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心医学进展长城会胡大一2014(医学PPT课件)
胡大一PPT课件-构筑心血管疾病全面防线全面干预心血管事件链

——Brown
PCI + Statins
LIPS (Lescol Intervention Prevention Study)
首次PTCA后发生主要心脏事件的患者 氟伐他汀(40mg Bid,PTCA后2.7天) 随访 3-4年 LDL-C ≤ 137mg / dl MACE 22% (糖尿病与多支病变亚组显著获益) ACC March 18, 2002. Serruys.
防发病 WOS, AFCAPS/TexCAPS
防事件 防后果
PTT, L-CAD, MIRACL
防复发 CARE, LIPID, 4S, HPS, LIPS
Trials/Evidence: Statins MI 1/3
But
• Too late • Too few • Too short 3-6 months after MI 15 million / 55 million 50% stop within 6 months 90% stop within 3 years
单一干预 单科单兵作战 综合控制 多学科联防
4. 大医院为中心 5. 疾病
社区为中心 健康
心血管疾病预防循证
1. 治疗性生活方式改变 戒烟、有氧运动、合理饮食
2. 他汀革命
3. 防栓抗栓 4. 拮抗 神经 — 内分泌系统
交感神经 :阻制剂 RAS :ACEI、ARB、抗醛固酮
他汀干预贯彻防线始终
50%
干预模式/服务系统
循证创新
CPC:----Open artery theory/practice
Thrombolysis/direct PCI Antiplatelet Antithrombin Statins Time is muscle, time is life
双心治疗PPT医学课件

? 心内科就诊患者40%存在心理障碍
刘梅颜 .双心医学 .2008;37-45. 胡大一 . 中国临床医生 .2006;34(5):2-3.
CAG\PCI与焦虑抑郁
? 冠状动脉造影患者 ,有术前焦虑者占 55.3% ? 国外研究显示, 715例冠心病 PCI术后患者在一年的
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
? 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 是从整体、系统的角度认识人类健康和疾病为 主要特点的医学模式
? 是美国纽约Rochester医学院医学和 精神病学教授Goerge L. Engel 于1977年首次提出来的
? 尽管几十年来受到了一些学者的 质疑和挑战,但越来越多的学者 倾向于接受这一模式
2020年中国疾病总负担排行榜
精神障碍 /自杀
(%) 第五位
第四位
第三位
第二位
第一位
摘自世界卫生组织1996年版《全球疾病负担》
11
医院各科室心理障碍发病率
? 最常见的心理障碍:抑郁、焦虑
摘自 中华医学会精神病学分会第七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
12
心理疾病已经成为心内科门诊常见病
、 心内科门诊患者分析
随访期内合并 焦虑症状者占75.6%,合并抑郁症状 者占81.4% ? 国内对于冠心病 PCI术后患者最近调查显示: 合并焦 虑抑郁情绪障碍为 29.8%,抑郁发生率达 43.6%
REF: ? 周意丹等.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2003, 17( 4) : 263. ? Damen NL J Affect Disord,2011,134:464-467. ? 韩立宪.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2009,17:82-85. ? 张金国.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2008;17(2): 123-125 2010,19:929-931
双心医学护理模式的临床运用ppt课件

11.我因阵阵的眩晕而不舒服 12.我有阵阵要昏倒的感觉 13.我呼吸时进气和出气都不费力 14.我的手指和脚趾感到麻木和刺 痛 15.我因胃痛和消化不良而苦恼 16.我常常要小便 17.我的手总是温暖而干燥 18.我觉得脸发烧发红 19.我容易入睡,晚上休息很好 20.我做噩梦
精品课件
26
Zung自评抑郁量表(SDS)
“双心医学”遵循社会-心理-生物医学模式,强调综合治
疗,对患者进行多层次多角度治疗干预。
“双心医学”是“人的科学”
精品课件
胡大一,刘梅颜.双心医学.2008;1-3. 刘梅颜.双心医学.2008;37-45.
5
心血管疾病的五条防线
第一条防线——一级预防:防危险因素 第二条防线——防事件:预防心肌梗死 第三条防线——防后果:挽救心肌,挽救生命 第四条防线——二级预防:防复发和防意外 第五条防线——关注患者精神心理健康
精品课件
吴文源.双心医学.2008;25-3102.
