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上册课件第四单元复习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复习课件全套

D.然而在大多数情况下,即便是他们,也并非轻而易举就能获得如
此非凡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灵感。
【解析】A项词语重复,删去“左右”;B项缺主语,将“当”“时
”删去;C项语序颠倒,“继承”与“发扬”互换位置。
4.省略号有列举省略和说话断断续续等用法。结合课文内容,判断
下列句子中的省略号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
A.第六个孩子也会帮忙了,却总是吃不够……又不太平……什么地
把这件事转达给本班其他同学,并动员大家尽可能参加此次活动。
班长回到班上,对同学们说:
A.同学们,我校将要举办校园文化艺术节,请大家积极参加。
B.王老师让我告诉大家,我校将于5月5日举办校园文化艺术节。
C.同学们,我校将于5月5日在操场举办校园文化艺术节,请大家为
了班集体的荣誉,展示出自己的青春风采,一起参加吧!
3.在抒情与议论中运用充满哲理的语言。如结尾部分,文章写 道:“我想: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 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这个比喻说明了一个 深刻的人生哲理。
4.语言凝练简洁,深刻含蓄。文章一开始就要言不繁,寥寥二 十三字,便暗示了小说的矛盾,揭示了小说的序幕。
7.结合课文内容,说说下列句子的含义。 (1)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 “我”认识到与闰土之间存在着精神上的隔膜,他的麻木让人感到悲哀。
(2)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作者把希望比喻成地上的路,人们都为希望而奋斗,就会迎来新生活。
8.下列关于本文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D
()
C.秕谷 颧骨
逃窜 孤苦伶仃
D.潮汛 应酬
愕然 隐天蔽日
【解析】B项中“皇”应为“惶”。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知识点大全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知识点大全部编版九年级(上)第四单元知识点归纳第14课《故乡》鲁迅一、作者简介鲁迅(1881~1936) ,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我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
著作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回忆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等。
二、写作背景《故乡》是鲁迅于1921年写的一篇小说。
故事发生在日渐没落的旧中国的农村,作者回乡处理家务并告别了自己的故土与心中唯一眷恋和牵挂的儿时玩伴—闰土。
此一别不知今生还能否再见,作者在回家的路上,已“没有什么好心绪”。
而当见到记忆中的小英雄褪去了光环,变做一个“木偶人”,好生意的“豆腐西施”沦落为尖酸刻薄、小偷小摸的“圆规”,更是引发作者无尽的感慨和悲哀。
*结尾写道:“其实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三、生词识记阴晦[yīn huě]:阴沉,昏暗萧索[xiāo suǒ]:缺乏生机,不热闹谋食[móu shí]:谋生无端[wú duān]:没有来由地,无缘无故地伶仃[líng dīng]:形容瘦弱或细长鄙夷[bǐ yí]:轻视,看不起瑟索[sè suǒ]:身体因寒冷、受惊等而蜷缩、抖动,现多写作“瑟缩”松[sōng]松爽[shuǎng]爽:形容轻松愉快展转[zhǎn zhuǎn]:原指身体翻来覆去,文中形容生活不安定,到处奔波。
