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阶段性自我检测试题
高三阶段性测试题及答案

高三阶段性测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1. 下列关于细胞分裂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 细胞分裂是细胞生命周期的必经阶段B. 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量会加倍C. 细胞分裂可以增加细胞数量D. 细胞分裂是细胞生长的唯一方式答案:D2. 以下哪项不是光合作用的产物?A. 氧气B. 葡萄糖C. 二氧化碳D. 水答案:C3. 以下关于遗传物质DNA的描述,正确的是:A. DNA是蛋白质的一种B. DNA分子由核糖核酸组成C. DNA分子具有双螺旋结构D. DNA分子在细胞质中复制答案:C4. 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描述,错误的是:A. 生态系统由生物群落和非生物环境组成B. 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C. 生态系统中能量只能单向流动D. 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可以循环利用答案:C5. 以下关于牛顿第二定律的描述,正确的是:A. 力是改变物体速度的原因B. 物体的质量越大,加速度越小C. 力和加速度方向相反D. 力和速度方向相反答案:A6. 以下关于电磁波的描述,错误的是:A. 电磁波可以在真空中传播B. 电磁波的传播速度是光速C. 电磁波是横波D. 电磁波是纵波答案:D7. 下列关于化学反应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 化学反应中原子不会消失B. 化学反应中元素的种类不会改变C. 化学反应中分子的种类会改变D. 化学反应中原子的种类会改变答案:D8. 以下关于基因突变的描述,正确的是:A. 基因突变是遗传物质的永久性改变B. 基因突变只发生在生殖细胞中C. 基因突变是生物进化的原动力D. 基因突变是生物进化的唯一方式答案:A9. 下列关于热力学第一定律的描述,正确的是:A. 能量不能被创造或消灭B. 能量可以无限制地转换C. 能量守恒定律不适用于化学反应D. 能量守恒定律只适用于物理变化答案:A10. 以下关于相对论的描述,错误的是:A. 相对论由爱因斯坦提出B. 相对论认为时间和空间是相对的C. 相对论认为光速是宇宙中最快的速度D. 相对论认为质量与速度无关答案:D二、填空题(每题4分,共20分)1. 在化学反应中,反应物的总能量与生成物的总能量之间的关系可以用______定律来描述。
广东省语文高三上学期自测试卷及答案解析

广东省语文高三上学期自测试卷及答案解析一、现代文阅读Ⅰ(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邂逅一只鸟刘醒龙①一场春雨过后,空气里弥漫着一种说不出的清新与滋润。
在氤氲的暮色中,我独自漫步在乡间的小路上,任思绪随着春风轻轻飘扬。
②不经意间,我注意到一只小鸟在路边欢快地跳跃着,它的小嘴不停地在地上啄着。
出于好奇,我悄悄走近,只见它那双黑亮的眼睛机警地望着我,却并没有飞走。
我停下脚步,仔细打量这只小鸟,它身穿一件深褐色的外衣,尾巴上点缀着一些白色的斑点,正是一只我不曾见过的鸟儿。
③看着这只小鸟,我的心中涌起一种莫名的亲切感。
或许是因为它的模样与家乡常见的那些鸟儿有所不同,又或许是因为它在这宁静的乡村小路上与我不期而遇,给了我一种久违的惊喜。
④我轻轻地蹲下身子,尽量保持安静,生怕惊扰了它。
小鸟似乎感受到了我的善意,它并没有飞走,而是继续在地上啄食着。
我仔细观察着它的每一个动作,它的每一次跳跃都显得那么轻盈而有力,每一次啄食都充满了生机与活力。
⑤就在这时,我突然意识到,自己竟然已经很久没有这样近距离地观察过一只小鸟了。
在忙碌的生活和工作中,我们往往忽略了身边这些微小而美好的生命。
它们虽然平凡,但却以自己的方式诠释着生命的价值与意义。
⑥我静静地站在那里,看着小鸟欢快地跳跃、啄食,心中充满了感动与敬畏。
我想,这只小鸟或许就是大自然派来提醒我的使者吧,它让我重新感受到了生命的美好与珍贵。
⑦就在这时,小鸟突然停止了啄食,它抬起头,那双黑亮的眼睛望着我,仿佛在与我进行一场无声的交流。
我微笑着对它点了点头,心中充满了感激与温暖。
我知道,这只小鸟已经成为了我的朋友,它让我在这宁静的乡村小路上收获了一份意外的惊喜与感动。
⑧随后,小鸟振翅高飞,消失在远处的树林中。
我望着它远去的背影,心中充满了祝福与期待。
