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精品PPT课件

合集下载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ppt课件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ppt课件

图 1-3-23 特别提示: 正午太阳高度变化规律
①纬度变化:离直射点所在纬度越近,正午太阳高度就越
大。
②季节变化:什么时候离直射点所在纬度越近,该时候正 午太阳高度就越大。
【典例】 某地是我国重要的人工多层经济林区。图 1-3-24 为该地某日太阳处在最高位置时的示意图,此时北京时间为 12:40 ,树影遮挡地表植物的面积在一年中达到正午时的最大。 读图, 回答(1)—(2)题。
图 1-3-24
(1)该地位于( )
A .(45°N,110°E)
B .(21°34′N,110°E)
C .(45°N,130°E)
D .(21°34′N,130°E)
提取信息: ①某日太阳处在最高位置时→地方时 12 点时。
②此时北京时间为 12 :40 。③我国属于北半球。 ④树影遮挡地
表植物的面积在一年中达到正午时的最大→太阳高度角最小。
⑤读图可知当地12 月22 日,太阳直射 23°26′S 时,太阳高度
为 45°。
思路整理: ①该地纬度: 12 月 22 日当地太阳高度为45°→ 据公式: 45°(H)=90°-(当地纬度+23°26′)→21°34′。
②该地经度:当地 12 :00,北京时间 12 :40→ 比北京时间 晚 40 分钟→位于 120°E 以西 10°→ 110°E。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一、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1 .昼夜长短的变化: (1)北半球春分日到秋分日:北半球的①_ __半_ __ ,北半球 各纬度昼长②__大__于__夜长,纬度越高,昼越③_ __ 。南半球相 反。
(2)北半球秋分日至次年春分日:北半球的④冬__ _ _ ,北半 球各纬度昼长⑤_小__于_夜长,纬度越高,昼越⑥_ __ 。南半球相 反。

【高中地理】地球的运动之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PPT课件

【高中地理】地球的运动之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PPT课件
N 秋分日 A
N
N
B
N
C
D
冬至日 春分日
夏至日
根据二分二至日判断节气:
春分日 S A S
S
冬至日
B
S
C
D
夏至日
秋分日
读二分二至时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位置示意 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地球由A位置公转到B位置的过程中,太阳直射点移 向北移动 动的方向为____________ ,纬度变化的范围是 0____________ °~23°26′N 。
(2)四地按纬度由低到高排序是( C) A.甲乙丙丁 B.甲乙丁丙 C.丙丁乙甲 D.丁丙乙甲
(五)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应用
3、昼长计算
(1)据昼(夜)弧计算。方法是:
昼长=白昼弧度数/15°(单位:小时), 例:角A为150°,黑色为夜,NO为 60°E,求30°N当日的昼长为多少? 14小时
(2)利用的日出和日落时间计算。
(2)地球由B位置公转到C位置的过程中,地球公转速度 公转速度渐慢,经过远日点后逐渐变快 的变化特点是____________
(或快—慢—快)
闽清一中国庆后为什么要改作息时间呢?
二、昼夜长短
(一)昼夜长短的判断
(二)昼夜长短变化的原因
90。N
66。34,N 23。26,N 0。
23。26,S
66。34,S
太阳直射点:地球表面接受太阳垂直照射的点。 即相当于经过地球地心的光线与球面的交点,它位 于昼半球球面的中心。
D A B
思考:图中虚线代表什么? ——公转轨道面,即黄道面
C
N
N
D A
N
N
C B
若地轴垂直公转轨道面,太阳直射点ABCD有什么特点?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PPT课件9 人教课标版优质课件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PPT课件9 人教课标版优质课件

一月初,近日点附近,公转速度较快 七月初,远日点附近,公转速度较慢
5 黄赤交角
黄赤交角: 23°26 南北回归线
“一轴两面三角度”
“一轴”指地轴;
“两面”指黄道平面和赤道平面;
“三角度”指黄道平面和赤道平面的 交角为2326;地轴与黄道平面的夹 角为6634;地轴与赤道平面的夹角 为90。
“三个基本不变”
0°A
C
A
23°26′ S
D
(1) 当太阳直射点移至B点时节气为______
(___月___日),______日前后,太阳直射
点移至C点。 (2) ____日至____日太阳直射点南移, ____
日至____日 23°26′N B
太阳直射赤
道及其以北
0°A
地区.
23°26′ S
C
A
D
(1) 当太阳直射点移至B点时节气为_夏__至__日_
点移至C点。 (2) _夏__至_日至冬__至__日太阳直射点南移, _春__分_
日至_秋__分_日 23°26′N B
太阳直射赤
道及其以北
0°A
地区.
23°26′ S
C
A
D
(3)太阳直射点南移极限是___________ (纬度)。今天太阳直射点在 ____ 半球上。
23°26′N B 0°A
23°26′ S
C
A
D
思考 1.太阳直射点移动最终对地球造成什么影响?
地球受热在时空上分布不均
2.地球受热变化可通过哪些方面体现?
昼夜长短、正午太阳高度变化
3.为何昼夜长短、正午太阳高度可以表达 地球受热状况?
昼夜长短反映地球受热时间长短 正午太阳高度反映地球受热强弱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完美版)ppt课件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完美版)ppt课件

