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化学与技术考试说明
化学工程与技术考试试题

化学工程与技术考试试题化学工程与技术考试试题主要考察学生对于化学工程与技术的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的掌握情况。
本文将围绕化学工程与技术考试试题展开详细的讨论,并提供一些解题方法和技巧。
一、题目1:有机合成1. 用以下化合物合成苯甲酸乙酯:化合物A + 溴化乙酸铜 + 六氯钙 + Na2CO3 + CH3OH请分析上述反应的机理,并给出逐步合成苯甲酸乙酯的步骤。
解答:该反应的机理为:首先,化合物A和溴化乙酸铜发生酯化反应,生成苯甲酸乙酯的酯化中间体B。
然后,六氯钙(Cl3Ca)用作干燥剂,去除生成的HBr,以促进反应向前进行。
接下来,Na2CO3用作中和剂,中和反应过程中产生的乙酸,以维持反应的酯化条件。
最后,加入CH3OH可驱使反应向前进行,并生成所需的苯甲酸乙酯。
根据上述反应机理,逐步合成苯甲酸乙酯的步骤如下:步骤1:将化合物A和溴化乙酸铜加入反应容器中,发生酯化反应,生成酯化中间体B。
步骤2:加入六氯钙,使反应溶液保持干燥状态,去除生成的HBr。
步骤3:加入Na2CO3,中和反应过程中产生的乙酸。
步骤4:最后加入CH3OH,反应进行,并生成苯甲酸乙酯。
二、题目2:催化反应2. 在加氢反应中,催化剂的选择对反应速率有重要影响。
请列举两种常见的加氢反应,以及对应的催化剂并分析其原理。
解答:常见的两种加氢反应如下:反应1:烯烃加氢反应催化剂:铂催化剂原理:在烯烃加氢反应中,铂催化剂能够将烯烃分子中的双键断裂,生成饱和的烷烃。
铂催化剂通过吸附烯烃分子并提供氢原子,使得烯烃发生加氢反应,生成相应的烷烃产物。
反应2:芳香化合物加氢反应催化剂:铂/铝催化剂原理:在芳香化合物加氢反应中,铂/铝催化剂能够将芳香环中的氢原子进行部分还原,生成环上较为饱和的芳香烃。
铂/铝催化剂具有较高的催化活性和选择性,对芳香化合物中的氢原子进行选择性加氢,从而实现芳香化合物的部分饱和。
通过以上两种加氢反应的催化剂选择和原理分析,可以看出不同的催化剂具有不同的催化特性和反应机理,有助于实现特定反应的高效催化。
2014年高考理综化学考试大纲的说明(课程标准实验版)

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科综合(化学部分)考试大纲的说明(课程标准实验版)根据教育部考试中心《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理科·课程标准实验版)》(以下简称《大纲》),结合基础教育的实际情况,制定《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科综合考试大纲的说明(课程标准实验版)》(以下简称《说明》)的化学科部分。
制定《说明》既要有利于化学新课程的改革,又要发挥化学作为基础学科的作用;既要重视考查考生对中学化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又要注意考查考生进入高等学校继续学习的潜能;既要符合《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和《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的要求,符合教育部考试中心《大纲》的要求,符合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实验的实际情况,又要利用高考命题的导向功能,推动新课程的课堂教学改革。
一、考核目标与要求化学科考试,为了有利于选拔具有学习潜能和创新精神的考生,以能力测试为主导,在测试考生进一步学习所必需的知识、技能和方法的基础上,全面检测考生的化学科学素养。
化学科命题注重测量自主学习的能力,重视理论联系实际,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科学技术、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以促进学生在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全面发展。
(一)对化学学习能力的要求1.接受、吸收、整合化学信息的能力(1)对中学化学基础知识能融会贯通,有正确复述、再现、辨认的能力。
(2)能够通过对实际事物、实验现象、实物、模型、图形、图表的观察,以及对自然界、社会、生产、生活中的化学现象的观察,获取有关的感性知识和印象,并进行初步加工、吸收、有序存储的能力。
(3)从试题提供的新信息中,准确地提取实质性内容,并经与已有知识块整合,重组为新知识块的能力。
2.分析问题和解决(解答)化学问题的能力(1)将实际问题分解,通过运用相关知识,采用分析、综合的方法,解决简单化学问题的能力。
(2)将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和成果,用正确的化学术语及文字、图表、模型、图形等表达,并做出解释的能力。
