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版)最新高考材料作文审题立意导学案

合集下载

《写作__审题立意导学案》

《写作__审题立意导学案》

《写作__审题立意》导学案导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进修,学生将能够掌握审题立意的重要性,了解如何正确理解题目要求,提高写作的准确性和深度。

一、导入引导1. 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简要复习审题立意的观点和作用。

2. 提出问题:“为什么审题立意在写作中如此重要?”3. 引导学生讨论,激发学生思考审题立意对写作的影响。

二、理论讲解1. 定义审题立意:审题立意是指在写作之前,对题目进行仔细分析和思考,确保准确理解题目要求,明确文章的中心思想和主题。

2. 指导学生如何进行审题立意:- 仔细阅读题目,理解每个关键词的含义;- 分析题目标要求,确定写作的主题和中心思想;- 思考文章的结构和逻辑,确保内容紧扣主题;- 在写作过程中,时刻回顾审题立意,保持主题的一致性。

三、案例分析1. 选择一篇文章,让学生分组进行审题立意分析,比较不同组的审题立意结果。

2. 让学生讨论各自的审题立意过程和结果,发现问题并进行订正。

3. 引导学生总结有效的审题立意方法,分享给全班同砚。

四、实践演练1. 给学生几道写作题目,让他们进行审题立意,并展开写作。

2. 指导学生在写作过程中不息回顾审题立意,确保文章的主题和中心思想清晰明确。

3. 学生交流分享自己的写作效果,互相评判并提出建议。

五、教室总结1. 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进修内容,强调审题立意在写作中的重要性。

2. 提醒学生在今后的写作中要注重审题立意,确保文章的准确性和深度。

六、作业安置1. 安置作业:要求学生选择一个话题,进行审题立意,并写一篇短文。

2. 要求学生在作业中注重审题立意,确保文章贴合主题,内容充实有深度。

通过本节课的进修,置信学生们能够更好地掌握审题立意的方法和技巧,提高写作的质量和水平。

愿学生在今后的写作中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写出更加优秀的文章!。

新材料作文审题立意方法(导学案)

新材料作文审题立意方法(导学案)

