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课件]高考语文虚词复习(1)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课件 专题一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上一页
返回导航
下一页
第二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
6
(三)寻同与析异的关系 近年来高考试题对文言虚词的考查,采用的都是“比较异同”题型,而且命题者 所设计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选项都具有“同中有异”的特点,探究其具体情况, 大致有以下两种类型:句位相同,词性不同;词性相同,作用不同。正是因为有“同”, 才具有干扰性;正是因为有“异”,才构成可比性。为此,考生在答题时,不仅要运用 求同思维,善于发现例句中虚词用法的共同点;而且要运用求异思维,仔细探求例句 中虚词用法的不同点。其基本的思维流程应该是“看句位——辨词性——析用法—— 比语意”。
() () () () () () ()
上一页
返回导航
下一页
第二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
(四)乃 词性
用法
①表示承接
②表示范围的限制
副词
③表示出乎意料
④表示肯定
⑤表示递进
代词
⑥表示第二人称 ⑦指示代词
16
释义 就,于是 仅仅,只 竟,竟然,却 就是,原来是
甚至 你,你的 这,这样
上一页
返回导航
下一页
第二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
答案:(1)① (2)⑫ (3)⑩ (4)② (5)⑪ (6)⑨ (7)④ (8)⑧ (9)⑤ (10)⑦ (11)⑥ (12)③
上一页
返回导航
下一页
22
() () () () ()
第二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
(六)且 词性
用法
①表示并列
连词
②表示递进 ③表示假设
④表示让步
⑤表示将要
副词
⑥表示暂时
⑦表示将近
15
[即时小练]
3.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的“乎”字的意义和用法,将上表中对应的序号填到括号
高考语文复习--正确使用词语(虚词)

【高考一轮复习考点专题精讲】第一部分语言文字运用03.3正确使用词语(虚词)教学目标明确考点要求,掌握正确使用词语(虚词)的方法技巧教学重点正确使用词语(虚词)的几种辨析方法。
教学难点探究做题规律教学过程一考点概要虚词在语言中起着“经络”的作用,虽然数量比实词少得多,但使用频率很高。
虚词往往没有实在意义,使用十分灵活。
在高考命题中一般与实词合并命题,更多体现在语病辨析题中,要想准确辨析或使用虚词,可从以下方面入手。
二题点讲解(一)正确使用现代汉语中的虚词“五看”辨析虚词使用正误1.看词性词性不同,虚词的语法功能就不同,只有把握词性,才能准确使用。
例如:“固然”和“诚然”都可充当连词,但“诚然”还可充当副词意思是“实在”。
[例1]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B)过分推崇文笔,其实折射出的是一种孱弱的文学观。
文笔差劲不行,但仅仅文笔好,也实在不配自傲。
若沉迷其中,对自己抚词弄句的能耐沾沾自喜,可能耽误自己更上层楼。
退一步说,在随笔里,对文采的推崇应有所节制。
文采若不能与主题、风格水乳交融,只是一种美感噱头,类似汤面上的几根青葱、奶油蛋糕上的几朵花。
A.虽然就算还绝对B.固然即使也充其量C.诚然尽管却或许D.当然如果仍实际上2.看搭配关联词语在使用中有着固定的搭配关系,一般不能混用。
在辨析虚词时,要结合句中出现的词语,看关联词是否搭配出现,是否构成了固定的搭配关系。
一些虚词如有多种搭配关系,就要结合语境来选择。
如:“不但”和“而且”“反而”都能搭配,如果前后分句意思相反,“不但”则只能与“反而”搭配。
常用关联词语如下: (详见课件)[例2]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关联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B)众所周知,生物多样性是地球生命体系稳定延续的基本前提。
人类社会的活动受到价值定位的影响,总会对某些生物物种过分偏爱,对另一些生物物种漠然视之,对某些物种厌恶有加,在地球生命体系中并存的生物物种,在人类社会中总会受到各不相同的待遇。
《高考语文个文言虚词梳理》公开课课件

• 一、介词(同“于”的前两种用法) • 1、引出动作的处所、时间或对象,译为“在、到、向、从、对、对于、同、
给”。例句: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
