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著导读两种人:官僚与政客

合集下载

政治学专业重要参考书目

政治学专业重要参考书目

政治学专业重要参考书目一、经典理论著作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1—4卷2、《列宁选集》1—4卷3、《毛泽东选集》1—5卷4、《邓小平文选》1—3卷5、[美]戴维•伊斯顿《政治生活的系统分析》,华夏出版社,1999年版6、[美]加里布埃尔•阿尔蒙德•小鲍威尔《当代比较政治学——世界展望》,商务印书馆,1993年版7、[美]塞缪尔•亨廷顿《变革社会中的政治秩序》,三联书店,1989年版8、[美]罗伯特.达尔《现代政治分析》,上海译文出版社,1987年版9、[美]加里布埃尔•阿尔蒙德《公民文化——五国政治态度与民主》,华夏出版社,1988年版 10 [德]克劳斯•冯•柏伊姆《当代政治理论》,商务印书馆,1990年版 11、[美]安东尼•奥罗姆《政治社会学》,上海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 12、[美]格林斯坦和波尔斯比《政治学手册》(上、下),商务印书馆,1996年版 13、 [美]西摩•马丁•李普塞特《政治人》,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 14、[美]曼瑟尔•奥尔森《集体行动的逻辑》,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15、[美]查尔斯•林德布洛姆《政治与市场—世界的政治—经济制度》,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16、 [美]詹姆斯•M•布坎南《自由、市场与国家——80年代的政治经济学》,上海三联书店,1989年版 17、戴维•B•杜鲁门《政治过程——政治利益与舆论》(上、下)(台湾)桂冠图书股份有限公司,1998年版 18、 [美]罗伯特•诺奇克《无政府、国家与乌托邦》,中国社科院出版社,1991年版 19、 [美]约翰•罗尔斯,何怀宏等译《正义论》,中国社科院出版社,1997年版 20、 [英]费里德利希•冯•哈耶克《自由秩序原理》(上、下)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7年版二、比较政治学重要书目1、[美]罗纳德•H•奇尔科特著《比较政治学理论》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1998年版2、[美]罗斯金等著《政治科学》华夏出版社 2001年版3、[美]迈耶等著《比较政治学》华夏出版社 2001年版4、宁骚著《民族与国家》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5年版5、[香港]郭少棠著《民族国家与国际秩序—西方政治现代化的路》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8年版6、[美]阿尔蒙德、鲍威尔著《比较政治学:体系、过程和政策》上海译文出版社 1987年版7、[美]罗伯特•A•达尔著《论民主》商务印书馆 1999年版8、[英]戴维•赫尔德著《民主的模式》中央文献出版社 1998年版9、[美]李普塞特著《一致与冲突》上海人民出版社 1995年版10、[美]塞缪尔•亨廷顿著《第三波—20世纪后期民主化浪潮》上海三联书店 1998年版 11、[日]山口定著《政治体制》经济日报出版社 1991年版 12、[日]冈泽宪芙著《政党》经济日报出版社 1991年版13、[中]邓正来[英]J•C•亚历山大编《国家与市民社会—一种社会理论的研究路径》中央编译出版社 1999年版 14、[美]戴伊、齐格勒著《民主的嘲讽》世界知识出版社 1991年版 15、宁骚著《公共政策》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0年版16、[美]阿伯巴奇、普特南、罗克曼著《两种人:官僚与政客》求实出版社 1990年版 17、[加拿大]弗兰克著《依附性积累与不发达》译林出版社 1999年版 18、[美]沃勒斯坦著《现代世界体系》,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8年版 19、[美]西里尔•E•布莱克编《比较现代化》上海译文出版社 1993年版20、[美]杰里菲、怀曼编《制造奇迹—拉美与东亚工业化的道路》上海远东出版社 1996年版 21、[美]斯梅尔塞著《社会科学的比较方法》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1992年版 22、[美]艾尔•巴比《社会研究方法》(上,下)华夏出版社 1995年版 2三、中国政府与政治重要书目1、王亚南著《中国官僚政治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1年版2、谢庆奎主编《当代中国政府》辽宁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3、高民政主编《中国政府与政治》黄河出版社,1993年版4、朱光磊著《当代中国政府过程》天津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5、曹沛霖著《政府与市场》浙江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6、郭定平著《政党与政府》浙江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7、林尚立著《国内政府间关系》浙江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8、施雪华著《政府权能理论》浙江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9、谢庆奎等著《中国大陆政府与政治》五南图书出版公司,1999年版 10、乔耀章著《政府理论》苏州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11、陈红太著《当代中国政府体系》华文出版社,2001年版 12、[英]J.S密尔著。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红星照耀中国》名著导读)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红星照耀中国》名著导读)