我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们一定还会在某个地方再次相遇。
5.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作者在春雨后的乡间小路上偶遇一只小鸟,这一场景清新自然,充满了生机与活力,为文章营造了一种宁静而美好的氛围。
最新高三阶段性诊断测试卷(答案详解)

高三语文考试(考试时间:150分钟试卷满分:150分)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已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来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现代文阅读(36分)(-)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早期绘画,主要建立在“应物象形”“象人”“象物”“图形”这些观念上。
中国绘画最早的传统是写实、写形、象人、象物。
中国画具有写形、象形之历史传统,虽然文人画重写意简笔,但仍有写实工笔的意蕴存在于中国画的形式和精神之中,否则,中国画会拒绝西式素描、明暗造型等手法,而西方之古典写实方法在中国也会水土不服。
无论是徐悲鸿、蒋兆和等人的教学与创作体系,还是周昌谷、方增先等人的新浙派人物画,都较为成功地将西方写实因素同中国水墨画相结合,推动中国画的现当代革新。
如果中国画本身没有工笔写实的历史传统和白描、色彩晕染等方法,这种结合就没有基础,这种革新也就不会成功。
中国美学精神又有言志表情的传统。
先秦至汉魏美学,将诗歌、音乐和书法都看成是心灵意志和情感的表达。
汉魏六朝绘画美学虽然主形和重形,但是心志论和情感论美学精神对于绘画仍有影响,这种影响在理论上主要表现在东晋顾恺之的“以形写神”“传神观照”,以及南朝宗炳的“畅神”和谢赫的“气韵生动”等观念中。
顾恺之、宗炳、谢赫都是著名画家,他们在强调写形、象形的同时,还注意到写形状物的精神表达,即更高的精神与心志内容的要求,就是要以形写神”“传神”,还要“畅神”,借以达到最高的美学标准“气韵生动”。
对“意”的表达也是中国画最重要的本质特点。
唐代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中指出“意存笔先,画尽意在”。
苏轼进一步发展了士大夫画观即文人画观,强调以画达意,以诗适情。
山东省菏泽市语文高三上学期自测试题及解答

山东省菏泽市语文高三上学期自测试题及解答一、现代文阅读Ⅰ(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标题:书海泛舟,心灵的远航在人生的长河中,书籍如同点点繁星,照亮我们前行的道路。
它们不仅是知识的宝库,更是灵魂的灯塔,引领我们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中寻找方向,实现心灵的远航。
(一)书籍的力量书籍,自古以来便是人类智慧的结晶。
从古老的竹简到现代的电子书,它们承载着不同时代、不同文化的精华。
每一本书都是一个世界,一个思想的宇宙。
当我们翻开书页,便如同穿越时空,与先贤对话,与智者交流。
这种跨越时空的交流,让我们得以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眺望更远的风景。
书籍的力量,在于它能启迪智慧,激发潜能。
正如苏格拉底所言:“没有反思的生活是不值得过的。
”而书籍,正是我们反思生活、提升自我的重要工具。
在书中,我们可以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领悟人生的真谛,甚至改变我们的命运。
(二)心灵的远航阅读,不仅是对知识的追求,更是对心灵的滋养。
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我们往往被各种琐事所困扰,心灵得不到真正的放松和宁静。
而阅读,就像是一艘带我们远离喧嚣的航船,让我们在书海中畅游,享受那份独有的宁静与美好。
在书籍的陪伴下,我们的心灵得以远航。
我们可以跟随作者的笔触,走进不同的世界,体验不同的人生。
在《红楼梦》的大观园中,我们感受世态炎凉;在《西游记》的取经路上,我们领悟坚持与勇气;在《百年孤独》的魔幻现实中,我们思考家族与命运的轮回。
每一次阅读,都是一次心灵的洗礼,让我们变得更加坚韧、更加宽容。
(三)结语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书籍依然是我们最宝贵的财富。
它们不仅承载着人类文明的精华,更是我们心灵的栖息地。
让我们珍惜每一次阅读的机会,让书籍成为我们人生旅途中的良师益友。
在书海中泛舟,让我们的心灵得以远航,去追寻那些更加高远、更加美好的梦想。