公转方向
从天北极 俯视
太阳
N
N
公转方向
可编辑课件PPT
10
公转方向
太阳
S
从天南极 俯视
S
公转方向
公转方向
自西向东 从天北极俯视:逆时针 从天南极俯视:顺时针
(与自转方可向编辑一课件致PP)T
11
2.公转的速度:角(线)速度:
近日点最快,远日点最慢。
公转方向
N
远日点 (7月初)
太阳 公转方向
N 近日点 (1月初)
为________季。 (4)自D点到A点时段,地球公转的速度有何变化?
(5)地球公转B—C—D时段与D—A—B时段比较,哪一 段用时较长?为什么?
可编辑课件PPT
6
读6月22日太阳光照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在图中画出晨昏线,并用阴影表示黑夜。
(2)此日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是

(3)此时期广州市最有可能的日出时间是 。
25
• 公式:H = 90°-所求地与直射点纬度差
H = 90°- ∣Φ -θ ∣
H = 90°- ∣Φ ±θ ∣
试求北京二分二至日的正午太阳高度。
解答:夏至日:直射点纬度为23°26°N, H=90°-︱40°-23°26′︱=73°26′
二分日:直射点纬度为0°,
B.地球公转速度逐渐加快
C.北极圈内极昼的范围逐渐扩大
D.各地昼夜长短相差最小
可编辑课件PPT
5
(1)地球运行到A点时,正值________(节气)。
(2)图中A、B、C、D四点位于近日点附近的是________,
位于远日点附近的是________。
(3)当地球运行到C点时,公转速度较________,南半球

高中地理《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PPT课件

高中地理《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PPT课件
7、人往往有时候为了争夺名利,有时驱车去争,有时驱马去夺,想方设法,不遗余力。压力挑战,这一切消极的东西都是我进取成功的催化剂。 8、真想干总会有办法,不想干总会有理由;面对困难,智者想尽千方百计,愚者说尽千言万语;老实人不一定可靠,但可靠的必定是老实人;时间,抓起来是黄金,抓不起来是流水。 9、成功的道路上,肯定会有失败;对于失败,我们要正确地看待和对待,不怕失败者,则必成功;怕失败者,则一无是处,会更失败。1、快乐总和宽厚的人相伴,财富总与诚信的人相伴,聪明总与高尚的人相伴,魅力总与幽默的人相伴,健康总与阔达的人相伴。
15、最终你相信什么就能成为什么。因为世界上最可怕的二个词,一个叫执着,一个叫认真,认真的人改变自己,执着的人改变命运。只要在路上,就没有到不了的地方。 16、你若坚持,定会发光,时间是所向披靡的武器,它能集腋成裘,也能聚沙成塔,将人生的不可能都变成可能。 17、人生,就要活得漂亮,走得铿锵。自己不奋斗,终归是摆设。无论你是谁,宁可做拼搏的失败者
(同一半球相减,不同半球相加)
3、正午太阳高度的应用
①日影长短及方向 ②确定房屋朝向 ③计算楼间距与楼高 ④太阳能热水器的安装 ⑤与房间采光的关系 ⑥确定地方时
三、四季的更替
1、从天文含义看四季: 夏季是一年内白昼最长、太阳高度最高的季节; 冬季是一年内白昼最短、太阳高度最低的季节; 春季和秋季是冬、夏两季的过渡季节。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一、昼夜长短的变化(反映日照时间的长短) 一天24小时中白天和黑夜所占的长度,在光 照图中表现为昼弧和夜弧的长短。 (晨昏线把纬线分割成昼弧和夜弧)
晨昏线的画法: 1、与太阳光线垂直; 2、平分赤道; 3、二分时,与经线圈重合;二至时,与极圈相切。
1、原因:太阳直射点移动导致晨昏线所在位置的变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
1、概念: 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作周期 性的往返运动。
2、周期: 365日5时48分46秒,叫1回归年。
1、下列四幅表示地球绕日公转的示意图
中(从北极上空看),正B确的是:
2、当帕米尔高原日出时间由最晚逐渐提早时,
地球公转的线速度:A
A.接近最快 B.接近最慢 C.由最快转慢 D.由最慢转快
1、太阳高度角的概念:
太阳高度:任一时间太阳光线与地平面的夹角叫太阳高度角,简称太阳高度。 晨昏线上太阳高度等于零,夜半球小于零,昼半球大于零,直射点上等于90º。 正午太阳高度:正午太阳高度即一天当中最大的太阳高度。
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2、正午太阳高度变化的原因:
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 从而引起正午太阳高度的大小随纬度和季节作有 规律的变化
④计算楼距:一般来说,纬度较低的地区,楼距较近;纬度较高的地 区,楼距较远。解答关键是计算当地冬至日的正午太阳高度,并计算影 长。
⑤计算热水器安装角度:应使太阳能热水器集热面与太阳光线垂直。
实际应用
例题
见图1-25“楼间距示意”,已知我国北方某地区 纬度为α,南北楼高度均为h,求解:为保证北楼 最低层全年都有光照的楼间距最小是多少?
α=L=40°
10、如下面的图4—10,假设某地(80°E,40°N)安装 一台太阳能热水器,为了获得最多太阳光能,提高利用 效率,需要根据太阳高度的变化随季节调整倾角,
那么日照图与热水器安置方式搭配最合理的是: AC
课堂总结:
一、地球公转的概况 1、概念、轨道、方向、周期、速度 2、黄赤交角 3、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原因、周期 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1、太阳高度正午太阳高度的概念 2、正午太阳高度变化的原因、规律
第三节
第一课时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一)
测试要求: 1、知道地球公转的方向、周期和速度 2、理解黄赤交角的地理意义 3、了解四季更替的现象,并理解其成 因
一、地球的公转
知道地球公转的方向、 周期和速度
1、概念: 地球绕太阳的运动
2、轨道: 接近正圆的椭圆
3、方向: 与地球自转方向相同(自西向东)
4、周期: 365天6时9分10秒 =1恒星年
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3、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
纬度变化规律(同一时刻不同地点)
从太阳直射点所在纬度向南北两侧递减
季节变化规律(同一地点不同时刻)
1、夏至日:直射北回归线,北回归线及其以北正午太阳高 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南半球(赤道以南)达到最小值。 2、冬至日:直射南回归线,南回归线及其以南正午太阳高 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北半球(赤道以北)达到最小值。 3、春(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正午太阳高度从赤道向 两极递减。
5、速度: 近日点速度快(一月初) 远日点速度慢(七月初)
理解黄赤交角的地理意义 黄赤交角
1、概念: 赤道平面(地球自转的平面) 和黄道平面(地球公转的平面) 的交角。
2、度数:
黄赤交角在一定时期内是 不变的,目前黄赤交角的 大小为23°26′。
活动
• 请同学们思考并完成活动练习
23º26´N
地球公转的意义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昼夜长短的变化


