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5青藏地区-高寒的土地 教案1(粤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

合集下载

第五节 青藏地区——高寒的土地

第五节   青藏地区——高寒的土地

第五节青藏地区——高寒的土地教学内容:青藏地区教学目标:1、说出青藏地区的位置和范围及主要的地形区;2、分析该地区地高天寒的自然特征;3、说明青藏地区内部的差异,对农业和畜牧业的影响;4、说明青藏高原蕴藏着丰富的矿产、水力和地热资源有待开发。

重点:青藏地区内部的差异,对农业和畜牧业的影响。

难点:分析高寒环境对气候、水文、人口、农业和牧业的影响。

教学设计:【复习引入】复习前三个地理单元,完成P21活动2的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表格的填空,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个环境独特的地理单元——青藏地区。

活动一:青藏地区基本概况【学生活动】读P18图5.34,回答下面的问题:1、从昆仑山脉....开始,顺时针...找出本区边缘的主要山脉;本区边缘的主要山脉有: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横断山、喜马拉雅山、喀喇昆仑山等。

2、由北向南....指图找出青藏高原内部的山脉;区内的主要山脉有:巴颜喀拉山脉、唐古拉山脉、念青唐古拉山脉、冈底斯山脉等。

▲这些山脉的海拔高度都在 6000 米以上,最高的山峰是珠穆朗玛峰(8844米)。

▲位于阿尔金山脉、祁连山脉和昆仑山脉之间的是柴达木盆地。

它的底部平均海拔高度是 2600-3000米。

▲雅鲁藏布江谷地位于青藏高原南部,海拔高度是 500-4200米。

3、青藏高原平均海拔在 4000 米以上,是世界最高的大高原,被称为“世界屋脊”。

【设问】从前面的3道题目,你们能用一个字描述青藏地区地形的最大特点是什么?(高)4、说出本区的位置范围、主要的省区。

位于横断山以西,喜马拉雅山以北,昆仑山和阿尔金山以南。

西藏、青海、四川西部。

【复习提问】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0.6℃。

5、本区的气候特征:寒【练习】P20活动2、3活动2:与其他三个地区相比,本区的气温较低,尤其是夏季,是全国的低温中心。

因为青藏海拔太高,气温随海拔升高而降低,所以气温较低。

活动3:横断山脉接近南北走向,高山与峡谷相间排列,地势差异大,来自印度洋的暖湿空气可以沿峡谷北上,所以等温线曲折。

粤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6.4《青藏地区》教学设计

粤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6.4《青藏地区》教学设计

粤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6.4《青藏地区》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粤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 6.4《青藏地区》是关于我国青藏地区的一部教学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了解青藏地区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人文特点等方面的知识。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地图和文字,展示了青藏地区的美丽和独特,旨在激发学生对青藏地区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关注民族地区发展的情感。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了解了我国地理的基本知识,对各地形区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是,对于青藏地区这一特殊的地形区,学生可能存在一定的陌生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引导学生了解青藏地区的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青藏地区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人文特点等方面的知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图片等教学资源,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地理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关注民族地区发展的情感,提高学生的人地协调观念。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青藏地区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人文特点。

2.教学难点:青藏地区的形成原因、特点及其对我国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地图、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观察、分析青藏地区的特点。

2.问题驱动法:提出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究青藏地区的形成原因、特点及其对我国的影响。

3.小组合作学习: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地理思维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资源:地图、图片、视频等与青藏地区相关的教学资源。

2.教学工具:多媒体投影仪、笔记本电脑、黑板、粉笔等。

3.学生准备:预习教材,了解青藏地区的基本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青藏地区的美丽图片,引导学生关注青藏地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提出问题:“你们知道青藏地区吗?它有什么特点?”2.呈现(10分钟)教师利用多媒体投影仪,展示青藏地区的地图、图片和视频,让学生直观地了解青藏地区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和人文特点。

