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政党制度
高一政治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

(2)主张实行多党制,实质是取消共产党的领 导和执政地位,其后果必将是人民政权的丧失, 社会主义制度的颠覆。
Back
掌握: ①是一个完整的统一体 ②作用:使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的 合作关系 得到长期发展
三.多党合作制度的优越性
----有利于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
优 越 -------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 性 明和精神文明建设
-------有利于推动祖国和平统一大
业的实现
Back
四、我国是否能像西方国家一样实行多 党制?
喀,仙子
喀,雪峰仙子
喀……月影河湖!老母!老母!老母!”只见月光妹妹的身影射出一片紫
葡萄色鬼光,这时西南方向突然出现了五片厉声尖
https:///scien/ 区块链科技资讯 虚拟货币科技应用
二. 政党制度的特点
1、通力合作的友党关系 中共:执政党 民主党派: 参政党(既非反对党, 也非在野党)
1. 我国除了执政的中国共产党外,还 有八个参政的民主党派
2. 民主党派的性质 作为各自所联系的一部分社会主义
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一部 分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的政治联盟, 都是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政治力量。
Back
1.我国的民主党派概况
Back
名称
中国国民党革命 委员会
中国民主同盟
成立时间
1948年1月1日
中共与民主党派关系:通力合作,共同 致力于社会主义 的亲密友党关系
2、多党合作的政治基础: 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立国之本
中国共产党对民主党派的领导是政治领导, 是政治原则、政治方向和重大方针政策的领 导。它们组织上互相独立,并非从属关系。
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

国家职能。
× 4、我国的多党合作就是多党联合执政。 √ 5、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在政治上是领导和被领导的
关系。
× 6、各民主党派有权参加国家政权,和共产党是共同执政 的亲密友党关系。
× 7、让民主党派人士担任国家机关的领导职务就是让民主 党派参与执政。
名词解释
政治协商:是对国家和地方的大政方针,政治、经济、
文化和社会生活中的重要问题,以及政协内部各方面 的关系等问题在决策前或决策执行中进行的协商。
民主监督:是对国家法律的实施、重大方针政策的贯彻
执行、国家机关及工作人员的工作,通过建议和批评等 方式所进行的监督。
参政议政:是对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及人民群众
D
5、改革开放以来,各民主党派就智力支边扶贫
工作进行考察,为贫困地区发展提出许多政策性
建议,在落实扶贫经济项目、支持农村基础教育
等方面做出了重大贡献。在这里,民主党派参政
议政的基本点是
A.参加国家政权
D
B.参与国家大政方针的协商
C.参与国家事务的管理
D.参与国家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的制
定和执行
课堂练习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 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 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二、执政参政 特色鲜明 3.我国政党制度的内容(特色)
通力合作的友党关系
执政党,参政党,它们是通力合作亲密友党
多党合作的首要前提和根本保证
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多党合作的基本方针
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
多党合作的根本活动准则
遵守宪法和法律
多党合作的重要机构
我国的政党制度

工具
政治常识 第三单元 第二课时
栏目导引
③执政党和其他政党的关系不同。 中国共产
党和各民主党派是执政党和参政党的关系,是
共同致力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 亲密友党。在资本主义国家政党制度下,执政 党和非执政党是朝野关系,相互竞争,相互倾 轧,相互攻击,轮流执政。
课前自主回顾 课堂考点突破 走进社会生活 课后达标训练
存在不同形式,主要是两党制和多党制。
工具
政治常识 第三单元 第二课时
资本主义政党制度的两种类型
课前自主回顾 课堂考点突破 走进社会生活 课后达标训练
工具
政治常识 第三单元 第二课时
栏目导引
课前自主回顾 课堂考点突破 走进社会生活 课后达标训练
工具
政治常识 第三单元 第二课时
栏目导引
3.资本主义政党制度及其作用 (1)资本主义政党制度是资产阶级政党代表资产阶 级掌握国家政权,控制国家政治生活,实行资产阶 级统治的一种政治制度。 (2)资本主义政党制度是维护资产阶级统治的政治 工具。它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维护资产阶级的根本利益和政治统治。 其次,排斥和压制无产阶级政党掌握政权。 课前自主回顾 再次,调节资产阶级内部矛盾。
第二课时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课前自主回顾 课堂考点突破 走进社会生活 课后达标训练
工具
政治常识 第三单元 第二课时
栏目导引
课前自主回顾 课堂考点突破 走进社会生活 课后达标训练
工具
政治常识 第三单元 第二课时
栏目导引
课前自主回顾 课堂考点突破 走进社会生活 课后达标训练
工具
政治常识 第三单元 第二课时
野党、执政党与反对党的关系。 (2)中国共产党对民主党派实行政治领导,是指政治原则、政治方向
中国政党制度和西方多党制度的区别

