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色彩的设计

合集下载

汽车外形与色彩

汽车外形与色彩

楔形汽车
1963年,美国司蒂倍克公司第 一次设计了楔形的阿本提汽车。 楔形汽车 是将车身整体 向前下方倾斜, 车身后部像刀 切一样平直, 有效地克服汽 车的升力问题, 使汽车能稳定 的高速行驶。
多用型厢式汽车
克莱斯勒汽车公司道奇分部和顺风分部先后 克莱斯勒汽车公司道奇分部和顺风分部先后 汽车公司道奇分部和顺风 推出了“商队” Caravan) 航海家” Voyager) 推出了“商队”(Caravan)和“航海家”(Voyager) 两种新型汽车。 两种新型汽车。
Hale Waihona Puke 线形汽车1934年,美 国的克莱斯勒公司首 先采用了流线形的车 身外形设计。1937年, 德国设计天才费尔南 德·保时捷开始设计 类似甲壳虫外形的汽 车。从20世纪30年代 流线形汽车开始普及 到40年代末的20年间, 是甲壳虫形汽车的 “黄金时代”。
上两图:早期 甲壳虫造型车。
下图:克莱斯 勒其流派小轿 车
• 绿色有较好的可视性,是大自然中森林的色彩, 有较好的可视性,是大自然中森林的色彩,
也是春天的色彩。 也是春天的色彩。绿色的金属漆也一改以前冰冷 的色调,以温暖的面貌出现, 的色调,以温暖的面貌出现,小车选绿色很有个 但豪华型车如果选月绿色, 性,但豪华型车如果选月绿色,有点不伦不类的 感觉。 感觉。 • 现在的汽车颜色可谓五花八门,充分反映了汽车 颜色的变迁和当今车主日益张扬的个性。
汽车颜色与事故率
• 根据大陆汽车俱乐部 针对5158起交通事 故的统计数据,得到 各种颜色车辆事故率 排名如图所示。从左 到右事故率逐渐降低, 颜色安全性逐渐升高。 黑色事故率最高,白 色事故率最低。其他 颜色事故率由高到低 依次是:绿色、棕 : 色、红色、蓝色和银 灰色。