1.下列关于“书籍的力量”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书籍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承载着不同时代、不同文化的精华。
山东省枣庄五中2024届高三4月份阶段性自测题物理试题

山东省枣庄五中2024届高三4月份阶段性自测题物理试题一、单选题:本题共7小题,每小题4分,共28分 (共7题)第(1)题外环线圈中通有正弦交流电,它产生的磁场会与所遇的金属物发生作用,导致金属物自身也会产生微弱的电流,来自金属物的磁场进入内环线圈被接收到后,检测器会发出报警声。
若外环线圈某时刻产生向下且增强的磁场,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此时金属物产生的感应磁场的方向竖直向下B.此时金属物中的涡流从上往下看是沿顺时针方向C.金属物发出的磁场穿过内环线圈时,内环线圈会产生微弱的电流D.金属物发出磁场是一种电磁感应现象第(2)题如图所示,一竖直杆固定在小车上,杆与小车总质量为M。
杆上套有一质量为m的物块,杆与物块间动摩擦因数为。
对小车施加一水平力,同时释放物块,使小车和物块均由静止开始加速运动,测得t时刻小车的速度为,g为重力加速度,不计地面摩擦。
则t时刻物块的速度为( )A.B.C.D.第(3)题如图所示,一具有磁性的小铁球用轻质柔软的细绳挂于铁架台上的O点,将小球拉离平衡位置并释放,小球摆动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铁架台中会产生涡流B.小球仅受两个力的作用C.小球速度为0时加速度也为0D.小球每次经过最低点时都处于平衡状态第(4)题如图所示,一根细线一端系在天花板上,另一端系在木箱上,木箱内放有一个质量m=0.1kg的物块,物块与水平轻质弹簧相连,弹簧的另一端与木箱左壁相连,此时弹簧处于伸长状态,弹簧的弹力为0.5N,物块保持静止状态。
取重力加速度。
用剪刀把细线剪断的瞬间,物块的加速度大小是( )A.a=0B.C.D.第(5)题2023年10月26日17时46分,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船与空间站组合体完成自主快速交会对接。
飞船的发射过程可简化为:飞船从预2023年10月26日17时46分,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船与空间站组合体完成自主快速交会对接。
飞船的发射过程可简化为:飞船从预定轨道Ⅰ的A点第一次变轨进入椭圆轨道Ⅱ,到达椭圆轨道的远地点B时,再次变轨进入空间站的运行轨道Ⅲ,与空间站实现对接。
2024届天津市河东区高三下学期居家学习自我检测物理核心考点试题(基础必刷)

2024届天津市河东区高三下学期居家学习自我检测物理核心考点试题(基础必刷)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包含8小题,每小题4分,共32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共8题)第(1)题如图所示,用绝缘支架将带电荷量为+Q的小球a固定在O点,一粗糙绝缘直杆与水平方向的夹角θ=30°,直杆与小球a位于同一竖直面内,杆上有A、B、C三点,C与O两点位于同一水平线上,B为AC的中点,OA=OC=L。
小球b质量为m,带电荷量为-q,套在直杆上,从A点由静止开始下滑,第一次经过B点时速度是v,运动到C点时速度为0。
在+Q产生的电场中取C点的电势为0,重力加速度为g,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小球b经过B点时加速度为0B.小球b从A点到C点过程中产生的内能为C.小球b的电势能最小值为D.小球b到C点后又从C点返回到A点第(2)题如图是公路上安装的一种测速“电子眼”。
在“电子眼”前方路面下间隔一段距离埋设两个通电线圈,当车辆通过线圈上方的道路时,会引起线圈中电流的变化,系统根据两次电流变化的时间及线圈之间的距离,对超速车辆进行抓拍。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汽车经过线圈会产生感应电流B.线圈中的电流是由于汽车通过线圈时发生电磁感应引起的C.“电子眼”测量的是汽车经过第二个线圈的瞬时速率D.如果某个线圈出现故障,没有电流,“电子眼”还可以正常工作第(3)题2020年12月4日,我国新一代“人造太阳”中国环流器二号M装置实现首次放电,标志着我国可控核聚变技术取得了重大突破。