新材料作文审题立意方法一、抓关键词、句法关键词、句常常有暗示材料中心的作用。

有些材料作文材料中的关键性语句可以作为选择立意角度的突破口。

在材料作文的材料中,关键句常常是命题者或材料中的人物的提示句或评议抒情语句。

【材料】大雨倾盆而下,悟远坐在禅院里想到自己屡遭挫折,不免黯然神伤。

师傅见状对他说:“悟远,雨有声吗?”悟远说:“当然有了,师傅,你听这雨声,噼里啪啦的,多壮观呀!”师傅回答:“不,你错了,雨本没有声。

当它落下来的时候,遭遇了阻拦,砸在了屋檐上,砸在了雨棚上,才反弹出了有力的声音。

所以,你听到的不是雨声,而是雨遇到阻拦后发出的声音。

”悟远听后,豁然开朗:“师傅,我明白了。

只有遭遇挫折,才会发出掷地有声的回响。

”请根据对上述文字的理解和感悟,写一篇文章立意:遭遇挫折会让人生(生命)更精彩(壮观、美丽……)。

【材料】一只蚌跟它附近的另一只蚌说:“我身体里有个极大的痛苦。

它是沉重的、圆圆的,我遭难了。

”另一只蚌怀着骄傲自满的情绪答道:“我赞美上天,也赞美大海,我身体里毫无痛苦,我里里外外都是健康的。

”这时,有一只螃蟹经过,听到了两只蚌的谈话。

它对那只里里外外都很健康的蚌说:“是的,你是健康的。

然而,你的邻居所承受的痛苦却是一颗异常美丽的珍珠。

”立意:通过分析这则材料,学生会发现其中的关键句就是螃蟹所说的话——“你的邻居所承受的痛苦却是一颗异常美丽的珍珠”。

据此,可以立意为——成功必须经过艰辛和痛苦,成功的喜悦与创造过程的艰辛密不可分。

二、由果溯因法事物都是互相联系的。

有很多事物就是以因果关系的联系形式存在的。

写材料作文,审题时如果能由材料中列举的现象或结果推究出造成所列现象或结果的本质原因,往往能找到最佳的立意。

思路点拨:明确结果——由果析因——准确立意【材料】古希腊神话中有这样一则故事:安泰是众所公认的英雄,所向无敌,地神盖娅是他的毋亲。

安泰在格斗时,只要身不离地,便可源源不断地从大地母亲身上汲取力量,因而能够击败任何强大的对手。

新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训练导学案

新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训练导学案

新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训练导学案(教师版)学习目标】1、知识与能力:明确新材料作文的特点,强化新材料型作文审题立意方法。

2、过程与方法:讲练结合,小组合作、展示质疑,限时训练。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从各种材料中感悟人生的道理,树立良好的价值观。

【学习重难点】强化新材料作文审题立意方法。

【课时安排】 2 课时【学习内容与步骤】【知识链接】一、新材料作文审题的原则: “三性四清”“三性” : (1)整体性原则:新出来作文的审题要有全局意识,要从材料的整体着眼,不能纠缠局部的细节,否则很有可能出现偏题走题现象。

(2)多向性原则:一般来说,新材料作文中材料所蕴涵的观点并不是唯一的,从不同的角度可以得到不同的结论,因此,要学会多角度审视材料。

(3)筛选性原则:因为我们从材料中获得的观点具有多样性,因此,在进入写作时对所得到的观点还要进行适当的筛选。

筛选的原则:①服从材料的整体;②观点可能比较新颖;③自己有话可说。

“四清” : (1)理清对象:有些材料可能会涉及到两个甚至两个以上对象,这几个对象之间并无明显的主次之分,而是平行并列的关系。

所以,从理论上来说,每一个对象都可以提炼出至少一个观点。

(2)分清主次:有些材料可能会涉及几个对象,但这几个对象并不是并列的关系,其中有主次之分,那么,我们在审题时就应该分清主次,从主要对象入手进行分析,而不能是次要对象,否则有可能出现偏题现象。

(3)辨清关系:有些材料可能会涉及几个对象,而且这几个对象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内在联系,审题时一定要辨析清楚这几个对象间的可能存在的关系。

(4)析清含义:有些材料蕴涵比喻或哲理,审题时我们首先应该认真分析,仔细揣摩,从而揭示出材料所蕴涵的意义或道理,并以此作为立论的根据。

二、新材料作文审题立意一般步骤写好新材料作文必须读懂材料,材料本身包含着深刻道理,并“成为写作者的立意指向”,那么读懂材料就是写好作文的关键,审题变为审材料。

即一般步骤:读材料析材料明立意三、新材料作文材料的使用在新材料作文中,材料在文章中的使用,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

高三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教案(教师用)

高三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教案(教师用)

高三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教案(教师用)第一篇:高三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教案(教师用)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教案一、材料类型: 1.2.3.4.具有明显体现题意的关键词句并列相关类(言论观点、行为事件)人物叙事类(真人真事、传说故事)寓意象征类(寓言故事、具有寓意的人物场景)二、不同材料类型的审题方法1、有明显体现题意的关键词句——(方法)找寻关键分析内涵怎样找到关键词句?①材料中议论性、总结性的词句②材料中反复出现的词句③人物之间的对话【材料】无论是自然界,还是社会,抑或人生,都存在吸收与给予的现象。

