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风格流派
中国书法的书法流派

中国书法的书法流派中国书法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瑰宝,历经几千年的发展,形成了多种不同的书法流派。
这些书法流派在书法史上各具特色,代表了不同的书法风格和传统。
首先,楷书是中国书法流派中最为经典、正统的一种风格。
其起源于秦汉时期,发展于魏晋南北朝时期,成熟于隋唐时代。
楷书以规整、端庄、稳健为特点,是学习书法的基础。
楷书被视为一种标准书体,被广泛应用于印刷、书法、设计等领域。
代表性的楷书大家有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等。
其次,行书是中国书法流派中的一种流畅、自由的书写风格。
起源于东晋时期,成熟于唐宋时代。
行书以笔势豪放、形神兼备为特点,体现了书法家的个性和创意。
行书在书写时注重运动、流畅,具有一种独特的韵味和美感。
代表性的行书家有张旭、怀素、米芾等。
再次,草书是中国书法流派中最为潇洒、俊秀的一种书写风格。
起源于秦汉时期,盛行于东晋至南北朝时期。
草书以行云流水、潇洒自如为特点,笔势奔放、线条简练,具有浓厚的艺术感染力。
草书在书法史上具有重要地位,被誉为“字中之王”。
代表性的草书大家有张旭、怀素、王羲之等。
此外,隶书是中国书法流派中的一种古朴、刚劲的书写风格。
起源于西周时期,发展于秦汉时代,成熟于汉代。
隶书以笔势遒劲、结构严谨为特点,具有一种极高的规范性和书写技巧。
隶书在书法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被誉为“字中之祖”。
代表性的隶书大家有颜真卿、怀素、王羲之等。
综上所述,中国书法拥有众多不同流派,每一种书法风格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价值。
楷、行、草、隶四种书体是中国书法中最为重要的流派,它们共同构成了中国书法优美的艺术传统,并为后人传承和发扬光大。
掌握和理解这些书法流派,不仅有助于提高书法水平,更有利于传承和发扬中华优秀的书法文化。
愿我们共同努力,传承弘扬中国书法的光荣传统,让中国书法继续熠熠生辉,为世界文化艺术作出更大的贡献。
各种书法的特点

各种书法的特点书法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内涵。
不同的书法流派有着各自独特的特点和风格,下面将对几种主要的书法流派进行介绍,并从人类的视角出发,描述其特点和魅力。
1. 隶书:隶书是中国古代的一种字体,起源于战国时期的楚国,后经过秦朝的推广而达到了鼎盛时期。
隶书的特点是笔画结构严谨,线条流畅有力,用笔稳重。
隶书的字形工整,每一笔都有规定的书写顺序和形态。
隶书的字体规范,给人一种庄重、稳重的感觉,使人感到古代文明的庄严和秩序。
2. 楷书:楷书是中国书法的主要字体,也是最通用的字体。
楷书的特点是笔画匀称,结构清晰,书写规范。
楷书的字形简洁大方,线条流畅,每一笔都有规定的书写顺序和形态。
楷书的字体端庄大气,给人一种平和、稳重的感觉,使人感到文化的底蕴和历史的积淀。
3. 行书:行书是楷书和草书之间的一种过渡体,是楷书发展演变的产物。
行书的特点是笔画连绵流畅,字形略有变形,书写速度较快。
行书的字体流畅自然,给人一种活泼、跃动的感觉,使人感到书法的生命力和个性化的表达。
