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瓷基本知识(1)

合集下载

产品常识-陶瓷知识

产品常识-陶瓷知识

产品常识陶瓷知识1、什么是陶瓷?陶瓷是把粘土原料、瘠性原料及熔剂原料经过适当的配比、粉碎、成型并在高温焙烧情况下经过一系列的物理化学反应后,形成的坚硬物质。

2、陶和瓷有何区别?区别在于吸水率。

吸水率小于0.5%为瓷,大于10%为陶,介于两者之间为半瓷。

3、日常中哪些砖是瓷质的?哪些是陶质的?我们常见各种抛光砖、无釉锦砖、大部分卫生洁具是瓷质的,吸水率E≤0.5%;仿古砖、小地砖(地爬墙)、水晶砖、耐磨砖、亚光砖等是炻质砖,即半瓷砖,吸水率0.5%<E≤10%;瓷片、陶管、饰面瓦、琉璃制品等一般都是陶质的,吸水率E>10%。

4、什么是吸水率?吸水率是陶瓷制品中的气孔吸附水分的多少占制品的百分比。

5、陶瓷墙地砖是如何分类的?按用途分为内墙砖、外墙砖和地砖。

按材质分为:瓷质砖——透光性好,断面细腻呈贝壳状;半瓷质砖——透光性差,机械强度高,断面呈石状;陶质砖——不透光,机械强度较低,断面粗糙;按成型方法分为干压法、可塑法、注浆法。

6、陶瓷墙地砖有哪些品种?釉面内墙砖:瓷片、花片、腰线;陶瓷外墙砖:彩釉砖、无釉砖、毛面砖、锦砖;陶瓷地砖:瓷质砖、彩釉砖、劈离砖、红地砖、锦砖、广场砖、阶梯砖等。

7、抛光砖和玻化石有何不同?抛光砖在市场上有多种叫法,如刨光砖、通体砖、玻化砖、完全玻化石等,玻化石也就是抛光砖,市场上的通俗叫法,专业叫法为“瓷质抛光砖”。

8、墙砖可铺于卫生间地面吗?墙砖(瓷片)一般不可铺于地面。

因瓷片是陶质的,机械强度较低,铺于地面容易受压破损;卫生间地面长期潮湿,瓷片容易受潮膨胀破裂;另外,瓷片釉面不防滑。

9、优等品和一级品(合格品)有何不同?优等品和一级品都是合格的产品,可正常使用的产品,使用功能不受影响。

主要体现在外观质量和变形允许范围有所差异,如表面斑点、针孔等。

10、优等品就没有缺陷吗?由于陶瓷制品是各种原料经过高温烧成的产品,杂质、变形等缺陷不可能完全避免,国家标准也允许一定程度的缺陷存在。

陶瓷知识介绍范文

陶瓷知识介绍范文

陶瓷知识介绍范文陶瓷是一种由无机非金属材料制成的坚硬、耐磨和耐高温的材料。

它具有高强度、耐腐蚀和绝缘等特点,因此在工业和日常生活中应用广泛。

下面是对陶瓷的一些基本知识的介绍。

1.陶瓷的起源2.陶瓷的分类陶瓷可以根据其成分和特性进行分类。

最常见的分类方式是根据其化学成分,可以分为四大类:氧化物陶瓷、非氧化物陶瓷、复合材料陶瓷和纳米陶瓷。

氧化物陶瓷包括红陶、白陶和黑陶等;非氧化物陶瓷包括氮化硅陶瓷、碳化硅陶瓷和碳化硼陶瓷等;复合材料陶瓷则是由陶瓷和其他材料的复合物延伸,如金属陶瓷、陶瓷复合材料等。

