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原电池教案

合集下载

高中化学教案录原电池

高中化学教案录原电池

高中化学教案录原电池
教学目标:
1. 了解原电池的构造和工作原理;
2. 掌握原电池的酸性和碱性电解质的选择;
3. 学会计算原电池的电动势。

教学重点:
1. 原电池的构造;
2. 原电池的工作原理;
3. 原电池中电解质的选择。

教学难点:
1. 原电池的电动势的计算。

教学准备:
1. 实验室用品:玻璃烧杯、铜片、锌片、盐酸溶液、硝酸铜溶液、酒精灯等;
2. 教学资料:原电池构造与工作原理的介绍PPT。

教学步骤:
一、导入(5分钟)
通过提问引导学生了解电池的作用以及原电池和干电池的区别。

二、理论讲解(15分钟)
1. 介绍原电池的构造,包括正极、负极和电解质;
2. 分析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即正极离子的还原和负极离子的氧化过程。

三、实验操作(30分钟)
1.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用铜和锌等金属片做电极,用不同酸性和碱性电解质测试原电池的电动势;
2. 让学生记录实验数据,观察实验现象。

四、实验结果分析(10分钟)
1. 学生归纳实验结果,分析不同电解质对原电池电动势的影响;
2. 教师指导学生计算原电池的电动势。

五、总结(5分钟)
1. 教师进行总结,强调原电池的构造和工作原理;
2. 学生发表自己的理解和感悟。

六、作业布置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回答几个与原电池相关的问题,并完成相关练习题。

高中化学优秀教案原电池

高中化学优秀教案原电池

高中化学优秀教案原电池
教学目标:
1. 掌握原电池的基本原理和组成结构;
2. 了解原电池的工作过程和应用;
3. 能够分析原电池中的化学反应过程。

教学重点:
1. 原电池的定义和基本结构;
2. 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和应用;
3. 原电池中的化学反应过程。

教学难点:
1. 掌握原电池中离子传递的过程;
2. 理解原电池中正极和负极的反应过程。

教学准备:
1. 实验器材:电池、导线、灯泡等;
2. 实验材料:铜、锌等金属片;
3. 手册、PPT等教学辅助材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老师简要介绍原电池的概念和作用,引出原电池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

二、讲解原理(15分钟)
1. 原电池的定义: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
2. 原电池的组成:正极、负极、电解质和电池壳;
3. 原电池的工作原理:正极反应、负极反应和离子传递过程。

三、实验操作(20分钟)
1. 实验一:利用铜、锌片制成原电池;
2. 实验二:观察原电池的工作过程,测量电压和电流值。

四、分析讨论(10分钟)
学生根据实验结果进行分析,总结原电池中的化学反应过程和离子传递规律。

五、拓展延伸(10分钟)
引导学生思考原电池在生活中的应用,并探讨不同类型的原电池。

教学反馈:
学生回答问题,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和难点,检查学生对原电池的理解程度。

作业布置:
1. 完成思考题;
2. 撰写实验报告,分析原电池实验结果。

教学反思:
教师根据学生学习情况和表现进行调整和反思,优化教学内容和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高中化学必修二《原电池原理及其应用》教案设计

高中化学必修二《原电池原理及其应用》教案设计

高中化学必修二《原电池原理及其应用》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o学生能够理解原电池的基本概念和工作原理。

o学生能够掌握原电池的组成要素及电极反应式的书写方法。

o学生能够了解常见原电池的类型及其应用。

2.能力目标:o学生能够通过实验观察和数据分析,理解原电池产生电流的过程。

o学生能够运用原电池原理解决实际问题,如设计简单的原电池装置。

o学生能够培养科学探究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o培养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探索自然现象的热情。

o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了解电池使用对环境的影响。

o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勇于尝试新事物。

二、教学内容4.重点内容:o原电池的基本概念和工作原理。

o原电池的组成要素和电极反应式的书写。

o常见原电池的类型及其应用。

5.难点内容:o理解原电池内部电子转移和离子移动的过程。

o书写复杂的电极反应式和总反应式。

o设计并制作简单的原电池装置。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用于介绍原电池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讨论法:组织学生小组讨论原电池的组成要素和电极反应。

