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95例临床观察论文

合集下载

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治疗疗效分析

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治疗疗效分析

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治疗疗效分析赵艳洪【摘要】目的探究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治疗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2月至2017年1月期间收治的96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随机均分成实验组、对照组两组,每组各48例.给予对照组患者拉米夫定治疗,给予实验组患者恩替卡韦治疗,检测、对比治疗前及治疗6个月及1年时两组患者的肝功能变化及乙型肝炎病毒(HBV)DNA水平,记录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6个月及1年时,实验组患者的谷丙转氨酶(ALT)复常率和HBV-DNA阴转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HBV-DNA水平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情况相差无几(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上,恩替卡韦的疗效显著优于拉米夫定,且在不良反应上与拉米夫定并无明显差异,值得临床大力推广及应用.【期刊名称】《中国医药指南》【年(卷),期】2019(017)009【总页数】2页(P26-27)【关键词】慢性乙型肝炎;拉米夫定;恩替卡韦;治疗疗效【作者】赵艳洪【作者单位】营口市第三人民医院肝病二区,辽宁营口115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12.6+2目前,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呈世界性流行趋势,据世界卫生组织报道,全球约有20亿人曾感染过HBV,其中慢性HBV感染者达3.5亿,每年约有100万人死于HBV感染所致的肝衰竭、肝硬化和原发性肝细胞癌(HCC)[1]。

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治疗主要包括抗病毒、免疫调节、抗炎和抗氧化、抗纤维化和对症治疗等,其中最关键的是抗病毒治疗,只要有适应证,且条件允许,就应进行规范的抗病毒治疗[2]。

临床抗病毒治疗主要有拉米夫定、恩替卡韦两种核苷酸类似物抗病毒药物,本文笔者通过对我院2015年2月至2017年1月期间收治的96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通过拉米夫定及恩替卡韦两种药物的治疗研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报道如下。

对慢性乙型重症肝炎患者的临床分析

对慢性乙型重症肝炎患者的临床分析

对慢性乙型重症肝炎患者的临床分析摘要目的通過对慢性乙型重症肝炎患者进行临床分析,了解慢性肝炎转为重症肝炎的症状和特征,以便较早的控制慢性肝炎恶化。

方法30例慢性乙型重症肝炎患者(重症肝炎组)和30例无症状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携带者组)作为观察对象,对所有患者体态特征均严格记录并加以分析,并检测两组血清可溶性凋亡相关因子(sFas)和可溶性凋亡相关因子配体(sFasL)含量。

结果所有病例都在严密监护下监测出了体态特征,基本能够断定慢性肝炎向重症转化的界定,重症肝炎组患者血清sFas和sFasL含量高于携带者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断定慢性肝炎向重症肝炎转化的界定能够为临床医生提供参考,血清内基本元素含量多少与是否患有重症肝炎密切相关。

关键词慢性乙型重症肝炎;血清;可溶性凋亡相关因子;可溶性凋亡相关因子配体【Abstract】Objective To know symptom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severe hepatitis turned from chronic hepatitis,by clinical analysis of chronic severe hepatitis B patients,and to taken early control of chronic hepatitis deterioration. Methods There were 30 patients with chronic severe hepatitis B (severe group)and 30 asymptomatic hepatitis B carrier (carrier group)as observing subjects. They all received detailed aspectual character record and analysis,along with serum soluble factor associated suicide (sFas)and soluble factor associated suicide ligand (sFasL)detection. Results Aspectual characters of all cases were taken for basic definition between severe hepatitis and chronic hepatitis. The severe group had higher serum sFas and sFasL contents than the carrier group. The difference ha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0.01). Conclusion Definition between severe hepatitis and chronic hepatitis can provide reference for clinicians,and serum content of basic element is closely correlated with severe hepatitis.【Key words】Chronic severe hepatitis B;Serum;Soluble factor associated suicide;Soluble factor associated suicide ligand肝脏是人体重要的造血器官,肝功能的好坏对人的身体健康起着重要的作用。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90例疗效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90例疗效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90例疗效观察摘要: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

