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情节(一轮11-15回)
《三国演义》章节概括(1~120)

《三国演义》章节概括第一回汉朝末年,张角兄弟发动叛乱,刘备、关羽、张飞三人桃园结义,踏上了保国安邦的道路。
第二回督邮故意刁难刘备,张飞怒不可遏,痛打了督邮一顿。
朝廷上宦官专权,大将军何进立外甥刘辩为帝,掌握兵权后决定剿除宦官。
第三回何进被宦官所杀,而与此同时他所召来的凉州刺史董卓已经率兵来到洛阳。
董卓欲行废立之事,遭到丁原的反对,董卓用离间之计使丁原义子吕布背叛丁原,投奔了董卓。
第四回董卓废掉少帝,立陈留王为帝,引起朝臣不满。
曹操自告奋勇前去刺杀董卓,但却失败了。
第五回曹操在陈留起兵,发矫诏声讨董卓。
前来讨伐董卓的十八路诸侯立袁绍为盟主,关羽在阵前斩了董卓大将华雄,自此威震三军。
吕布出关挑战,刘备兄弟三人奋勇击败吕布。
第六回董卓用李儒之计,将汉献帝劫往长安。
长沙太守孙坚得到传国玉玺后离开了洛阳,准备回江东发展大业。
第七回十八路诸侯联军开始瓦解,袁绍占据冀州后与公孙瓒开战,但公孙瓒得到了猛将赵云,袁绍与战不利。
孙坚为报刘表拦路之仇,率部攻打江夏,却被乱箭射杀。
第八回董卓暴虐无度,司徒王允利用美女貂蝉离间董卓、吕布,董卓在凤仪亭用画戟掷打吕布,自此二人结仇。
第九回吕布在王允的挑拨下亲手杀了董卓,董卓余党李傕、郭汜起兵攻打长安,杀害了王允。
第十回李傕、郭汜掌握大权后,假借献帝名义使曹操攻打青州黄巾军。
曹操父亲被陶谦部将张闿杀害,曹操迁怒陶谦,率兵前往徐州,望风劫掠。
第十一回孔融被黄巾余党攻击,派同乡太史慈前往平原请刘备前来解围。
刘备来到徐州,曹操又因为后方被吕布袭击,因而撤兵。
陶谦有意把徐州让给刘备,被刘备婉言谢绝。
第十二回陶谦病死,刘备自领徐州牧。
曹操用计击破吕布,攻陷濮阳城,吕布被迫弃城而逃。
第十三回杨彪用反间计使李傕、郭汜反目成仇,不料二人竟在长安城中作乱,杨彪惭愧无地。
李傕部将杨奉对李傕的暴虐不满,起兵攻打李傕,但事机败露,杨奉败走。
第十四回曹操起兵击败李傕、郭汜,将汉献帝迎至许都,自此掌握朝廷重权。
《三国演义》120回每回故事简要梗概

《三国演义》-120回每回故事简要总结版第1回:宴桃园豪杰三结义,斩黄巾英雄首立功。
故事开始于东汉末年,刘备、关羽和张飞在桃园结义,并共同抵抗黄巾军的起义。
第2回:张翼德怒鞭督邮,何国舅谋诛宦竖。
张飞鞭打督邮张郃,关羽斩杀了董卓手下的宦官,开始了他们的抗官之路。
第3回:议温明董卓叱丁原,馈金珠李肃说吕布。
刘备前往袁绍处求援,曹操劝说吕布与袁绍决裂,中间发生了一系列的政治斗争和谋略。
第4回:废汉帝陈留践位,谋董贼孟德献刀。
曹操趁机废除汉献帝刘协,自立为魏王;董卓被杀后,曹操进京献刀,实施了一次政治上的篡位。
第5回:发矫诏诸镇应曹公,破关兵三英战吕布。
曹操发表了矫诏,号召各镇起兵响应;关羽、张飞和刘备一起击败了吕布,解救了丁原。
第6回:焚金阙董贼袭长安,陈留践约孤臣伏法。
曹操攻打长安,焚烧了宫殿,董卓被杀;刘备在陈留约请廉颇将军前来担任军事统帅。
第7回:袁绍磐河战公孙,刘备自称益州牧。
袁绍与公孙瓒进行了磐河之战,最终胜利;刘备自称益州牧,开始进军西部。
第8回:吕布劫马焚金阙,董卓娶妇驾临死。
吕布劫持汉献帝,焚烧了宫殿;董卓死前娶了吕布的妻子貂蝉。