汽车的色彩

汽车的色彩

汽车的色彩汽车是人们经常接触的一种重要的交通工具,随着汽车工业的发展和汽车数量的不断增加,汽车的色彩对城市和道路的美化,对人们的精神感染已成为不容忽视的问题。

此外,研究驾驶员的色觉从而为他们提供舒适安全的操作环境也是十分重要的。

经典颜色与经典车型,令人一见钟情,汽车在颜色的演绎下,也呈现千姿百态,迥然不同的韵味。

一、汽车颜色的含义汽车车身颜色,不论对使用者还是对外界,或对车辆的视觉感,都是非常重要的。

1银灰色。

最能反映汽车本质的颜色。

看见银灰色就想起了金属材料,这种颜色给人感觉整体感很强。

调查结果显示,银色汽车最具人气。

2白色。

白色给人以明快、活泼、大方的感觉。

白色是中间色,给人以清洁朴实的感觉,容易与外界环境相吻合而协调,且白色汽车车身较耐脏。

另外,白色是膨胀色,容易使小车显大。

3黑色。

一种矛盾的颜色,既代表保守和自尊,又代表新潮和性感,给人以庄重、尊贵、严肃的感觉。

黑色也是中间色,容易与外界环境相吻合,但黑色汽车车身不耐脏。

4红色。

红色包括大红、枣红,给人以跳跃、兴奋、欢乐的感觉。

红色是放大色,可以使小车显大。

红色是别致又理想的颜色,跑车或运动型车非常适合。

5蓝色。

安静的色调,感觉非常收敛,个性不张扬,不耐脏。

6黄色。

给人以欢快、温暖、活泼的感觉。

黄色是扩大色,在环境视野中很显眼。

7绿色。

浅淡且颜色鲜艳的绿色有较好的可视性,这是大自然中森林的色彩,也是春天的色彩。

二、颜色与安全从安全行车的角度来看,汽车的行驶安全性是至关重要的,但安全性与汽车色彩也有一定的关系。

颜色具有收缩和膨胀性,就是前进色和后退色。

如果将红色、黄色、蓝色、绿色4种颜色的同一款车与观察者保持相同的距离,看上去红色车和黄色车要近一些,而蓝色和绿色的车看上去较远。

不同的颜色,还会产生体积大小不同的感觉。

黄色感觉大一些,看起来比实际大,且不论远近都很显眼,有膨胀性,称为膨胀色或进攻色;而同样体积的蓝色、绿色感觉小一些,有收缩性,称为收缩色或后退色。

汽车色彩及设计要求

汽车色彩及设计要求

汽车流行色具有区域性
• 热带地区喜欢浅色调,例如白色、浅灰色、黄色等。寒冷地区喜欢深色调, 例如枣红色、蓝色、黑色等。这与地理环境、气候有关。
汽车流行色具有层次性
• 在中国,黑色车往往被做为公务车的主色调,因为黑色被视为庄重。而在文 莱这个赤道上的富裕小国,皇室豪华轿车以白色为主(文莱苏丹拥有世界上 最大的本特利车队),这与文莱所处的地理位置及宗教信仰有密切的关系。 而在家庭用车方面,人们喜欢鲜艳的色调,例如银灰色、碧绦色、金黄色、 枣红色等,也喜欢双色组合。
二、汽车色彩设计的基本要求
• 汽车色彩设计是对车身外表油漆色彩和内饰各种材料色彩的协调配合。目的 在于取得车身内部乘坐环境及汽车外表与环境色彩的协车色彩设计的要点要求如下: 1.汽车的色彩配合必须有一个主调 2.在主调之下要有协调的变化和对比 3.选择汽车色彩的主调必须注意到使用场合和使用的级别 4.汽车色彩的主调应适应使用地区的气候条件 5.汽车色彩的主调应考虑环境影响
2.在主调之下要有协调的变化和对比
• 因为汽车个部分功能作用并非均等的,设备与环境也有主要和次要之分。例 如汽车内饰中一般最引人注意的部分是仪表板和坐椅。在这些主要部分使用 色彩也应比较醒目,在其他部分云哟能够色彩既要协调于这些主要部分的色 彩,又应有一定的变化。防止千篇一律的平淡色调,更不应形成喧宾夺主的 效果,应当指出,色彩的协调绝非“一致”,而对比绝非“碰撞”。
1.汽车的色彩配合必须有一个主调
• 汽车内外色彩的统一协调,且忌杂乱,不分主次。必须明确色彩的丰富不在 于使用的色彩种类繁多。一个配色方案主调明确,才能使人对色彩有鲜明的 印象。如果色彩杂乱繁多,则互相争夺视觉的注意力,是人感受不到协调的 意境,降低色彩的感染力。为形成明显的主调必须注意:色彩的和谐,用色 面积比例协调匹配;用色区域要相对集中。必须形成一种恰当的烘托效果, 不可平均分配,到处皆是,正像戏剧舞台上的主角与配角的合作一样。

基于人机工程学的汽车色彩设计研究

基于人机工程学的汽车色彩设计研究


率和减弱事故的严重程度 , 反之 , 有些颜色更容易使人视 近几年 , 国汽车工业近几年进步较快 , 我 但对汽车色 觉疲劳 , 增加事故发生概率 。研究表明 , 易与周 围行车 彩美学方面的研究关注度较低 ,相关研究项 目和研究人 容 环境 的颜 色混合 的车身色彩更容易导致事故 的发生 , 例 员 较少 , 一些 汽 车 工 业起 步 较 早 的发 达 国家 和 地 区 , 而 则 如, 黑色 、 金色 、 蓝色 、 绿色等 , 相反 , 米色 、 色和 白色等 有 专 门 的机 构负 责 研究 开 发 汽车 色 彩 。 奶 因此 , 了更好 的 为 较 为 清 晰 的 色 彩 的 车 辆 发 生 事 故 的概 率 与 前 者 相 比 较 提高我 国汽车研发设计 的整体水平 ,增强汽车产品在市
可见光在人眼中将产 生各种不 同的颜色感 觉 ,如表 1 所 号都用红色。 若两种颜色任一起 , 根据色觉原理清晰的配 示 色顺序 , 则辨认顺 序为 : 黄底黑字 、 白底绿 字 、 白底红字 、
表 1 各 种 颜 色 光 的 波 长 与波 长 范 围
蓝 底 白字 。如 表 2所 示 。
车。 通过在汽车车身涂刷具有特殊性能的油漆 , 并且多层
例如 , 日常生活 中常见的消防车车身用红色 , 因为红色最 涂刷 , 使汽车可 以在不同的角度反射不 同色彩的光 , 看起 为醒 目, 很远 的地 方 就 容易 被 发 现 , 且 与 火苗 的颜 色 相 来像是具有不 同色彩 , 而 从而达到变色效果 。 国福特公 司 美 似, 给人 以紧急的感 觉 ; 医疗用救护车则统一 用 白色 , 生产的野马汽车是世界上第一款会变色的汽车 ,可 以变 白 色给人以干净 、 神圣的印象 , 而且是最容易使人平静的颜 换出绿色 、 黄褐色和紫色等不 同的颜色。 目前 , 该款车 的 色; 工程专用车 , 像装载机 、 挖掘机 、 吊车车身多为黄色和 技术和市场 尚未成熟 ,但市场专家分析在今后将会受 到 黑 色相 间 的色 彩 ,黄 色 较 为 醒 目而且 亮 度 高 ,易 引起 注 时 尚年轻 人 的 欢迎 。 意 , 有 警 示作 用 。 具 福 特公 司也 曾经展 示 出一 款车身会 变色 的概念 车