4. 草书:草书是中国书法中最自由、最具创意的一种字体,也是最具个性的一种字体。
草书的特点是笔画激荡飞舞,字形变化多端,书写速度极快。
草书追求墨意的发挥和自由的创作,注重个性和表达,给人一种奔放、激情的感觉,使人感到书法的艺术性和个人的情感。
5. 篆书:篆书是中国古代的一种字体,起源于商朝甲骨文,经过秦朝的推广而达到了鼎盛时期。
篆书的特点是笔画粗犷有力,字形方正刚劲,书写规范。
篆书的字体庄重肃穆,给人一种古老、神秘的感觉,使人感到历史的沧桑和文化的底蕴。
以上是几种主要的书法流派的特点和魅力的简要介绍。
每种书法流派都有其独特的韵味和艺术价值,都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
通过对不同书法流派的欣赏和学习,可以更深入地了解中国文化的精髓和魅力。
无论是隶书的庄重、楷书的大气、行书的活泼、草书的奔放,还是篆书的古老,都展示了中国书法的多样性和博大精深。
书法风格100种

书法风格100种1. 隶书: 隶书是古代汉字的一种字体风格,笔画弯曲、线条优美,常用于大标题和碑文的书写。
2. 楷书: 楷书是一种规范的汉字字体,笔画工整、直线多用,用于书写文章、书信和书籍。
3. 行书: 行书是楷书与草书的中间形式,书写迅速、流畅,一般用于速记和摘录。
4. 草书: 草书是一种自由潇洒的书写风格,笔画简略、连续,常用于书法艺术创作。
5. 隶变楷: 隶变楷是将隶书的笔画结构融入楷书中,形成了新的字体风格。
6. 碑体: 碑体是模拟古代碑铭的字体风格,笔画刚劲、方正,常用于刻石和碑文的书写。
7. 篆书: 篆书是古代汉字的一种古老字体风格,笔画古朴、方正,常用于刻印和印章的制作。
8. 隶仿楷: 隶仿楷是将隶书的笔画特点融入楷书中,形成了一种过渡的字体风格。
9. 隶仿行: 隶仿行是将隶书的线条结构融入行书中,书写迅速,形成一种新的书写风格。
10. 草仿行: 草仿行是将草书的自由潇洒融入行书中,书写流畅、变体多。
11. 章草: 章草是一种特殊的草书风格,笔画简略、结构均匀,常用于书法签名和印章的制作。
12. 双廓书法: 双廓书法是指在每个笔画的两侧留有一定的边距,形成一种清晰的字体效果。
13. 齐白石行草: 齐白石行草是一种独特的草书字体风格,书写狂放奔放、线条简洁。
14. 古篆: 古篆是古代篆书的一种字体风格,笔画刚劲有力、线条方正,常用于装饰艺术和刻印制作。
15. 黑体: 黑体是一种笔画粗黑、线条粗犷的字体风格,常用于突出标题和强调文字。
...(以下为例示,仅列举部分书法风格)99. 新书法: 新书法是指现代书法家创造的新颖字体风格,借鉴传统书法并加入个人创意。
100. 创意书法: 创意书法是指以创新的方式书写汉字,突破传统书法的限制,追求独特、个性化的表现。
这是一份简要介绍100种书法风格的文档。
书法风格多种多样,每种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应用领域。
无论是隶书、楷书还是行书、草书,每种书法风格都有其魅力所在,可以通过练习和学习来不断提升自己的书法水平。
书法艺术的流派发展

书法艺术的流派发展书法艺术是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之一,在中国历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随着时代的变迁,书法艺术也不断地发展、变革和创新,形成了不同的流派,而这些流派则反过来又影响了书法艺术的发展。
