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见了亲人背景资料

合集下载

《再见了,亲人》教学设计一等奖

《再见了,亲人》教学设计一等奖

《再见了,亲人》教学设计一等奖1、《再见了,亲人》教学设计一等奖作为一名教学工,就有可能用到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以下是我整理的《再见了,亲人》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课前准备了解抗美援朝战争,搜集志愿军战士与朝鲜人民之间发生的故事。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揭题引入,激发探究兴趣1、出示题目:“亲人”是什么意思?(有血缘关系的,关系亲密的人)谁是我们的亲人?2、课文中的“亲人”指谁?(指大娘、小金花、大嫂,指朝鲜人民)这句话离别的话是谁说的?3、介绍时代背景:1950年10月,中国人民志愿军浩浩荡荡地踏过鸭绿江,开赴朝鲜,和朝鲜人民军并肩作战,抵抗美帝国主义者的侵略。

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中朝两国人民终于打败了美国侵略军。

1958年10月撤离朝鲜。

在漫长的八年中,在血与火的战场上,我们与朝鲜人民并肩作战、生死与共。

当我们打败了侵略者,当我们完成了历史使命,当离别的日子终于不顾人们深重的感情而来临时,志愿军战士深情地说──引读课题:再见了,亲人。

4、课文中的大娘、小金花、大嫂,与志愿军战士并没有真正的血缘关系,那为什么把他们也称为“亲人”呢?──激发同学读课文的兴趣。

二、深入研读,展示探究过程1、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哪些事例说明朝鲜人民不是亲人却胜似亲人?⑴ 大娘送打糕,昏倒路旁;救伤员,失去小孙孙。

⑴ 小金花,为救老王,妈妈与敌人同归于尽。

⑴ 大嫂,为挖野菜,炸伤了腿。

2、走进情境,感受体验:⑴ 自由读第一自然段,哪里看出大娘像亲人一样对待志愿军战士?划出相关句子,抓住重点词句体会。

① 交流,同学说句子,自由谈体会。

② 重点出示:是您带着全村妇女,顶着打糕,冒着炮火,穿过硝烟,送到阵地上来给我们吃。

这真是雪中送炭啊!“雪中送炭”是什么意思?哪里写出了“雪中送炭”的困难和危险?大娘她们仅仅是为我们送来打糕吗?还为我们送来了什么?(鼓励、希望、信心……)抓住动词,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这句话。

《再见了,亲人》PPT课件五

《再见了,亲人》PPT课件五

朝鲜人民昼夜不停 地将弹药送往前线
朝鲜阿妈妮象对待亲生儿 子一样照顾志愿军伤员
பைடு நூலகம்
志愿军战士从战火 中救出朝鲜老大爷
志愿军帮助朝鲜人民 修水渠,重建家园。
那是一个现在看来非常久远的年代, 有一天,战火烧到了鸭绿江边, 年轻的人们拿起枪奔赴战场, 只为能有宁静的生活。
再见了,亲人! 再见了,亲爱的土地! 再见了,亲人! 我们的心永远跟你们在一起。
再见了,亲人
1950年6月25日, 美帝国主义发动了侵朝战争, 并把战火烧到了中国边境。中 国人民响应毛泽东主席的号召 “抗美援朝,保家卫国”,1 950年10月,我中国人民 志愿军开赴朝鲜前线与朝鲜人 民并肩作战。1953年,美 帝国主义被迫在停战协定上签 字。志愿军分批撤出朝鲜回国。 1958年是最后一批。
行业PPT模板:/hangy e/ P P T素材下载:www.1ppt.c om /suc a i/ P P T图表下载:www.1ppt.c om /tubia o/ PPT教程: /powerpoint/ Exc e l教程:www.1ppt.c om /e xc e l/ P P T课件下载:www.1ppt.c om /ke j ia n/ 试卷下载:www.1ppt.c om /shiti/
我们愿———
中朝两国人民的友谊 地久天长
发光并非太阳的专利,你也可以发光,真的。 穷人的苦恼在于没有选择,富人的苦恼在于有太多选择。 读书忌死读,死读钻牛角。——叶圣陶 少一点预设的期待,那份对人的关怀会更自在。 女人,不需要倾国倾城,只需要一个男人为她倾尽一生。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 小时候我以为自己长大后可以拯救整个世界,长大后才发现整个世界都拯救不了我。 如果要给美好人生一个定义,那就是惬意。如果要给惬意一个定义,那就是三五知己、谈笑风生。

