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超-中国糖尿病防治现状

合集下载

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解读

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解读

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解读一、指南编写的背景及特点糖尿病已成为全球的流行性疾病,据国际糖尿病联盟(IDF)2006年统计,全球有糖尿病患者2.33亿,并每年新增700万。

为提醒全社会对糖尿病的高度关注,联合国大会于2006年12月通过决议,将每年11月14日的IDF国际糖尿病日确定为联合国糖尿病日(United Nation Day),而作为单一疾病通过的联合国决议仅有糖尿病和艾滋病两项。

中国是糖尿病大国,据IDF估算2007年我国患者人数约为3980万,2025年将达到5930万,居世界第二位。

我国患者绝对数量巨大,患病率也在迅速增加。

1980年以后全国性流行病调查资料显示,过去20多年我国糖尿病患病率至少增长了4倍,并仍在快速增长。

最新资料显示北京等大城市和城镇的糖尿病患病率为10%左右。

因此,制定适合中国人群的糖尿病防治策略已成为我国糖尿病学界的迫切任务。

2004年以来各国际组织以循证医学和医学科学研究为依据,颁布了一系列针对不同人群的糖尿病防治指南,例如2005年IDF《2型糖尿病指南》,2005年国际糖尿病联盟–西太平洋区(IDF–WPR)《2型糖尿病实用目标与治疗》,2006年美国糖尿病学会–欧洲糖尿病研究会(ADA–EASD)《高血糖管理共识》,2007年欧洲心脏病学会–欧洲糖尿病研究会(ESC–EASD)《糖尿病、糖尿病前期和心血管疾病指南》,2007年IDF《2型糖尿病预防共识》以及2007年IDF《餐后血糖管理指南》等。

这些指南达成了提倡综合管理、严格控制血糖可降低并发症风险、改善预后等共识。

但在具体问题上还存在诸多不同意见,例如正常空腹血糖值的界定、血糖控制的目标值、降糖药物的选择应用等。

2007年版《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要求充分利用国际和国内最新糖尿病研究结果,以IDF–WPR《2型糖尿病实用目标与治疗》为基本模板,并且结合中国2型糖尿病患者的特点、防治现状、卫生资源和经济基础等。

2020年中国糖尿病流行现状(PPT课件)

2020年中国糖尿病流行现状(PPT课件)
• T2DM患病率:1979:1.00% 1996:3.21% 2002:4.37%
年增 0.1%以上,全国约4000万
中国糖尿病流行现状
9
T2DM发病年龄的年轻化
• 逐代年轻现象:子代发病年龄低于父母 • 近年来儿童2型糖尿病患病率迅速增加,值得
关注
中国糖尿病流行现状
10
血糖增高者大量存在(%)
中国糖尿病流行现状
17
我国糖尿病住院病人微血管病变现状
• 双目失明患病率增高的幅度较小,仅为非糖尿病 者失明率的2倍左右。可能由于我国非糖尿病人 群双目失明患病率很高所致
• 尿毒症患病率在糖尿病患者中增幅极高,可能说 明糖尿病肾病是对我国糖尿病患者的巨大威胁
中国糖尿病流行现状
18
糖尿病并发症危险因素
个重大公共卫生问题
中国糖尿病流行现状
16
我国糖尿病住院病人大血管病变现状
• 高血压患病率增高的倍数与国外相似,而冠心病及 脑卒中的患病率增高的倍数则远远高于国外资料
• 可能是由于在我国,大血管疾病,尤其是冠心病缺 乏简便易行的流行病检测手段,难以进行人群普查, 表中所列的总人群百分比较实际为低。本研究为住 院病人,糖尿病相关大血管病变的检出率较高
• 在危险因素中,体质指数、高血压和血脂异常出现 的频率较高
• 体重大的患者胰岛素抵抗明显,这可能是引起体质 指数与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相关的原因,同时提示减 肥有可能利于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防治
中国糖尿病流行现状
20
代谢控制与慢性并发症(2)
• 高血压与大血管并发症、微血管、神经并发症均密切 相关,收缩压与各种并发症均相关。高血压是可以控 制的因素,说明预防和治疗高血压的重要性
时间 1989 1994 1996

