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基础写作课程笔记整理
大学基础写作课程笔记整理

基础写作笔记整理一、写作学得性质、目得、特点与内容1.写作学就是一门具有术科性质得专业基础课。
2.写作课得目得就是培养学生具备扎实得基础写作功底,熟练掌握各种常用文体写作方法与技巧,能够写出具有一定水平得文章。
3.写作得特点⑴综合性:写作就是一门综合性得脑力劳动。
①内容上,它包罗万象,自然、社会、人生,工业、农业、军事、政治等均可书写。
②素养上,它离不开生活、思想、知识、技巧、语言、天赋秉性等。
③能力上,它涉及观察、感受、想象、理解、表达等众多方面。
④学科上,它相涉到哲学、心理学、文学艺术、美学、文化学、语言学、历史学等。
所以,学好写作要作综合得学习、积累、训练。
(2)实践性:写作具有术科性质,像许多技艺门类一样,要训练、试验,由“内”而“外”勤学苦练,方能把综合得东西表现出来,方能成才。
(3)技能性:学习写作必须掌握写作规律,决不能像庸医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而要掌握写作技巧:会观察,能感受,有敏锐得感觉,超常得想象力,善于发现问题,会构思,善谋篇,叙述、描写、议论、抒情、说明样样精通,语言有个性。
(4)独特性:写作就是一种个体性得创造性得精神劳动。
就是能动思维得过程,无论体裁得选择还就是其她。
二、写作规律写作得基本规律就是“物一意一言”得双重转化规律。
1.第一重转化:由“物f意”得“意化”转化(意化过程)2.第二重转化:由“意一物”得“物化”转化(物化过程)3.从双重转化规律瞧作者得能力结构由观察、调查、采访、阅读所形成得集录能力一一积累生活;由想象、构思、立意、思索所形成得运思能力一一认识生活;由谋篇、结构、表达、语言所形成得表达能力一一表现生活。
三、学习写作得方法1.多瞧。
开放感官,积累生活。
2.多读。
精读博览,开卷有益。
3.多思。
质疑索解,独立思考。
4.多写。
勤写苦练,熟能生巧。
5.多改。
反复推敲,深化认识。
第一节情感素养一、情感得特点1.突发性。
没有计划、难以人为控制得。
人得情感常常会因一些与自己有关联得大事或小事而在瞬间产生与变化。
大学基础写作课程笔记整理资料

基础写作笔记整理一、写作学的性质、目的、特点和内容1.写作学是一门具有术科性质的专业基础课。
2.写作课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具备扎实的基础写作功底,熟练掌握各种常用文体写作方法和技巧,能够写出具有一定水平的文章。
3.写作的特点(1)综合性:写作是一门综合性的脑力劳动。
①内容上,它包罗万象,自然、社会、人生,工业、农业、军事、政治等均可书写。
②素养上,它离不开生活、思想、知识、技巧、语言、天赋秉性等。
③能力上,它涉及观察、感受、想象、理解、表达等众多方面。
④学科上,它相涉到哲学、心理学、文学艺术、美学、文化学、语言学、历史学等。
所以,学好写作要作综合的学习、积累、训练。
(2)实践性:写作具有术科性质,像许多技艺门类一样,要训练、试验,由“内”而“外”勤学苦练,方能把综合的东西表现出来,方能成才。
(3)技能性:学习写作必须掌握写作规律,决不能像庸医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而要掌握写作技巧:会观察,能感受,有敏锐的感觉,超常的想象力,善于发现问题,会构思,善谋篇,叙述、描写、议论、抒情、说明样样精通,语言有个性。
(4)独特性:写作是一种个体性的创造性的精神劳动。
是能动思维的过程,无论体裁的选择还是其他。
二、写作规律写作的基本规律是“物→意→言”的双重转化规律。