《红星照耀中国》名著导读第一篇探寻红色中国一些未获解答的问题斯诺在中国的七年间,关于中国红军、苏维埃和共产主义运动,人们提出过很多很多问题,可是一直得不到令人满意的答案。

所以当1936年6月斯诺得到一个能够亲身进入红区、打破持续9年的新闻封锁的机会时,为了探明事情的真相,他义无反顾地决定这次冒险。

【人物形象】斯诺:求真务实的职业精神,勇敢无畏的冒险精神。

去西安的慢车一天午夜,斯诺登上了去西安的火车。

当时西北天花、霍乱、伤寒、斑疹和鼠疫流行,因此斯诺在出发前在臀部和腿部注射了这些传染病的疫苗。

他的第一个目的地是西安府,并在那拜访了杨虎城将军和省主席邵力子。

在北京一个红军指挥员用隐色墨水为斯诺写了一封介绍信给毛泽东,但是除了这封介绍信以外,斯诺在西北要取得联系,就要到西安府某家旅馆去,等一个自称姓王的先生来访,这位王先生(真名董健吾)会设法给斯诺安排坐张学良的私人飞机去红区。

因为情况有变,最后斯诺只能乘坐东北军到前线的卡车前往。

在汉朝古城遗址等车时,斯诺见到了敌军悬赏五万元首级的共产党人邓发。

【人物形象】邓发:热情活泼、勇敢大胆。

通过红色的大门斯诺岔入一条据说是商贩偷运货物出入苏区的山道进入了无人地带,最后顺利到达延安附近的一个村落,正式进入了红色大门。

在那里,斯诺见到了该地的贫民会主席刘龙火,刘龙火热情款待了他,给他找了一位年轻的向导和一个骡夫前往安塞,并给了他苏区的纸币以便使用。

第二篇去红都的道路遭白匪追逐为了躲避白匪,斯诺在破晓时提前出发,路上遇见了第一个红军战士——一位在政治保卫局工作姓姚的青年。

姚带领斯诺到了安塞。

在见到安塞赤卫队队长后,斯诺才知道原来一群白匪跟随着斯诺过来,但被赤卫队的人包围攻击,并被俘获了几个人。

而这时,一位清瘦的青年军官用英语向斯诺打招呼,他就是红军指挥员——周恩来。

造反者周恩来欢迎斯诺的到来,给予了斯诺自由活动的诚意,并且亲自替他起草了一个旅程,其中开列着为时共需九十二天的旅程中的各个项目。

行政管理专业本科生阅读书目

行政管理专业本科生阅读书目

行政管理专业本科生阅读书目行政管理一般基础知识书目(本科生):1、罗素:《西方哲学史》商务印书馆2、汤因比:《历史研究》上海人民3、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上海社会科学院4、凯尔森:《法与国家的一般理论》中国大百科全书5、摩根索:《国家间政治》中国人民公安大学6、鲁友章等:《经济学说史》人民出版7、赵林:《西方宗教文化》长江文艺出版社行政管理专业基础知识阅读书目(本科生):1、亚里士多德:《政治学》商务印书馆2、马基亚弗利:《君主论》商务印书馆3、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商务4、霍布豪斯:《自由主义》商务5、塞西尔:《保守主义》商务6、雅赛:《重申自由主义》中国社科7、萨拜因:《政治学说史》商务8、摩尔:《民主和专制的社会起源》华夏9、戴伊:《民主的嘲讽》世界知识10、萨托利:《民主新论》东方出版11、阿伯巴奇等:《两种人:官僚和政客》求实12、雷恩:《管理思想的演变》中国社科13、佩雷菲特:《官僚主义的弊害》商务★行政管理专业重点阅读书目(本科生):※1、洛克:《政府论》商务印书馆※2、卢梭:《社会契约论》、《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与基础》商务印书馆※3、密尔:《代议制政府》商务印书馆※4、彭和平等:《国外公共行政理论精选》中共中央党校※5、徐大同:《当代西方政治思潮》天津人民6、浦兴祖:《当代中国政治制度》、《西方政治学说史》复旦大学※7、马啸原:《西方政治