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幼儿教育心理学试题多选及答案

幼儿教育心理学试题多选及答案幼儿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幼儿心理发展规律及其教育方法的学科。
以下是一份幼儿教育心理学的多选试题及答案,供参考:一、单选题(每题1分,共10分)1. 幼儿期是指哪个年龄段?A. 0-3岁B. 3-6岁C. 6-12岁D. 12-18岁答案:B2. 幼儿认知发展的阶段理论是由哪位心理学家提出的?A. 弗洛伊德B. 皮亚杰C. 埃里克森D. 斯金纳答案:B3. 以下哪个是幼儿期常见的心理现象?A. 焦虑B. 抑郁C. 模仿D. 竞争答案:C4. 幼儿期语言发展的关键期是?A. 0-1岁B. 1-3岁C. 3-6岁D. 6-12岁答案:C5. 幼儿期的自我意识开始形成是在哪个阶段?A. 婴儿期B. 幼儿早期C. 幼儿中期D. 幼儿晚期答案:B二、多选题(每题2分,共20分)6. 幼儿期心理发展的一般特点包括哪些方面?A. 认知能力的发展B. 语言能力的发展C. 社会性行为的发展D. 身体运动能力的发展答案:ABCD7. 以下哪些因素会影响幼儿的心理发展?A. 遗传因素B. 家庭环境C. 教育方式D. 社会文化背景答案:ABCD8. 幼儿期教育的目标包括哪些?A. 促进身体健康B. 培养良好习惯C. 激发学习兴趣D. 培养社会交往能力答案:ABCD9. 幼儿期常见的情绪问题包括哪些?A. 分离焦虑B. 同伴冲突C. 情绪不稳定D. 过度依赖答案:ABCD10. 以下哪些是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的有效方法?A. 角色扮演游戏B. 小组合作活动C. 家庭参与D. 教师引导答案:ABCD结束语:幼儿教育心理学的学习和研究对于理解幼儿的心理发展和提供适宜的教育方法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本试题的练习,希望能够帮助教师和家长更好地了解幼儿的心理特点,为幼儿的健康成长提供支持。
幼儿教育心理学试题库及答案解析

幼儿教育心理学试题库及答案解析一、单选题1. 幼儿期是指哪个年龄段?A. 0-3岁B. 3-6岁C. 6-12岁D. 12-18岁答案:B2. 以下哪个理论是由弗洛伊德提出的?A. 行为主义理论B. 认知发展理论C. 精神分析理论D. 社会学习理论答案:C3.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中,幼儿处于哪个阶段?A. 感觉运动阶段B. 前运算阶段C. 具体运算阶段D. 形式运算阶段答案:B4. 以下哪个不是幼儿心理发展的特点?A. 好奇心强B. 模仿能力强C. 抽象思维能力弱D. 逻辑思维能力发达答案:D5. 幼儿期的自我中心性是指什么?A. 只关心自己B. 以自我为中心进行思考C. 缺乏自我意识D. 缺乏社会意识答案:B二、多选题6. 幼儿期心理发展的影响因素包括哪些?A. 遗传因素B. 环境因素C. 教育因素D. 社会文化因素答案:ABCD7. 以下哪些是幼儿教育的目标?A. 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B. 促进身心健康发展C. 培养社会交往能力D. 培养艺术欣赏能力答案:ABCD三、判断题8. 幼儿期是语言发展的关键期。
答案:正确9. 幼儿期的孩子不需要进行社会化教育。
答案:错误10. 幼儿期的孩子可以通过游戏来学习和发展。
答案:正确四、简答题11. 简述幼儿期心理发展的一般特点。
答案:幼儿期心理发展的一般特点包括好奇心强,模仿能力强,抽象思维能力弱,以及自我中心性。
幼儿在这个阶段对周围环境充满好奇,喜欢模仿成人的行为,但抽象思维能力尚未发展成熟,往往以自我为中心进行思考。
五、案例分析题12. 某幼儿园的小明在画画时总是喜欢模仿其他小朋友的作品,老师应该如何引导?答案:老师应该鼓励小明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而不是单纯模仿。
可以通过提供多样化的材料和主题,激发小明的兴趣,让他尝试不同的绘画方式。
同时,老师可以给予小明正面的反馈和鼓励,帮助他建立自信心。
