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反应系统RRS建设草案 ppt课件
快速反应程序:解决质量问题的反应模式84页PPT

46、我们若已接受最坏的,就再没有什么损失。——卡耐基 47、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陆游 48、书籍把我们引入最美好的社会,使我们认识各个时代的伟大智者。——史美尔斯 49、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孙洙 50、谁和我一样用功,谁就会和我一样成功。——莫扎特
33、如果惧怕前面跌宕的山岩,生命 就永远 只能是 死水一 潭。 34、你会看到 世界由 清晰变 模糊的 全过程 ,心会 在你泪 水落下 的那一 刻变得 清澈明 晰。盐 。注定 要融化 的,也 许是用 眼泪的 方式。
35、不要以为自己成功一次就可以了 ,也不 要以为 过去的 光荣可 以被永 远肯定 。
快速反应程序:解决质量问 题的反应模式
31、别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 穿。(名 言网) 32、我不想听失意者的哭泣,抱怨者 的牢骚 ,这是 羊群中 的瘟疫 ,我不 能被它 传染。 我要尽 量避免 绝望, 辛勤耕 耘,忍 受苦楚 。我一 试再试 ,争取 每天的 成功, 避免以 失败收 常在别 人停滞 不前时 ,我继 续拼搏 。
快速反应管理办法培训PPT

快速响应会议定义
• 为准备快速响应会议,每天早上8点50前,必须找出
过去24小时发生的重大质量问题,包括:
•验证岗位发现的问题 •过程分层审核中发现的问题 •停线问题 •其它的内部质量问题(出货 审核、产品遏制行动等) •一次下线合格率数据(FTQ)
分供方关注 的问题
客户关注的问题 ( PRR’ s, 客户抱 怨,客户电话等)
谢谢各位的参与!
快速响应会议
1、制造部每天早上9:00召开快速反应会议,会议主持 人负责清点与会人员到场情况及组织好纪序,各部门参加 人员每天早上8:55前要在表1“快速反应会议签到表” 中签名确认,与会人员如有公出,事假需在早上8:40前 告知快速反应会议主持人。 2、目前公司的快速反应会议上,对问题的发生地点、影 响情况、问题发生的原因、解决方法关闭标准、下次汇报 时间等内容进行讨论或沟通。
问题跟踪及关闭
(续)相关问题负责人需提交每一步的行动计划、内 容,并在看板上注明。确认已退出步骤是否均按退出 标准执行后退出。 3、品质部负责每月整理所有问题信息报告,由技术工 程师或以上级别人员确认是否将问题信息及处理措施 作为经验教训数据,并由品质部负责更新至经验教训 数据库中。 4、 经验教训数据库应设置为可共享信息,各部门按需 提供数据信息,组织培训学习。
信息展示与更新
问题跟踪及关闭
1、会议主持人必须确保所有问题得到有效的解决并制定 退出标准。退出标准以按快速反应跟踪看板上的时间节点 为界限,只要在规定的时间内解决问题即可退出。确认问 题的处理结果和效果后及时关闭问题;如果问题不能及时 关闭,则要注明,并作为一个新问题进行处理跟踪;注明 问题关闭原因(电子档上标明),相关部门负责人需提交 延期问题的根本原因,并在快速反应会上汇报,作为下一 步问题跟踪处理重点。 2、制造部长在视察快速反应看板的时候注意各问题解决 的核心6步是否均要求执行,若发现N/A项目,则必须有合 理解释(待续)
快速反应系统和快速反应小组简介共45页PPT

56、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 57、春秋多佳日,登高赋新诗。 58、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 理荒秽 ,带月 荷锄归 。道狭 草木长 ,夕露 沾我衣 。衣沾 不足惜 ,但使 愿无违 。 59、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 60、迢迢新秋夕,亭亭月将圆。
