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小说阅读常见考点与答题技巧

合集下载

中考语文提分——小说阅读理解解题要点

中考语文提分——小说阅读理解解题要点

中考语文提分——小说阅读理解解题要点一、揣摩人物形象小说中的人物是作者根据现实生活创造出来的,小说作者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一般有两种:一种是以某一真人为模板,综合其他人物的一些事迹来写;另一种是“杂取若干人,合成一个”,即把同一种类型的若干人的特点、趣味、动作、信仰等抽取出来,综合到一个人身上。

所以小说中的“我”不是作者本人,只表示小说是以第一人称来叙述的。

分析人物形象的试题,大致包括三种题型:一是指认小说对人物进行描写的具体方法;二是结合情节概括分析人物的性格特征;三是对文中人物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包括作者自身对人物的态度和读者对人物的评价)。

解答此类问题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一是分析关于人物外貌、动作、细节、语言、神态、心理活动的描写,从多方面准确地把握人物形象的特征;二是要善于从人物间的相互关系、人物与环境的关系中了解人物的性格特征;三是注意作者对人物的介绍和评价,思考和发掘人物形象的深层意义;四是重视小说中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教养等,因为它们直接决定着人物的言行,影响着人物的性格。

解题思路:首先总体把握小说人物形象的特点,确定作者的感情倾向是褒还是贬,是颂扬还是讽刺;然后找出小说中关于这个人物言行的语句,以及作者的议论或者作者借作品中其他人物对这个人物评价的语句;再看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通过对人物的描写(语言、动作、心理、肖像、细节等)分析人物的性格特征,在此基础上进行归纳概括;最后选择恰当的词句表述出来。

二、把握故事情节故事情节是指小说所描写的事件发展演变的全过程。

故事情节的结构:(序幕)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尾声)。

把握好故事情节,是读懂小说的关键,也是整体感知文章的起点。

小说中的故事情节,是作者以现实生活为依据创作的,小说的作者一般根据人物性格的发展,人物与人物之间的关系,来选择或虚构事件,组成完整的故事情节,用以展示人物性格,表现中心意思。

分析故事情节对阅读小说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但分析故事情节的前提是熟悉情节。

2024中考备考重点难点05 小说阅读(七大考点七种技巧)-2024年中考语文

2024中考备考重点难点05 小说阅读(七大考点七种技巧)-2024年中考语文

重难点05 小说阅读(七考点七技巧)小说阅读是中考的重要内容。

从命题材料看,小说阅读材料几乎都来自课外,所选材料突出思想性,注重艺术性和时代感,内容贴近学生生活实际,重视材料的思想内涵和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导向。

从考查内容看,突出考查整体阅读能力,对小说三要素(即人物、情节、环境)和主题的把握,始终是命题的方向和重点;以文意把握、词句品析、人物评价、情感体验、写法揣摩、哲理感悟等为考查着力点;而对小说艺术技巧的考查将会更加灵活;引导学生提升道德修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等人文发展要素的试题将得到进一步重视。

从题型看,与散文的考查一样,以主观性试题为,选择、填空等客观性试题将进一步淡出,鼓励学生创造性阅读和表达的的开放性试题会逐步增加,而且赋分相对较高。

从试题数量和赋分看,一般5个左右,赋分多在12-15分之间,有的省市会高达20分。

考点一、分析人物形象【设题形式】1.阅读全文,概括/分析××这一人物形象的特点。

2.本文的主要人物是谁,请结合文章说明理由。

3.对文中人物进行客观公正的评析。

4.小说中多处运用细节描写刻画人物形象,任选一处加以赏析。

5.分析小说对人物进行描写的具体方法及其作用。

6.分析某一次要人物的作用。

【答题要点】1.总体把握小说中人物形象的特点,确定作者的感情倾向是褒还是贬,是颂扬还是讽刺。

2.分析情节发展,感知人物性格。

分析人物形象,可以从情节入手,据情论人。

3.品析人物描写,彰显人物性格。

借助正面描写(肖像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神态描写)、侧面描写分析人物形象,发掘出各色人物善恶美丑的精神世界,以此衬托主要人物。

