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二轮复习试题镁电池(解析强化版)
【高二特训】新型原电池(解析版)

【高二特训】新型原电池一、单选题1.镁及其化合物一般无毒(或低毒)、无污染,且镁原电池放电时电压高而平稳,使镁原电池越来越成为人们研制绿色原电池的关注焦点。
其中一种镁原电池的反应为:放电Mg x Mo3S4,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xMg+Mo3S 4充电A.放电时,负极反应为Mg﹣2e﹣═Mg2+B.放电时,正极反应为Mo3S4+2xe﹣+xMg2+═Mg x Mo3S4C.放电过程中Mg2+向正极迁移D.放电时,Mo3S4发生氧化反应【答案】D【详解】A.放电时,负极上镁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电极反应式为:Mg﹣2e﹣=Mg2+,故A正确;B.放电时,正极上Mo3S4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正极反应为Mo3S4+2xe﹣+xMg2+═Mg x Mo3S4,故B正确;C.放电时,阳离子向正极移动,即镁离子向正极迁移,故C正确;D.放电过程中正极反应为Mo3S4+2xe﹣+xMg2+═Mg x Mo3S4,发生的是还原反应,故D 错误;答案选D。
2.一种高性能的碱性硼化钒(VB2)—空气电池如下图所示,其中在VB2电极发生反应:--3--VB+16OH-11e=VO+2B(OH)+4H O该电池工作时,下列说法错误的是2442A .负载通过0.04 mol 电子时,有0.224 L(标准状况)O 2参与反应B .正极区溶液的pH 降低、负极区溶液的pH 升高C .电池总反应为3222444VB 11O 20OH 6H O 8B(OH)4VO ---+++=+D .电流由复合碳电极经负载、VB 2电极、KOH 溶液回到复合碳电极【答案】B【分析】根据图示的电池结构,左侧VB 2发生失电子的反应生成3-4VO 和-4B(OH),反应的电极方程式如题干所示,右侧空气中的氧气发生得电子的反应生成OH -,反应的电极方程式为O 2+4e -+2H 2O=4OH -,电池的总反应方程式为4VB 2+11O 2+20OH -+6H 2O=8-4B(OH)+43-4VO ,据此分析。
2021-2022年高三化学二轮复习 作业卷 镁铝及其重要化合物(含解析)

2021年高三化学二轮复习作业卷镁铝及其重要化合物(含解析)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O~16 S~32 N~14 Cl~35.5 C~12 Na~23 Al~27 K~39 He~4 P~31 Cu~64 Ba~137 Ca~40 Cu~64 Mg~24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0分,共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下列关于金属铝的叙述中,说法正确的是()A.Al 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B.因为Al在常温下与浓硫酸不反应,所以可用铝槽车运输浓硫酸C.与Al反应产生H2的溶液一定呈酸性D.Al箔在空气中受热可熔化,由于氧化膜的存在,熔化的Al并不滴落2.用一张已除去表面氧化膜的铝箔紧紧包裹在试管外壁(如图),将试管浸入硝酸汞溶液中,片刻取出,然后置于空气中,不久铝箔表面生出“白毛”,红墨水柱右端上升。
根据实验现象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实验中发生的反应都是氧化还原反应B.铝是一种较活泼的金属C.铝与氧气反应放出大量的热量D.铝片上生成的白毛是氧化铝和氧化汞的混合物3.(xx•西城区校级模拟)下列实验的现象及结论不正确的是()A.过氧化钠放置在空气中,最终转变为白色粉末Na2CO3B.S O2通入BaCl2溶液中产生白色沉淀BaSO3C.打磨过的铝箔和未打磨的铝箔分别在空气中灼烧,两种铝箔均熔化但不滴落,说明氧化铝熔点比铝高D.分别向等物质的量浓度的Na2CO3和NaHCO3溶液中滴加酚酞,溶液都变红,Na2CO3溶液红色较深,说明Na2CO3水解程度大于NaHCO34.在CO2中,Mg燃烧生成MgO和C。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元素C的单质只存在金刚石和石墨两种同素异形体B.Mg、MgO中镁元素微粒的半径:r(Mg2+)>r(Mg)C.在该反应条件下,Mg的还原性强于C的还原性D.该反应中化学能全部转化为热能5.