1.第一重转化:由“物→意”的“意化”转化(意化过程)2.第二重转化:由“意→物”的“物化”转化(物化过程)3.从双重转化规律看作者的能力结构由观察、调查、采访、阅读所形成的集录能力——积累生活;由想象、构思、立意、思索所形成的运思能力——认识生活;由谋篇、结构、表达、语言所形成的表达能力——表现生活。
三、学习写作的方法1.多看。
开放感官,积累生活。
2.多读。
精读博览,开卷有益。
3.多思。
质疑索解,独立思考。
4.多写。
勤写苦练,熟能生巧。
5.多改。
反复推敲,深化认识。
第一节情感素养一、情感的特点1.突发性。
没有计划、难以人为控制的。
人的情感常常会因一些与自己有关联的大事或小事而在瞬间产生和变化。
大学基础写作笔记

写作的内涵辨析(缺绪论第二节)广义:关于一般文章的基础写作狭义:作家的写作,即文学创作写作:凭借书面文字,劳动成果是文章的精神劳动写作与工具(媒介)的关系工具:劳动所使用的器具写作工具随着时代而变化上古时代:刻刀、龟甲、兽骨商朝(3000年前):笔、墨、竹简汉代:纸取代竹简20世纪初:铅笔、圆珠笔、钢笔取代毛笔电子时代:电脑出现电脑的有点:减轻修改、抄写的辛劳、提高写作效率媒介:劳动者为达到目的随时用的介质(劳动所凭借的手段)写作活动的媒介主要是书面语言写作工具改变的影响提高写作效率,影响写作过程,改变成果呈现形式,导致写作主体的写作观念和写作习惯发生变化“写”与“说”的关系说话和写作的差异:说话和写作有本质上的区别媒介不同:“说”的媒介是口头说话;写作的媒介是书面语言要求不同:口头表达可以凭借语音、语调、语气、节奏等因素,可以重复,还可以借助手势、表情等体态语言;写作只有运用书面的文字符号来表达内在的思想感情白话写作毛病的原因:过分依赖说话,学生受“作文如说话”的影响,没有辨别作文与说话的差异,把口语直接搬到文章写作中来言文一致:写的白话不能与说话;写的白话文更不等于说话脉:思想、说话、演说、作文、都要遵循一定的思路;体现在意念中,是“意脉”;体现在口头语言中,是“语脉”;体现在文章中,是“文脉”不应当把“作文如说话”当做知道写作的准则,要想真正提高写作水平,必须在写作本身多下功夫“写”和“思”的关系思维是写作的基础,两者之间存在着共生的关系“意在笔先”和“(写作)最重要的是‘思’,至于表达,只是对思维成果的翻译”的评价注意到了思维是表达的基础,但是把“写”看成对思想的直线式的承接,并且认为两者是单向不可逆的关系,事实上,写作活动中的“思”与“写”并不能截然分成两部分写作过程中的主体因素(写作成功的关键是写作主体)写作活动的四部分:主体(写作者)、客体(写作对象)、受体(诉诸对象)、载体(写作活动的物化形象)作者与写作主体作者:相对于文章成品而言,他是文章或著作的撰写者,也是法律意义上该文章或著作知识产权的拥有者。
大学写作课笔记

大学写作课笔记大学写作课笔记绪论1、写作学的性质:反映客观事物,表达思想认识、情感,具有相对完整的意思和一定篇章结构的书面语言形态2、内容形式的要素:客观事物在头脑中的反映,体现思想情感认识3、写作是一种复杂的精神生产4、⑴生产原料以作者对现实生活的感受和认识作为生产原料(即写客观存在的人事、景物、感觉、感受,要求捕捉感觉、美化感觉)①对人、事、景物的感觉②写作者与作家的不同③写小说时,关于代表人物的写作注意事项即举例写小说人物:代表性、典型的、大众的要大面积覆盖?a:写父亲形象,就从很多个父亲中找出共同点进行描述;另一方面要从一般人的角度去看?b:把握逻辑分寸(《荷花淀》水生与妻子的对话不冷不热,为下文作铺垫,有严密逻辑性)【“你总是那么积极”,停下手中的活】前一句极具逻辑感后一句通过细节描写⑵生产工具语言符号⑶生产设备写作思维5、写作是一种自觉的传播行为⑴传播的目的功利(最基本的);宣传教育;情感互动;影响他人?a:写作只有小题材,细微之处入手茅盾《散步》背起来整个世界?b:去发现,去捕捉细节,去发现一种情感,去联想《武松打虎》李逵去灭门?C:看人看出不一样老人谈谈爱,就像老房子着火,一发不可收拾⑵传播的效应使人知、使人服、使人感、使人悦(使人服,指讲道理明白深刻,深入)浅出)从生活细微的角度入手,以小见大,