学习习惯四、说手段利用多媒体或投影仪学习提纲,归纳实验结论,讨论练习。

学生实验操作歩骤、探究的问题,印刷在纸上课前发放在课桌上,这样可以提高课堂效率五、说教学程序设计1、设疑引学前面我们学习了“奥斯特的发现”它揭示了电和磁之间的联系,说明电能生磁,电流和磁场是不可分割的,那么我们可不可以反过来进行逆向思索:磁能否生电呢?让学生猜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