现写作“辗转”恣睢[zì suī]:任意胡为祭祀[jì sì]:指祭神、祭祖,根据宗教或者社会习俗的要求进行的具有象征意义的一系列行动或仪式。
嗤笑[chī xi?o]:嘲笑,有讽刺之意。
应酬[yìng chou]:交际往来世面[shì miàn]:指社会或形形色色的社会情况隔膜[gé mó]:指彼此思想感情不相通。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复习课件

对
的天空,心中不免又想起母亲,
将父亲惊醒。
雨后天晴,天空比任何一个夜晚都要明亮。 杜小康长这么大,还从未见过 蓝成这样的天空。而月亮又是那么地明亮。
——《孤独之旅》
九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复习 ——对比
故乡
杨 二十年前:年轻美丽的“豆腐西施”
二 嫂 二十年后:自私、尖酸刻薄、贪婪、爱搬弄是非的庸俗的市Fra bibliotek形象对比
闰 少年:天真活泼、心地纯净
对比
土 中年:谦恭含糊、迟钝麻木、善良忠厚、勤劳朴实的
九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复习——作家作品
《呐喊》 鲁迅的短篇小说集。
莫泊桑
被誉为“世界短篇小说之王”,与俄国契诃夫和美国欧·亨 利并称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巨匠”。
九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复习——字音字形
huì xiāo 阴晦 萧索
jì sì líng lì 祭祀 伶 俐
chī yìng chou wǎng
mó
课
贰
文
整
合
九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复习 ——内容梳理
故乡
回故乡: 在故乡 离故乡:
萧条景况 悲凉心情
老屋冷寂 少年闰土 豆腐西施 中年闰土
母亲凄凉 活泼可爱 尖酸刻薄 愚昧麻木
打破隔膜 探求新路
情节、人物形象、环境描写
创造新生活
九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复习 ——内容梳理
我的叔叔于勒
开端:盼于勒 发展:赞于勒 高潮:遇于勒 结局:躲于勒
——《我的叔叔于勒》
他惊喜地跑过去捡起,然后朝窝棚大叫:“蛋!爸!鸭蛋!鸭下蛋 了!”
——《孤独之旅》
九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复习 ——人物描写
神态描写
他站住了,脸上现出欢喜和凄凉的神情;动着嘴唇,却没有作声。 他的态度终于恭敬起来了……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全套重点习题练习复习课件

B.我到了自家的房外,我的母亲早已迎“着厚出障来壁了”,指接的着是便两飞个出人了之八岁 的侄儿宏儿。(“飞”字形象生动地表间现深出深宏的儿隔动膜作。的轻快迅• 捷。)
C.我就知道,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厚障壁”比喻 “我”与闰土之间因多年不见而产生的陌生• 感• 。• )
B.闰土是生活在重压下艰难地挣扎着的中国广大劳苦民众的代表;杨二 嫂是庸俗的小市民的典型形象;“我”是一个无力改变现实,深感希
望渺茫的知识分子形象。
C.本文通过文描中写的闰“土我和”杨对二故嫂乡的一巨直大怀变着化美,好展的现回了忆农,民看的到苦难、纯真人 性的扭曲故,乡揭衰示败了、广冷大漠农的民现痛实苦,生深活感的悲社哀会、根失源望。,但内
第15课 我的叔叔于勒
1. 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大千世界,人和人是不一样的。有人衣衫褴褛
•
____B____(A. lǒu B. lǚ)、生活拮据____A____(A. jū B. jù),
•
有 人 身 处 别 墅 ____A____(A. shù B. yě) 、 出 手 阔
D.本文的环心境深描处写,大还多有采着用对白故描乡的美手好法未,来如的“憧苍憬黄。的“天我底”下,远近横着 几个萧索是的追荒求村新,生没活有、一心些怀活希气望”的,知简识单分几子笔形便象凸。显出故乡的全景。