粤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教案

粤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教案

第五章各具特色的四大地理单元第一节北方地区——黑土地和黄土地【素质目标】一、对“黄土地”、“黑土地”的分布,土壤,主要农作物有初步的了解。

二、掌握森林宝库的主要分布地区、优良树种及林区着名物产——东北三宝。

三、理解北方河流多灾害的原因。

了解新中国成立以后,治理黄河、海河等所采取的措施,以及所取得的伟大成就。

四、熟练掌握北方地区重要能源基地和重要工业中心的分布,并熟悉各工业中的主要工业部门。

五、对北方地区居民传统生活习惯及其与环境的关系有一定了解。

六、懂得首都北京的重要地理位置及主要职能,对北京的古代建筑和现代化建设有一定了解。

《教材分析》:重点和难点重点:1.以黄土地和黑土地为线索的北方地区种植业和自然景观。

2.黄河、海河等多灾原因及其治理。

3.能源基地和工业中心的分布。

难点:北方河流多灾的原因。

【教学过程】【提供资源】地球人都知道中国功夫。

现在我们来欣赏一段关于武术的短片,再从地理学的角度来研究一下形成南拳北腿格局的原因。

(欣赏武术短片)【自学生疑、学习释疑】一、本课是区域地理的第一课,首先应让学生了解区域地理的概念。

为什么要分区我国领土广大,因地理位置、自然条件、经济发展等情况的不同,形成若干个各具特色的地理区域。

全国划分为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

二、对北方地区的介绍,教材不是面面俱到,而是采取点面结合、自然与人文结合、优势与问题结合,抓住重点,扼要从农业、工业、人民生活等方面来介绍。

在讲本区的位置、范围、面积、人口和民族、地形等基本概况时,可联系前面已学知识,采用提问和讨论的方式进行,并逐一落实在地图上。

可按下列程序进行:11.我国南、北方以什么为界(秦岭—淮河一线)2.本区属什么温度带和干湿地区(暖温带和中温带;主要为半湿润地区)3.本区有哪些大山脉和大地形区(大兴安岭、长白山、黄土高原、华北平原、东北平原)三、“黄土地”和“黑土地”只是对北方大地景观的描述,并不是土壤分类,但也涉及土质特点。

粤教初中地理八年级下册《5第5节 青藏地区——高寒的土地》PPT课件 (1)

粤教初中地理八年级下册《5第5节 青藏地区——高寒的土地》PPT课件 (1)

• 有利条件 • 日照强 • 温差大 • 晴天多 • 大气洁净
• 不利条件 • 气温低
• 降水少
高原农牧业-耐寒
丰富的能源和矿产资源
太阳能:大气洁净、晴天多、日照时间长,拉萨是“日 光城”。
地热能:雅鲁藏布江谷地位于亚欧和印度洋板块交界处, 羊八井有地热电站。
水能:雅鲁藏布江的水能仅次于长江
“聚宝盆”——柴达木盆地:察尔汗的钾盐(附近有我 国最大的钾肥厂)、冷湖的石油、鱼卡的煤、锡铁山的
6、1951年,中国政府和平解放西藏。1984年5月,高原上第 一条铁路从 ________到________的青藏铁路(北段)通车。
7、青藏高原和长江中下游地区同处北纬30°附近,为何气候 不同?
青藏高原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地势高,又有喜马拉雅山 脉的屏障作用,阻挡了印度洋西南季风的进入,形成了独特 的高寒气候。长江中下游地区海拔低,又东临太平洋,由于 海陆热力差异,形成夏季从海洋吹向陆地的湿热夏季风;冬 季从陆地吹向海洋的干冷冬季风,成为亚热带季风气候。
铅锌矿。
羊八井——地热能
雅鲁藏布江大峡谷——水能资源
柴达木盆地——盐矿
青藏高原蕴藏着丰富的矿产 资源、水能资源和旅游资源, 还有独特的藏族文化景观, 由于长期交通不便,尚未得 到充分的利用和开发。西部 大开发为青藏地区的发展提 供了良好的机遇。
交 通 网 日 益 完 善
溜索
青藏铁路
四大地理单元的面积和人口比较
温带大陆性 气候
高原山地 气候
河流稀少, 多为内流河
河湖众多,是许 多大江大河的发 源地(三江源)
干旱
“高”和 “寒”
长江源头
澜沧江源头
黄河源头
三江位源于自青然海保保省护境护区内三,江是长源江头、黄河、澜沧