4.品读细节描写,突出人物性格。

分析人物形象离不开对细节描写的探究品读,通过对人物最传神的细节的品味,准确把握人物形象的思想性格和内心世界。

5.赏读环境描写,明晰人物思想。

环境描写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前者或渲染气氛,或点明背景,或烘托人物的内心,对人物起强化作用;后者是人物命运、性格及结局的外因。

中考语文专题复习:小说阅读+散文阅读 常考题型及答题技巧含练习题及答案 (一)

中考语文专题复习:小说阅读+散文阅读 常考题型及答题技巧含练习题及答案 (一)

中考语文专题复习:小说阅读+散文阅读常考题型及答题技巧含练习题及答案 (一)中考语文专题复习:小说阅读+散文阅读常考题型及答题技巧含练习题及答案中考语文考试中,小说和散文阅读是常见的题型。

为了帮助同学们备战中考,下面介绍小说阅读和散文阅读的常见题型及答题技巧,并提供一些练习题和答案供大家参考。

一、小说阅读1.形象描写题型这种题型主要考查考生对文章中人物、事物、环境的形象描写的理解和把握能力。

要想做好这种题型,需要注意以下两个方面的内容。

(1)仔细读题,掌握关键词汇。

读完小说后,要根据题目中所给的提示词语,来确定题目的内容和要求,避免偏离题目。

(2)注重细节把握。

在考试过程中,考生还需对文章的各个细节进行把握。

只有对文章的各个细节做到了深入阅读和理解,才能给自己留下更多的答题思路。

例题:下列句子中,对“窗玻璃上写着敝公司的名字”进行了形象描写的是:A.窗户经历了漫长岁月而显得黯淡无光。

B.窗子上不时有粘着的广告宣传单。

C.店铺墙上写满了许多荒诞的“口号”。

D.夏天显得普通而冷淡,但冬天铭刻着一些不可忘记的名字。

【答案】D2.作者观点题型这种题型主要考查考生阅读理解和鉴赏能力,要求考生根据文章的整体思想来正确判断作者的观点,掌握作者的态度和立场。

(1)认真审题,掌握关键信息阅读和分析题目中的关键词汇,比如:作者观点、文章主旨等,确定题目所要求的答题思路和重点。

(2)仔细阅读文章,掌握文章的主旨意图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对文章的主旨表达作加强分析和思考。

挖掘文章的隐含含义,领会内容的精神内涵。

例题:由题意可知,作者所对立的社会现象是:A.历史文化丧失,道德价值缺失;B.缩短贫富差距,推进社会进步;C.社会现象复杂多样,对待应多元开放;D.社会资源分配合理,构建和谐社会。

【答案】A3.情节分析题型这种题型主要考查考生对文章情节的掌握程度。

这种题型需要考生认真扫读文章,准确把握文章中的人物、事件与情节关系,理解短文中的内容和线索等。

小说阅读常见考点与解题方法

小说阅读常见考点与解题方法

小说阅读常见考点与解题方法1. 人物角色分析人物角色在小说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分析人物的性格、行为和言语,我们可以深入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和对故事的影响。

在阅读小说时,我们可以关注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人物角色:- 人物形象描写:注意作者对人物的外貌特征、着装以及身体语言的描写,这可以帮助我们建立起对人物的直观印象。

- 人物性格特点:观察人物的言行举止,分析他们的个性特点、价值观和心理状态。

这有助于我们理解人物的动机和行为选择。

- 人物关系和互动:注意人物之间的相互影响和关系发展。

观察他们的对话和互动,思考这些互动对故事情节的发展和人物角色的变化产生了什么影响。

2. 情节分析情节是小说故事的核心,是推动故事发展的重要因素。

在阅读小说时,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情节:- 故事结构:观察小说的起承转合和分析故事框架。