-实验法:通过实验操作,让学生观察原电池产生电流的过程。

-案例分析法:分析常见原电池的应用实例,加深理解。

-多媒体教学: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和实验过程。

四、教学资源-教材:高中化学必修二教材。

-教具:黑板、粉笔、多媒体投影仪。

-实验器材:铜片、锌片、稀硫酸、导线、电压表、烧杯等。

-多媒体资源:原电池工作原理动画、实验视频、课件。

五、教学过程六、课堂管理1.小组讨论:每组4-5人,确保每个学生都有参与机会,指定小组长负责协调讨论和记录。

2.课堂纪律:明确课堂规则,如举手发言、保持安静等,对违规行为及时提醒和处理。

3.激励策略:对积极参与讨论、实验表现突出的学生给予表扬和奖励,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七、评价与反馈1.课堂小测验:在课堂结束时进行小测验,检查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掌握情况。

2.课后作业:布置书面作业和实验报告,要求学生独立完成,以巩固所学知识。

高中化学原电池教案设计

高中化学原电池教案设计

高中化学原电池教案设计
教学重点和难点: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及构造、原电池的应用。

教学准备:实验器材:铜板、锌板、铜硫酸、锌硫酸、酒精灯等。

教学过程设计:
1. 导入:通过一个生活中的例子引出原电池的概念,引导学生思考原电池的作用和原理。

2. 理论讲解:详细讲解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和构造,介绍电极、电解液、电动势的概念。

3. 实验操作:组织学生进行铜锌原电池的实验操作,观察铜板和锌板在铜硫酸和锌硫酸中的反应情况。

4. 实验结果分析:通过实验结果,让学生总结出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并讨论原电池中各个部件的作用。

5. 应用拓展:介绍原电池在日常生活和工业中的应用,让学生了解原电池的重要性和广泛应用。

6. 思维拓展:通过一些实例引导学生思考原电池可能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方向,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7. 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强调原电池在生活中的作用和重要性。

教学反思:本节课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实验操作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和应用,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同时,通过应用拓展和思维拓展部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对化学知识有更深层次的理解和应用。

高中化学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原电池教案

高中化学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原电池教案

选修4 《化学反应原理》原 电 池一、原电池及其工作原理课前导学1.概念原电池是把原电池是把 能转化为能转化为 能的装置。

能的装置。

2.原电池的构成条件(1)一看反应:一看反应:看是否有能自发进行的_________________发生(一般是活泼性强的金属与电解质溶液反应)。

(2)二看两电极:一般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两电极。

的两电极。

(3)三看是否形成闭合回路,形成闭合回路需三个条件:三看是否形成闭合回路,形成闭合回路需三个条件:①____________________溶液;溶液;②两电极直接或间接接触;③两电极插入_________溶液。

总结为“氧化还原是核心,两极一液成回路”总结为“氧化还原是核心,两极一液成回路” 3.工作原理以锌铜原电池为例以锌铜原电池为例电极名称电极名称 负极负极 正极正极 电极材料电极材料 电极反应式电极反应式 反应类型反应类型总反应式总反应式电子流向电子流向 从______流出沿导线流入______ 电流方向电流方向 从______沿导线流向______盐桥中离子移向盐桥中离子移向 盐桥含饱和KCl 溶液,K +移向移向 极,Cl -移向移向极自 学 检 测1.分析下图所示的两个原电池装置,其中结论正确的是( ) A .①②中Mg 均作负极均作负极B .①中Al 表面产生气体,②中Al 表面有固体析出表面有固体析出C .①中Al 作正极,电极反应式为2H ++2e -===H 2↑ D .②中Al 作负极,电极反应式为Al -3e -===Al 3+2.一个原电池的总反应方程式为Zn +Cu 2+===Zn 2++Cu ,该原电池可能为( )A B C D 正极正极 FeCu Zn Al 负极负极ZnZnCuZn电解质溶液电解质溶液 CuSO 4 H 2SO 4 ZnCl 2 CuCl 23.热激活电池可用作火箭、导弹的工作电源。

高中化学原电池面试教案

高中化学原电池面试教案

高中化学原电池面试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化学原电池的基本原理和结构;2. 掌握化学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和电化学反应;3. 能够解释化学原电池在实际应用中的作用。

二、教学内容1. 化学原电池的定义和基本原理;2. 化学原电池的结构和工作原理;3. 化学原电池中发生的电化学反应。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 化学原电池的工作原理;2. 化学原电池中的电化学反应。

四、教学方法1. 理论讲解结合实例分析;2. 实验演示结合课堂讨论;3. 学生互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教学流程1. 引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个化学原电池的实物模型或图片,引导学生了解化学原电池的基本结构和原理。

2. 理论讲解(15分钟)讲解化学原电池的定义、构成要素,工作原理和电化学反应等内容,可以通过简单的实例进行解释。

3. 实验演示(20分钟)进行一个化学原电池实验演示,观察电极反应和传递电子的过程,帮助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化学原电池的工作原理。

