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财富 - 安徽大学管理学院
安徽大学商学院2010级工商管理类专业分流结果

虞文姣
女
M01014184
刘支伍
男
M01014224
李冰
男
M01014137
杜宝剑
男
M01014029
王丹
女
M01014054
李故
男
M01014066
张扬
男
M01014270
余滨
男
M01014092
张天久
男
M01014275
刘佳
男
M01014174
孔凡悦
女
M01014185
胡磊
男
M01014260
工商管理专业92人学号姓名性别备注m01014033m01014040m01014223m01014013m01014228m01014025m01014083m01014169u01014005m01014296m01014259m01014294m01014057m01014331m01014172m01014265m01014268m01014151m01014314m01014032m01014027m01014210m01014328m01014028m01014004m01014016许玥梁雪许丹丹张德吉李海涛强小丽陆丽周炜亓蕾王艺洁谢婷李灯胜韦桂航于昭智朱鹏曹超超陶远刘姝菡陈伟母浩东陈晨夏婷婷李锦孙晋鹏林聚慧朱泽波女女女男男女女女女女女男男男男女男女男女女女女男女男m01014061m01014122m01014168m01014097m01014237m01014262m01014139m01014022m01014214m01014077m01014118m01014281m01014273m01014056m01014316m01014335m01014203m01014102m01014338m01014145m01014017m01014044m01014136m01014301m01014154m01014310m01014200m01014019m01014324m01014274m01014258m01014186m01014247m01014047m01014030m01014165m01014239m01014148m01014215m01014079m01014086m01014263m01014179丁洁孟繁伟惠蓉汪平李伟童张璇程晓凌张伟方玮方新朋章文藻丁小方赵迎迎苏义平杨茂菊章俊朱敏吴云云麦露文章丽高婷刘志敏夏焕焕姚姝赵纬张姸夏海超刘倩张磊李倩茹郭婷婷李露露兰青申永忠陈骋何淑侠王雪汪媛媛万晓仪何伯涛魏轶能余维俊陈伟女男女男女女女男女男女女女男女男女女女女女女女女男女男女男女女女女男男女女女女男男男男m01014153m01014114m01014018m01014309m01014302m01014006m01014306m01014015m01014144m01014311m01014293m01014181m01014126m01014035m01014339m0101
档案学理论前沿与学科发展

档案学理论前沿与学科发展作者简介:李财富,管理学博士,教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安徽大学管理学院副院长,教育部档案学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档案学会理事,中国档案学会基础理论委员会委员,安徽省学术与技术带头人。
主要研究方向为档案学基础理论与历史。
先后承担科研课题10余项,出版学术专著(含合著)4部,发表学术论文130余篇,其中被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全文转载、复印20余篇。
曾荣获教育部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安徽省优秀教学成果特等奖。
作者简介:丁华东,历史文献学(含档案学)硕士,教授,安徽大学教务处副处长,安徽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
主要研究方向为档案学基础理论、档案文献编纂学。
先后主持、参与档案学科研与教改项目1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荣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霍英东教育基金会第九届高等学校青年教师奖(教学类)三等奖、安徽省教学成果特等奖、安徽省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安徽大学优秀教学成果特等奖(二次)、安徽大学第五届青年教师教学优秀奖二等奖。
1、学科前景与民燕尾服趋势李财富:关于档案学的发展前景,目前国内档案学界有着各种各样的判断,其中有两种比较极端的看法值得关注。
一些人认为随着学科间、知识间的进一步交叉与融合,特别是随着图书、情报、档案一体化步伐的不断加快,档案学将逐步边缘化,其学科特色将逐步丧失,最终将被其他学科所吞并,此所谓悲观论;而另一些人则认为,随着社会文明程度的不断提高,档案学的发展空间将得到极大的拓展,其学科地位将日益显赫,此所谓乐观论。
本人以为,对档案学发展前景的预期过于悲观、消极固然不对,盲目乐观、自信也不可取。
档案学所依托的对象——档案工作的社会地位和影响决定了档案学既不会灰头灰脸、走向灭亡,也不会大红大紫、成为显学。
档案学是人类社会和档案工作发展的必然产物,社会实践和档案工作实践的发展变化是档案学理论产生、发展和成熟的源泉和动力。
中外档案学的发展历史证明,人类社会越向前发展,档案:工作实践越复杂多样,档案学理论就发展得越快。
安徽大学2010年硕士生招生导师一览表

