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习题工艺学资料

合集下载

化学工艺学复习资料

化学工艺学复习资料
13.工业上的 芳烃指:二甲苯和乙苯。14.乙烯氧化生产环氧乙烷工业上普遍采用列管式固定床反应器,产物用水吸收分离,副产物 采用热碳酸钾溶剂化学吸收法脱出。
15.烃类氧化反应采用最为普遍的氧化剂是空气、纯氧16.化学工艺即化学生产技术,指将原料物质主要经过化学反应转变为产品的方法和过程,包括实现这种转变的全部化学的和物理的总和。
解: RC 1mol乙烯
产物
11mol乙烯
反应器分离器产物
FF MF RPKmol乙烯EO,水
设反应器中初始含有5kg乙烯,由乙烯单程转化率为25%,则可知反应掉的乙烯的量为5
5-(5-1.25-x)=1.25+x,由环氧乙烷的选择性为75%,则可设每次反应生成环氧乙烷为ykg。则:
所以环循环比应该为11.
A.①>③>②>④B.③>②>①>④C.②>①>③>④D.④>②>③>①5.脱甲烷塔的关键组分是:A. 与 B. C. D.
6.管式炉裂解石脑油所得裂解气含 很少,脱硫大多采用:A.碱洗法B.乙醇胺溶液吸收法C.N-甲基吡咯烷酮吸收法D.先乙醇胺法后碱洗法
7.冷箱在脱甲烷塔之前为:A.前加氢B.前冷C.后冷D.后加氢8.裂解气深冷分离过程中造成-100 低温一般采用的冷凝剂是:A.丙烯B.氨C.乙烯D.乙烷
7.反应达到平衡转化率所需要的反应时间为无限长。()8.反应过程中,某反应的-△ 值越大,达到平衡的转化率就越高,在相同的反应条件下,所达到的转化率要高。()
9.有机反应中,加氢反应一般是吸热反应。(×)10.可逆吸热反应的温度控制,通常是在最优温度线附近。(√)11.煤的高温干馏温度一般为900 1100 。(√)
四、、判断题

食品工艺学复习题

食品工艺学复习题

第一篇食品加工的原料和材料复习题1、简述果胶、单宁、有机酸的加工特性2、为什么不能食用发芽和发绿的土豆?3、在果蔬加工中,为什么要用铝或玻璃器皿而不用铁制品?4、如何防止果蔬中的酶促褐变?5、大豆蛋白的溶解度、氮溶解指数(NSI)各是什么含义?6、大豆中有哪些抗营养因子?7、面筋蛋白有哪两种形式?为什么会产生胀润作用?8、方便面、方便米饭加水复原的原理是什么?9、为什么陈面粉比新面粉筋力好?10、肉的肌肉组织中,肌肉是怎样组成的?11、肌原纤维中的蛋白质有哪几种?12、什么是肉的持水性?酸性极限pH值?13、肉的成熟有哪三个阶段?僵直期有何特征?如何加速成熟?14、在加热过程中,肉的颜色和Pr有何变化?15、为什么鱼肉比猪肉更嫩?16、鱼类的鲜甜味主要来自哪些物质?17、鱼贝类的变色有哪些?18、乳中酪蛋白胶粒结构是怎样的?为什么此粒子不稳定?19、乳脂肪球的结构是怎样的?20、乳糖的溶解度有哪三种?21、在加热过程中,乳石是怎样形在的?第二篇焙烤制品加工工艺第一章原料(习题)一、填空题1. 小苏的受热时的反应式如下:2. 国家标准规定面粉的含水量,特制一等粉和特制二等粉为,标准粉和普通粉为。