第9回:陈仓山伯父受辱,汜水关亲族皆伤。
张鲁在陈仓山被曹操羞辱,刘备在汜水关与曹操的军队激战,双方都有伤亡。
第10回:曹孟德挟天子令诸侯,吕奉先占上将头。
曹操抓住汉献帝,通过控制他来命令各地诸侯;吕布被曹操击败,最终被斩首。
第11回:曹操困守博望坡,孔明借东风破魏兵。
曹操在博望坡被孔明所困,孔明利用东风成功破坏了曹军的阵势。
第12回:曹操白衣渡江战吕布,杨奉玄德败逃投袁绍。
曹操白衣渡江与吕布交战,最终击败吕布;刘备在战败之后投奔袁绍。
第13回:袁本初败兵折将,关云长挂印封金。
袁绍在官渡之战中战败,损兵折将;关羽被封为武乡侯。
第14回:吕奉先射戟辕门,关公义释严颜。
吕布攻打下邳城,关羽射出戟门,使吕布退兵;关羽对严颜表示宽恕。
第15回:曹贵人悔婚荀彧议献刀,吕禄申公论破伪书。
《三国演义》每回内容梗概

《三国演义》每回内容梗概1.第一回汉朝末年,张角兄弟发动叛乱,刘备、关羽、张飞三人桃园结义,踏上了保国安邦的道路。
2.第二回督邮故意刁难刘备,张飞怒不可遏,痛打了督邮一顿。
朝廷上宦官专权,大将军何进立外甥刘辩为帝,掌握兵权后决定剿除宦官。
3.第三回何进被宦官所杀,而与此同时他所召来的凉州刺史董卓已经率兵来到洛阳。
董卓欲行废立之事,遭到丁原的反对,董卓用离间之计使丁原义子吕布背叛丁原,投奔了董卓。
4.第四回董卓废掉少帝,立陈留王为帝,引起朝臣不满。
曹操自告奋勇前去刺杀董卓,但却失败了。
5.第五回曹操在陈留起兵,发矫诏声讨董卓。
前来讨伐董卓的十八路诸侯立袁绍为盟主,关羽在阵前斩了董卓大将华雄,自此威震三军。
吕布出关挑战,刘备兄弟三人奋勇击败吕布。
6.第六回董卓用李儒之计,将汉献帝劫往长安。
长沙太守孙坚得到传国玉玺后离开了洛阳,准备回江东发展大业。
7.第七回十八路诸侯联军开始瓦解,袁绍占据冀州后与公孙瓒开战,但公孙瓒得到了猛将赵云,袁绍与战不利。
孙坚为报刘表拦路之仇,率部攻打江夏,却被乱箭射杀。
8.第八回董卓暴虐无度,司徒王允利用美女貂蝉离间董卓、吕布,董卓在凤仪亭用画戟掷打吕布,自此二人结仇。
9.第九回吕布在王允的挑拨下亲手杀了董卓,董卓余党李傕、郭汜起兵攻打长安,杀害了王允。
10.第十回李傕、郭汜掌握大权后,假借献帝名义使曹操攻打青州黄巾军。
曹操父亲被陶谦部将张闿杀害,曹操迁怒陶谦,率兵前往徐州,望风劫掠。
11.第十一回孔融被黄巾余党攻击,派同乡太史慈前往平原请刘备前来解围。
刘备来到徐州,曹操又因为后方被吕布袭击,因而撤兵。
陶谦有意把徐州让给刘备,被刘备婉言谢绝。
12.第十二回陶谦病死,刘备自领徐州牧。
曹操用计击破吕布,攻陷濮阳城,吕布被迫弃城而逃。
13.第十三回杨彪用反间计使李傕、郭汜反目成仇,不料二人竟在长安城中作乱,杨彪惭愧无地。
李傕部将杨奉对李傕的暴虐不满,起兵攻打李傕,但事机败露,杨奉败走。
《三国演义》11-20回梗概

第十六回: 第十六回:吕奉先射戟辕门 曹孟德败师淯水
•