本文将着重探讨中国书法艺术中的流派发展。
一、秦汉篆书秦汉篆书是中国书法中最早的一种流派。
秦汉时期,篆书即作为公文印章的文字,也被广泛应用于刻版。
这种书法风格以“刚健自然”的特征为主,筆法嚴整、端正、雄渾而有力,字形规整,呈方形,其间相互平行。
在秦汉时期的篆书中,最著名的代表者是《馬王堆太素三墓帛书》,这一文物不仅是豐富生動反映了當時社會形態和文化風貌的寶貴史料,也是秦汉篆书的经典之作。
二、魏晋隶书魏晋隶书是中国书法中又一重要的流派。
相较于秦汉篆书的刚健自然风格,隶书更加注重流畅、柔和和雅致。
它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汉代,但真正成型并且得到推广是在魏晋南北朝时期。
东晋的王羲之、王献之及其父子两代大家是隶书流派中的代表者,王羲之的《兰亭序》被誉为“楷书之祖”。
三、唐楷书唐朝是中国书法艺术的一个高峰。
在唐代,楷书渐成为中国书法的主流,形成了唐楷书流派。
其特点是:字型方正、工整端正、挺拔秀麗,结构严谨、平直水平。
唐代书法家中,柳公权、颜真卿都是楷书艺术最为出色的代表人物。
其中,颜真卿的《祭侄文稿》和《多宝塔碑》被誉为唐代楷书中最高的艺术成就。
四、宋代楷书,行书与草书宋代是中国书法艺术中的另一重要时期。
在宋代,楷书仍然是中国书法艺术的主流,但行书和草书也逐渐发展开来。
行书是楷书与草书之间的一种风格,它折中了二者的特点,字形流畅、轻快、缩短撇捺,拉开匾横,自上半页下一半页,具有较强的书写速度和实用性。
在草书方面,张旭、怀素、米芾等人的作品影响深远,他们凭借着独特的个人风格和创新,推动了草书艺术的发展。
五、元朝,隶书和真草元代隶书不仅在楷书艺术中大放异彩,同时也成为了书法艺术的新流派。
元代隶书手法较为变化多样,以墨意为主,用笔一至,富于变化,既有古朴端庄之气,又有潇洒豪放之形。
各派书法的特色及发展

各派书法特色及发展书法,作为中国独特的文字艺术,源远流长。
它融合了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和美感追求,展现了各个时期书家内心的情感与修养。
从历史的长河中我们可以发现,不同的书法流派具有各自独特的魅力。
对各派书法特色的研究,有助于我们深入了解书法艺术及其演变过程。
一、书法流派概览中国书法历史悠久,大致可以分为篆、隶、楷、行、草五种主要书体。
每种书体都有其独特的风格和特点。
二、各派书法特色及发展篆书:篆书起源于西周,其特点为圆润流畅,横平竖直,给人以古朴典雅之感。
秦朝统一六国后,将小篆作为官方文书书写字体,李斯等人所写的《峄山刻石》、《泰山刻石》等作品,均显示出小篆的端庄秀丽。
隶书:隶书起源于秦朝,至东汉时期达到鼎盛。
隶书讲究蚕头燕尾、一波三折,给人以雄浑厚重之感。
秦朝程邈的《睡虎地秦简》显示了早期隶书的朴素之美,而东汉碑刻如《礼器碑》、《曹全碑》则展现了隶书的妍丽端庄。
楷书:楷书形成于汉末,至唐代达到高峰。
楷书结构严谨,笔画分明,体现了汉字的静态美。
钟繇的《宣示表》和王羲之的《黄庭经》是楷书的经典之作。
到了唐代,颜真卿、柳公权的楷书更是独树一帜,成为后世楷模。
行书:行书是楷书的流动形式,始于晋代。
行书潇洒流畅,既具有实用性又具有艺术性。
王羲之的《兰亭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其子王献之的《中秋帖》也备受推崇。
草书:草书起源于汉代,以张芝、皇象等为代表。