汽车文化 单元四 汽车造型与色彩

汽车文化 单元四 汽车造型与色彩

大众新甲克虫
甲壳虫形汽车的缺点:
乘员活动空间明显变得狭 小,特别是后排乘员,头顶 几乎再没有空间,产生一种 被压迫感;
对横风的不稳定性,侧向 风力加剧了汽车侧偏的倾向。
4.船型汽车
美国福特公司于1949年推出具有历史意义的新型福特V8型汽车。福特V8前翼子 板和发动机罩,后翼子板和行李舱融于一体,大灯和散热器罩也形成一个平滑的 面,乘员舱位于车的中部、两轴之间,整个造型很像一只小船。
1.马车型汽车 最初的汽车都是将发动机装在马车上,而当时欧洲 的马车制造技术已相当成熟,因此,当时的汽车造 型基本上沿用了马车的造型。
2.箱型汽车 马车型汽车很难抵挡风雨的侵袭,考虑到乘坐的舒
适性,19世纪末开放式车身向封闭式车身过渡。
1915年,福特汽车公司生 产出一种新型T型车,这种 汽车的乘员舱很像一个倒 扣着的大箱子,且装有车 门和车窗,所以人们将这 种汽车以及后来生产的类 似汽车称为箱型汽车。
汽车造型的确定因素
机械工程学 人机工程学 空气动力学 汽车造型的确定就是三个基本要素相互协调的结果。
汽车造型的演变 汽车造型经历了从粗糙的马车型汽车到像倒扣着的大 箱子的箱型汽车,再到卡通般的“甲壳虫”型汽车, 还有船型、鱼型、楔型和子弹头型汽车,汽车的身材 越来越好看,线条也越来越靓丽。
6.楔型汽车
为了从根本上解决因采用鱼 型结构而带来的升力问题, 人们进行了反复的探索,最 后终于找到了楔形造型。
奥迪1982年推出的第三代奥迪100型轿车开创了准楔形之 先河,是世界上第一种空气阻力系数不大于0.3的大批量生 产车型,其造型风格具有代表性。
7.子弹头型汽车
多用途轿车MPV在外形设计上集流线型与楔型的优点于一身。由于MPV的前风 挡玻璃倾斜度很大,外形圆滑,融入了流线型赛车的风格,因此风阻系数很小( 小于0.3),非常有利于车速的提高。