3.陶瓷的制造工艺陶瓷的制造主要包括采矿、制泥、成型、干燥、烧结和装饰等工艺。

首先,从矿山中采集原料,在制泥过程中,通过一系列的物理和化学处理使原料颗粒均匀,并与水混合形成粘土。

然后,通过成型工艺将湿泥制成所需的形状,如盘子、碗、花瓶等。

接下来,将成型的陶瓷制品进行干燥,以去除过多的水分。

最后,将干燥后的陶瓷制品放入高温炉中进行烧结,使其变得坚硬和耐用。

装饰可以在成型或烧结后进行,采用不同的方法如刻画、上釉、彩绘等。

4.陶瓷的应用领域陶瓷在各个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在工业方面,陶瓷制品常用于制造耐磨、耐酸碱和耐高温的零部件,如陶瓷刀具、陶瓷搅拌棒等。

在建筑领域,陶瓷瓷砖常用于装饰墙面和地板,并因其防水、易清洁和耐磨等特性而受到青睐。

在医疗领域,陶瓷材料被用于制作人工关节和牙科修复材料,因其生物相容性和耐腐蚀性能。

此外,陶瓷还被广泛应用于电子、航天、能源等领域。

5.陶瓷的发展趋势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陶瓷的性能和应用也在不断发展。

一方面,通过引入新的材料、改进工艺和优化设计,陶瓷材料的强度、硬度、耐热性和电气性能等方面可以得到大幅提升。

另一方面,陶瓷也被广泛应用于新兴领域,如高温超导材料、导电陶瓷和生物陶瓷等。

同时,纳米陶瓷的研究也成为陶瓷领域的热点,通过控制材料的微观结构,可以获得优异的性能。

以上是对陶瓷的基本知识的介绍。

陶器的基本知识

陶器的基本知识

陶器的基本‎知识陶器的分类‎文物考古工‎作者根据陶‎器的颜色,把陶器分为‎红陶、灰陶、彩陶、白陶、彩绘陶、黑陶和釉陶‎等系列。

1、红陶是原始‎社会最常见‎的一种陶器‎,它的颜色有‎如红砖色。

这是在烧窑‎时,充分供应气‎体,形成氧化气‎氛,使陶土中的‎铁转化为三‎价铁,便呈现出红‎色了。

2、灰陶即指陶‎器为灰色或‎灰黑色。

这是在烧窑‎后期,控制火候,形成还原气‎氛,由于窑中缺‎少氧气,陶土中铁的‎氧化物转化‎为二价铁,陶器便呈灰‎色或黑色了‎。

灰陶最常见‎,一般都比较‎粗糙。

3、彩陶是陶器‎入窑前,在陶坯上进‎行彩绘,烧后有赭、黑、白等色。

西安半坡遗‎址的人面鱼‎纹盆即为一‎例。

4、白陶,即白色的陶‎器,这是新石器‎时代后期才‎有的,主要是因为‎陶土中氧化‎铁含量少,排除了一些‎色素的干扰‎便呈现白色‎了。

5、彩绘陶也是‎带彩色的,它和彩陶的‎区别是陶器‎烧成后再着‎色。

由于颜色没‎有经过焙烧‎,与坯体粘结‎不牢,很容易脱落‎。

西安出土的‎秦兵马俑就‎属于彩绘陶‎。

6、黑陶是指光‎亮漆黑的陶‎器主要见于‎母系氏族社‎会阶段。

这是在焙烧‎后期用浓烟‎熏翳,使烟中的碳‎微粒渗入,充填陶器的‎空隙,便能呈现黑‎色。

黑陶制品中‎有的壁像蛋‎壳一样薄,被称为“蛋壳陶”,十分珍贵。

7、釉陶是指陶‎器表面有一‎层石灰釉的‎陶器。

釉的主要成‎分是氧化硅‎、氧化铝、氧化钙、氧化钠等,用石灰加粘‎土就能配制‎成,烧融后呈一‎种玻璃态。