结束语:幼儿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幼儿心理发展规律和特点的科学,对于指导幼儿教育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职高幼儿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职高幼儿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幼儿心理学研究的主要内容是什么?A. 幼儿的生理健康B. 幼儿的心理健康C. 幼儿的社会适应D. 幼儿的全面发展答案:D2. 幼儿自我意识的发展阶段通常分为哪几个阶段?A. 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B. 感知运动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形式运算阶段C. 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和形式运算阶段D. 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和逻辑运算阶段答案:C3. 根据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幼儿期主要面临的心理社会危机是什么?A. 信任与不信任B. 自主与羞愧C. 主动与内疚D. 勤奋与自卑答案:C4. 幼儿期的语言发展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A. 语言理解能力B. 语言表达能力C. 语言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D. 语言记忆能力答案:C5. 以下哪项不是幼儿期认知发展的特点?A. 以直观形象思维为主B. 思维具有自我中心性C. 思维具有可逆性D. 思维具有具体性答案:C二、简答题1. 简述幼儿期情绪发展的特点。
答案:幼儿期情绪发展的特点包括情绪表达的直接性、情绪反应的易变性、情绪体验的丰富性以及情绪调节的初步性。
2. 描述幼儿期社会性发展的主要任务。
答案:幼儿期社会性发展的主要任务包括建立自我意识、形成基本的社会交往能力、学习社会规则和行为规范、培养合作和分享精神。
三、论述题1. 论述幼儿教育中如何促进幼儿的心理健康。
答案:在幼儿教育中促进幼儿的心理健康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创造一个安全、支持的教育环境;鼓励幼儿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想法;提供多样化的学习活动以满足幼儿的兴趣和需求;培养幼儿的自我效能感和自信心;教育幼儿学会情绪调节和应对策略。
四、案例分析题1. 某幼儿园的小明在集体活动中经常表现出攻击性行为,作为教师,你将如何帮助他?答案:作为教师,首先要观察小明的行为模式,了解其攻击性行为的原因。
然后,可以通过以下方法帮助小明:与小明进行个别谈话,了解他的感受和需求;在集体活动中给予小明适当的关注和引导;教授小明情绪调节和冲突解决的技巧;与家长沟通,共同制定行为矫正计划。
幼儿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幼儿心理学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幼儿期是指哪个年龄段?A. 0-3岁B. 3-6岁C. 6-12岁D. 12岁以上答案:B2. 幼儿心理发展的关键期是:A. 语言发展B. 认知发展C. 社会性发展D. 身体发展答案:B3. 以下哪项不是幼儿心理发展的特点?A. 好奇心强B. 模仿能力强C. 抽象思维能力弱D. 记忆力强答案:D二、填空题4. 幼儿期是人一生中_________和_________发展的关键期。
答案:语言,认知5. 幼儿期的心理发展受到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答案:生理,环境,教育三、简答题6. 简述幼儿期心理发展的一般特点。
答案:幼儿期心理发展的一般特点包括好奇心强、模仿能力高、抽象思维能力较弱、情感表达直接、社会性行为逐渐形成等。
7. 幼儿期教育应如何促进幼儿的心理发展?答案:幼儿期教育应注重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认知能力、社会交往能力,鼓励幼儿进行探索性学习,提供丰富的学习材料和环境,以及通过游戏和实践活动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四、论述题8. 论述幼儿期心理发展与教育的关系。