有人强调吸收,有人强调给予,也有人既吸收也给予。

由于立足点不同,给出的答案也会不同。

【分析】关键词:吸收——索取给予——奉献关键句:“有人强调吸收,有人强调给予,也有人既吸收也给予。

” 分析得出论点:讨论索取和奉献的关系。

2、并列相关类——(方法)求同存异辩证分析(做到两个“同时”)①找出多则材料内涵上的相同点或相似点,同时也不能忽略他们之间的差别。

②辩证分析几则材料之间的关系(相互补充、相互对立等),同时又要有侧重点。

【材料】①乔布斯说:“不要为别人而活。

”②爱因斯坦说:“只有为别人而活的生命才是值得的。

” 【分析】相同点:怎样活着才有价值?为别人?还是为自己?差别:材料①“不为别人而活”强调不能被别人左右,要坚持自己的信念,走属于自己的道路,实现自己的价值。

材料②“为别人而活”是强调奉献精神,用自己的力量帮助别人,实现价值的升华。

辩证分析:两者谁是谁非呢?都很有道理,但都只是就某一方面而言,两者具有很强的互补性,若将两者结合起来,就既全面又合理。

因此,可以提炼这样的观点:既要坚持自己的信念,实现自己的价值,又要有奉献精神,实现价值的升华。

3、人物叙事类——(方法)概括情节以果推因①整体概括材料的主要情节。

②联系生活实际,从人物事件的结果分析其原因。

【材料】古时候有个很有才能的人在朝里做官。

一天,他接到皇帝旨意,安排他去放牛。

[优秀作文]材料话题作文的审题和立意教案

[优秀作文]材料话题作文的审题和立意教案

优秀作文——材料话题作文的审题和立意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材料话题作文的基本审题方法,包括抓关键词、理解材料含义、分析材料结构等。

2.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写作思维品质。

3. 帮助学生确立合适的立意角度,使作文内容具有深度和广度。

4. 提升学生作文的质量,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

二、教学内容1. 材料话题作文的审题方法:抓关键词、理解材料含义、分析材料结构。

2. 立意技巧:提炼中心思想、抓住矛盾冲突、发掘背后的意义。

3. 实例分析:分析优秀作文的审题和立意过程。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材料话题作文的审题方法和立意技巧。

2. 教学难点:如何帮助学生确定合适的立意角度,使作文内容具有深度和广度。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优秀作文,引发学生对审题和立意的关注。

2. 教学环节一:讲解材料话题作文的审题方法,如抓关键词、理解材料含义、分析材料结构。

3. 教学环节二:讲解立意技巧,如提炼中心思想、抓住矛盾冲突、发掘背后的意义。

4. 教学环节三:实例分析,分析优秀作文的审题和立意过程。

5. 练习环节:让学生现场进行审题和立意练习,教师给予指导。

6. 总结环节: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提醒学生在写作中注意审题和立意。

五、课后作业1. 复习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自己的学习心得。

2. 选取一道作文题目,运用所学的方法进行审题和立意练习。

3. 提交练习成果,教师进行批改和反馈。

六、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互动、练习环节和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评价学生对材料话题作文审题和立意的掌握程度。

2. 关注学生在写作过程中的思维品质,如独立思考、分析问题、创新表达等。

3. 结合学生提交的作文,评价其立意深度和广度,以及作文内容的丰富性和语言的准确性。

七、教学策略1. 采用案例分析法,以优秀作文为例,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审题和立意的过程。

2. 运用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发现问题的本质。

高考材料作文审题立意训练教学案[优秀范文五篇]

高考材料作文审题立意训练教学案[优秀范文五篇]

高考材料作文审题立意训练教学案[优秀范文五篇]第一篇:高考材料作文审题立意训练教学案高考材料作文审题立意训练一.典题导入阅读下面两则材料,思考下面问题:【材料】(一)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一只老鹰从鹫峰顶上俯冲下来,将一只小羊抓走了。

一只乌鸦看见了,非常羡慕,心想:要是我也有这样的本领该多好啊!于是乌鸦模仿老鹰的俯冲姿势拼命练习。

一天,乌鸦觉得自己练得很棒了,便哇哇地从树上猛冲下来,扑到一只山羊的背上,想抓住山羊往上飞,可是它的身子太轻,爪子又被羊毛缠住,无论怎样拍打翅膀也飞不起来,结果被牧羊人抓住了。

牧羊人的孩子见了,问这是一只什么鸟,牧羊人说:“这是一只忘记自己叫什么的鸟。

”孩子摸着乌鸦的羽毛说:“它也很可爱啊!”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

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材料】(二)海龟和老鹰南太平洋的小岛上,有很多绿海龟孵化小龟的沙穴。