在釉中若再‎加进一些金‎属氧化物如‎氧化铜、氧化钴等,焙烧后就会‎出现绿、蓝等色泽,常见的唐三‎彩就是釉陶‎。

陶瓷的颜色‎着色剂存在‎于陶瓷器的‎胎、釉之中,起呈色作用‎。

陶瓷中常见‎的着色剂有‎计三氧化二‎铁、氧化铜、氧化钴、氧化锰、二氧化钛等‎,分别呈现红‎、绿、蓝、紫、黄等色。

在础彩上产‎生瑰丽颜色‎的原料很多‎,例如氧化钴‎可产生蓝色‎;氧化铬生成‎绿包;三氧化二铁‎可产生棕色‎;二氧化锰生‎成黑包;氧化亚铜生‎成红色;氧化锡生成‎白色;氧化锑生成‎黄色;金和金的化‎合物产生金‎红色;银的化合物‎生成黄色,镍的化合物‎产生紫色等‎等。

陶瓷基础知识篇

陶瓷基础知识篇

陶瓷基础知识篇第一章陶瓷基本知识陶瓷砖:由粘土或其他无机非金属原料,经成型、烧结等工艺处理,用于装饰与保护建筑物、构筑物墙面及地面的板状或块状陶瓷制品,也可以称为陶瓷饰面砖。

一、陶瓷砖的含义及分类 1、按物理性质的分类瓷质砖吸水率(E)不超过0.5%的陶瓷砖,特点是玻化程度高,结构致密细腻,断面呈石状,敲击声清脆。

(抛光砖、微晶砖、个别外墙砖) 炻瓷砖吸水率大于0.5%,不超过3%的陶瓷砖,特点是玻化程度及其它物理性能介于陶质和瓷质之间。

(外墙砖、彩釉砖、水晶砖等属于这类) 细炻砖吸水率大于3%,不超过6%的陶瓷砖。

炻质砖吸水率大于6%,不超过10%的陶瓷砖。

陶质砖吸水率大于10%的陶瓷砖,正面施袖的也可称为轴面砖坯体未被玻化或玻化程度差,结构不致密,强度不够、断面粗糙,敲击声沉浊。

(内墙砖、瓷片等属于这类)。

2、按使用性能的分类内墙砖吸水率在10%-15%之间,属于陶质砖。

用于装饰与保护建筑物内墙的陶瓷砖统称内墙砖。

其烧成温度在1000度左右,表面经施釉处理的叫做釉面内墙砖(俗称瓷片)。

挤出砖将可塑性配料经过挤压机挤出,切割成型的陶瓷砖。

如常见麦当劳餐厅地面铺贴的木纹砖。

外墙砖用于装饰与保护建筑物外墙的陶瓷砖。

常用釉面砖或仿古砖等,现也常用抛光砖作外墙装饰。

广场砖用于铺贴广场及道路的陶瓷,吸水率大于10%,属于陶质砖。

釉面砖正面施釉的陶瓷砖,如(釉面砖、彩釉马赛克、水晶砖)釉面砖比抛光砖色彩和图案丰富,同时起到防污的作用。

但因为釉面砖表面是袖料,所以耐磨性不如抛光砖。

按原材料分类为陶质袖面砖和瓷质釉面砖。

依光泽不同,又分为雅光和亮光两种。

通体砖陶瓷砖整个砖体的成分颜色相同,故又称同质砖。

陶瓷锦砖用于装饰与保护建筑物地面和墙面的有多块小规格拼贴成联的陶瓷砖,如彩釉马赛克。

劈离砖由挤出法成型为两块背面向俩的砖坯,烧成后从中劈开而成两块的陶瓷砖,其吸水率一般在3%以上。

抛光砖吸水率( E)不超过0.5%的陶瓷砖,属于瓷质砖,其烧成温度在1200度左右。

陶瓷烧制技术初学者入门指南

陶瓷烧制技术初学者入门指南

陶瓷烧制技术初学者入门指南导语:陶瓷艺术作为一种古老而又充满魅力的艺术形式,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其中。