核聚变中,一种常见的核反应方程为:(式中E为能量),则( )A.X是中子,反应后总质量减少B.X是中子,反应后总质量增加C.X是质子,反应后总质量减少D.X是质子,反应后总质量增加第(4)题如图所示,以为原点建立如图所示的坐标系,为波源,时波源从平衡位置开始垂直纸面向外做简谐运动(以垂直纸面向外为正方向),振动频率为,振幅为,所激发的横波向四周传播,在时简谐波的最远波峰传到了的位置,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波的传播速度为B.在时,波源垂直纸面向外振动C.在时,处的质点振动的路程为D.在时,x轴上有3个点处于波谷位置第(5)题某同学做“探究平抛运动的特点”实验。
安徽省宿州市语文高三上学期自测试卷及解答参考

安徽省宿州市语文高三上学期自测试卷及解答参考一、现代文阅读Ⅰ(18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在浩瀚的宇宙中,地球犹如一叶扁舟,飘荡在无垠的星空。
这叶扁舟承载着人类文明的希望,也孕育着无数生命的奇迹。
正是这颗蔚蓝的星球,让我们得以生存、发展,成为了地球上独一无二的智慧生命。
地球是一个充满奇迹的地方。
从海洋深处到广袤的森林,从巍峨的山脉到辽阔的草原,地球上的生物种类繁多,生态环境复杂多样。
正是这种多样性和复杂性,为地球上的生命提供了丰富的生存空间。
然而,在人类不断发展的同时,地球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环境恶化、资源枯竭、物种灭绝等问题日益严重,地球的可持续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
为了应对这些挑战,人类必须树立生态环保意识,积极采取措施,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
近年来,我国政府高度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努力实现绿色发展。
从节能减排到植树造林,从治理污染到保护生物多样性,我国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1.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 文章开篇点明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为下文论述地球的重要性做铺垫。
B. 文章强调地球的多样性和复杂性,旨在说明地球为生命提供了丰富的生存空间。
C. 文章指出地球面临严峻挑战,为我国政府高度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做铺垫。
D. 文章以我国政府高度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为例,说明我国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答案:B2.下列对文章论证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文章采用总分总结构,开篇提出观点,中间论述地球的多样性和复杂性,结尾总结全文。
B. 文章通过举例论证、对比论证等方法,有力地证明了地球的重要性。
C. 文章运用排比、比喻等修辞手法,使论证更加生动形象。
D. 文章结构严谨,论证有力,语言生动形象,是一篇优秀的议论文。
答案:B(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3.文章中“这叶扁舟”指的是什么?答案:指的是地球。
河北省石家庄市语文高三上学期2024年自测试题与参考答案

2024年河北省石家庄市语文高三上学期自测试题与参考答案一、现代文阅读Ⅰ(18分)题目:《乡土中国的变迁与现代化》费孝通先生的《乡土中国》为我们描绘了一幅传统乡村社会的图景。
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中国的乡村社会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现代化转型。
本文将从社会结构、文化形态及生活方式等方面,探讨乡土中国在现代化进程中的变化。
阅读内容:社会结构是影响文化形态的重要因素。
在传统乡土中国,社会结构以家族和村落为基本单位,人们以土地为生,过着自给自足的生活。
然而,随着现代化的推进,技术和工业逐渐渗透到乡村,社会结构开始发生深刻变化。
乡村不再仅仅依赖于农业,工业和服务业逐渐兴起,形成了多元化的经济结构。
这种变化不仅改变了人们的生计方式,也促进了乡村社会结构的转型。
文化形态作为社会结构的外在表现,也随之发生了显著变化。
传统乡土中国的文化形态以农耕文化为主,注重家庭伦理和乡土情谊。