一天黄昏,一只幼龟探头探脑地爬来。

一只老鹰直冲下来要叼走它。

一位好心的游客发现了它,连忙跑过去赶走老鹰,护着小龟爬进大海。

可是,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沙穴里成群的幼龟鱼贯而出——原来,先出来的那幼龟是个“侦查兵”,一旦遇到危险,它便缩回去,现在它安全到达大海,错误的信息使幼龟们争先恐后地爬到毫无遮挡的海滩。

好心的游客走了,原先那只在等待时机的老鹰又飞回来了,其它老鹰也跟过来了。

要求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

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做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问题:(1)材料中都提到了“鹰”,从立意角度,是否都是最佳选取侧面?问题(2)两则材料审题立意可以从哪些几个角度考虑?问题(3)选取一个角度立意:二.归纳审题立意原则材料作文审题原则(一)整体性原则【材料】根据以下材料自选角度作文:一伟大雕塑家完成了一座非常完美的雕塑,有人问她:“你是怎样雕出如此完美的雕塑的?”雕塑家回答说:“其实,这座雕像原来就在那里,我只是将它多余的边边角角去掉而已。

审题立意(导学案)

审题立意(导学案)

新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导学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材料作文命题形式的特点。

2、要求学生审清材料的中心内涵,选准角度提取观点。

3、考察学生是否具有辩证思维的能力,是否能够透过现象看本质。

4、掌握单则材料作文审题立意的方法。

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宋朝时宫廷举行公务员招考选拔皇家画师。

山水画家宋子房做画院博士,以“深山藏古寺”的诗句为题让考生作画。

如何作画才能很好地表现这句诗呢?请同学们思考并发表自己的意见。

1、山林、古寺,寺内金碧辉煌,香烟缭绕。

2、在连绵起伏的群山中露出寺庙一角。

3、苍郁的群山,中间露出庙里的半截旗杆,一条羊肠小道蜿蜒曲折,直通到山下水涧边,有个小和尚正在担水。

二、材料作文的概念界定就是深入思考和反复推敲作文材料,以求理解其含义,弄清写作的具体要求,确立写作中心,确定写作范围和重点,确定下笔的角度及感情抒发的基调,明确写作方式和方法的过程。

三、材料作文的特点近年来,材料作文命题采用新的设计思路,被称为新材料作文,这种命题形式的主要特点是:给材料不给话题,要求全面理解阅读材料或提示语,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在材料范围内自主确定角度、立意、文体、标题,明确要求不要脱离材料含义,不得套作或抄袭。

撤销话题、强化材料,使试题更具开放性,更能启动考生的发现能力、判断能力和选择能力。

1、典型例题分析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鲸遇到身体瘦小的沙丁鱼时,便张大嘴巴跟在逃命的沙丁鱼后面穷追不舍,离海滩越来越近了,鲸却浑然不知。

等鲸以极快的速度接近海滩时,要避开险境已经太迟了,巨大的身体因为惯性冲上了海滩,陷在海沙中无法动弹。

而沙丁鱼只要很少的水就可以存活甚至逃生。

“要求全面理解阅读材料或提示语,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

”“全面理解材料”,意味着要对本材料由表及里、由此及彼地作一个全面的理解,把材料看透、看全。

材料的大概内容是鲸为了追捕沙丁鱼陷入海滩,而沙丁鱼却逃生了。

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导学案

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导学案

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导学案【学习目标】1. 了解审题立意的重要性,重视作文的审题立意。

2. 全面地理解材料,在作文的审题立意过程中能够从众多立意中找到切合题意的立意。

【学习重点】掌握准确而全面地理解材料的方法【学习难点】学会多角度立意,确定最佳立意【自主学习】一、审题立意:全面理解材料,自选角度立意,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

作文参照高考的评分标准1、切合题意(一类文)2、符合题意(二类文)3、基本符合题意(三类文)4、脱离材料立意(说明:没有从材料进行切入写作,观点不能从材料中合理得出,判为四类文)二、材料作文审题中经常存在的问题:二、材料作文的基本知识材料作文,指的是只给出材料,不规定话题,不限文体,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其含义”的作文。

