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瓷基本常识
陶瓷基础知识

膨胀性 热膨胀性低,导热性能差,多为较好的绝热材料(如 日常餐具等)。 化学稳定性 耐高温、耐火、不可燃烧,抗液体金属如酸类、碱类、 盐类等。 导电性 大多数是良好的绝缘体,同时也有部分半导体。 其他性能:不老化
光学性能
白度,陶瓷材料对白光的反射能力强。
透光度,不同的瓷器透光度不一样,基本上由完全透 光到完全阻光。
按用途不同: 日用陶瓷:如餐具、茶具、缸,坛、盆、罐、盘、碟、 碗等。 艺术(工艺)陶瓷:如花瓶、雕塑品、园林陶瓷、器 皿、 陈设品等。 工业陶瓷:指应用于各种工业的陶瓷制品。
白瓷餐具 工艺花瓶
工业元件
工业陶瓷又分以下四个方面:
建筑一卫生陶瓷: 如砖瓦,排水管、面砖,外墙砖,卫 生洁具等;
化工(化学)陶瓷: 用于各种化学工业的耐酸容器、管 道,塔、泵、阀以及搪砌反应锅的耐酸砖、灰等;
清朝时期陶瓷文化
清朝中国瓷器可谓登峰造极。数千年的经验,加上景 德镇的天然原料,督陶官的管理,清朝初年的康熙、 雍正、乾隆三代,因政治安定,经济繁荣,皇帝重 视,瓷器的成就也非常卓越,皇帝的爱好与提倡,使 得清初的瓷器制作技术高超,装饰精细华美,成就不 凡,是悠久的中国陶瓷史上最光耀灿烂。
景德镇的官窑 、福建省德化白瓷 、粉彩 、 珐琅彩 、宜兴紫砂 、织金 、黑瓷 、
电瓷: 用于电力工业高低压输电线路上的绝缘子。电机 用套管,支柱绝缘子、低压电器和照明用绝缘子,以及电 讯用绝缘子,无线电用绝缘子等;
特种陶瓷: 用于各种现代工业和尖端科学技术的特种陶 瓷制品,有高铝氧质瓷、镁石质瓷、钛镁石质瓷、锆英石 质瓷、锂质瓷、以及磁性瓷、金属陶瓷等。
电瓷(绝缘子) 特种陶瓷(刀具)
中国现代陶艺
我国现代陶艺从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以来,从大众最 初所持有的对现代陶艺的蒙眬意识,到2000年中国美 术家协会陶瓷艺术委员会的成立,也风风雨雨走过了 20多个春秋。这期间的坎坷和艰辛,只有那些做陶人 才能独自领会。
关于陶瓷的资料

关于陶瓷的资料陶瓷,是一种古老而又神秘的工艺,其历史可以追溯到至少5000年前。
陶瓷因其多种多样的形态、色彩、质感和文化价值而备受人们的喜爱。
现在我们来了解一下关于陶瓷的一些基本知识。
一、陶瓷的分类1. 按制作工艺分类:手工陶瓷、半手工陶瓷、机器制陶瓷。
2. 按材质分类:粘土陶瓷、瓷质陶瓷、瓷器、瓷砖、陶砖等。
3. 按用途分类:艺术陶瓷、日用陶瓷、建筑陶瓷等。
二、陶瓷的制作工艺陶瓷的制作工艺包括以下步骤:1. 选料:选取适当的原料,粘土、石英、长石、瓷石等,按比例混合。
2. 搅拌:将原料混合后,加入适量的水,搅拌均匀。
3. 制坯:将搅拌好的泥料放入模具中,制成坯体。
4. 烘干:将制好的坯体放入烤箱中烤干。
5. 烧制:将烤干后的坯体放入窑中烧制,经过高温烧制,化学结构发生变化,成为坚硬的陶瓷。
6. 装饰:烧制后的陶瓷可进行装饰,如彩绘、雕刻等。
三、陶瓷的特点1. 质地细腻:陶瓷的质地非常细腻,表面光滑,手感温润。
2. 色彩多样:陶瓷可通过不同的烧制温度和添加不同的金属氧化物等来制作出各种色彩。
3. 耐热耐寒:陶瓷的高温烧制使其具有较好的耐热性和耐寒性,适合用于烤箱、微波炉等高温环境中。
4. 洁净卫生:陶瓷无毒无味,易于清洁,不易滋生细菌,适合用于食器等日常用品。
四、陶瓷的文化价值陶瓷作为一种文化艺术形式,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价值。