由锌、铁、铝、镁四种金属中的两种组成的混和物10 g ,与足量的盐酸反应产生的氢气在标准状况下为11.2 L,则混和物中一定含有的金属是A.锌 B.铁 C.铝 D.镁6..将一定质量的镁、铜合金加入到稀硝酸中,两者恰好完全反应,假设反应过程中还原产物全是NO,向所得溶液中加入物质的量浓度为3mol/L Noah溶液至沉淀完全,测得生成沉淀的质量比原合金的质量增加5.1g,则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A.参加反应的硝酸的物质的量为0.4molB.加入合金的质量可能为9.6gC.沉淀完全时消耗Noah溶液体积为150mLD.溶解合金时产生NO气体体积0.224L7.某同学研究铝及其化合物的性质时设计了如下两个实验方案.方案①:2.7g AlX溶液Al(OH)3沉淀方案②:2.7g AlY溶液Al(OH)3沉淀NaOH溶液和稀盐酸的浓度均是3mol/L,如图是向X溶液和Y溶液中分别加入NaOH溶液和稀盐酸时产生沉淀的物质的量与加入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体积之间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X溶液溶质为AlCl3,Y溶液溶质为NaAlO2B.b曲线表示的是向X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C.在O点时两方案中所得溶液浓度相等D.a、b曲线表示的反应都是氧化还原反应8.将ag镁铝合金投入到x mL 2mol/L的盐酸中,金属完全溶解后,再加入y mL 1mol/L的氢氧化钠溶液,得到的沉淀量最大,质量为(a+1.7)g。
高考化学二轮复习(专题卷)镁及其化合物

镁及其化合物一、选择题(共16题)1.下列有关物质性质的应用正确的是A.氯化钠溶液显中性,可用铝制容器贮存氯化钠溶液B.碳酸钠溶液显碱性,可用热的纯碱溶液除去金属器件表面油污C.氮气化学性质通常不活泼,可将炽热的镁粉可放在氮气中冷却D.铜的金属性比铁弱,可将海轮浸水部分镶上铜锭以减缓船体腐蚀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常温下,浓硫酸可以用铁制槽罐存放,说明铁与浓硫酸不反应B.检验氯化氢中是否混有氯气,可采用湿润的有色布条C.镁在空气中燃烧只生成氧化镁D.钠可以从硫酸铜溶液中置换出金属铜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用激光照射硫酸铜溶液可以观察到丁达尔现象B.钠与氧气反应的产物与反应条件无关C.燃着的镁条伸入盛满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不能继续燃烧D.利用氯气单质的氧化性可以把碘离子转化为碘单质4.某同学通过系列实验探讨Mg及其化合物的性质,操作正确且能达到目的的是A.将水加入浓硫酸中得到稀硫酸,置镁片于其中探讨Mg的活泼性B.将NaOH溶液缓慢滴入MgSO4溶液中,观察Mg(OH)2沉淀的生成C.将Mg(OH)2浊液直接倒入已装好滤纸的漏斗中过滤,洗涤并收集沉淀D.将Mg(OH)2沉淀转入表面皿中,加足量稀盐酸,加热蒸干得无水MgCl2固体5.下列气体中,可以用来冷却镁蒸气的是A.空气B.二氧化碳C.氩气D.氧气6.生活中碰到的某些问题,常涉及到化学知识,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A.Mg(OH)2和Al(OH)3热分解生成的气态水可覆盖火焰、驱逐O2、稀释可燃气体,分解产物MgO 和Al2O3能较快地与塑料燃烧过程中产生的酸性及腐蚀性气体反应,所以它们可以作为未来发展方向的无机阻燃剂B.用灼烧并闻气味的方法区别纯棉织物和纯毛织物C.某雨水样品采集后放置一段时间,pH值由4.68变为4.28,是因为水中溶解了较多的CO2D.蒙古牧民喜欢用银器盛放鲜牛奶有其科学道理:用银器盛放鲜牛奶,溶入的极微量的银离子,可杀死牛奶中的细菌,防止牛奶变质7.已知镁是一种活泼金属,不仅可以与酸反应,还可以与热水反应,生成()2Mg OH沉淀,而且Mg可以在2CO中燃烧生成MgO和C。
【化学】培优易错试卷镁及其化合物辅导专题训练含答案解析

【化学】培优易错试卷镁及其化合物辅导专题训练含答案解析一、镁及其化合物1.镁铝合金在交通、航空、电子等行业有着广泛的应用。
某化学兴趣小组试对镁铝合金废料进行回收利用,实验中可将铝转化为硫酸铝晶体,并对硫酸铝晶体进行热重分析。
镁铝合金废料转化为硫酸铝晶体实验流程如下:试回答下列问题:(1)在镁铝合金中加入NaOH溶液,写出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固体B的化学式。