注意分析故事的、转折点和结局,思考它们对故事主题的表达和情节发展的影响。

- 冲突和危机:注意故事中的冲突和危机发展,分析冲突的性质、原因和解决方式。

思考冲突的作用和对人物角色和故事情节的影响。

- 情节推动和发展:观察故事中的事件和情节发展,思考它们是如何推动故事进展的。

注意分析事件之间的因果关系和逻辑联系。

3. 主题和意义分析小说中常常蕴含着深刻的主题和寓意,通过深入理解和分析这些主题和意义,我们可以更好地解读和理解整个故事。

在阅读小说时,我们可以关注以下方面来分析主题和意义:- 作品背景和时代背景:了解和分析故事发生的背景和时代背景,思考这些背景对故事主题和情节的影响。

- 语言和象征手法:注意作者使用的语言和象征手法,分析它们与主题和意义的关系。

思考一些重要的象征意义和隐喻,从而理解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和情感。

- 作品价值观:思考作品中所呈现的价值观和观点,分析这些价值观对角色的塑造和故事情节的发展产生的影响。

以上是小说阅读常见的考点和解题方法。

通过深入分析人物角色、情节以及主题和意义,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小说并解读其中隐藏的内涵和意义。

中考小说阅读考点分类及答题方法精编版

中考小说阅读考点分类及答题方法精编版

中考小说阅读考点分类及答题方法公司内部编号:(GOOD-TMMT-MMUT-UUPTY-UUYY-DTTI-9018)中考小说阅读技巧一、小说的概念小说是以刻画典型人物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人物活动环境的描写,来反映复杂的社会生活。

二、小说的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三、小说中各种叙述手法的运用与作用⑴顺叙:按时间(空间)顺序来写,情节发展脉络分明,层次清晰。

⑵倒叙:把某些发生在后的情节或结局先行提出,然后再按顺序叙述下去的一种方法。

作用:造成悬念,引人入胜,波澜起伏。

⑶插叙:在叙述主要事件的过程中,插入另一与之有关的事件,然后再接上原来的事件写,用来拓展或丰富主要情节、中心事件。

作用:使情节更加完整,使人物形象更丰满,性格更完整,结构更严密,内容更充实丰富,深化主题,曲折有致。

⑷补叙:在叙述主要事件的过程中,插入另一与之有关的事件,然后再接上原来的事件写。

作用:对上文内容加以补充解释,对下文做某些交代,照应上下文。

⑸平叙:(指叙述两件或多件同时发生的事)使头绪清楚,照应得体。

四、小说的人物形象1、人物描写的方法:⑴正面描写:肖像描写、语言描写、行动描写、细节描写、心理描写等。

⑵侧面描写:侧面烘托、环境描写、景物描写2、人物描写手法的作用⑴肖像、神态、动作描写:更好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及性格特征。

⑵语言描写:①刻画人物性格,反映人物心理活动,促进故事情节的发展。

②描摹人物的语态,使形象刻画栩栩如生、跃然纸上。

⑶心理描写:直接表现人物思想和内在情感(矛盾/焦虑/担心/喜悦/兴奋等),表现人物思想品质,刻画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发展。

⑷细节描写:更细腻地展示人物某一特征。

3、分析小说对人物进行描写的具体方法及其作用。

(1)解题思路: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心理、肖像、细节),表现了人物的________性格特征或_______思想品质。

(2)考点及答题技巧(一)整体感知类题型及答题要点1、用短语或句子概括情节2、概述故事内容(特别注意情节双线发展的内容概括)3、局部内容的理解(二)人物形象分析的题型及答题要点1、你认为主要人物是一个怎样的人2、结合内容具体分析人物的性格特征。

中考小说阅读答题技巧

中考小说阅读答题技巧

考点四、概括主题内容
题型有:①找出体现小说主题的句子(或用自己的话概括作品的主题);②读了全文后,文章让 你明白了什么道理(本文对你有何启迪?谈谈你的一点体会);③结合全文主题,谈谈你对某一 句话(某一个问题)的理解或看法。
解题思路:1、从小说的情节和人物形象入手;
2. 联系作品的时代背景及典型的环境描写,认识人物形象的思想性格上所打上的时代烙印,把握住人物形象所折射出的时代特征;3、从小说的精巧构思中把握作品主题
• 根据要求组织语言表达:
考点七、品 味语言特色
1.词语:解释词语意思,表现了……
2.句子:赏析:运用了(修辞手法),(生动)表现了……
作用:(句子位置)⑴开头:1. :1.渲染气氛;2.奠定感情基调3.下文埋伏笔;
4.为下文作铺垫;5.设置悬念;引起读者的兴趣或思考;6.开篇点题;7.总领全文
⑵中间:1.呼应前文(后文);2.承上启下;3.过渡;4.总结上文;5.引出下文;6.推动情节 发展;7.为下文埋伏笔;8.为下文作铺垫;9.补充交代
一.人称
1. 第一人称:叙述亲 切自然,能自由地 表达思想感情,
1
6
考点六、分析写作 技巧
给读者真实生动之 感。
2. 第二人称:便于感 情交流,
2
5
反映现实比较灵活 自由。
增强抒情性和亲切 感。
3. 第三人称:能比较 直接客观地展现丰 富多彩的生活,
3
4
不受时间和空间限 制,
• 题型有:1、某一词语在文中如何理解? 2、某句在文中的含义是什么?有什么作用?
2. XX是一个怎样的人物? 3. XX有哪些优秀的品质?
解题思路:通过人物的描写(语言、行动、心理、肖 像、细节)分析人物的性格物征,然后根据题目要求 作答。