5.【2019·天津改编】下面语段中有语病的一句是( D ) ①国产科幻电影《流浪地球》高居今年春节档电影票 房排行榜首位。②这部影片讲述了太阳即将毁灭,人 类试图带着地球一起逃离太阳系,寻找新家园的故事。
第四单元大单元教学课件(共31页)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故事情节 菲利普夫妇眼中 的于勒
开端:于勒早 年荒唐败家, 菲利普一家因 于勒挥霍陷入
困境 发展:
高潮:
结局:
“我”眼中的于勒
【活动三】 1.回顾《孤独之旅》的情节梳理思路与方法,再读课文,思考可以从什么 角度品析杜小康这一人物形象,并制作杜小康档案。 2.提示: 从心理角度分析杜小康的人物形象
第四单元
少年时代,我们开始睁大眼睛看世界, 品尝 生活的甘美,也经历着成长的苦涩和 无奈。本单元的小说,或涉及少年成长这 一话题,或从少年视角观察世间百态,取 材独特而广泛。阅读这些作品,可以加深 对社会和人生的理解,确立自我意识,更 好地成长。
学习这个单元,要学会梳理小说情节, 试着从不同角度分析人物形象,并结合自 己的生活体验,理解小说的主题。
第二课段:选取角度,品析人物 核心任务: 学习赏析人物形象的方法,填写人物档案,布置小说天地 “人物特色栏”。 一、学习任务 1.学生精读课文,学习从人物描写、情节等角度品读人物。 2.学生布置小说天地“人物特色栏”。 二、课时安排:2课时 三、学习资源:
鲁迅《故乡》莫泊桑《我的叔叔于勒》曹文轩《孤独之旅》 四、完成任务:
核心任务:研讨小说主题的共性特征,开展“我想对您(你)说”的写信活动, 布置“主题文化栏”。
一、学习任务 1.学生借助填空的形式分别归纳三篇小说的主题,并研讨环境描写对表达小 说主题的作用。 2.学生开展“我想对您(你)说”的写信活动,检测获得的成长教益。 3.学生评选优秀的学习成果,布置小说天地“主题文化栏”。
【活动二】 1.再次结合背景、全文内容和人物形象,开展归纳主题的活动,同学们 制定了模板,请按照模板对三篇小说的主题进行归纳:
(1)《故乡》一文,通过返乡的成年人“我”的视角,展现出的景象, 与其形成对比的,则是___________________,强烈的对比中寓意着 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教新课标语文九年级上第四单元教学课件ppt(4+1份单元复习教案)

四个图形提 出一个问题 提出 论点
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 不满足于一个答案,不放 弃探求,这一点非常重要
既然不满足于一个答案,需要寻求其 他答案。怎样寻求呢?课文于是顺理 成章地提出“有赖于创造性思维”。
“任何人都拥 有创造力”,只 要具备几个关键 性的要素,就能 成为一个富有创 造性的人。
需要更完整的资源请到 新世纪 教育网 -
在这么多毛毛虫中,其实只要有一只 敢于去寻找第二种答案,它们就会求得生 存。动物如此,我们人呢?也要勇于去寻 找第二种答案,不能盲从。今天我们学习 的课文就告诉了我们这个道理。
需要更完整的资源请到 新世纪 教育网 -
需要更完整的资源请到 新世纪 教育网 -
3.创造性思维由哪些要素构成呢?这些要素 里,作者认为哪个最关键?
创造性的思维由三个要素构成:知识的 积累、活用知识、还有持之以恒的态度。作 者认为发挥创造力的真正关键,是如何运用 知识。
需要更完整的资源请到 新世纪 教育网 -
教育网 -
议论文: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阐明作 者的见解和主张的文章。 议论文的三要素:论点、论证和论据。 论点:作者在文章中所表达的观点和主张。 论据:证明论点的材料。有事实论据和道 理论据两种。 论证: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过程和方法。 主要由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 比喻论证。
需要更完整的资源请到 新世纪 教育网 -
这里有两个三角形、两个圆形和两 条直线,看哪位同学能用这些图形组合 出既新颖又有创意的图案来。组合出来 后,解释图案的含义。需要更完整的资源请到 新世纪 Nhomakorabea教育网 -
探究拥有创造力的原因 课文用事例证明了人人都有创造力。 有些人成为了音乐家、科学家、文学家, 但很多人一生都没有创造过什么,这是 什么原因呢?