3. 小麦蛋白质是主要成分,因此它与面粉的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

4. 蛋白质的水溶液称为。

糖会使面粉的吸水率。

对于蔗糖来说,制备同样硬度的面团,每增加5%的糖,吸水率。

5. 根据面粉中湿面筋含量,可将面粉分为三个等级:,,适于制作等食品;低筋小麦粉,面筋含量小于24%,适于等食品。

6. 装饰用奶油以含有,可配奶油作为调味用。

7. 碳酸氢铵有受热分解反应式如下:8. 面粉蛋白质主要是蛋白质,其中约占80%以上。

9. 小麦淀粉颗粒在面团调制中起的作用。

10. 面筋的筋力好、坏,不仅与,也与能有关。

11. 加水量过少,造成面团发硬,制品内部组织,并且也会。

12. 塔塔粉,化学名为,是制作必不可少的原材料之一。

13. 面筋的质量和工艺性能指标有、、和。

生物制药工艺学习题(含复习资料

生物制药工艺学习题(含复习资料

生物制药工艺学习题集(含答案)第一章生物药物概述一、填空:1、我国药物的三大药源指的是化学药物、生物药物、中药2、现代生物药物已形成四大类型,包括基因重组多肽和蛋白质、基因药物、天然生化药物、合成与部分合成的生物药物3、请写出下列药物英文的中文全称:()干扰素、()白介素、()集落刺激因子、()促红细胞生成素、()表皮生长因子、()神经生长因子、()重组人生长激素、()胰岛素、()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促黄体生成素、超氧化物歧化酶、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4、常用的β-内酰胺类抗生素有青霉素、头孢菌素;氨基糖苷类抗生素有链霉素;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有红霉素;四环类抗生素有土霉素;多肽类抗生素有杆菌肽;多烯类抗生素有两性霉B;蒽环类抗生素有阿霉素5、嵌合抗体是指用人源抗体恒定区替换鼠源抗体恒定区,保留抗体可变区;人源化抗体是指抗体可变区中仅(决定簇互补区)为鼠源,其(骨架区)及恒定区均来自人源。

6、基因工程技术中常用的基因载体有质粒、噬菌体()、黏粒()、病毒载体等。

二、选择题:1、以下能用重组技术生产的药物为(B)A、维生素B、生长素C、肝素D、链霉素2、下面哪一种药物属于多糖类生物药物(C)A、洛伐他汀B、干扰素C、肝素D、细胞色素C3、能用于防治血栓的酶类药物有(D)A、 B、胰岛素 C、天冬酰胺酶 D、尿激酶4、环孢菌素是微生物产生的(A)A、免疫抑制剂B、酶类药物C、酶抑制剂D、大环内酯类抗生素5、下列属于多肽激素类生物药物的是(D)A、 B、四氢叶酸 C、透明质酸 D、降钙素6、蛋白质工程技术改造的速效胰岛素机理是(D)A. 将猪胰岛素B30位改造为丙氨酸,使之和人胰岛素序列一致B. 将A21位替换成甘氨酸,B链末端增加两个精氨酸,使之在4溶液中可溶C. 将B29位赖氨酸用长链脂肪酸修饰,改变其皮下扩散和吸收速度D. 将人胰岛素B28位与B29位氨基酸互换,使之不易形成六聚体三、名词解释:1、药物 ():用于预防、治疗或诊断疾病或调节机体生理功能、促进机体康复保健的物质,有4大类:预防药、治疗药、诊断药和康复保健药2、生物药物():是以生物体、生物组织或其成份为原料(包括组织、细胞、细胞器、细胞成分、代谢、排泄物)综合应用生物学、物理化学与现代药学的原理与方法加工制成的药物3、基因药物():是以基因物质(或及其衍生物)作为治疗的物质基础,包括基因治疗用的重组目的片段、重组疫苗、反义药物和核酶等4、反义药物:是以人工合成的十至几十个反义寡核苷酸序列,它能与模板或互补形成稳定的双链结构,抑制靶基因的转录和翻译,从而达到抗肿瘤和抗病毒作用5、生物制品():是应用普通的或以基因工程、细胞工程、蛋白质工程、发酵工程等生物技术获得的微生物、细胞及各种动物和人源的组织和液体等生物材料制备的,用于人类疾病预防、治疗和诊断的药品6、干涉(,):是指在生物体细胞内,引起同源的特异性降解,因而抑制相应基因表达的过程7、( ) :是一种小分子(~21-25核苷酸),由(Ⅲ家族中对双链具有特异性的酶)加工而成。