(2)操作Ⅱ包含的实验步骤有:蒸发浓缩、、、洗涤、干燥。
(3)操作Ⅱ中常用无水乙醇对晶体进行洗涤,选用无水乙醇的原因是。
(4)若初始时称取的镁铝合金废料的质量为9.00 g,得到固体A的质量为4.95 g,硫酸铝晶体的质量为49.95 g(假设每一步的转化率均为100%,合金废料中不含溶于碱的杂质)。
计算得硫酸铝晶体的化学式为。
(5)取上述硫酸铝晶体进行热重分析,其热分解主要分为三个阶段:323K-523K,553K-687K,1043K以上不再失重,其热分解的TG曲线见下图,已知:。
根据图示数据计算确定每步分解的产物,写出第一阶段分解产物的化学式,第三阶段反应化学方程式。
【答案】(1)2Al+2NaOH+2H2O=2NaAlO2+3H2↑(2)Al(OH)3(3)冷却结晶(4)过滤减少晶体的溶解(5)洗去晶体表面杂质(6)有利于晶体的干燥(7)Al2(SO4)3·18H2O(8)Al2(SO4)3·3H2O (9)Al2(SO4)3Al2O3+3SO3↑【解析】【分析】向镁铝合金中加入足量氢氧化钠溶液,发生反应:2Al+2NaOH+2H2O=2NaAlO2+3H2↑,镁不反应,固体A为Mg,采用过滤的方法进行分离,向滤液中通入二氧化碳,发生反应:NaAlO2+CO2+2H2O=Al(OH)3↓+NaHCO3,再通过过量进行分离,固体B为氢氧化铝,氢氧化铝与硫酸反应得到硫酸铝溶液,再经过蒸发浓缩、冷却结晶、洗涤、干燥得到硫酸铝晶体(1)Al和氢氧化钠溶液生成可溶性的偏铝酸钠,镁不反应;(2)从溶液中获得晶体,需要经过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洗涤、干燥等操作;(3)用乙醇洗涤,可以减少晶体的溶解,有利于晶体的干燥;(4)Al的质量为9g-4.95g=4.05g,设硫酸铝晶体化学式为:Al2(SO4)3·nH2O,根据Al元素守恒计算硫酸铝晶体的物质的量,再计算硫酸铝晶体的相对分子质量,进而计算n的值,确定化学式;(5)根据(4)中计算可知,晶体中结晶水的质量分数,低温加热,首先失去结晶水,高温下,最终硫酸铝分解,根据失重%计算判断各阶段分解产物,再书写化学方程式;【详解】(1)在镁铝合金中加入NaOH溶液,Al可以与强碱溶液发生反应,而Mg不能反应,该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是2Al+2NaOH+2H2O=2NaAlO2+3H2↑;所以固体A是Mg;向滤液中通入过量的CO2气体,由于酸性H2CO3>Al(OH)3,会发生反应:NaAlO2+CO2+2H2O=Al(OH)3↓+NaHCO3;所以固体B是Al(OH)3;(2)用硫酸溶解该固体,发生反应:2Al(OH)3+3H2SO4=Al2(SO4)3+6H2O;得到的溶液C是Al2(SO4)3溶液;由于其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所以从溶液中获得晶体的方法是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洗涤、干燥;(3)操作Ⅱ中常用无水乙醇对晶体进行洗涤,来洗去表面的杂质离子,选用无水乙醇的原因是减少晶体的溶解;洗去晶体表面杂质;有利于晶体的干燥;(4)若初始时称取的镁铝合金废料的质量为9.00 g,得到固体A的质量为4.95 g,金属发生反应,而镁不反应,减少的质量为金属铝的质量,则m(Al)= 9.00g—4.95 g=4.05g,n(Al)=4.05 27/gg mol=0.15mol,硫酸铝晶体的质量为49.95 g,硫酸铝晶体中含有SO42-的物质的量为n(SO42-)=32n(Al3+)=32×0.15mol=0.225mol, Al2(SO4)3的质量是m(Al2(SO4)3)= (0.15mol2)×342g/mol=25.65g,则含有的结晶水的物质的量是n(H2O)=49.95g25.65g18g/mol)(=1.35mol,则n(Al2(SO4)3):n(H2O)= (0.15mol2):1.35mol=1: 18,所以该结晶水合物的化学式是:Al2(SO4)3·18H2O。
备战高考化学压轴题专题复习——镁及其化合物的推断题综合含详细答案

备战高考化学压轴题专题复习——镁及其化合物的推断题综合含详细答案一、镁及其化合物1.镁铝合金在交通、航空、电子等行业有着广泛的应用。
某化学兴趣小组试对镁铝合金废料进行回收利用,实验中可将铝转化为硫酸铝晶体,并对硫酸铝晶体进行热重分析。
镁铝合金废料转化为硫酸铝晶体实验流程如下:试回答下列问题:(1)在镁铝合金中加入NaOH溶液,写出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固体B的化学式。
(2)操作Ⅱ包含的实验步骤有:蒸发浓缩、、、洗涤、干燥。