糖尿病前期的治疗研究进展

糖尿病前期的治疗研究进展

糖尿病前期的治疗研究进展王文娜;龚红红;刘超【摘要】糖尿病前期(prediabetes mellitus,PDM)又称为糖调节受损(Impaired sugar regulation,IGR)是指血糖水平介于正常人与糖尿病患者之间的异常状态,包括空腹血糖受损(impaired fasting glucose,IFG)、糖耐量低减(impaired glucosetolerance,IGT)以及IFG和IGT并存,2型糖尿病由糖尿病前期发展而来.该期具有高度可逆性,如果在此阶段加以干预,对降低2型糖尿病发病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就糖尿病前期的治疗进展方面进行综述.【期刊名称】《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年(卷),期】2018(016)015【总页数】3页(P156-158)【关键词】糖尿病前期;健康教育;医学营养治疗;运动治疗;药物治疗;消渴【作者】王文娜;龚红红;刘超【作者单位】河南中医药大学中西医结合内科,河南郑州450000;河南中医药大学中西医结合内科,河南郑州450000;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老年医学二病区,河南郑州450000【正文语种】中文根据国际糖尿病联合会 (IDF)统计[1],2015年中国糖尿病患者数为1.1亿,居全球首位。

糖尿病前期(prediabetes mellitus, PDM)又称为糖调节受损(Impaired sugar regulation,IGR)是指血糖水平介于正常人与糖尿病患者之间的异常状态,包括[2]空腹血糖受损(impaired fasting glucose, IFG)、糖耐量低减(impaired glucose tolerance, IGT)以及IFG和IGT并存,2型糖尿病由糖尿病前期发展而来。

我国糖尿病患病人群以2型糖尿病为主,占总糖尿病人数的90.0%以上[3]。

大庆研究是我国在糖尿病前期人群中进行糖尿病预防干预研究的里程碑,研究显示[4],6年生活方式干预(饮食和(或)运动干预)使受试IGT患者14年后的2型糖尿病累计发生率下降43%,芬兰和美国随后也进行了糖尿病预防研究,这些研究[5-6]均证实2型糖尿病是可以被预防的。

中国糖尿病防治研究的现状和挑战

中国糖尿病防治研究的现状和挑战

基本内容
理,许多患者未能得到科学有效的治疗和管理,导致并发症的发生率居高不 下。
基本内容
为应对这些挑战,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对策。首先,应加强糖尿病的宣传教 育,提高公众对糖尿病的认识和了解,以便及早发现和治疗。其次,应提高诊疗 水平,包括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能力建设,推广先进的糖尿病诊疗技术,
2、优化医疗资源配置和地区合 作
2、优化医疗资源配置和地区合作
政府应加大对欠发达地区的医疗资源投入,提高这些地区的脑卒中防治水平。 同时,加强地区间的合作与交流,推动优质医疗资源的共享与辐射,使各地区患 者都能享受到高质量的医疗服务。
3、完善医疗保障制度
3、完善医疗保障制度
政府应进一步完善医疗保障制度,减轻患者的医疗负担。通过提高医疗保险 覆盖面、增加对贫困地区的医疗援助以及实施大病统筹等措施,提高脑卒中患者 的治疗水平和康复效果。此外,鼓励社会各界共同参与,发展多元化的医疗保障 体系,为患者提供更加全面的医疗保障。
基本内容
究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果,但如何将这些成果转化为临床实践和公共卫生政策, 进而降低糖尿病发病率和死亡率,仍需进一步探讨。最后,医疗团队建设也是关 键。要培养一支既具备专业知识和技能、又热心于糖尿病防治工作的医疗团队, 为患者提供全面的诊疗和关爱。
基本内容
针对以上挑战,本次演示提出以下建议: 1、加强医疗团队建设:通过专业培训和继续教育,提高医务人员对糖尿病的 认知和治疗水平,培养一支具备专业知识、技能和热情的医疗团队。同时,要加 强对基层医务人员的培训和指导,提高他们在糖尿病防治工作中的重要作用。
3、高昂的医疗费用
3、高昂的医疗费用
脑卒中防治工作需要大量的医疗资源和经费支持。高昂的医疗费用给患者家 庭和社会带来了沉重的负担。部分贫困地区和低收入家庭难以承受脑卒中的治疗 费用,导致部分患者无法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的研究进展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的研究进展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的研究进展1. 引言1.1 研究背景糖尿病是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全球范围内已成为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重大问题。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显示,全球糖尿病患者已超过4亿人,且这一数字仍在不断增长。