第四单元 单元解读课件(共26张PPT)九年级语文上册(统编版)

4.梳理与探究:按照一定的 标准分类整理语言材料, 学习跨媒介阅读和运用, 自主组织文学活动,能用 文字、图表、图画、照片 等展示学习成果。能选出 研究主题,制定简单研究 计划,能查找相关资料, 讨论分析问题,独立或合 作写出简单的研究报告。
学习 要求
本单元是小说教学 的起始课,情节上“学 会”梳理,人物上“试 着”多角度分析,主题 上“结合自己的生活体 验”理解,学生在本单 元将学到学习小说最基 本的方法,形成最基本 的能力,为后面两个小 说单元的学习做好充分 的准备。
建 感”的杨二嫂与眼前的自私、势利、贪婪形成了对比:写出了
议 人物身上的变化与复杂。这也恰恰可以教学生试着从不同角度 分析人物形象,体会人物身上的弱点,引导学生理解小说结尾
部分“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
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的含义,进而理
解作者对现实的强烈不满和改造旧社会、创造新生活的强烈愿
议
经历,大胆真切地体会杜小康“孤独之旅”的种种 感受,并能从杜小康的经历中明白一个道理:一个
人是否成熟,在于他能否面对现实以及如何面对现
实。这样,既学以致用,也可以提高学生学习、欣
赏小说的必备能力,为后面小说单元的学习奠定坚
实的基础。
单元课时安排
阅读和实践 写作课
篇目 1.《故乡》 2.《我的叔叔于勒》 3. 《孤独之旅》 4. 《走进小说世界》 学会缩写
及其人民命运的无限关切与深沉思索。
单
《我的叔叔于勒》讲了一个曲折的故事。
元 远去美洲的于勒曾是一家人幻想中的救世主,
内 当真相揭穿时,其形象跌落为穷困潦倒、老无
容 可依的水手,成为家人避之唯恐不及的对象,
前后的巨大反差揭示出残酷的社会现实,既刺
2019年秋部编新版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九年级上册 第四单元复习(含答案)

2019年部编新版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复习(含答案)一、给加点汉字注音14 故乡阴晦.萧.索祭祀....嗤.笑应酬..伶俐..愕.然鄙夷世.面惘.然隔膜.恣睢..15 我的叔叔于勒拮据..别墅.褴褛..女婿.端详...栈.桥糟蹋恭.维阔绰.煞.白与日俱增.十拿九稳.郑.重其事16 孤独之旅找茬.抠.家底.觅.食嬉.闹空旷.撩逗..炊.烟乖.巧掺.杂驱.除镰.刀温顺.重.叠置.之不理歇.斯底里二、根据意思写出词语14 《故乡》1.阴沉,昏暗。
()2.缺乏生机,不热闹。
()3.旧俗备供品向神佛或祖先行礼,表示崇敬并求保佑。
()4.形容人物机灵乖巧或是做事干脆利落。
()5.惊讶的样子,形容吃惊。
()6.轻视,看不起。
()7.讥笑,嘲笑。
有讽刺之意。
()8.交际往来,以礼相待。
也指私人间的宴会、聚会等。
()9.社会上各方面的情况。
()10.形容失意的样子。
()11.隔阂,指情意不相通,彼此不了解。
()12.放纵、骄横的样子。
()15 《我的叔叔于勒》1.手头不宽裕,钱不够用。
()2.火车站、港口、矿山或工厂的一种构筑物,形状略像桥,用于装卸货物,港口上的栈桥也用于上下旅客。
()3.指不珍惜,浪费。
形容随便丢弃或毁坏,损坏。
()4.多在郊区或风景区建造的供休养用的住宅。
()5.指衣服破烂,不整洁,十分凌乱,不堪入目。
()6.女儿的丈夫。
()7.仔细地看。
()8.为讨好而赞扬。
()9.生活奢侈,讲究排场。
()10.由于恐惧、愤怒或某些疾病等原因,面色极白,没有血色。
()11.随着时间的推移,一天天地不断增长。
形容增长得很快。
()12.比喻很有把握。
也说十拿九准。
()13.形容对待事情非常严肃认真。
()16 《孤独之旅》1.农作物收割后留在地里的茎和根,也指提到的事情或人家刚说完的话。
()2.用手指或细小的东西从里面往外挖。
()3.家里长期积累起来的财产。
()4.指鸟兽到处搜寻食物吃。
()5.嬉笑打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此页为防盗标记页(下载后可删)教师精彩课堂用语(听说读问写)(收藏打印版,此页右键可以删除)