洞察出真实的哲理;把握容易被忽视的细节作为写作感情基料,制造“矛盾”传递感情力量6、写作特性:个体创造性;实践的操作性;动态的综合性(独特性、典型性)7、写作是一种有效的智能开发写作智能:认知能力(观察、记忆、思维、想象)写作能力(文章结构、语言运用、材料运用)8、写作框架体系⑴写作主体----------写作的主导即客观事物的感知者,运思和行文活动的实施者(进入写作思维和写作行为的人)⑵客体----------写作的基础和本源,即写作原料⑶载体----------写作的成品,即文字符号,语言符号的生产工具⑷受体----------写作成品的接受对象(受体的接受和反馈过程是写作活动的自然延伸)9、、写作的含义:使人们运用语言文字记录思维成果的行为过程,从本质上说它既是个人情感的宣泄和抒发,也是为交流思想、传播信息,进行精神生产的创造性劳动过程。
大学基础写作知识点

写作知识点:1、宋代黄庭坚:“点铁成金,夺胎换骨”老杜作诗,退之作文,无一字无来处,盖后人读书少,故谓韩、杜作此语耳。
古之能文章者,真能陶冶万物,虽取古人陈言于翰墨,如灵丹一粒,点铁成金也。
(《答洪驹父书》)诗意无穷,而人才有限,以有限之才,追无穷之意,虽渊明、少陵,不得工也。
然不易其意而造其语,谓之换骨法;窥人其意而形容之,谓之夺胎法。
(惠洪《冷斋夜话》)2、李梦阳等明前七子:“文必秦汉,诗必盛唐”弘治时,宰相李东阳主文柄,天下翕然总之,李梦阳独讥其萎靡,倡言文必秦汉,诗必盛唐,非是道者弗道。
(《明史·李梦阳传》)3、布瓦洛在《诗的艺术》中极力推崇古希腊罗马的作品,认为荷马的作品是“众妙之门,并且取之不尽”,维吉尔“情意绵绵,都是神到之笔”,那么其他人的写作应该首先对他们的作品“爱不释手,日夜加以揣摩”。
4、西方现代派文学大师艾略特:诗歌的非个人化理论。
1917论文《传统与个人才能》。
一、任何诗歌和诗人都不能脱离诗歌的传统而单独具有它(他)的完全意义。
二、创作的过程具有非个人化的特征,是传统陶冶下的再呈现。
三、诗歌表现的情感并非个人情感,是普遍的情感。
(艾略特诗歌代表作:《荒原》)5、加拿大当代著名批评家弗莱《批评的剖析》:文学是“移位的神话”。
口传时代的神话故事构成了文学的基本原型和母题,神话表达了原始人类的欲望和幻想,并形成了文学的基本结构模式和原型意象。
6、“互文性”概念最早由法国符号学家朱丽娅·克里斯蒂娃提出,她的观点是:“任何作品的文本都是像许多行文的镶嵌品那样构成,任何文本都是其他文本的吸收和转化。
”8、美国著名的“耶鲁批评学派”的批评家布鲁姆就专门研究了这种现象,他称之为:“影响的焦虑”,在1973年出版的同名著作中,他发现:“一个诗人(作家)促使另一个诗人(作家)成长”的理论完全错误,认为前辈作家对于后人的影响可能具有消极意义,即前人巨大诗歌(文学)成就使后人产生巨大的心理焦虑,成为其前进路上的障碍,后人不得不以“误读”的方式偏移前人的辐射。
基础写作笔记

2、特点(1)多事一报(2)主题鲜明(3)点面结合
三)评述消息:以边评边述、夹叙夹议的方式传播新闻信息的一种新闻体裁。
叙述事实——新闻报道文体——评述新闻/记者评述 以评为主——新闻评论文体——新闻评述 /评述
? 世界第一份近代报纸是德国《报道与新闻报》,1609年正式出版。
? 世界第一家通讯社是哈瓦斯通讯社(法新社前身),成立于1835年。
(二)定义
新闻有广义与狭义之分:
广义:指广播、电视、报纸中常见的各种新闻报道体裁,包括消息、通讯、特写、调查报告。
狭义:专指消息,就是报纸上那些用黑体字的“本报讯”、“新华社某地某月某日电”,广播电台以“本台消息”开头的那些文稿。它是用概括叙述的方式,以简洁的语言,对国内外新近发生的、有报道价值的事实作迅速及时的报道。它是广播、电视、报纸最常用、最主要的一种新闻体裁。
(三)事实真实——真——新闻的生命
(四)篇幅短小——短——新闻的外形特征
消息在新闻体裁中是篇幅最短的一种文体。 列宁形象地称消息是一种“电报文体”