汽车的外形演变和色彩

汽车的外形演变和色彩
软木等,或用来传达某些饮品原料的色 泽即味感,如咖啡,茶,麦类等,或强 调格调古典优雅的企业或商品形象。
茶色 可可色 麦芽色 原木色
8、灰色的色彩意象
大灰 老鼠灰 蓝灰 深灰
在商业设计中,灰色具有柔和,高雅的意 象,属於中间性格,男女皆能接受,所以灰色 也是永远流行的主要颜色,在许多的高科技产 品,尤其是和金属材料有关的,几乎都采用灰 色来传达高级,科技的形象,使用灰色时,大 多利用不同的层次变化组合或他配其他色彩, 才不会过於沉闷,呆板,僵硬的感觉。
大蓝 天蓝 水蓝 深蓝
6、紫色的色彩意象 由于具有强烈的女性化性格,在商 业设计用色中,紫色也受到相当的限 制,除了和女性有关的商品或企业形 象之外,其他类的设计不常采用为主 色。
大紫 贵族紫 葡萄酒紫 深紫
7、褐色的色彩意象 在商业设计上,褐色通常用来表现 原始材料的质感,如麻,木材,竹片,
7、子弹头型汽车
• 但人类追求至善至美的心态是永不满 足的,当轿车的升力问题基本解决以 后,人 们又从改变轿车的基本概念上 做起了文章,于是,一种新型的轿 车——多用途 轿车(我国称 之为“子 弹头型”)问世了。在我国,人们将 其俗称为“子弹头型”汽车,而 在国 外,消费者则将其称为“蛋形造型”。
• 车身颜色是消费者在选购新车时, 仅次于厂牌和车型考虑的重要因素。 • 汽车颜色与交通安全也有相当 密切的关系。
一、汽车色彩与联想
• 1、红的色彩意象 由于红色容易引起注意,所以在各种媒 体中也被广泛的利用,除了具有较佳 的明视效果之外,更被用来传达有活 力,积极,热诚,温暖,前进等涵义 的企业形象与精神,
据日本丰田公司的调查统计: 白色的丰田车在日本最受欢迎, 其次是红色和灰色。 而销往美国、加拿大的丰田车则 是淡茶色和浅蓝色最受欢迎,其 次是白色和杏黄色。

汽车内饰色彩设计分析

汽车内饰色彩设计分析

2018年6期设计创新科技创新与应用Technology Innovation and Application汽车内饰色彩设计分析袁丹(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北京102206)汽车内饰色彩是除去内饰整体造型以外,给驾乘者最大的视觉冲击的因素,所以内饰色彩设计会成为设计师们最想要表现和强调的地方。

在进行完美的效果呈现之前,就要求设计师对所要表现的产品进行全方位的、深入的、具体的以及开拓性的分析和理解,才能在最终的色彩设计方案上更好地诠释该车型。

设计分析是围绕项目开发主题,规划相应的人员进行大量、广泛的调查和资料收集,并对调查结果以及资料进行分析研究,其结果是构思和设计的前提,设计分析也称为设计准备阶段。

汽车造型设计分析一般是针对车型开发任务书中的车型定位、产品规划要点等要求,造型部门联合前瞻性的市场研究部门共同研究而形成的设计分析报告。

在诸多设计手段中,色彩设计堪称影响汽车直观视觉效果的一个重要环节,色彩与汽车造型的结合构成了人类视觉感受的最主要和最直接的部分。

汽车色彩设计分析是继前期汽车造型设计分析的基础上,而做出的具体色彩设计分析,是方案实现的第一步。

汽车内饰色彩是除去内饰整体造型以外,给驾乘者最大的视觉冲击的因素,所以内饰色彩设计会成为设计师们最想要表现和强调的地方。

在进行完美的效果呈现之前,就要求设计师对所要表现的产品进行全方位的、深入的、具体的以及开拓性的分析和理解,才能在最终的色彩设计方案上更好的诠释该车型。

1设计输入详尽的设计输入,是完成整个色彩设计分析的第一步,在设计分析之前了解目标车型的各种特性,即该车型最基本资料分析,才能对症下药进行明确的设计分析,才能得出正确的分析结论,才能对色彩设计进行有效的指导。

1.1车型背景分析需要获取的信息包括:车型级别、功能信息、针对人群、市场定位、关键词信息。

(本文以奇瑞QQME车型为案例分析)产品简介:QQME车型是奇瑞公司继QQ3、QQ6车型之后推出的另一款Q系列微型、双门经济轿车;造型由意大利宾夕法尼亚专业设计公司全新设计。