答案:幼儿期心理发展与教育密切相关。
教育应当根据幼儿的心理发展特点来设计教学内容和方法,以促进幼儿在语言、认知、情感和社会性等方面的健康发展。
同时,教育还应关注幼儿的个体差异,提供适宜的指导和支持,帮助幼儿建立积极的自我概念和学习态度。
五、案例分析题9. 某幼儿园小班的小明在一次绘画活动中,因为画得不像而感到沮丧。
老师应该如何引导小明?答案:老师首先应该肯定小明的努力和尝试,避免直接批评或否定。
然后,老师可以引导小明认识到绘画是一种表达和创造的过程,不必过分追求形似。
老师还可以通过示范、提供简单的绘画步骤或使用不同的绘画材料,帮助小明找到适合自己的绘画方式,激发他的创造力和自信心。
六、计算题10. 如果一个3岁的幼儿每天需要大约1000卡路里的能量,那么他一周需要多少卡路里?答案:一周有7天,所以3岁幼儿一周需要的能量为 1000 卡路里/天× 7 天 = 7000 卡路里。
幼儿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三

幼儿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三一、选择题1. 幼儿期是儿童心理发展的关键时期,以下哪个定律与幼儿心理发展无关?A. 靠近性原理B. 分离性焦虑C. 温室效应D. 反射弧答案:D2. 幼儿时期的主要性格特点是什么?A. 自我中心性B. 社交能力C. 孤独感D. 合作意识答案:A3. 安全感是幼儿心理发展的重要指标,以下哪个因素不会对幼儿形成安全感产生影响?A. 家庭环境B. 社会环境C. 幼儿园教育D. 学习能力答案:D4. 幼儿期是认知能力迅猛发展的时期,以下哪个是幼儿认知能力的主要特点?A. 逻辑思维B. 抽象思维C. 想象力丰富D. 执行能力答案:C二、简答题1. 幼儿期的身体发育和动作能力对心理发展有何影响?答案:幼儿期的身体发育和动作能力的提高可以促进儿童的认知发展和情感发展。
通过身体活动,幼儿可以探索周围环境,培养感官和运动的发展,同时也促进了幼儿的认知能力,如逻辑思维、抽象思维和创造力的培养。
2. 幼儿教育中,如何解决幼儿情绪问题?答案:解决幼儿情绪问题的关键是建立积极的情绪管理机制。
教师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来帮助幼儿解决情绪问题:提供情感支持,鼓励幼儿表达情感;教授情绪管理技巧,如深呼吸和自我放松;提供适当的情绪宣泄渠道,如绘画、游戏等;培养幼儿的自我认知能力,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控制自己的情绪。
三、论述题幼儿期是心理发展的关键时期,教师在幼儿教育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请论述教师在幼儿心理发展中的作用。
幼儿期是儿童心理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儿童性格形成和认知能力发展的重要阶段。
在幼儿心理发展中,教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首先,教师可以通过创造积极的教育环境,提供合适的教育资源和游戏材料,促进儿童的情感和认知发展。
其次,教师可以通过亲和力的表现和言行举止,给予幼儿安全感和信任感,培养健康的人际关系。
同时,教师可以通过启发式的提问、引导幼儿思考和解决问题,促进幼儿的思维发展和创造力的培养。
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教育活动和游戏的方式培养幼儿的社交能力和合作意识,帮助他们逐渐适应集体生活和社会环境。
幼儿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10套)

幼儿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10套)幼儿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一)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干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所得材料自然、真实的一种研究方法是()。