范和生 李远行 王云飞 夏当英 徐 黄鹂 马芒 孙中锋 田飞 王邦虎 梁德阔 汤夺先 王邦虎 吴宗友 周典 卞利 沈昕 汤夺先 周典恩 方川 梁德阔 王邦虎 吴宗友 颜翠芳 赵捷 吴学琴 张爱勤 张崇旺 杭琍 贾淑品 吴家华 黄志高 王进芬 吴玉才 方小教 陈义平 方爱东 王建文 沈素珍 王正 程雁雷 张晶 朱镜人 龚孟伟 王传旭 樊彩 何峰 刘飞 王泽庆 吴家荣 赵凯 何懿 沙宗元 彭家法 王修力 杨晓黎
曹小云 程燕 沙宗元 时兵 阚绪良 郝士 国 杨军 杨晓黎 岳方遂 王绍峰 周阿根 中国古典文献学 诸伟奇 鲍恒 陈道贵 耿传友 李睿 李霜琴 陶新 中国古代文学 李明珠 王启才 张明华 曹德和 王达敏 黄书泉 汪成法 王木青 中国现当代文学 张堂会 戏剧戏曲学 程功恩 蒋小平 朱万曙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 范荣 田德蓓 王晓凌 吴家荣 英语语言文学 陈兵 陈正发 洪增流 戚涛 许庆红 曹杰旺 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胡健 杨玲 詹全旺 张红霞 张明 周方珠 新闻学 包鹏程 姜红 孔正毅 吕萌 梅笑冬 芮 包鹏程 姜红 孔正毅 吕萌 梅笑冬 芮 传播学 勇 仇旭东 刘洪权 潘文年 佘文斌 王学 美术学 吴玉红 陈林 傅强 黄德俊 刘权 汪臻 经济史 吴春梅 卞利 张崇旺 周致元 史学理论及史学史 张子侠 陈立柱 徐国利 周怀宇 朱寒冬 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周崇云 方成军 宫希成 胡欣民 江小角 历史地理学 陆发春 盛险峰 历史文献学 傅正 刘伯山 刘信芳 蒲霞 徐道彬 张金 专门史 胡秋银 江小角 陆发春 盛险峰 汤奇学 中国古代史 卞利 陈瑞 胡秋银 胡中生 盛险峰 张金 贾艳敏 陆发春 沈葵 孙语圣 王成兴 王 中国近现代史 旺 朱正业 夏维奇 梁家贵 世界史 蒋浙安 龙宏甫 吴文武 张本英 周乾 基础数学 杜先能 范益政 周宗福 计算数学 吴涛 翟素兰 王家正 盛兴平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毛军军 应用数学 蒋威 范益政 王良龙 肖箭 周宗福 吴然 运筹学与控制论 蒋威 汉语言文字学 理论物理 原子与分子物理 凝聚态物理 光学 材料物理与化学 材料学 无机化学 程锦荣 贾昌春 卢其亮 吕亮 黄守国 洪 韩家骅 叶柳 张战军 徐峰 李广 杨名 马建国 孟凡明 孙兆奇 郭建友
从文献计量学角度探析我国档案学史研究

预测 , 而帮助科 研人 员了解 目前此学科 的发展情况 , 从 使他们能够 术论文的绝对数量上来看 , 档案学史 的研究 明显不足。可以说 , 在新
把握将来科研发展 的方 向。笔者将分别从专著和学术论文两个方 概念相关专著 断m版的同时, 学科基础理论的研究被搁置了。 也就 面对我国档案学史研究进行考察。
、
专 著
档案学史的中冈法分类号是 G 7 ., 209 以此分类号和正题名“ 档 实 现 这种 重视 和加 强可 以从 以下几 个 疗面 人手 :
案学 史” 分别检索国家图书馆 、 图书馆 、 上海 安徽大学 图书馆 、 合肥 大学图书馆没有检索到外 , 其他四所 图书馆都能检索到。
I : 业大学 图书馆及武汉 大学 网书馆 的馆藏 ,检索结果 除合肥工业 的配套 同样 是必不可少 的,而档案 学的理论研 究主要是 由教师和
在检索结 果中, 阶段 的教学 中加入部分档案学史 内容 。
藏了安徽大学李财富教授的博士论文《 中国档案学史论 》上海 图书 而在研究生教学 中则必须 加入专门的“ 案学史 ” 程 , ; 档 课 保证 研究 馆和武汉大学 图书馆均收藏了档案学家吴宝康 的《 档案学理论与历 生 能够从学科发展 的角度把握学科 基础理论 ,从 而确保研究生能 史初探》安徽大学图书馆收藏的是杨小红编著的《 ; 中国档案史》 。从 在从事 多角度档 案学科学研究过程 中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 。
档案学史” 相关的论文还不到 1 。而在表 2中 , 篇 利 工作 中遇到的问题的各种方法 以及 因此建 立的各种理论体 系 , 并 物上发表的与“
研究各种理论体系的性质 、 创立者的思想和学科 背景等 。 因此档案 用专指性较高的“ 篇名” 字段进行检索 , 检索结果只有 3 。 篇 学史研究不仅具有较高的理论价值 , 而且具有较大 的实践意义。 对 档案史进行 系统梳理和评价 , 有利于提高档案学 的科学水平 , 完善 档案学理论 与 学科体系 , 丰富档案学 的研究内容 。
档案服务社会化的伦理解读