14再见了亲人课件www

14再见了亲人课件www

再见了,亲人! 再见了,亲爱的土地!
27
火车徐徐开出,那隆隆的车行声牵动着志 愿军的心。可是我们那些志愿军战士离开祖国、 离开家乡长达八年,一定也想祖国,可他们却 希望——
列车呀,请慢一点儿开,让我 们再看一眼朝鲜的亲人,让我们 在这曾经洒过鲜血的土地上再停 留片刻。
28
火车向前行驶,那隆隆的车行声也牵动着 朝鲜人民的心。八年来,志愿军用鲜血和生命 书写着一段段可歌可泣的故事,中朝人民的心 已紧紧地连在了一起。今天,志愿军就要离开 了,朝鲜人民怎能舍得,他们多么希望——
为了挖野菜,被敌 为了志愿军,大嫂_______________ 人炸伤了双腿,只能靠双拐走路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
朝鲜人民为什么要像亲人 一样对待我们志愿军战士呢?
20
志愿军战士踏上异国他乡,与朝鲜人民 共同浴血奋战;朝鲜人民关心志愿军战 士,军民一家人,同甘共苦,都是为了 什么? 为了打败共同的敌人,为了实现共同的 心愿──和平,这就是爱国主义,这就 是国际主义精神。
这三个自然段虽内容有别,但写法 相似。首先,每个自然段都以祈使句开 关,饱含了志愿军战士对朝鲜亲人的感 激,表达了中朝人民密不可分的亲情。
17
其次,这三个朝鲜人民的代表人物 都为志愿军付出了数不清的日日夜夜、 说不尽的关心帮助,付出了鲜血甚至生 命“这样高的代价”,他们不是亲人, 却胜似亲人。 最后,每个自然段还以具有肯定语 意的反问句结尾,这样的表达避免了平 铺直叙,将中朝人民的深厚情感表达得 淋漓尽致。
18
穿越火线送打糕, 为了志愿军,大娘______________ 却昏倒在路旁;抢救伤员,却失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了小孙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再见了亲人课文