中国政党制度和西方多党制度的区别中国政党制度和西方多党制度是两种不同的政治制度,它们在组织形式、政治参预、选举制度等方面存在显著的差异。
本文将详细介绍中国政党制度和西方多党制度的区别。
一、组织形式中国政党制度采用的是单一执政党制度,即中国共产党是惟一合法的执政党。
中国共产党通过党的组织、党的决策和党的干部选拔任用等方式来实现对国家的领导。
在中国政党制度中,中国共产党的地位是特殊的,它在国家政治生活中起着核心领导作用。
而西方多党制度则是指存在多个政党并有竞争的政治制度。
西方国家的政党制度通常包括多个主要政党,这些政党之间通过选举来竞争,形成政治多元化。
西方多党制度中,政党之间的竞争和互相制衡是重要的特征。
二、政治参预在中国政党制度中,政治参预主要通过中国共产党的党员制度来实现。
中国共产党的党员在国家政治决策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他们通过党的组织参预到政治事务中。
此外,中国政党制度还包括一些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的参预,他们可以通过参加政协和人大等机构来参预国家事务。
而在西方多党制度中,政治参预更加广泛和多样化。
除了政党成员以外,普通公民也可以通过选举、示威抗议、民意调查等方式来参预政治决策。
西方国家普遍倡导公民的政治参预和民主参预,注重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
三、选举制度中国政党制度中的选举制度主要是指中国共产党内部的党员选举和领导干部的选拔任用。
中国共产党内部的选举采用的是党内民主的方式,通过党员大会、党代表大会等形式进行。
而领导干部的选拔任用则是通过党内的组织程序来决定。
西方多党制度中的选举制度则是指公民对政府和议会的选举。
西方国家通常采用普选制度,即成年公民通过选举来选择政府的领导和议会的成员。
选举过程中,政党之间的竞争是重要的环节,公民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和政策倾向来选择候选人或者政党。
四、权力分配中国政党制度中,权力主要集中在中国共产党手中。
中国共产党通过党的组织体系和党的纪律来实现对国家和政府的领导。
中国政党制度的概念和解释

1.中国政党制度的概念和解释政治参与。
①为各民主党派参政议政开辟制度化渠道,把各种社会力量纳入政治体制,巩固和扩大人民民主专政国家政权的基础;②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广集民智,广求良策,推动执政党和政府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③在保持社会稳定的前提下,推进社会主义民主积极稳步发展。
利益表达。
①中国人口众多,存在不同的阶级、阶层和社会群体。
②人民内部在根本利益一致的基础上存在着具体利益的差别和矛盾。
③特别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经济体制、社会结构、利益格局、思想观念都发生了深刻变化。
④能够有效反映社会各方面的利益、愿望和诉求,畅通和拓宽社会利益表达渠道,协调利益关系,照顾同盟者利益,从而保持社会和谐稳定。
社会整合。
①中国现代化建设的艰巨性和复杂性,要求政治制度具备高度的社会整合功能。
②中国多党合作制度以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为前提,又有各民主党派的广泛合作,从而形成强大的社会整合力。
③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目标下,中国共产党团结民主党派,形成高度的政治认同,促进政治资源的优化配置,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引导和组织社会沿着现代化的方向不断前进。
民主监督。
①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互相监督,有利于强化体制内的监督功能,避免由于缺乏监督而导致的种种弊端。
②各民主党派反映和代表各自所联系群众的具体利益和要求,反映社会多方面的意见和建议,提供多方面的党外监督,有利于执政党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更加自觉地抵制和克服官僚主义和各种消极腐败现象,加强和改进执政党的工作。
维护稳定。
①中国多党合作制度以合作、协商代替对立、争斗,避免了政党互相倾轧造成的政局不稳和政权频繁更迭,最大限度地减少社会内耗,维护安定团结的社会政治局面。
②既有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又有各民主党派的广泛参与,能够有效化解各种社会矛盾和冲突,保持政治稳定和社会和谐。
中国多党合作制度,反映了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要求,体现了中国政治制度的特点和优势。
中国政党制度和西方多党制度的区别