然而,在现代化进程中,城市文化逐渐渗透到乡村,带来了新的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
乡村居民开始接受现代教育,追求个人发展和精神生活,传统的农耕文化逐渐与现代文化相融合,形成了新的文化形态。
生活方式的改变是现代化进程中最为直观的表现。
过去,乡村居民的生活节奏相对缓慢,以农业生产为主,生活单调而重复。
然而,随着现代化的推进,乡村居民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
他们开始接触现代化的交通工具、通讯工具和娱乐方式,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同时,乡村的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医疗、教育等公共服务水平不断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得到了显著提升。
然而,现代化进程中的乡土中国也面临着诸多挑战。
一方面,乡村社会结构的转型可能导致传统文化的流失和断裂;另一方面,现代化的快速发展也可能给乡村环境带来破坏和污染。
因此,在推进现代化的过程中,我们需要注重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同时加强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实现乡村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小题:1.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社会结构的转型对文化形态产生深远影响,随着现代化的推进,乡村社会结构发生深刻变化,文化形态也随之改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三阶段性自我检测试题2第Ⅰ卷一.单项选择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下图是世界六国(美国、日本、中国、加拿大、法国、罗马尼亚)的耕地面积和人均耕地面积示意图。
据图分析1—2题:1.按图中的数码顺序所代表的国家正确的一组是()A.美国、法国、日本、加拿大、中国B.加拿大、法国、美国、日本、中国C.美国、中国、法国、日本、加拿大D.法国、中国、日本、加拿大、美国2.上述国家的人口密度的排列顺序正确的是()A.③>⑤>①>④>② B.②>①>④>③>⑤C.③>⑤>②>①>④ D.⑤>③>④>②>①3.读某区域等压面分布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近地面气温a点<b点 B.近地面气压a点>点bC.近地面风由海洋吹向陆地D.从冬夏季上说,一般是在冬季出现4.如下图所示,是某地区气象观测站,观测到的某一天气系统24小时之内的气压、风速的变化曲线图,判断该天气系统是()A.冷锋B.暖锋C.台风D.反气旋读下图,根据影响工业布局的因素对某工业部门的影响程度,分析判断5—6题:5.图中数字代表的工业布局情况,可能都正确的是()A.①有色冶金②石油化工③电器装配④水产加工B.①印刷工业②木材加工③制糖厂④有色冶金C.①水产加工②印刷工业③精密仪表④服装加工D.①电器装配②水产加工③集成电路④有色冶金6.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我国改革开放的初期,③型工业得到迅猛发展B.随着交通运输业的发展,影响①、④型工业的传统因素逐渐增强C.对①、④类工业部门来说,形成的工业地域面积较小,发育程度较低D.宝山钢铁厂、攀枝花钢铁厂等企业都可能属于②型下图中的阴影表示黑夜,据图完成7—8题:7.此时各半球的白昼范围比较()A.西半球的白昼范围较大B.东半球的白昼范围较大C.东西半球、南北两半球白昼范围均相等D.北半球的白昼范围较大8.此时的北京时间是()A.12月22日22:00时B.6月22日20:00时C.12月23日23:00时D.12月22日23:00时从影响农业生产的因素考虑,判断9—10题:9.实现农业生产的水利化、机械化的主要自然条件是()A.热量条件B.地形条件C.土壤条件D.光照条件10.关于四川盆地农业生产条件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纬度较低,热量充足,日照时间长B.红色土分布广泛,土壤肥沃C.降水丰富,属湿润地区D.地势起伏和缓,河流众多读沿我国北回归线所作的剖面图,回答11—13题:11.