糖尿病不仅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还会增加并发症的发生率,给社会和家庭带来沉重负担。

传统的药物治疗虽然有效,但长期使用易产生耐药性和副作用,且无法根除疾病。

中医作为中华传统医学宝贵的资源,被越来越多的医学专家和患者所重视。

中医治疗糖尿病的方法包括针灸、草药、饮食调理等,这些方法在根本调理和改善患者体质方面具有独特优势。

随着现代医学的不断发展,西医在糖尿病治疗中取得了显著成效,例如胰岛素治疗、口服降糖药物等。

西医治疗糖尿病的方法注重对症治疗,能够迅速降低血糖水平,减少并发症风险。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逐渐受到更多关注,结合了中西医的优势,能够在调理体质、降低血糖、延缓并发症进展等方面取得更好的疗效。

本文旨在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的研究进展,为临床治疗提供更多可靠依据。

1.2 研究目的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严重威胁着人们的健康。

随着社会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糖尿病的患病率逐渐增加,给社会和个人带来了巨大的负担。

中医在治疗糖尿病方面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经验,尤其是在调理患者的体质、改善微循环等方面有独特优势。

西医则注重通过药物治疗和血糖监测来控制糖尿病病情。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将中医的辨证施治与西医的药物治疗相结合,可以更全面地治疗糖尿病,减少药物副作用,提高治疗效果。

本文旨在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的研究进展,旨在通过系统性地总结和分析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的优势和近期的研究进展,进一步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的前景以及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通过深入研究和探讨,为临床实践提供更有效的治疗方案,帮助更多患者管理好糖尿病病情,提高生活质量。

1.3 研究意义糖尿病是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严重危害人民健康。

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

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

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前言....................................................................................... 11糖尿病的现状与流行趋势 ................................................................. 22糖尿病的危害性 ......................................................................... 43糖尿病的定义、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及自然病程 ............................................. 74糖尿病的诊断及分型 ..................................................................... 95糖尿病发病的危险因素 ................................................................. 126肥胖病 ............................................................................... 127代谢综合征 ........................................................................... 1482型糖尿病高危人群的筛查及干预........................................................ 17918102011241230133414371559166117621995年,减少并发症,提高患者生存率,改善生存质量为目标;以循证医学为理论基础,既参考了国内外流行病学资料、近年的临床试验成果及相关的指导性文件,又结合了我国糖尿病防治的实践,具有科学性和可行性。

【焦点论坛】共享门诊:新型糖尿病管理模式

【焦点论坛】共享门诊:新型糖尿病管理模式

【焦点论坛】共享门诊:新型糖尿病管理模式文章来源:中华糖尿病杂志2019,11(9):577-580作者:姚瑶郑仁东刘超单位: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中西医结合医院摘要共享门诊即在团体环境中进行的连续性个人医疗服务,是近年兴起的以患者为中心、以价值为导向的新型诊疗模式,主要适用于慢性病患者。

糖尿病作为高发且依赖药物、生活方式以及定期监测的慢性进行性疾病,是共享医疗模式最为合适的服务对象之一。

这一模式的实施,对患者血糖控制、自我管理效能、医患满意度及医疗效率和服务价值的提升均可发挥积极的作用。

但是,有限的医护资源使得共享门诊的最优适用对象尚不明确,今后应进行大样本临床试验,同时借助各学科间的积极合作,探索出适合我国国情的共享医疗慢性病管理模式,以更准确有效地应对更多更复杂的患病人群。

迄今为止,糖尿病仍然是依靠生活方式干预、药物治疗及患者自我管理相结合才能获得长期疗效的慢性疾病。

随着我国糖尿病患病率的骤增[1],传统单一的诊疗模式已无法满足患者和医疗保障部门的需求,高血糖、高血压和脂质紊乱等代谢异常的治疗率和达标率差强人意,这就使得基于提升糖尿病管理成效的团体诊疗模式更具优势。

而共享门诊(shared medical appointments),就是这种诊疗模式最为典型的代表。

一、共享门诊的定义、起源及可能优势共享门诊模型最初于1996年由心理学家Edward Noffsinger博士提出,其精髓是以患者为中心,在互相倾听、讨论、学习的团体环境中,进行连续的医疗访视。