16、业余生活要有意义,不要越轨。——华盛顿 17、一个人即使已登上顶峰,也仍要自强不息。——罗素·贝克 18、最大的挑战和突破在于用人,而用人最大的突破在于信任人。——马云 19、自己活着,就是为了使别人过得更美好。——雷锋 20、要掌握书,莫被书掌握;要为生而读,莫为读而生。——布尔沃
EHale Waihona Puke D
医院急救快速反应系统建设

医院急救快速反应系统的建设与应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陈尔真1什么是快速反应团队快速反应团队的临床应用快速反应团队启动标准如何建立快速反应团队内容提要过细的专业化分工导致一个专科的医生对其他专科的疾病非常陌生,同一个学科内亚专科的分化导致一个医生只能看好一个系统内的一个疾病什么是快速反应团队当患者病情有恶化迹象时,快速反应团队成员被召唤到床边立即对患者进行评估和治疗,目的是尽量不转移到重症监护病房抢救、防止发生心脏骤停或死亡快速反应团队(RRT)Rapid Respond Team医疗救治团队(MET)Medical Emergency Team什么是快速反应团队组成:由受过特殊训练,能在医院发现患者出现病情恶化征兆时迅速做出反应的医务人员所组成的团队。
目标:在管理患者过程中快速识别患者病情变化,迅速处理,防止患者病情进一步恶化,避免心脏骤停等事件的发生。
并不是要取代其他医生或护士管理患者的责任。
建立RRT的目的根本目的在于早期识别和干预危险因素,从而减少心脏骤停、猝死和ICU人住的发生,进而提高医疗安全水平,减轻患者经济负担。
5RRT与MET的区别RRT以护士为主导及时发现患者病情变化及时处置或快速转运患者至ICU救治是目前世界上众多医院中出现的一种模式MET以医师为主导,一般由麻醉科、ICU、CCU以及急诊科的医生和护士组成强调患者的医疗救护,如器官支持治疗等6快速反应团队模式7RRT理念:1952年最初在丹麦哥本哈根成立的全球第一家ICU的患者MET模式模式:在医院内普通住院病区建立的一个团队组成:由有经验护士、经验丰富的少数医师组成主要职责:尽早发现患者病情变化,及时呼叫相应医师进行有效处置。
RRT工作要求工作时间:小组成员在8时~20时这一时间段内处于值班待命状态,随时响应;其他时间段则需要15—30 min才能响应。
基本装备:由急救推车或急救包装载的复苏用药、除颤器、气管插管套件。
医院急救快速反应系统建设

医院急救快速反应系统的建设与应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陈尔真1什么是快速反应团队快速反应团队的临床应用快速反应团队启动标准如何建立快速反应团队内容提要过细的专业化分工导致一个专科的医生对其他专科的疾病非常陌生,同一个学科内亚专科的分化导致一个医生只能看好一个系统内的一个疾病什么是快速反应团队当患者病情有恶化迹象时,快速反应团队成员被召唤到床边立即对患者进行评估和治疗,目的是尽量不转移到重症监护病房抢救、防止发生心脏骤停或死亡快速反应团队(RRT)Rapid Respond Team医疗救治团队(MET)Medical Emergency Team什么是快速反应团队组成:由受过特殊训练,能在医院发现患者出现病情恶化征兆时迅速做出反应的医务人员所组成的团队。
目标:在管理患者过程中快速识别患者病情变化,迅速处理,防止患者病情进一步恶化,避免心脏骤停等事件的发生。
并不是要取代其他医生或护士管理患者的责任。
建立RRT的目的根本目的在于早期识别和干预危险因素,从而减少心脏骤停、猝死和ICU人住的发生,进而提高医疗安全水平,减轻患者经济负担。
5RRT与MET的区别RRT以护士为主导及时发现患者病情变化及时处置或快速转运患者至ICU救治是目前世界上众多医院中出现的一种模式MET以医师为主导,一般由麻醉科、ICU、CCU以及急诊科的医生和护士组成强调患者的医疗救护,如器官支持治疗等6快速反应团队模式7RRT理念:1952年最初在丹麦哥本哈根成立的全球第一家ICU的患者MET模式模式:在医院内普通住院病区建立的一个团队组成:由有经验护士、经验丰富的少数医师组成主要职责:尽早发现患者病情变化,及时呼叫相应医师进行有效处置。