1、谢谢大家听得这么专心。 2、大家对这些内容这么感兴趣,真让我高兴。 3、你们专注听讲的表情,使我快乐,给我鼓励。 4、我从你们的姿态上感觉到,你们听明白了。 5、我不知道我这样说是否合适。 6、不知我说清了没有,说明白了没有。 7、我的解释不知是否令你们满意,课后让我们大家再去找有关的书来读读。 8、你们的眼神告诉我,你们还是没有明白,想不想让我再讲一遍? 9、会“听”也是会学习的表现。我希望大家认真听好我下面要说的一段话。 10、从听课的情况反映出,我们是一个素质良好的集体。 1、谢谢你,你说的很正确,很清楚。 2、虽然你说的不完全正确,但我还是要感谢你的勇气。 3、你很有创见,这非常可贵。请再响亮地说一遍。 4、××说得还不完全,请哪一位再补充。 5、老师知道你心里已经明白,但是嘴上说不出,我把你的意思转述出来,然后再请你学说一遍。 6、说,是用嘴来写,无论是一句话,还是一段话,首先要说清楚,想好了再说,把自己要说的话在心里整理一下就能说清楚。 7、对!说得很好,我很高兴你有这样的认识,很高兴你能说得这么好! 8、我们今天的讨论很热烈,参与的人数也多,说得很有质量,我为你们感到骄傲。 9、说话,是把自己心里的想法表达出来,与别人交流。说时要想想,别人听得明白吗? 10、说话,是与别人交流,所以要注意仪态,身要正,不扭动,眼要正视对方。对!就是这样!人在小时候容易纠正不良习惯,经常 注意哦。
上册 第四单元 ┃ 基础积累
3.下列关于课文的பைடு நூலகம்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D )
A.《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一文,从四个图形引出观点,然后层 层推进,引申出“不满足于一个答案,不放弃探求”非常重要及什么是创造性 思维和怎样才能具有创造性思维,最后得出结论:任何人都拥有创造力。
B.《应有格物致知精神》一文题目即论点,“格物”即推究事物的原理, 通篇强调了培养实验精神的重要性。
此页为防盗标记页(下载后可删)教师课堂用语辑录(收藏打印版,此页右键可以删除)
教师课堂用语在学科专业方面重在进行“引”与“导”,通过点拨、搭桥等方式让学生豁然开朗,得出结论,而不是和盘托 出,灌输告知。一般可分为:启发类、赏识类、表扬类、提醒类、劝诫类、鼓励类、反思类。
一、启发类
1. 集体力量是强大的,你们小组合作了吗?你能将这个原理应用于生活吗?你的探究目标制定好了吗? 2. 自学结束,请带着疑问与同伴交流。 3. 学习要善于观察,你从这道题中获取了哪些信息? 4. 请把你的想法与同伴交流一下,好吗? 5. 你说的办法很好,还有其他办法吗?看谁想出的解法多? 二、赏识类
1. 你虽然没有完整地回答问题,但你能大胆发言就是好样的!
此页为防盗标记页(下载后可删)对提问思考学生激励性语言(收藏打印版,此页右键可以删除)
1、你的眼睛真亮,发现这么多问题! 2、能提出这么有价值的问题来,真了不起! 3、会提问的孩子,就是聪明的孩子! 4、这个问题很有价值,我们可以共同研究一下! 5、这种想法别具一格,令人耳目一新,请再说一遍好吗? 6、多么好的想法啊,你真是一个会想的孩子! 7、猜测是科学发现的前奏,你们已经迈出了精彩的一步! 8、没关系,大声地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我知道你能行! 9、你真聪明!想出了这么妙的方法,真是个爱动脑筋的小朋友! 10、你又想出新方法了,真会动脑筋,能不能讲给大家听一听? 11、你的想法很独特,老师都佩服你! 12、你特别爱动脑筋,常常一鸣惊人,让大家禁不住要为你鼓掌喝彩! 13、你的发言给了我很大的启发,真谢谢你! 14、瞧瞧,谁是火眼金睛,发现得最多、最快? 15、你发现了这么重要的方法,老师为你感到骄傲! 16、你真爱动脑筋,老师就喜欢你思考的样子! 17、你的回答真是与众不同啊,很有创造性,老师特欣赏你这点! 18、××同学真聪明!想出了这么妙的方法,真是个爱动脑筋的同学! 19、你的思维很独特,你能具体说说自己的想法吗? 20、这么好的想法,为什么不大声地、自信地表达出来呢? 21、你有自己独特想法,真了不起! 22、你的办法真好!考虑的真全面! 23、你很会思考,真像一个小科学家! 24、老师很欣赏你实事求是的态度! 25、你的记录很有特色,可以获得“牛津奖”!