2014高考化学诊断考试试题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16 F 19 Na 23 Al 27 S 32 Cl 35.5 K 39 Ca 40 Cr 52 Fe 56 Ni 59 Cu 64 Zn 657.已知X、Y、Z、W是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主族元素,X元素的最高正价与最低负价的绝对值相等,Y的核电荷数是X的2倍,Z的最外层电子数是其电子层数的3倍,Y2+的核外电子数比W-少8个。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原子半径:W>Z>YB.对应的氢化物的热稳定性:Z>WC.Y 分别与Z、W形成的化合物均属于共价化合物D.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W>Z>X8.设N 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数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22.4L的CO气体和1mol N2所含的电子数相等B.1mol过氧化氢分子中共用电子对数为3 N AC.常温常压下,22g CO2中所含电子数为11 N AD.过量的铁在氯气中燃烧,若反应消耗1mol铁,则转移的电子数目为2 N A9.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A.苯酚浊液与纯碱溶液混合后变澄清:2C6H5OH+CO32-= 2C6H5O-+CO2↑+H2O B.向次氯酸钙溶液中通入足量SO2气体:ClO-+SO2+H2O =HClO+HSO-3C.用醋酸除去水垢:CaCO3+2H+=Ca2++H2O+CO2↑D.0.01 mol·L-1 NH4Al(SO4)2溶液与0.03 mol·L-1Ba(OH)2溶液等体积混合:NH+4+Al3++2SO2-4+2Ba2++5OH-===2BaSO4↓+AlO2-+NH3·H2O +2H2O 10.二氧化氯是国际上公认的新一代高效、广谱、安全的消毒剂。
1811年,美国科学家H.Davery利用KClO3水溶液和浓盐酸反应,首次合成并收集了二氧化氯气体,该反应原理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如下:2KClO3 +4HCl =2ClO2↑+Cl2↑+2H2O+2KCl,下列关于该反应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氧化产物和还原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B.氧化性:KClO3 <ClO2C.每生成0.l mol ClO2转移0.5 mol电子D.浓盐酸在反应中仅体现还原性11.已知:2H2(g)+O2(g)===2H2O(l) ΔH=-571.6 kJ·mol-12CH3OH(l)+3O2(g)===2CO2(g)+4H2O(l) ΔH=-1452 kJ·mol-1H+(aq)+OH-(aq)===H2O(l) ΔH=-57.3 kJ·mol-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H2(g)的燃烧热为571.6 kJ·mol-1B.相同条件下,等质量的H2(g)和CH3OH(l)完全燃烧,H2(g)放出的热量多C.H2SO3(aq)+Ba(OH)2(aq)=== BaSO3(s)+2H2O(l)ΔH=-114.6kJ·mol-1D.3H2(g)+CO2(g)=CH3OH(l)+H2O(l)ΔH=+135.9 kJ·mol-112.由化学能转变的电能仍然是人类使用的主要能源,新型高效的甲烷燃料电池采用铂为电极材料,两电极上分别通入CH4和O2,电解质为KOH溶液。
2014年高考化学考试说明

V[Ba(OH)2(aq)]/mL
难度系数 0.367
A 36.65%
B 20.03%
C 23.88%
D 17.92%
错因分析:本题通过对坐标图像分析,要求学生弄清反 应的先后,同时利用OH-的物质的量求出酸的H+总物质的 量再按选项求解,计算中要特别注意小数点的位数,因此 有些同学粗心丢分较多。
12.组成和结构可用 物共有(不考虑立体结构) A.24种 B.28种 C.32种 难度系数 A B 0.45 13.86% 12.99%
难度系数 A B 0.485 30.62% 8.35%
C
48.55%
D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11.03%
错因分析:A项部分学生并没理解HCO3-与AlO2-反应 原理,D项是对氧化还原规律的遗忘。
11.室温时,盐酸和硫酸的混合溶液20mL,向混合物中逐滴加 入0.05mol/L Ba(OH)2溶液时,生成BaSO4和pH的变化如图所示 (不考虑溶液混合时体积的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pH A.图中A点溶液的pH=1 沉淀/g B.生成沉淀的最大质量为2.33g B 7 C.原混合溶液中盐酸物质的量浓度为0.1mol/L D.当V[Ba(OH)2(aq)] = 10 mL时, 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A Ba2++SO42- = BaSO4↓ 20 40 60
aNA 14
难度系数
0.716
A
B
C
D
2.03% 71.55% 9.94% 15.02%
错因分析:此题整体得分较好,部分学生的计算能 力和对电子得失计算能力还待提高。