RRT工作要求工作时间:小组成员在8时~20时这一时间段内处于值班待命状态,随时响应;其他时间段则需要15—30 min才能响应。
基本装备:由急救推车或急救包装载的复苏用药、除颤器、气管插管套件。
快速反应系统和快速反应小组简介

MOST HOSPITAL CARDIAC ARREST ARE NOT SUDDEN EVENTS
FRANKLIN ET AL. CRIT CARE MED 1994
2020/6/6
0215
0230
重度脓毒症/脓毒性休克患者早期复苏达 到目标能明显提高患者预后
延迟入住ICU对危重患者死亡率的影响
警示征象
为什么需要RRT
研究发现,很多病人在心脏骤停之前,已经出现提 示临床恶化的早期症状和体征,
这些病情变化却往往被忽视,也没有得到及时干预 和处置。
70%病人在心肺骤停前8小时出现呼吸恶化。 60%病人在心肺骤停前6小时出现异常症状和体征,仅有
25%患者的病情变化通知到医生。
Schein RM, et all, Chest 1990:98:1388-1392 Franklin C. et all, Crit Care Med: 1994:22(2):244-247
BELLOMO, R ET AL. CRITICAL CARE MEDICINE. 32(4):916-921, APRIL 2004
2020/6/6
---INSTITUTE FOR HEALTHCARE IMPROVEMENT (IHI)
—2004年美国医疗质量改进委员会提出通过提高医疗安全性及有效性, 在2006年底前拯救10万名可能死亡的住院患者
3700 U.S. HOSPITALS PARTICIPATING IN THE INSTITUTE FOR HEALTHCARE IMPROVEMENT,S 5 MILLION LIVES CAMPAIGN
RRT国外的经验和文献依据
6年回顾性分析3269例RRT和1220例CPR
快速反应系统和快速反应小组简介

RAPID RESPONSE TEAMS(RRT)
快速反应系统和快速反应小组
定义 • 快速反应系统(RAPID RESPOND SYSTEM, RRS):当ICU 外住院患者发生有可能引起严重不良事件的病情变化时,病 房医护人员呼叫快速反应小组,早期在患者床边评估和干预。 协助处理在心肺骤停前的灰色区域,减少ICU入住或阻止病情 的进一步恶化。
RRT启动 在RRT到达之前,楼层应作如下准备:
病人CHART 专科医师和管床护士应在病人床边
监测病人最近的生命体征,包括体温、心率、血压、 呼吸频率、指氧饱和度
呼叫患者的ATTENDING主管医师
RRT启动
在RRT到达后,主管医师和管床护士应
提供患者的病史、生命体征数据、实验室检查数 据、用药情况、病情变化和目前主要情况
并作出急诊处理
RRT不是替代专科医生和护士接管病人
RRT 做什么 为患者提供早期干预处置
为床边护士和专科医生提供支持和帮助
提高员工满意度
改善床边护士和医生的关系
RRT 前5项主要急救处置
给氧(面罩或储氧面罩)
吸痰和维持气道通畅 气道雾化 静脉快速补液 静脉速尿
邵逸夫医院RRT记录和回顾单
警示征象
为什么需要RRT
研究发现,很多病人在心脏骤停之前,已经出现提 示临床恶化的早期症状和体征,
这些病情变化却往往被忽视,也没有得到及时干预 和处置。
70%病人在心肺骤停前8小时出现呼吸恶化。
60%病人在心肺骤停前6小时出现异常症状和体征,仅有 25%患者的病情变化通知到医生。
产科快速反应团队PPT课件

训练
快速反应协作团队
确保
产科质量母儿安全
30
31
400ml
出血量> 500ml ——1000ml
出血量> 1000ml——
2000ml
13
急症剖宫产手术(EDC)
从决定手术至胎儿娩出时间: 时间在紧急剖宫术的重要性!!!