汽车的外形与色彩

汽车的外形与色彩

1.1 汽车马车形车身与我国古时 的兵车车身并无本质上的区别,一 般都是敞篷和活动式布篷,很难抵 挡风雨的侵袭,给乘坐者带来了极 大的不便,直到1908年福特推出T 图4-1 1893年的马车形奔驰牌汽车 型车,此款车的车身由原来的敞开 式改为封闭式。封闭式马车形汽车 的舒适性、安全性都有了很大提高。
图4-11 1952年的鱼形 别克牌轿车
图4-12 鱼形鸭尾式汽车
1.1 汽车的外形
(4)楔形汽车
鱼形鸭尾式车型虽然部分地克服了汽车高速行驶时空气的升 力,但却未从根本上解决鱼形汽车的升力问题。为了较好地解决 鱼形汽车的升力问题,人们又开始了艰难的探索,设计师最终找 到了一种新的汽车造型——楔形,即出现了楔形汽车。
1.2 汽车的色彩
(4)红色
红色包括大 红、枣红, 这种颜色给 人以跳跃、 兴奋、欢乐 的感觉。
(5)蓝色
蓝色是天空和 大海的颜色, 代表了一种从 容、淡定,浅 蓝色更给人以 宁静的感觉
(6)黄色
黄色给人以 欢快、温暖、 活泼的感觉。
(7)绿色
浅淡且颜色 鲜艳的绿色 有较好的可 视性,这是 大自然中森 林的色彩。
汽车文化
谢谢观看!
楔形汽车车身前部向下方倾斜,形成风压,以防止车轮发飘, 尾部如刀削般平直,整体状如楔子。这种汽车造型有效地克服了 高速行驶时所产生的升力,成为人们理想的高速汽车造型。
1.1 汽车的外形
图4-13 1963年的楔形阿本提轿车
图4-14 1966年奥兹莫比 尔楔形汽车
图4-15 法拉利208GTB
图4-16 丰田MR2跑车
1.2 汽车的色彩
5.汽车车身色彩流行趋势
流行色彩是指在一定的时期内被人们广泛采用的颜色。新鲜 感是流行色彩的原动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黄+青=白-蓝-红=绿
紫+青=白-绿-红=蓝
黑白照相突出白云的原理
黄滤色镜可
吸收蓝光 照相机
天的蓝光大部
黑白底片
分被黄镜阻挡
底片的蓝天部分感光少
其它非蓝光线可 通过黄滤色镜
底片的白云部分感光多
洗印的照片
照片的蓝天部分较深 照片的白云部分很浅
黑白照相突出白云的方法是在镜头前加 装黄滤色镜。
2. 色彩的属性与鉴别
4.5 色彩透视
物体与人眼的距离愈远,其固有色愈不 明显,发灰、发暗——这种现象称为色 彩透视。
物体与人眼之间隔着一层空气,这层空 气不是透明的(夹杂着尘埃),就是色 彩透视的成因。
色彩透视现象对蓝紫光最明显,而波长 较大的红、黄光的透过性则较佳。
交通标牌的色彩
需要引起警惕的交通标牌最理想是采用 黄底黑字、黄底红字或白底红字。
1.2 相加混色原理
将红、绿、蓝 三种色光投射 到屏幕可得: 红+绿=黄 绿+蓝=青 红+蓝=紫
基色与补色
红、绿、蓝三种色彩是合成一切色彩 的基本色,称为基色。彩色电视遵循 相加混色原理,电视机中分别有红、 绿、蓝三套接收系统,合成屏幕上的 全部色彩。
红-青,绿-紫,蓝-黄可以合成白 色,称为互补。亦即,红是青的补色; 青是红的补色;绿是紫的补色……。
中间纯度最高 两边纯度递减
由右至左明度递增
2.2 孟歇尔(Munsell)系统
按照色彩的三个基本属性将色 彩归入一个三度空间的色立体 之中:
中心轴:按明度由下至上分成 11级,10是黑色,0是白色。
色彩离中心轴愈远,纯度愈高 (接近饱和色);离中心轴愈 近,纯度愈低(掺进了灰色)。 中心轴上的色彩是白、灰、黑 (无色)。
续孟歇尔系统
孟歇尔的色相是把红(R)、 黄(Y)、绿(G)、蓝 (B)、紫(P)5色作为基 本,在它们中间又加进黄红 (YR)、绿黄(GY)、紫 蓝(PB)、红紫(RP)5色, 然后再把每种色分成10等分, 组成100等分的色相环。在每 大类的10等分中,以第5种为 代表。