• 2、表比较,译为“比、胜过”。例句: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 二、语气词 • ①用在句末,表疑问或反问语气,译为“吗、呢”。例句:儿寒乎?欲食乎
其(代词、副词、连词)
一、代词 1、人称代词, ①第三人称,译为“他、他们的、它、它们的”。例句: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其
闻道也固先乎吾;秦王恐其破壁
②偶尔活用为第一人(我的、我、自己)称或第二人称(你、你的)例句:而余亦悔其 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老臣以媪为长安君计短也,故以为其爱不若燕后
2、指示代词 ①表远指,“那”“那个”“那些”“那里”。例句:及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 ②表近指,相当于“这”“这个”“这些” 。例句:有蒋氏者,专其利三世矣 ③也作“其中的”,后面多为数词。例句:其一犬坐于前 二、副词 1、表祈使、商量或命令语气,译为“可”“还是”例句: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
道也 • (wéi)⑤引出动作的主动者,表被动 常“为+所”连用。例
句: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 (wéi)⑥表时间或处所“于、在”。例句:为其来也,臣请
缚一人过而行。
• 三、语气词(wéi)句末语气词 表反问。例句:何辞为
高考语文总复习专题ppt课件文言虚词(而、何、乎、乃、其、且)用法归纳ppt课件

高 考 语 文 总 复习专 题ppt课 件文言 虚词( 而、何 、乎、 乃、其 、且)用 法归纳 ppt课 件优秀 课件( 实用教 材)
高 考 语 文 总 复习专 题ppt课 件文言 虚词( 而、何 、乎、 乃、其 、且)用 法归纳 ppt课 件优秀 课件( 实用教 材)
练一练 解释下面虚词在句中的含义
①度我至军中,公乃入(《鸿门宴》)
副词,表承接,“才”
③项王乃复引兵而东,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史 记·项羽本纪》)
表示范围的限定,相当于“仅仅”“只”
高 考 语 文 总 复习专 题ppt课 件文言 虚词( 而、何 、乎、 乃、其 、且)用 法归纳 ppt课 件优秀 课件( 实用教 材)
5、表示假设关系。可译为“如果”“假如”。 如:诸君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冯婉贞》
6、表示修饰关系,即连接状语。可不译。
如:吾尝终日而思矣……《劝学》
吾恂恂而起。
《捕蛇者说》
7、表示因果关系, 相当于“因而”。 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游褒禅山记》
(二)第二人称代词。“你的”“你” 例如:而母立于兹。《项脊轩志》
王之好乐甚,则齐其庶几乎。(《庄暴见孟子》)
3、用于感叹句,可译为"啊""呀"等。
呜呼!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捕蛇者说》)
4、用在句中的停顿处。
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归去来辞》)
高 考 语 文 总 复习专 题ppt课 件文言 虚词( 而、何 、乎、 乃、其 、且)用 法归纳 ppt课 件优秀 课件( 实用教 材)
谁为大王为此计者 《鸿门宴》
介词
动词
“替”、“给” “作出”、“制定”
2017【精品】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课件:虚词

参考译文 武王问太公说:“任命主将的方法是怎样的呢?” 太公说:“凡国家有危难,君王避开正殿,在偏殿召见准备任命的大将,告诉他说:‘国家安危,全 在于将军。现在某国不肯臣服,希望将军率领军队去讨伐它。’ “将军接受任命后,国君就命令太史占卜。太史先斋戒三日,到太庙钻炙灵龟甲,卜问吉日,以便举 行向大将颁授斧钺的典礼。国君进入太庙门,面向西站着;主将进入太庙门,面向北站着。这时,国君亲 自捧着钺的上部而将柄授予主将,说:‘从此,军中上至于天的一切事务,都由将军全权管理。’国君又 拿着斧柄而将斧刃授予主将说:‘从此,军中下至于渊的一切事务,都由将军全权管理。看见敌人虚弱便 进攻,看见敌人兵力充实便停止。不要认为我军人多就轻视敌人,不要认为自己的责任重大就以死相拼, 不要认为自己身份尊贵就鄙视别人,不要凭着自己的一己之见就违背众人意愿,不要认为能言善辩就自以 为是。’
武王说:“说得好啊!” 武王问太公说:“我想使全军将士,攻城时争先登城,野战时争先冲击,怎么才能做到这样呢?”太 公答道:“将帅有三个克敌制胜的要领。”武王说:“请您谈谈具体内容好吗?”