材料作文的这些特点,使材料作文比话题作文更具开放性,更有利于学生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展示自己的才华。

材料作文主要由两部分组成:材料:作文所依据的文字信息。

指令:作文所遵循的规则要求。

材料的类型:(1)、故事型——梗概、片断、寓言……(2)、论说型—名言警句、哲理、议论文段……(3)、事例型——名人事例、凡人小事……(4)、情景型——生活场景、特别的细节……【合作探究】材料作文如何审题立意呢?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一只老鹰从鹫峰顶上俯冲下来,将一只小羊抓走了。

一只乌鸦看见了,非常美慕,心想:要是我也有这样的本领该多好啊!于是乌鸦模仿老鹰的俯冲姿势拼命练习。

一天,乌鸦觉得自己练得很棒了,便哇哇地从树上猛冲下来,扑到一只山羊的背上,想抓住山羊往上飞,可是它的身子太轻,爪子又被羊毛缠住,无论怎样拍打翅膀也飞不起来。

结果被牧羊人抓住了。

牧羊人的孩子见了,问这是一只什么鸟,牧羊人说:“这是一只忘记自己叫什么的鸟。

”孩子摸着乌鸦的羽毛说:“它也很可爱啊!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设计学科:(语文必修3)课时:(1课时)主编人:叶翠花审编人:梁海恬班级:学习小组:姓名:评价:【学习目标】1、了解材料作文题的组成。

2、掌握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方法。

【学习重点】掌握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方法【学习课时】1课时【自主学习】思考:材料作文题由什么组成?材料作文的组成:材料:材料是写作的依据,包孕着文章的主旨、思路、范围,写作时必须把握住材料的中心,它是写作内容的源泉。

引导语:对上述材料的总结与概括,对写作范围、主题的界定。

要求:是任务也是出题者设置的游戏规则。

【小组讨论】根据下面给出的作文材料,请讨论这些作文题的构成。

2018年高考材料作文题:2000年农历庚辰龙年,人类迈进新千年,中国千万“世纪宝宝”出生。

2008年汶川大地震,北京奥运会。

2013年“天宫一号”首次太空授课。

公路“村村通”接近完成;“精准扶贫”开始推动。

2017年网民规模达7.72亿,互联网普及率超全球平均水平。

2018年“世纪宝宝”一代长大成人。

…………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际遇和机缘、使命和挑战。

你们与新世纪的中国一路同行、成长,和中国的新时代一起追梦、圆梦。

以上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据此写一篇文章,想象它装进“时光瓶”留待2035年开启,给那时18岁的一代人阅读。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019年3月广州高考一模考题: 22.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60分)今年春节,顾氏家族成员从各地回到老宅,欢度新年,畅叙亲情。

大太爷爷一家四代同堂,都住在老宅。

大太爷爷早年以画像为业,儿子开照相馆,孙子经营影楼,曾孙女开发了一款美图软件,在网上爆红。

二太爷爷参加过抗日战争,儿子是大庆油田技术员,孙女改革开放之初到深圳创业,曾孙正在亚丁湾执行护航任务。

三太爷爷年青时到旧金山打拼,儿子在当地开了个小超市,孙子娶了当地姑娘,曾孙Peter今年18岁,中文名字叫顾念祖,第一次随父亲到中国探亲祭祖。

顾念祖把大太爷爷手绘的祖辈画像和家族历次团聚的照片传到网上,这些照片有黑白的、有彩色的,诉说着家族的故事。

他留言说这次聚会给了他许多温暖和感动,他对顾家的家族观念充满好奇。

顾氏家族是无数中国家族的缩影。

每个人都在谱写家族的历史,每个家族的历史都折射着时代的变迁、国家的发展。

请你根据以上材料写一篇文章,回应顾念祖的留言,帮助他理解中国的家族文化。

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重点讲解】材料作文的审题方法1:利用关键词句概括材料的中心/提炼材料的情境/提取材料的信息,然后依据中心/情境/信息作文,就是最准确的审题。

