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2018年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防治知识讲座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健康教育资料-(含基本知识、治疗方案、预防措施)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健康教育资料(含基本知识、治疗方案、预防措施)2023年全国乙型肝炎流行病学调查表明,我国1-59岁人群乙肝表面抗原携带率为7.18%。
据此推算,我国现有慢性乙肝病毒感染者约9300万人,其中慢性乙肝患者约2000万例。
2023年中国疾控中心对全国1-29岁人群乙肝血清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1-4岁、5-14岁和15-29岁人群表面抗原检出率分别为0.32%、0.94%和4.38%。
1基本知识乙肝病毒主要经血液、母婴及性接触传播。
目前,由于对献血人员实施了严格的筛查,经血液及血制品传播已很少发生。
经破损的皮肤黏膜传播主要是由于使用未经严格消毒的医疗器械、侵入性诊疗操作、不安全注射特别是注射等。
其他如修足、纹身、扎耳环孔、医务人员工作暴露、共用剃须刀和牙刷等也可传播。
母婴传播主要发生在围生期,大多在分娩时接触HBsAg阳性母亲的血液和体液。
随着乙肝疫苗联合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的应用,母婴传播已明显减少。
与HBsAg阳性者无防护的性接触,特别是有多个性伴侣者,其感染乙肝病毒危险性增高。
乙肝病毒不经消化道和呼吸道传播,因此日常学习工作和生活接触,如在同一办公室工作、握手、拥抱、同住一宿舍、同一餐厅用餐和共用厕所等无血液暴露的接触不会传染乙肝病毒。
未发现乙肝病毒经吸血昆虫传播。
2治疗方案 1、抗病毒治疗的适应症抗病毒治疗的适应症主要根据血清HBV-DNA水平、血清谷丙转氨酶(ALT)和肝脏疾病严重程度来决定,同时结合患者年龄、家族史和伴随疾病等因素,综合评估患者疾病进展风险后决定是否启动抗病毒治疗。
动态的评估比单次的检测更具有临床意义。
对HBeAg阳性患者,发现ALT水平升高后,建议观察3-6个月,如未发生自发性HBeAg血清学转换,可建议考虑抗病毒治疗。
推荐接受抗病毒治疗的人群需要同时满足以下条件:①HBV-DNA水平:HBeAg阳性者,HBV-DNA≥105拷贝/mL。
HBeAg阴性者,HBV-DNA≥104拷贝/mL。
2024年乙型慢性肝炎防治全方位指南

2024年乙型慢性肝炎防治全方位指南乙型慢性肝炎(CHB)是全球公共卫生问题之一,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的数据,全球有超过2.5亿人感染了乙型肝炎病毒(HBV)。
在中国,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已成为一个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根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数据,截至2018年底,中国有约1亿人口感染了HBV。
本指南旨在提供一份全面、实用的乙型慢性肝炎防治指导,包括乙型肝炎病毒的传播途径、诊断、治疗和预防等方面。
1. 乙型肝炎病毒的传播途径乙型肝炎病毒主要通过以下途径传播:- 血液传播:如共用针具、输血、手术等;- 母婴传播:如分娩过程中、母乳喂养等;- 性传播:与HBV感染者发生无保护性行为。
2. 乙型慢性肝炎的诊断乙型慢性肝炎的诊断主要依据以下标准:- 血清HBsAg阳性持续超过6个月;- 血清HBV DNA水平高于检测限;- 肝功能异常或肝脏组织学检查显示慢性肝炎病变。