1. 说得太好了,老师佩服你,为你感到骄傲! 2. 你的设计(方案、观点)富有想象力,极具创造性。 3. 我非常欣赏你的想法,请说具体点,好吗? 4. 某某同学的解题方法非常新颖,连老师都没想到,真厉害! 5. 让我们一起为某某喝彩!同学们在学习过程中,也要敢于猜想,善于猜想,这样才能有所发现,有所创造! 三、表扬类
4.将下列选项依次填入文段的空缺处。
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生存,这就是我们今
天的教育真谛。不会做人,何谈________;不会学习,何谈
________;不会生活,何谈________;不会生存,何谈
________。每个人都有一支笔,每个人的人生都需要自己书写,
每个人脚下的路都需要自己铺垫。
第四单元复习
上册 第四单元 ┃ 复习重点
┃复习重点┃
1.掌握议论文的知识(论点、论据、论证等),在 实践中把知识转化为能力。
2.学会阅读简单的议论文,区分观点与材料(道理、 事实、数据、图表等)。
3.正确把握观点与材料之间的关系,掌握论述语 言的特点。
4.掌握阅读议论文的方法,养成阅读议论文的习 惯。
1、“读”是我们学习语文最基本的方法之一,古人说,读书时应该做到“眼到,口到,心到”。我看,你们今天达到了这个要求。 2、大家自由读书的这段时间里,教室里只听见琅琅书声,大家专注的神情让我感受到什么叫“求知若渴”,我很感动。 3、经过这么一读,这一段文字的意思就明白了,不需要再说明什么了。 4、请你们读一下,将你的感受从声音中表现出来。 5、读得很好,听得出你是将自己的理解读出来了。特别是这一句,请再读一遍。
②700多天前,新中国成立以来破坏性最强、波及范围最广的 一场强烈地震,使8万多同胞遇难,数十万人受伤,数千万人受灾, 10多万平方公里土地上满目疮痍。第一时间的生命大救援过后, 重建家园成为历经30年改革开放后中国面临的一场严峻考验。
上册 第四单元 ┃ 阅读理解
③“举全国之力抗震救灾!”党中央发出了新中国历史上最 大规模的非战争性全国总动员令。“三年重建任务争取两年完 成!”全国人民对灾区人民作出了庄严承诺。地震两年过去了, 遭受重创的灾区呈现崭新的面貌,一座座新城拔地而起,一个 个新村焕发活力,一条条道路穿山越水,一张张面庞重舒笑颜。 草长莺飞的川西大地和陇南、陕南地区生机盎然。
上册 第四单元 ┃ 阅读理解
⑤这是中华民族万众一心、自强不息精神的真实写照。汶川 特大地震带给中华民族巨大的痛苦,也把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 磨砺得分外鲜明。“汶川不哭,中国加油”“我们都是汶川 人”——地震发生后响彻中华大地的呐喊,在灾后重建中化作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举国援建行动。19个对口援建省市10万 多名援建人员“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住板房、啃 干粮、战严寒、斗酷暑,以令人惊叹的建设速度完成了让灾区 人民放心的优质工程。第一时间奋起自救的灾区人在重建家园 中自力更生、不等不靠。“有手有脚有条命,天大的困难能战 胜”——青川县枣树村农户墙上的标语,表达了灾区人民百折 不挠、艰苦奋斗的崇高精神。
④“现在,走进四川灾区,最漂亮的是农房,最坚固的是学 校,最现代的是医院,最满意的是群众。”一名网友的观感集 中表达了人们的评价;“这些项目的集中交付,展示的是跨越 千里的援建深情,给予的是人民群众的幸福生活,承载的是加 快发展的美好希望。”一个重灾市领导在对口援建项目交付仪 式上的话语代表了灾区人民的心声。