(3)操作Ⅱ中常用无水乙醇对晶体进行洗涤,选用无水乙醇的原因是。
(4)若初始时称取的镁铝合金废料的质量为9.00 g,得到固体A的质量为4.95 g,硫酸铝晶体的质量为49.95 g(假设每一步的转化率均为100%,合金废料中不含溶于碱的杂质)。
计算得硫酸铝晶体的化学式为。
(5)取上述硫酸铝晶体进行热重分析,其热分解主要分为三个阶段:323K-523K,553K-687K,1043K以上不再失重,其热分解的TG曲线见下图,已知:。
根据图示数据计算确定每步分解的产物,写出第一阶段分解产物的化学式,第三阶段反应化学方程式。
【答案】(1)2Al+2NaOH+2H2O=2NaAlO2+3H2↑(2)Al(OH)3(3)冷却结晶(4)过滤减少晶体的溶解(5)洗去晶体表面杂质(6)有利于晶体的干燥(7)Al2(SO4)3·18H2O(8)Al2(SO4)3·3H2O (9)Al2(SO4)3Al2O3+3SO3↑【解析】【分析】向镁铝合金中加入足量氢氧化钠溶液,发生反应:2Al+2NaOH+2H2O=2NaAlO2+3H2↑,镁不反应,固体A为Mg,采用过滤的方法进行分离,向滤液中通入二氧化碳,发生反应:NaAlO2+CO2+2H2O=Al(OH)3↓+NaHCO3,再通过过量进行分离,固体B为氢氧化铝,氢氧化铝与硫酸反应得到硫酸铝溶液,再经过蒸发浓缩、冷却结晶、洗涤、干燥得到硫酸铝晶体(1)Al和氢氧化钠溶液生成可溶性的偏铝酸钠,镁不反应;(2)从溶液中获得晶体,需要经过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洗涤、干燥等操作;(3)用乙醇洗涤,可以减少晶体的溶解,有利于晶体的干燥;(4)Al的质量为9g-4.95g=4.05g,设硫酸铝晶体化学式为:Al2(SO4)3·nH2O,根据Al元素守恒计算硫酸铝晶体的物质的量,再计算硫酸铝晶体的相对分子质量,进而计算n的值,确定化学式;(5)根据(4)中计算可知,晶体中结晶水的质量分数,低温加热,首先失去结晶水,高温下,最终硫酸铝分解,根据失重%计算判断各阶段分解产物,再书写化学方程式;【详解】(1)在镁铝合金中加入NaOH溶液,Al可以与强碱溶液发生反应,而Mg不能反应,该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是2Al+2NaOH+2H2O=2NaAlO2+3H2↑;所以固体A是Mg;向滤液中通入过量的CO2气体,由于酸性H2CO3>Al(OH)3,会发生反应:NaAlO2+CO2+2H2O=Al(OH)3↓+NaHCO3;所以固体B是Al(OH)3;(2)用硫酸溶解该固体,发生反应:2Al(OH)3+3H2SO4=Al2(SO4)3+6H2O;得到的溶液C是Al2(SO4)3溶液;由于其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所以从溶液中获得晶体的方法是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洗涤、干燥;(3)操作Ⅱ中常用无水乙醇对晶体进行洗涤,来洗去表面的杂质离子,选用无水乙醇的原因是减少晶体的溶解;洗去晶体表面杂质;有利于晶体的干燥;(4)若初始时称取的镁铝合金废料的质量为9.00 g,得到固体A的质量为4.95 g,金属发生反应,而镁不反应,减少的质量为金属铝的质量,则m(Al)= 9.00g—4.95 g=4.05g,n(Al)=4.05 27/gg mol=0.15mol,硫酸铝晶体的质量为49.95 g,硫酸铝晶体中含有SO42-的物质的量为n(SO42-)=32n(Al3+)=32×0.15mol=0.225mol, Al2(SO4)3的质量是m(Al2(SO4)3)= (0.15mol2)×342g/mol=25.65g,则含有的结晶水的物质的量是n(H2O)=49.95g25.65g18g/mol)(=1.35mol,则n(Al2(SO4)3):n(H2O)= (0.15mol2):1.35mol=1: 18,所以该结晶水合物的化学式是:Al2(SO4)3·18H2O。
高考化学二轮复习第六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知识点及练习题及答案