3. 乙型慢性肝炎的治疗乙型慢性肝炎的治疗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3.1 药物治疗乙型慢性肝炎的药物治疗主要包括抗病毒治疗、免疫调节治疗和抗纤维化治疗等。
3.1.1 抗病毒治疗抗病毒治疗是乙型慢性肝炎治疗的关键,目前常用的抗病毒药物有核苷酸类似物(如拉米夫定、恩替卡韦等)和干扰素(如普通干扰素和聚乙二醇干扰素等)。
3.1.2 免疫调节治疗免疫调节治疗主要用于调节机体免疫功能,提高机体对HBV的免疫力,常用的药物有免疫球蛋白和胸腺肽等。
3.1.3 抗纤维化治疗抗纤维化治疗主要用于防止肝脏纤维化的进展,常用的药物有肝素和肝纤维化抑制药等。
3.2 手术治疗手术治疗主要用于治疗乙型慢性肝炎引起的严重并发症,如肝硬化、肝癌等。
常用的手术治疗方法有肝移植和肝脏切除等。
4. 乙型慢性肝炎的预防乙型慢性肝炎的预防主要包括疫苗接种、血液制品筛选、安全性行为等。
4.1 疫苗接种乙型肝炎疫苗是预防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最有效的手段之一,主要用于新生儿和儿童接种。
健康知识讲座之六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自我保健知识

肝炎的药膳调养方法
▪ 4.西瓜赤小豆汤 西瓜皮30克,赤小豆 30克。水煎服,每日3次,每次40~60毫 升。功能清热除湿,利水退黄。适用于肝 炎,症见黄疸、发热、小便短赤、下肢水 肿者。
肝炎的药茶调养方法
▪ 1.茵陈绿茶 茵陈30克,生大黄6克,绿 茶3克。将茵陈和生大黄研成粗末状,置保 温瓶中,冲入适量沸水闷泡10分钟后,加 入绿茶3~4克,再盖闷5分钟,代茶饮用。 每日1~2剂,连服10~15天。功能清热利 湿、退黄,适用于肝炎急性期或活动期, 症见黄疸、转氨酶增高、便秘者。大便溏 泄者忌服。
完
谢谢参与!
肝炎的居家保健法
▪ 4.吸烟增加肝脏负担 肝炎时肝细胞的解毒功能明显减退,
吸烟会增加肝脏的负担,加重肝细胞的损 害。因此,肝炎病人应该戒烟。
肝炎的药膳调养方法
▪ 1.淮山杞子炖老鳖 甲鱼1只,淮山药 30克,枸杞子30克。将鳖用开水烫死,去 内脏及头后切块,与山药、杞子放砂锅内 炖,饮汤食用,分次食完,每周一次。具 有培补肝肾、滋阴解毒作用,适用于肝肾 阴虚的肝炎患者,症见五心烦热、腰酸膝 软、失眠多梦、牙齿出血等。
对一般人来说是小病,但对肝病患者,特别是患 有慢性肝病患者,情况就不同了,他们有可能因 此引起严重并发症。肝病患者对感冒切不可掉以 轻心 。
据统计,90%的慢性肝炎复发是由感冒引发 的。此外,感冒药中的抗过敏成份(如扑尔敏等) 和解热镇痛成份(对乙酰氨基酚、阿斯匹林)会 在肝脏内进行代谢,从而加重肝脏负担,使肝病 患者雪上加霜。
肝炎的居家保健法
▪ 3.肝炎患者性生活宜少不宜多 和谐的性生活对夫妻双方的情绪、健
康都是有益的。性生活又是一项消耗能量 很大的全身运动。房事时,血液循环加速, 心跳加快,血压升高,呼吸急促,全身肌 肉紧张,能量消耗很大,这样势必影响肝 脏供氧和加重肝脏负担,因此,夫妻一方 患有肝炎时,性生活就得有所限制。尤其 是肝炎早期,往往会加重病情。
乙肝相关知识巫刚讲课文档

在严重的肝损害病例中,机体免疫系统甚 至将没有被HBV侵犯的肝细胞也一同杀死,这 也说明自身免疫反应在乙肝炎的发病机制中有 重要意义。
第3页,共39页。
概述 免疫功能正常者,机体对感染HBV的肝细 胞发生一系列的免疫反应,随着病毒被逐步消 除,逐渐痊愈。这正是我国有45%以上的人曾 经感染过乙肝病毒,但最终大部分人体内已经 没有乙肝病毒残留的原因。
体依赖性细胞毒也可破坏肝细胞。肝内的各种细胞在
被激活后可产生IL-2、IL-6、TNF-а等细胞因子,对
肝造成损伤。 近年来细胞调亡在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发病机
制中受到重视。
第37页,共39页。
十四、慢性乙肝的抗病毒治疗
1、适应症: 1)、肝功异常:转氨酶升高2-5倍 2)、大三阳:HBV-DNA ≧105以上
哪些人群不应接种乙肝疫苗?