A、关键词或关键句:就是最能表明出题者观点态度的词或句,表现为:1、一段记叙或描述性的文字中的议论抒情的句即是关键句。

2、一段议论性的文字中反复出现的词即为关键词。

3、导语中总结性概括性的词、句。

4、通过关联词、副词、修饰词表达出题者的情感倾向的词、句。

B、关键词的作用:1、是材料作文的最佳立意切入点。

2、利用关键词拟题,切中材料的中心。

3、利用关键词点题,切中出题者的意图,深化文章的主题。

方法2:求同存异。

材料作文中就是要既关照材料的“共性”又要照顾材料的“异性”,从而到达“符合(切合)题意”的要求。

1、同:概括材料相同意思(表层、深层)2、异:分析材料的不同指向,即找出不同之间的关系(逻辑:对立、并列、依存、条件、假设、转折等;结构:并列、递进、总分)。

3、概括材料的中心:同之共性+异之关系。

4、拟题:中心(同之共性+异之关系)+态度(说明:最好用材料的关键词拟题)。

训练一:2018年高考材料作文题:材料的组成:材料的共性:材料的不同指向:概括材料的中心:拟题:分析材料:材料分为两部分。

前部分可以概括为:时代发展、个人成长、重大事件。

“……”理解为意蕴丰盈后部分可以概括为:重大规划节点(未来的规划、中国梦)审题:1、同之共性:时间(发展、成长)。

2、异之关系:个人的成长与国家发展(时代发展、重大事件、重大规划)。

3、材料的中心:同之共性+异之关系,即“个人的成长与时代发展”或“个人与时代(或国家)”4、拟题:中心+态度。

如:个人的成长与时代的发展紧密相连训练二:2019年3广州高考一模考题材料的组成:材料的共性:材料的不同指向:概括材料的中心:拟题:提取材料信息:1.大太爷爷一家,坚守老家,(贫穷时)继承传统、积极进取。

2.二太爷爷一家,走出故里,(发展中)投身时代、成就自我。

3.三太爷爷一家,异国他乡,谋求发展,但不忘故乡(根)文化。

导语:每个家族的历史(家族文化)都折射着时代的变迁、国家的发展。

要求:留言帮助顾念祖理解中国家族文化。

同之共性:家(家族文化)异之关系:继承传统、积极进取----投身时代、成就自我---异国他乡求发展,但不忘故乡文化。

即“顾氏家族-中国家族”。

“个人-家族-时代、国家”中心:家族+继承传统进取---发展中成就自我---异国他乡不忘故乡文化即家族文化是与时代、国家紧密相连的,不管生在何时、处于何时,我们都积极进取、投身社会,贡献社会,家族与祖国一起成长。

拟题:家族文化与时代紧密相连。

(重点选择一则做祥写,但一定要涉及另外两则,略写)注意:对象意识。

【堂上训练一】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①马克思23岁被誉为当时德国最伟大的哲学家。

②恩格斯21岁就著文批判当时德国哲学家谢林。

③列宁17岁就开始革命活动。

④毛泽东26岁主编《湘江评论》。

⑤徐特立48岁留法,克服困难,学会法语。

材料的共性:材料的不同指向:概括材料的中心:拟题:审题分析五则材料都是讲伟人们在事业上都有所成就,这是材料的共性,倘若就此立意,观点就缺乏深度了。

进一步分析材料会发现①~④还有一个共同点,即青年时代就出成果,学习规律,而材料⑤是讲徐特立48岁苦学法语有所成,年龄特点与前四位伟人不同。

方法:求同存异得出结论(中心/立意)-----年青时代是出成果的黄金时代(同),但是年龄并不是成就事业的唯一条件,关键在于有无坚定的志向和坚韧不拔的毅力(异)同异之间构成转折关系----文脉)。

【堂上训练二】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材料一:弘一法师在圆寂前,再三叮嘱弟子在他的遗体装龛时,要在龛的四个角下各垫上一个碗,碗中装水,以免蚂蚁虫子爬上遗体后在火化时被无辜烧死。