高考化学二轮复习第六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知识点及练习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电化学在日常生活中用途广泛,图甲是镁-次氯酸钠燃料电池,电池总反应为Mg+ClO -+H 2O=Cl -+Mg(OH)2↓,图乙是含Cr 2O 72-的工业废水的处理。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图甲中发生的还原反应是Mg 2++ClO -+H 2O+2e -=Cl -+Mg(OH)2↓B .图乙中Cr 2O 72-向惰性电极移动,与该极附近的OH -结合,转化成Cr(OH)3除去C .图乙电解池中,若有0.84 g 阳极材料参与反应,则阴极会有168 mL (标准状况)的气体产生D .若图甲燃料电池消耗0.36 g 镁产生的电量用以图乙废水处理,理论上可产生1.07g 氢氧化铁沉淀 【答案】A 【详解】A .该原电池中,镁作负极,负极上镁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负极反应为Mg-2e -=Mg 2+,电池反应式为Mg+ClO -+H 2O=Cl -+Mg(OH)2↓,正极上次氯酸根离子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则总反应减去负极反应可得正极还原反应为Mg 2++ClO -+H 2O+2e -=Cl -+Mg(OH)2↓,A 正确;B .图乙中惰性电极为阴极,Fe 电极为阳极,则Cr 2O 72-离子向金属铁电极移动,与亚铁离子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的金属阳离子与惰性电极附近的OH -结合转化成Cr(OH)3除去,B 错误;C .图乙的电解池中,阳极反应式是Fe-2e -=Fe 2+,阴极反应式是2H ++2e -=H 2↑,则n (Fe )=0.8456/gg mol=0.015mol ,阴极气体在标况下的体积为0.015mol×22.4L/mol =0.336L ,C 错误;D .由电子守恒可知,Mg ~2e -~Fe 2+,由原子守恒可知Fe 2+~Fe(OH)3↓,则n (Mg )=0.3624/gg mol=0.015mol ,理论可产生氢氧化铁沉淀的质量为0.015mol×107g/mol=1.605g ,D错误; 答案选A 。
高考化学二轮题型必练——镁电池(附详解)

高考化学二轮题型对题必练—镁电池(强化练习)1.2009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唐纳德•撒多维教授领导的小组研制出一种镁一锑液态金属储能电池。
该电池工作温度为700摄氏度,其工作原理如图所示:该电池所用液体密度不同,在重力作用下分为三层,充放电时中间层熔融盐的组成及浓度不变。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该电池放电时,正极反应式为B. 该电池放电时,液层生成,质量变大C. 该电池充电时,液层中Mg发生氧化反应D. 该电池充电时,熔融盐中的进入液层2.锂—铜空气燃料电池是一种“高容量、低成本”的新型电池。
该电池通过一种复杂的铜腐蚀“现象”产生电力,其中放电过程为2Li+Cu2O+H2O=2Cu+2Li++2OH-。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通空气时,铜腐蚀表面产生B. 整个过程中,铜相当于催化剂C. 放电时,正极的电极反应式为D. 放电时,电子透过固体电解质向Cu极移动第1页,共15页共15页3. 镁一次氯酸盐电池的工作原理如图,该电池反应为:Mg+ClO -+H 2O=Mg (OH )2+Cl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电池工作时,正极a 附近的pH 将增大B. 电池工作时,C 溶液中的溶质是C. 负极反应式:D. b 电极发生还原反应,每转移 电子,理论上生成mol4. 电化学在日常生活中用途广泛,图①是镁-次氯酸钠燃料电池,电池总反应为:Mg+ClO -+H 2O=Cl -+Mg(OH)2↓,图②是Cr 2O 的工业废水的处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图②中离子向惰性电极移动,与该极附近的 结合转化成 除去 B. 图②的电解池中,有 阳极材料参与反应,阴极会有 的气体产生C. 图①中发生的还原反应是:D. 若图①中 镁溶解产生的电量用以图②废水处理,理论可产生 氢氧化铁沉淀5. 交通运输部在南海华阳礁举行华阳灯塔和赤瓜灯塔竣工发光仪式,宣布两座大型多功能灯塔正式发光并投入使用。
灯塔可用镁海水电池提供能源,其装置如图所示。
2021届高考化学二轮专题突破练 钠、镁、铝及其化合物(含解析)