精细化工工艺学复习题

精细化工工艺学复习题

精细化工工艺学复习题精细化工工艺学复习题一、选择题1、一般化妆品乳化体要求稳定性寿命为()A、1年B、1~2年C、2~3年D、永久2、化妆品配方中,水含量可高达90%以上,为确保质量,所用水是()A、蒸馏水B、自来水C、矿泉水D、离子交换水3、下列各种胶黏剂中,不属于热固性的胶黏剂是()A、酚醛树脂B、丙烯酸树脂C、聚氨酯D、环氧树脂4、氧指数(OI)是使试样像石蜡状持续燃烧时,在()混合气流中所必须的最低含氧量。

A、H2-O2B、CO-O2C、N2-O2D、SO2-O25、以下哪类物质不属于食品防腐剂?()A、苯甲酸及其盐类B、对羟基苯甲酸酯类C、丙酸及其盐类D、丁基羟基茴香醚6、制备O/W或W/O型乳剂的关键因素是( )。

A.乳化剂的HLB值B.乳化剂的量C.乳化剂的HLB值和两相的量比D.制备工艺7、下列关于表面活性剂性质的叙述中正确者是( ).。

A.有亲水基团,无疏水基团B.有疏水基团,无亲水基团C.疏水基团,亲水基团均有D.疏水基团,亲水基团均没有8、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和阴离子表面活性剂配伍使用。

A能 B不能 C不确定9.AEO代表的表面活性剂的名称是()。

A十二烷基苯磺酸钠B季铵盐C脂肪醇聚氧乙烯醚10.在食品添加剂中,()是用量最大的食品添加剂。

A防腐剂B甜味剂C乳化剂11.甘油单硬脂酸酯是一种()。

A着色剂B润滑剂C乳化剂12.双酚A型环氧树脂胶黏剂所用的固化剂是()。

A胺类B盐类C酸类13.润肤乳或润肤霜中的甘油主要作()成分。

A防腐剂B增稠剂C保湿剂14.W/O型洗面奶指的是(b)。

A水包油型B油包水型C混合型15.聚乙二醇型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具有亲水性,分子中聚合度越大,则亲水性越()。

A小B大C不变16.()的消费量在有机助剂中占第一位。

A润滑剂B增塑剂C抗氧剂17.助剂与聚合物之间要有良好的(c)。

A相容性B溶解性C化学活性18.山梨酸在()条件下,具有较好的防腐效果。

机械制造工艺学复习资料

机械制造工艺学复习资料

C
BE 51 铸铁箱体上Φ160H6 孔应采用的加工方案是 A.钻 B.粗镗 C.扩 D.铰 E.半精镗 F.磨 G.拉 H.精镗
H
在切削速度较高、切削厚度较小、刀具前角较大的条件下切削塑性金属时,常容易形成下面哪种切削?A.带状切屑 B.挤裂切屑 C.单元
52
A
切屑 D.崩碎切屑
53 刃磨高速钢刀具最常用的是( )砂轮 A.白刚玉 B.绿碳化硅 C.金刚石
AB
23 积屑瘤在加工过程中起到好的作用是 A.减小刀具前角 B.保护刀尖 C.保证尺寸精度 D.增大后角
B
24 钻削时,主要产生轴向力的切削刃是 A.主切削刃 B.副切削刃 C.横刃 D.过渡刃
C
25 下述四种加工方式中,切削速度最高的是 A.车削 B.铣削 C.钻削 D.磨削
D
26 下述四种温度,容易引起表面烧伤的是 A.砂轮磨削区温度 B.磨粒磨削点温度 C.工件平均温度 D.工件表面温度
E
65 高速钢是当前最典型的高速切削刀具材料。A.对 B.错
B
66 与工件已加工表面相对的刀具表面是 A.前面 B.后面 C.基面 D.副后面
D
磨削软金属和有色金属材料时,为防止磨削时产生堵塞现象,应选择( )的砂轮 A.粗粒度、较低硬度 B.细粒度、较高硬度 C.粗粒度、
67
B
较高硬度
68 切削平面通过切削刃上选定点,与基面垂直,并且 A.与切削刃相切 B.与切削刃垂直 C.与后面相切 D.与前面垂直 A
A
48 在平面磨削时,一般可采用提高工作台纵向进给速度的方法来改善散热条件,提高生产效率。A.对 B.错
A
49 刨削由于( ),限制了切削速度的提高 A.刀具切入切出时有冲击 B.回程不工作 C.单刃刀具