方法:将165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静滴甘利欣并口服自拟中药汤剂)90例,对照组(静滴甘利欣)70例。

结果:治疗组临床症状及实验室检查结果好转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

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具有较好的疗效。

关键词:中西医结合;慢性乙型肝炎;自拟中药汤剂慢性乙型肝炎是一种发病率高、病情迁延难愈、无特效治疗的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

笔者自2004年1月~2008年1月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90例,取得较好疗效。

1 临床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共165例,均符合2000年9月西安第10次全国病毒性肝炎学术会议修订的《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中的诊断标准。

其中男105例,女60例;年龄最大70岁,最小8岁;病程1~15年,平均5.1年。

所有病例血清ALT均>100u/l,其中小三阳(HBsAg、HBeAb、HBcAb 阳性)65例,大三阳(HBsAg、HBeAg、HBcAb 阳性)95例,HBsAg、HBcAb 阳性5例,所有病例血清HBVDNA>2 ×105copy/mL。

随机分为治疗组90例与对照组75例,2 组患者在年龄、病程、病情等方面无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排除标准所有病例均排除以下可能存在的伴随诊断:肝纤维化、肝硬化、脂肪肝、肝细胞癌、HCV 病毒感染、HIV 病毒感染、药物性肝损害、自身免疫性肝病、YMDD 变异,并排除正在进行抗乙型肝炎病毒治疗的患者。

1.3 治疗方法1.3.1 对照组给予甘利欣30mL(150mg)加入10%葡萄糖液250mL中,维生素 C 3.0g、肌苷0.4g、门冬氨酸钾镁30mL 加入10%葡萄糖液500mL 中,静脉滴注,每日1 次;肝泰乐2片(40mg),每日 3 次。

慢性乙型重型肝炎的中西医结合治疗研究进展

慢性乙型重型肝炎的中西医结合治疗研究进展
再 生 的 药 物 : 促 肝 细 胞 生 长 素 ; 3 解 毒 护 肝 药 : 还 原 如 () 如
型谷胱甘肽。
15 人工肝治疗 .
血 浆置换迅 速清除 了体 内的高胆红素
和其它代谢毒素 , 同时补充 了人体内必需的白蛋 白 、 凝血 因 子等物质 , 稳定 r体 内环 境 , 挽救 了濒于 死 亡 的“ 边沿 细 胞”, 促进了肝细胞再生 , 为肝移植创造条件 , 在慢重肝的治 疗 中显 示了强大的支持作用 。乌恩 白乙拉 将 7 4例慢重 肝患者随机分 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 两组 内科综合治疗相 同,
治疗组加用人工肝支持 系统 一血浆 置换疗 法 , 果治疗组 结
临床 好 转 率 6 .2 , 照 组 3 . 1 , 组 比较 差 异 有 统 84 % 对 6 1% 两
计学意义 ( 0 0 ) 人工肝治疗慢重肝疗 效显著 , 中期 P< .5 , 早 治疗效果更好 , 较为安全 。付 菊萍 _ 选 择 10例重症 肝炎 ] 2
状均有所减轻 , 食欲肝功能均 明显好转 , 治疗组 的病死率 为
4% , 照组的病死 率为 7.% ( 7 对 93 P<0 0 ) 慢 重 肝 在 综 .5 。
13 2 免疫增强剂治疗 .. 生, 但疗效仍有争议。 14 抗病毒 治疗 .
近年来研究较 多的是胸腺肽 , 其
可纠正慢 重肝 患者 异常 的免疫 功 能并减 少继发 感染 的发 在我 国, 慢重 肝 主要 由乙型 肝炎 病毒
黄 ”、黄 疸 ” “ “ 、 臌胀 ” 病 证 中 。近 年 来 , 等 中西 医 涉 足 该 重 症 的 治疗 取 得 了一 定 进 展 , 综 述 如 下 。 现
1 慢 重 肝 西 医治 疗 的 主 要方 案