草书笔画连绵,气势连贯,给人以动态之美。
唐代张旭、怀素的草书更是达到肆意汪洋的境地,被誉为“狂草”。
三、代表人物与作品李斯:作为小篆的代表人物,其作品如《峄山刻石》、《泰山刻石》等,展现出小篆的端庄秀丽。
钟繇和王羲之:他们的楷书作品如《宣示表》、《黄庭经》等是楷书的典范。
而到了唐代,颜真卿的《颜勤礼碑》、柳公权的《玄秘塔碑》进一步将楷书推向高峰。
王羲之和王献之:他们是行书的杰出代表,《兰亭序》、《中秋帖》等作品展示了行书的流畅与优美。
张旭和怀素:他们的草书作品如《古诗四帖》、《自叙帖》等将草书艺术推向了新的高度。
中国书法的主要流派与代表作品

中国书法的主要流派与代表作品中国书法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是由汉字所派生出来的一种独特艺术形式。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中国书法逐渐形成了多个不同的流派,并产生了众多令人赞叹的代表作品。
本文将探讨中国书法的主要流派以及其中的代表作品。
一、楷书流派楷书流派是中国书法中最为重要的一支,它是中国书法中的正书体,具有较高的规范性和标准性。
楷书流派包括了宋代的欧阳询、苏轼等人,以及明代的文徵明、颜真卿等人。
其中,欧阳询的《九成宫醴泉铭》被誉为楷书之祖,被广泛认为是中国书法艺术的巅峰之作。
苏轼的书法则以豪放洒脱、潇洒狂放著称,他的《水调歌头》在书法界也具有重要地位。
二、行书流派行书流派是楷书的一种变体,它不仅保留了楷书的规范性,还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行书流派最重要的代表是王羲之和怀素。
王羲之的书法非常具有艺术性和个性化,尤其以他的《兰亭序》最为著名。
这幅作品以其流畅自然、意境深远的特点,在中国书法史上有着独特的地位。
怀素则以其粗犷豪放的行书风格而著称,他的作品《自叙帖》在书法史上也有着重要的地位。
三、草书流派草书是中国书法中最具有艺术性和装饰性的一种书体。
它以潇洒、奔放、自由的笔势而著称。
草书流派的代表包括了张旭和怀素。
张旭是草书的创始人之一,他的书法作品以豪放洒脱、狂野奔放的风格而著称,他的作品《兰亭集序》给后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怀素同样在草书领域有着重要的地位,他的作品《皇帝封赏文》是草书艺术中的杰作。
四、隶书流派隶书是中国古代套印文字的书写形式,它以其方正、规范的风格而著称。
隶书流派的代表人物包括颜真卿和柳公权。
颜真卿是隶书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作品《颜勤礼碑》以其气势雄浑、笔力遒劲而著名。
柳公权则以其婉转、柔美的书法风格而闻名,他的作品《颜氏家训》是中国书法中的经典之作。
五、篆书流派篆书起源于古代篆刻文字,它以其独特的形态和构图特点而独树一帜。
篆书流派的代表人物有钟繇和吴道子。
钟繇是篆书的创始人之一,他的作品《睹禹陈抟功德碑》被广泛认为是篆书的巅峰之作。
古代书法的风格流派和文化内涵

古代书法的风格流派和文化内涵古代书法是中国文化的瑰宝之一,它以其独特的风格、流派和文化内涵,深刻影响了中国文化的发展。
古代书法风格多样,流派各异,每个流派都有其独特的文化内涵。