太公说:“身为将帅,能冬天不穿皮衣,夏天不用扇子,雨天不张伞篷,这样的将帅叫礼将。将帅不 能以身作则,就无从体会士卒的冷暖。翻越险阻关隘,通过泥泞道路,将帅必先下车马步行,这样的将帅 叫力将。将帅不身体力行,就无从体会士卒的劳苦。军队宿营就绪,将帅才进入自己的宿舍;军队的饭菜 做好,将帅才开始就餐;军队没有举火照明,将帅也不举火照明,这样的将帅叫止欲将。将帅不能克制自 己,就不能体会士卒的饥饱。将帅能与士卒同寒暑,共劳苦,同饥饱,那么全军官兵听到鼓声(前进的号令) 就欢喜,听到钲声(停止的号令)就愤怒。越过高高的城墙、深深的护城河时,即使箭石纷纷下来,士卒也 会争先恐后奋勇登城;进行野战时,双方刚一交锋,士卒就会前仆后继勇往直前。士兵们并不是愿意死亡 和乐意受伤啊,只是因为将军清楚地知道他们的冷暖饥饱,并且明确地了解他们的辛劳艰苦啊。”
高考语文ppt课件:18个文言虚词用法例析

1. 而 词性 例句
18 个文言虚词用法例析
连词。 可连接 词、 短语和 分 句,表 示多种 关系
代词
释义 表示并列关系。一般不译,有时可 蟹六跪而 二螯 ( 《劝学》 ) . 译为“又” 表示递进关系。可译为“并且”或 君子博学而 日参省乎己。 《 ( 劝学》 ) . “而且” 余方心动欲还,而 大声发于水上。 表示承接关系。译为“就”“接 . 着”,或不译 (《石钟山记》) 青,取之于蓝,而 青于蓝。(《劝 表示转折关系。可译为“但 . 是”“却” 学》) 诸君而 有意, 瞻予马首可也。 ( 《冯 表示假设关系。可译为“如 . 果”“假如” 婉贞》) 表示修饰关系,即连接状(定)语和 吾尝终日而 思矣。 ( 《劝学》 ) . 中心词,可不译 只用作第二人称,一般作定语,译 而 翁长铨,迁我京职,则汝朝夕 . 为“你的”;偶尔也作主语,译为 侍母。(《记王忠肃公翱事》) “你”
续表 词 性
例句
释义
只表示第二人称,常作定语,译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 代 为“你的”;也作主语,译为 无忘告乃 翁。 ( 《示儿》 ) 词 . “你”。不能作宾语 夷门抱关者也。 《信 ( 动 嬴乃 用在判断句中,起确认作用,可 . 词 陵君窃符救赵》) 译为“是”“就是”等
5.其 词 性
例句
续表
词性
释义 助 如今人方为刀俎……何辞为? 放在疑问句之末, . 词 表示诘问,可译为 (《鸿门宴》) “呢” 动词 北冥有鱼, 其名为 鲲。 《 ( 逍遥游》 ) 叫做、称为 . 连词 秦为 知之, 必不救也。 《战国策 ( · 秦 . 如果,假如 策四》)
例句
10.焉 词性
例句 于是余有叹焉 。(《游褒禅山 .
4.乃 词 性
高考复习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ppt1

2011 年四川卷 高考语 文专 题复 习
解析:答案:B(A,“征订”指出版、发行机构 向单位或个人征求订购或订阅出版物。可以订购本 刊,不能征求本刊。应改为“订阅”;B,悲天悯 人:悲天:哀叹时世;悯人:怜惜众人。指对社会 的腐败和人民的疾苦感到悲愤和不平;C,有“的” 是指他完成的全年工作量也许是规定指标的百分之 四十一至百分之九十九甚至更多。无“的”是指他 完成的全年工作量不仅完成了规定指标的工作量还 加规定指标的百分之后四十。后者明显更符合全句 句意;D,巧夺天工:精巧的人工胜过自然,形容 技艺极其精巧。这是形容人不能形容大自然。)
专 题 三
正确使用词语 (实词、虚词)
高考语文专题复 习
考纲解读
(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E,表达应用。正确使 用实词、虚词是语言表达应用的必考内容。 高考对实词的考查主要集中在名词、动词、 形容词上,其中以形容词、动词居多。考查以 辨析近义词为主。考查的主要形式是根据具体 语言环境为句子选择词语。 虚词中关联词、介词、副词为高考命题热 点。虚词的考查主要有两类:一是辨析虚词使 用正确与否,二是辨析用法相近或易混关联词 语。
高 考 语年全国卷 文专题复 2011 习
解析: 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虚词和语言的连贯的 能力。关联词要根据上下文的关系来选用,另外, 成对使用的关联词可以据给出的一个判断另一个。 ①前后分句为转折关系,应填“但是”。②前后 分句是因果关系,结合语境可填“以致”。③由 固定搭配“一……就”推知应填“就”。④该句 紧承上句,语意有转折,可填“其实”或“但”。 ⑤该句为因果复句,可填“因为”。 答案: ①但是/然而 ②以致/因此 ③就 ④其 实/当然 ⑤因为(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能正确表达 逻辑语意关系即可)
高考语文专题复 习 新课标《考试说明》规定:正确使用词语
2025届高考语文复习:18个文言虚词+课件

六、若
1、动词
1)如同;像
关山度若飞。
2)同,相当
彼与彼年相若也。
3)比得上(多用于否定句和反问句)
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4)对付,处置
寇深矣,若之何?