医学检验乙肝论文范文

医学检验乙肝论文范文

医学检验乙肝论文范文乙肝病毒携带者是指身体内携带乙肝病毒的人。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医学检验乙肝论文,供大家参考。

医学检验乙肝论文篇一乙型肝炎病毒大蛋白检测及其临床意义医学检验乙肝论文内容乙型肝炎病毒(HBV,hepatitis B virus)大蛋白存在于感染性颗粒(Dane颗粒)和亚病毒管状颗粒上,是病毒形成完整外膜的重要标志,与病毒复制密切相关,具有反式激活作用,并与病毒颗粒从细胞内释放有关[1]。

有研究表明HBV 大蛋白具有双重跨膜拓扑结构[2],针对HBV大蛋白特殊构象制备的单克隆抗体,可以更准确地检测血清中乙肝病毒外膜大蛋白。

为了解乙肝患者血清中HBV大蛋白与HBV DNA 的相关性,我们对179例HBV感染者血清HBV大蛋白进行了检测。

1 材料与方法1.1 研究对象179例病例为本院2008年6月-2009年11月住院患者,男性122例,女性57例,年龄17-65岁,平均年龄为36±12.5岁,诊断标准符合2000年中华医学会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学分会、肝病学分会联合修订的“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中病毒性肝炎诊断标准。

1.2标本来源血液标本由真空采血管采集、分离血清后冻存于-20℃保存。

1.3主要试剂HBV DNA检测采用广州中山大学达安基因股份有限公司试剂;HBV“二对半”检测采用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法,试剂购置苏州新波生物技术有限公司;HBV大蛋白定量检测试剂由北京热景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提供。

1.4主要方法HBV-LP检测试剂应用结构生物学和免疫学技术,筛选出针对乙型肝炎病毒大蛋白前S区立体构象型表位的高特异性、高亲和力的单克隆抗体,并在微孔条上预包被,配以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抗体,TMB显色,采用双抗体夹心法原理检测。

1.5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HBV-LP和HBV DNA阳性检出率比较采用配对计数资料x2检验。

2 结果2.1HBV DNA与LP阳性率比较179例HBV感染者血清同步检测HBV DNA和HBV LP,HBV DNA(+)144例(80.4%),HBV LP(+)145例(81.0%),其中HBV DNA(+)、HBV LP(+)126例,HBV DNA(+)、HBV LP(-)18例,HBV DNA(-)、HBV LP(+)19例,HBV DNA(-)、HBV LP(-)16例,以HBV DNA和HBV LP作为判断病毒复制的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x2=0.01,P>0.05)。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疗效研究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疗效研究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疗效研究目的观察阿德福韦酯联合疏肝解毒汤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疗效。

方法将临床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349例分为观察组175例和对照组174例。

对照组患者单纯用阿德福韦酯治疗,实验组患者则在此对照组用药的基础上加用疏肝解毒汤治疗,所有患者需连续用药3个月,停药后随访1年,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疗效。

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4.86%高于对照组患者的77.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阿德福韦酯联合疏肝解毒汤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其抗病毒性能好且临床毒副反应少,比单用一种药物疗效更为显著,且临床复发率低,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与应用。

标签: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疏肝解毒汤;阿德福韦酯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临床简称为慢性乙肝,多由感染乙型肝炎病毒,其病程多在半年以上,且肝组织呈慢性炎症病变。

是目前我国临床上较为常见且多发的一种传染性疾病,具有病程长、病势缠绵、易反复难愈、隐匿性起病、恶变率高等特点[1]。

发病机制较为复杂,认为与肝硬化、肝癌有着紧密的关系,临床上治疗方法繁多,但尚无理想的特效药物和治疗方案。

西医对本病的治疗多采用抗病毒、抗炎保肝、降酶和调节免疫,但在后期极易复发,中西医联合治疗本病有着独特的疗效。

本文采用阿德福韦酯联合疏肝解毒汤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疗效令人满意,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本院2012年5月~2014年6月收治的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349例作为研究对象。