续孟歇尔系统
图c是孟歇尔色立体中的 5PB-5Y剖面,像这样参差 不齐的剖面共有50个。
明暗系列分成8级,所 含黑色量和白色量按一 定比例排列。
沿中心轴一侧所作的垂 直剖面是等边三角形, 称为“同色三角形”。
各个格子W、B、C三种 色的含量不同,但:
W+B+C=1
续奥斯特华德系统
与CB平行的直线上各格 子的白色含量相等,称 为明澄系列。
与WB平行的直线上各格 子的黑色含量相等,称 为暗澄系列。
明度的同时对比
同一种灰色,在白底背景和黑底背 景上看起来是不一样的。
色相的同时对比
灰色在红底背景中呈青比
色彩的连续对比是人眼受某种色彩刺激物 作用后观察的色彩所产生的变化。例如, 先注视红色物体,再将视线移到白色表面 上,所看到的是青绿色。因为,先受到红 色刺激后,人眼对红色的感受就迟钝了, 于是便看到较少的红色光线混合到视野中。
黑、白、灰称为极色或非色彩,一般说, 它们与任何色彩配合都易于调和。
小间隔法
1
2
3
4
5
6
7
小间隔法是指色立体或色度图的两 种色彩在配合时不能靠得太近或太 远而采取小间隔的方法,例如2-4, 3-5或2-5。
这种方法虽不是最佳的配合,但却 是较稳妥的方法。
对色彩不调和的补救办法
1. 减少一种色彩的面积; 2. 加入白色使色彩变淡(称为淡调); 3. 加入黑灰色,使色彩变暗(称为破
同例:先吃糖,再吃苹果,感觉苹果是酸 的;而先吃淡食,再吃苹果,感觉苹果是 甜的。
4.4 信号与灯光的色彩
蓝色信号灯:用得较少,因为白炽灯泡光线偏黄,通 过蓝灯罩后功率损失太大,而且蓝光的透过性也较差。
红色信号灯:用作警惕信号。增大光照度时其可见度 增加较慢,而增大面积时其可见度增加较快—最合理 是采用大面积的长方形灯。
5. 汽车的色彩设计
主色调 室内色彩设计 汽车色彩设计的工作方法
5.1 主色调
在汽车的色彩设计时,最重要的是色 彩的主调。突出某一种色彩,使之占 绝对优势,其余色彩则围绕着这个主 调进行变化,以获得“多样统一”的 效果。
考虑主色调应注意:
1. 汽车的用途和级别
2. 考虑气候和地理条件
3. 考虑城市和道路的美化
人眼的色彩视觉器官由三部分组成, 这三种视觉器官分别对红、绿、蓝三 种基色做出反应,相互联系而构成了 对各种物体的色彩感觉。
4.2 色彩的同时对比
色彩同时对比是人对某一种色彩的视觉 由于人眼的视野中有其它的色彩刺激物 而产生的变化。
人的色彩视觉的同时对比,是神经活动 相互诱导的结果,亦即我们看见的色彩 是向着增大它本身与诱导刺激物之间相 反的方向变化的。换句话说,我们看见 的色彩是向着与背景差别最大的色彩那 一方向变化的。
4.7 色彩给人的心理感受
色彩给人的心理感觉主要有寒暖感(冷热 感)、进退感(远或近)以及象征感。这 是人类长期劳动实践中逐渐形成的神经活 动的复杂联系。例如:
1.黄橙色——暖的色彩,联想起太阳与火; 2.蓝紫色——远的色彩,联想起广阔的海 洋和幽远的天空;
3.红色——象征革命,联想起流血牺牲; 4.绿色——象征欣欣向荣,联想起生气勃 勃 的原野。
马蹄形的三个角代表 红、绿、蓝三种色。 边缘是各种饱和色, 标有波长数字nm,底 边是光谱中没有的各 种红紫色(绛色)。
CIE系统中的各种白色
A白:色温2848°K, 近似白炽灯泡的光色 而偏黄。
B白:色温4800°K, 接近中午日光颜色。
C白:色温6500°K, 其x、y、z的含量都 是1/3。
与WC平行的各条直线上 各个格子称为等黑色量 (暗澄系列)的配合。
与中心轴平行的垂线上各 个格子表示改变明度的配 合。
在同一水平线上各个格子 是明度大致相等的配合。
3.4 一般方法
色立体或色度图相邻近的色彩配合,一般 都会得到较好的效果。