4. 课堂讨论(10分钟)让学生分享对化学原电池的认识和疑问,引导他们思考化学原电池在生活中的应用和意义。

5. 总结(5分钟)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化学原电池在电化学领域中的重要性,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相关实验和研究。

六、作业布置1. 复习化学原电池的基本原理和结构;2. 搜集一些关于化学原电池在实际应用中的案例,并写一份简单的报告。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理论讲解和实验演示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更加全面地理解化学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和电化学反应,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实践能力,并且培养了他们的团队协作意识和创新能力。

在今后的教学中,应该继续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探究精神。

高中化学教案原电池

高中化学教案原电池

高中化学教案原电池
教学内容:原电池
教学目标:
1. 了解原电池的定义和组成结构。

2. 掌握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和电解质的作用。

3. 能够解释原电池中化学反应的电子传递过程。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原电池的定义和组成结构。

难点:工作原理和化学反应的电子传递过程。

教学准备:
1. 教材资料:化学教材《化学原理》。

2. 实验器材:原电池实验装置、锌板、铜板、酸性溶液等。

3. 录音、视频资料:关于原电池工作原理的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
Step 1:导入
通过图片或实物展示原电池,引导学生了解原电池的定义和组成结构。

Step 2:讲解原电池的工作原理
1. 讲解原电池中阳极、阴极和电解质的作用。

2. 通过图示和实例解释原电池中化学反应的电子传递过程。

Step 3:实验演示
老师进行原电池实验演示,学生观察实验现象,根据实验结果分析原电池的工作原理。

Step 4:师生互动
老师与学生进行互动讨论,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原电池的工作原理。

Step 5:课堂小结
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原电池的组成结构和工作原理。

Step 6:作业布置
布置相关习题作业,巩固学生对原电池的理解和掌握。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原电池的定义和工作原理有了初步的了解和掌握。

在后续教学中,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探索原电池在生活中的应用,并拓展学生的化学知识。

高中化学选修原电池教案

高中化学选修原电池教案

高中化学选修原电池教案
教案应从原电池的定义开始,明确其工作原理是基于氧化还原反应,通过电子的转移产生
电流的过程。

引导学生理解原电池的组成,包括阳极、阴极、电解质溶液以及连接两极的
导线和外部电路。

在讲解了基本概念之后,教案设计应该注重实验操作的训练。

可以通过实验室活动,让学
生亲手构建一个简单的原电池,如锌-铜电池。

在此过程中,学生将观察到锌片逐渐溶解,铜片上则有金属沉积的现象,从而直观感受到电子流动带来的变化。

为了加深理解,教案中还应包含对原电池电动势(电压)的测量。

通过使用伏安计,学生
可以测量不同电解质浓度下的电池电压,进而探讨浓度对电池性能的影响。

这一环节有助
于学生理解Nernst方程及其在实际中的应用。

除了基础实验,教案还应该涉及原电池的类型和应用领域。

例如,介绍铅酸电池、锂电池
等不同类型的原电池,并讨论它们在汽车启动、便携式电子设备等方面的应用。

这不仅能
扩展学生的知识面,还能激发他们对未来技术的兴趣。

教案的另一个重要方面是讨论原电池的环境影响和可持续发展问题。

通过分析废旧电池处
理不当可能对环境造成的危害,教案可以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同时,可以引导
学生思考和探索新型环保电池的研发方向。

教案应包含评估和反馈环节。

通过课堂提问、小组讨论或课后作业,教师可以评估学生对
原电池知识的掌握程度,并根据学生的表现进行针对性的教学调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化学原电池教案
化学化工学院09化师0913010055 叶嘉欣
学科:化学课题:化学能与电能
课型:理论课课时:一节课(45分钟)
教学目的:1、了解原电池的定义;了解原电池的构成条件极其工作原理;并学会判断原电池的正负极。

2、通过老师的讲解和演示实验学会判断该装置是否是原电池装置、判断电
池的正负极
3、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乐于探究化学能转化成电能的奥秘,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感受化学世界和生活息息相关。

教学重点:进一步了解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并判断原电池的正负极。

教学难点:原电池的工作原理(解决方法:通过演示实验观察实验现象,加上老师的引导学生思考正负极发生什么变化,电子流动方向。


教学方法:讲授法、演示实验法
教学过程:
【板书】化学能与电能
教师导入语: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各式各样的电器进入我们的生活。