1. 代表着人类文明发展的阶段:陶瓷的发展史是人类文明史的一个缩影,是人类智慧、技艺和审美的结晶。
2. 体现了不同地域的文化特色:不同地域的陶瓷制作具有独特的风格和特点,代表着不同地域的文化特色。
3. 传承了历史文化的精髓:许多古代文明的陶瓷器物,以其独特的造型和图案,传承了历史文化的精髓。
4. 反映了当代美学的发展:陶瓷在当代美学中也有着重要的地位,许多陶艺家通过对传统工艺的创新和发展,创作出了许多具有现代感的陶瓷作品。
五、陶瓷的发展趋势1. 智能化:随着科技的发展,陶瓷制作也将越来越智能化,例如3D打印技术的应用,将使陶瓷制作更加精准、高效。
陶瓷基本知识

陶瓷基本知识中国“天下名瓷”主要产区有江西景德镇:青花瓷、青花玲珑瓷、粉彩瓷、单色釉瓷,广东潮州:珐琅彩瓷、骨瓷,浙江龙泉哥窑、弟窑青瓷,山东淄博:宾馆类用瓷,河北定窑瓷器、耀州青瓷、唐山骨瓷,河南:钧窑、汝窑,江苏宜兴:紫砂,福建德化:白瓷,厦门:漆线雕,广西:北琉日用瓷,广东佛山石湾:陶刻,湖南醴陵:釉下五彩瓷、中国红瓷、釉下青花瓷。
一、陶瓷是陶器和瓷器的总称。
是以粘土以及各种天然矿物经过粉碎混炼、成型和煅烧制得的材料为主要原料的各种制品。
陶器的缺点----就是它吸水。
用来盛水、盛粥,很快就把水吸干了。
陶器上有很多细孔,容易吸水。
瓷器是从陶器发展演变而成的,中国的四大发明:造纸、火药、指南针、活字印刷,还有一个更重要、使用更广泛的发明------就是瓷器,英文的“中国”都叫China,意为瓷器,西方文明对中国的认同,是从陶瓷开始的。
哪什么是瓷器呢?必须具备以下几条才能称之为瓷器:1、胎料必须是瓷土的。
瓷土的成分主要是高岭土,并含有长石、石英石和莫来石成分;含铁量低。
经过高温烧成之后,胎色白。
2、必须经过1200℃~1300℃的高温焙烧才具备瓷器的物理性能。
瓷土不同,烧成温度也有差异,要以烧结为准。
3、瓷器表面所施的釉,必须是在高温之下和瓷器一道烧成的玻璃质釉。
4、吸水率。
我们都知道陶器吸水,瓷器胎体吸水率不足0.5%,几乎不吸水。
5、透光率。
陶器无论什么条件下,它都不会透过光线。
瓷器要求在一定的条件下,能够透光,透光度越高,瓷器质地越好。
那么问题来了,吸水率大于0.5%的陶瓷是什么?是陶?是瓷?还是?二、陶瓷的分类。
你所知道的陶瓷分类有哪些?1.按用途分类:日用陶瓷:如餐具、茶具、缸、坛、盆、罐、盘、碟、碗等。
艺术(工艺)陶瓷:如花瓶、雕塑品、园林陶瓷、器皿、相框、壁画、陈设品等。
工业陶瓷:如建筑卫生陶瓷、化工陶瓷、电瓷、特种陶瓷等。
2.按花面装饰方式分类可分为釉上彩、釉中彩、釉下彩和色釉瓷及一些未加彩的白瓷等。
陶瓷基本常识

氧配位体对着色离子的发色影响是基于着色离子的氧配位数。一般着色离子在釉玻璃中主要是八配位.少数情况下是四配位。八配位时d轨道的配位场分裂能比四配位大,而配位场分裂能高的配位状态,使着色离子吸收呵见光中波长短的单色光.而呈现波长长的各种单色光的混合色调,例如八面体[CoO6]吸收550hm附近的单色光,而呈现偏紫的蓝色。而[CoO4]四面体吸收620hm附近的单色光,呈现偏蓝的紫色调。由于钴元索在硅酸盐玻璃釉中多以四配位出现,故钴常使釉玻璃呈蓝色。釉玻璃中除着色离子外的阳离子种类与离子半径对配位场分裂能大小也有较明显的作用。阳离子电价高,它对氧离子的极化作用大,配位场分裂能变小。同价而离子半径大的阳离子,因氧离子对其屏蔽不完全,其正电场部分进入着色离子的氧多面体中,配位场分裂能也下降。配位场分裂能下降,着色离子对长波单色光的吸收加强,釉玻璃呈现短波色调。