专题突破练钠、镁、铝及其化合物一、选择题1.(2020届四川成都摸底,5)下列做法中观察到的现象可以说明钠的密度比水小的是()A.用小刀切开金属钠B.将钠放在坩埚中加热C.把钠保存在煤油中D.将钠放入盛水的烧杯中答案 D2.(2020届江西名师联盟入学调研,5)在给定的条件下,下列选项所示的物质间转化均能实现的是()A.Na Na2O2NaOHB.MgCO3MgCl2(aq)MgC.Fe Al H2D.C6H5ONa C6H5OH CO2答案 A3.纯碱不具有的用途是()A.去油污B.制玻璃C.泡沫灭火剂D.精制食盐水答案 C4.某实验小组通过下图所示实验,探究Na2O2与水的反应: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②中的大量气泡的主要成分是氢气B.③中溶液变红,说明有酸性物质生成C.④中现象可能是溶液中含有强氧化性物质造成的D.⑤中MnO2的主要作用是降低水中氧气的溶解度答案 C5.(2019河南、河北重点高中一联,5)下列有关物质性质与应用的对应关系错误的是()选项化学性质实际应用A ClO2具有强氧化性用于自来水的消毒杀菌B Na2O2能与CO2和H2O分别发生反应放出O2用作呼吸面具供氧剂C 钠的金属性比钾弱Na与KCl反应制取单质KDFeCl3溶液能与Cu反应用FeCl3溶液蚀刻印刷电路板答案 C6.(2019黑龙江顶级名校一调,13)某溶液中含有大量N H4+、Na+、HC O3-、C O32-、CH3COO-,加入足量的Na2O2固体后,溶液中离子浓度基本保持不变的是(假设溶液体积无变化)() A.Na+ B.C O32-、N H4+C.CH3COO-D.CH3COO-、Na+答案 C7.(2019湖南衡阳一中月考,14)向100 mL NaOH溶液中通入一定量CO2气体,充分反应,再向所得溶液中逐滴加入0.2 mol·L-1的盐酸,产生CO2的体积与所加盐酸体积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届届届届届届届届届届届届届——届届届届届届届届届届1.如图是新型镁-锂双离子二次电池,下列关于该电池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 放电时,Li+由左向右移动B. 放电时,正极的电极反应式为Li1−x FePO4+xLi++xe−=LiFePO4C. 充电时,外加电源的正极与Y相连D. 充电时,导线上每通过1mole−,左室溶液质量减轻12g2.金属(M)-空气电池的工作原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金属M作电池负极B. 电解质是熔融的MOC. 正极的电极反应:O2+2H2O+4e−=4OH−D. 电池反应:2M+O2+2H2O=2M(OH)23.已知:电池的理论比能量指单位质量的电极材料理论上能释放出的最大电能。
镁一空气电池的总反应方程式为2Mg+O2+2H2O=2Mg(OH)2,其工作原理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是A. 该电池的放电过程的正极反应为O2+4e−+2H2O=4OH−B. 为防止负极区沉积Mg(OH)2,宜采用中性电解质及阳离子交换膜C. 采用多孔电极的目的是提高电极与电解质溶液的接触面积,并有利于氧气扩散至电极D. 与铝一空气电池相比,镁一空气电池的比能量更高4.镁-过氧化氢燃料电池具有比能量高。
安全方便等优点。
其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关于该电池的叙述正确的是()A. 该电池能在高温下正常工作B. 电流工作时, H+向Mg电极移动C. 电池工作时,正极周围溶液的pH将不断变小D. 该电池的总反应式为:该电池的总反应式为Mg+H2O2+H2SO4=MgSO4+2H2O5.采用双极膜电渗析技术,以NaBr为原料,用镁二次电池(有机卤代铝酸镁的THF溶液为电解液)电解制备NaOH和HBr的实验装置如下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镁二次电池工作时,正极上有Mg(OH)2沉淀生成B. 当外电路中通过n mol电子时,有mmolH+通过离子交换膜bC. 若阴、阳极室中均为Na2SO4溶液,则电解的总反应式为D. 通电10 min后,盐室中溶液的pH降低,低于酸室中溶液的pH6.镁电池作为一种低成本、高安全的储能装置,正受到国内外广大科研人员的关注。