楷书是中国古代书法最基本、最具代表性的书体,并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形成了多个流派,最典型的主要有东晋的王羲之、唐代的颜真卿、宋代的欧阳询、赵孟頫等。
其中王羲之的楷书,称为“兰亭集序”,是历代名家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
其笔画精细、遒劲有力、平稳如流水,同时具备浪漫洒脱之情,对后世书法家影响深远。
草书是古代书法中最富有个性、最具创新性的书体之一,它有着独特的审美意趣和较高的艺术价值。
与楷书不同,草书的笔法更为豪放,线条构图更加自由。
草书的代表人物有唐代的张旭、宋代的怀素、元代的黄公望、明代的董其昌等名家,其中张旭的草书作品最具有时代特征,他的书法以“自然奇趣、毫发无犯”闻名于世。
行书居于隶书与楷书之间,它具有明朗简洁、刚柔并济的特点。
早期的行书流派有南北朝时期的王献之、唐代的颜真卿、柳公权等人。
其中以颜真卿的“颜勤礼碑”和柳公权的“集字版行书”最具代表性。
颜真卿的行书在文化内涵上融合了儒家和道家的思想,对后世书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柳公权的行书则更加讲究与大自然的融合,他的书法富有变化和张力,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
隶书是古代书法中最古老的一种,一开始是为了记录商业和官方事务而诞生的,后来逐渐演化成一种艺术形式。
隶书的代表性流派有东汉的张芝、三国时期的钟繇、西晋的刘徽、唐朝的怀素、元代的赵孟頫等。
赵孟頫是隶书史上的重要人物之一,其书法以凝重中见活泼、轻盈中蕴厚重而被人推崇。
总的来说,古代书法的流派各异,但它们都有一些共同特点。
首先,古代书法的风格意境高古典严肃,其中所包含的文化内涵多半是儒、释、道三家思想的融合。
其次,古代书法重视笔画的变化,追求“点画相生,气律自成”的境界。
再者,古代书法家倡导“虚心致艺”,即顺应文化发展的趋势,在认真学习传承前人绝技的同时,不断进行创新改革,以便更好地发挥出书法的艺术感染力和文化价值。
书法派别介绍

书法派别介绍楷书是中国书法的基本字体,也是最为规范和正统的一种字体。
楷书起源于东汉末年,经过长期发展,形成了今天的楷书风格。
楷书的特点是笔画直、结构稳定,线条流畅而有力,给人一种庄重、端正的感觉。
楷书是学习其他书法派别的基础,也是公文书写和印章刻制的常用字体。
隶书是中国书法中的一种古老字体,起源于秦朝。
隶书的特点是笔画粗大、线条平直,字形规整而有力。
隶书在汉朝时期达到了巅峰,成为当时官方文书和碑刻的主要字体。
隶书的发展对后来的书法派别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被视为中国书法艺术的重要里程碑。
行书是中国书法中的一种草书字体,起源于东汉末年。
行书的特点是笔画飘逸、连绵不断,给人一种流畅、自由的感觉。
行书在唐朝时期达到了巅峰,成为当时文人墨客最为喜爱的字体。
行书的发展推动了中国书法艺术向着更加自由和个性化的方向发展。
草书是中国书法中的一种自由书写字体,起源于东晋时期。
草书的特点是笔画奔放、形象变化多样,给人一种狂放、激情的感觉。
草书是书法家个性和创造力的集中体现,也是中国书法中最具艺术表现力的一种字体。
篆书是中国书法中的一种古老字体,起源于商朝。
篆书的特点是字形古朴、笔画方正,给人一种庄重、古老的感觉。
篆书在秦朝时期达到了巅峰,成为当时印章刻制和官方文书的主要字体。