2、对乙肝患者及乙肝病毒携带者都无效 无论打多少支乙肝疫苗,都不会产生相应的 保护性抗体
第36页,共39页。
十三.乙肝的发病机制
HBV感染后主要通过机体对病毒的免疫应答而导致
肝细胞的损害。肝细胞被病毒感染后,细胞膜的抗原
性发生改变,同时由于TH细胞不断激活或抑制性T细 胞功能降低而使自身反应性B细胞激活,导致产生针 对肝特异性蛋白和肝细胞膜抗原的自身抗体,通过抗
年。且在相关研究中也表明,乙肝疫苗的免疫持久性
有15年之久。
第32页,共39页。
乙肝疫苗复种在什么时间?
具体情况应作具体分析 例如,一次全国乙肝疫苗接种率调查表
明,我国全程合格接种率仅为28.4%,73.6% 为非全程接种。非全程接种的儿童可能无乙肝 抗体或抗体滴度较低,对此类儿童应检测乙肝 抗体,如抗体未产生或已消失,则应及时复 种。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防治PPT课件

治
疗
保肝降酶药物 水飞蓟宾、复方甘草酸 苷、联苯双酯、肝泰乐 等。
治
疗
抗病毒药物 拉米夫定、替比夫定、 阿德福韦酯、恩替卡韦、 干扰素等。
不同核苷(酸)类药物抑制病毒的能力 比较(非头对头研究)
强
HBV DNA (log10 拷贝/毫升) 0 -2 -4 -6 -8 恩替卡韦
-6.9
弱
替比夫定
代偿期肝硬化
5年病死率14-20%
青少年和成人期 急性 5-10%
HBV感染
25-30% 婴幼儿期
慢性乙肝
5年 12-25%
肝硬化
5年 6-15%
肝癌
新生儿期90%
失代偿期肝硬化
5年病死率70-86%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诊
断
乙肝两对半 肝功能异常 临床表现
乙肝
乙肝病毒DNA检测
HBV DNA:乙肝病毒脱氧核糖核酸,可直接 了解体内病毒载量和复制情况;并可用于 判断抗病毒治疗的效果,也是乙肝的直接 诊断依据。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 的诊治
定
义
慢性肝炎:肝发生炎症及肝细胞坏死持续6个月以 上者。 慢性乙肝:是由乙肝病毒感染引起的肝慢性炎症 坏死性疾病,具有一定传染性。
流行病学
3.5亿慢性乙肝
病人
我国HBsAg阳性
率为9.09%
每年1百万人死
于肝衰或肝癌
全球第9位死亡
8% - High(高) 2-7% - Intermediate(中) ) <2% - Low(低)
流行病学
性传播
夫妻一方HBsAg阳性时,经过平均27个 月,其HBV指标的阳转率高达53%。但 HBsAg的阳性率仅14%,提示夫妻间HBV 传播率虽高,但转慢率不高,多数自然 痊愈。
常见病毒性肝炎的传染途径及预防2讲课文档

毒复制低下。因此不应以“大、小三阳” 来作为评价乙肝病人传染性高低或病情 是否严重的标准。
现在二十八页,总共三十八页。
第二十八页,共38页。
慢性HBV感染的临床类型
1.免疫耐受病毒携带者 2.慢性乙型肝炎; 3.非活动性携带者 4.乙肝肝硬化
现在二十九页,总共三十八页。
但认为“小三阳”没有传染性是错误
的。但有些小三阳”病人仍然有较高
的病毒复制,病情甚至更为严重,容易
进展为肝硬化。这是由于出现了病毒前C 区基因变异。
现在二十七页,总共三十八页。
第二十七页,共38页。
总之,凡HBsAg阳性者均为HBV感染者,均 有病毒的复制,也均有传染性。“大三阳”
者病毒复制活跃,但“小三阳”病人也可
第二十九页,共38页。
慢性乙型肝炎 轻、中和重度
慢性乙肝根据病情可分为轻度、中度 和重度。轻度者可不治疗或偶然服药, 可以正常生活、工作、学习。 中度者需间断服药,一般不影响生活。 但疾病活动期可能需要休息治疗。 重度者容易进展为肝硬化,需长期服 药治疗,影响生活和工作、学习。
现在三十页,总共三十八页。
第三十页,共38页。
乙型肝炎的预防
现在三十一页,总共三十八页。
第三十一页,共38页。
接种乙肝疫苗
乙肝疫苗是非常有效的疫苗,注射后
90~95%的人群可产生足够的对乙肝
的保护力。注射乙肝疫苗是最终消灭 乙肝的最有效的方法!我国接种乙肝 疫苗十几年,获得了显著效果,儿童 的乙肝发病率已明显下降,北京、上 海下降达90%以上。
HBsAg+HBeAg+抗-HBc
“大三阳”