吕布______射戟,使袁术部将纪灵不攻刘备。 射戟,使袁术部将纪灵不攻刘备。 吕布 射戟 ______夺去吕布从山东买的好马一百五十匹,吕布 夺去吕布从山东买的好马一百五十匹, 夺去吕布从山东买的好马一百五十匹 出兵讨备,备欲送马讲和,吕布听陈宫之计,不允, 出兵讨备,备欲送马讲和,吕布听陈宫之计,不允, 备冲出重围往许都投______。 不杀刘备, 备冲出重围往许都投 。 不杀刘备,送给 使领豫州牧,屯小沛。 兵、粮,使领豫州牧,屯小沛。______从贾诩计降 从贾诩计降 又因操霸占叔父张济妻邹氏而与反目。 操,又因操霸占叔父张济妻邹氏而与反目。于禁打败 张绣。操赏封于禁, 治兵不严之过。 张绣。操赏封于禁,责______治兵不严之过。操痛 治兵不严之过 哭为保他而死的______,不痛子侄,感动上下。 哭为保他而死的 ,不痛子侄,
曹操征张绣途中,恰逢稻麦成熟, 曹操征张绣途中,恰逢稻麦成熟,为赢民 曹操下令要求众将士不准纵马毁麦( 心,曹操下令要求众将士不准纵马毁麦(凡过 麦田有践踏者皆斩首)。没想到禁令刚下, )。没想到禁令刚下 麦田有践踏者皆斩首)。没想到禁令刚下,曹 操的马受惊跑入麦田,踏毁麦田。( 。(违反了自 操的马受惊跑入麦田,踏毁麦田。(违反了自 己颁布的军令,理当斩首。)此时, 。)此时 己颁布的军令,理当斩首。)此时,曹操假意 叫来行军主簿,要求议罪。( 。(但他心中知道无 叫来行军主簿,要求议罪。(但他心中知道无 人敢执法,也不会让他自杀。)主簿犯难,谋 。)主簿犯难 人敢执法,也不会让他自杀。)主簿犯难 谋 士郭嘉便引《春秋》 法不加于尊” 士郭嘉便引《春秋》中“法不加于尊”的说法 为其开脱, 曹操顺水推舟,割发代首以示众人。 为其开脱 曹操顺水推舟,割发代首以示众人。 (129)
三国演义内容概括每回

三国演义内容概括每回第一回,宴桃园豪杰三结义。
刘备、关羽、张飞三人结为兄弟,誓同生死共患难。
后来,三人在桃园中相遇,一拜为兄弟,共同谋划拯救乱世。
第二回,张翼德怒鞭督邮。
张飞因为郡守违背诺言,怒不可遏,一鞭将督邮打死,义愤填膺。
刘备劝阻无果,最终只得逃亡,开始了他们的漫漫征途。
第三回,黄巾军起义。
张角等人在乱世中发动起义,号称“太平道”,拥有庞大的势力。
皇甫嵩、朱俊等人奋起抵抗,展开了一场激烈的战斗。
第四回,张宝被刺。
张宝被曹操所杀,太平道势力受到重创。
但太平道的余部仍然顽强抵抗,局势并未因此而平息。
第五回,公孙瓒大战袁绍。
公孙瓒与袁绍展开了一场激烈的战争,双方兵分两路,你来我往,争夺战火连天,血雨腥风。
第六回,吕布与貂蝉。
吕布为了得到貂蝉,不惜背叛自己的主公董卓,引发了一系列的纷争和战乱。
貂蝉的美貌成为了整个乱世的焦点。
第七回,貂蝉倾国。
貂蝉为了救国,不得已与吕布合谋,最终使得吕布杀死了董卓。
但这一切都是为了更大的阴谋。
第八回,王司徒巧使连环计。
王司徒巧妙地利用连环计,使得吕布和董卓之间的矛盾越来越深,最终导致了董卓的覆灭。
第九回,袁绍磐河战公孙瓒。
袁绍和公孙瓒在磐河展开了一场激烈的战争,双方你来我往,争夺战火连天,血雨腥风。
第十回,颜良文丑大战吕布。
颜良文丑与吕布展开了一场惊心动魄的战斗,双方你来我往,拼尽全力,一场场生死搏斗。
第十一回,吕布与刘备结盟。
吕布与刘备结盟,共同对抗曹操,一时间风云变幻,局势复杂。
第十二回,濮阳城曹操大战吕布。
曹操与吕布在濮阳城展开了一场激烈的战争,双方你来我往,争夺战火连天,血雨腥风。
第十三回,曹操大破袁绍。
曹操与袁绍展开了一场激烈的战争,最终曹操以智胜袁绍,一举大破袁绍的大军。
第十四回,白马将军挂印封金。
曹操以白马将军的身份挂印封金,得到了皇帝的信任,成为了一方权倾天下的霸主。
第十五回,二将军抹书归降。
关羽和张飞在长板桥上抹书归降,最终成为了曹操麾下的大将,开始了他们的新生活。