初中语文中考复习小说阅读理解答题技巧 (一)

初中语文中考复习小说阅读理解答题技巧 (一)

初中语文中考复习小说阅读理解答题技巧(一)在初中语文中考中,小说阅读理解是一个必考题型,也是考查学生语文阅读能力和解读能力的重要环节。

那么,如何提高小说阅读理解的答题技巧呢?下面就来总结几点:一、抓住主旨在阅读小说时,应该着眼于作者想要表达的主旨思想,以此来指导思考、应对问题。

要在阅读中把握这样几个方面:首先,注意文章开头,作者通常会在文章开头或第一段中点名主题;其次,注意人物的性格和所处环境,以此去反推主题;最后,注意结尾部分,作者通常会在结尾部分总结和升华主旨。

二、抓住关键词阅读理解答题时,关键词是解题的重要指南。

在小说阅读和理解中,关键词一般分为两类:一类是人物、事件、地点、时间等主要内容,一类是具有代表性的词语、表达、比喻等。

学生需要在理解上下文的基础上,把握文章中的关键词和句子,并对其理解,以便联系到问题、做出恰当的回答。

三、重在理解在书写阅读理解答案时,要注意理解的深度和广度,特别是在一些细节问题和综合问题上。

学生需要理解作者的情感、思想和意图,识别细节和展开联想思考,并与自己的生活、文学常识等进行比对和联系,这样才能真正地掌握小说中的人物形象、主旨思想,从而完成问题的回答。

四、注重语言能力在小说阅读理解中,语言是必不可少的工具。

要正确理解小说中的含义,首先需要学生掌握一定的阅读技能,如整体阅读、快速定位、猜测词义等,以及在日常学习中学习并灵活使用各种语言表达方式、语言理解技巧等。

总之,在语文中考小说阅读理解答题时,要注重细节和深度,在不断的阅读和理解中运用适当的阅读方法和技巧,这样才能准确地掌握小说的内容,回答问题,从而取得优异的成绩。

语文中考备考一轮复习:小说的答题技巧之概括情节方法及针对训练

语文中考备考一轮复习:小说的答题技巧之概括情节方法及针对训练

小说的答题技巧之概括情节方法及针对训练(一)考点:情节及其作用1.梳理概括小说情节①划分情节(找线索、找事件);②概括归纳(围绕中心事件或线索,运用叠加法与合并法;主人公为主语);③语言表形式为:什么人做了什么事。

答题格式:何人在何某种情况下做了何事,结果如何(何人+何事+何果)2.分析小说情节的作用内容上:①对环境的作用:交代展示人物活动的环境,增强小说的真实感和人物活动的合理性;②对人物的作用:正面刻画人物形象;侧面衬托主要人物;③对主旨的作用:揭示主旨,深化中心。