俗称“大三阳”,提示病毒复制活跃, 病毒数量多,传染性强。这种组合90% 以上呈HBV DNA强阳性。
慢性乙型肝炎中医诊疗指南(2018年版)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2019年第29卷第1期.附I••标准与指南•doi:10.3969/j.issn.1005-0264.2019.01.032慢性乙型肝炎中医诊疗指南(2018年版)中华中医药学会肝胆病专业委员会中国民族医药学会肝病专业委员会关键词肝炎,乙型,慢性;中医治疗;诊疗指南中医药在我国慢性乙型肝炎诊治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自上世纪八十年代至今,中医药诊治慢性乙型肝炎一直被列为我国科技攻关的重点之一,并已取得诸多研究成果,形成了慢性乙型肝炎辨证分型和治疗方案,在中西医结合治疗方面进行有益探索.初步明确了中医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优势环节。
为进一步促进中医药防治慢性乙型肝炎诊疗方案的规范化,提高中医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为慢性乙型肝炎中医药治疗的临床实践提供可靠证据依据,确保中医药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结合近几年慢性乙型肝炎中医药防治进展,中华中医药学会肝胆病专业委员会联合中国民族医药学会肝病专业委员会在2012年《临床肝胆病杂志》公开发表的《慢性乙型肝炎中医诊疗专家共识》基础上,遵照循证医学的原则,进行系统文献荟萃和历代专家经验梳理,总结近五年中医药、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研究成果,形成《中医药防治慢性乙型肝炎诊疗指南》(后简称本《指南》),供中医药、中西医结合防治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医师参考。
表1基于证据体的临床研究证据分级标准分级设计类型或判别标准由随机对照试验、队列研究、病例对照研究、病例系列这4I a种研究中至少2种不同类型的研究构成的证据体,且不同研究的结果效应一致1b具有足够把握度的单个随机对照试验Ila半随机对照试验或队列研究n i>病例对照研究IDa历史性对照的病例系列mb自身前后对照的病例系列IV长期在临床上广泛运用的病例报告和史料记载的疗法未经系统研究验证的专家观点和临床经验,以及没有长期在临床上广泛运用的病例报告和史料记载的疗法本《指南》规定了慢性乙型肝炎的中医病因病机、诊断依据及中医证候分型、中医辨证论治方案、中成药治疗方案和专家推荐意见、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和专家推荐意见、中医其他治法和专家推荐意见、疗效评价指标,为临床医生或相关人员提供有参考价值的慢性乙型肝炎中医药诊断治疗方案。
乙肝基础知识培训

乙肝可感染所有年龄段的人群,但以青少年和成 年人为主。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农村发病率高 于城市。
传播途径
乙肝主要通过血液传播、母婴传播和性接触传播 。其中,血液传播是最主要的传播途径,包括输 血、手术、注射、针刺等。
临床表现及分型
急性乙肝
病程在半年以内,临床表现为乏 力、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腹 胀、肝区疼痛等症状。部分患者
本次培训内容回顾
乙肝基础知识
详细介绍了乙型肝炎病毒的生物学特性、传播途径、感染过程以及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等方面的知识。
乙肝疫苗接种
重点强调了乙肝疫苗接种的重要性和接种程序,提醒广大人群积极 接种乙肝疫苗,以预防乙肝病毒感染。
乙肝患者管理
针对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的日常管理进行了详细讲解,包括定期 监测、规范治疗、生活调整等方面的内容。