随机分为实验组175例和对照组174例。

实验组男84例,女91例,年龄17~63岁;病程7个月~28年;疾病分型:轻度慢性肝炎125例,中度慢性肝炎57例。

对照组男75例,女99例,年龄16~63岁;病程8个月~27年;疾病分型:轻度慢性肝炎109例,中度慢性肝炎58例。

对比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对照组患者单纯用阿德福韦酯治疗,10 mg/次,1次/d。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应用中医治疗效果观察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应用中医治疗效果观察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应用中医治疗效果观察摘要】目的: 探究在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临床治疗中中医治疗的应用效果。

方法: 选取2012年10月至2014年10月在我院消化内科治疗的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96例,按照随机分组原则将其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分别48例,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西医治疗,治疗组患者则采用中医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

结果: 治疗组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7.9%,对照组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79.2%,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均未见严重的不良反应。

结论: 在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临床治疗中结合中医治疗能够显著改善临床治疗效果,并无任何不良反应发生,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关键词】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 中医治疗; 疗效【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5)16-0156-01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是消化科常见的传染性疾病,我国病毒携带着的比率较大,因此作为人类医学的重点关注内容。

目前,其临床治疗还没有较为理想的特效药物,有报道显示部分中医药能够有效控制患者病情[1]。

本研究对一段时间内在我院治疗的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进行中医治疗效果的探究,取得了显著效果,现对此做相关报道。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12年10月至2014年10月在我院消化内科治疗的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96例,所有患者均符合《全国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以及《病毒性肝炎中医辨证标准》的临床判断标准[2]。

患者主要临床症状有纳呆、口苦厌腻、呕恶肋痛、眼睛尿液泛黄、大便粘滞、脉络细数。

所有患者均无皮质类激素以及非类固醇类药物的使用史同时排除有神经、精神障碍类疾病,同时排除有肝肾功能不全以及其它严重的器质性病变的患者[3]。

按照随机分组原则将其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分别48例,其中对照组男性患者33例,女性患者15例,患者年龄在43~76岁,平均年龄为55.2岁,患者病程在3~25年,平均病程为13.8年,其中44例患者的乙型病毒性肝炎标志HBeAg检查显示为阳性,4例患者乙型病毒性肝炎标志HBeAg检查显示为阴性,治疗组男性患者35例,女性患者13例,患者年龄在41~77岁,平均年龄为55.6岁,患者病程在3~27年,平均病程为13.4年,其中45例患者的乙型病毒性肝炎标志HBeAg检查显示为阳性,3例患者乙型病毒性肝炎标志HBeAg检查显示为阴性。

9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抗病毒治疗的疗效观察

9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抗病毒治疗的疗效观察

9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抗病毒治疗的疗效观察摘要:目的:观察阿德福韦酯联合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临床疗效。

方法:将慢性乙型肝炎患者90例随机分为A、B、C三组,各30例。

A组采用拉米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B组采用拉米夫定(贺普丁)治疗,C组采用阿德福韦酯(贺维力)治疗,观察三组患者治疗后HBV-DNA、HBeAg转阴率、ALT复常率和HBeAg/抗HBe血清转换率等的变化情况。

结果:以1年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上述检验指标中,A组明显优于B、C组(P<0.05),B组次之;三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均无严重不良事件发生,耐受性良好。

结论:阿德福韦酯联合拉米夫定可以迅速降低血清HBV-DNA和ALT的水平,减轻肝脏炎症坏死活动度,延缓肝纤维化的进展,并且其疗效优于单独使用拉米夫定或阿德福韦酯。

关键词:慢性乙型肝炎;阿德福韦酯;拉米夫定;疗效观察乙型肝炎是威胁人类健康的全球性主要传染病之一,主要由感染乙型肝炎病毒(HBV)引起。

其病理机制错综复杂,与肝硬化、肝癌关系密切。

目前我国约有1.3亿人口被HBV感染,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约有3 000万。