制度史》高等教育8、李泽厚:《中国现代思想史论》安徽文艺出版9、朱义禄:《中国近现代政治思潮研究》上海社会科学院10、斯蒂格里茨:《政府经济学》春秋出版※11、国家行政学院国际合作交流部:《西方国家行政改革述评》国家行政学院12、斯蒂尔曼:《公共行政学》中国社会科学13、缪勒:《公共选择理论》中国社会科学14、耶金:《制高点――重建现代世界的政府与市场之争》外文出版15、世界银行:《1997年世界发展报告――变革世界中的政府》中国财政经济出版※16、奥斯本:《改革政府――企业精神如何改革着公营部门》上海译文出版17、布坎南:《自由、市场和国家》三联书店18、朱光磊:《当代中国政府过程》天津人民19、施雪华:《政府权能理论》浙江人民20、曹沛霖:《政府与市场》浙江人民21、胡伟:《政府过程》浙江人民22、林尚立:《国内政府间关系》浙江人民23、郭定平:《政党与政府》浙江人民24、任晓:《中国行政改革》浙江人民25、陶东明等:《当代中国政治参与》浙江人民26、姜明安等:《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北京大学27、胡象明:《地方政策分析》武汉大学28、伊斯顿:《政治生活的系统分析》华夏出版29、享廷顿:《变革社会中的政治秩序》三联书店※30、张立荣:《中外行政制度比较》商务印书比较好的专业期刊杂志:国内:《政治学研究》、《中国行政管理》、《战略与管理》、《公共管理学报》国外:Administrative Science QuarterlyAmerican Political Science ReviewAmerican Review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Annals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Public Administration Review注:1、这份书单主要适用于行政管理专业大学本科生。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名著导读原文.doc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名著导读原文.doc

九年级下册名著导读《格列佛游记》:奇异的想象,辛辣的嘲讽乔纳森 ? 斯威夫特 (1667—1745) 是英国 18 世纪先期最优异的嘲讽作家和政论家。

他的小说名著《格列佛游记》以清爽的文字把读者带进了一个奇异的幻梦。

《格列佛游记》叙述的是英国船医格列佛因海难等原由漂泊到小人国、大人国、飞岛以及马 ( 慧骃 ) 国等地的经历。

在小人国里,万物的长、宽、高仅有正常尺度的 1 /12,人的身高可是 15 厘米。

格列佛在那边犹如一座大山,一顿饭要吃好几车食品。

到了大人国,全部又恰巧相反,居民身高 18 米,麦子也有十多米高,格列佛便成了一个小小的“宠物”。

格列佛为所欲为地搬移小人国的人和物,像是摆弄玩具厂置身于大人国,却如少儿相同,担惊受怕,力所不及。

这些风趣的经历表现了作者斯威夫特的稚子之心。

可是,童话色彩不过这部小说的表面特色,尖利而深刻的嘲讽才是其灵魂所在。

进入18 世纪,英国社会由传统形态快速向“现代”商业社会转变,影响深远的工业革命也开始酝酿。

借游记、借外人之眼来评论自己国家的现状,是当时英国文化人的习用手法,斯威夫特也不例外。

比方,他描绘小人国利里浦特的党派之争以鞋跟高低区分阵营,“高跟党”和“低跟党”钩心斗角,争权夺利,实质上,这是奚落英国两个争斗不休的政党;叙述利里浦特与邻国兵戎相见,是影射当时英法两国之间的连年征战。