三国演义1-115回简介

第一回---东汉末年,朝政颓废,宦官擅权,人心思乱。
张角发动黄巾起义,进犯幽州。
幽州太守刘焉,出榜招贤,涿郡刘备、张飞与河东解良人关羽志同道合,三人于桃园中结为异姓兄弟,不求同生,但求同死,同去刘焉处投军,并首立战功,杀败叛军,救出董卓。
三人因出身寒微而被董卓轻视,张飞欲杀之。
第二回---因受董卓轻视,刘备等三人引军投奔朱儁jun帐下,破张宝邪术,又破黄巾余党。
朝廷授刘备中山府安喜县尉,治理有方,百姓臣服。
一日,督邮到了县里,索贿不得,百般刁难刘备,张飞怒鞭督邮,刘备弃职投奔代州刘恢。
朝中宦官专权,国舅何进欲谋诛之,但优柔寡断,不听忠言,而事不成。
第三回---何进不听曹操劝告,发诏天下,进京讨伐阉贼。
董卓早有野心,得诏大喜,即刻进京,意图图谋不轨。
合金不听曹操袁绍之言,贸然进宫,被张让杀死。
曹操袁绍进宫,杀死了逆贼宦官,而张让、殷珪劫持少帝。
闵贡杀段珪,迎少帝还都,路上遇到董卓,一起返回京师。
董卓借此擅权,想要废帝而立陈留王,众臣苦谏,丁原义子吕布攻击董卓,董卓爱惜他的武艺,李肃用利益诱惑吕布,吕布杀了丁原,投靠董卓。
第四回---董卓得到了吕布,想要杀袁绍,袁绍一怒之下去了冀州。
九月,少帝被废,陈留王被立,称为献帝。
少帝作了一首怨诗,董卓让李儒鸩zhen杀(相传一种鸟的羽毛制成的毒酒)他,从此夜宿龙床,奸淫宫女,杀害无辜百姓。
校尉伍孚刺杀董卓而遇害,曹操拿着王允的宝刀行刺董卓,没有成功,骑马逃走,被中牟县令陈宫捉住,陈宫弃官和他一起逃走。
曹操因为多疑杀了伯奢一家,陈宫认为他也是狠毒之人,离开了他独自逃走。
第五回---曹操到了陈留,广招天下英雄,各镇的诸侯起兵响应。
大家拥护袁绍为盟主,率领各路诸侯的兵马讨伐董卓。
公孙瓒推荐了刘、关、张。
吕布部将华雄勇冠三军,连续杀了几员大将,关羽出斩华雄,曹操抚慰他,袁术轻视他。
八路诸侯战吕布失败,刘关张三英战吕布,吕布败逃到虎牢关上。
第六回--- 李儒劝董卓迁都长安,李催、郭汜驱赶百万洛阳人民迁往新的都城,路上死者不计其数。
《三国演义》阅读指导讲义2(11-15回教师版)

《三国演义》阅读指导讲义2(11-15回)第十一回:刘皇叔北海救孔融吕温侯濮阳破曹操【情节梳理填空】势单力薄的陶谦向北海太守孔融求援。
孔融与陶谦交往深厚,决定出兵。
部队正要出发,一支起义的黄巾军(由管亥率领)来借粮食,孔融不肯,黄巾军便把北海城四面围住。
孔融只好派同乡太史慈向刘备求助。
刘备早就听说了孔融的名字,当即带刘关张解了北海之围。
随后,刘备又应孔融之请去救徐州陶谦。
刘备向公孙瓒借了二千步兵和猛将赵云,来到徐州。
这时,青州田楷的救兵也来到徐州城外。
曹操见对方援兵来到,不敢贸然攻城。
陶谦要一让徐州与刘备,刘备不受。
刘备给曹操写去一封信,请他退兵。
曹操本不想退兵,却接到消息,说后方有失,吕布助张邈攻占了他的大本营兖州,于是曹操决定退兵回去收复兖州,顺便卖刘备一个人情。
陶谦二让徐州与刘备,刘力求不肯,从陶谦而屯小沛。
曹操与吕布在濮阳展开大战,被吕布战败,为部将典韦、夏侯惇救出。
【阅读探究研讨】思考题1:刘备为什么坚决拒绝陶谦的徐州之托?参考答案:(1)刘备重“仁”,他不会去做乘人之危之事,且刘备帝室之胄,他应顾及自己和宗室的颜面。