(五)用事实说话——实——新闻写作的基本方法
作者不直接发表意见,表明观点,而是通过事实的选择和阐述本身表露出来。只是客观地、忠实地叙述作者所见所闻的事实。 1953年3月12日,吴冷西在新华社一次会议上的总结报告,对新闻写作提出八条要求,第一条就是“用事实说话。”
消息头:在每篇消息正文的前面,都有“本报讯”、“本报消息”、 “本报╳╳(地名)消息”、 “╳╳社╳╳(地名)╳日╳时电”、 “╳社晚报专电”、“╳╳社供本报特稿”等字样,这就是消息头。是消息的标志。
《基础写作》笔记摘要

写作是作者用书面语言符号创制文章的一种精神劳动。
怎样理解“现代”的概念?1、语言白话。
2、文体多元。
3、意识拓展。
4、工具多样二、写作的特性(一)、个体创造性体现在两方面:A:主体对客体“见人之未见”;B:主体心里元素的差异和心理图式的独特。
(二)、实践操作性三)、动态综合性写作是一种综合性的精神劳动。
它需要多方面的素养,多方面的能力。
从作者角度看:思维,生活,艺术技巧三这缺一不可。
思维这个过程直接导致你文章的思想,而文章的思想是写作的凝聚点;生活是材料,写作的对象,不能不熟悉;艺术技巧是将构思化为书面语言形式所涉及的手段。
三、写作课的教学目的1、系统掌握写作理论知识2、提高写作能力和文章解读能力3、为中学语文教学打基础4、培养良好的素质四、写作的基本规律横向:四体化一律四体指主体,客体,载体,受体。
分别解决谁来写,写什么,怎么写,给谁写四个问题。
四个方面共同作用,互相影响,在写作中逐渐调整关系,相互适应,形成一个有机整体共同完成写作任务,四个必不可少的环节五、提高写作能力的途径(一)做人是写作之本(二)积累是写作之源最主要的是体察生活、看书消化书(三)勤练是写作之径多写写日记,看书多思考多写心得。
一、写作主体的素养(一)生活素养两方面:经历,钟情与投入对写作有何意义?1、可为写作提供大量新鲜的材料2、是作家发挥创造力的基础3、可帮助主体正确认识生活4、可陶冶作者性情和气质二、写作主体的能力素养是前提,能力是保证,关系不能颠倒(一)观察能力观察是写作主体凭借自己的眼睛、耳朵和其他身体器官对客观事物进行有计划的、目的性很强的自觉认知过程。
观察能力的构成要素:注意力鉴别力联想力(二)思维能力1,思维的含义思维是人的大脑对客观事物的一种间接的,概括的,能动的反映。
2,三种思维形式与写作的关系A抽象思维(逻辑思维)抽象思维不借助形象,概括是判断的元素,判断是推理的基础,推理分归纳(个别到一般)、演绎(一般到个别)两种推理。
基础写作笔记

第一部分概述一、应用写作的内涵对于研究者来说,应用写作是以应用文的文体及其写作活动为研究对象、探讨应用文写作规律的实用科学。
对于学习者来说,应用写作是以应用文书写作的理论为学习对象并进行应用文写作训练的工具课。
二、为什么学习应用写作社会的需要、工作学习的需要、日常生活的需要。
能否得心应手地撰写应用文,已经成为当今社会衡量工作人员能力高低的重要标准之一。
三、认知应用文(一)应用文的含义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以及人民群众办理公私事务、传播信息、表述意愿所使用的实用性文章。
(二)应用文的种类1.通用类指人们在办公或办事中普遍使用的文书。
(1)行政公文类:指《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中所规定的文种。
包括命令(令)、决定、公告、通告、通知、通报、议案、报告、请示、批复、意见、函和会议纪要等。
(2)通用事务类:包括调查报告、工作总结、述职报告、简报、计划、规章制度和会议材料等。
(3)个人事务类:如日记、读书笔记及各类个人信函等。
2.专用类指专业性较强的文书。
包括:科技、财经、司法、传播以及外交、军事等类文书。
四、应用写作的学习方法(一)学习本课程的基本方法要学好本门课程,应当注意以理论为指导,以例文为借鉴,以训练为中心。