然而,对于初学者来说,陶瓷烧制技术可能是一个相对陌生的领域。

本文将为初学者提供一份入门指南,帮助他们了解陶瓷烧制技术的基本知识和技巧。

一、陶瓷的基本知识1. 陶瓷的定义:陶瓷是指以无机非金属材料为主要原料,经过成型、干燥和高温烧结等工艺制成的一类材料。

2. 陶瓷的分类:陶瓷可以根据其成分和用途进行分类,常见的分类有瓷器、陶器、石器等。

3. 陶瓷的特点:陶瓷具有高温稳定性、耐磨性、绝缘性等特点,因此被广泛应用于建筑、餐具、工艺品等领域。

二、陶瓷烧制的基本工艺1. 成型:陶瓷制作的第一步是成型,常见的成型方法有手工成型、轮盘成型和模具成型等。

初学者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成型方法进行实践。

2. 干燥:成型后的陶瓷作品需要进行干燥,以去除其中的水分。

干燥的时间和方法会因材料和作品的大小而有所不同,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3. 装饰:干燥后的陶瓷作品可以进行装饰,常见的装饰方法有绘画、刻花、贴花等。

初学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创造力进行装饰设计。

4. 烧制:装饰完成后,陶瓷作品需要进行烧制,以使其成为坚硬的陶瓷材料。

烧制的温度和时间会因材料和作品的不同而有所变化,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

三、陶瓷烧制的注意事项1. 安全第一:在进行陶瓷烧制时,一定要注意安全。

烧制过程中会产生高温和有害气体,所以需要戴好防护眼镜、手套等防护用具,并确保烧制场所通风良好。

2. 控制温度:烧制过程中的温度控制非常重要,过高或过低的温度都会影响陶瓷作品的质量。

初学者可以通过温度计等工具来监测和调整烧制过程中的温度。

3. 选择合适的烧炉:烧制陶瓷作品需要使用烧炉,初学者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烧炉进行烧制。

常见的烧炉有电烧炉、气烧炉等,每种烧炉都有其特点和适用范围。

四、陶瓷烧制的技巧与实践1. 学习基本的手工技巧:陶瓷烧制需要一定的手工技巧,初学者可以通过学习捏法、拉坯等基本的手工技巧来提升自己的制作水平。

陶瓷基本知识介绍

陶瓷基本知识介绍

陶瓷基本知识介绍陶瓷基本知识介绍:一、陶瓷是陶器和瓷器的总称。

是以粘土以及各种天然矿物经过粉碎混炼、成型和煅烧制得的材料为主要原料的各种制品。

陶器的缺点----就是它吸水。

用来盛水、盛粥,很快就把水吸干了。

陶器上有很多细孔,容易吸水。

瓷器是从陶器发展演变而成的,中国的四大发明:造纸、火药、指南针、活字印刷,还有一个更重要、使用更广泛的发明------就是瓷器,英文的“中国”都叫China,意为瓷器,西方文明对中国的认同,是从陶瓷开始的。