疗方案。
病毒复制活跃程度
结合乙肝病毒DNA定量检测结 果,判断病毒复制活跃程度, 以指导抗病毒治疗。
肝功能状况
根据患者肝功能状况,选择适 当的保肝药物,促进肝细胞修 复和再生。
个体差异
考虑患者的年龄、性别、合并 症等因素,制定个体化的治疗
方案。
并发症预防与处理策略
肝硬化预防
积极控制乙肝病情,减少肝细胞损伤,以预防肝 硬化的发生。
肝组织活检
肝组织活检是诊断肝脏疾病的金标准,可以直观观察肝细胞病变程度和 纤维化进展,对于评估病情和制定治疗方案具有重要意义。
抗病毒治疗策略及药物选择
干扰素治疗 干扰素具有抗病毒和免疫调节作用,可用于慢性乙肝的治疗。根据病情和患者耐受情况,可选择普通干扰素或长 效干扰素进行治疗。 核苷(酸)类似物治疗 核苷(酸)类似物是HBV复制的抑制剂,通过抑制病毒DNA聚合酶的活性来阻断病毒复制。常用的药物有拉米夫 定、阿德福韦酯、恩替卡韦等。这些药物需要长期使用,并可能出现耐药性和不良反应等问题。 联合治疗 为了提高治疗效果和降低耐药性发生率,有时需要采用联合治疗方案。例如,干扰素联合核苷(酸)类似物、核 苷(酸)类似物之间的联合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症状及体征
• 乏力 • 纳差 • 肝区疼痛 • 黄疸 • 其它:脾肿大、内分泌失调,腹
水等肝功能失代偿表现。
实验室检查
如何阅读化验单 • 乙肝二对半 • HBV-DNA • 肝功
乙肝两对半
• 乙肝表面抗原 (HBsAg) • 乙肝表面抗体 (HBsAb) • 乙肝e抗原 (HBeAg) • 乙肝e抗体 (HBeAb) • 乙肝核心杭体 (HBcAb)
(GOT) • 碱性磷酸酶(ALP) • γ-谷氨酰转肽酶(GGT) • 白蛋白(ALB) • 球蛋白(GLB) • 总胆红素(T-Bil) • 直接胆红素(D-Bil)
其他辅助检查
• 超声检查 • CT • 肝穿刺活检
能治愈吗?
★ 目前极少能治愈! ★ 是可以治疗的!
谁需要治疗?
需要治疗的乙肝患者
• 性乱人群中,常有多个性伙伴者,接触并感染乙肝病 毒的机会更多;常伴有性器官的黏膜破损,紊乱的性 生活可降低机体免疫力,不能有效清除侵入的乙肝病 毒;使乙肝病毒更容易侵入体内。
生活中注意什么?
乙肝患者生活禁忌
❖ 绝对禁酒。 ❖ 避免从事过重体力活动。 ❖ 禁忌大怒和忧郁。 ❖ 禁忌乱用药物。 ❖ 禁忌过食,特别是过多食肉和糖类。
著名电影电视名星傅彪: 肝癌,两次肝移植均失败,40岁
受邀担任中国肝炎防治基金会“乙肝防治宣 传大使”的刘德华,公开承认自己是乙肝病 毒携带者。
什么是乙肝?
肝脏 —— 人体的化工厂
肝脏是消化系 统最大的腺体 器官,是一个 “化工厂”, 包括物质的加 工、转化、合 成等,另外还 能促进某些有 毒物质的转换 和排泄。
家庭生活
68%的患者认为乙肝对于自 己家庭生活产生负面影响。
59%的患者认为乙肝对自己 及孩子的关系产生负面影响。
61%的患者认为乙肝对自己 和伴侣的关系产生负面影响。
乙肝对患者事业的影响
事业
48%的患者在被诊断为乙肝后经 常上班缺勤。
47%的患者担心单位如果发现他 们患有乙肝后会丢失工作。
• 假如你/你的家人是乙肝/乙肝病毒携带者应 注意以下:
• 生活上应避免过劳,保持愉快心情。 • 注意保护肝脏,禁酒,禁止使用损伤肝脏的药物,
注意对其他疾病尤其是感染性疾病的防治,以避 免进一步损伤肝脏。 • 提高个人卫生素养,自觉防止自身血液及其他体 液分泌物污染周围环境。
• 每半年至一年应进行一次检查:体格检查、肝功 能、血清HBV感染指标及肝脏B超;40岁以上者 应检测血清甲胎蛋白,以便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及 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小三阳(传染性较强)
• HBsAg + • HBsAb • HBeAg • HBeAb + • HBcAb +
乙肝病毒DNA(HBV-DNA)
• 意义:持续阳性提示病毒复制活 跃,结合乙肝二对半、肝功互补 评估。
肝功
• 丙氨酸转氨酶(ALT)又称谷丙转氨酶(GPT) • 门冬氨酸转氨酶(AST)又称谷草转氨酶
常见问题
乙肝妈妈可以哺乳吗?