篆书的发展对后来的书法派别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被视为中国书法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每一种书法派别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魅力,代表了不同历史时期和文化背景下的艺术风貌。
通过学习和欣赏这些书法派别,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和审美观念。
同时,这些书法派别也为我们提供了一种表达情感和展示个性的艺术方式。
中国书法的不同派别包括楷书、隶书、行书、草书和篆书。
每一种派别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发展历史,对中国书法艺术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通过学习和欣赏这些派别,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
希望这篇文章能够为读者提供一些关于中国书法派别的基本了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宋克(1327~1387), 字仲温,号南宫生, 长洲(今江苏省苏 州市)人。擅长楷、 行、草和章草诸体, 出自魏、晋,深得 锺繇、王羲之之法, 笔精墨妙,风度翩 翩。除楷、行书外, 尤以章草著名,体 势开张趋长,笔画 也非常瘦劲挺拔, 一洗古章草的旧貌, 形成矫健秀丽的风 格,其代表作品有 《急就章》。
《熹平石经》
据说魏武帝曹操 很仰慕梁鹄的书 法,宫殿匾额多 请他捉笔,且经 常将他的书法 “悬诸帐中”, 或者“订壁玩 之”(《四体书 势》)。
礼器碑:永寿二年(公元156年)刻,在曲阜孔庙,此 碑字体工整方纵,大小匀称,左规右矩,法度森严。 用笔瘦劲刚健,轻重富于变化,捺脚特别粗壮,尖挑 出锋十分清晰,燕尾极为精彩。书势气韵沉静肃穆, 典雅秀丽。
陆机《平复帖》
书法家 钟繇
其书法形成了由隶入楷的新气象,因此 被奉为“正书之祖”。其书法特点是字 型扁方,行笔古朴厚重,结字疏郎,笔 画富有意趣。钟繇在中国书法史上影响 很大,历来都认为他是中国书史之祖。 他在书法史上首定楷书,对汉字的发展 有重要贡献。
《贺捷表》
《荐季直表》
《还示表》
书法家 索靖
苏轼《寒食帖》,被誉为天下第三行书
苏轼《祭黄 几道文》
苏轼《洞庭春色赋》
苏轼《中山松 醪赋 》
黄庭坚《花气熏人帖》
黄庭坚《松风阁诗帖》
黄庭坚《松风阁诗帖》
黄庭坚《砥柱铭》
黄庭坚《砥柱铭》
黄庭坚《虹县诗帖》
黄庭坚《王长者墓志铭》
米芾《蜀 素 帖》
米芾《蜀素 帖》
米芾 《苕溪诗》
《曹全碑》
曹全碑:中平二年(公元185年) 十月刻,1956年藏入陕西博物馆碑 林。在汉隶中此碑独树一帜,娟秀 清丽,结体扁平匀称,舒展超逸, 风致翩翩,笔画正行,长短兼备, 神采华丽秀美飞动,有“回眸一笑 百媚生”之态,实为汉隶中的奇葩。
《 曹 全 碑 》
乙瑛碑:刻于永兴元年(公元
153年)六月,在山东曲阜孔庙大成 殿东庑(wu)。此碑工整匀适,组织严 密,笔法极有法度,粗细统一,间架 结构皆十分注意,全幅秀逸清丽,尤 其燕尾的姿态非常优美,是汉隶趋于 规范成熟时期的代表作之一。
《张迁碑》
瓦当玺印文和简帛盟书墨迹
瓦当《大富》
汉简
《居延汉简》