病毒持续复制和机体免疫清除障碍是乙型肝炎发病的两个基本要素。

因此,抗病毒治疗是慢性乙型肝炎治疗的关键[1]。

近年来,乙型肝炎抗病毒药物不断面世,但是由于抗病毒治疗尚不规范,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还存在许多问题。

因此,正确的治疗理念和规范化的治疗方法对广大医务人员和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十分重要。

国内临床上常用的药物有拉米夫定、阿德福韦酯、恩替卡韦和替比夫定等,临床可根据患者的不同病情和经济承受能力分别选用[2]。

近年来,我院采用拉米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临床疗效较好。

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2年6月~2013年9月收治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90例,其中,男39例,女51例;年龄23~65岁,平均31.5岁。

所有患者均符合2000年全国病毒性肝炎会议修订的慢性乙型肝炎诊断标准[3],条件如下:①均具HBsAg阳性、HBeAg阳性、HBV-DNA定量>1×104 copies/ml;②治疗前6个月均未接受免疫调节剂和抗病毒治疗;③临床上没有明显肝硬化表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综合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95例临床观察
【摘要】目的对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方法和临床效果进行探讨。

方法对医院于2011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95例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进行保肝、抵抗病毒、退黄治疗、支持及抗感染疗法。

结果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后,95例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中有64例成功治愈,有19例患者明显好转,有12例因治疗无效死亡;治疗总有效率为87.4%。

结论对于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治疗,应该以及早诊断、综合治疗为主;综合治疗对于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治疗行之有效,值得在临床上应用推广。

【关键词】综合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临床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是一种较为严重的疾病,威胁着人类的健康和正常生活。

当感染乙型肝炎病毒后,少数感染者会逐渐产生慢性症状,更严重者会继续恶化并向前发展成为恶性肿瘤[1]。

如何能够有效地对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进行治疗一直是医院工作者的重
要任务。

本次实验旨在对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方法和临床效果进行探讨,具体实验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实验人群为医院于2011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95例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包括54例男性,41例女性;患者的年龄处于21.5-74.1岁不等;所有患者均依照相关诊断标准,得到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确诊;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将患者的病程分为三类:①早期:患者四肢无力、有黄疸出现、血清胆红素
含量超过正常水平、未见明显的腹水、肝性脑病发生;血浆凝血酶原的活动度处在31%-40%之间。

②中期:患者四肢无力、出现较为明显的腹水或出血症状、血清胆红素含量远超过正常水平,血浆凝血酶原的活动度处在21%-30%之间。

③晚期:有多种疾病的合并症状发生;患者多有肝性脑病或脑水肿等病症的发生,并出现严重的感染及出血症状;患者的血清胆红素含量远超过正常水平;血浆凝血酶原的活动度处在11%-20%之间[2-3]。

1.2 治疗方法①根据以下剂量给患者实施治疗方案:
250-400ml/d的肝安、100-150mg/d的苦参碱、20-35ml/d的甘利欣、1.0-1.8mg/d的还原性谷胱甘肽经250ml的浓度为10%的葡萄糖溶液滴注;②对于病毒滴度较高的患者,可进行1.0mg/d的恩替卡韦口服,或者可以采用8-10mg/d的阿德福韦酯口服,以作为支持治疗方案;③保证患者的正常休息,并对患者的生命体征进行密切的监控、同医生保持密切的联系;④保证电解质和内环境的稳态,防止肝性脑病及其他综合病症情况的发生[4-5]。

1.3 效果评价根据以下评价标准对治疗后疾病的恢复效果进行评价。

痊愈: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的腹水消失,肝及凝血的功能恢复正常,疾病症状消失;有效:病人的以上症状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但未完全消失;无效:病人的病情没有相对明显的好转或病情发生恶化,或死亡。