(2)刘备重“义”,刘备知道自己此行是守诺救援,不图占有,此时接受徐州之托是不义之举,如“汝等欲陷我于不义耶”,“今为大义,故来相助”。
(3)刘备使用“欲擒故纵”法,由前两点可知,刘备也很自知。
刘备深知徐州战事,也懂陶谦之心,只是此时接受不利于对徐州的统治。
因为自己在此还不能服众,所以欲擒故纵,以窥臣民之举。
十二回应道“刘使君若不领此郡,我等皆不能安生矣”时机业已成熟,玄德乃许权领徐州事。
第十二回:陶恭祖三让徐州曹孟德大战吕布【情节梳理填空】吕布用陈宫计,让城中富户田氏诈降,诱曹操入濮阳城。
曹操中计,在北门与吕布遭遇,曹操以手掩面,谎言轻松脱困。
曹操将计就计,诈言被烧死,诱吕布入寨,大败之。
两家因蝗灾缺粮而罢兵。
陶谦病危,三让徐州于刘备,备不受,陶谦指心而死,刘备于是暂领徐州牧。
《三国演义》每回内容概括

《三国演义》每回内容概括《三国演义》每回内容概括《三国演义》的叙事起于汉灵帝中平元年(184),终于晋太康元年(280),比较完整地叙述了汉、魏、吴三国兴起、发展及灭亡的历史。
下面是小编为你带来的《三国演义》每回内容概括,欢迎阅读。
第一回宴桃园豪杰三结义斩黄巾英雄首立功1、桃园三结义:东汉末年,张角发动黄巾起义,官军闻风丧胆。
为抵抗黄巾,幽州太守刘焉出榜招兵。
当时,刘备、关羽、张飞都去看那招兵榜文。
三人萍水相逢,但都有为国出力之心,所以一见如故,被张飞拉到自家庄后的桃园饮酒。
最后三人对天盟誓,结拜为弟兄。
刘备为兄,关羽次之,张飞为弟。
第二回张翼德怒鞭督邮何国舅谋诛宦竖2、张飞鞭打督邮:刘备讨伐黄巾有功为安喜县尉。
上任不到四个月,适有督邮到县,对刘备态度傲慢,有索取贿赂之意,令县吏诬称刘备害民。
刘备和众老几次想拜见督邮,都被门吏拦住。
张飞酒后乘马从馆驿前过,大怒,将督邮揪出门来拴在马桩上鞭打,后被刘备劝阻。
刘、关、张三人放了督邮后弃官另谋出路。
3、何进被杀:董皇后和灵帝皆欲立皇子协为太子,中常侍蹇硕进谏说若想立刘协为太子,必须先诛杀何进。
灵帝因而宣何进进宫,司马潘告密,何进得以脱险。
何进采纳袁绍意见,调外地的兵马进京师诛灭宦官。
西凉刺史董卓进兵京师,何进谋除宦官的计划泄露,十常侍先发制人,将何进骗进宫去杀害。
4、董卓弄权:外戚与宦官争权,互相攻杀。
汉灵帝死,少帝继位,为外戚大将军何进所制。
十常侍诱杀何进,袁绍等领兵诛杀宦官,西凉刺史董卓趁机进兵京师、驱逐袁绍、灭丁原、收吕布、废少帝立献帝,专权朝野,自封相国,独掌大权。
第三回议温明董卓叱丁原馈金珠李肃说吕布5、吕布投靠董卓:吕布原为丁原义子,为人勇猛。
董卓想要除去丁原,但害怕吕布,便派李肃带着赤兔马和黄金、珠宝前去劝降。
吕布见利忘义,在夜里提刀到丁原帐中,杀之,砍下他的首级,投了董卓,并拜董卓为义父。
董卓赐之金子,封他为都亭侯。
第四回废汉帝陈留践位谋董卓孟德献刀6、曹操献刀:董卓欺主弄权,曹操借王允七星宝刀进府行刺,恰遇董卓叫吕布去挑好马赐给曹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阅读研讨探究】 • 思考题1:陶谦为何三让徐州?可见其怎样的 品格? • 参考答案: • 原因是自己年事已高,且重病在身;二子无才; 并认为刘备乃当世之杰,所以把徐州让给了 刘备。 • 陶谦不但以汉家城池为重而让州,而且因才 不堪用而托子,陶谦可谓知理知人。三让徐 州,陶谦,其名曰谦,其字曰恭,其人则让, 可谓名副其实!