结构上:①铺垫伏笔,使情节发展合理;②照应上文,前后呼应,使结构严谨;③推动情节发展;④与xx形成对比。

特殊表达效果:设置悬念、引人入胜;波澜起伏、吸引读者;出人意料、引人深思。

3.分析小说情节的特点(1)小说情节结构的特点:①设置悬念;②情节曲折;③意料之外情理之中(分析伏笔与照应);④错位法;⑤巧设误会。

(2)情节安排顺序:①顺叙:按时间(空间)顺序来写,情节发展脉络分明,层次清晰。

②倒叙:不按时间先后顺序,而是把某些发生在后的情节或结局先行提出,然后再按顺序叙述下去的一种方法。

造成悬念,引人入胜。

4.探究某一情节是否合理①表明观点(跟作者的观点保持一致)②从情节安排本身、人物身份性格及文章的主旨出发,找到证明自己观点的依据。

(二)针对训练阅读下面文章,按要求完成下面小题。

(一)风景候发山①镇中学门口有棵老槐树,树上挂着“梧桐镇中学”白底红字的牌子,从里面传出孩子们整齐的读书声。

这书声,被秋风吹得一时高一时低,显得这小镇更加宁静、安详和可爱了。

②老人的补鞋摊在老槐树下有些年头了,好像自打有了这个中学就有了。

老人矮小、瘦弱,他的背稍有一点驼曲,蜷曲在小凳上,活像一只虾米,一双粗壮的大手长得象蟹钳一样有力,一丛稀疏而干枯的头发,像小鸭的绒毛点缀在头顶上,颈间褐色的皮肤上横着几条皱纹,清晰地暴露出条条青筋。

老人面前摆放着补鞋用的一应工具,锤呀锥子呀什么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考小说阅读常见考点与答题技巧TYY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TYYUA16H-TYY-TYYYUA8Q8-中考小说阅读常见考点与答题技巧知识储备:小说阅读的考查着重围绕其体裁特点进行,具体说就是从人物以及人物的语言、表达技巧、情节、环境等方面设题考查。

同时,注重考查考生对作品表现出来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作出评价,鼓励考生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丰富意蕴,探讨作品中蕴含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对作品进行个性化的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

题型分类一、分析综合——重点分析作品的结构,情节的把握,主题的概括。

1.寻找线索。

线索是连接文章始终的脉络,也可以说是文章的纲。

常见的线索有:人线、事线、物线、情线、时间线、空间线。

如:山西省的《唐家寺的雨伞》中以雨伞为线索,广东省的《词典的故事》以“我”的情感变化为线索。

2.辨析开头。

①设疑法(悬念法):提出疑问,然后在行文过程中或结尾才回答疑问。

作用是造成悬念,引出下文,并引起读者的思考;吸引读者把小说读下去;突出人物形象;揭示小说的主题。

②写景法。

交代故事发生的环境、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

3.鉴赏结尾。

(1)分析出人意料的结局。

①从结构安排上看,使平淡的故事情节陡然生出波澜,猛烈撞击读者的心灵,产生震撼人心的力量;②从表现手法上看,与前文的伏笔相照应,使人觉得不仅在意料之外,同时又在情理之中;③从主题上看,揭示事情的真相,能更好地深化主题。

(2)分析令人伤感的悲剧结局。

①从主题上看,能更好地深化主题;②从表现人物性格看,能更好地塑造人物性格;③这种结局令人感动,令人回味,或引人思考。

(3)分析令人喜悦的大团圆结局。

这种结局符合人们的阅读心理。

阅读这样的小说,让更多的读者感受到阅读的快乐,从而寄托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

①从表达效果上看,小说得结局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耐人寻味;②从阅读者的情感体验看,喜剧性的结尾与主人公、作者的意愿构成和谐的一体,给人以欣慰、愉悦之感;③从主题上看,这样的结局凸显出美好的人性,反映出向往美好生活的愿望;④留下了“空白”给读者想象,让读者进行艺术再创造。

(4)分析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一般从内容和结构两个方面考虑,可以从它在文中的位置入手,结合表达方式等来进行。

1.在文章开头:内容方面上:议论、抒情句——开门见山,开篇点题(主旨、话题、论点)描写句——交代故事发生的环境、地点,渲染气氛、定下感情基调。

结构方面上:或总领下文;或埋下伏笔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或设置悬念、吸引读者等。

2.在文章中间:内容方面:议论、抒情句——画龙点睛,点明事件的意义抒发作者的感情;描写句推动情节发展。

结构方面:承上启下——过渡句;概括分论点(议论文)如果句子单独成段,还有强调的作用。

总领下文;总结上文。

3.在文章末尾:内容方面:议论、抒情句——点明(强调)中心,深化(升华)主题(记叙文);归纳总结论点(议论文);照应题目、首尾呼应,使结构完整等。

4.对主旨的把握。

小说的主旨是文章的核心,只有主旨把握正确了,人物、环境才有章可循。

概括中心的关键在于对文章中的人、物、事的整体性思考,要把重点集中在反映出来的社会现象上,人物在社会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思想情感上等。