下列对该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A.a地区的水能、铁矿及太阳能资源丰富B.a、b两处是我国重要的油菜、天然橡胶、甘蔗等经济作物的生产基地C.c所在的山脉蕴藏丰富的金、铜等金属矿D.b处是我国少数民族居住最集中的地区12.a、b两地共同的主要自然灾害是()A.台风B.地震C.泥石流D.滑坡13.20世纪90年代以来,新修建的穿过该剖面的铁路线是()①焦柳线②南昆线③京九线④京广线A.③B.①③C.②④D.②③读五国(伊郎、日本、沙特阿拉伯、美国、法国)石油储量、产量和消费量统计图,根据右图所给的资料14—15题:14.图中序号①—④代表的国家,依次是()A.美国、日本、法国、沙特阿拉伯B.日本、沙特阿拉伯、美国、法国C.法国、美国、日本、沙特阿拉伯D.美国、法国、日本、沙特阿拉伯15.下列对③国的叙述,正确的是()A.能源主要以石油和煤为主B.是世界上最大的石油进口国C.进口石油的航线必须经过马六甲海峡D.大力发展了水电和核电下图是沿20°经线所作地形剖面示意图,分析图回答16—17题:16.下列图中代码与其相对应的自然带名称,正确的是()A.a——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B.b——温带落叶阔叶林带C.c——热带草原带D.d——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17.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d处是世界最重要的金矿、金刚石产区B.f处山南坡雪线比北坡低C.e处的表层海水向东流D.h处的盐度为世界各海区中最高城市是人类对环境影响最深刻、最集中的区域;城市化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是社会进步的表现,但城市化也带来了一些问题。
结合下面“城市化前后的水文过程”示意图,回答18—19题:18.下面对城市化前后的部分水循环的环节的叙述正确的是()A.②是城市化后的径流变化曲线B.城市化后的蒸发量减小C.城市化后的地表径流量减少D.城市化后的地下径流增大19.城市水循环过程中,受人类活动影响最大的环节是()A.地表径流B.地下径流C.蒸发量D.降水量下面是我国某地的一个村庄土地利用类型与民族构成变化表,据此回答20——21题:20.从文化景观顺应自然发展的规律看,该村最理想的文化景观应为()A.草原牧场B.丘陵梯田C.旱作耕地D.水田耕地21.从表中可以看出,该区域文化景观形态的改变,其影响原因主要是()A.军事因素B.自然环境C.耕作技术D.生产、生活方式旅游欣赏的重要原则是领悟自然与人文的和谐,达到以情观景的最高境界。
据此回答22—23题:22.我国许多的佛教圣地都处于高山地区,形成这一布局的因素是()A.地形因素B.超脱红尘的思想C.天人合一的思想D.气候因素23,我国北方园林建筑与南方园林建筑景观存在明显差异,其成因是()A.建筑水平、工艺差异B.地域文化的差异C.自然、人文综合差异D.地形、气候差异下面是“我国某地区的土地利用类型示意图”,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回答24—25题:24.图中所示的区域可能位于()A.台湾岛北部沿海B.海南岛沿海C.福建沿海 D.广西沿海25、根据图中的环境特征,城镇附近可布局的工厂有()①水产加工厂②制糖厂③棉纺厂④制碱厂A.②③B.①②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第Ⅱ卷二.综合题共8个小题,50分。
26.读世界某地区地形、降水和城市带分布图,分析回答:(1)该地地形的分布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该地区水汽主要来自______(东、西)面的大洋,其西海岸①地区降水较多的原因是__________。
(3)试分析该地发育较大河流的有利条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城市带②和③共同的区位因素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图中④地最适合发展的农业部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7.读下图回答:(1)①国的自然环境因素对其人口分布有何影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河流②上修建的纳赛尔水库有效地调节了水资源的______分布,但也导致了诸多环境问题,其中在土地资源方面会造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运河③的地理意义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图中所标城市中,被世界三大宗教都奉为圣城的是______(字母)。