第十一回:刘皇叔北海救孔融 吕温侯濮阳破曹操
• 陶谦要一让徐州与刘备,刘备不受。刘备给曹 操写去一封信,请他退兵。曹操本不想退兵, 却接到消息,说后方有失,吕布助张邈攻占了 他的大本营兖州,于是曹操决定退兵回去收复 兖州,顺便卖刘备一个人情。 • 陶谦二让徐州与刘备,刘力求不肯,从陶谦而 屯小沛。曹操与吕布在濮阳展开大战,被吕布 战败,为部将典韦、夏侯惇救出。
第十二回:陶恭祖三让徐州 曹孟德大战吕布
• 【情节梳理填空】 • 吕布用陈宫计,让城中富户田氏诈降,诱曹操入濮 阳城。曹操中计,在北门与吕布遭遇,曹操以手掩 面,谎言轻松脱困。曹操将计就计,诈言被烧死, 诱吕布入寨,大败之。两家因蝗灾缺粮而罢兵。 • 陶谦病危,三让徐州于刘备,备不受,陶谦指心而 死,刘备于是暂领徐州牧。曹操听说此事大怒: “我杀父之仇未报,你倒不费半箭之功,白得徐州。 我要夺回徐州城,先杀刘备,再挖出陶谦尸体,为 我父亲报仇。”他的谋士荀彧劝道:“弃兖州而取 徐州,是舍本求末,以安易危。不如先平定山东, 既可以获得充足的军粮,供养三军,又可以得到朝 廷的赞赏和百姓的拥护。”曹操采纳了这个建议。
名著阅读复习第一轮
《三国演义》
11-15回
第十一回:刘皇叔北海救孔融 吕温侯濮阳破曹操
• 【情节梳理填空】 • 势单力薄的陶谦向北海太守孔融求援。孔融与陶谦交 往深厚,决定出兵。部队正要出发,一支起义的黄巾 军(由管亥率领)来借粮食,孔融不肯,黄巾军便把 北海城四面围住。孔融只好派同乡太史慈向刘备求助。 刘备早就听说了孔融的名字,当即带刘关张解了北海 之围。随后,刘备又应孔融之请去救徐州陶谦。 • 刘备向公孙瓒借了二千步兵和猛将赵云,来到徐州。 这时,青州田楷的救兵也来到徐州城外。曹操见对方 援兵来到,不敢贸然攻城。
• 【阅读研讨探究】 • 思考题2:简述曹操在濮阳大败后遇险的情况 及反映出的曹操性格特征。 • 参考答案: • 曹操中了陈宫之计,仓皇败逃,火光中正撞 见吕布挺戟跃马而来,曹操以手掩面,加鞭 纵马超过吕布。吕布从后面拍马赶来,将戟 在曹操头盔上一击,问:“曹操何在?”曹操 反指说:“前面骑黄马者是他。”吕布听说, 弃了曹操,纵马向前追赶。曹操因此得以脱 险。 • 这反映了曹操处变不惊,镇定自若,随机应 变(狡诈)的性格特征。
第十三回:李傕郭汜大交兵 杨奉董承双救驾
• 李傕军势渐衰,更兼郭汜常犯,于是遣张济 讲和。 • 郭汜劫驾,杨奉救驾,手下大将徐晃(字公 明)只一合便斩敌将。郭汜大军次日将天子、 杨奉围在垓心,国戚董承前来救驾。傕、汜 又商量杀帝分天下,李乐护驾守黄河。帝驾 至大阳,李乐专权,全不成体统。 • 杨奉、董承要弃安邑同帝归东都洛阳,李乐 串通李傕,郭汜劫驾。
• 【经典情节复述】 • 陶谦三让徐州: • 曹操攻打徐州,刘备引兵相救,太守陶谦命 糜竺取徐州牌印,让与刘备,刘备推辞了。 (一让) • 曹操退兵后,陶谦及其部属再次表达推让之 意,刘备执意不肯。(二让) • 后陶谦病重,第三次让徐州,刘备终是推托, 陶谦以手指心而死。(三让) • 后徐州军队与百姓拥立刘备,刘备乃领徐州 牧。(结果)
• 【经典情节复述】 • 挟天子以令诸侯 • 曹操平定山东,应诏进入洛阳,听从董昭建 议,逼迫皇帝移驾许都。满宠说服徐晃,良 禽择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事,改投曹操。 • 自此,曹操集大权于一身,朝廷事务,先禀 曹操,然后方奏天子。