哪什么是瓷器呢?必须具备以下几条才能称之为瓷器:1、胎料必须是瓷土的。

瓷土的成分主要是高岭土,并含有长石、石英石和莫来石成分;含铁量低。

经过高温烧成之后,胎色白。

2、必须经过1200℃~1300℃的高温焙烧才具备瓷器的物理性能。

瓷土不同,烧成温度也有差异,要以烧结为准。

3、瓷器表面所施的釉,必须是在高温之下和瓷器一道烧成的玻璃质釉。

4、吸水率。

我们都知道陶器吸水,瓷器胎体吸水率不足0.5%,几乎不吸水。

5、透光率。

陶器无论什么条件下,它都不会透过光线。

瓷器要求在一定的条件下,能够透光,透光度越高,瓷器质地越好。

那么问题来了,吸水率大于0.5%的陶瓷是什么?是陶?是瓷?还是?二、陶瓷的分类。

你所知道的陶瓷分类有哪些?1.按用途分类:日用陶瓷:如餐具、茶具、缸、坛、盆、罐、盘、碟、碗等。

艺术(工艺)陶瓷:如花瓶、雕塑品、园林陶瓷、器皿、相框、壁画、陈设品等。

工业陶瓷:如建筑卫生陶瓷、化工陶瓷、电瓷、特种陶瓷等。

2.按花面装饰方式分类可分为釉上彩、釉中彩、釉下彩和色釉瓷及一些未加彩的白瓷等。

釉上彩(花纸):是用釉上陶瓷颜料制成的花纸贴在釉面上或直接以颜料绘于产品表面,再经700~850℃烤烧而成的产品。

因烤烧温度没有达到釉层的熔融温度,所以花面不能沉入釉中,只能紧贴于釉层表面。

如果用手触摸,制品表面有凹凸感,肉眼观察高低不平。

釉中彩:釉中彩陶瓷彩烧温度比釉上彩高,达到了制品釉料的熔融温度,陶瓷颜料在釉料熔融时沉入釉中,冷却后被釉层覆盖。

陶瓷科普知识点总结

陶瓷科普知识点总结

陶瓷科普知识点总结一、陶瓷的历史陶瓷的历史可追溯至公元前15000年的中国新石器时代,中国是世界上最早生产陶瓷的国家之一。

史前陶瓷制作主要分为手工陶瓷和轮制陶瓷两种方法,手工陶瓷是指用手将泥坯搓成成型,而轮制陶瓷则是指用陶轮加工成型。

后来,陶瓷制作技术逐渐传播到印度、中东地区和欧洲,陶瓷制作逐渐发展成为一种具有卓越技术含量和文化内涵的工艺。

二、陶瓷的制作工艺陶瓷的制作工艺主要包括原料处理、制胎、装饰、烧制和包装等环节。

首先,陶瓷的制作需要选择合适的原料,通常包括黏土、瓷石、长石、釉料等;然后对原料进行混合、粉碎等处理,以便于进一步加工;接着进行成型,可以采用手工成型、轮制成型或模压成型等方法;然后对成型的陶瓷进行装饰,包括彩绘、镶嵌、浮雕等工艺;最后,将装饰好的陶瓷进行烧制,通常包括干燥、初烧、装窑、烧制等步骤;最终,要进行包装、运输和销售等工作。

三、陶瓷的种类与用途根据用途和特点不同,陶瓷可以分为日用陶瓷、工艺陶瓷和建筑陶瓷等。

日用陶瓷包括餐具、茶具、花盆等,具有丰富的纹样和色彩,广泛应用于日常生活中;工艺陶瓷包括雕塑、摆件、壁画等,形式多样,作为装饰品广受欢迎;建筑陶瓷主要用于建筑装饰,包括瓷砖、瓦片、镶嵌等,具有较强的耐候、抗污、抗腐蚀等特点。

四、陶瓷的艺术鉴赏陶瓷作为一种艺术品,在其装饰、造型、工艺等方面有着丰富的艺术表现。

陶瓷艺术的鉴赏主要包括对器型、胎质、釉色、纹饰等方面的评判。

器型是指陶瓷器物的形状和结构,包括形制、比例、线条等;胎质是指陶瓷器物的胎体质地和质感,包括质地、坚硬度、断口等;釉色是指陶瓷器物的表面釉料的颜色和质感,包括颜色饱满度、通透度、韵味等;纹饰是指陶瓷器物表面的纹样和图案,包括线条、纹饰、装饰等。