再见了亲人课文

再见了亲人一、背景介绍《再见了亲人》是一篇感人至深的散文,是由中国现代作家海岩所创作的作品。

该作品以一个小男孩和他奶奶的分别为线索,展现了亲情的伟大和无私。

作者通过细腻的笔触和深入人心的描写,让读者对亲情有了更为深刻的思考和认识。

二、文中情节文章开篇描写了小男孩贝贝和他奶奶之间深厚的感情。

他们彼此依赖、互相喜欢,每天一起吃饭、一起玩耍,幸福的日子就像一幅画卷展现在读者面前。

然而,命运的安排让他们面临分别的局面。

贝贝的父母带着他离开了奶奶的身边,前往大城市谋求更好的生活。

在告别的时刻,奶奶含泪为贝贝送行,抹去他脸上的泪珠。

奶奶的眼睛中充满了不舍和默默的祝福,让贝贝感受到了深深的爱。

在新的环境中,贝贝逐渐适应了城市生活,但他却常常想念奶奶。

每当他看到其他孩子和祖父母在一起时,内心都充满了无尽的思念和向往。

贝贝渴望能够与奶奶再次相聚,感受到那份真挚的亲情。

三、亲情的伟大《再见了亲人》这篇作品深刻描绘了亲情的伟大。

贝贝和他奶奶之间的感情如同火焰般熊熊燃烧,无论相隔多远,他们都能够感受到对方的存在。

奶奶对贝贝的深情厚意无时不刻不体现在她的言行举止中。

这份亲情使贝贝在他离开奶奶身边的日子里,感到了沉甸甸的思念。

他意识到,亲人的离去并不代表他们的爱和关怀也会离开。

相反,他们的爱会一直伴随在他身边,给予他力量,鼓舞着他前行。

同时,作品也通过描写贝贝在城市生活中的情感变化,表达了他对亲人的无尽思念。

这种对亲情的渴望和向往,让读者意识到亲情的真挚和可贵。

四、文学技巧运用《再见了亲人》在描写亲情时运用了大量的描写和比喻手法,使作品更加生动和感人。

首先,作者通过细腻的描写,让读者感受到奶奶对贝贝的深情厚意。

她把贝贝的手托在掌心里,如同把一颗宝贝捧在手心,表达出她对贝贝的疼爱和怀抱。

此外,作者还通过比喻手法来表达贝贝内心的不舍和想念。

例如,他用“无尽的思念如暖暖的阳光,洒满了我的心田”来形容贝贝对奶奶的思念之情,使描述更具画面感。

再见了亲人

再见了亲人

再见了亲人
本篇课文为叙事抒情散文,描写了1958年中国人民志愿军最后一批官兵离朝回国时,在车站上同朝鲜人民依依惜别的动人情景,表现了志愿军和朝鲜人民比山高比海深的真挚情谊,赞扬了中朝两国人民用鲜血凝成的伟大友谊。

课前我布置学生搜集有关抗美援朝的图片、故事等资料,也可以让学生去观看电影《上甘岭》《英雄儿女》等,以使学生对抗美援朝有更多的了解,更好地体会中朝人民的深厚友谊。

教学时让学生交流收集的资料,为体会课文表达的思儿童诗童年仿写想情感作好铺垫。

由于对故事背景有了了解,大部分学生上课时都能入景入情,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最新再见了亲人背景资料

最新再见了亲人背景资料

欢迎来主页下载---精品文档再见了亲人背景资料一教材分析《再见了,亲人》是著名作家魏巍写的一篇叙事散文,全文以离情别意为主,表达了中朝两国人民不是亲人胜是亲人的情谊。

课文前3 个自然段结构相似,由“劝慰—回忆—抒情”三部分组成,每个自然段各记叙一个代表人物,整篇课文从课题开始字里行间就体现了两国人民的情谊。

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结合上下文重点理解“雪中送炭”唯“一”噩“耗”同“ 归于尽”深“情厚谊”等词语在课文中的作用,联系概括中心思想。

技能目标: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综合训练听说读写的能力。

情感目标:理解志愿军战士和朝鲜人民之间这种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情感,感受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

三教学重难点关于本课的重难点我是这样理解和确定的:本组课文的重点训练项目是“写文章要有中心”注意在前一组课文教学的基础上,继续练习概括中心思想,并了解作者是怎样做到写出的文章是有中心的,这是本课的重点。

理解体会志愿军战士与朝鲜人民之间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感情是本课的难点。

四教学方法本节课根据学生的认识规律展开教学。

由于课文1—3段的写法大致相同,都是用请求的话做开头,用问话做结尾,所叙述的内容又都是由告别的情景追溯到令人难忘的往事。

因此,我采用由“扶”到“放”的方式进行教学。

首先创设教学情境,播放《志愿军进行曲》,请学生展示课前收集的资料,使学生受到感染很快进入学习状态,激发起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接着,在了解作者选取了那些人与志愿军话别的问题后,重点讲好志愿军与“大娘” 话别的那段,不但让学生深刻领会课文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而且要掌握学习方法,然后由“扶”到“放”,四人小组讨论学习课文第2、3 自然段,最后老师用“情感引读”的方法依次引读课文4、5、6 自然段。