马王堆汉帛 书《黄帝书》
马王堆汉帛 书《老子 甲本》
马王堆汉帛 书《老子 甲本》
汉印
张芝(?—约192),字伯英,敦 煌酒泉(今属甘肃省)人。性格高 尚,不愿出仕作官。他的草书精劲 绝伦,是今草的创始人,历史上称 为“草圣”。 他在书法艺术上的成就,并不 是容易得来的。他家的衣帛,必先 书而后练。他临池学书,池水尽黑。 梁代庾yǔ肩吾在《书品》中说: “张(芝)工夫第一,天然次之。” 他的今草,可谓精熟神妙,冠绝古 今。
琅琊台刻石
秦始皇二十六年诏书
峄山刻石
宗炳《画山 水序》
汉----尚气
两汉三百余年间,书法由籀篆变隶分,由隶 分变为章草、真书、行书,至汉末,我国汉字书 体已基本齐备。因此,两汉是书法史上继往开来, 由不断变革而趋于定型的关键时期。隶书是汉代 普遍使用的书体。汉代隶书又称分书或八分,笔
法不但日臻纯熟,而且书体风格多样
文徵明《离骚》
祝允明(14601526)字希哲, 因右手有枝生 手指,故自号 枝山。代表作 《太湖诗卷》、 《赤壁赋》 《归田赋》等
祝允明《闲居秋日》,草书。美国普林 斯顿大学美术馆藏。 闲居秋日 逃暑因能暂闭关,未须多把 古贤攀。并抛杯勺方为懒,少事篇章恐碍闲。 风堕一庭邻寺叶,云开半面隔城山。浮生只 说潜居易,隐比求名事更艰。
古诗四贴 前两首诗是庾 信的“步虚 词”,后两 首 为谢灵运的 “王子晋赞” 和“岩下一老 公四五少年 赞”。原迹现 藏辽宁省 博物 馆。
张旭《古诗四首》
张旭《古诗四首》
自叙帖:是 怀素晚年草书的 代表作。通篇为 狂草,笔笔中锋, 如锥划沙 盘,纵 横斜直无往不收; 上下呼应如急风 骤雨,可以想见 当年操觚之时, 豪情勃发,一气 贯之的情景。
颜真卿《多 宝塔碑》
勤礼碑 是颜真卿为 其曾祖父颜 勤礼立的墓 碑,简称 “勤礼碑”
祭侄文稿 此帖本是稿本,原不是作为书法作品 来写的,但正因为无意作书, 所以使此幅字写 得神采飞动,笔势雄奇,姿态横生,得自然之妙。
柳公权 玄秘塔碑
张旭 《肚痛帖 》仅30字,写来洋洋洒洒 一气贯之。从刻帖中可以看出,写此幅字时 是蘸饱 一笔一次写数字至墨竭为止,再蘸 一笔。
沈度(1357一1434),字民则,号自乐。华亭 (属今上海淞江)人,善写各体,其书婉丽飘逸, 雍容矩度, 董其昌对二沈颇推崇,称“文(徵明)、 祝(允明)二家,一时之标,然欲突过二沈,未能 也。” 《敬斋箴册》
明代中期,江苏 苏州一代出现了 一批前后传承的 书家,形成了相 当突出的特色, 代表书家是“吴 门四家”,即祝 允明、文徵明、 王宠、陈淳。
隋唐---尚法
南帖北碑之发展至隋而混合同流,正式 完成楷书之形式,居书史承先启后之地 位。隋楷上承两晋南北朝沿革,下开唐 代规范的新局,隋有碑版遗世,多为真 书。 唐代文化博大精深、辉煌灿烂,达到了中 国封建文化的最高峰,可谓书至初唐而 极盛;
《董美人墓志铭》
《龙藏寺碑》
《九成宫醴泉 铭》:由魏征 撰文,欧阳询 书。记载唐太 宗在九成宫避 暑时 发现泉水 之事。此碑立 于唐贞观六年 (公元632年)。 用笔方整,且 能于方整中见 险绝,字画的 安排紧凑,匀 称,间架开阔 稳健。
《兰亭序》 “天下第一行书”
《长风贴》
《快雪时晴帖》
王羲之《黄庭经》
王献之 《中秋帖》
《鸭头丸帖》
《鹅群帖》
《伯远帖》是晋王珣(350-401年)写的一 封信。原文:“珣頓首頓首,伯遠勝業情期 群從之寶。自以羸患, 志在優遊。始獲此出 意不剋申。分別如昨永爲疇古。遠隔嶺嶠, 不相瞻臨。”