金属工艺学复习资料

金属工艺学复习资料

一、填空:1.合金的收缩经历了(液态收缩)、(凝结收缩)、(固态收缩)三个阶段。

2.常用的热处理主意有(退火)、(正火)、(淬火)、(回火)。

3.铸件的表面缺陷主要有(粘砂)、(夹砂)、(冷隔)三种。

4.按照石墨的形态,铸铁分为(灰铸铁)、(可锻铸铁)、(球墨铸铁)、(蠕墨铸铁)四种。

5.铸造时,铸件的工艺参数有(机械加工余量)、(起模斜度)、(收缩率)、(型芯头尺寸)。

6.金属压力加工的基本生产方式有(轧制)、(拉拔)、(挤压)、(锻造)、(板料冲压)。

7.焊接电弧由(阴极区)、(弧柱)和(阳极区)三部分组成。

8.焊接热影响区可分为(熔合区)、(过热区)、(正火区)、(部分相变区)。

9.切削运动包括(主运动)和(进给运动)。

10.锻造的主意有(砂型铸造)、(熔模铸造)和(金属型铸造)。

11.车刀的主要角度有(主偏角)、(副偏角)、(前角)、(后角)、(刃倾角)。

12.碳素合金的基本相有(铁素体)、(奥氏体)、(渗碳体)。

14.铸件的凝结方式有(逐层凝结)、(糊状凝结)、(中间凝结)三种。

15.铸件缺陷中的孔眼类缺陷是(气孔)、(缩孔)、(缩松)、(夹渣)、(砂眼)、(铁豆)。

17.冲压生产的基本工序有(分离工序)和(变形工序)两大类。

20.切屑的种类有(带状切屑)、(节状切屑)、(崩碎切屑)。

21.车刀的三面两刃是指(前刀面)、(主后刀面)、(副后刀面)、(主切削刃)、(副切削刃)。

二、名词解释:1.充型能力:液态合金弥漫铸型型腔,获得形状残破、轮廓清晰铸件的能力,成为液态合金的充型能力。

2.加工硬化:随着变形程度增大,金属的强度和硬度升高而塑性下降的现象称为加工硬化。

3.金属的可锻性:衡量材料在经历压力加工时获得优质制品难易程度的工艺性能,称为金属的可锻性。

4.焊接:利用加热或加压等手段,借助金属原子的结合与蔓延作用,使分离的金属材料结实地衔接起来的一种工艺主意。

5.同素异晶改变:随着温度的改变,固态金属晶格也随之改变的现象,称为同素异晶改变。

金属工艺学复习资料

金属工艺学复习资料

《金属工艺学》复习资料一、填空题1.机械设计时常用抗拉强度(σb)和屈服强度(σs或σ0.2)两种强度指标。

2.若退火亚共析钢试样中先共析铁素体占41.6%,珠光体58。

4%,则此钢的含碳量为约0。

46%。

3.屈强比是屈服强度与抗拉强度之比。

4。

一般工程结构用金属是多晶体,在各个方向上的性能相同,这就是实际金属的各向同性现象。

5.实际金属存在点缺陷、线缺陷和面缺陷三种缺陷。

实际晶体的强度比理想晶体的强度低(高,低)得多。

6。

根据组成合金的各组元之间的相互作用不同,合金的结构可分为两大类:固溶体和金属化合物。

固溶体的晶格结构同溶剂,其强度硬度比纯金属的高。

7。

共析钢加热至Ac1时将发生珠光体向奥氏体的转变,其形成过程包括四个阶段。

8。

把两个45钢的退火态小试样分别加热到Ac1~Ac3之间和Ac3以上温度水冷淬火,所得到的组织前者为马氏体+铁素体+残余奥氏体,后者为马氏体+残余奥氏体。

二、判断改错题( ×)1。

随奥氏体中碳含量的增高,马氏体转变后,其中片状马氏体减少,板条状马氏体增多。

(×)2.回火屈氏体、回火索氏体和过冷奥氏体分解时形成的屈氏体、索氏体,只是形成过程不同,但组织形态和性能则是相同的。

(×)3。

退火工件常用HRC标出其硬度,淬火工件常用HBS标出其硬度。