1. 你真让人感动,老师喜欢你的敢想、敢说、敢问和敢辩,希望你继续保持下去。 2. 这么难的题你能回答得很完整,真是了不起!你是我们班的小爱因斯坦。 3. 你预习的可真全面,自主学习的能力很强,课下把你的学习方法介绍给同学们,好不好? 4. 哎呀. 通过你的发言,老师觉得你不仅认真听,而且积极动脑思考了,加油哇! 四、提醒类
上册 第四单元 ┃ 基础积累
┃基础积累┃
1.找出下列词语中的错别字,并改正。 不知所错 袖首旁观 豁然惯通 休身养性 轻而一举 契而不舍
错别字 正确字
[答案] 错—措 首—手 惯—贯 休—修 一—易 契—锲
上册 第四单元 ┃ 基础积累
2.根据句意依次填空,最恰当的一项是( B )
(1)是否存在____________创造力和缺乏创造力的区别呢? (2)不论是研究自然科学,研究人文科学,还是在个人行动上, 我们都要保留一个怀疑求真的态度,要靠实践来____________ 事物的真相。 (3)我们今天对于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经典著作,也应该 ____________虚心的态度。 A.富余 发现 拿 B.富有 发现 抱 C.富有 发明 拿 D.富余 发明 抱
上册 第四单元 ┃ 阅读理解
⑦这是中国政府坚持以人为本、防灾减灾的艰辛探索。一个充满智慧的 民族总能从灾难中学到更多的东西。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国家不仅设立了 防灾减灾日,而且制订、修订了灾后恢复重建条例、救灾条例、防震减灾法 等法律法规,政府以及社会对防灾减灾工作的认识上升到一个新高度。青海 玉树地震发生后,军队12分钟后就到达灾区,所有转诊伤员无一死亡,7天 后灾后重建规划即启动,15天后灾区172所学校全部复课……玉树抗震救灾 工作有序、有力、有效,再次见证了中国政府应对重大自然灾害能力的不断 增强。
C.《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一文是为批驳有些人散布抗日前途的悲观论 调,指责中国人失掉了自信力的错误观点,鼓舞民族自信心而写的。采用了驳论 的论证方式。
D.《谈读书》与《不求甚解》两篇短文,在思想内容上有相似之处,都是 谈关于读书的问题,但在写法上,前者主要运用驳论,后者则以立论为主。
上册 第四单元 ┃ 基础知识
上册 第四单元 ┃ 阅读理解
⑥这是中国人民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生动实践。灾后重建 比抢险救援更为复杂艰巨。它不是物质家园的简单复制,而是 要实现作为灾难补偿的历史进步,全面建设更加美好的新生活。 重建也不是只讲进度和效率,而是要“好”字当头、又好又快。 震后不到两个月,国务院发布的恢复重建指导意见,明确提出, 要坚持“尊重自然、尊重规律、尊重科学”的原则。为了又好 又快地实现重建目标,建设者从一开始就冒着余震威胁在废墟 上调查走访,问计于民、问政于民、问需于民。所有城镇的重 建都先编制规划,再有条不紊地统筹安排、整体推进。曾经被 地震蹂躏得支离破碎的映秀镇中滩堡村,如今已成为融合民族 特色与现代风情的旅游小镇,不但有世界级建筑大师设计的作 品,而且集中应用了世界上最先进的抗震减灾科技。所有重建 地区都像这里一样,正在变成人民安居乐业、城乡共同繁荣、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新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