四季更替和五带的划分

太阳直
射点在
南北回
自转
赤道平面
黄赤交角 ( 66°34′)
归线之 间作回 归运动
公转
黄道平面
(1个
回归年
=365天 5时48 分46秒)
正午太阳 高度和昼 夜长短的 周期变化
四季的形成 五带的划分
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当地纬度±太阳直射点纬度]
(同减异加)
(3).正午太阳高度的应用
①确定地方时:当某地太阳高度达一天中的最大值时日影最短,当地 的地方时是12时。
②确定房屋的朝向:在北回归线以北地区,正午太阳位于南方,房屋 朝南;在南回归线以南地区,正午太阳位于北方,房屋朝北。
③判断日影长短及方向:正午太阳高度越大,日影越短,正午太阳高 度越小,日影越长,且日影方向背向太阳。
夏至
北回归线
0º 春分
秋分
春分
23º26´S 南回归线
冬至
南、北回归线之间:一年两次太阳直射 南、北回归线之上:一年一次太阳直射 南、北回归线之外:没有太阳直射
太阳直射点的变化 1、形成原因:
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导致太阳直 射点的南北移动。
2、变化规律:
夏至日到冬至日:太阳直射点自北纬23°26′向南 移动,经过赤道(秋分时)到达南纬23°26′即南 回归线。 冬至日到第二年夏至日:太阳直射点自南纬 23°26′向北移动,经过赤道(春分时)到达北纬 23°26′即北回归线。
(纬度变化规律、季节变化规律)
课堂练习:
1、发射同步卫星与地球自转线速度密切相关,下列 发射场中最有利于卫星发射的是
A、拜科努尔(460N) B、肯尼迪(280N)
C、酒泉(400N)
D、库鲁(50N)
2、下列几个地点中,地球自转线速度最大的是
A、哈尔滨
B、北京
C、广州
【审题】太阳能热水器利用的实质是热水器倾角与正 午太阳高度角之和为90°
【解题】设太阳能热水器与地面的交角为α。 α+H=90°
H=90°-L(L为当地与直射点的纬度差) 得到:α=L 计算:A项中光照图为夏至日,
α=L=40°-23°26′=16°34′ B项中光照图为冬至日,
α=L=40°+23°26′=63°26′ C和D项均为二分日,
h
H

A楼
L
B楼
图1-25
①冬至日影子最长
②冬至日某地:H=90° -(α+23 ° 26’)
③L=h/tanH=h× cot(90 ° -23 ° 26’- α)
10、如下面的图4—10,假设某地(80°E,40°N)安装 一台太阳能热水器,为了获得最多太阳光能,提高利用 效率,需要根据太阳高度的变化随季节调整倾角, 那么日照图与热水器安置方式搭配最合理的是:
例3:求两分两至日北京(约40ºN)的正午太阳高. 26°34′ H=90°- (40°+ 23°26′)
√B.50°
H=90°- [40°- (- 23°26′)]
C.66°34′
√D.73°26′
H=90°-纬差
H=90°- (40°- 23°26′) H=90°- (40°- 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