A.问卷法B.谈话法C.观察法D.实验法C【解析】观察法是在自然情景中对人的行为进行有目的的、有计划的、系统的观察和记录,然后对所做记录进行分析,发现心理活动和发展的规律的方法。
2.3岁幼儿一般能集中注意约()。
A.5分钟B.10分钟C.15分钟D.20分钟B【解析】2~3岁婴儿能集中注意10分钟左右。
3.视觉发展的敏感期为()。
A.O~4周B.4~8周C.O~3个月D.O~6个月D【解析】0~6个月是婴儿视觉发育的敏感期。
4.眼手协调动作发生于()。
A.2~3个月B.3~4个月C.4~5个月D.5~6个月D 【解析】6个月左右的新生儿会出现眼手协调。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婴儿主要依靠与具体事物和事件联系进行时间定向B.4岁以后,儿童开始能够学习对持续时间进行估计C.儿童时间知觉发展的方向是时间知觉与时间概念结合起来D.5岁以后儿童能够以行动作为估计时间的参照物C【解析】幼J1It寸间知觉发展的方向是思维参与时间的知觉,即把时间知觉和时间概念结合起来。
6.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一般认为,婴儿对喂奶姿势的再认是第一个条件反射出现的标志B.人工条件反射是在实验中经过专门提供的刺激反复作用而建立的条件反射C.最初人工条件反射的建立晚于自然条件反射D.新生儿的习惯化是不学而能的D【解析】新生儿的习惯化也是学习得到的。
7.下列哪种活动体现了幼儿的再造想象?()A.有些孩子经常会生造一些词语B.在绘画时,有的幼儿把太阳画成绿色C.有的幼儿在看图说话时,能说出许多图上没有但与主题相关的内容D.幼儿把音阶想象成“走楼梯”,从而来理解音阶C【解析】根据语言的表述或非语言的描绘(图样、图解、模型、符号记录等)在头脑中形成有关事物的形象的想象,就是再造想象。
幼儿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10套)

幼儿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10套)幼儿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一)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干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所得材料自然、真实的一种研究方法是()。
A.问卷法B.谈话法C.观察法D.实验法C【解析】观察法是在自然情景中对人的行为进行有目的的、有计划的、系统的观察和记录,然后对所做记录进行分析,发现心理活动和发展的规律的方法。
2.3岁幼儿一般能集中注意约()。
A.5分钟B.10分钟C.15分钟D.20分钟B【解析】2~3岁婴儿能集中注意10分钟左右。
3.视觉发展的敏感期为()。
A.O~4周B.4~8周C.O~3个月D.O~6个月D【解析】0~6个月是婴儿视觉发育的敏感期。
4.眼手协调动作发生于()。
A.2~3个月B.3~4个月C.4~5个月D.5~6个月D 【解析】6个月左右的新生儿会出现眼手协调。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婴儿主要依靠与具体事物和事件联系进行时间定向B.4岁以后,儿童开始能够学习对持续时间进行估计C.儿童时间知觉发展的方向是时间知觉与时间概念结合起来D.5岁以后儿童能够以行动作为估计时间的参照物C【解析】幼J1It寸间知觉发展的方向是思维参与时间的知觉,即把时间知觉和时间概念结合起来。
6.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一般认为,婴儿对喂奶姿势的再认是第一个条件反射出现的标志B.人工条件反射是在实验中经过专门提供的刺激反复作用而建立的条件反射C.最初人工条件反射的建立晚于自然条件反射D.新生儿的习惯化是不学而能的D【解析】新生儿的习惯化也是学习得到的。
7.下列哪种活动体现了幼儿的再造想象?()A.有些孩子经常会生造一些词语B.在绘画时,有的幼儿把太阳画成绿色C.有的幼儿在看图说话时,能说出许多图上没有但与主题相关的内容D.幼儿把音阶想象成“走楼梯”,从而来理解音阶C【解析】根据语言的表述或非语言的描绘(图样、图解、模型、符号记录等)在头脑中形成有关事物的形象的想象,就是再造想象。