这种新型管理模式主要适用于慢性疾病的共同照护[2,3]。

共享门诊通常也称为团体门诊,一般由一组医务工作者,包括专科医师、护士、营养师、康复医学专家、心理治疗师、药师等,在一小群特选患者面前轮流对每位患者进行诊察和宣教,并通过小组讨论、同伴参与等形式,让患者和(或)家属听取医务工作者和患病同伴对疾病诊疗过程的分析和判断,同时给予就诊者针对某一困惑提出问题的时间,通过医务工作者的现场回答和集体讨论,让每一位参与者对特定主题都有更加深刻的了解。

“三高”已成过去,“五高”重磅来袭

 “三高”已成过去,“五高”重磅来袭

“三高”已成过去,“五高”重磅来袭作者:黄奕言来源:《祝您健康》2022年第11期刘超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副院长,内分泌科主任,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

任国际甲状腺大会(ITC)学术委员会理事、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内分泌专业委员会副会长、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内分泌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中西医结合学组组长、中国医师学会中西医结合学分会糖尿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等社会兼职。

长期从事内分泌临床工作,擅长内分泌领域疾病的临床诊疗,尤其是甲状腺疾病和糖尿病的诊断与治疗,在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糖尿病肾病、糖尿病强化治疗、限食疗法等领域具有较深厚的研究与临床工作基础。

“三高”是大家耳熟能详的词汇,具体指“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他们都属于高代谢综合征,往往是人们不良生活习惯造成的,因此,也被认为是现代社会所派生出来的“富贵病”。

大家都知道“三高”可能单独存在,也可能相互关联,产生的危害可以说是全身性的,所以,大家对于“三高”的防范意识也在不断加强。

如今,“五高”正在强势来袭。

然而,大部分人还没有注意到“五高”的存在,依旧认为“三高”才是最关键的。

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副院长、内分泌科主任刘超教授指出,“五高”危害无穷,大家要早早重视起来,及时进行全面系统的健康管理。

“第一高”是指高血压。

高血压在“五高”中的发生率最高,《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21》指出,目前我国的高血压患者约2.45亿,即25%左右的中国人患有高血压。

在18岁以上的成年人中,每4人中就有一位高血压患者,而在年龄超过60岁的人群中,高血压的患病率高达60%以上。

“第二高”是指高血糖。

《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 版)》指出,我国2型糖尿病患病率已上升至11.2%。

另外,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简称“国家卫健委”)数据显示,全国有近一半的成年人正处在糖尿病前期,随时都有转化成糖尿病的可能。