心内科焦虑、抑郁的误诊和漏诊
国外非专科医师对精神障碍的识别率为15%~25% 国内对1673例心血管疾病患者分析显示
90% 80% 70% 60% 50% 40% 30% 20% 10% 0%
15.90% 识别率
精品课件
84.10%
漏诊误诊率 刘梅颜.双心医学.2008;3171 -45.
沟通在任何靠近床边、接近病人的操作时 想病人之所想!
精品课件
35
主动沟通
积极治疗 心理平衡
护士:
负责与尊重 被接受和信任 倾听与评估 疏导与劝解 启发与引导
良好 沟通
精品课件
患者:
被重视和尊重 倾诉真实感受 表达内心疑虑 信任和接受 主动和配合
双心诊疗ppt课件

双心诊疗
介入治疗优势与局限
——基于动脉粥样硬化的新认识
PCI可以迅速改善症状、缓解心绞痛,但是只能针对单 一、重度、局部的管腔狭窄进行治疗
ACS患者只有一个“易损”斑块的观念已过时 --常有多个“易损”斑块,炎症广泛存在
同一冠脉或不同冠脉常常还有其它不稳定斑块 “易损”斑块通常不会发生在“严重”的狭窄部分 介入治疗后,还需全身/系统药物治疗,以稳定斑块,预
双心病的诊治现状
双心诊疗
现状
• 精神障碍已成为世界的第四大疾患,我国到2020年将成为社会负担最 重的第一大疾病,而心血管疾病的排名列于第三位。
• 心血管疾病和心理问题已经成为我国最严重的健康问题之一,越来越多 的心血管疾病患者合并有心理问题。
• 这两种疾病互为因果,互相影响,导致病情恶化,两者的共病问题已成 为最严重的健康问题之一,应引起临床工作者、政府的高度重视。
双心诊疗
如何识别患者精神心理疾病
简短三问法
1.是否有睡眠不好,已经明显影 响白天的精神状态或需要用药?
2.是否有心烦不安,对以前感兴 趣的事情失去兴趣?
3.是否有明显身体不适,但多次 检查都没有发现能够解释的原因。
三个问题中如有二个回答 “是”,符合精神障碍的可能性为 80%左右。
量表使用
《躯体化症状自评量表》 《患者健康问卷-9项(PHQ9)》 《广泛焦虑问卷7 项(GAD-7)》 《综合医院焦虑抑郁量表 (HAD)》
1. 重复检查无器质性心脏病证据 2. 普通心脏病但精神压力很重 3. 有创检查和手术后并发精神心理障碍 4. 病史长预后差的心血管疾病
摘自2014年1月《在心血管科就诊患者的心理处方中国专家共识》
对双心医学的理解与思考精品PPT课件

SSS躯体化症状自评量表
躯体症状45% 焦虑25% 抑郁20% 焦虑抑郁10%
18
PHQ-9/GAD-7
0-4分没有抑郁症 5-9分可能有轻微抑郁症 10-14分可能有中度抑郁症 15-19分可能有中重度抑郁症 20-27分可能有重度抑郁症
0-4没有焦虑症 5-9分可能有轻微焦虑症 10-13分可能有中度焦虑症 14-18可能有中重度焦虑症 19-21可能有重度焦虑症
3、合理的心理干预
认知行为治疗
12
放松疗法
3
支持性心理治疗
26
呼吸放松 肌肉放松 想象放松
27
理解与思考
04
28
识别
01 02 04 03
安慰
倾听
帮助
29
中心医院心内科医生护士愿景
每时每刻为每一位患者施以善行 为其恢复心脏和心理的健康 减轻痛苦
30
结束语
当你尽了自己的最大努力时,失败也是伟大 的,所以不要放弃,坚持就是正确的。
对双心医学的理解与思考
附属区 刘 敏
1
01 双心医学的概念 02 双心疾病的流行病学与筛查 03 双心医学中护理人员的作用 04 理解与思考
2
病例介绍
患者 女 57岁 间断胸痛一年 既往有高血压、慢性胃炎史 LAD近段90%局限性狭窄
2014年12月我院 2015年2月县中医院 2015年5月县中医院 2015年9月县中医院
23
2、健康的运动疗法
运动训练可以有效的改
善心脏病患者的抑郁焦
01
虑情绪
国内外许多研究发现,
04
运动剂量与抑郁症状评
分之间呈负相关
02 03
运动训练可以降低冠心病患 者心绞痛的发生率及严重程 度,提高生活质量,改善焦 虑抑郁状态
双心医学临床进展

双心医学临床进展心血管界在既往20几年间发生了和发生着巨大的进步,先进技术如电生理、支架、搭桥等技术逐渐的成熟、精益求精、和普遍应用,足以将人们从生死一线挽回。
近年来临床医生在关注躯体疾病的同时,更加关注疾病过程中存在的精神心理问题。