在妊娠24~25周,胎儿在孕妇发生心脏骤停5分 钟内分娩出,将会取得最高的存活率。
在妊娠30周,胎儿在孕妇发生心脏骤停 5分钟后分娩出仍可生存。
19
产科急症
产科合并症
• 产后出血 • 子痫前期及子痫 • 肺栓塞 • 羊水栓塞 • 胎盘早剥 • 前置胎盘(出血或凶险型) • 肩难产 • 胎儿窘迫 • 脐带脱垂 • 阴道大血肿 • 会阴Ⅳ°裂伤
• 妊娠合并心衰 • 急性胰腺炎 •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20
启动标准
一、呼叫标准:(1)成人:
• 心率:急性改变:<40次/分或>130次/分,伴有症状或者任何心率>160次/分; • 呼吸:频率<8次或>36次/分,新出现的呼吸困难,动脉血氧饱和度<0.85并且
评估 提出 判断 建议
11
必备的设施及药品功能状态
1、建立中心监护站 2、急救设施:床边及中心监护仪、呼吸治疗仪、
麻醉剂、心电图机、除颤仪、起搏器、输液泵、 气管插管及切开所需器材、新生儿复苏抢救设施
3、产房急救包(药物准备)
12
产后出血三级预警
一级预警模式
二级预警模式
三级预警模式
产后2h内 出血量>
麻醉组
彭德亮 万雄 袁凯 文海燕 ``````
检验、 输血组
朱顺新 张君 ``````
内外科
后勤保 障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12/27
11
• (3)测试和评估
• 所有院内人员必须通过理论技能考核并定期进行临床追踪及现 场测试。
• RRT成员每年考核复评一次。
• 其他员工两年复评一次并定期知识更新确保培训的覆盖和测试 通过率达100%。
2020/12/27
12
•RRS运行
•(1)呼叫标准(EWS) EWS主要是针对患者重要体征的物理状 态进行动态监测,记录变化情况,核心检测项目包括心率、 血压、呼吸频率、体温、意识等,其能早期发现严重不良事 件(SAE)和即将恶化的患者。
2020/12/27
14
• 预警指征包括:
• 呼吸系统4项:气道紧急情况(如窒息),呼吸窘迫、呼吸暂停,明 显发绀、供氧状态下血氧饱和度(Sp02)<90%,呼吸频率<8次/min 或>30次/min; • 神经系统3项:突然语言障碍、突然意识水平下降(GCS下降>2分)、 反复或持续的痫样发作;
2020/12/27
7
•人员结构
• RRS组成包括RRT、广播通讯系统,参与系统的工作人员。 • RRT成员根据楼宇分布及到达最短路程分组,由麻醉科、 ICU、心内科重症(CCU) 、急诊科医生及其护理组长、骨干 组成。
•RRT工作时间
• RRT成员24小时处于值班待命状态,随时响应。
2020/12/27
•1994年起,欧美许多医疗机构开始建立RRS;2005年,改善 医疗保健研究机构(IHI)在全美推出“抢救100,000生命运 动”,其中“在医疗机构中建立RRS”是IHI推荐的6项措施之 一。
2020/12/27
4
快速反应系统(RRS)
•是一个多学科合作,连续综合的救治系统。 •通过监测危机事件和触发反应来调度响应团队。 •使得急危重症专长医护人员能够进入到普通病房。 •早期干预高危因素,从而降低院内患者心肺骤停及 死亡的发生率,提高医疗安全水平。
2020/12/27
13
• 理想的RRT启动指标应具备较高的敏感性,即能够识别大 部分病人的紧急情况,避免假阴性导致患者失去早期干预 的机会;同时具有较高的特异性,避免假阳性导致RRT资源 的浪费。
• 但实际工作中同时兼顾二者是困难的。 • 为了降低住院患者的风险,通常需要保证较高的敏感性。 此外,所用指标还应该简单易得,有利于普通医护人员进 行观察或测量。
8
•RRT基本装备
• 由急救推车或急救包装载的复苏用药(16种)、除颤器、 气管插管套件、便携式心电监护仪、脉搏氧饱和监护仪、 氧气传输系统、静脉输液工具等。