通过对这些方面的评判,可以全面了解陶瓷艺术的特点和魅力。

五、陶瓷的保养与收藏陶瓷的保养与收藏需要特别小心,因为陶瓷是一种易碎的材料,容易受到外力和环境因素的影响。

首先,要避免陶瓷受到撞击和摩擦,以免破碎和磨损;其次,要避免陶瓷受到潮湿和日晒,以免发霉和褪色;再次,要定期清洁陶瓷器物,以免积灰和油渍;最后,要避免长时间暴露在灯火和烟尘中,以免受到污染和腐蚀。

陶瓷基本常识 (1)

陶瓷基本常识 (1)

陶瓷基本常识一、依材质可分为下列各种。

1.白云土,又称低温瓷。

dolomiteA.在大陆普遍用重质土,土质密度较佳。

重量比台湾的重,且声音吭锵脆耳。

有些工厂如盛朋,则用可烧高温的白云土,以较高温去窑烧,成型后较为坚实,可通过微波炉及洗碗机测试。

2.半瓷,又称中温瓷。

stoneware3.全瓷:又称高温瓷,或高白瓷。

porcelain4.强化瓷intensify porcelain5.骨瓷:(含骨成份约在40%左右)。

bone china6.新骨瓷:高温瓷土烧中温。

new bone china7.红土:低温红土,高温红土。

terra cotta8.陶土:范围,土质种类繁多。

二、烧成温度:基于不同土质之特性,烧成温度有异,其成型后之密度/坚硬度与烧温成正比。

1.白云土:1000~1050?C,烧成后之变形度较少。

2.半瓷:1080~1150?C,烧成后颜色偏黄,大多会以大白釉或上其它釉色处理可选择的釉色多。

3.全瓷:1250~1300?C,因到了这种温度所有土中杂质都已烧掉,几成玻璃化了。

防渗水性也最佳。

高温烧成会还原成磁土的原色(白色),可选择的釉色少。

4.骨瓷:1250?C~1300?C。

5.强化瓷:1360?C。

三、缩水比例:从土坯到成品,窑烧前后的比例不同,窑烧前因有大量水份及杂质会在窑烧过程中蒸发掉。

土性不同,其缩水比(土坯与烧成型之比例)亦不同。

1.白云土-5%~6% (有的土只有%)2.半瓷-10~12%。

3.全瓷-约在15%上下。

缩水比愈大,愈难掌握。

四、制作方式依产品的形状、尺寸…等不同。

有下列各种方式:1.手拉坯hand shaping2.注浆(灌浆、倒浆)slip lasting (pour and casting)3.高压注浆pressing4.车台stamping5.冲压五、表面处理从土坯到成品,一定会经过表面处理,来展示产品的美感与特色,可概分为下列几种:1.施釉:最为普遍的表现方式,其方法有浸泡釉、淋釉、喷釉…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烘乾,修坯
烘乾,將富含水分的成型後毛坯在高溫情況下,更進一步干,一般場家有大的’’烘房’’,溫度再40-50度以上.
夏季成本比冬季低,因為夏季室外溫度高,而冬季還要燒煤.
修坯,即修去毛坯上的邊,使其光滑.
6)素燒
將烘乾後的泥坯送如素燒窯,溫度再800度以上.
7)施釉
A)目的
為坯件提供一個不滲透的表面,否則是多孔且可滲透
C)毛刺,刮手
包裝或漏檢,應REJECE!
D)壺狀器皿要做容量測試及倒水測試,倒水不分流,不回流.
E)裂釉
表面有網狀裂痕,分布在燒好的釉上,應REJECT
F)針孔
上釉內含氣泡成坯体,含雜質經窯稍後揮發所致,DIA不大於3MM,面積要小于2MM2,一件1INCH2不多于3點,一件產品不多于8點..
G)落渣