一种以固态含Mg2+的化合物为电解质的镁电池的总反应如下。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充电时,阳极质量减小B. 充电时,阴极反应式:Mg2++2e−=MgC. 放电时,正极反应式为:V2O5+xMg2++2xe−=Mg x V2O5D. 放电时,电路中每流过电子,固体电解质中有2mol Mg2+迁移至正极7.将镁片、铝片平行插入到一定浓度的NaOH溶液中,用导线连接成闭合回路,该装置在工作时,正确的是( )A. 镁比铝活泼,镁失去电子被氧化为Mg2+B. 铝是电池负极,开始工作时溶液中会立即有白色沉淀生成C. 该装置的内、外电路中,均是电子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D. 该装置开始工作时,铝片表面的氧化膜可不必处理8.Mg/LiFePO4电池的电池反应为xMg2++2LiFePO4⇌充电xMg+2Li1-x FePO4+2xLi+,其装放电置示意图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放电时,Li+被还原B. 充电时,镁单质被氧化C. 放电时,电路中每流过2mol电子,有1molMg2+迁移至正极区D. 充电时,阳极上发生的电极反应为LiFePO4−xe−=Li1−x FePO4+xLi+9.电化学在日常生活中用途广泛,图甲是原电池,电池总反应为Mg+ClO-+H2O=Cl-+Mg(OH)2,图乙是电解池,用于含Cr2O72−的工业废水的处理。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图甲中发生的氧化反应是Mg−2e−=Mg2+B. 图乙中惰性电极作电解池的阴极,电极棒上有H2放出C. 图乙中Cr2O72−向惰性电极移动,该极附近有Cr(OH)3生成D. 若图甲作为图乙的电源,当消耗3.6g镁时,理论上可消耗8.4g铁10.一种镁—盐水电池的装置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钢丝绒作负极B. 镁极上产生大量H2C. 电子由镁极沿导线流向钢丝绒极D. 反应片刻后,溶液中产生大量红褐色沉淀11.镁电池是欧盟“展望2020”科研计划项目(E-MAGIC),镁作为阳极材料,允许有较高的能量密度,比锂电池储能效率更高、更便宜、更安全。
镁燃料电池以镁合金作为电池的一极,另一极充入氧化剂(如:过氧化氢、次氯酸盐等)。
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 镁燃料电池中镁合金为负极,发生氧化反应B. 上图电池的总反应式为:Mg+ClO−+H2O=Mg(OH)2↓+Cl−C. 上图电池在放电过程中OH−移向镁电极D. 酸性电解质的镁—过氧化氢燃料电池正极反应为:H2O2+2e−=2OH−12.新型可充电镁—溴电池能量密度高,循环性能优越,在未来能量存储领域潜力巨大。
其工作装置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该电池不能采用水溶液做为电解质溶液B. 电池的总反应为Mg+Br3−Mg2++3Br−C. 电池工作时,右侧电极区Br−的浓度增大D. 该装置可实现化学能与电能的相互转化放电13.用一种镁二次电池(反应为:xMg+Mo3S4⇄Mg x Mo3S4)连接甲、乙装置进行电充电解。
如图所示,a、b、c均为石墨电极,d为Fe电极,电解时d极有气体放出。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甲装置中a的电极反应为4OH−−4e−=O2↑+2H2OB. 放电时镁电池正极的电极反应为Mo3S4+2xe−=Mo3S42x−C. 当d极产生0.56L(标准状况)气体时,b极增重3.2gD. 镁电池放电时,甲池中的SO42−移向a电极14.已知:镁电池的总反应为:,某车载锂离子电池的总反放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应为:⇌充电A. 镁电池放电时,向负极移动B. 用镁电池给车载锂离子电池充电时连接方式如上图所示C. 锂离子电池放电时,负极的电极反应式为:D. 镁电池充电时,阳极发生的反应为:15.加拿大MagPower system公司研制的镁—H2O2电池采用海水做电解质溶液,其结构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正极反应式为:H 2O 2+2e −+2H +=2H 2OB. 电池工作时,负极区产生的Mg 2+通过阳离子交换膜进入正极区以维持电解质溶液呈中性C. 电池工作时,正极区的SO 42−的通过阴离子交换膜进入负极区以维持电解质溶液呈中性D. 每向外电路提供1mole −,理论上消耗硫酸0.5mol16. 2017年5月23日交通运输部在南海华阳礁举行华阳灯塔和赤灯塔竣工发光仪式,宣布两座大型多功能灯塔正式发光并投入使用。
灯塔可用镁海水电池提供能源,其装置如图所示。