• 迄今尚无事实证明乙肝病毒可以通过乳汁传播。 • 乳汁中检出乙肝病毒的机率很低;含量也非常小。 • 乙肝是血液传染病,不会通过消化道传播。 • 新生儿多经乙肝疫苗接种,拥有了保护性抗体,即便
接触了乙肝病毒一般也不会感染。
• 但如果乳头有破溃出血,则应停止喂奶。
父亲有乙肝,会传给孩子吗?
• 日常工作和生活等无血液或体液暴 露的接触无传染性
医源性传播 血液
母婴传播 血液
血液 性传播
什么是血液传播
• 血液传播的条件:病毒的数量、接触的程度 • 通常理解的血液传播途径:输血、共用针筒 • 易被忽略的血液传播的途径:共用剃须刀,共用牙刷,
共用毛巾,纹身、纹眉、穿耳,因刀具的不洁造成传 播。 • 中国因不安全注射造成的乙肝感染者不少于3600万 人 ——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 分娩后新生儿及时接种乙肝疫苗和乙肝免疫球蛋白 – 共注射三针:第1次须在出生24小时内完成注射,6小时 之内完成疗效最佳,第二、三次分别于出生后第1、6个 月注射 – 90%以上小儿可以得到保护,不会感染乙肝病毒
• 三针完成后不产生抗体怎么办? – 如果是疫苗的质量或剂量不足,需要增加剂量重新注射 – 对早产儿和体弱的婴儿,也可能需要增加剂量重新注射 – 必要时可联合免疫增强剂,如胸腺肽、干扰素、白介素
• 自觉有异常情况时及时至正规就医。
你身边有HBV携带者,他虽然是传染源,但 这仅是三个环节(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 中的一个,绝不可能构成传染,因为他血液中的 HBV不会无缘无故跑到你的血液中来,第三个环 节也很重要,假如你是易感者,但你早已注射了 疫苗,你的体内有乙肝抗体,即便有HBV侵入你 的体内,也不会构成传染,因为你体内的抗体可 以清除掉这些入侵的HBV病毒,确保健康。
• 注射疫苗后产生的免疫力可至少维持15年,通常不需要重 复注射
如何看待乙肝的性传播
性传播的机会与是否注射过乙肝疫苗、性伙伴多少、 机体健康状况等多种因素密切相关。 • 夫妻双方一方是乙肝病毒感染者,另一方在注射疫苗 并产生抗体后性生活是安全的,不必采用安全套等保 护措施;
• 正常的夫妻关系可以提高机体免疫力,小量病毒进入 体内后会很快被机体免疫系统清除,并产生抗体。
乙型病毒性肝炎
• 因为“小三阳”没能当上公务员,安徽芜 湖青年张先著将芜湖市人事局推上了法庭 。此案一经披露即刻在社会上引起巨大震 动。2003年12月19日8点30分,这起全国 首例“乙肝歧视”引发的行政官司在安徽 省芜湖市新芜区人民法院公开审理。
• 这起案件直接关系到千千万万个乙肝感染 者正当工作和正当生活的权益,意义比输 赢更重要。
肝炎相关知识
• 病毒性肝炎的病原学分型,目前已被公认的 有甲、乙、丙、丁、戊五种肝炎病毒,分别 写作HAV、HBV、HCV、HDV、HEV。
• 甲肝、戊肝是通过消化道传染的可以治愈的 急性传染病。
• 丙肝和乙肝大致相同,比乙肝更容易发展为 肝炎后肝硬化或肝癌。
• 慢性乙型肝炎(简称乙肝)是指乙肝病毒 检测为阳性,病程超过半年或发病日期不 明确而临床有慢性肝炎表现者。临床表现 为乏力、畏食、恶心、腹胀、肝区疼痛等 症状。
乙肝病毒怎样破坏肝脏?