10.下列描述违背化学原理的是 A.NaHCO3溶液与NaAlO2溶液混合产生白色沉淀,说明结合 H+的能力:AlO2 - >CO32- B.将SO2通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中,溶液褪色,不能说明SO2 具有漂白性 C.高温时碳能置换出二氧化硅中的硅,说明还原性碳比硅强 D.亚硫酸是良好的还原剂,浓H2SO4是良好的氧化剂,但两 者混合,却不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化学工程与技术专业教指委-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化学工程与技术专业教指委-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概述部分:化学工程与技术专业教指委作为一个重要的学术机构,承担着指导和促进化学工程与技术专业教学工作的重要责任。
本文旨在探讨该专业教指委的职责和作用,以及化学工程与技术专业在现代社会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通过对教学改革与发展趋势的分析,我们将探讨未来该专业领域的发展方向,提出相应的建议,以期推动化学工程与技术专业的持续发展与进步。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是对整篇文章的框架和主要内容进行概述和介绍。
在这部分,我将简要介绍该篇文章的章节架构和各个章节的主要内容,以便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全文的内容与脉络。
文章结构部分将包括以下内容:1. 引言- 概述:介绍化学工程与技术专业教指委的重要性和意义,引出文章的主题。
- 文章结构:介绍全文的框架和具体内容安排。
- 目的:阐明本文的写作目的和意义,指引读者对全文的理解和把握。
2. 正文- 专业教指委的职责和作用:探讨专业教指委在化学工程与技术专业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和具体职责。
- 化学工程与技术专业的重要性:分析化学工程与技术专业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性和发展潜力。
- 教学改革与发展趋势:探讨化学工程与技术专业的教学改革方向和未来发展趋势。
3. 结论- 总结专业教指委的重要性:对本文中所分析的专业教指委的重要性进行总结和归纳。
- 强调化学工程与技术专业的发展前景:强调化学工程与技术专业的发展前景和未来发展趋势。
- 提出未来教学改革的建议:提出关于化学工程与技术专业教学改革的具体建议和展望。
文章结构部分将通过简洁、清晰的段落叙述,为读者提供全文的整体框架和内容安排,引导读者对整篇文章的内容和主题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和理解。
1.3 目的:本文的目的在于探讨化学工程与技术专业教指委的重要性和作用,分析该专业在教学改革与发展中的地位和趋势。
通过深入研究专业教指委的职责和作用,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到这一机构对于化学工程与技术专业的促进作用,为教育教学工作提供更加科学、合理的指导和支持。
2014年化学考试大纲及考试说明分析.doc

2014年化学考试大纲及考试说明分析中方一中高三化学备课组2014年是湖南实行新课改后的第5年高考,去年的考试说明和前年的考试说明相比较,今年化学考试大纲、考试说明与去年比没有变动,但在例题分析部分新增了10道题,都以“工业流程”为主,考生在复习时一定要把这部分作为重点认真复习。
这说明今年的高考仍然会维持去年的高考的难度和方向。
【备考建议】1.关注考纲示例题型变化几乎每年化学学科的示例题型都会将上一年度各地高考试题的优秀题型吸收进来,对示例题型进行调整,今年也不例外。
例题分析部分新增的10道题,都以“工业流程”为主,都在考查考生“接收、吸收、整合化学信息的能力”,这也是新课标中所着力强调的,要给予充分的重视。
2.对比近三年高考试题,把握高考热点重点知识年年考,非重点知识轮流考,题型相对固定。
有几个是每年必考的,如离子浓度大小比较、阿伏加德罗常数、离子共存、离子方程式正确及错误判断、化学平衡、原子结构、技巧型化学计算题等,在高考前可对这些题型进行重点练习。
3.回归教材抓双基,保证知识体系完整,注意资料卡片、科学探究及书上的方程式。
从近几年的高考试题中可以看出,回归教材是高考的命题趋势。
特别是实验题,有的是直接以教材中的演示实验、学生实验为情境,形成实验题。
也有的是以教材实验知识为主干,创设实验情境,形成实验题。
这类题目,以教材实验为主要实验情景,或部分改动,或将多个实验相连,考查学生的各项实验能力。
4.重视学科用语的规范化训练。
5.注意选择题的强化训练。
选择题占有“半壁江山”,每个选择题相当于一个数学大题一半的分值。
高考理综学生要想考得高分,必须对选择题有针对性地进行强化训练。
通过上面的分析,不难发现:尽管改变的地方看似很多,但改变的大多是一些与化学与生活有关的知识点,而这些知识点都是相对容易的知识、往往都会在客观题中出现,在主观题中很少出现,而化学的压轴题都在主观题中。
所以2014年的客观题部分仍然会像2013年那样降低难度,但是这并不能代表主观题部分的难度也下降。
北京市2014年中考化学考试说明 2

北京市2014年中考化学考试说明一、考试范围化学学科考试以教育部制订的《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版)》规定的内容标准为考试范围,适当兼顾北京市现行不同版本教材的内容和教学实际情况。