材料二:在日本,施工单位清理场地时挖出的每一棵树,都必须及时存入“树木银行”,到工程结束时,再移栽到规划好的地方。

材料三:巴塞罗那建筑师高迪,从1883年开始接受建造圣家族大教堂的工程。

他将全部心血都倾注于教堂的建造,反复推敲,精益求精,要使这个神圣工程尽善尽美。

他造了整整44年才完成一个外立面。

他去世后,他的学生继续建造。

130年后的今天,这个工程还在继续。

然而,这座未完工的建筑早已成为世界最著名的景点之一,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

材料四:凡善怕者,必身有所正,言有所规,行有所止。

——(明)方孝孺(链接文章《你改变,政治生态就改变》材料的共性:材料的不同指向:概括材料的中心:拟题:审题:同:材料1---3概括为对待任何事物要严肃、认真(敬),谨慎、不懈怠(畏),即敬畏之意。

异:第1、2是讲对待生命,第3是讲对待工作,第4则材料是说(凡知道畏惧的人,必言谨身正,说话有分寸,行为不冲动)。

关系(或联系):4是对第1---3的概括和总结。

中心:“同之共性+异之关系”组成来中心句,即怀敬畏之心,言有所规,行有所止。

拟题:怀敬畏之心、言行有规、方能致远【堂上训练三】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题:材料一:1978年12月,安徽凤阳小岗村的18位农民,突破高度集中的生产管理体制,一起签下了土地承包责任书,怀着美好的愿望开始争夺自己的天空。

材料二:2018年12月18日,党中央表彰了100位在改革开放中作出杰出贡献的个人,小岗村18位农民位列其中。

材料三:1979年12月,舒婷在《北京深秋的晚上》一诗中写道:夜,漫过路灯的警戒线/去扑灭群星/风跟踪而来,震动了每一片杨树/发出潮水般的喧响/我们也去吧/去争夺天空/或者做一片小叶子/回应森林的歌唱……读了上述材料,你有什么所思所感?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看法。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材料的共性:材料的不同指向:概括材料的中心:拟题:同之共性:1、3材料“争夺天空”(具体内容看材料)异之关系:1、3是2取得成果的条件中心:1争夺天空、贡献社会拟题:争夺天空、贡献社会【堂上训练四】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题2014广东(对举材料)黑白胶片的时代,照片很少,只记录下人生的几个瞬间,在家人一次次的翻看中,它能唤起许多永不褪色的记忆。

但照片渐渐泛黄,日益模糊。

数码技术的时代,照片很多,记录着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可以随时上传到网络与人分享。

它从不泛黄,永不模糊,但在快速浏览与频繁更新中,值得珍惜的“点滴”也可能被稀释。

要求:①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文体不限。

②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

③不少于800字。

④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材料的共性:材料的不同指向:概括材料的中心:拟题:审题:材料主要是关于“黑白胶片”和“数码技术”的对比:数量、记录内容、留存状况、保存记忆等。

辩证思考:两者各有长处,又各有不足。

“数码技术”适应了当今信息时代,所以取代了“黑白胶片1、同:照片2、异:黑白时代与数码技术时代记忆的情况,情感的变化。

3、中心:黑白照片与数码照片人的记忆/情感。

(辩证思考)当时考场符合题意的判定:★一个中心:照片/科技(必须由照片谈起)★两个基本点:(1)人的记忆/情感(2)人的生活方式/生活态度【堂上训练五】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题醉心于古文化研究的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曾经说过,如果可以选择出生的时代与地点,他愿意出生在公元一世纪的中国新疆,因为当时那里处于佛教文化、印度文化、希腊文化、波斯文化和中国文化等多种文化的交汇地带。

居里夫人在写给外甥女涵娜的信上说:“你写信对我说,你愿意生在一世纪以前……伊雷娜则对我肯定地说过,她宁可生得晚些,生在未来的世纪里。

我以为,人们在每一个时期都可以过有趣而且有用的生活。

”上面的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结合自己的体验与感悟,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自定文体。

②不少于800字。

③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材料的共性:材料的不同指向:概括材料的中心:拟题:审题:材料主要是关于“黑白胶片”和“数码技术”的对比:数量、记录内容、留存状况、保存记忆等。

辩证思考:两者各有长处,又各有不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