(√)4.马氏体是碳在α-Fe中所形成的过饱和固溶体;当发生奥氏体向马氏体的转变时,体积发生膨胀。

(×)5.表面淬火既能改变工件表面的化学成分,也能改善其心部组织与性能。

( √ )6。

化学热处理既能改变工件表面的化学成分,也能改善其心部组织与性能。

(√ )7.高碳钢淬火时,将获得高硬度的马氏体,但由于奥氏体向马氏体转变的终止温度在0℃以下,故钢淬火后的组织中保留有少量的残余奥氏体.(×)8。

为了消除加工硬化便于进一步加工,常对冷加工后的金属进行完全退火。

(× )9。

片状珠光体的机械性能主要决定于珠光体的含碳量。

复习题工艺学

复习题工艺学

复习题工艺学1.在果蔬加工中,为什么要用铝制品或玻璃器皿而不用铁制品?答:原因:(1)果蔬中含有多种有机酸,加工过程中,酸与铁反应,对容器产生腐蚀作用(2)果蔬中含氮物质中的硝酸盐对金属有加速腐蚀的作用(3)果蔬中的单宁遇铁变黑,一些水溶性色素与铁离子形成结合物。

2.试设计一次发酵法生产主食面包的工艺流程及工艺条件?答:1、原辅料处理2、和面:10m in3、整批发酵:100min30℃4、中间醒发:30min30 ℃5、最后醒发:60~70min38℃85%6、烘烤:5~6 min 230℃7、冷却8、质量评价3.生产面包对面粉有什么要求?如不符合如何改良?答:生产面包用的面粉要求面筋含量高且筋力大,α—淀粉酶含量较大,如不符合,可加氧化剂增加强筋力,加生芽谷物粉来增大面包体积。

4.试述果蔬中的果胶、单宁和有机酸的加工特性答:果胶:(1)具有较高的粘度;(2)其水溶液在适当条件下易形成凝胶;(3)果汁的澄清,果酒的生产的产生混浊主要物质。

单宁:(1)涩味;(2)变色;(3)与蛋白质产生絮凝有机酸:(1)酸味;(2)酸与杀菌的关系密切;(3)酸使金属腐蚀;(4)酸含量与食品品质有关5.发酵罐实罐灭菌为什么要“三路进汽”? 实罐灭菌的进汽和排气原则是什么?答:所谓发酵罐实罐灭菌的“三路进汽”就是在对培养基灭菌时,让蒸汽从空气进口、排料口、取样口进入罐内,使培养基均匀翻腾,达到培养基灭菌之目的。

这是因为这三个管都是插入到发酵醪中,若不进蒸汽就会形成灭菌死角。

实罐灭菌的进汽和排气原则是“非进即出”,就是说所有进入发酵罐的管道在灭菌过程中如果不进入蒸汽就一定要进行排气,使所有管道都被蒸汽(或二次蒸汽)通过,得以灭菌。

不能有既不进汽也不排汽的管道(死角)存在。

6.以谷物为原料酿醋时有哪些微生物种类参与?有何作用?答:(1)霉菌(多用黑曲霉)糊化和糖化,使淀粉水解为糖类,可供酵母菌利用(2)酵母菌,提供转化酶、麦芽糖酶、酒化酶等,进行酒精发酵,产生酒精及其它酸类,醛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在果蔬加工中,为什么要用铝制品或玻璃器皿而不用铁制品?答:原因:(1)果蔬中含有多种有机酸,加工过程中,酸与铁反应,对容器产生腐蚀作用(2)果蔬中含氮物质中的硝酸盐对金属有加速腐蚀的作用(3)果蔬中的单宁遇铁变黑,一些水溶性色素与铁离子形成结合物。

2.试设计一次发酵法生产主食面包的工艺流程及工艺条件?答:1、原辅料处理2、和面:10min3、整批发酵:100min 30℃4、中间醒发:30min 30 ℃5、最后醒发:60~70min 38℃85%6、烘烤:5~6min 230℃7、冷却8、质量评价3.生产面包对面粉有什么要求?如不符合如何改良?答:生产面包用的面粉要求面筋含量高且筋力大,α—淀粉酶含量较大,如不符合,可加氧化剂增加强筋力,加生芽谷物粉来增大面包体积。