C)外箱五層紙板或以上.
D)附件也要注意:如SALT&PEPPER SET的塞子塞緊,雙層蛋糕盤的鍍鋅杆不能有鏽邊等.
五,關於鉛,鉻測試(LEAD TEST)
1.原因:因鉛,鉻是對人體神經健康有害的重金屬,所以各國對陶瓷產品的鉛,鉻含量都有規定,如有不符將拒絕接受.
2.鉛,鉻來源:
A)釉水中
釉水按含鉛量分為無鉛釉和有鉛釉兩種,一般使用不含鉛的無鉛釉,而有的廠為追求產品光亮度使用含鉛低的低鉛釉,如再加上設備限制,就有可能鉛含量超標.
現在陶,瓷都在演變中,派生出無數新品種,他們的屆線也並非絕對,傳統的講,在吸水性,收縮率,釉面上都有差異,這些專業性太強就不講了.
3.陶瓷基本生產工藝:
陶,瓷在生產工藝上看差不多,幾條主要設備大致如下:
原料(基秞:高領土,長石,黏土,陶石,石英…..)
加一定水混合
壓干成片
打碎
煉泥
切片
成型
(成型手段分注漿,壓制,軋制…..)
保證釉底色,免受摩擦或化學侵害.
改善外觀,並使表面光滑清潔
提供可施釉彩師
B)釉的種類
透明釉:光度,透明度好
大白釉:較霧面,流動性差,易產生針孔
無光澤釉
C)加工方法
釉上彩:在成品上貼花或彩釉,低溫燒(780-860度)使其附著表面,但超鉛可能大.
釉下彩:素燒後貼花予以彩繪或貼花,在上釉窯燒.
釉中彩:同釉下彩,但為同溫二次釉燒使其附著於釉中,但成本高.
2.陶和瓷區別:
1)直觀區分:
陶(EARTHWARE)比瓷輕20%.
2)燒成溫度不同:
陶要求1100度左右可燒成.
瓷要求1200-1400溫度可燒成.
3)堅硬度不同:
陶由於燒成溫度低,顆粒較大,結構上未完全燒結,胚體硬度不很大,甚至可以用鋼刀划出痕跡,瓷由於燒成溫度高,較脆,鋼刀划不出痕跡.
所以,業內人士認為,陶燒成溫度提高就變成瓷.
陶瓷基本知識(HOUSEWARTRE)
1.前言
由於陶瓷的普遍應用,目前已成為人們日常生活的必備品,IN OUR HOUSEWARE DEPT.,陶瓷是MAIN PROJECT.占出貨量40%,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產品.陶瓷在中國歷史悠久,“CHINA”一詞既有瓷器的意思,近年,國家更鼓勵出口,退稅升到13%,是目前退稅比例最高的產品之一.
這種方法成本較高,適用於形狀複雜的產品,如TEA POT.
D.壓制成型
坯料至於模中,再加上壓力制成.
此法大量用於簡單產品的快捷價廉方法,如碗,盤.
E.車台
以石膏賦予空器皿外表,而其內表面以旋轉圓形外表成型,予以成型,在宜興廣泛使用.
F.高壓注漿法
流狀泥漿以高壓注入石膏模內,予以成型,待干後取出毛坯,適用於大件,如14’’, 16’’魚盤
MG/L
1
2
5
大空心製品(9”碗,CANISTER..)
MG/L
1
1
2.5
4.工廠一般防鉛措施
目前工廠已採取措施防止或減低鉛,鉻含量.
A)使用無鉛釉
B)在DECAL上加防前涂層,尤其再大面積紅藍時更應小心.
C)在窯爐設備上,附加抽鉛的設備,而不把窯爐搞成全封閉式的.
5.目前我司的對策是:
要求所有陶瓷出口產品提供中國商檢局的CCIB,去美國的要求符合美國3.2.1標準.去加州的要求符合加州1.1.1標準.,去去歐州的要求符合歐州7.5.2.5標準..取其他國家的自動轉為歐洲標準.特別是沒有CCIB,我們決不能放行.
2)壓干,打碎.
就石將原料加入一定比例水,送如滾筒式粉碎機里,原料在這里被打碎,以備下一步使用.