• 【阅读研讨探究】 • 思考题1:曹孟得为何移驾许都? 与卓之迁帝 长安,傕、汜之迁帝郿坞有何异同? • 参考答案: • 操之迁帝许都,与卓之迁帝长安,傕、汜之 迁帝郿坞,都是为了挟天子以令诸侯。 • 然卓与傕、汜之名逆而操之名顺者,勤王之 师与劫驾不同,所以独成气候。
• 思考题3:孙策借兵往江东,屡战屡胜,所向 披靡的原因是什么?反映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倾向? • 参考答案: • (1)勇猛过人,智勇双全;用人精当;深得 民心,江南之民,人皆仰颂。 • (2)感情倾向:对“仁”的歌颂。
• 思考题4:结合太史慈北海酬恩与本回目中酣斗小霸 王的情节,简要分析太史慈这一人物形象。 • 参考答案:太史慈忠义,北海孔融敬之,多次致赠 饷遗其母,黄巾贼管亥围北海,太史慈北海报恩, 助融抗之,为融结刘备,大败贼众。(知恩图报) • 后归扬州刺史刘繇,于神亭同一小将斗孙策十三骑, 更支身与策大战。(英勇无畏) • 后繇败死,策擒慈,慕其高义,求为其将,慈降。 慈招刘谕繇残军归,诸将都认为太史慈会背叛,而 太史慈守言应诺,恪遵信义,始终如一,弭息诽论。 (此事一方面可见太史慈信守必行,而孙策亦有出 众的知人能力。)自此慈为孙氏大将,慈助其扫荡 江东。
• 【阅读研讨探究】 • 思考题1:面对传国玉玺,孙坚孙策父子的做法有何 不同?你对此有何看法? • 参考答案: • 孙坚屯兵洛阳城内,救灭宫中余火,从井中捞得传 国玉玺。于是托疾辞归,袁绍得密报逼问玉玺,孙 坚矢口否认,并发下毒誓,背约离去。受到刘表堵 截,孙坚仍拒不承认,双方交兵,孙坚损兵折将, 夺路回江东,从此与刘表结冤。 • 孙策在父亲死后投奔袁术,虽然屡立战功,袁术也 很喜爱他,但他无法忍受袁术的倨傲。他与朱治、 吕范等人商议,用父亲孙坚所留的传国玉玺作为抵 押,以母舅吴景有难为由,向袁术借雄兵数千。后 来在周瑜等人的帮助下孙策打败刘繇,扩充了兵力, 迅速占领了江东。
• 思考题2: 刘备为何不愿让张飞守徐郡?张飞 失徐州,哪些行为应了刘备的担忧? • 参考答案: • 刘备深知张飞秉性,让他留守,恐怕有失: 一是因为张飞酒后刚强,鞭挞士卒;二是因 为张飞做事轻易,不从人谏。 • 张飞在刘备走后说明日戒酒,今日众人陪他 一起满饮;对陈元龙的规劝也置之不理;因 曹豹不肯饮酒而将其鞭打五十;扬言打曹豹 就是打吕布,最终造成了曹豹和吕布里应外 合夺取徐州。
第十二回:陶恭祖三让徐州 曹孟德大战吕布 • 操东略陈地,次及汝,颖。打败黄巾余党何 仪、黄邵。又用计收了虎将许褚。 • 操复攻兖州,乘兖州空虚,曹操攻取。 • 曹操进兵濮阳,吕布不听陈宫劝告,被六员 大将共攻。吕布不敌,拨马回城,却因田氏 投降内应曹操,无法进城,引军逃往定陶。 • 曹操亲自引军至定陶,设计埋伏,吕布不听 陈宫提醒,大败而逃。曹操至此平定山东。
第十四回:曹孟德移驾幸许都
吕奉先乘夜袭徐郡
• 【情节梳理填空】 • 李乐追帝时被徐晃砍死。汉献帝回到洛阳,满目蒿 草。杨彪奏帝召曹操保驾。傕、汜又来劫驾,帝起 驾欲去山江,适曹操至,保驾还洛阳。 • 傕、汜不听贾诩降曹之计,诩单马走乡里;傕、汜 与曹战败落荒而走。(此战中许褚连斩两员大将, 双挽人头回阵,曹操赞其“子真吾之樊哙也!”) • 董昭献计曹操,迁都许都,挟天子以令诸侯,操从 之。曹操护驾移许都,杨奉等领兵拦路,曹操谋士 满宠说动杨奉部将徐晃来降。杨奉败走,投奔袁术。 操移驾许都,封赏部下,大权独揽。