在大人国,格列佛曾得意洋洋地向国王介绍英国的历史、制度和现状,不料却招来一连串的责问。

大人国制度古朴,风气朴实。

在他们看来,英国近百年来的历史充满着“贪婪、党争、伪善、无信、残暴、愤慨、疯狂、恼恨、妒忌、淫欲、阴险和野心”及其产生的恶果。

小说第三卷,经过对飞岛国等五岛的描述,表达了对现代科技的思疑,并严词怒斥了殖民统治。

第四卷更是以恣肆的笔调,展现了人兽颠倒的荒诞情景。

格列佛到达没有金钱、没有军队和警察的慧骃国,在这个乌托邦国家里,马是理性的载体,而人形动物“耶胡”则是险恶肮脏的牲畜。

名著导读两种人:官僚与政客

名著导读两种人:官僚与政客

西方官场之我思[美]乔尔·阿伯巴奇等著,陶远华等译:《两种人:官僚与政客》,求实出版社,1990[内容摘要]笔者以《两种人:官僚与政客》这本书中的主角“官僚”和“政客”为切入点,从二者的定义、相互联系和民主认识等角度浅显的分析了一下西方政治中官僚与政客的具体情况,希望加深对西方政治的认识和理解。

[关键词]官僚;政客;联系;民主。

一、内容简介《两种人:官僚与政客》是一部研究西方官场结构及其运行机制的力作。

它是联合国支持的庞大研究计划的一部分是许多专家和政府官员精诚合作的结果。

本书的主要撰稿人是美国密执安大学的政治学教授乔尔·阿伯巴奇,哈佛大学的罗伯特普特南教授和匹兹堡大学政治半教授伯特·罗克曼等,潜心研究13年,才完成了这部力作。

他们调查了7个国家中的800多名官僚和500多名政客的情况,揭示了整个西方官场的基木结构及其运行规律。

其中着重通过活跃在现代西方国家统治集团内部的两种人:官僚与政客之间的微妙的伙伴关系,揭露西方官场的基本格局。

二、简评因该作品融合了多位撰稿人的思想,本人时间仓促,故无法具体而通透地了解该书所蕴藏的深刻的政治思想,但是我们应该可以看出官僚和政客是构成西方政治体制的基本要素,从该本书的书名我们也可以认识到这二种人的描述和活动将是这本书所重点描述的内容。

且不管“官僚”和“政客”这两个词在中文字面上所具备的褒贬含义,作者都以客观态度对待这两个词。

在作者看来“官僚是指那些通过委任产生的在政府的行政部门工作的处理具体事务和技术性问题的官员。

政客是指那些由选举产生的以从事党派政治为职业或谋生手段的人。

”①官僚和政客在西方的政治舞台发挥着不同的功能。

本书中官僚和政客的关系存在四种假设:第一,政客制订政策,官僚实施,即政客作出决定,官僚仅仅执行。

第二,政客官僚二者都参与政策制订的过程,但官僚带来的是事实和知识,政客带来的是权力和价值观。

第三,官僚和政客都关心政治,但政客热情于富于理想色彩,官僚则冷静并注重实效;政客在外为党派利益奔走呼号,提出革新问题,官僚则宁愿在屋里做踏实调节工作。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名著导读《儒林外史》:秉持公心,指摘时弊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名著导读《儒林外史》:秉持公心,指摘时弊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名著导读《儒林外史》:秉持公心,指摘时弊秉持公心,指摘时弊——精读《儒林外史》郭婷《儒林外史》是一部把封建时代沉迷科举的旧式知识分子“剥开了”“扒光了”的经典之作。