“第三高”是指高血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西合璧 德艺双馨
今日主题
➢ 中国糖尿病流行特征 ➢ 糖尿病筛查与诊断方法 ➢ 糖尿病治疗与中国特色 ➢ 糖尿病防治的问题与展望
相同糖尿病发病率,亚洲人群BMI偏低
DECODA/DECODE
男性
女性
DECODA和DECODE研究,横断面调查,入选24515例男性和29952例女性,既往未诊断糖尿病,测量 基线BMI,并进行OGTT检查诊断糖尿病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Obesity (2010) 34, 332–339;
中西合璧 德艺双馨
虽然整体BMI偏低,但中国人群内脏脂肪含量高 M-CHAT研究
男性 女性
入选822例健康志愿者,来自加拿大土著、中国、欧洲和南亚,分析不同种族人群内脏脂肪差异
Am J Clin Nutr 2007;86:353–9.
中西合璧 德艺双馨
亚洲新诊断糖尿病患者合并大血管及微血管 并发症的比例显著高于西方人群
中国糖尿病患者的平均餐后血糖水平很高
Yang W, et al.N Engl J Med 362:1090-1101 March 25, 2010
中西合璧 德艺双馨
80%的冠心病患者合并高血糖
(n=3,513)
FPG新诊断DM 已诊断DM OGTT新诊断DM I-IFG(5.6mmol/L) I-IGT IGT+IFG NGT
今日主题
➢ 中国糖尿病流行特征 ➢ 糖尿病筛查与诊断方法 ➢ 糖尿病治疗与中国特色 ➢ 糖尿病防治的问题与展望
中西合璧 德艺双馨
中国人群糖尿病患病率持续递增
2012 IDF
China
9240万
1./sites/default/files/5E_IDFAtlasPoster_2012_EN.pdf. 2 .Yang WY , et al. N Engl J Med. 2010;362:1090-101.
糖尿病患病率(%)
中西合璧 德艺双馨
中国糖尿病患病率,城镇高于农村
糖尿病患病率 (%)
Yang W, et al. N Engl J Med 2010; 362:1090-1101.
中西合璧 德艺双馨
亚洲糖耐量受损(IGT)较西方患病率更高
IGT患病率,%
1. Yang W et al. N Engl J Med 2010;362:1090–1101 2. IDF. Diabetes atlas, sixth edition. IDF, 2013
确诊糖尿病时
已合并大血管并发症 的患者比例
p<0.001
确诊糖尿病时
已合并微血管并发症 的患者比例
p<0.001
入选新诊断的早发2型糖尿病患者292例,年龄<40岁,受试者接受大血管(包括CVD危险因素)、微血管疾病( 视网膜、肾、神经病变)检查,比较南亚和欧洲人群合并糖尿病并发症的差异。
QJM. 2002 Apr;95(4):241-6.
130个月 糖尿病截肢患者合并神经病变者为50.1%、下肢动脉病变74.8%、肾病
28.4%、视网膜病变25.9%
中西合璧 德艺双馨
中国糖尿病病因和发病机制的特点
➢ 病因特点 ➢ 发病机制特征
中西合璧 德艺双馨
高血糖乐团的八重奏
neurotransmit ter
dysfunction
得了糖尿病,应该……
让糖尿病患者安然入梦
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内分泌代谢病院区
刘超
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医院 主任医师, 教授, 博士生导师 瘿病证治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 亚大地区甲状腺学会学术委员会主席 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副会长 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会常委 中华内分泌学分会青年委员会主任委员 中国医师学会中西医结合糖尿病专业委员会副主委 江苏省内分泌学会前任主任委员 江苏省糖尿病学会副主任委员 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学会主任委员 发表论文1000余篇,主编、参编专著37部
中西合璧 德艺双馨
中国 IGT的患病率高于IFG
患病率(%)
Yang W, et al. N Engl J Med 2010; 362:1090-1101.
中西合璧 德艺双馨
成人新诊断糖尿病:IPH占46.6%
IPH (Isolated Postchallenge Hyperglycemia)
N=46,239
中西合璧 德艺双馨
亚洲新诊断糖尿病患者心血管事件风险显著高于西方人群
p<0.001
绝对心血管并风险* ,%
*Framingham风险评估,10年CVD事件发生风险
入选新诊断的早发2型糖尿病患者292例,年龄<40岁,受试者接受大血管(包括CVD危险因素)、微血管疾病( 视网膜、肾、神经病变)检查,比较南亚和欧洲人群CVD风险。
PH/FH 36%
IPH 44%
PH/FH 35%
IPH 50%
IFH 20%
IFH 15%
男性:IPH患病率 2.9%
Yang WY. et al. N Engl J Med. 2010 Mar 25;362(12):1090-101
女性:IPH患病率 2.6%
中W西e 合Car璧e, We德Sh艺ar双e 馨
(年)
中西合璧 德艺双馨
中国糖尿病患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
年龄(岁)
糖尿病患病率(%)
Yang W, et al. N Engl J Med 2010; 362:1090-1101.
中西合璧 德艺双馨
中国糖尿病患病率与BMI成正相关
BMI
Yang W, et al. N Engl J Med 2010; 362:1090-1101.
中西合璧 德艺双馨
中国糖尿病防治现状
Management of Diabetes: Chinese pespective
刘超 Chao Liu
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内分泌代谢病院区
今日主题
➢ 中国糖尿病流行特征 ➢ 糖尿病筛查与诊断方法 ➢ 糖尿病治疗与中国特色 ➢ 糖尿病防治的问题与展望
中西合璧 德艺双馨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QJM. 2002 Apr;95(4):241-6.
中西合璧 德艺双馨
中国城市医院糖尿病截肢的临床特点
2010年39家医院共有1684例患者截肢 糖尿病足截肢者475例(28.2%),占非创伤性截肢的39.5%
(475/1204) 475例糖尿病截肢患者男性65.9%,平均年龄66岁,平均糖尿病病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