(二)进一步提高写作水平的根本途径进一步提高写作水平的根本途径是必须全面提高修养,即德、才、学、识这四个方面的修养。
五、应用文写作的基本要素主题、材料、结构、语言、表达方式(一)主题1、何谓主题主题是作者在说明问题、发表主张或反映生活现象时,通过文章全部内容表达出来的基本观点或中心思想。
2、主题的三要素中心思想:即解决问题的意见、要求、措施和主张。
写作目的:即作者的写作意图。
写作缘由:背景和公务活动的需求。
3、主题的要求(1)符合法律法规、政策法令(2)符合领导意图(3)具有鲜明性和针对性(4)具有单一性4、主题的表现(1)标题显现,一目了然(2)篇首撮要,开门见山(3)段首撮要,逐步显旨(4)陈述缘由,引出主题(5)篇末点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础写作笔记整理一、写作学得性质、目得、特点与内容1.写作学就是一门具有术科性质得专业基础课。
2.写作课得目得就是培养学生具备扎实得基础写作功底,熟练掌握各种常用文体写作方法与技巧,能够写出具有一定水平得文章。
3.写作得特点(1)综合性:写作就是一门综合性得脑力劳动。
①内容上,它包罗万象,自然、社会、人生,工业、农业、军事、政治等均可书写。
②素养上,它离不开生活、思想、知识、技巧、语言、天赋秉性等。
③能力上,它涉及观察、感受、想象、理解、表达等众多方面。
④学科上,它相涉到哲学、心理学、文学艺术、美学、文化学、语言学、历史学等。
所以,学好写作要作综合得学习、积累、训练。
(2)实践性:写作具有术科性质,像许多技艺门类一样,要训练、试验,由“内”而“外”勤学苦练,方能把综合得东西表现出来,方能成才。
(3)技能性:学习写作必须掌握写作规律,决不能像庸医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而要掌握写作技巧:会观察,能感受,有敏锐得感觉,超常得想象力,善于发现问题,会构思,善谋篇,叙述、描写、议论、抒情、说明样样精通,语言有个性。
(4)独特性:写作就是一种个体性得创造性得精神劳动。
就是能动思维得过程,无论体裁得选择还就是其她。
二、写作规律写作得基本规律就是“物→意→言”得双重转化规律。
1.第一重转化:由“物→意”得“意化”转化(意化过程)2.第二重转化:由“意→物”得“物化”转化(物化过程)3.从双重转化规律瞧作者得能力结构由观察、调查、采访、阅读所形成得集录能力——积累生活;由想象、构思、立意、思索所形成得运思能力——认识生活;由谋篇、结构、表达、语言所形成得表达能力——表现生活。
三、学习写作得方法1.多瞧。
开放感官,积累生活。
2.多读。
精读博览,开卷有益。
3.多思。
质疑索解,独立思考。
4.多写。
勤写苦练,熟能生巧。
5.多改。
反复推敲,深化认识。
第一节情感素养一、情感得特点1.突发性。
没有计划、难以人为控制得。
人得情感常常会因一些与自己有关联得大事或小事而在瞬间产生与变化。
2.个体性。
人得情感与产生、发展以及它得强度因人而异。
情感得个体性根源于人们在气质、性格、经历、环境等方面因素得不同。
3.两极性。
情感具有两极性得特点。
爱与恨、喜与悲,狂喜与绝望,说明情感易走向极端,也易从高峰跌至低谷。
二、情感在写作中得作用1.情感就是写作得内驱力。
A、情感就是自我实现得一种途径;B、抒情得需要——积情在胸,不吐不快;C、情感使人工作充满热情,面对苦难百折不挠。
2.情感制约语言(字、词、句、段)得选择、故事情节得安排与表达手法得运用。
3.情感得流向制约作品得思想倾向。
三、情感得培养1.注重感受得捕捉与情感得积累。
2.个体体验、民族意识与人类情感相统一。
使文章所表现得情感丰富、强烈而有深度,而不就是单一、苍白与肤浅。
3.多写多练,融情于思而达于辞。
第二节思想素养思想具体地瞧有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政治观、道德观、艺术观、美学观等。