使用电器都需要电能。

那么,我们使用的电能是怎么来的呢?
学生答:水力发电、火力发电、核能.......
教师:我们来看看我国发电总量构成图吧
教师:由图看出火力发电占发电总量的首位、其次还有水力发电......
教师:我们来看这幅图思考一下火力发电过程能量是怎样转化的?
【学生思考】让学生思考1分钟.。

教师: 通过燃烧煤炭,使化学能转变成热能,加热水使之汽化为蒸汽以推动涡轮机,然后带动发电机发电。

燃烧蒸汽发电机
【投影】化学能→热能→机械能(涡轮机)→电能
教师:但是煤炭发电有很多缺点,大家一起来说说。

学生:污染大、转化率低、煤炭是不可再生能源。

教师:那么是否可以省略中间的过程直接由化学能→电能?
【实验一】将铜片和锌片分别插入稀硫酸溶液中,观察现象并解释原因。

【现象】Zn片上有气泡(H2),Zn片逐溶解;Cu片无明显现象。

【板书】Zn片上发生反应:Zn + 2H+ == Zn2+ + H2↑
【实验二】将铜片和锌片用导线与电流表连接,并插入稀硫酸溶液中,观察现象并解释原因。

【现象】Zn片逐渐溶解但无气泡;Cu片上有气泡(H2);电流计指针偏转。

【设疑】为什么只在铜片和锌片上连接了一条导线,反应现象就不同了呢?思考一下。

【学生讨论】一分钟
教师:指针偏转,说明电路中有电流通过,说明发生了电子定向移动。

Zn 比Cu活泼,用导线连在一起时,锌片逐渐溶解,说明Zn片失去的电子,电子经导线流向Cu 片,溶液中的H+由于电场作用下移向Cu片得电子被还原成H2 (播放Flash动画)【板书】铜片上:2H++2e-= H2↑锌片上Zn-2e-= Zn²+
【过渡】实质上实验二的装置就是一个原电池的装置,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原电池吧。

【板书】原电池定义:将化学能直接转变成电能的装置
负极:失去电子(或电流流进)
原电池
正极:得到电子(或电流流出)
教师:原电池的工作原理
在外电路中,负极失去电子,正极得到电子,电子从负极向正极移动。

在内电路中(在溶液中),溶液中的阴离子向负极移动过,溶液中的阳离子向正极移动。

这样整个电路构成了闭合回路,带电粒子的定向移动产生电流。

教师:
[过渡]回忆思考:通过以上实验想想原电池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构成原电池的条件又有哪些?
教师:原电池组成条件:两极一液一连线
①两种活泼性不同的金属(或其中一种为能导电的非金属,如“碳棒”)作电极,其
中较活泼金属为负极。

较不活泼金属(或非金属)为正极
②电解质溶液
③形成闭合回路
④能自发地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教师:一个原电池装置我们怎样来判断它的正负极呢?
【归纳小结】判断原电池正、负极的方法
1、由组成原电池的两极材料判断:
一般是活泼的金属为负极,活泼性较弱的金属或能导电的非金属为正极。

2、根据电流方向或电子流动方向判断:
电流是由正极流向负极,电子流动方向是由负极流向正极。

3、根据原电池两极发生的变化来判断:
原电池的负极总是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正极总是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

4、电极反应现象
不断溶解,质量减少为负极;有气体产生,或质量增加或不变为正极。

教师:我们来看一下原电池原理有哪些应用
①制作化学电源
②加快反应速率
③判断金属活动性的强弱
④防止金属的腐蚀
教师:这节课我们初步了解了原电池装置,其实我们身边有很多原电池,同学们要善于从生活中发现化学,培养对化学的兴趣。

作业处理:1、调查我们周围有哪些电池是利用原电池原理生产的。

2.上网查询,更多原电池的种类及应用
板书设计:
化学能与电能
实验一:Zn片上发生反应:Zn + 2H+ == Zn2+ + H2↑
实验二:铜片上:2H++2e-= H2↑锌片上Zn-2e-= Zn²+
原电池定义:将化学能直接转变成电能的装置
负极:失去电子(或电流流进)
原电池
正极:得到电子(或电流流出)
教具:多媒体课件
课后反思:
本节课通过生动的化学故事将学生引入奥妙无穷的化学世界。

通过讨论交流,实验探究的办法,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合作交流的能力。

给学生展示自我的机会,培养学生敢于表现自我。

整堂课中,学生兴趣浓厚,自主学习,积极探索,大胆举手发言。

师生间互动,情感交流融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