• 乙肝病毒进入人体后,迅速进入肝细胞内 ,并在肝细胞内复制产生新的病毒;新的 病毒又进入其他肝细胞,使其受到感染, 这样周而复始,使大量肝细胞受到感染。
乙肝的自然结局
感染乙型肝炎15-50年,最终可发展为肝硬化或肝癌
肝硬化病人
乙肝的主要传播方式
• 经血和血制品传播(blood) • 母婴垂直传播(birth) • 性接触传播(sex)
• 合理利用中草药有一定疗效
慢乙肝如何管理?
高危人群:
▪ 乙肝患者以及乙肝病毒表面抗原携带者家庭成员 ▪ 过集体生活的人群,包括:学生,军人,渔民,海员等 ▪ 医务工作者 ▪ 男同性恋及有多个性伙伴的异性恋者,性工作者,性病
患者,静脉吸毒者,囚犯 ▪ 血液病、血透析病人;肿瘤病人 ▪ 饮食从业人员;长途货运司机 ▪ 在HBV高流行区居住超过6个月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性肝炎知识问答 》
肝炎一定会传染吗?
• 只有病毒性肝炎具有传染性 • 最常见的病毒性肝炎依次是:
乙型肝炎 甲型肝炎(来得快,去得也快) 丙型肝炎 戊型肝炎(来得快、去得也快) 丁型肝炎
乙肝传染源
• 体内带有乙肝病毒者,尤其是急 性乙肝潜伏后期和发病初期传染 性最强。
52%的患者因得了乙肝后失去了 获得理想工作和学习的机会。
乙肝对患者社交生活的影响
社交生活
40%的患者感受到在周围人知道他(她) 患有乙肝之后态度变得冷淡。
74%的患者担心自己会把疾病传染给其 他人。
50%的患者反映当朋友知道自己得了乙 肝后,他们的关系就不象以前那么亲近。
34%的患者的社交活动因为得了乙肝而 受到影响。
• 病毒作为一种古老的微生物可以说无处不再, 防不胜防,因此最根本的预防措施就是给孩子 进行乙肝疫苗的预防接种.
小结
• 如果你是乙肝患者,请及时治疗。 • 如果你是乙肝病毒携带者,请不要自卑、
悲观,定期复查肝功、乙肝二对半及病 毒定量。
不论是大三阳还是小三阳,有以下 情况者均需治疗: ★肝功能异常。
★有明显的肝炎症状:乏力、厌食、 黄疸、肝区隐痛不适等。
★HBV DNA>103 copies/ml)
如何治疗?
乙肝的治疗目标
❖理想的最终目标:缓解、减轻临床症状; 阻止或延缓发展为肝硬化,减少HBV相 关性肝癌的发生率;改善患者的生活质 量,延长生存期。
没有感染过乙肝也没有抗体 • HBsAg • HBsAb • HBeAg • HBeAb • HBcAb -
从未感染过乙肝且有乙肝抗体 • HBsAg • HBsAb + • HBeAg • HBeAb • HBcAb -
大三阳(传染性强)
• HBsAg + • HBsAb • HBeAg + • HBeAb • HBcAb +
卫生部肝炎防治健康教育计划特邀专家,王振坤 ——《乙肝带毒者是否 都有很大的传染性 》
53
慢乙肝如何预防?
预防
• 1. 遵守性道德、洁身自爱、不搞性乱; • 2. 不以任何方式吸毒; • 3. 不与他人共用剃须刀、牙刷等; • 4. 避免医源性传播;注射时坚持“一人一针一
管”;不使用消毒不严格的医疗器具进行诊疗; 不接触未经严格检验的血液或血制品; • 5. 疫苗预防;阻断母婴传播。
• 各种病毒都有专一的生存细胞,迄今的研究尚 未发现精子和卵子中含有乙肝病毒,说明精卵 细胞都不适合乙肝病毒的生存,因此乙肝不会 基因遗传。
• 在家庭生活中亲密接触要比社会生活中多得多: 如剃须外伤、微量血液沾染了胡须、粗硬的胡 须扎伤新生儿的嫩脸、小孩嗑嗑碰碰的小损伤 可能成为感染的进入门户。因此常被误认“遗 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