作者吴敬梓透过康乾盛世的表面繁华看到了社会所面临的深刻危机。

自明中叶以来,随着资本主义经济萌芽和发展,人们的价值取向、伦理道德发生了一系列变化。

《儒林外史》描绘出家族没落所呈现的种种丑恶,如严大位强夺胞弟严大育财产而骨肉相残。

吴敬梓笔下的乡绅是接受儒家价值观的社会贤达,如娄家两位公子对待伺候先辈的下人邹吉甫宛如家人父子。

同时,全书也描写了大量假乡绅,又如严贡生不做好事,只管骗人。

小说以大量笔墨写出乡绅阶层的变质、堕落。

全书人物众多,作者讽刺手段高妙。

同学们可以从“文本相似性阅读”的视角,进行文本形象的探究。

比如,杜少卿与虞育德是作者要赞誉的人物,他们有一些相似的特点,如为人豪爽,极重孝道,宣扬礼乐,富有才情,彼此欣赏;严贡生和张静斋是两个灵魂扭曲、鱼肉乡里的读书人。

这些相似的人物在小说中有多处关联,这样的阅读可以帮助我们读懂小说人物的个体形象,进而看到整个儒林群体形象。

教师选读这先生领着他女儿琼枝,岸上叫了一乘小轿子抬着女儿,自己押了行李,到了缺口门,落在大丰旗下店里。

那里伙计接着,通报了宋盐商。

那盐商宋为富打发家人来吩咐道:“老爷叫把新娘就抬到府里去,沈老爷留在下店里住着,叫账房置酒款待。

”沈先生听了这话,向女儿琼枝道:“我们只说到了这里,权且住下,等他择吉过门,怎么这等大模大样?看来这等光景,竟不是把你当作正室了。

这头亲事,还是就得就不得?女儿,你也须自己主张。

”(从沈琼枝嫁入宋府之前沈先生让女儿做主可知,他并没有传统家长的专制作风,他和女儿的关系是平等的,因此,沈琼枝的个性得以自由发展,不受拘束。

)沈琼枝道:“爹爹,你请放心。

我家又不曾写立文书,得他身价,为甚么肯去伏低做小!他既如此排场,爹爹若是和他吵闹起来,倒反被外人议论。

两种人:官僚与政客————————笔记

两种人:官僚与政客————————笔记

两种人:官僚与政客一,对本书的最初看法;第一次接触本书是从网络上下载的一个pdf文档,是原文的翻译版。

打开文档,读了两页之后,对本人的感觉是译者太不负责任了。

前言不搭后语。

但是由于这本书是原书的影印版,想必原书也是如此,因此没有购买原书,又加上英文原版的找不到,所以本人将就着读完了此书。

二,本书内容;在现代国家机构中,选举的学派政客和委任的职业官僚之间是难以合作的。

至少自马克斯。

韦伯以来,一些正常观察家们已经建立起关于官僚与政客之间关系及其对待公共政策的下贱方式的理论。

本书用大量的证据对比分析了这些理论,这些证据来自于对英国,美国,德国,意大利,荷兰和瑞典的1400多名高级文官和议员的系统调查。

本书的中心问题是:高级官僚和学派政客是如何相互区分又是如何相似的?我们还将从另外两个方面来补充这一问题:是什么表明了官僚和政客之间的之处与差别?这些差别与相似之处对于决策又意味着什么?为了阐述这些问题:第一章,提出了本书的指导性概念。

这里,我们概括了过去100多年西方政治中,与官僚和政客作用的进化大致相符的关于官僚和政客的四种假设。

这些假设在本书始终对我们的分析起着重要作用。

假设一,政策与实施:政客制定政策,官僚进行实施;政客作出决定官僚仅仅执行。

假设一假定出一个权力统治集团的标准,一个使决定简单化的标准,以及一个对现代政府的学生们来说,现在一尘不染现实的有效政治霸权的标准。

不仅对独特的决策情况来说而且对多数精心制作的法律的内容来说,斟酌处理的自由已经人立法机关移到行政机关。

跃然韦伯本人曾认为,假设一所表明的关系是政客与官僚间的一种理想型关系,但是,他认为这是一种不可能的关系,因为任意性的(政治的)决定与非任意性的(实施的)决定间的区分,最终是站不住脚的。