提倡“双心医学”,将机体看作是一个整体,进行心身同治。
标签:双心医学;心身同治当前医学科学的飞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均寿命的不断增长,使患者对于疾病的诊断、治疗及预后要求较高。
一些与心内科疾病有关的精神心理问题愈来愈受到患者及临床医生的重视。
这就要求心内科的医务工作者不能只知道心血管病变,而忽视了疾病的全貌,忘记了患病的人。
我国心血管科著名的胡大一教授,首先提出“双心医学”,并致力于“双心医学”的研究。
使“双心医学”得到长足发展。
双心医学是一门新型学科,“双心”指的是心血管疾病和心理障碍,这二种疾病互为因果,互相影响,导致疾病恶化,二者共病率高,已成为最严重的健康问题之一。
双心医疗强调的是生物—心理—社会综合治疗的医疗模式,克服了以前只顾治疗局部的疾病,作为从事心血管内科工作的医生,本着“以人为中心”的原则,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双心医学”的临床进展进行探讨。
1心内科就诊患者存在哪些精神心理问题1.1患者对自身疾病不了解,所以担惊受怕。
患者对疾病有困惑和恐惧,解释清楚后就没事了,而问题往往被医生复杂化。
1.2患者关注自身所患疾病和相关知识,阅读了大量资料,然而不能完全理解医学专业知识,反而受到误导,引起过度紧张。
1.3疾病给患者心理造成伤害。
1.4由于心理打击引发的心血管疾病。
1.5家属对患者产生的影响,也会给患者造成精神心理压力。
1.6由于共同的生理表现,患者因为单纯的精神心理症状来心内科就诊,例如惊恐发作的常见症状为胸闷、心悸、气急。
1.7患者确实有精神心理症状,甚至患有疾病。
毕竟,精神病患者也有可能同时患有心脏病。
1.8另外,还有那些还躺在病床上的患者,由于身体状况的恶化和周围环境的突然改变而产生的不适感是很难避免的。
-双心治疗---

双心疾病的治疗原则
心血管疾病的治疗+心理治疗 如冠心病的治疗
中药:心可舒等
心血管疾病患者更关注用药安全性
由于心血管疾病患者需要长年服药,患者更
关注用药的安全性问题!同时药物经济性对患 者也有一定的影响 用药时关注药物安全性72.58% 用药时关注药物经济性12.90%
Ref:周素娟等.门诊老年冠心病患者用药安全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现代护理.2006,12(25): 2353-2356
心内科广泛存在焦虑抑郁症状
焦虑抑郁筛查常用量表筛查及诊断流程
心血管疾病焦虑抑郁的误诊和漏诊
对于伴发情感障碍的患者,国外其识别率约为 15%~25%
在国内对门诊两年内连续就诊的1673例病人做调
查,按WHO的诊断标准,在这些患者中,心理障碍 的发病率为9.7%,内科医生对心理障碍的识别率 为15.9%,有84.1%被诊为内科疾病 误诊的主要原因是患者以躯体症状为主诉,而内
抑郁与焦虑症状相互重叠
焦虑症状
抑郁症状
• 过度担忧 • 神经系统症状 (如头晕、震 颤) • 大汗、口干 • 坐立不安 • 呼吸急促
睡眠障碍 食欲改变 心血管/消 化系统症状 注意力障碍 易激惹 精力减退
• 抑郁心境 • 无价值感 • 罪恶感 • 自杀观念
1. Management of anxiety disorders: the added challenge of comorbidity, Dunner D L. Depression and Anxiety, 2001;13:57-71 2. Zajecka J M, Ross J S.Management of comorbid anxiety and depression. J Clin Psychiatry 1995; 56 (Suppl 2): 10–13
双心心可舒科会PPT

临床药理研究证实(A作用)
改善心绞痛症状
心可舒片与复方丹参片随机对照的临床研究
%
*
*
*
*与复方丹参片组比较 P<0.01
两组均连续服药8周
心可舒片组:4片 tid n=54
复方丹参片组:3片 tid
Ref: 刘永家.心可舒片治疗冠心病心绞痛(胸痹)心血瘀阻证的临床疗效观察.