色相环或色度图相对的色彩是补色,它们 在色相上 是不调和的,若两色纯度都很大 而面积又相等,就会形成强烈对比。为了 使补色调和,应使两色明度和纯度降低而 且面积有较大差别。
3.2 孟氏配色法
孟歇尔认为,要使两种色彩调和, 应使两种色彩的面积符合一定的比 例: 甲色的V数字×C数字 乙色的面积 乙色的V数字×C数字 甲色的面积
亦即,明度和纯度大的色彩具有较 小的面积。
3.3 奥氏配色法
在同色三角形中,与CB 平行的各条直线上各个格 子称为等白色量(明澄系 列)的配合。
汽车色彩举例
不建议采用 的色彩
高级轿车采用 的色彩
中级轿车采用 的色彩
5.1.2 考虑气候和地理条件
北方的汽车应采用暖色,南方的汽车 应采用冷色。
经常有雾的地区,汽车应采用明度大 的色彩(例如黄色)。
在黄土高原或长期积雪的地方,采用 绿色常常能给人愉快的感觉;反之, 在绿化比较好的城市或绿色原野上就 不宜采用绿色,甚至可采用红色。
转向指示灯最好采用橙黄色,而白色灯易与车身上的 高光点混淆。
绿色交通指示灯易与环境(草坪、绿树)混淆,最好 在其周围加黑色底板衬托。
仪表上的字码应该鲜明醒目,与背衬应有明显的对比, 如白底黑字或黄底黑字(或者相反)并用柔和照明。
人眼的色彩视角界限
各种信号灯光应布置在这个界限之 内,而各种不必要的刺眼光线应排 除在这个界限之外。
与中心轴平行的同样垂 线上各格子的比值C/W 是相同的。
2.4 CIE(国际照明会议)系统
基本假设:把红、绿、 蓝三色作为合成一切 色彩的基色,其含量 用x、y、z表示:
x+y+z=1
X-Y色度图虽然没 有给出 Z的坐标,但 通过上式的计算可得 出z值,即蓝色含量。
续CIE系统
色度图的横坐标代表 红色含量,纵坐标代 表绿色含量。
汽车色彩设计
制作:李卓森
内容
1. 色彩的形成 2. 色彩的属性与鉴别 3. 色彩的配合 4. 人的色彩视觉 5. 汽车的色彩设计
1. 色彩的形成
光与色彩 相加混色原理 相减混色原理
1.1 光与色彩
人能够看到色彩,其过程是:
光线
吸收
光源 物体 人眼
反射
即:光源发出光线,照射到物体上被物体 吸收一部分,反射出一部分光线到达人 眼中激发起人眼的感觉。
奥斯特华德色立体好像一 个上下对称的陀螺,白色 和黑色分别在中心轴上下 两端,完全色按不同方向 分布在“陀螺”的最外缘。
续奥斯特华德系统
所谓完全色是指最 鲜明、最饱和的色 相。
奥斯特华德把完全 色分为黄、橙、红、 紫、蓝紫、蓝、绿、 黄绿8种,每种又分 为3等分,共24种色 相。
续奥斯特华德系统
色彩的三个基本属性 孟歇尔系统 奥斯特华德系统 CIE系统
2.1 色彩的三个基本属性
1. 色相(Hue):色彩类别的名称。不 同的色相,其光波波长不同。
2. 明度(Value,又称光度):色彩的明 暗程度。
3. 纯度(Chroma,又称彩度、饱和度): 色彩接近标准色的程度。
不同的色相、明度和纯度
5.1.1 汽车的用途和级别
轿车:高级轿车采用稳重色;普通轿 车采用轻快的浅色;小型轿车采用活 跃色。
载货汽车:因用途广而不宜用浅色。
客车:因体面转折比较简单,色彩的 比例划分尤为重要,常常采用双色。
其它:军用汽车采用保护色(迷彩), 反之,需要引起交通警觉的工程维修 车则应采用鲜明的对比色。
3.1 色彩的调和与对比
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色彩配合时,调和是 指差异较少,对比是指差异较大。也就 是色立体或色度图之中,相邻近的色彩 差异较少,易于调和;远离的色彩差异 较大,形成对比。
色彩的调和与对比,可涉及色相、明度、 纯度之一或同时涉及几个方面。在汽车 设计时,常常是调和与适度对比同时并 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