在整个教学中,贯彻启发式、讨论式。

教学时体现出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成为真正的小主人。

五教学程序(1)创设情境营造氛围首先播放《志愿军进行曲》让学生在“雄赳赳,气昂昂”的乐曲中感受志愿军战士的豪迈之气,并请学生介绍课前通过查阅书籍、网上下载收集的本课资料,营造良好的乐学氛围。

《再见了亲人》

《再见了亲人》

挖野菜
分析段落特点
开头:祈使句
中间:举例 结尾:反问句
分析段落特点
祈使句 祈使句的作用是要求、请求或命令别人做或不做一件事。 祈使句的句末一般用感叹号。 祈使句可以用语气词“吧”作结,也可以不用语气词。 祈使句可以表示命令、请求、禁止、劝阻等。 表示命令的祈使句 例如:“保持肃静!”;“起立!” 表示请求的句式通常是“请……”。 例如:“请等我一会。” 表示禁止的句式有:“不准……”、“不要……”、“别……” 等。 例如 :「此处不准停车 !」 表示劝阻的句式「请勿· · · · · · ) 例如:「请勿在车厢内饮食。」 反问句:反问的作用是加强语气,把本来已确定的思想表现得更 加鲜明、强烈。反问句式不但比一般陈述句语气更为有力,而 且感情色彩更为鲜明。
资料卡:
自1950年10月25日参战至1953年7月27 日停战,中国人民志愿军共阵亡114000余
人,医院救治战斗和非战斗负伤的伤员
383000余人次,8000余人下落不明,在战 争中中国人民志愿军共计战斗损失390000 余人。这是一个巨大的牺牲。
告别亲人
再见了,亲人!再见了,亲爱的土地! 列车啊,请慢一点儿开,让我们再看一眼朝鲜的亲 人,让我们在这曾经洒过鲜血的土地上再停留片刻。 再见了,亲人!我们的心永远跟你们在一起。
人物
大娘 小金花 大嫂
感动的事
付出的代价
洗衣服 送打糕 救伤员 失去了自己的小孙孙 救老王 失去了妈妈 失去了双腿
挖野菜
(一)走近大娘
默读第一自然段,划出让自己特别感动的内容,抓住词 句写写大娘给你带来的体会,并把自己的体会分享出来。
回答句式:
读了这个自然段,让我感触最深的是这一 句 ,通过这一 句,我仿佛看到了一位 的大娘。

浙教版五年级语文教案——再见了亲人

浙教版五年级语文教案——再见了亲人

浙教版五年级语文教案——再见了,亲人一、教材分析1.背景知道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不久的1950年,美帝国主义跟南朝鲜李承晚政府色结,向我国的友好邻邦--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猖狂进攻,妄想灭亡朝鲜,进而侵犯我国东北。

与此同时,美帝国主义还派军舰侵占台湾海峡,派飞机轰炸我国东北。

为了支援朝鲜抗击美帝侵略,保家卫国,我国政府派遣中国人民志愿军,于1950年10月,跨过鸭绿江,与朝鲜人民并肩作战。

战争进行了三年,志愿军朝鲜人民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以无比顽强的精神,打败了美国侵略者,迫使它接受停战谈判。

战后5年,志愿军又帮助朝鲜人民重建家园。

在这8年的相处中,志愿军与朝鲜人民结下了深厚的情谊。

1958年,志愿军开始离开朝鲜回国,课文写的就是志愿军回国,朝鲜人民在车站依依相送的情景。

本文作者魏巍,在抗美援朝时,曾于1950年、1952年两音乐会赴朝,任志愿军随军记者,与志愿军指战员生活、战斗在一起,先后写了近20篇文章,汇成文集《谁是最可爱的人》。