还原剂引人量在2%以下:SNO21%~3%、FE2O30.5%~2%、
为了使(’u20胶粒粒度<100rim和防止出现混浊液,釉料中需加入保护胶SnO2,SN02微粒包裹着CU20,减弱了CU2O胶粒的聚集状态。烧成工艺是制造铜红釉的另一关键问题。氧化还原交替进行;快速升降温与宜使用已烧熟的瓷胎施釉是铜红釉烧成的三个关键问题,烧成工艺要严格按四阶段进行:氧化期、还原期、弱还原期、冷却。胶体着色色釉还有低温金紫红釉(它是金胶粒呈色)与硫化镉黄、硫硒化镉红釉(它是硫硒化镉胶粒呈色,但它的发色与胶粒大小关系不大)。
陶瓷的基本生产常识

陶瓷的基本生产常识一﹑专业用语的含义1 、陶瓷砖:由粘土或其它无机物非金属原料,经成型、烧结等工艺处理,用于装饰与保护建筑物、构筑物墙面及地面的板状或块状陶瓷制品,也可以称为陶瓷饰面砖。
2、坯裂:出现在坯体上的裂纹。
3、针孔:制品表面出现针刺状的小孔。
4、斑点:制品表面的异色污点。
5、夹层:坯体出现层状裂纹或小块状剥落。
6、色差:同件或同套、同一色号同批产品正面的色泽出现肉眼能察觉的差异。
7、麻面:产品正面呈现的凹陷小坑。
8、吸水率:是用来描述陶瓷产品吸水程度的一个名词。
对于抛光砖来说吸水率越低,对陶瓷产品其它性能的提高越有帮助,如强度、致密度等都有随吸水率的降低而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9、放射性:经国家检测机构检验认证无放射性污染,属无毒害绿色环保产品。
10、防污性:陶瓷表面染上污物,如果越容易清洗掉,防污性能越好,防污性能的测定是用标准的易产生痕迹的污染物涂在砖面上,过一定的时间后用不同种类的清洗剂清洗,从而确定陶瓷砖面的防污效果。
完全不会被污染的陶瓷是没有的,因此,陶瓷表面受到污染后,我们宜采用合适的清洗剂来清洗,如漂白粉、洗衣粉、丙酮、盐酸溶液、氢氧化钾溶液等都是常用清洗剂。
11、耐化学腐蚀性:是指瓷砖对化学物质(如:酸、碱、盐等)侵蚀的抵抗能力。
耐化学性能好,即使长期处于酸性或碱性环境下,瓷砖也不会有什么损坏而降低使用功能。
提高耐化学腐蚀性,就可以延长瓷砖在自然状态下的使用寿命。
12、光泽度:是指瓷砖抛光面反光能力的强弱,光泽度越高,其表面看起来越象一面镜子,光可鉴人。
13、表面平整度:是指瓷砖表面的水平程度,表面越平整,铺贴效果就越好。
当瓷砖表面平整度达到一定的标准时,正确的留缝铺贴后就不会有拱起或凹下去现象。
二、陶瓷墙地砖生产原料陶瓷是以泥作原料生产出来的,但不是所有的泥料都符合使用要求,不同性能的不同的产品,有不同的原料的要求,而且较为严格。
陶瓷用原料种类繁多,通常有三大类,即坯用原料、釉用原料和辅助原料。
陶瓷的相关知识点总结

陶瓷的相关知识点总结一、陶瓷的种类陶瓷按照用途和材质的不同可以分为多种种类,主要包括瓷器、陶器、瓷砖、马赛克等。
1. 瓷器瓷器是指用高岭土、瓷石、石英、长石等为原料,经过造型、干燥、烧制等工序制成的具有一定透明度和高强度的陶瓷制品。
瓷器在中国古代就有着悠久的历史,并因其精美的工艺和独特的艺术价值而成为举世闻名的文化瑰宝。
中国的景德镇、汝窑、钧窑等地均以瓷器闻名于世。
2. 陶器陶器是指用黏土为原料制成的陶瓷制品,其制作工艺和装饰技法与瓷器有所不同,通常使用的颜色较为单一,表面装饰多采用刻画、彩绘等方式。
陶器的种类繁多,主要包括日常生活用具、工艺品、建筑构件等。
3. 瓷砖瓷砖是一种用于地面、墙面、屋顶等建筑装饰的陶瓷制品,具有防火、耐磨、易清洁等特点,广泛应用于建筑领域。
瓷砖的种类繁多,常见的有釉面瓷砖、抛光砖、仿古砖等,其表面装饰效果丰富多样,可以满足不同装饰风格的需求。