一、思想就是作品得灵魂1.思想代表着作品得质感与境界。
2.思想反映着文品与人品。
3.思想制约着表达与技巧。
4.思想激发着变革与创新。
二、思想素养得培养1.加强理论学习,培养哲人心态。
2.深入社会生活,洞察人情世故。
3.更新思想观念,增强创新意识。
第三节文化素养一、文化素养与写作得关系1.作品就是作者文化素养得综合显现。
2.文化含量决定着作品得品位。
3.文化交融能开拓写作视野。
二、文化素养得培养。
1.兼收并蓄各种文化营养,尤其就是中国传统文化得营养。
2.培养兴趣爱好,提高文化品格。
3.在鉴赏与生活中培养文化素养。
散文写作训练第一节艺术散文散文得概念,曾有一个逐渐演变得过程。
我国古代,有人把韵文以外得文章,统称散文。
在现代文学史上,散文就是与诗歌、小说、戏剧、文学并列得文学样式。
散文诗以记叙与抒情为主得、篇幅短小、取材广阔、形式自由而文学性又比较强得那一类文学样式。
一、散文得分类1.散文得含义:散文有广义与狭义之分。
广义得散文与“韵文”相对。
狭义得散文指文学四分法中得散文,篇幅较短,题材广泛,笔调灵活,长于主体抒怀得文学样式。
2.散文得类型:叙事散文、抒情散文、议论散文、散文诗。
二、散文得特点1.题材广泛,以小见大2.手法多样,行文灵活3.形散神收,文情并茂三、散文得写法1.缘情构思2.善于立意3.严格选材4.锤炼语言四、散文写作得要求1.形式上得自由美2.无法而法,不拘一格3.内容上得自在美4.自得观:就是作者独特得生活体验,独特得瞧法与体验。
抒情散文得写作要求一、什么就是抒情散文以抒情为主体得散文就是抒情散文。
就是通过对景物或事物得描写来抒发感情得文章。
二、抒情散文得特点1、感情真挚而浓烈2、自然不矫情3、饱满而深刻三、抒情散文得分类1、借景抒情通过描写客观景物来抒发主观感情。
朱自清《荷塘月色》2、因事缘情有一些事情得片段引发得抒情。
朱自清《背影》3、直抒胸臆直接抒发感情。
韩晓慧《有话对您说》四、抒情散文得写作要点1.恰当得确定好抒情方式2.巧妙得安排抒情线索3.充分发挥联想得作用第二章采集篇——积累生活秦牧认为写作者应该有三个仓库:直接材料得仓库、间接材料得仓库、人民语言得仓库。
直接材料主要靠观察感受、调查研究;间接材料主要靠阅读理解、“横移碰撞”;语言得积累则应与生活、知识得积累相伴随,并注意“连锁排阵”。
材料摄取之后还要注意储存,并下一番“发酵”得功夫。
第一节观察能力得训练与培养一、观察作用观察,就就是仔细察瞧,就是作者通过视觉捕捉生活形象得一种心理过程。
注视+ 注意+ 默述= 观察1.观察就是作家得第二天性,就是创作得第一步,只有观察才能获得生活。
观察就是人们认识事物得起点,就是作家进行创作得第一步。
2.观察旨在抓住事物得特点,建立蕴藏丰富得“记忆世界”。
3.观察为意象活动提供可感得物象基础。
二、观察得类型及方法1.观察类型(1)定向观察:即心理学上得有意注意得视觉活动。
它就是一种有目得有计划得、对象与任务完全确定了得观察。
(2)机遇观察:即心理学上得无意注意得视觉活动。
它就是一种没有预定目得与计划得、因意外现象偶然引发得一种观察活动。
2.观察方法(1)概貌观察:即对事物总体轮廓得观察,如场面观察等。
它就是一种从“总体→局部→总体”得观察思路。
(2)层次观察:即对人、事、物表与里得观察,包括人得肖像与性格、物得形式与内容、事得前因与后果等得观察。
它就是一种从“外在→内在→外在”得观察方法。
(3)进程观察:即在动态中对人事物得一种观察方法。
包括性格得成长、事物得演变等。
它就是一种从人得“现在→过去→现在”,事得“过去→现在→将来”得观察思路。
(4)差异观察:即人、事、物之间得比较观察。
包括纵向得自比与横向得她比,它就是一种从“此→彼→此”得观察思路。
(5)细节观察:有目得、有意识得对事物得局部细节进行观察。
细节观察就是所有观察中得基点,它贯穿所有观察得全过程。
三、观察要求1.确定好观察视点。
包括身体视点与心理视点。