1958年志愿军回国,他又写了纪实文学《依依惜别的深情》,课文即节选于此。

2.教材特点文章以道别语再见了,亲人作题,可见全文以写离情别意为主,中国人民志愿军战士称呼朝鲜人民为亲人,可见志愿军战士和朝鲜人民已结下了深厚的亲人般的感情。

课文前一部分侧重写朝鲜人民依依惜别,回顾他们在战争岁月中为志愿年作出的巨大牺牲;后一部分侧重写志愿军依依难舍的感情。

全文可分两段。

第一段是重点段,即第1至3自然段,以大娘(老人)、小金花(孩子)、大嫂(中年人)为代表,表现朝鲜人民对志愿军的深情厚谊。

每个自然段各记叙一个代表人物。

三个自然段结构相似,由劝慰--回忆--抒情三部分内容组成。

回忆中安排的材料分别是:大娘送打糕昏倒在路旁和救伤员失去小孙孙这两件事;小金花因妈妈救老王而永远失去了最亲的人;大嫂挖野菜被炸致残。

二、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按事物的几个方面近排了哪些材料。

2.学会8个生字,理解15个词语的意思,并能用惟一深情厚谊造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教学方法
本节课根据学生的认识规律展开教学。由于课文1—3段的写法大致相同,都是用请求的话做开头,用问话做结尾,所叙述的内容又都是由告别的情景追溯到令人难忘的往事。因此,我采用由“扶”到“放”的方式进行教学。
首先创设教学情境,播放《志愿军进行曲》,请学生展示课前收集的资料,使学生受到感染很快进入学习状态,激发起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接着,在了解作者选取了那些人与志愿军话别的问题后,重点讲好志愿军与“大娘”话别的那段,不但让学生深刻领会课文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而且要掌握学习方法,然后由“扶”到“放”,四人小组讨论学习课文第2、3自然段,最后老师用“情感引读”的方法依次引读课文4、5、6自然段。
技能目标: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综合训练听说读写的能力。
情感目标:理解志愿军战士和朝鲜人民之间这种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情感,感受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
三教学重难点
关于本课的重难点我是这样理解和确定的:本组课文的重点训练项目是“写文章要有中心”注意在前一组课文教学的基础上,继续练习概括中心思想,并了解作者是怎样做到写出的文章是有中心的,这是本课的重点。理解体会志愿军战士与朝鲜人民之间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感情是本课的难点。
再见了亲人背景资料
一教材分析
《再见了,亲人》是著名作家魏巍写的一篇叙事散文,全文以离情别意为主,表达了中朝两国人民不是亲人胜是亲人的情谊。课文前3个自然段结构相似,由“劝慰—回忆—抒情”三部分组成,每个自然段各记叙一个代表人物,整篇课文从课题开始字里行间就体现了两国人民的情谊。
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结合上下文重点理解“雪中送炭”“唯一”“噩耗”“同归于尽”“深情厚谊”等词语在课文中的作用,联系概括中心思想。
在整个教学中,贯彻启发式、讨论式。教学时体现出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成为真正的小主人。
五教学程序
(1)创设情境营造氛围
首先播放《志愿军进行曲》让学生在“雄赳赳,气昂昂”的乐曲中感受志愿军战士的豪迈之气,并请学生介绍课前通过查阅书籍、网上下载收集的本课资料,营造良好的乐学氛围。
