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设计作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看待中国制造到中国设计的转变中国是一个制造业大国,制造业产品是出口商品的主体。中国能成为世界的制造业中心,从经济学的角度看,与她所具有的比较优势密切相关。

中国幅员辽阔,能源资源种类丰富、储量大,已探明的矿产资源约占世界总量的12%,居世界第3位,其中稀土、石墨、锑等12种居世界第一位;人口稠密,劳动力资源丰富且廉价;近几年来科技不断发展,劳动生产率不断提高。中国制造充分发挥我国的资源禀赋优势,与发达国家和地区相比,我国获得了相对较高的成本优势。

但是随着制造业的发展,一系列问题显现出来:资源过度开发、环境污染、发达国家的反倾销、生产成本上升、其他国家和地区低成本制造业发展的冲击等。中国制造业遭遇困境。

中国制造业该如何走出困境?温家宝总理曾发表重要讲话说“我的愿望不仅是‘中国制造’,而是‘中国创造’;不仅是中国产品,而是中国的自主知识产权,是中国的品牌有质量、有效益、安全可靠的品牌”。

为什么我们的目标是中国创造?创新就是要“建立一种新的生产函数”,即“生产要素的重新组合”,就是要把一种从来没有的关于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新组合”引进生产体系中去,以实现对生产要素或生产条件的“新组合”,而这种“新组合”的目的是获得潜在的利润,即最大限度地获取超额利润。以创新活动引起的生产力变动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的推动作用,强调了技术进步和制度变革在提

高生产力中的作用,是从一个全新的视角来阐释和认知经济活动及其变化,他的创新理论主要有以下几个基本观点:第一,创新是生产过程中内生的。第二,创新是一种“革命性”变化。第三,创新同时意味着毁灭。第四,创新必须能够创造出新的价值。第五,创新是经济发展的本质规定。第六,创新的主体是“企业家”。赶超是指发展中国家能在经济发展中不断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赶超理论认为经济过程是两种冲突力量相互作用的均衡过程,这两种力量分别是:1.创新,即知识的产生和使用,它致力于增加国与国之间的技术和经济差距;2.模仿或扩散,即外来知识的获取和使用,它力图减少国与国之间的技术和经济差距,达到追赶的目的。知识扩散之所以能够提高后发国家的经济增长速度,是因为知识具有溢出效应,后发国家可以在发达国家的技术基础上,减少学习费用,减少开发费用。中国的技术和知识水平和经济发展水平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经济增长率受到技术和知识水平增长率的正面影响,通过模仿、学习先进的技术知识,可以提高经济增长率。通过创新创造能够促进技术进步和制度变革,从而提高生产力,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不断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赶超发达国家。所以,我们的目标是中国创造。

“中国创造”作为一个崭新的词汇,已经开始的代替“中国制造”而被世界广泛认知,它体现的不再是简单的体力劳动,而是更高层次的脑力创造活动,在世界上起到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中国制造业想走出困境,就是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向“中国创造”转变。

因为以破坏国内环境和资源为代价的廉价生产是不可取的,要想推动

经济的持续发展,不能再依赖发达国家的订单生产低端制成品生存,近几年来发达国家对中国的贸易订单大大缩水,大部分转向非洲等生产成本更低的国际和地区,“中国制造”的成本优势已经开始丧失。这一形势下我们必须要创新,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知识社会有强烈的创新需求。中国企业因为缺乏产品创新能力,不仅在原料生产环节上不敌跨国公司,在其他更高价值的环节上,同样是缺乏话语权,处于竞争的弱势一方。

想要实现国家赶超战略,也需要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大力自主创新,推动科技发展,从而提高综合国力,改变经济文化落后状态,实现赶超先进国家的宏观规划。

如何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升级?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主要是靠我们自己在本土进行发展。但有一个途径是在海外收购,可以吸引全球最新的技术,以开放的视野进行全球的并购,或者引进全球的技术,或者全球贸易投资,我觉得这是唯一的一个出路。这个出路是对大多数企业来讲的话,我认为都是一个必然的选择”。总而言之,龙永图秘书长这一番话强调的也是科技创新:第一在本土进行科技创新;第二通过并购、贸易等方式引进全球先进技术,并内化为我们自己的知识技术。

其实不光可以通过科技创新,我国企业也可以通过产品创新、供应链创新、营销创新、服务创新等途径,将比较优势转化为真正利于经济发展的竞争优势,让中国制造走向中国创造,获得市场竞争力、提高利润和效益。

虽然我国已经成为了世界的制造中心,但大都以低端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缺乏自主创新能力,必须积极创新,拥有自己的知识产权,就像温家宝总理说的那样,中国的品牌要有质量、有效益、安全可靠。我们的愿望不仅是“中国制造”,而是“中国创造”,要从中国制造走向中国创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