晋惠公对庆郑说:“敌人深入了,怎么办?”
现在如果割断这些正在织着的丝织品,那就会丢弃成 功的机会,迟延荒废时光。
如果只印两三本,还不算是简便.(就是印得越多,就越觉 得简便了,就显示出来了)
1.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 2.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3.相与枕藉乎舟中。 4.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 矣。 5.吾尝疑乎是。
1.天下事有难易乎? 2.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3.丈夫亦爱怜其少子乎? 4.若毒之乎? 5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
1.孰为汝多知乎! 2.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3.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4.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乎? 5.而布衣之交尚不相欺,况在国乎? 6.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①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②于是令齐军善射者万弩,夹道而伏。
①或异于二者之为,何哉?(两种心情。) ②此数者用兵之患也。(这几点。)
①有蒋氏者,专其利三世矣。 ②有郭四者,凡四杀人。 ①近者奉辞伐罪。 ②古者以天下为主,君为客。 ③远者数世,近者及身。 ①送之至湖口,因得观所谓石钟者。 ②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 ①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 ②言之,貌若甚戚者。
2、恐前后受其敌。 害怕前后都受到他们的夹击
1、不嫁义郎体,其往欲何云? 不嫁给这样的好郎君(的话),往后你打算( 说)什么呢? 义:美好。
2、此其患不见於今,而将见於他日。 这种祸患现在显现不出来,但是将来会显 现出来的。
1、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 2、公问其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
2
一、关联词语误用
关联词语是复句的有机部分。一个复句, 用不用关联词语、用哪个关联词语,是单用还 是成对地配合着用,用在什么位置,都有一定 的规则。
关联词语的正确使用是靠语境判断,仔细 推断出来的。
a
3
1、滥用关联词语
有一些电视剧本不能采用的原因,是因为 它们格调太低,只能迎合少教人的口味。
去掉 “因为”
a
19
(3)重复赘余
经过治理整顿,剧场内外秩序明显好转, 观众出入不再互相拥挤。
a
20
高考真题
终于回到了魂牵梦萦的故乡,再次走上
√ 熟悉的大街小巷,_______(难免/不免)想
起许多往事。(全国I)
有人说日本汽车比德国汽车更舒适,也有
√ 人说德国汽车比日本汽车更稳重,但这______
(毕竟/究竟)只是个人的不同感受,购车人还 是要亲自驾驶一下才能作出判断。(全国II)
a
21
北京
下列依次填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与常规的计算机相比,生物计算机具有密集度高的 突出优点。______用DNA分子制成生物电子元件,将比 硅芯片上的电子元件要小得多,______可小到几十亿分 之一米。________,生物芯片本身具有天然独特的立体 化结构,其密度要比平面型硅集成电路高10万倍。
分句主语不同,"产量"应放在"不是"之后
a
8
从词语搭配的角度辨析,许多关联词语的 搭配是固定的。
并列关系 “也……也” “又……又” “既……又” “一方面……另一方面” “有的……有的”等;
递进关系 “不但……而且……” “不仅……还……” “不但不……反而……” “连……也……” “尚且 (也)……何况”等;
a
14
3、不可误用介词
A、该用这个介词而误用了那个介词
(1)元月三十日夜,本市普降大雪,对城市交通带来不便。
改为"在"
改为"给"