4. 马赛克马赛克是一种由小块陶瓷或玻璃等材料拼接而成的装饰材料,其种类繁多,可以根据需要进行各种形状和颜色的组合,具有优美的装饰效果,广泛应用于室内装饰、艺术创作等领域。
二、陶瓷的制作工艺陶瓷的制作工艺主要包括原料配制、成型、干燥、烧制等环节。
1. 原料配制陶瓷的原料一般包括粘土、瓷石、石英、长石等,其中粘土的种类和含量对陶瓷的质量和用途有着重要影响。
一般来说,瓷器所使用的原料比陶器要精细,因此在原料的选取和配比上就要比较严格。
在陶瓷制作中,原料的选取和配制是决定陶瓷品质的关键环节。
2. 成型成型是陶瓷制作的第一道工艺环节,根据产品的形状、大小和用途的不同,可以采用手工成型、模压成型、注塑成型等多种工艺方法。
其中,手工成型在陶瓷制作中占据着重要地位,造型师通过手工捏拉、挤压、捏泥等方式,将粘土制作成各种形状的陶器。
3. 干燥成型后的陶瓷制品需要进行干燥处理,以去除水分,增加强度和稳定性。
干燥过程一般分为自然干燥和人工干燥两种方法,其中自然干燥比较慢,而且容易受天气影响,因此在工业生产中多采用人工干燥的方式,以提高生产效率和陶瓷制品的质量。
陶瓷科普知识点总结

陶瓷科普知识点总结一、陶瓷的历史陶瓷的历史可追溯至公元前15000年的中国新石器时代,中国是世界上最早生产陶瓷的国家之一。
史前陶瓷制作主要分为手工陶瓷和轮制陶瓷两种方法,手工陶瓷是指用手将泥坯搓成成型,而轮制陶瓷则是指用陶轮加工成型。
后来,陶瓷制作技术逐渐传播到印度、中东地区和欧洲,陶瓷制作逐渐发展成为一种具有卓越技术含量和文化内涵的工艺。
二、陶瓷的制作工艺陶瓷的制作工艺主要包括原料处理、制胎、装饰、烧制和包装等环节。
首先,陶瓷的制作需要选择合适的原料,通常包括黏土、瓷石、长石、釉料等;然后对原料进行混合、粉碎等处理,以便于进一步加工;接着进行成型,可以采用手工成型、轮制成型或模压成型等方法;然后对成型的陶瓷进行装饰,包括彩绘、镶嵌、浮雕等工艺;最后,将装饰好的陶瓷进行烧制,通常包括干燥、初烧、装窑、烧制等步骤;最终,要进行包装、运输和销售等工作。
三、陶瓷的种类与用途根据用途和特点不同,陶瓷可以分为日用陶瓷、工艺陶瓷和建筑陶瓷等。
日用陶瓷包括餐具、茶具、花盆等,具有丰富的纹样和色彩,广泛应用于日常生活中;工艺陶瓷包括雕塑、摆件、壁画等,形式多样,作为装饰品广受欢迎;建筑陶瓷主要用于建筑装饰,包括瓷砖、瓦片、镶嵌等,具有较强的耐候、抗污、抗腐蚀等特点。
四、陶瓷的艺术鉴赏陶瓷作为一种艺术品,在其装饰、造型、工艺等方面有着丰富的艺术表现。
陶瓷艺术的鉴赏主要包括对器型、胎质、釉色、纹饰等方面的评判。
器型是指陶瓷器物的形状和结构,包括形制、比例、线条等;胎质是指陶瓷器物的胎体质地和质感,包括质地、坚硬度、断口等;釉色是指陶瓷器物的表面釉料的颜色和质感,包括颜色饱满度、通透度、韵味等;纹饰是指陶瓷器物表面的纹样和图案,包括线条、纹饰、装饰等。
通过对这些方面的评判,可以全面了解陶瓷艺术的特点和魅力。
五、陶瓷的保养与收藏陶瓷的保养与收藏需要特别小心,因为陶瓷是一种易碎的材料,容易受到外力和环境因素的影响。
首先,要避免陶瓷受到撞击和摩擦,以免破碎和磨损;其次,要避免陶瓷受到潮湿和日晒,以免发霉和褪色;再次,要定期清洁陶瓷器物,以免积灰和油渍;最后,要避免长时间暴露在灯火和烟尘中,以免受到污染和腐蚀。
陶瓷相关冷知识

陶瓷相关冷知识陶瓷是一种常见的材料,用于制作餐具、花瓶、装饰品等。
但是,你知道什么是真正的陶瓷吗?这里有一些与陶瓷相关的冷知识,让你更加了解这种材料。
1. 陶瓷的定义陶瓷是一种由天然材料(如黏土、石英、长石等)制成的非金属材料。