4.试述果蔬中的果胶、单宁和有机酸的加工特性答:果胶:(1)具有较高的粘度;(2)其水溶液在适当条件下易形成凝胶;(3)果汁的澄清,果酒的生产的产生混浊主要物质。

单宁:(1)涩味;(2)变色;(3)与蛋白质产生絮凝有机酸:(1)酸味;(2)酸与杀菌的关系密切;(3)酸使金属腐蚀;(4)酸含量与食品品质有关5.发酵罐实罐灭菌为什么要“三路进汽”? 实罐灭菌的进汽和排气原则是什么?答:所谓发酵罐实罐灭菌的“三路进汽”就是在对培养基灭菌时,让蒸汽从空气进口、排料口、取样口进入罐内,使培养基均匀翻腾,达到培养基灭菌之目的。

这是因为这三个管都是插入到发酵醪中,若不进蒸汽就会形成灭菌死角。

实罐灭菌的进汽和排气原则是“非进即出”,就是说所有进入发酵罐的管道在灭菌过程中如果不进入蒸汽就一定要进行排气,使所有管道都被蒸汽(或二次蒸汽)通过,得以灭菌。

不能有既不进汽也不排汽的管道(死角)存在。

6.以谷物为原料酿醋时有哪些微生物种类参与?有何作用?答:(1)霉菌(多用黑曲霉)糊化和糖化,使淀粉水解为糖类,可供酵母菌利用(2)酵母菌,提供转化酶、麦芽糖酶、酒化酶等,进行酒精发酵,产生酒精及其它酸类,醛等。

(3)醋酸菌:分解氧化酶,使酒精氧化为醋酸也可氧化醇、糖等,产生多种风味物质7. 什么是小曲,小曲有何特点?答:小曲也称酒药、白药、酒饼、是用米粉或米糠为原料,添加或不添加中草药,自然接种或接种曲母,或接种纯种根霉和酵母,然后培养而成的糖化发酵剂。

小曲特点:①采用自然培菌或纯种培养②用米粉、米糠及少量中草药为原料③制曲周期短、制曲温度比大曲温度低。

④曲块外形尺寸比大曲小⑤品种多8. 糖在焙烤食品中有哪些作用?答:(1)改善烘焙食品的色、香、味、形;(2)作为酵母的营养物质;(3)作为面团改良剂---糖的反水化作用;(4)对面团吸水率及搅拌时间的影响;(5)抑制细菌增殖,防氧化作用,提高制品的贮存寿命;(6)提高营养价值。

9.试述二次发酵法面包生产工艺流程,若面包体积过小,试分析其原因?答:原材料处理→第一次面团调制→第一次发酵→第二次面团调制→第二次发酵→切块→搓圆成成形→醒发→烘烤→冷却面包体积过小的原因有: 1、酵母不足 2、酵母失活 3、面筋筋力不足 4、面粉太新 5、搅拌不足(或过长) 6、糖太多 7、发酵温度不当 8、缺少改良剂 9、盐不足或过多 10、最后醒发不足10. 面包的质量问题有哪些?为什么?答:(1)面包体积过小,原因是不足或失活的酵母粉面筋不足,搅拌面团温度不当,糖和脂肪太多,盐的用量不足,缺少改良剂,最后的醒发时间不够;(2)面包表皮颜色过深,因为烤箱的温度过高,尤其是上火;发酵的的时间不足;糖的用量太多;烤箱内的水汽不足;(3)面包皮太厚,原因是糖和油短缺性头发太长或缺乏湿度,温度过低或烤太长,油脂不足,搅拌不当,最后醒发不当;(4)面包内部组织粗糙,原因是混合面粉质量差;面团太硬;发酵时间太长;油脂不足;搅拌不当;(5)面包在入箱前下陷,原因是面粉筋力不足,酵母用量过大,盐太少,缺少改良剂,糖、油脂比例失调,搅拌不足,面包醒发时间过长,移动时振动太大。