职高幼儿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职高幼儿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幼儿心理学研究的主要内容是什么?A. 幼儿的生理发展B. 幼儿的心理发展C. 幼儿的社会适应D. 幼儿的智力培养答案:B2. 以下哪个阶段是幼儿心理发展的关键期?A. 婴儿期B. 学步期C. 学前期D. 学龄期答案:C3. 幼儿的自我意识开始形成的时期是?A. 出生到6个月B. 6个月到2岁C. 2岁到4岁D. 4岁到6岁答案:C4. 幼儿期的同伴关系对幼儿的哪些方面有重要影响?A. 语言发展B. 社会技能C. 认知发展D. 所有以上答案:D5. 以下哪个理论是由皮亚杰提出的?A. 弗洛伊德的心理发展阶段理论B. 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C.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D. 维果茨基的社会文化理论答案:C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6. 幼儿期是人一生中_______和_______发展的关键时期。
答案:心理、社会性7. 幼儿期的儿童通常表现出对新事物的强烈_______,这是他们探索世界的方式。
答案:好奇心8. 幼儿在与同伴交往中,通过模仿学习,逐渐发展出_______。
答案:社会行为9. 幼儿期的儿童在面对挫折时,需要成人的_______和_______。
答案:支持、鼓励10. 皮亚杰认为,幼儿的认知发展分为四个阶段,其中2-7岁属于_______阶段。
答案:前运算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11. 简述幼儿期自我意识的发展特点。
答案:幼儿期的自我意识发展特点主要表现在自我认知的增强,开始意识到自己是一个独立的个体,能够区分自己与他人,以及开始使用“我”来表达自己。
此外,幼儿的自我评价能力也逐渐发展,能够对自己的行为做出简单的评价。
12. 描述幼儿期同伴关系的重要性及其对幼儿发展的影响。
答案:幼儿期的同伴关系对幼儿的社会性发展至关重要。
良好的同伴关系可以促进幼儿的社会技能,如合作、分享和解决冲突的能力。
同时,同伴关系也是幼儿学习社会规则和文化价值观的重要途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幼儿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一)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就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干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所得材料自然、真实的一种研究方法就是()。
A.问卷法B.谈话法C.观察法D.实验法2.3岁幼儿一般能集中注意约()。
A.5分钟B.10分钟C.15分钟D.20分钟3.视觉发展的敏感期为()。
A.O~4周B.4~8周C.O~3个月D.O~6个月4.眼手协调动作发生于()。
A.2~3个月B.3~4个月C.4~5个月D.5~6个月5.下列说法正确的就是()。
A.婴儿主要依靠与具体事物与事件联系进行时间定向B.4岁以后,儿童开始能够学习对持续时间进行估计C.儿童时间知觉发展的方向就是时间知觉与时间概念结合起来D.5岁以后儿童能够以行动作为估计时间的参照物6.下列说法错误的就是()。
A.一般认为,婴儿对喂奶姿势的再认就是第一个条件反射出现的标志B.人工条件反射就是在实验中经过专门提供的刺激反复作用而建立的条件反射C.最初人工条件反射的建立晚于自然条件反射D.新生儿的习惯化就是不学而能的7.下列哪种活动体现了幼儿的再造想象?()A.有些孩子经常会生造一些词语B.在绘画时,有的幼儿把太阳画成绿色C.有的幼儿在瞧图说话时,能说出许多图上没有但与主题相关的内容D.幼儿把音阶想象成“走楼梯”,从而来理解音阶8.标志着儿童思维真正发生的就是()。
A.语词概括的出现B.真观概括的出现C.动作概括的出现D.感知概括的出现9.某幼儿给“鱼”下定义时说:“鱼就是一种会游的动物”。
该幼儿的概括水平为()。
A.初步概念水平B.依据具体特征下定义C.不会下定义D.同义反复10.情境言语与连贯言语的主要区别在于()。
A.就是否完整连贯B.就是否反映了完整的思想内容C.就是否为双方所共同了解D.就是否直接依靠具体事物作支柱11.不但关心自己在行动中就是否符合道德标准,而且开始关心别人的行为就是否符合道德标准,由此产生相应的情绪,这就是()幼儿道德感发展的表现。