中国政党制度和西方多党制度的区别中国政党制度和西方多党制度是两种不同的政治体制,它们在政党组织、政治竞争、政治参与等方面存在着一些显著的区别。
本文将从政党组织形式、政治竞争方式和政治参与机制三个方面详细探讨中国政党制度和西方多党制度的区别。
一、政党组织形式的区别中国政党制度以中国共产党为领导核心,其他政党作为参政党参与政治活动。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唯一执政党,具有高度的组织纪律性和集中统一的特点。
中国共产党在全国范围内设立了各级党组织,形成了从中央到地方的党委制度。
其他政党则以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方式参与国家政权的管理和决策。
而西方多党制度中,政党的组织形式更加多样化。
在西方国家,通常存在着多个政治党派,这些党派在政治思想、政策主张等方面存在差异。
每个政党都有自己的组织结构,如党委、党部等,并独立进行党内选举来确定领导人和政策方向。
政党之间的竞争关系更加激烈,政党之间的权力较为均衡。
二、政治竞争方式的区别中国政党制度中的政治竞争主要体现在中国共产党内部的党内选举和党内民主制度。
中国共产党通过党内选举来选举党的领导人和决策机构,这些选举过程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党内的民主和竞争。
此外,中国政党制度还通过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方式,实现了不同政党之间的政治竞争和合作。
而在西方多党制度中,政治竞争更加激烈和多元化。
各个政党通过选举来争取政权,选举是西方多党制度中最重要的政治竞争方式。
选举过程中,各个政党通过竞选活动、政策宣传等方式争取选民支持,最终通过选举结果来决定政府的组成和政策的制定。
此外,西方多党制度中还存在着丰富的政治参与形式,如公民投票、政治辩论等,这些形式可以让公民更加直接地参与政治决策。
三、政治参与机制的区别中国政党制度中的政治参与主要通过政治协商和人民代表大会系统来实现。
中国政治协商会议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机构,各个政党通过政治协商来参与国家政权的管理和决策。
人民代表大会系统是中国的基本政治制度,通过选举产生的代表参与国家政权的管理和决策。
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

5.政协委员列席人大会议,人大在决策前要 同人民政协协商,但是这并不说明人大与政协共 同决定国家大事。政协只是进行参政议政、政治 协商和民主监督。
6.人民政协不是国家大政方针政策的决策机 关,中共中央才是国家大政方针政策的决策机关。
7.民主党派的参政权是法律赋予的,参与但 不决策。
8.人大的监督,是运用国家权力进行的监督, 具有法律约束力;政协的监督是一种民主监督, 不具有法律约束力。
2.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的关系要分清楚,在政 治上是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在组织上是相互独立的关 系,在法律地位上是平等关系,在事业上是亲密友党的 关系,在监督上是相互监督的关系。
3.人大代表是由选民选举产生的,而政协委员是经 民主协商推荐产生的。
4.不能认为政协是由各民主党派组成的政治联盟。 人民政协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共同创立的。
党
坚持民主执政,支持和保证人民当家作主
人大代表 政协委员
由人民选举产生,听取和反映人民的意见 和要求,对人民负责
可以履行民主监督、政治协商和参政议政 职能
2.政治主体在政治体制中的关系
【易错警示】
1.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各民主党派是参政党,而 不是在野党,二者是亲密友党,不是执政党与在野党的 关系。
⑶多党合作的基本方针: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 相照、荣辱与共。
⑷多党合作的根本活动准则:遵守宪法和法律。 ⑸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机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 议(简称“人民政协”)。人民政协是中国共产党领导 的统一战线组织。人民政协围绕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 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的职能,是协商民 主的的重要渠道。
(5)多党合作的重要机构:人民政协。 ①人民政协的性质:是爱国统一战线组织, 也是我国政治生活中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重 要形式。 ②主题:团结和民主。 ③职能: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
我国的政党制度

(3)依法执政:(纪律检查委员会)
就是坚持依法治国,领导立法,带头守法, 保证执法,不断推进国家经济、政治、文化、 社会生活的法制化、规范化。 注意:支持人民代表大会依法履行职能, 使党的主张通过法定程序上升为国家意志,这 是党依法执政的重要体现。
(4)三者关系: 依法执政是中国共产党的基本执政方式, 科学执政、民主执政要通过依法执政体现出来, 又要靠依法执政来保证实现。
• (一)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方式: • 2、思想领导(宣传部) • 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 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教育全党和人民群众,不 断提高他们的思想觉悟,使其懂得党的纲领和路线, 懂得国家的法律和政策,并自觉地贯彻执行。 • 3、组织领导(组织部) • 充分发挥各级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以广大党员 的先锋模范作用,带领和影响人民群众,从组织上 保证党的纲领、路线,国家的宪法、法律付诸实施; 培养、选拔、考核和监督干部,并向国家机关推荐 德才兼备的干部,以成功地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事业的发展。 • 4、政治领导、思想领导、组织领导三者的关系 • 三者是统一的,不可分的,政治领导是根本,思 想领导是灵魂,组织领导是保证
一、中国共产党 ⒈地位---------- 中国共产党是我国的执政党,是社
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⒉性质 两个先锋队
中 国 共 产 党
3.宗旨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4.领导方式 政治领导 思想领导
组织领导
(基本方式) 5. 执政方式 科学执政 民主执政 依法执政
6. 执政理念 7. 指导思想
8.党的建设
考点三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 ——具有与时俱进的执政能力 • (一)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方式:(理解) • 1、政治领导 • (1)含义: • 按照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结合我 国国情,制定党的纲领、路线,确定奋斗 目标,并通过法定程序上升为国家意志, 成为全体人民共同遵循的规范。 • (2)目的: • 确保党始终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 的领导核心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