还要多注意抒情议论式的句子,作者的观点往往隐于其中。

再者,主旨的卷面表达也要注意其规范性,一般的模式为“通过……事表达出……现象(思想、品格)。

在中考阅读测试中,常见的题型有:①找出体现小说主题的句子(或用自己的话概括作品的主题);语言表达:通过(事件)的叙述,表达(或抒发、歌颂、批判等)了(怎样)的情感(或态度、现象等)②读了全文后,文章让你明白了什么道理(本文对你有什么启迪,谈谈你的一点体会);语言表达:我懂得(明白、知道)了(怎样)的道理+结合文章内容具体说明理由③结合全文的主题,谈谈你对某一词或某一句话的理解或看法。

语言表达:该词(句)文中的含义+它与主题的关系+在结构或情感上的作用方法指导:1、明确主题,思路有五①、从分析文章的标题入手②、从分析文章的开头入手③、从分析篇末入手④、从分析文中的抒情议论句入手⑤、从概括段意或分析人物事件入手2、围绕主题,品味语言①、反复琢磨指定句子,关注关键词句(尤其是那些通常不被用来描写该事物的词句);如《名字像糖一样》第三题。

②、调动积累,形成答案,一般不可少的是对主题的重申;如《中年艺术帅爸爸》第三题。

二、鉴赏评价——重点分析词语的理解,人物的刻画,环境的作用。

(一).对题目含义的分析。

⑴标题的含义结合全文的内容、主旨,并结合所使用的修辞等来分析含义。

题目是文眼,其作用不言而喻,主要有以下几点:①点明中心,如大连市的《冰冻百合》;②引起读者阅读的兴趣,如《城市给了我们什么》,;③是本文的线索,如山西省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④主要人物,如鲁迅的《孔乙己》;⑤主要内容,《阿长与〈山海经〉》。

要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语句的表现力。

(6) 交代故事发生环境,如孙犁的《芦花荡》(7)或交代要写的话题或对象,《长在岩石下面的小花》,《济南的冬天》⑶给文章拟一个标题这就要求标题的形象、简洁凝练、一语双关等特点,并结合题目的作用、含义拟定。

⑷题目可不可以换成另一个,答题技巧同上。

(二).对关键词语的理解。

一般来说,这类题目结合上下文,根据文章所提供的语言环境来理解词语在这个环境中的比喻义、象征义、指代义或者所具有的内涵和外延。

在做题的过程中可借助“代入法”将自己的理解代入文中,检验一下这种理解与上下文的意思有无不协调,甚至冲突的地方。

(三).人物形象的刻画。

小说是以塑造人物为中心的,人物塑造的方法有①正面描写。

也叫直接描写,即通过直接地描写人物的肖像、行动、语言、心理、神态来揭示人物思想品质及性格特点,反映作品主题。

②侧面描写。

也叫间接描写。

即通过他人的言行间接写主人公。

③细节描写。

通过分析人物的具体细微的肖像、动作、语言、心理、环境和场面的细枝末节的描写来表现人物性格。

还要理清人物之间的主次关系,从多个角度判断谁是主人公。

判断人物间关系方法有:从情节上看,从写作目的看,从人物间的关系看,从主旨的角度看等。

从而准确把握形象的性格特征和这一形象所反映的深刻的社会意义。

揣摩人物形象大致包括三种题型:①指出小说对人物进行描写的具体方法;②概括指出人物的性格特征;③对文中的人物进行客观公正的评析(包括作者自身对人物的态度和读者对人物的评价);④小说的主人公判断;解题思路:1、通过人物描写分析人物性格,重点是分析主要的描写方法,其次是关注人物描写时能展示人物性格的关键词。