•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
【阅读探究研讨】 思考题1:刘备为什么坚决拒绝陶谦的徐州之托? 参考答案: (1)刘备重“仁”,他不会去做乘人之危之事, 且刘备帝室之胄,他应顾及自己和宗室的颜面。 • (2)刘备重“义”,刘备知道自己此行是守诺救 援,不图占有,此时接受徐州之托是不义之举, 如“汝等欲陷我于不义耶”,“今为大义,故来 相助”。 • (3)刘备使用“欲擒故纵”法,由前两点可知, 刘备也很自知。刘备深知徐州战事,也懂陶谦之 心,只是此时接受不利于对徐州的统治。因为自 己在此还不能服众,所以欲擒故纵,以窥臣民之 举。十二回应道“刘使君若不领此郡,我等皆不 能安生矣”时机业已成熟,玄德乃许权领徐州事。
• 【阅读研讨探究】 • 思考题1:曹操大败吕布于定陶后,袁绍和刘备双 方对他的态度有何不同?众人对吕布的评价说明了 什么? • 参考答案: • 袁绍在冀州得知曹操与吕布相持,谋士审配进言, 说吕布是豺狼,若得兖州,必图冀州,不如助曹操 攻打吕布,方可无患。袁绍采纳买了他的建议,派 颜良带五万兵往助曹操。 • 吕布大惊,转投刘备而来。糜竺进言说,吕布乃虎 狼之徒,不可收留,收则伤人。刘备则称吕布是当 今勇士,感吕布袭兖州解徐州之祸的恩德,甚至要 将徐州牧牌印送与吕布。关羽、张飞则对吕布怒目 相向。 • 由此可见吕布在众人心目中的恶劣形象:背信弃义, 唯利是图,反复无常。正如曹操所言:布,狼子野 心,成难久养。
第十五回:太史慈酣斗小霸王 孙伯符大战严白虎
• 【情节梳理填空】 • 袁术使书与吕布让他攻刘备,许以金帛粮马,刘败走,吕布 索取金帛不得,欲伐袁术,陈宫劝阻,令叫刘备还屯小沛, 再攻袁术,布从之。(吕布、袁术都是反复无常、背信弃义 之人)刘备回徐州,吕布从陈宫计,让备屯小沛,关张二人 心中不忿,玄德却能屈能伸,于是两相和好。 • 孙坚死后,孙策寄居袁术篱下,在朱治等人的建议下,孙策 以亡父玉玺作质当向袁术借兵往江东开创基业,招兵买马, 战刘繇,袭曲阿,得秣陵,击败扬州刺史刘繇,收降太史慈, 江东之民呼策为“孙郎”。吴郡严白虎企图造反,会稽王朗 起兵相助,被孙策击败。孙策冲锋陷阵,勇冠三军,获得了 “小霸王”的绰号。同时,他得到了周瑜等著名将领和张昭 等重要谋士。从此,孙氏家族雄踞江东。
• (玉玺得而孙坚亡,玉玺失而孙策霸。甚矣, 玉玺之无关重轻也!成大业者,以收人才、 结民心为实,而玉玺不与焉。坚之匿之,不 若策之弃之。策之英雄,殆过其父。——毛 宗岗评)
• 思考题2: 说说孙策“小霸王”这一外号的由 来。 • 参考答案: • 孙策在与刘鳐作战的过程中,不过三回合生 擒部将于糜,在得知背后遭人暗算后,大喝 一声,声如巨雷,樊能惊骇,倒翻身撞下马 来,破头而死;霎时挟死一将,喝死一将: 自此,人皆呼孙策为“小霸王”。
• 【经典情节复述】 • 孙策开创江东基业 • 孙坚死后,其部由刚刚成年的长子孙策带领。由于 兵少将寡,被逼无奈,孙策只好投奔袁术,虽然屡 立战功,袁术也很喜爱他,但他无法忍受袁术的倨 傲。(原因) • 他与朱治、吕范等人商议,用父亲孙坚所留的传国 玉玺作为抵押,以母舅吴景有难为由,向袁术借雄 兵数千。在进兵江东的过程中,孙策酣斗太史慈, 大战严白虎,冲锋陷阵,勇冠三军,获得了“小霸 王 ”的绰号。同时,他得到了周瑜等著名将领和张 昭等重要谋士。(经过) • 从此,孙氏家族雄居江东。(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