八年级地理下册《青藏地区》教案

八年级地理下册《青藏地区》教案

八年级地理下册《青藏地区》教案八年级地理下册《青藏地区》教案1、歌曲激趣、营造情境同学们,你们知道青藏地区吗?你想领略世界屋脊的美丽,探究"雪域高原"的神奇吗?让我们在歌声中一起走进美丽、神奇的青藏地区。

(多媒体播放歌曲《青藏高原》片断,然后显示雪山画面。

) 设计意图:熟悉的旋律、动人的画面,多媒体营造探究情境,激起学生强烈的探究欲望。

2、读图求知,提升兴趣。

①由雪山引出青藏地区的山脉、范围、面积、人口,所含的省级行政单位及行政中心。

②请学生在“青藏地区”图上(多媒体显示)找出各大山脉、青海湖、湟水(谷地)、雅鲁藏布江等地理事物。

③再由雪面引导学生得出青藏地区自然环境主要特征:高、寒设计意图:学生们在强烈的兴趣下,能很快完成上述任务,教师加以表扬,提升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读图能力。

自然环境主要特征的得出为本课的探究确定了出发点。

3、深入探究,掌握新知。

高和寒是青藏地区的主要自然特征,正是这独特的特征诞生了青藏神奇的自然景观、神奇的农牧业、神奇的民族风俗、神奇的宗教信仰……同学们有信心跟老师一起揭开它们神秘的面纱吗?探究Ⅰ、神奇的自然景观—“三江源地区”①多媒体显示“三江源地区”范围,学生思考“三江源地区”是哪些大江大河的发源地?②多媒体显示三江源地区景观,教师阐述该地区的自然环境及“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的建立。

设计意图:在轻松愉快的学习中唤起对环境、资源的`保护意识。

探究Ⅱ、独特的农牧业高寒的自然特征决定了青藏奇特的自然景观,那在这种自然环境下进行哪些农牧业生产呢?①多媒体显示探究题。

在本区高寒、缺氧、空气稀薄等较严酷的高原环境条件下,以下哪些农牧业能在本区大规模进行?农作物水稻青稞甘蔗小麦豌豆牲畜牦牛水牛藏绵羊太湖猪北京鸭②学生思考、讨论后得出结论:适合种植的农作物有青稞、小麦、豌豆,适合畜养的牲畜有牦牛,藏绵羊等。