档案服务社会化的伦理解读李财富/杨晓晴2012-11-28 11:35:14 来源:《档案学通讯》(京)2010年1期【英文标题】Ethical Comment on the Socialization of Archival Service【作者简介】李财富,男,1965年生,安徽大学管理学院院长、教授、硕士生导师,已发表学术论文13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4部。
安徽大学管理学院合肥230039杨晓晴安徽大学管理学院合肥230039【内容提要】人类社会进入到网络社会这个阶段后,网络渗透到社会的各个层面,网络的飞速发展催生了传统档案服务方式的一系列深刻变革,也给档案服务社会化带来了新的挑战。
基于这一时代背景,相关“档案服务社会化伦理优势”、“档案服务社会化伦理问题”及“档案服务社会化伦理方向”等一系列问题便被赋予了广阔的研究价值与深远的探究意义。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network gives birth to a series of profound innovation on the traditional archival services with challenges on the socialized archive services as well. Based on this background, the issues on superiority, problem, and direction about the socialized archive services are worth studying.【关键词】档案服务社会化/档案信息伦理/档案服务伦理Socialized archive services/Archival information ethic/Archive services ethic我们已然步入了一个信息化的时代,一个许多人都热衷于网络的年代。
安徽大学2013级排专业前20%学生名单一览表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Z51314026 Z51314011 Z51314010 Z51314031 Z51314001 Z51314019 Z51314017 Z41314043 Z41314008 Z41314039 Z41314018 Z41314045 Z41314029 Z41314028 Z41314009 Z41314020 Z41314055 Z41314071 Z41314047 Z41314070 Z41314040 Z41314044 Z11314102 Z11314081 Z11314046 Z11314002 Z11314100 Z11314058 Z11314056 Z11314090 Z11314120 Z11314080 Z11314055 Z11314038 Z11314087 Z11314024 Z11314043 Z11314095 Z11314104 Z11314021 Z11314064 Z11314001 Z11314042 Z11314051 Z11314019 Z11314048 Z014 2013-2014 2013-2014 2013-2014 2013-2014 2013-2014 2013-2014 2013-2014 2013-2014 2013-2014 2013-2014 2013-2014 2013-2014 2013-2014 2013-2014 2013-2014 2013-2014 2013-2014 2013-2014 2013-2014 2013-2014 2013-2014 2013-2014 2013-2014 2013-2014 2013-2014 2013-2014 2013-2014 2013-2014 2013-2014 2013-2014 2013-2014 2013-2014 2013-2014 2013-2014 2013-2014 2013-2014 2013-2014 2013-2014 2013-2014 2013-2014 2013-2014 2013-2014 2013-2014 2013-2014 2013-2014
《中国档案学史论》述评-6页word资料