2 结果
2.1 治疗效果评价 95例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中有64例成功
治愈,有19例患者明显好转,有12例因治疗无效死亡;治疗总有效率为87.4%,具体情况见表1[6]。

2.2 并发症在治疗过程中,未出现因服用的药物引起的严重并发症。

3 讨论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且发病率居高不[7]。

部分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患者可以逐渐变成慢性症状患者,更严重者会继续恶化并向前发展成为恶性肿瘤。

作为一种常见的传染病,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治疗效果相对较差,且死亡率相对较高。

目前在临床上,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多以综合治疗为主。

在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治疗过程中,抵抗病毒是一个相当重要的过程。

这一过程通过干扰乙型肝炎病毒的遗传物质复制,可以有效地使阳性患者血清内的alt及ast趋向正常水平,从而减缓或有效地阻止病情的进一步向前发展[8]。

恩替卡韦即是抑制病毒进行复制的一类药物。

且其副作用较小,临床使用的药量小、药效强,优于其他的抑制病毒类药物。

有利于改善患者的肝脏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的质量。

还原型谷胱甘肽,是生物体内一种具有活性的物质,参与机体内的多项生理生化功能;它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肝部功能,逐渐改善患者的各类疾病症状,减轻患者的生活负[9]。

在我国,用中草药治疗肝炎已有一段时间的历史。

应用中医疗法进行治疗,具有许多西医治疗不具备的优势。

二者综合进行治疗,
可以提高治疗的效果,减轻治疗的负担。

复方甘草酸酐由甘草酸、甘氨酸、半胱氨酸等众多物质组成,具有良好的抗菌、消炎、护肝、免疫力提升作用,其机制为:降低花生四烯酸的代谢水平,抑制磷脂酶的火星并阻碍补体系统的激活,因此可以抑制炎症的发生[10]。

苦参碱由氧化苦参碱及部分氧化槐果碱构成,苦参素可以有效改善乏力、腹部胀气等症状,并且对于体内白细胞及血小板的减少有一定的恢复作用[4]。

总的来说,对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进行治疗,应该注重进行综合治疗。

改善血浆质量可以增强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的免疫力,补充凝血因子,可以有效地减轻脑水肿、腹水等症状;同时,因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容易营养不良,因此补充必要的营养物质是十分必要的[10]。

这可以减少患者体内的内源性消耗,促进机体的正常代谢,恢复机体物质的正常水平。

本次试验旨在对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方法和临床效果进
行探讨。

通过对医院于2011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95例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进行保肝、抵抗病毒、退黄治疗、支持及抗感染疗法并进行密切的观察及记录。

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并观察可以发现,95例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中有64例成功治愈,有19例患者明显好转,有12例因治疗无效死亡;治疗总有效率为87.4%。

通常认为,对于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治疗应该以及早诊断、综合治疗为主;综合治疗对于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治疗行之有效,值得在临床上应用推广。

参考文献
[1] 赵建红.内科综合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76例临床分析[j].中医临床研究,2011(13):74-75.
[2] 陈诗慧.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临床观察[j].中国医药导报,2009(10):266-267+270.
[3] 袭晓冰.医用三氧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临床观察[j].中国现代医生,2009(2):71-77.
[4] 宋觉非,左芳.苦参素联合复方甘草酸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临床观察[j].临床误诊误治,2010(s2):119-120.
[5] 李学冬,李有清.理气化瘀汤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肝硬化90例临床观察[j].河北中医,2010(9):1336-1337.
[6] 高一峰,陈国进.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临床观察[j].基层医学论坛,2012(7):911-912.
[7] 左瑞菊.益气解毒法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44例临床观察[j].河北中医,2011(11):1642-1643.
[8] 罗亚,曾立清.调气解毒法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137例[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1(20):28-29.
[9] 刘光俊,潘志敏,王军,等.α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疗效的临床观察[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1(15):119-121.
[10] 曹文智,侯文利,王海波.益气活血汤合益肝灵胶囊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肝硬化30例临床观察[j].河北中医,2011(8):1152-115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