再者,即使公仆过去想纯粹地去执行命令(而且,有些证据不明,许多人现在还踏实地作这种考虑),但是,现在这却是一种实际上不可能的事。

政客们缺乏专门知识,信息,甚至时间去决定一个现代国家都要遇到的成千上万的政策问题。

九下名著导读《儒林外史》知识点汇总

九下名著导读《儒林外史》知识点汇总

部编版九下语文名著导读《儒林外史》知识点汇总一、作者介绍:吴敬梓(1701--1754年),清小说家,字敏轩,号粒民,晚号"文木老人"、秦淮寓客,安徽全椒人。

雍正诸生。

早年生活豪纵,后家业衰落,移居江宁。

乾隆初荐举博学鸿词,托病不赴,穷困以终。

工诗词散文,尤以长篇小说《儒林外史》成就最高。

又有《文木山房集》、《文木山房诗说》等。

吴敬梓出身望族。

曾祖父和祖父两代人"科第仕宦多显者"(程晋芳《文木先生传》),共有六名进士,其中榜眼、探花各一名。

而其父吴霖起是康熙年间的拔贡。

吴敬梓1722年(康熙六十一年)考取秀才,同年父亲病逝。

由于不善于治理生计,他过着挥霍浪子生活。

1729(雍正七年),他应科举时,被斥责为"文章大好人大怪",遭到侮辱。

后愤懑离开故土,靠卖文和朋友接济为生。

1736年(乾隆元年),吴敬梓参加博学鸿词科预试。

安徽巡抚赵国麟正式荐举他入京廷试,但他"坚以疾笃辞",从此不再参加科举考试。

至晚年,常处于饥寒交迫。

这样的个人经历,令他本人对考八股、开科举等利弊感受尤深。

他把这些观点反映在《儒林外史》里,以讽刺的手法,对丑恶的事物进行深刻的揭露。

二、创作背景:《儒林外史》是我国文学史上一部杰出的现实主义长篇讽刺小说。

《儒林外史》写的是“儒林”之“外史”。

换句话说,《儒林外史》不是正史,不体现官方意志,也不是稗官野史,其主旨是“写世间真事”穷极文人情态,针砭时弊,讽喻世人。

作者吴敬梓生活在清政权已趋稳固的时代,而科举制度已经过兴盛之期,显露出它的弊端。

文士们醉心举业,道德沦丧。

《儒林外史》主要描写对象为儒林文士。

书中人物,大都有当时真人真事做影子。

为避免清代统治阶级的迫害,吴敬梓故意把故事背景说成明代。

作者托明写清,目的是要塑造生活在封建末世和科举制度下的封建文人群像,生动描绘吃人的科举制度、礼教制度和腐败的政治体制,展现了一幅封建科举时代的社会风俗画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方官场之我思
[美]乔尔·阿伯巴奇等著,陶远华等译:《两种人:官僚与政客》,求实出版社,1990
[内容摘要]笔者以《两种人:官僚与政客》这本书中的主角“官僚”和“政客”为切入点,从二者的定义、相互联系和民主认识等角度浅显的分析了一下西方政治中官僚与政客的具体情况,希望加深对西方政治的认识和理解。