28.分析下表回答:(1)上表数据表明,1999年我国能源消费总量______能源生产总量,我国进口的能源种类主要是________。
(2)我国能源生产和消费在地区分布上的特点是______,因此需要进行____________。
我国水能开发前景十分广阔,原因是____________,大力发展水电事业对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意义在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
29.读我国区域图,分析回答:(1)图中AD线为正在修建的西安到南京铁路的西段,试分析其工程难度最大的是在AB、BC 和CD三段中的_____段,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铁路线①是__________________。
(3)图中②地区发展农业的不利条件____________。
30.读右图,回答:(1)图中①地区发展旅游业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战国时期兴修的水利工程②是____________,其作用包括______和______。
该工程属于______文化景观,它为人类协调与环境的关系所提供的经验是__________________。
(3)试分析图中③地区发展热带经济作物生产的有利气候条件。
31.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所示硫、氮污染物的人为排放量与人均能源消费量和______生产规模密切相关。
从与人类活动的关系角度看,北半球这两种污染物主要排放地区是______和______。
(2)这些污染物与大气中的水汽相结合,形成______现象。
这种污染带来的危害有____________(填代码)。
①改变土壤性质②形成臭氧层空洞③使农作物受损④使全球气候变暖⑤毁坏建筑物32.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以下各题:材料一:凌汛是因河道里的冰凌对水流的阻力作用而引起的涨水现象。
凌汛多出现于解冻期,发生在上游冰雪先融化而下游河道尚未解冻的河段,因流动冰决大量堆积、阻塞形成冰坝,河水猛涨而发生决口并泛滥成灾。
材料二:我国“西电东送”工程有三大通道。
北路通道是将黄河上游水电和山西、内蒙古坑口火电送往京津唐地区。
材料三:黄河流域图(下图)(1)黄河凌汛一股发一在图中的______河段。
(填字母)(2)试分析在图中D地区建坑口的火电站的意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中标出了黄河流域部分地区的土地利用类型,其中代表_______________。
(4)属于“西电东送”北路通道上的水电站是____________。
①丹江口②龙滩③拉瓦西④小浪底33.文科综合题读麦哲伦环球航行图,分析回答:(1)麦哲伦船队于1519年出发,历时三年终于回到了原地。
船员在欣喜之余,会惊奇地发现船上日历比岸上的______一天。
(2)船队在太平洋选择A航线而不选择B航线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麦哲从环球航行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什么?(4)麦哲伦船队完成环球航行的条件有哪些?参考答案与评分标准一、单项选择题(共25小题,每题2分,共50分)题号123456789答案A C C C A A A D B 题号101112131415161718二、综合题(包括8各小题,共50分)26.(9分)(1)在东西方向上分为三个地形区或三大纵列带(西部为高山,中部为平原,东部为低缓的山地或以丘陵、山地为主)或东西高、中部低(1分)(2)东(1分),位于西风的迎风坡(2分)(3)地势东西部高,中间低,汇水区域大(1分),降水较多(1分)(4)交通便利(1分),地势平坦(气候适宜)(1分)(5)畜牧业或乳畜业(1分)27.(7分)(1)气候炎热干旱(1分),使人口集中分布在河流沿岸和三角洲地区(1分)(2)时间(季节)(1分),土壤盐碱化(1分)(3)沟通了地中海(大西洋)与红海(印度洋)或缩短了航程(1分),是亚洲和非洲的分界线(1分)(4)C(1分)28.(8分)(1)大于(1分),石油(1分)(2)不平衡(1分),资源的跨地区调配(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