它们在高温下烧制而成,通常用于制作耐热、耐磨、耐化学腐蚀的物品。
2. 瓷器与陶器的区别瓷器是一种高质量的陶瓷,由高岭土和石英砂等材料制成,经过高温烧制而成。
瓷器具有高度的透明度、韧性和耐磨性,通常用于制作高档的餐具和装饰品。
而陶器则由黏土等天然材料制成,烧制温度较低,韧性和耐磨性较差,通常用于制作花瓶、壶等装饰品。
3. 陶瓷的历史陶瓷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中国新石器时代,约有9000多年的历史。
最早的陶器主要用于贮存食物和水,后来发展为制作各种器皿和装饰品。
4. 陶瓷的分类陶瓷可以根据不同的性质和用途进行分类。
常见的分类包括:瓷器、陶器、石器、玻璃陶瓷、工业陶瓷等。
5. 陶瓷的烧制技术烧制是制作陶瓷的关键步骤之一。
烧制温度和时间对陶瓷质量有着决定性的影响。
通常分为三个阶段:干燥、烧成和冷却。
其中,烧成温度和时间会根据不同的陶瓷种类和用途而有所不同。
6. 陶瓷的应用陶瓷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包括制作餐具、花瓶、装饰品、建筑材料等。
在工业领域中,陶瓷的高温抗腐蚀性能被广泛应用于制造石油化工设备、汽车发动机部件、医疗器械等。
尽管陶瓷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它的制作过程和种类却是如此的多样化和复杂化。
通过了解这些冷知识,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陶瓷的魅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陶瓷基本常识
一、依材质可分为下列各种。
1.白云土,又称低温瓷。
dolomite
A.在大陆普遍用重质土,土质密度较佳。
重量比台湾的重,且声音吭
锵脆耳。
有些工厂如盛朋,则用可烧高温的白云土,以较高温去窑
烧,成型后较为坚实,可通过微波炉及洗碗机测试。
2.半瓷,又称中温瓷。
stoneware
3.全瓷:又称高温瓷,或高白瓷。
porcelain
4.强化瓷intensify porcelain
5.骨瓷:(含骨成份约在40%左右)。
bone china
6.新骨瓷:高温瓷土烧中温。
new bone china
7.红土:低温红土,高温红土。
terra cotta
8.陶土:范围,土质种类繁多。
二、烧成温度:基于不同土质之特性,烧成温度有异,其成型后之密度/坚硬度
与烧温成正比。
1.白云土:1000~1050˚C,烧成后之变形度较少。
2.半瓷:1080~1150˚C,烧成后颜色偏黄,大多会以大白釉或上其它釉色
处理可选择的釉色多。
3.全瓷:1250~1300˚C,因到了这种温度所有土中杂质都已烧掉,几成玻
璃化了。
防渗水性也最佳。
高温烧成会还原成磁土的原色(白色),可选
择的釉色少。
4.骨瓷:1250˚C~1300˚C。
5.强化瓷:1360˚C。
三、缩水比例:从土坯到成品,窑烧前后的比例不同,窑烧前因有大量水份及杂
质会在窑烧过程中蒸发掉。
土性不同,其缩水比(土坯与烧成型之比例)亦不同。
1.白云土-5%~6% (有的土只有4.5%)
2.半瓷-10~12%。
3.全瓷-约在15%上下。
缩水比愈大,愈难掌握。
四、制作方式
依产品的形状、尺寸…等不同。
有下列各种方式:
1.手拉坯hand shaping
2.注浆(灌浆、倒浆)slip lasting (pour and casting)
3.高压注浆pressing