[关键词]官僚;政客;联系;民主。

一、内容简介
《两种人:官僚与政客》是一部研究西方官场结构及其运行机制的力作。

它是联合国支持的庞大研究计划的一部分是许多专家和政府官员精诚合作的结果。

本书的主要撰稿人是美国密执安大学的政治学教授乔尔·阿伯巴奇,哈佛大学的罗伯特普特南教授和匹兹堡大学政治半教授伯特·罗克曼等,潜心研究13年,才完成了这部力作。

他们调查了7个国家中的800多名官僚和500多名政客的情况,揭示了整个西方官场的基木结构及其运行规律。

其中着重通过活跃在现代西方国家统治集团内部的两种人:官僚与政客之间的微妙的伙伴关系,揭露西方官场的基本格局。

二、简评
因该作品融合了多位撰稿人的思想,本人时间仓促,故无法具体而通透地了解该书所蕴藏的深刻的政治思想,但是我们应该可以看出官僚和政客是构成西方政治体制的基本要素,从该本书的书名我们也可以认识到这二种人的描述和活动将是这本书所重点描述的内容。

且不管“官僚”和“政客”这两个词在中文字面
上所具备的褒贬含义,作者都以客观态度对待这两个词。

在作者看来“官僚是指那些通过委任产生的在政府的行政部门工作的处理具体事务和技术性问题的官员。

政客是指那些由选举产生的以从事党派政治为职业或谋生手段的人。

”①官僚和政客在西方的政治舞台发挥着不同的功能。

本书中官僚和政客的关系存在四种假设:第一,政客制订政策,官僚实施,即政客作出决定,官僚仅仅执行。

第二,政客官僚二者都参与政策制订的过程,但官僚带来的是事实和知识,政客带来的是权力和价值观。

第三,官僚和政客都关心政治,但政客热情于富于理想色彩,官僚则冷静并注重实效;政客在外为党派利益奔走呼号,提出革新问题,官僚则宁愿在屋里做踏实调节工作。

第四,一定时期内,将出现官僚和政客这两种角色的互相渗透,官僚“政客化”,政客“官僚化”,二者的实际区分逐渐消失。

对于官僚而言需要丰富的实际知识和熟练的处事技能,并且需通过严格的考试和技能训练;对于政客而言则需要对政治背景有敏感和深刻的洞察能力,需要热情,需要为一定政治目标的献身精神,要敢于冒险和独立的人格,他们唯一可以依靠的是他们代表的那个利益集团的公众的拥护。

笔者学识浅薄,就该书描述,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生活化、现实化剖析。

(一)西方官场主要构成要素是什么?
概括的讲主要包括政治活动主体、政治活动客体、政治活动场所、政治活动范围四个要素。

政治活动的主体则是官僚和政客;政治活动的客体则是具体的国家事务以及针对国家事务所作出的各种政策方案、政治表达;政治活动场所则是政府机构及其相关的政治部门;政治活动范围则是西方各国各自的政治制度所限定的框架内。

“所有的政治制度都必须对利益接合和利益协调作出对策”这是书中阐述的关于美国政治制度的一个具体要求。

“由于官僚们掌提着专门的技巧相详细的知识,政客们在决策过程中感到了官僚的技术优势对他们的威胁”②这是具体的政治主体之间针对政治活动客体——进行决策活动,所进行的思想和利益方面的思考。