(2)抓住主题贯穿全文
汪苏泷:你带走我的思念
却没说抱歉
一起走过的黑夜
变一地白雪
徐良:我把记忆都翻遍
却没有发现
我们约好的明天
你留给昨天
汪苏泷:你若离去后会无期
汪苏泷:等不到手中松开的沙
被风扬起的很优雅
等不到送你蝴蝶发卡
你的他爱上了短发
徐良:你说陪我到某年某月某天
却把我丢在某日某夜某街
错的并不是你而是全世界
汪苏泷:你带走我的思念
却没说抱歉
一起走过的黑夜
变一地白雪
徐良:我把记忆都翻遍
却没有发现
我们约好的明天
你留给昨天
汪苏泷:啊~~~徐良:啊~~~
课件出示句子“您知道我们缺少蔬菜,就挎着篮子上山挖野菜,后面山上的野菜挖完了,你又跑到前沿阵地上去挖。”
短短一个句子,出现了三个“挖”,请学生谈谈读后的感受。假如大嫂家没有菜吃,她一定不会冒着生命危险去挖野菜,可是为了志愿军战士没有菜吃,她竟然不顾危险跑到前沿阵地上去挖野菜,不幸被敌人的炮火炸成重伤。这一切,让学生深深体会到,中朝两国人民之间的崇高情谊。最后,让学生怀着依依惜别之情朗读最后4、5、6自然段。语文是一个包容性较强的学科,朗读、想象、创作的完成,能掀起一个又一个的课堂高潮。使人受到情感美的熏陶感染。这是语文课带给学生的独特情感体验,也是语文课的魅力所在。
4以读激情《再见了,亲人》一文的语言充满感情,作者在陈述的语气中较多的运用了祈使句、感叹句的句式表达赞美、感激、关切、崇敬等感情内容。教师要指导学生朗读重点句、重点片段,读中悟、悟中读,以多次反复的朗读激发他们的感情。
六板书设计
再见了,亲人
不是亲人大娘洗补衣服几夜不眠伟大友谊
送打糕昏倒在路旁
救伤员失去小孙孙
2小组合作学习第二段
总结第一段的学法。讨论这一段主要讲什么?画出重点词句,仔细体会,说出你的感受。
课件出示句子:“同志们伤心地痛哭起来,你却把脚一跺,嘴角抽动着,狠狠地说:“妈妈。这个仇我一定要报!”
接着,全体充满感情地朗读课文。
3自学第四段
和学习前面两段一样,培养学生学会自我学习的能力,找准重点,抓住难点,理解体会。
眼泪都美到很融洽
等不到掩饰的雨落下
我得眼泪被你觉察
汪苏泷:等不到你的雪月风花
我们的爱也有时差
等不到不经意的牵挂
却没出息的放不下
徐良:你说陪我到某年某月某天
却把我丢在某日某夜某街
错的并不是你而是全世界
汪苏泷:你带走我的思念
却没说抱歉
一起走过的黑夜ຫໍສະໝຸດ 变一地白雪徐良:我把记忆都翻遍
却没有发现
我们约好的明天
你留给昨天
胜似亲人小金花救侦察员失去妈妈鲜血凝成
大嫂挖野菜炸伤双腿
我的板书抓住重点词句,引导学生加以概括归纳进行板书,形象直观。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概括能力和布局谋篇的能力。
后会无期
作词:徐良汪苏泷(Silence)
作曲:徐良汪苏泷(Silence)
演唱:徐良汪苏泷(Silence)
汪苏泷:你若离去后会无期
徐良:等不到风中你的脸颊
教学本课时,我抓住课题“再见了,亲人”中这种不是亲人胜是亲人“的亲情,贯穿于整个课堂的教学。
1精讲第一自然段
默读思考:本段写了大娘的几件事?哪一个事例最能突出表达志愿军战士和朝鲜人民的深厚情谊?为什么说大娘给我们送打糕是“雪中送炭”?课件出示句子:“我们空着肚子,在阵地上跟敌人拼了三天三夜。是您带着全村妇女,顶着打糕,冒着炮火,穿过硝烟,送到阵地上来给我们吃。这真是雪中送炭啊!通过读中悟,悟中读,理解“雪中送炭“的本义和比喻义。体会大娘送打糕时的艰难与危险。大娘送来的不光是打糕,更是给战士们送来了精神鼓励和战胜敌人的决心。我们可以看出大娘和志愿军战士之间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崇高情谊。此刻让学生一同饱含深情的朗读这一段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