《中国档案学史论》述评近期有幸拜读档案学界著名学者李财富教授的力作《中国档案学史论》,感受颇深,笔者将对此书作述评之尝试,希望学界更多的人去关注此书,从而继续对中国档案学史展开更为全面、更为深层次的研究,使档案学得以持续、健康、稳定地发展。
1 著作简述李财富先生是中国档案学界一位著名学者,接受了系统的档案学教育,在档案学研究方面成绩斐然,先后发表论文100多篇,出版专著(含合著)3本,为档案学界学术成果较多的人之一。
《中国档案学史论》一书是李财富先生近十年来的研究成果,全书在其博士论文的基础上进行优化而成,经过作者精心的修改、润色后,最终由安徽大学出版社2005年10月出版与读者见面。
正如作者在该书序言中所说:“中国档案学史研究的意义是显而易见的,它不仅具有较高的理论价值,而且具有较大的实践意义”,这说明作者在开展研究之前便有了一个明确而深刻的学术态度;而“作为一个多年从事档案学理论学习和教研的档案教育工作者,笔者觉得自己有责任在这方面进行尝试,即使不能成功,也能为大家提供一些相对系统的资料”的理性阐述则充分反映出作者对档案学研究的使命感和谦逊的学术态度。
正是作者的学术魅力和著作本身的学术性吸引了笔者认真研读并作述评,借此表达自己的读后之感并与学界同仁共同分享。
1.2 全书基本架构全书分为六章十五节。
第一至第五章通过对中国档案学发展阶段的总体划分,逐章、逐阶段地阐释作者对中国档案学发展各阶段的系统认识;第六章即最后一章,作者在研究中国档案学史的基础上,通过宏观的研究与思考,以史为鉴,总结出“中国档案学的发展规律”以及“中国档案学的发展趋势”。
作者在著作中将中国档案学发展历程划分为五个发展阶段,分别是孕育时期的中国档案学、创立时期的中国档案学、发展时期的中国档案学、停滞与倒退时期的中国档案学以及恢复与繁荣时期的中国档案学。
通过这种宏观的阶段划分,作者以述评的方式展开对中国档案学各个阶段的认识与思考,总体上分析了中国档案学发展过程中的点点滴滴,梳理了各个时期档案学的发展概况,并对历史上档案学的发展特点、研究问题、对当下档案学研究的借鉴意义以及各阶段的档案学孕育、创立、发展、停滞、倒退、恢复以及繁荣的原因进行了系统的探析。
安徽大学2019年硕士研究生拟录取名单公示

哲学系 哲学系 哲学系 哲学系 哲学系 哲学系 哲学系 哲学系 哲学系 哲学系 哲学系 哲学系 哲学系 哲学系 哲学系 哲学系 哲学系 哲学系 哲学系 哲学系 哲学系 哲学系 哲学系 哲学系 哲学系 哲学系 经济学院 经济学院 经济学院 经济学院 经济学院 经济学院 经济学院 经济学院 经济学院 经济学院 经济学院 经济学院 经济学院 经济学院
71 58 91 125 345 020101 政治经济学
86.5 76 153.25 全日制
57 65 104 121 347 020101 政治经济学
87 60 148.5 全日制
68 77 91 137 373 020104 西方经济学
92.5 63 153.75 全日制
65 58 106 126 355 020104 西方经济学
68 58 138 128 392 0201Z1 资源与环境经济学88.17 75 170.25 全日制
64 80 78 135 357 020105 世界经济
90 63 147.5 全日制
64 61 107 131 363 020105 世界经济
85.5 77 160.58 全日制
64 72 113 118 367 020201 国民经济学 89.55 62 152.78 全日制
89.02 90 180.51 全日制
75 62 130 116 383 010107 宗教学
89.14 95 174.07 全日制
57 58 133 128 376 010107 宗教学
83.16 88 172.58 全日制
67 53 122 132 374 010108 科学技术哲学 85.71 86 170.52 全日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李财富
院长,男,1965年11月生,博士,教授,博导。
国家社科基金学科评审组专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教育部高等学校档案学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档案学会理事,中国档案学会基础理论委员会委员,安徽省档案学会副理事长,安徽省学术与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档案管理》、《大学图书情报学刊》编委。
主要从事档案学基础理论与历史、档案信息服务、档案文献编纂等方面的教学与研究工作。
先后主讲科技档案管理学、外国档案工作、档案学专题研究、中外档案学著作选读、档案学术交流与评价、研究方法与论文写作等课程。
在《史学理论研究》、《档案学通讯》、《档案学研究》、《中国档案》等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140余篇,其中被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档案学》全文转载复印20余篇。
出版《档案管理技术实用问答》、《中国档案学史论》等专著(含合著)4部。
主持1996年度国家档案局重点项目“综合性档案馆馆藏档案价值鉴定研究”、2003年度省人才建设项目“中国档案学史论”、2006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档案服务社会化研究”、2013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面向社会的档案服务体系建设与创新研究”等课题研究,参与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转型期档案管理体制研究”、国家教育部项目“面向21世纪档案学专业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研究”、“档案学学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综合改革研究与实践”、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现代高新技术对档案和档案馆的冲击与对策”等10余项课题研究。
2001年申报的“档案学专业教学改革与实践”先后荣获安徽大学教学成果特等奖、安徽省教学成果特等奖、国家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2005年申报的“档案学学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综合改革研究与实践”先后荣获安徽大学教学成果特等奖、安徽省教学成果二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