进行政治间的利益争夺维护时,他们往往表现出非同寻常的深思熟虑和超凡智慧。

(二)区分政治活动主体——官僚和政客的标志是什么?
① [美]乔尔·阿伯巴奇等著,陶远华等译:《两种人:官僚与政客》,求实出版社,1990年7月,1页。

② [美]乔尔·阿伯巴奇等著,陶远华等译:《两种人:官僚与政客》,求实出版社,1990年7月,110页。

第一,人们普遍认可的关于“官僚”和“政客”的明确定义:官僚是指那些通过委任产生的在政府的行政部门工作的处理具体事务和技术性问题的官员。

政客是指那些由选举产生的以从事党派政治为职业或谋生手段的人。

第二,二者产生的方式不同。

政客产生需要通过选举,并且为某种政治主张积极奔走呼号;官僚着需要选拔,通过专业化审核考试等,使之职业化。

他们倾向于稳坐办公室中,进行各种事务的调节处理工作。

第三,二者影响政策的方式不同。

政客更倾向于突出党性和公共政策思想,更习惯从政策环境进行研究,官僚则集中于公共政策的技术方面,力图在既定的功能领域内达成利益代表者之间的利益协调关系。

(三)官僚与政客间共同之处是什么?
首先,二者的目的本质上是一致的。

他们都服务于同一个国家,他们致力于促进国家和社会的发展,促进相关利益集团的核心利益。

其次,二者均受到西方民主政治思想的熏陶,极力维护和实现他们所谓的民主。

“虽然政客和官僚中的少数对民主持较多的怀疑态度,但大多数西方决策者基本上都同情自由和平等原则,包括民主理想”。


再次,他们都是国家的决策者,他们都赞成政治自由和竞争。

(四)官僚和政客有什么样的相互联系?
1、官僚和政客采用的不同的决策方式和手段均具古宽泛的涵义。

“政客是受到目标和特定利益发展的鼓舞,而官僚不得不考虑适度的可能性”④。

2、政客习惯于询问“谁将得益?”官僚则往往提出“后果是什么?”依这些提问的角度,“似乎政客对利益的分配及再分配问题尤其敏感,而官僚则对公共的利益更为关注”⑤。

3、根据本书提出的对于官僚和政客的四种假设,官僚和政客之间可以是一种互相分工配合作的模式(假设一,政客制定政策,官僚执行政策);也可以是二者并驾齐驱的模式(假设二,二者同时参与政策制定的过程);还可以是二者相互融合,即“官僚政客化,政客官僚化”。

(五)西方人所谓的民主是什么?
③ [美]乔尔·阿伯巴奇等著,陶远华等译:《两种人:官僚与政客》,求实出版社,1990年7月,228页。

④ [美]乔尔·阿伯巴奇等著,陶远华等译:《两种人:官僚与政客》,求实出版社,1990年7月,119页。

在西方立宪民主历史上,民主理想极大地影响了民主制度的发展。

佩洛克认为“自由”和“平等”是民主信念中应有之义。

可见西方人眼中的民主是以“自由”和“平等”作为象征性意义的民主。

“大多数欧洲官僚承认‘已经获得的民主’,但他们却更多地怀疑‘未来的民主’。

传统的管理准则——效益、专长、中立、合理户与政治自由比与政治平等更容易协调一致”⑥。

人们将会发观,政客中的多无论自由派的捍卫者几乎与官僚中的捍卫者同样坚氏但是,改革考正试图对他们所看到的极权主义考采取更多的舆论控制,这种做法在议会中将比在官僚政治中得到更多的同情但是自由和平等之间一直存在着难以融合的因素,正如书中所言:“我们也期望促成政治自由和政治平等完美地结合起来。

的确,它们是单一的民主理想的两个方面,但我们已经从哲学上和制度上注意到它们之间的历史性冲突。

”⑦
三、小结
总而言之,关于官僚和政客是深深的隐藏在政治中的一对矛盾,他们之间的复杂关系和相互作用促进了西方政治的发展。

尽管笔者对于该书只是浅尝辄止,但是笔者要说的是,书中所描述的关于西方政治的方方面面,比如西方政治的制度基础、文化思想基础、官场主体的行为原因、西方标榜的民主等,都具有一定的研究深度。

这本书无论是在了解西方文化方面还是对于西方政治学术研究方面都具有很高的参考和借鉴价值,书中采用到的样本调查法、比较分析法、数据采集调查法都是比较系统和有用的调查研究方法。

我们生活在与西方政治制度格格不入的“社会主义中国”,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本身就是一对相生相克的矛盾,但是笔者要借用古人的一句话“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我们需要客观了解西方政治,了解西方资本主义,了解西方的文化社会,这样我们就可以从中分析出他们的优劣,从而“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促进社会主义发展。

[参考文献]
[1][美]乔尔·阿伯巴奇等著,陶远华等译:《两种人:官僚与政客》,求实出版社,1990
年7月。

⑥ [美]乔尔·阿伯巴奇等著,陶远华等译:《两种人:官僚与政客》,求实出版社,1990年7月,230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