A.小班B.中班C.大班D.小学低年级12.下列哪一条符合儿童动作发展的规律?()A.从局部动作发展到整体动作B.从边缘部分到中央部分C.从粗大动作发展到精细动作D.从下部动作发展到上部动作13.对黏液质的孩子,应着重()。
A.防止粗枝大叶,虎头蛇尾B.培养勇于进取、豪放的品质C.培养积极探索精神及踏实、认真的特点D.防止任性、粗暴14.()就是幼儿道德发展的核心问题。
A.亲子关系的发展B.性别角色的发展C.亲社会行为的发展D.社交技能的发展15.()就是促进幼儿心理发展的最好的活动形式。
A.游戏B.学习C.劳动D.交往二、简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16.3~6岁幼儿有意注意有哪些特点?17.简述感觉与知觉在学前儿童心理发展中的作用。
18.如何理解“3~6岁幼儿的无意记忆占优势”?19.简述幼儿再造想象的主要特点。
20.学前儿童语句结构变化的一般特点就是什么?21.什么就是依恋?依恋有哪几种类型?三、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2分。
共24分)22.举例说明学前儿童前概念阶段的主要思维特点。
23.试论述幼儿自我评价发展的趋势与主要特点。
四、案例分析题(本大题10分)24.宝宝的爸爸妈妈都就是大学教授。
在宝宝4岁的时候,有人说,遗传了这么优秀的基因,宝宝以后一定也会非常优秀;也有人说,宝宝以后的发展关键还就是瞧父母的教育以及后天环境的影响,与遗传没有什么关系。
听到这些说法,宝宝的爸爸妈妈私下里嘀咕,环境与遗传对于宝宝大约就是一半对一半吧。
请根据所学理论简要评析这些观点。
一、单项选择题1.C【解析】观察法就是在自然情景中对人的行为进行有目的的、有计划的、系统的观察与记录,然后对所做记录进行分析,发现心理活动与发展的规律的方法。
2.B【解析】2~3岁婴儿能集中注意10分钟左右。
3.D【解析】0~6个月就是婴儿视觉发育的敏感期。
4.D【解析】6个月左右的新生儿会出现眼手协调。
5.C【解析】幼J1It寸间知觉发展的方向就是思维参与时间的知觉,即把时间知觉与时间概念结合起来。
6.D【解析】新生儿的习惯化也就是学习得到的。
7.C【解析】根据语言的表述或非语言的描绘(图样、图解、模型、符号记录等)在头脑中形成有关事物的形象的想象,就就是再造想象。
8.A【解析】最初的语词概括的形成,就是儿童思维的标志。
9.B【解析】题干中体现出儿童的概括水平还处于根据具体特征下定义的水平。
10.D【解析】情境语言与连贯语言的主要区别在于就是否直接依靠具体事物作支柱。
11.B【解析】小班儿童还不了解与熟悉行为规则,到中班开始对自己与别人的行为进行评价与体验。
12.C【解析】每个儿童动作发展的顺序大致相同,时间也大致相近。
其规律就是:(1)从整体动作到局部动作;(2)从上部动作到下部动作;(3)从中央部分的动作到边缘部分的动作;(4)从粗大动作到精细动作;(5)从无意动作到有意动作。
13.B【解析】黏液质的心理特点:稳重,考虑问题全面;安静,沉默,善于克制自己;善于忍耐;情绪不易外露;注意力稳定而不容易转移,外部动作少而缓慢。
因此,应着重培养她们勇于进取、豪放的品质。
14.C【解析】亲社会行为的发展就是幼儿道德发展的核心问题。
15.A【解析】游戏就是促进幼儿心理发展的最好的活动方式。
二、简答题16.【答案要点】(1)受大脑发育水平的局限,幼儿的有意注意开始发展,但不能充分发展;(2)幼儿的有意注意就是在外界环境,特别就是成人的要求下发展的;(3)幼儿逐渐学习一些注意的方法;(4)有意注意就是在一定的活动中实现的。
17.【答案要点】感知觉就是认识活动的开端。
在感知觉的基础上,人们才能形成记忆、想象、思维等一系列较复杂的心理过程,才能更进一步地认识客观事物。
儿童的情绪情感也常受感知觉的影响而变化。
因感知觉的返回作用,即通过感知的纠正这个中间机制,感知觉的发展也能促进儿童对自己行为的控制。
18.【答案要点】3~6岁儿童无意记忆占优势体现在:(1)无意识记效果优于有意识记;(2)由于记忆加工能力的发展,无意识记的效果随年龄增长而提高;(3)幼儿无意识记就是积极认知活动的副产物。
19.【答案要点】(1)幼儿的想象常常依赖于成人的言语描述;(2)幼儿的想象常常根据外界情景的变化而变化;(3)幼儿想象中的形象多就是记忆表象的极简单加工,缺乏新异性。
20.【答案要点】(1)从混沌一体到逐步分化;(2)句子结构从松散到逐步严谨;(3)句子的结构由压缩、呆板到逐步扩展与灵活。