11. 焙烤用的原辅料对酵母发酵起什么作用?答:(1)水,选用PH为5.0~5.8,硬度适当,温度为28℃~30℃之间的水有利于酵母发酵。

(2)食盐,高浓度的盐水不利于酵母生长,适量的盐有利于酵母生长。

(3)油脂,浓度高,不利于酵母生长。

(4)糖,糖具有反水化作用,高浓度糖不利于酵母生长。

(5)面粉,选用面筋含量高且筋力强的面粉。

并且α-淀粉酶多的面粉,有利于酵母生长12. 比较一次发酵法和二次发酵法生产面包的特点答:一次发酵法:时间短,周期快,但用酵母量大,工艺条件要求较严格,易造成制品风味差。

糖、油会破坏面筋形成,也影响质量。

二次发酵法:可使面团中面筋形成充分,酵母用量少,发酵易控制,产品质量好,内部组织均匀,蜂窝细密柔软,弹性好,面团搅拌耐力差,风味较一次法佳,但生产周期长。

发酵损失大13. 果蔬加工中如何护色?答:1、非酶褐变:对于由脱镁叶绿素引起的非酶褐变可以采用增加镁盐的方法防止,而对由羰氨反应引起的褐变,可以通过降低原料中还原糖的含量或在加工前用二氧化硫处理消除。

2、酶促褐变防止酶褐变可从以下三方面着手:(1)选择单宁、酪氨酸含量少的加工原料酶褐变与原料中的单宁、酪氨酸含量成正比。

甜瓜、番茄、莓果类、柑桔类均不易变色,因为反应基质和酶含量少。

桃品种中有些易变色,有些不易变色。

(2)钝化酶是防止酶褐变的重要措施 a、热烫处理将去皮、切分的原料迅速用沸水或蒸汽热烫(果品2~10分种,蔬菜2~5分钟),然后捞出,迅速用冷水或冷风冷却,可以破坏氧化酶的活性,使酶钝化,从而防止酶褐变,以保持水果蔬菜鲜艳的颜色。

氧化酶在71~74℃,过氧化酶在90~100℃,约5分钟左右失去活性。

b、食盐溶液浸泡法食盐能减少水中溶解的氧,从而能抑制氧化酶的活性。

食盐还有高渗透压的作用,也能使酶细胞脱水而失去活性,在1%~2%的溶液中,能抑制酶3~4小时,在2.5%的溶液可抑制酶20小时,一般采用1%~2%的食盐溶液即可。

在生产上也有用氯化钙溶液处理果实原料,既能护色,又能增加果肉的硬度。

c、亚硫酸盐溶液的浸泡利用亚硫酸的强还原作用,破坏果实组织内氧化酶系统的活性,可防止氧化变色。

也可用熏硫法.按每吨原料燃烧硫磺2~3公斤。

(3)控制氧的供给。

14. 如何保持加工果蔬的脆性?答:(1)把蔬菜在铝盐或钙盐的水溶液内进行短期浸泡,或在腌渍液内直接加入钙盐。

(2)用微碱性水浸泡(因其含有氯化钙、碳酸氢钙、硫酸钙等几种钙盐)。

(3)石灰和明矾是我国民间常用的保脆物质,以菜重的0.05%为宜。

15. 如何控制果蔬原料组分形成凝胶?答:(1)高甲氧基果胶形成凝胶:原理:高度分散的水合的果胶束因为加热脱水以及电中和形成果胶-糖-酸型凝胶。

果胶束在溶液中一般带负电荷,当pH值下降至3.5以下,脱水剂50%以上或加热脱水时果胶形成凝胶。

形成条件:果胶含量,果胶凝胶性强弱取决于果胶含量、分子量以及果胶分子甲氧基含量。

果胶含量一般要在1%以上;pH值,凝胶的最适pH值范围为2-3.5糖浓度,含糖量达到50%以上才具有脱水效果,浓度越大脱水效果越强;温度,原辅料配比适当,温度越低凝胶速度越快。

(2)低甲氧基果胶(50%以上的羧基未被甲酯化)形成凝胶:原理:低甲氧基果胶对金属离子很敏感,易形成离子结合型凝胶。

形成条件:钙镁离子浓度,也是影响低甲氧基果胶形成凝胶的主要条件,一般每克果胶最低用量为4-10毫克;pH值,pH2.5-6.5之间均能形成凝胶;温度,温度对凝胶的形成影响很大,0-30℃,温度越低凝胶强度越大;低甲氧基果胶形成凝胶与含糖量无关。