(2)革命的后代,决不能靠借“老子”的光,从优越舒适的 小天地里成长。 改为"关于"
(3)对于金沙江,我曾听人讲过不少优美的故事。 改为"用"
(4)如果国家能够多生产一些这类配件,就可以把节省下来 的外汇,进口我国暂时还不能生产的仪器。
选择关系 “不是……就是” “要么……要么” “宁 愿……不愿” “宁可……不” “与其……不如” “或者……或者”等。
a9Βιβλιοθήκη 转折关系 “虽然……但是” “尽管……却”等;
假设关系 “如果……就(那么)” “倘若(倘使、 若)……便(就、那么)” “要是(要不是)……那么” “即使(纵然、就算、哪怕)……也”等;
a
4
2、错用关联词语
"为了"改 为"因为"
宋朝皇帝只知道吃喝玩乐。为了喜欢踢球, 就把一个流氓抬举为太师太尉。
尽管工作怎样忙,他还坚持天天记日记。
"尽管"是用于让步转折句,"不管"是用于无条 件式的条件复句。应把"尽管……还"改为"不管…… 都"。
a
5
3、关联词语搭配不当
"只有"与"才"搭配,去掉"就"
应该使用介词的地方而没有使用,就是漏用 介词。漏用介词同样会使表意不清,句子不通。
前面加上"对于",否则句子的结构和表意 都不清楚。
(1)江北地区的新石器时代文化,会议展开了热烈 的讨论。
a
13
(2)这种习性是动物长期求食活动中发展起来的。
应在句首加上"从"
应在"动物"之后加 上介词'在"
(3)学生在这次期中考试中所反映出来的问题, 我们就可以看到思想教育工作薄弱所造成的严重 影响。
考点五
a
1
虚词,是指没有完整的词汇意义,但 有语法意义或功能意义的词。
从高考实践来看,对虚词的考查,主要 是要求考生能够根据语境,正确运用连词 (含关联词语)、副词和介词,也涉及到助 词和助动词。但助词和助动词的考查主要是 习惯用法,凭语感就能作答,我们今天就略 过不提,只简单讲讲关联词、副词和介词的 使用,以及复习的几点方法。
a
15
B.介词宾语不完整
一般来说,介词不能单独使用,后边必须有完整的介词宾语。 加上"等方面"
(1)新秧歌剧在教育群众,引导群众参加斗争都有一定贡献。
(2)这与鲁迅当时认为文学是改变国加民上精"的神观的点有"力武器基本一 致。
加上"方面" (3)这部电影在塑造周总理的形象所提供的经验是非常宝贵的。
a
16
C.介词同后面的介词宾语不搭配
(1)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多次指示我们将占用的校舍尽早搬出。
错用"将",前后不搭配。应改为"从……搬出来"。
(2)动物园根据大熊猫安排了大熊猫所需要的生活环境。
"根据"不能同"大熊猫"搭配,应改为"根据大熊猫的习性"。
(3)当地球穿过彗星轨道,我们就能看到流星雨。
在"轨道"的后边加上"的时候"
你只有意识到这一点,就能深刻地了解 我们战士的胸怀是多么宽广。
a
6
4、关联词语位置不当
规律:各分句的主语相同时,关联词语 放在主语的后面;各分句的主语不同时,关 联词语放在主语的前面。
a
7
主语相同,"他"应放在"尽管"之前
尽管他行车已三十万公里,却从没有发生 过重大事故。
由于国棉布一厂长期以来不抓革新,总落 在国棉二厂后面。产量不是比国棉二厂低,就 是质量比国棉二厂差。
a
11
缺少主语,删除“从…里” (1)从这个故事里告诉我们一个真理:虚心使 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缺少主语,删除“在…身上”
(2)在我们党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身上,无 不闪耀着为党为公的光辉。
缺少主语,删除“对于”
(5)对于我们学校,由于开展了"学雷锋,创三好 "活动,出现了新气象。
a
12
2.不可漏用介词
条件关系 “只要……就” “只有……才” “除 非……才” “无论……还……都” “不论(不 管)……总(不)”等;
因果关系 “因为……所以” “由于……因而” “既 然……那么”
a
10
二、介词误用 1、不可滥用介词
介词在语言组合过程中能够发挥重要的作 用,但是要做到当用则用,不当用的时候不可 滥用。滥用介词不但会使表达罗嗦,而且,有 时还会使表达混乱、造成语病。
(4)诗中运用对比手法,对揭露敌人本质与表现我军力量上起 了重大作用。
介词"对"的后边不能用"……上",应把"上"删去。
a
17
三、副词误用
(1)自相矛盾
经专家鉴定,这一只明景泰年间制作的景泰 蓝铜罐价值至少在三万元以上。
a
18
(2)词性不明
他常常写小说,偶然也写写诗。
“偶然”是形容词,不能充当“写”的状语,应改为 “偶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