21.【答案要点】依恋就是对特定的人持久的感情联系,从婴儿的角度瞧,与安全的需要有关。
新生儿与婴幼儿早期处于一种无助状态,生存的本能让她们寻找保护者。
依恋就是她们天生的行为,为的就是唤起注意,使一个依恋对象能留在身边,在危险与不安全情境下提供保护作用。
依恋的种类有安全型依恋、焦虑一反抗型依恋、焦虑一回避型依恋三种。
三、论述题22.【答案要点】前概念思维就是中心化的思维,或称自我中心思维。
(1)这阶段的主要特点就是思维开始运用象征性符号进行,出现表征现象。
如幼儿瞧到山上有雾就说“雾爸爸抽烟”,后来瞧到洗澡时的水蒸气说“雾爸爸”等。
(2)还没有形成一般的类的关系,只有“半个别、半一般”的关系。
如幼儿认为比自己小的女孩都就是妹妹,她们将来长大都会变成她自己;还表现在认为个别成分并不就是在整体之中。
(3)由于不掌握部分与整体的关系,只有部分与部分的直接等同,因而她们常常运用的就是“转导推理”。
比如,瞧到湖边小浪把沙土推前推后,幼儿喊道:“这像就是给小姑娘梳头!”23.【答案要点】自我评价大约从2~3岁开始。
幼儿自我评价的发展与幼儿认知及情感的发展密切联系着。
其特点如下:(1)主要依赖成人的评价。
幼儿还没有独立的自我评价,就是靠成人对她的评价。
例如,她们评价自己就是好孩子,因为“老师说我就是好孩子”。
(2)自我评价常常带有主观情绪性。
幼儿往往不从具体事实出发,而从情绪出发进行自我评价。
(3)自我评价受认知水平的限制。
此阶段幼儿的认知水平的局限表现在笼统性、局部性、外部行为、没有评价的论据等方面。
四、案例分析题24.【答案要点】儿童的发展必须具备的客观条件就是:人脑与周围现实。
一方面,遗传因素与生理成熟就是影响儿童心理的生物因素。
遗传提供人类心理发展的最基本的自然物质前提,也奠定儿童心理发展个别差异的最初基础。
生理成熟就是指机体生长的程度或水平,即生理发展。
在遗传的基础上,儿童从受精卵开始要经历十多年的生理成熟过程。
虽然遗传素质与遗传程序制约着儿童的生理成熟,但成熟并不由遗传绝对决定。
二者之间就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另一方面,环境与教育就是影响儿童发展的社会因素。
社会环境使遗传所提供的心理发展的可能性变为现实,就是制约儿童心理发展的水平与方向的重要因素。
可见遗传与环境的影响缺一不可。
幼儿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二)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就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干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认为遗传对心理发展作用的大小依赖于环境的变化;而环境作用的发挥,也受到遗传限度的制约,这种理论就是()。
A.遗传决定论B.环境决定论C.二因素论D.相互作用论2.学前儿童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就是()年龄范围内的儿童心理的发展规律。
A.0~3岁B.O~6岁C.O~12岁D.0~18岁3.儿童最初对世界的认知活动,突出表现在()的集中。
A.触摸觉与视觉B.知觉发生与视觉、听觉C.口腔触觉与视觉D.动觉与机体觉4.人生头2~3年心理发展成就的集中表现就是()。
A.手眼协调动作B.独立性的出现C.坚持性的出现D.分离焦虑的出现5.关于学前儿童注意的发展,正确的说法就是()。
A.定向性注意随年龄的增长而占据越来越大的地位B.有意注意的发展先于无意注意的发展C.定向性注意的发生先于选择性注意的发生D.选择性注意的范围扩大,定向性注意的范围缩小6.儿童注意开始受到表象影响的年龄就是()。
A.1岁以前B.1~3岁C.3~4岁半D.4岁半~6岁7.眼手(视触)协调的出现的主要标志就是()。
A.抓握反射B.伸手能够抓到东西C.手的无意性抚摸D.无意的触觉活动8.成人习惯于说:“您如果不多加衣服就会感冒。
”孩子则不能接受这种预见的后果,她瞧到小布裙子好瞧,她要穿。
这说明这个小孩的思维还处在()阶段。
A.直观行动思维B.具体形象思维C.前概念思维D.抽象逻辑思维9.幼儿形成数概念的关键就是()。
A.掌握数的顺序B.知道数的实际意义C.掌握数的组成D.能辨数10.下列活动属于“言语过程”的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