16. 如何提高浑浊型果汁的稳定性?答:浑浊果汁中悬浮颗粒在体系中的沉降速度遵循斯特克斯方程,根据该方程,提高果汁的稳定性方法和可采取的措施有:(1)降低果汁悬浮颗粒的半径,可以采取均质或胶体磨处理。

(2)增加分散介质的粘度,果汁中的粘度主要来源与果胶,所以要尽量钝化果胶酶的活性,另外可以通过添加增稠剂。

(3)降低颗粒和分散介质的密度差,加工过程中注意脱气或加入高脂化和亲水性的胶体作为保护分子包埋降低密度差。

17. 如何提高果蔬的出汁率?答:1、在选料上应该选择风味良好,色泽稳定,汁液丰富,取汁容易的新鲜水果为原料。

2、破碎的方法要适当,应使果块粒径适当,大小均匀,并选择高效率的破碎机。

3、热处理要适宜。

4、加果胶酶制剂处理。

5、添加助滤剂可以提高出汁率。

18. 常用的果蔬汁澄清方法有哪些?答:1、自然澄清法:长时间静置,果胶质逐渐发生缓慢水解,使悬浮物沉淀出来。

另外,果汁中的蛋白质和单宁在静置中反应生成沉淀物;2、蛋白质-单宁法:单宁与明胶、鱼胶、干酪素等蛋白质,形成明胶单宁酸盐络合物。

随着络合物的沉淀,果汁中的悬浮颗粒被包裹和缠绕而随之沉降;3、加酶澄清法:该法是在果蔬汁中加入酶制剂来水解果胶质,使果汁中其它胶体失去果胶的保护作用而共聚沉淀,达到澄清目的。

4、加热凝聚澄清法:果汁中的胶体物质因加热而凝聚沉淀出来。

方法是在80-90sec内将果汁加热到80-82℃,然后在同样短的时间内迅速冷却至室温,使果汁中的蛋白质和胶体物质变性而沉淀析出;5、冷冻澄清法:冷冻使胶体浓缩和脱水,这样就改变了胶体的性质,故而在解冻后聚沉。

此法特别适用于雾状混浊的果汁,苹果汁用该法澄清效果特别好。

19. 豆奶的豆腥味是如何产生的?如何防止?答:豆腥味产生的原因:大豆中脂肪氧化酶催化不饱和脂肪酸氧化的结果。

脂肪氧化酶在整粒大豆中活性很低,当大豆被破碎后,由于氧气的存在和与底物的充分接触,使油脂氧化、产生豆腥味。

防止措施:(1)钝化脂肪氧化酶,如采用加热法、调节pH值、高频电场处理等方法;(2)采用真空脱臭法除去脂肪氧化酶;(3)采用酶法脱腥,通过生化反应把臭腥味成分转化为无臭成分;(4)添加咖啡、可可、香料物质掩盖豆腥味。

20. 影响CO2溶解度的因素有那些?试述碳酸饮料碳酸化过程中应注意那些问题?答:(1)、影响CO2溶解度的因素:A、CO2分压;B、水温;C、汽、液接触面;D、气液体系中的空气含量。

(2)注意问题:A、保持合理的碳酸化水平;B、保持灌装机一定的过压程度;C、将空气混入控制在最低程度;D、保证水中或产品中无杂质;E、保持一定的灌装压力。

21. 糖浆调配的原则和投料顺序?答:调配量大的先调入,如糖液、水;配料容易发生化学反应的间开调入,如酸和防腐剂;☆粘度大、起泡性原料较迟调入,如乳浊剂、稳定剂;挥发性的原料最后调入,如香精、香料。

投料顺序:糖液→防腐剂→甜味剂→酸味剂→果汁→乳化剂→稳定剂→色素→香精→加水定容22.比较一次灌装法和二次灌装法的概念和优缺点?答:一次灌装法是将糖浆和水用定量混合机按一定比例进行连续混合,再充入CO2,制成碳酸饮料,然后一次灌装入容器中,又称为预调式灌装法或前混合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