《仇锷墓碑铭》赵 孟頫行楷书墨迹。 卷高37.2厘米,共 一百九十二行,满 行六字, 并篆题 引首《有元故奉议 大夫福建闵海道肃 政廉访副使仇府君 墓碑铭》二十四字, 其中“建闵海道肃 政廉访”八字原已 损缺,系后人为之 补书。日本阳明文 库藏。
鲜于枢《苏轼先承元朝而下,基本继承 的是元代的典型书风;成祖迁都北京 以后,国势承平,培养了一批御用书 家,遂使台阁书风兴起。
米芾《方圆庵记》
米芾《方圆庵记》
蔡襄《远蒙帖》
蔡襄《精茶帖》
蔡襄《谢赐御书诗》
蔡襄《澄心堂纸帖 》
赵佶 瘦金体《千 字文》
赵佶《五色鹦鹉图》题跋
赵佶《唐十八学士》
赵佶《夏日帖》
文天祥 《木 鸡集序》
文天祥 《木鸡集 序》
岳飞行书《出师表》
岳飞行书《出师表》
岳飞行书《出师表》
元----尚态
元初经济文化发展不大,书 法总的情况是崇尚复古,宗法晋、 唐,而少创新。以赵孟頫为代表树 起了“复古”主义的大旗。
赵孟頫(1254-1322),湖州吴兴 (今浙江湖州)人。 字子昂,号松雪道 人、鸥波、水晶宫 道人等。宋宗室, 本系宋太祖赵匡胤 十一世孙,元后任 兵部郎中、翰林学 士承旨,卒,赠魏 国公,谥文敏。
孙过庭 (348-?703)字 虔礼,吴郡(今 江苏苏州)人, 官右卫胄参军, 一说官率府录事 参军。
杨凝式(873945)字景度,号 虚白,陕西华阳人。 唐末为秘书郎,唐 亡后,历任后梁、 后唐、后晋、后汉、 后周五代,官至少 师太保。,世称 “杨少师”。一度 在洛阳过着一种佯 狂的生活,因此时 人还给他“杨风 (疯)子”这么一 个雅号。
金文也称“青铜器铭文”、 “钟鼎文”。指古代青铜器上的 文字。商代到春秋时期的铭文一 般是铸成的,内容多记奴隶主贵 族的祭典、训诰、征伐功绩、赏 赐策命、盟誓契约等。
《毛公鼎》铭文
大盂鼎
散氏盘
虢季子白盘
简书
《石鼓文》
唐宋以来,凡擅长篆书的 书法家,无不崇尚 《石鼓文》书体,特 别是清代后期“碑学” 兴盛,《石鼓文》书 法影响更为空前广泛, 篆书大师们莫不对它 顶礼膜拜。善学者如 吴昌硕、杨沂孙、邓 散木、王福庵等,特 别是吴昌硕学习石鼓 文,获益良多,把石 鼓文圆劲笔法,灵活 地运用在他的书画篆 刻之中,终成一代大 师。
多宝塔碑 天宝十一年 (752)四月廿 日建,岑勋撰文, 颜真卿书丹,徐 浩题额,史华刻 字,三十四行, 行六十六字,现 藏西安碑林。
西晋青瓷扁壶 高23.2厘米 1970年8月江苏省 金坛县白塔惠群 出土 江苏省镇江市博 物馆藏
扁壶在陶瓷器皿 中不多见,此壶 通体施青釉,造 型独具特色,并 有铭文,是西晋 青瓷中的珍品。
张芝草书
张芝《终年帖》
魏晋---尚韵
魏晋书法这一书法史上了不起的 时代,造就了两个承前启后,巍然绰 立的大书法革新家—钟繇,王羲之。 他们揭开了中国书法发展史的新的一 页。树立了真书、行书、草书美的典 范,此后历朝历代,学书者莫不宗法 “钟王”。盛称“二王”(王羲之及 其子王献之),甚至尊王羲之为“书 圣”。
褚遂良:字 登善、河南人, 官至尚书左仆 射河南公,世 称褚河南。生 于隋开皇十六 年,卒于唐高 宗显庆四年。
颜
真
卿
颜真卿的书法主要融合了篆书的笔法,因 此在字的特色上,大多有园笔藏锋、劲力 收敛的感觉,在字的架构上宽疏而园满, 将魏晋以来北碑中那股锋芒毕露、左紧右 舒、刚劲外放的笔法加以收敛,因而创立 书法上另一种的新风格,后宋代四大家的 书法,皆受颜真卿笔法的影响,因此颜真 卿算的上是中国书法艺术史上,一个承先 启后的人物。
《曹全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