中医药学刊2019,24(2): 375-376
木香
使
山楂
沃华®心可舒片适应症
冠心病的二级防治长期用药
稳定性心绞痛 初发劳累型心绞痛 心律失常型冠心病 胸闷、胸痛、心悸、气短等冠心病症状 合并情绪问题的冠心病患者!
处方资料
产品性状;薄膜衣片,除去包衣显棕色 规格包装:0.31克/片,48片(24片*2板) 用法用量:4片/次, 3次/日
双效心可舒 心可舒服了!
情绪异常如何影响冠心病?
临床研究证实
凝血因子处于高凝状态(1)
心脏自主神经失衡,对相关刺激的调节灵敏度下降,不稳定性增加(2)
使大脑皮层处于高度紧张及高负荷运行状态,易引起中枢神经系统功
能失调,调节能力下降,诱发冠心病急性缺血事件的发生(2)
………
REF: (1) DOUI.ALAS A D,RALLIDIS L S,GI^IERNIOS J,et a1.Association 0f depressive symptoms with coagulation: factors in young healthyindividuah[J].Atherosclerosis,2019,186(1):121—125. (2) VANDER KOOY K G。VAN HOUT H P,VAN MARWIJK H W,etal.Differences in heart rate variability between depressed and non—de—pressed elderly[J].Iht J Geriatr Psychiatry,2019,21:147—150.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焦虑评分>6分 敏感性81.6% ,特异性75.8%,阳性预测值54%,阴性预测值91.9% 抑郁评分>9分敏感性80%,特异性92.9%,阳性预测值52.2%,阴性预测值96,1%
双心疾病治疗进展
药物治疗改善症状和生活质量,未 改善预后
• 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s类)
• 也称为心理心脏病学或行为心脏病学 • 体现整体医学观
• 是研究和处理与心脏疾病发病和预后相关的情绪、 社会因素及行为问题的科学。
对双心医学学科体系的思考
建立双心医学研究体系 与心血管疾病相关的精神、社会因素及行为问题的中 国数据 机制探讨,研究手段 就医行为研究 心脏科医患沟通技能
Med Sci Monit. 2013; 19: 438–443.
n-3多不饱和脂肪酸是CVD和抑郁之间的桥梁?
Cardiovasc Psychiatry Neurol. 2009; 2009: 725310.