2、通过情节、环境补充人物性格。

3、注意作者对人物的介绍和评价。

语言表达:××是一个(人物性格)的(人物身份地位、性质、评价等)形象。

4、主人公判断误区:①第一人称未必是主人公;②着墨多的人物未必是主人公;③焦点人物不一定是主人公;④反面人物也可以是主人公。

(四)概括故事情节-什么人在什么地方干了什么事结果怎样。

在概括主旨时,一定要考虑到作者的写作意图。

注意:情节总是为人物和主题服务的,情节的发展由人物性格的内在力量推动。

另外,应当对小说的情节结构关系方面的知识有所了解,总起、伏笔(铺垫)、过渡、呼应、悬念、巧合等概念要具体把握,要认真分析情节间关系。

(一)、把握故事情节中考在考查这个知识点的时候,大致有以下几个题型:1、用一句话或简明的语句概括故事情节;语言表达:人(主要人物)+地方+做了什么事+结果2、文中共写了哪几件事,请依次加以概括;语言表达:人物+事件3、用填空的方式概括小说的部分内容。

(包括指出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四部分中的某一方面)4、根据小说内容给小说拟题;答题指南:①归纳主要事件拟题;②根据文章主题拟题;③用能体现主旨的词语或句子拟题;④参考人物活动典型的环境拟题等。

5、改变情节或推动情节变化的事件。

6、补充故事情节;答题指南:①紧扣主题;②紧扣故事情节;③紧扣人物性格。

(五)环境描写的作用。

环境描写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社会环境主要就是指作品的时代背景和社会背景。

但是我们的考查往往是以自然环境的描写为主,它们在小说中都是为表现主题服务的,其作用一般有:答题时根据情况具体分析,抓住主要方面有针对性的分析,切忌泛泛而谈。

①渲染小说或悲或喜或热闹或冷清或紧张的气氛,;②表现人物性格,衬托人物或愉快或沮丧的心情,表现人物……的性格;③推动情节发展;④借环境描写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背景、社会环境;⑤为下文所写内容作铺垫。

在中考试题中,常见的题型有三种:①在文中准确地找出描写环境的句子;②就指定的环境描写说出其作用;③依据文章内容发挥想象续写一段环境描写。

(六)、小说中的手法考查捕捉精妙的艺术手法的题型主要有三种:1、文中运用了什么表现方法(细节描写、象征、对比、衬托、铺垫、伏笔、照应、悬念、巧合、双关、以小见大等)以及用它塑造形象时所起的作用;语言表达:手法+内容作用+结构(或情感)作用2、文中特有的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议论、说明)是如何为作者表情达意服务的;3、在语言运用上有何特点(例如:语言精练、句式整齐而有节奏感、用词准确而形象、词语丰富而多样、修辞手法等),给读者提供哪些艺术审美情趣。

其他:1 关于插叙。

插叙是在叙述中心事件的过程中,为了帮助开展情节或刻画人物,暂时中断叙述的线索,插入一段与主要情节相关的内容的叙述方法。

插叙的方法:⑴作者直接插进来进行叙述、介绍、说明,或通过作品中的人物所见所闻所感和亲身经历来进行插叙。

⑵通过作品中的人物自己或旁人的语言(像对话、独白等)来进行插叙。

⑶通过人物的回忆、思念、想象等心理活动来进行插叙。

插叙的作用:对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作必要的铺垫、照应、补充、说明,使情节更完整,结构更严密,内容更充实,或者突出主题。

2.给文章划分结构层次的常用方法1. 按时间划分(找表示时间的词语);按地点的转换划分(找表示地点的词语)按事情发展过程(找各个事件)。

2.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段意和提炼中心。

⑴概括主要内容概括主要内容就是回答问题:“(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主要人物做了什么事结果如何”用简明连贯的语言表达清楚即可。

⑵概括段意抓段落中心句。

一般来说,议论文、说明文的段意是通过中心句来表现的。

中心句的位置往往在一个文段的开头(表提领作用)或在结尾(期总结作用)。

没有现成的中心句,就分析文段的层次关系,若有主次,就选主舍次,若是并列,就把几个意思连接归纳出来。

抓文段的强调点。

特别是小说、散文等,通过句子之间的关系,找出作者强突出的内容、感情,用自己的话简明连贯地表达出来。

简单说就是合并同类项,把相同内容的合为一层,把不同的分开来。

找中心句,注意段首句、段尾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