4.车台stamping
5.冲压
五、表面处理
从土坯到成品,一定会经过表面处理,来展示产品的美感与特色,可概分为下列几种:
1.施釉:最为普遍的表现方式,其方法有浸泡釉、淋釉、喷釉…等。
因釉的
特性可分大白釉white glaze、珠光釉luster、窑变釉、透明釉、平光釉(无光釉)mat glaze。
平光釉比常用的大白釉较难掌握。
不同的色釉掌握的难易度有别,有些特殊色,成本亦非常高,如红色(40%高)。
Cobalt blue. Black is also getting expensive. Cobalt is one of the element in black. The cost is
raising.
2.绘彩:(手绘)hand painting
3.窑变:“Denby”为此代名词。
Denby glaze (chemical reaction and glaze
change during firing)
4.金属釉(metal glaze)
5.电镀plating
6.贴花纸decal
7.双色釉two tone
8.复合式处理:如手绘加贴花纸,上釉加手工雕刻或其它处理。
9.其它
六、窑烧:
因土性、土质或质量及制作上之需要有素烧及釉烧两种。
一般而言,白云土的土密度较差、土性松软,为了改变土质的结构与密度,需要先素烧再进行釉烧。
七、制程:
1.拌土tumbling, mixing
2.原型模modeling
3.产品模分片master mold
4.生产模production mold
5.注浆slip lasting
附注:如果是车台或冲压则为备好土条依需要切成等量块再上车台或冲
压。
6.修坯,整饰(擦拭)trimming
7.阴干dry & then bisque
附注:烘干:如因赶时间则选择速度较快,成本较高的方式去烘干。
8.素烧firing:白云土要素烧、品检、修补,甚至再素烧一次。
9.上釉,绘彩glazing or painting:可分为釉下彩及釉中彩二种。
釉下彩:素烧-上彩-窑烧。
釉中彩:窑烧后-上彩-窑烧。
10.釉烧(成型烧):
釉中-窑烧800˚C或更高的温度。
釉下-素烧后贴花纸,然后窑烧。
11.贴花纸decaling
12.烤花(或称电花):温度约750˚C。
13.成品、包装、出货。
八、一般质量上易出现的问题:
1.变形(如不够圆、不直、陷塌),底部不平。
2.针孔
3.杂质粒
4.流釉、积釉、漏釉、跳釉。
5.色差
6.龟裂
7.花纸问题:贴花不正、褶痕、跳花(最常见)、接缝处不良、色差…等。
8.其它表面处理上的缺点。
九、主要机器设备:
1.拌土机
2.注浆管路线配备
3.高压注浆成型机具
4.冲压成型机
5.车台jigger machine-垂直式,斜背式(摇背式)。
6.燧道窑tunnel kiln (popular size is 40 meter)-高,可迭好几层,窑烧数量多、
时间长、质量较不易控制。
7.滚动窑,又称自动窑computerized roller kiln:一般均为计算机控制。
窑烧
数量少(单层),但时间短,质量稳定。
8.立方窑shuttle kiln:适合高温瓷。
9.烤(电)花炉roasting kiln。
十、一般可能产生开发费用:
1.原型模
2.生产模
3.花纸版费
十一、一般验货标准:
依客户要求或自订之SOP检验。
十二、后记:
陶瓷学问如瀚海无垠,学无止境,但在贸易这行若有接触到陶瓷产品,以上所述,乃最基本的必备常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