精神应激诱导心肌缺血
Mental stress-induced myocarial ischimea(MSI)
– SADHART(Sertraline Antidepressant Heart Attack Randomized Trial)
– ENRICHD(Enhancing Recovery In Coronary Heart Disease) – CREATE(Canadian Cardiac Randomized Evaluation of
焦虑是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
Roest等收集了1980至2009年关于焦虑与冠心病的20篇文献,249,846名患者, 平均随访11.2年。meta分析发现焦虑独立于其他冠心病危险因素,冠心病发病和 心源性死亡的相对危险度分别为1.26(95% CI: 1.15 to 1.38)和1.48(95% CI: 1.14 to 1.92
Antidepressant and Psychotherapy Efficacy)
• IPT+CM+Citalopram; IPT+CM+placebo; CM+Citalopram; CM+placebo
• 去甲肾上腺素能和5-羟色胺能抗抑郁剂(NaSSA类)
• 精神心理问题是否仅是继发于心血管事件 后的并发症
结论与建议
• 抑郁应作为ACS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 • 研究手段:
– 应使用在ACS人群中信效度和诊断界值得到证 明的自评量表,或结构式访谈
• 高危抑郁亚型值得关注:
– 伴有躯体症状的抑郁 – ACS后出现的抑郁 – 对抗抑郁治疗反应不佳或无反应的抑郁亚型
提高临床诊断和治疗水平 心血管疾病的治疗效果受到精神心理因素的干扰 类似心脏病症状的精神心理问题的识别和干预
建立双心疾病分类诊疗思路
器质性心脏病合并精神心理问题:患病行为(心理支持)
– 对疾病和治疗不了解,发生恐惧和担心
• 冠心病,心肌梗死,高血压,心房颤动,功能性早搏,心肌桥
• PCI术后,起搏器植入术后,ICD植入术后
与心血管疾病相关的精神心理因素等待明确 结论
消极思维模式
慢性应激
积极思维模式
双心疾病基础研究进展
Transl Psychiatry. Mar 2012; 2(3): e92.
压力应激产生不稳定斑块模型
炎症激活与骨髓干细胞β3受体有关
• 方法:
– 笼内老鼠反复在黑暗和光照之间变换,在孤立住所和 拥挤住所之间变换,高脂饮食,6周
• 结果:
– 血液中NE、单核细胞和中性粒细胞水平升高 – 形成斑块形态为易损斑块 – 使用β3受体抑制剂后,重复试验,易损斑块体积减小
• 可能机制
– 去甲肾上腺素与骨髓干细胞上β3受体结合激活免疫炎 症细胞有关
《Nature-medcine,2014》
双心疾病可能存在基因变异及 环境相互作用
miR-132,BDNF可能介导CVD共病抑郁的 病理机制
鉴别诊断, 对因治疗
精神心理问题导致心血管疾病,鉴别诊断 • 应激性心肌病
• 精神应激导致冠脉痉挛
• 精神应激导致心律失常
• 精神应激导致高血压
• 心脏神经症,鉴别诊断+心理支持
双心疾病流行病学进展
三个问题
• 精神心理问题是否直接与心血管疾病发病 和预后有因果关系;
• 精神心理问题是否仅是心血管危险的 marker,通过行为因素间接影响心血管疾 病的发生和预后;
双心医学进展
胡大一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目录
• 双心医学的定义 • 双心医学体系的思考 • 双心疾病的病因分类 • 双心疾病的流行病学 • 双心疾病的基础研究 • 双心疾病的识别技术 • 双心疾病的治疗手段
双心医学(Psycho-cardiology) 定义
• 心身医学亚学科,心脏病亚专科(解决无法解释的 心脏病症状)
精神应激诱发心肌缺血的脑-心关系
MSI可作为评估预后的检测手段
目前存在问题: 精神应激试验的规范化、标准化
双心疾病筛查工具研究
焦虑抑郁筛查量表 信度、效度、界值、适用人群
精神障碍筛查问卷
自评量表:
患者健康问卷9项(PHQ9)和广泛焦虑问卷(GAD7)中国数据
GAD7>10分灵敏度88.4%,特异度82.9%,阳性预测值86.8%,阴性预测值84.9% PHQ9>10灵敏度86.2%,特异度87.3%,阳性预测值73.5%,阴性预测值93.9%
• 精神应激事件诱发心肌缺血,心电图ST-T改变 • 心血管事件风险增加3倍 • 是无传统危险因素发生MI的常见原因 • 临床表现
– 急性冠脉事件,左室功能不全,心律失常
• 检查方法
– 诱发:心算,谈话试验,惊悚图片等 – 仪器:MRI,SPECT,PAT,心电图,CFR
精神应激和运动负荷诱导心肌缺血 的脑部影像不同
– 病情严重导致谵妄、惊恐发作:心衰,心梗,恶性心律失常
单纯精神心理问题因躯体症状到心内科就诊,鉴别诊断 • 最常见:惊恐发作,鉴别诊断 • 新发高血压且血压波动,难治性高血压
• 有心律失常,心悸症状不好控制 • 有冠状动脉狭窄,胸痛症状无法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