③教师指出:因为寒,所以只能种植一些耐低温的农作物,又因为海拔高、空气稀薄,所以只能饲养耐寒、耐缺氧的牲畜。

八年级地理下册第五章第五节青藏地区高寒的土地课件粤教版

八年级地理下册第五章第五节青藏地区高寒的土地课件粤教版
思考
• 不利条件 – 气温低 – 降水少
青藏地区发展农牧业的有利及不利条件分别 是什么?
1、种植业0m 4500m 4000m 3000m
寒冻 寒冷 温凉 温暖
无 青稞 青稞、春小麦 青稞、冬小麦
2、农业区——谷地
湟水谷地 雅鲁藏布江谷地
3、高寒牧区
三大牲畜
A
B
两幅景观图哪个是青藏高原地区?
哪个是长江中下游?
思 考
为什么同纬度的长江中下游和青
藏高原景观相差如此之大?
1、世界屋脊
思考
1、青藏地区的 海拔大致多少?
2、青藏地区的 海拔高会产生什 么影响呢?
2、地形特征、河流湖泊
雪峰连绵,冰川广布 湖泊众多,大河源头 青海湖、纳木错 长江、黄河、雅鲁藏布江
第五节 青藏地区
1、青藏地区的位置和范 围
青藏地区
横断山脉
青藏地区的省区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西藏自治区
甘肃省 青海省
四川省
2、面积和人口——地广人稀
地区
北方地区
面积占全国总面积(%) 20
人口占全国总人口(%) 40
南方地区
25 55
西北地区
30 4
青藏地区
25 1
青藏地区与长江中下游的景观差异
青稞
青藏高原的种植业
高原冰川
中国最大的湖-青海湖
藏牦牛 藏绵羊 藏山羊
中国的青藏地区
.

气候寒


多雪山
冰川
多草场 河谷农业 地广人稀 交通不便
高寒牧业 发展交通
大河源头
水力发电
.
.
作业
必做题: 《地理填充图册》P15 读图完成 第1、2题 读图填充 第1、2题

粤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五章第5节《青藏地区 高寒的土地》教学设计2

粤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五章第5节《青藏地区 高寒的土地》教学设计2

粤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五章第5节《青藏地区高寒的土地》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粤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五章第5节《青藏地区高寒的土地》主要介绍了青藏地区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特点、自然资源以及人类活动等方面的内容。

本节内容是对青藏地区的深入探讨,旨在让学生了解青藏地区的特点,培养学生的区域认知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内容前,已掌握了我国地理的基本知识,对我国各地区的特点有一定的了解。

但青藏地区作为一个特殊地区,其地理位置、气候特点等对学生来说较为陌生,需要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来进一步了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青藏地区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特点、自然资源以及人类活动等方面的内容。

2.过程与方法:通过查阅资料、地图观察、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区域认知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青藏地区的兴趣,增强学生对我国各地区特点的了解,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青藏地区的地理位置及地形地貌。

2.青藏地区的气候特点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地图、图片、视频等资料,创设青藏地区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通过查阅资料、讨论等方式,解决问题,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3.案例分析法:以青藏地区的人类活动为例,分析青藏地区的特点,提高学生的区域认知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青藏地区的地图、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料。

2.准备青藏地区的人类活动案例。

3.准备课堂讨论的话题。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地图、图片、视频等资料,展示青藏地区的美丽风光,引导学生关注青藏地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介绍青藏地区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特点、自然资源以及人类活动等方面的内容。

让学生对青藏地区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针对青藏地区的特点,提出问题,并通过查阅资料、地图观察等方式,解决问题。

地理八年级上粤教版5.5青藏地区——高寒的土地同步教案

地理八年级上粤教版5.5青藏地区——高寒的土地同步教案

5.5青藏地区——高寒的土地同步教案一、教学目标:1、运用地图指出青藏地区的位置、范围。

2、明确青藏地区高寒的自然特征3、比较四大地理单元的特征二、教学重点、难点:青藏地区的自然特征以及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三、教学过程:(一)、出示教学目标(二)、复习导入新课1、根据什么把我国分为四大地理单元?2、北方地区被称为“”和“”。