2020/12/27
9
•培训内容和技能要求
• (1)RRT成员培训及技能要求
• RRT成员的培训内容包括急救技能、常见危重症监护技术、抢救 及护理。技能要求为:
2020/12/27
3
•目前,引起严重不良事件(SAE)主要原因是没有相应的预警 信号和监测手段,导致此类患者未能及时救治;如果在患者 病情恶化之前识别恶化征兆,给予早期干预,可阻止病情进 一步恶化,提高救治成功率。
•因此,在院内建立一个含有早期预警系统(early warm system,EWS)和快速反应团队的快速反应系统(rapid response system,RRS) 非常重要。
• RRT成员均通过BLS及ACLS。
• RRT医师掌握所有气道开放技术:经口/鼻普通气管插管术、食管气 管联合导管插管术、喉罩使用术等,掌握便携式呼吸机、移动多功 能(ICU)式呼吸机的操作与气道管理,掌握体外心肺复苏机、体外心 脏起搏术和除颤仪的操作,掌握并灵活运用AHA《2015版心肺复苏指 南》要求的常用药物使用方法、适应证及禁忌证。
快速反应系统(RRS)建设草案
(手术室、ICU、NICU、心内科、急诊科除外)
2016.02.27
2020/12/27
1
前言
• 住院患者发生心肺骤停是困扰临床医疗安全的 难点问题之一。
• 传统抢救小组虽然对院内急救起到重要的作用, 但同时也发现直到患者心肺骤停才呼叫帮助显 然为时已晚。
• 如何识别患者心肺骤停前数小时病情不稳定的 症状和生命体征改变的“灰色区域”,并早期 干预,从而提高抢救成功率,是需引起我们高 度重视的重要课题。
2020/12/27
6
RRS的建立与运行
•组织管理
• 总负责:医疗副院长
• 领导小组:医疗副院长、医务科科长、护理部主任、麻醉科、ICU、
心内科、急诊科主任、ICU、心内科、急诊科护士长、信息科科长
• 职责:设置住院患者预警指征;确定RRT成员及工作职责;制定配套
政策;监管RRS运行,每季度对RRS运行情况进行总结和反馈(质量改进); 完善RRS运行机制包括设备、制度和路径(修订住院患者病情变化处置 流程);组织协调医院员工的教育培训;IT中心负责建立相关信息平台, 包括抢救记录、评估系统及数据分析统计系统。
• 循环系统2项:收缩压<90mmHg(1mmHg=0.133kPa)或低于基础 值20%或≥200mmHg(1 mmHg=0.133 kPa),心率>130次/min或 <40次/min; • 其他3项:低尿量(<200 mL/24 h),异常血气(PH<7.20),医务人 员认为紧急的其他任何情况。
2020/12/27
5
•RRS包括4个部分。
•1、呼叫快速反应小组(Rapid RespondTeam,RRT)的标准、 评价呼叫方式、启动系统及运行机制。
• 2、人员和设备。 • 3、患者安全和质量改进。 • 4、行政管理部分,包括合理分配资源以改善提高治疗质 量、监督RRT人员的任命、购买设备并协调医院员工的教育 培训。
2020/12/27
2
•部分住院患者的死亡是可以避免的。
• 有研究证实,在发生心肺骤停的住院患者中约有85%在发病
前8小时即可观察到某些指标的恶化。
•部分导致心肺骤停的病理生理过程是可逆的,早期 给予干预可以改善预后。
•事实上,某些患者病情恶化并非是因为缺少昂贵的、 高技术的ICU干预,而是由于相关简单而有效的处置 措施的缺失或过迟所导致的。
20要求 根据AHA课程要求设置三
个层次的培训课程。
• 行政和后勤人员完成HS。 • 医生、医技和护理人员完成BLS。 • 急诊科、ICU、麻醉科、心内科、呼吸内科的医生,及急诊抢救室、 重症监护科室(ICU、EICU、NICU、CCU)护理组长、护理骨干完成 AC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