二、考试内容和要求(一)考试要求考试要求是很据《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版)》中“课程目标”的三个方面制定。
1.知识与技能要求层次中的“★”“★★”“★★★”分别表示认知性学习的不同水平层次,由低到高可分为“知道”、“认识”、“理解”三个层次,较高层次包括较低层次的要求。
各层次的具体含义是:(1)知道层次(★共28条)能够记住所学的化学知识。
以下词语是对这一层次考试目标的描述:“知道”、“记住”、“说出”“列举”“找到”等。
(2)认识层次(★★共37条)对所学的化学知识要点,能正确辨识和直接使用;能够根据提供的材料识别是什么;能够领会所学化学概念和原理的基本含义及适用条件。
以下词语是对这一层次考试目标的描述:“认识”、“了解”、“看懂”、“识别”、“能表示”、“懂得”等。
(3)理解层次(★★★共37条)能够通过阅读、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能够运用所学的化学知识解释和说明有关化学现象和问题,能用化学用语进行表述。
以下词语是对这一层次考试目标的描述:“理解”、“解释”、“说明”、“区分”、“判断”、“简单计算”等。
2.过程与方法初中化学学科考试中涉及的“过程与方法”的要求主要体现在对能力的要求上。
(1)基本的化学实验与探究能力。
(2)初步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能用文字、图标和化学语言表述有关的信息;初步运用比较、分类、归纳和概括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的能力。
(3)能用变化和联系的观点分析常见的化学现象,说明并解释一些简单的化学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能用“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变化的”等辩证唯物主义观点解释和说明常见的化学问题。
(2)能用珍惜资源、爱护环境和合理使用化学物质的观念,认识与化学有关的社会问题。
高三复习备考讲座

高考常考的热点知识
• (9).盐类的水解,弱电解质的电离。如:强酸 或弱酸等浓度或等pH时和其他物质反应的分析, 电解质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排序,弱电解质的电 离,pH的计算。 • (10).电化学知识。可充电电池电极方程式的正 误判断,溶液中或电极附近离子浓度变化,金属 电化学腐蚀电极反应式的书写。 • (11).元素化合物知识。H、O、S、N、P、C、 Si单质及化合物的性质,Fe(Ⅱ)、Fe(Ⅲ) 的相互转化、Al的重要化合物及图像题。
新课程试卷的总体趋势特点
注重基础,突出主干,兼顾能力,形成新的热点 依据教材不拘泥于教材。 主干:n及NA,离子反应离子方程式,氧化还原, 反应热,电化学,物质结构,速率平衡,离子平 衡,无机化工,有机合成,实验探究。 能力:信息能力,问题能力,探究能力 新热点:平衡常数,盖斯定律,核磁共振氢谱, Ksp 题型、考点趋于稳定(难度)连续(考查重点)
2)隐含条件的挖掘:
化学命题中的隐含条件: pH的大小,溶液中c(H+)、c(OH-),溶 液中由水电离产生的c(H+)、c(OH-),速率 平衡题中恒压、恒容、系数变化,图像题中坐 标对应数据和隐含的单位,电化学题中酸碱性 环境、特殊离子环境,反应热题中物质的状态, 离子共存题中Fe3+隐含酸性、氧化性、Fe2+、I隐含还原性,酸性条件下NO3-的隐含强氧化性, 定量计算中的等体积混合等。
先易后难敢于放弃、善于放弃
同学们在理综考试当中,一旦遇到难题,一 定不要“纠缠”,应当学会“舍弃”,为后面的 容易题留出足够的时间作答。借用《潜伏》中的 一句台词说“有一种胜利叫撤退;有一种失败叫 占领”。用在理综考试中,有一种成功叫舍弃; 有一种失败叫纠缠。 用题量换时间 用成绩换成功 用时间换心态 用成功换幸福 用心态换成绩 用幸福换人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绿色化学与环境保护 1.了解绿色化学的含义和主要原则。了解绿色化学工艺的基本特 点。了解绿色化学产品的特征。
2.了解煤的脱硫处理的目的及主要途径。了解固体瘁弃物处理的 基本思路和方法。了解沼气)化学与资源开发利用
1.了解化学在水处理中的应用。
2.了解海水的综合利用和海水淡化的主要方法。 3.了解合成氨的主要原理、重要设各及生产流程。了解催化剂 的研制对促进化学工业发展的重大意义。
4.了解电解食盐水的基本原理。了解氯碱工业产品的主要用途。 了解食盐水电解工艺和主要设备。 5.了解接触法制硫酸的生产工艺、各阶段反应及主要设备。 了解硫酸工业中“三废”(废气、废水、废渣)的治理和综合利用。
6.了解从海水中提取镁的过程和原理。了解从铝土矿中提取铝的 过程和原理,了解铝制品及镁铝合金的广泛应用。
(二)有机合成与化学品加工 1.了解有机合成对人类生活的重要意义。 2.以阿司匹林为例,了解有机药物的制各原理及合成路线。
3.了解表面活性剂分子的结构特点及其应用原理。
4.了解纤维素的水解反应及其产物。了解纤维素酯的结构和制各: 5.了解常见高分子化合物合成的基本原理、结构特点和基本性质。 了解橡胶的硫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