农作物熟制为一年或。

地形以为主。

3、南方地区主要指我国以南,以东的区域,地形以为主,农作物熟制为或。

4、西北地区的主要地形类型是。

新疆的地形结构特征可以概括为5、四大地理单元中,海拔最高的是地区。

(三)、自学指导:(小黑板出示)通过学生自由阅读课本第18——21页,回答问题:(师生共同完成任务)1、读图说说青藏地区的位置。

2、完成P18活动第2题。

3、青藏高原是我国面积,海拔的大高原,有“”之称。

4、青藏高原的“”和“”是主要的自然特征。

5、青藏高原特有的畜种是,被称为“”。

6、读图P18、 5.34,世界最高的山峰是,最高的山脉是。

7、我国最大的地热发电站是。

8、世界最大的峡谷是。

9、世界上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的铁路是铁路。

10、被称为“日光城”的是。

11、青藏地区常年气温高的主要原因是。

12、青藏地区包括省、自治区、省的西部和的南部。

13、青藏地区的地形是以、为主。

14、完成P21活动第1、2题。

四、课堂小结:(归纳本节主要内容)五、分层练习:(小黑板)让学生通过训练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六、作业:(略)是课后的延伸,为了检查学生的课堂学习效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章各具特色的四大地理单元
第五节青藏地区——高寒的土地
教学目的:
1、通过读图活动认识本区地势的主要特征,简介了地势高对气候、太阳辐射、地表形态、河流、植被及生产活动方式的影响。

2、掌握以“图片+说明”的方式联系介绍了上述各方面的特色景观和开发建设情况。

3、通过本节的两个活动,引导学生分析、概括青藏高原海拔高所产生的影响和以填表活动的形式对我国地大地理单元的自然地理差异进行了归纳和比较。

教学重点:
对青藏地区自然的差异的总结并突出它的特征,理解青藏地区的自然环境的特征和人地关系,能够举例说明。

教学难点:
难点在于涉及的比较对象和比较方面较多,对综合、概括、归纳能力要求较高。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我们前面已经学习了我国四大地理单元中的其中三个地理单元,现在,我们继续学习另一个单元——青藏地区。

二、出示学习目标:
1、通过读图活动认识本区地势的主要特征,继而简介了地势高这一主导因素对气候、太阳辐射、地表形态、河流、植被及生产活动方式的影响。

2、掌握以“图片+说明”的方式联系介绍了上述各方面的特色景观和开发建设情况。

三、出示自学提纲:
细读P18-19页的图5.34和图5.35,完成下列问题:
1、找出本区边缘的主要山脉和区内的主要山脉、柴达木盆地和雅鲁藏布江谷地,并观察它们的海拔高度。

2、比较青藏地区与前面所学的三个地区,说出本区气温有什么显著的特点,并分析原因。

3、想一想,为什么横断山区的等温线曲折?
4、过去青藏高原既没有公路有没有铁路,怎样运送进出高原的物资呢?
5、读图5.41,说出青藏高原的地势对该地区的气候特征、太阳辐射、河流及流向、地表形态、植被、生产和生活方式等产生了什么影响?
四、学生讨论、自学,每个小组派代表发言,然后全班交流。

五、检查自学讨论结果。

1、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图5.34和图5.35,回答1、
2、3的问题。

2、牦牛是青藏高原特有的畜种。

在高寒低氧的青藏高原上,牦牛是主要的交通运输工具,因而被称为“高原之舟”。

3、总结、归纳问题5的内容:
(青藏高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大高原,被称为“世界屋脊”,地势很高,使得这里气温低,尤其是夏季是全国的低温中心;降水少,太阳辐射强度大,水汽很难以到达,比较干旱,形成特有的高寒气候。


4
每个小组派代表发言,然后全班交流、老师归纳。

5、师生小结本节课的内容。

六、老师提问:
青藏地区包括哪些省区?(老师引导学生回答)
七、课堂作业:
1、是世界上最高的大高原,被称为“”。

2、青藏地区气温,降水,太阳辐射强度。

是青藏高原主要的交通工具,被称为“高原之舟”。

3、的盐类资源的分布及蕴藏量居全国第一。

4、地热发电站是我国最大的地热发电站。

5、铁路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线路最长、修建难度最大的高原铁路。

6、大峡谷是世界上最大的大峡谷,是印度洋水汽北上的通道。

7、全国盐类资源最多的盆地是盆地。

被称为“日光城”的是。

8、青藏地区主要包括的省区是、、
;主要的自然特征是、。

9、完成地理填充图册和地理练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