下列有关海水电池的说法正确的是()A. Mg 电极为电池的正极B. 该电池工作一段时间后左侧溶液质量减轻C. 正极的电极反应式为H 2O 2+2e −+2H +=2H 2OD. 每转移2 mol 电子,2molH +由交换膜左侧向右侧迁移17. 由下列实验和现象能推出相应结论的是( )实验操作实验现象 结论 A 加热盛有少置NH 4HCO 3固体的试管,并在试管口放置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石蕊试纸变蓝NH 4HCO 3显碱性 B 向某无色溶液中滴加稀盐酸,将产生的无色气体通入品红溶液 品红溶液褪色 原溶液中一定含有SO 32- C 向2支各盛有2mL 相同浓度银氨溶液的试管中分别加入2滴相同浓度的NaCl 和NaI 溶液 一只试管中产生黄色沉淀,另一支中无明显变化 相同温度下,AgCl 在水中的溶解度大于AgI 的溶解度D 在以镁、铝为电极,氢氧化钠溶液为电解质溶液的原电池装置中镁表面有气泡产生金属活动性:Al>MgA. AB. BC. CD. D18.锌、铁、镁、铝、锂等金属都可以用在金属燃料电池中.某金属燃料电池的基本结构如图所示,其中Y电极为石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该电池工作时,电子沿M→电解液→Y电极流动B. 若M为铝,则该电池工作时溶液的pH将不断增大C. 若M为镁,则该电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Mg+O2=2MgOD. 若M为铁,则该电池工作时负极发生的反应为Fe−2e−=Fe2+19.采用金属镁作负极的可充电镁电池具有资源丰富、理论比能量高等优点。
南京大学研究发现新型镁电池负极材料TiO2-x,TiO2-x晶体中存在的晶体缺陷可用于提高导电性和提供镁离子储位,该电池的工作原理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 放电时,a电极电势低于b电极B. 充电时,Mg2+向a电极移动C. 放电时,负极的电极反应式为Mg n TiO2−x−2ne−=nMg2++TiO2−xD. 充电时,当有0.2mole−转移时,b电极的质量减少2.4g20.用镁次氯酸钠燃料电池作电源模拟消除工业酸性废水中的Cr2O72-的过程(将Cr2O72-还原为Cr3+),装置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金属铁电极的电极反应式为Fe−2e−=Fe2+B. 装置中电子的流动路线是C电极→惰性电极→金属铁电极→D电极C. 装置工作过程中消耗14.4 g Mg,理论上可消除0.1 mol Cr2O72−D. 将Cr2O72−处理后的废水比原工业废水的pH大21. 一种高能纳米级Fe 3S 4和镁的二次电池,其工作原理为:Fe 3S 4+4Mg ⇌充电放电3Fe+4MgS ,装置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放电时,镁电极为负极B. 放电时,正极的电极反应式为Fe 3S 4+8e −=3Fe +4S 2−C. 充电时,阴极的电极反应式为MgS +2e −=Mg +S 2−D. 充电时,S 2−从阴离子交换膜左侧向右侧迁移答案和解析1.【答案】D【解析】解:放电时,左边镁为负极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反应式为Mg-2e-=Mg2+,右边为正极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反应式为Li1-x FePO4+xLi++xe-=LiFePO4,阳离子移向正极;充电时,外加电源的正极与正极相连,负极与负极相连,结合电子转移守恒进行计算解答。
A.放电时,阳离子移向正极,所以Li+由左向右移动,故A正确;B、放电时,右边为正极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反应式为Li1-x FePO4+xLi++xe-=LiFePO4,故B正确;C、充电时,外加电源的正极与正极相连,所以外加电源的正极与Y相连,故C正确;D、充电时,导线上每通过1mole-,左室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反应式为Mg2++2e-=Mg,但右室将有1molLi+移向左室,所以溶液质量减轻12g-7g=5g,故D错误;故选:D。
本题考查充电电池的原理,为高频考点,明确电极的判断、离子移动方向即可解答,难点是电极反应式的书写。
2.【答案】B【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新型电池,为高频考点,把握实验装置的作用、原电池的工作原理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与应用能力的考查,注意电解质的判断,题目难度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