2.全方位开放感官。
五官开放,心灵激荡,提高感知生活得专注力。
3.抓住事物特征。
热情细致,体物入微,悉心比较。
4.勤瞧勤记勤思。
及时捕捉,多方联想,及时记录。
第二节感受能力得训练与培养席勒曾说过:“感受能力得培养就是时代最急迫得需要,这不仅因为它就是一种改善对人生洞察力得手段,而且因为它本身就会唤起洞察力得改善。
”一、感受得作用1.感受得含义感受就是感官受外界刺激后,在心理上产生得一种心理体验。
它就是以情为核心得一种复杂得心理认知活动。
就是生活信号在人心灵上引起得颤动(简称心灵得颤音),带有浓厚得主观感情色彩。
感受与感觉得联系与区别。
感觉就是感受得基础,感觉属于人得生理反应;感受就是感觉得升华,属于心理反应。
感受与观察得联系与区别。
观察就是感受得基础,观察侧重于客观,感受就是对观察得深化,感受侧重于主观。
2.感受得作用(1)感受使客观事物染上情感色彩与个性色彩。
(2)作者对感受得融炼,可以升华为一种对生活得审美认识。
(3)感受得积累,可以形成作者作品得感情流向。
二、感受得心理结构1.感觉知觉。
感受作为心理活动,可以分为感觉、知觉与表象三个阶段。
2.生活经验。
生活经验就是感受产生得沃土。
3.情趣与文化素养。
情趣与文化素养影响着感受得品位。
4.意志与信念。
崇高得理想信念,坚定执着得意志,制约着感受得内容与方向。
三、感受得方法与要求从主客体方面入手。
做到“感同身受,物我合一”。
1.“身入”生活抓物象,培养五觉形象。
(1)细察形色,丰富视觉形象。
(2)倾听音响,丰富听觉形象。
(3)善辨气味,丰富嗅觉形象。
(4)品尝甘苦,丰富味觉形象。
(5)辨析冷暖,丰富肤觉形象。
2.“心入”生活抓情感,丰富内在记忆。
(1)要多情善感,由形生情。
(2)感受要独特,基于物象,情有独钟,不落俗套。
(3)大处着眼,小处体味,捕捉动情点。
(4)感情真切独特,深刻具体。
切忌虚假、一般、肤浅与模糊。
第三节采集能力得训练与培养一、采集得作用采集就是通过调查、采访或查阅资料获取写作材料得方法。
集录就是间接获得写作材料得重要方法。
二、调查采访得方法1.选好对象。
有价值;有代表性。
2.做好访前准备。
背景材料;理论政策;调查提纲。
3.掌握谈话艺术。
寻找环境,创造气氛;谦虚恭敬,甘当小学生;因势利导,掌握主动权。
4.写好采访记录。
记清基本观点;梳理脉络梗概;抓住通篇关键点;突出典型事例;记好生动细节,记准重要原话。
三、集录得方法1.广泛涉猎,开卷有益。
2.学会写读书卡片。
3.学会做读书笔记。
记叙散文得写作要求一、记叙散文得定义记叙散文就是以记人、叙事为主得一种文学体裁,它通过对人物经理、言行、事件发展变化得描述与对环境、场面得摹写,来传情达意。
它使用得主要表达方式就是叙述与描写。
重在记叙得完整圆满,不可以只注意表达情思而忽略了记叙,或者把记叙放在科次要得位置。
二、记叙散文得特点1、选材自由2、侧重写实这就是记叙文有别于叙事文学得重要特点3、笔法灵活4、语言富有生活气息三、记叙散文得分类1、记人型这类散文抓住人物得主要思想性格特征,记写人物得经历、事迹,通过一件事或几件事得叙述,以及人物语言、行动、她人对这一人物得态度等细节得描写,刻画出鲜明得人物形象,并力求使之形神兼备、栩栩如生。
2、叙事型这类散文以叙事为主,可以有鲜明得人物形象、成功得景物描写、强烈得情感抒发,但从写作得侧重点来瞧,它就是这种记叙事件得发生、发展、高潮、结局这一系列过程得。
四、记叙散文得写作1、选材要严①新颖,尤其角度要新。
②要有丰富得内涵,有开掘得余地。
③要精粹,能以小见大2、开掘要深3、布局要巧4、语言要精(少、准)记叙散文得语言要求:简洁:言简意丰,力求尽可能少得文字表达尽可能多得意思。
自然:平白如话为基调,不排除艺术修饰与雕琢,但必须确保自然清新,美得平易、美得自然,就像就是一个美人着了朴素得衣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