3)煉土泥,切片
煉土:原料(泥),已非常細膩,顆粒小,雜質少,主要作用是抽出泥料中的空氣,使泥料更均勻.煉泥有專門設備,按型號區別大同小異,按製成品不同,煉出不同直徑土坯.
切片:將毛坯切片,每一片就按將來成品泥坯使用量的基礎,等待以後成型階段.
主要原因是坯体雜質成窯燒時煤灰落在產品上造成,DIA不大於3MM,1 INCH2不多於2處,產品不多於4處.
H)色差
溫度控制不黨或釉處方不同.
2.HANDPAINT產品更要注意
HANDPAINT要求圖案逼真,有小差異可接受,但不可亂畫.
3)BONECHINA產品更要注意
產品透明度要好,將產品底部隊光亮處,要能看到自己手指的影子.
4)SOLID COLOR產品更要注意
應注意流優現象,產品口部發白,其他表面有明顯水流紋路,其中藍色,綠色特別有此現象
5) WAVE產品更要注意
表面紋路應清晰,如因模具使用過長使WAVE不清楚,應REJECT
6)其他陶瓷產品檢查特點.
A)本體輿彩盒要相符,色彩,花紋,圖案布局合理.
B)彩合質量要檢查,彩何的硬度,紙質與要求相符,色彩鮮豔,光潔,無破損.
4)成型:
成型的方式有以下几種:
A.徒手成型.
基本上以手捏,塑,推,雕,鑲,嵌等成型,不借助機械手段.
B.拉坯法:
將可塑泥置於輪輪盤中央,令其旋轉,以雙手技巧拉成一圓形坯體.
C.注漿法:
也叫倒模,泥漿注入所需形狀的石膏模內,擬將沉積於石膏模壁上而具有所賦形狀.黨沉積到所賦厚度時,將過剩泥漿倒出,鑄件干時會收縮脫離,拿出後予以充分干,用刀或海綿修坯後送去素燒.
8)燒制
燒制是將薄弱或較軟的坯件為強力的堅硬的製品的程序.,燒制將助燃材料與坯料的其他成份反應,生成一種液體,冷卻後固化成玻璃相,將未熔化的粒子或晶体結合在一起強化其強度.
4.我司現在實際出貨分布以及QC重點.
1)以下QC重點,請注意
A)模具痕
模具使用過多或缺角,修坯不當.
B)變形及底部不平
在窯內過燒而變形,成型不均勻造成單向收縮.
烘乾
修胚
素燒
上釉
燒成
具體來說:
1)原料
原料市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剛才提到原料基本由高領土,長石,黏土,陶石,石英組成.原料的好壞主要由原料的純度,及輔助原料的配對(即配方)決定.
其他輔助原料有滑石,蘇打灰等,FOR EXAMPLE,骨瓷中有輔助30%或40%的骨灰(牛,羊…),才有BONE CHINA的效果,總之原料配方各廠都不儘相同,但原料好壞直接影響產品各方面.
4)透明度不同:
陶不透明,即使很薄,也不具備半透明特點.
瓷有一定透明度,其中骨瓷(BONE CHINA)最好,烒瓷(STONEWARE)最差.
5.原料不同:
陶一般黏土即可制胚燒成.
瓷一般有高領土等混合物制成.
高領土再燒成溫度達到陶溫度時,即為陶,提升溫度,即可生成瓷,黏土卻不能,提升溫度後燒成為玻璃質.
B)來自顏料中
為了美化產品,產品上有DECAL或HANDPAINT,這是鉛,鉻的主要來源.尤其是大紅,藍是含鉛,鉻最多.
C)來自產品的金線中.
3.世界上目前主要鉛,鉻熔出量標準..
陶瓷器皿類型
單位
美國加州標準
FDA標準
歐洲標準
扁平器皿
MG/L
1
3
7
小空心製品(杯, 8”湯盤,SALT&PEPPER, CERAMIC& SUGAR)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