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物栽培学真题及参考答案

合集下载

作物栽培学试题及答案

作物栽培学试题及答案

f67作物栽培学试题及答案一、名词解释(每小题1.5分,共计15分)1、感光性2、离乳期3、晒田4、无效分蘖5、垩白度6、库限制型品种7、棉盛蕾期8、衣分9、早秋桃 10、棉盛花期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0分,共计10分)1、棉籽合点端的种皮结构,由于不具有()细胞,在种子萌发时成为水气的主要通道。

A.海绵B.栅栏C.砖形D. 叶肉2 、小麦籽粒在植物学上叫颖果,由胚、()和胚乳三部分组成。

A.种皮B.皮层C.果皮D.糊粉层3、棉籽出苗温度比发芽高,温度在()时,有利于下胚轴的伸长而出苗。

A.12—14℃B.14—16℃C.16℃以上D.5—10℃4、小麦籽粒体积在()达最大值。

A.乳熟期B.乳熟未期C.蜡熟期D.蜡熟未期5、适宜制作面包类食品的小麦籽粒胚乳一般为()。

A.粉质B.角质C.半粉质D.半角质6、马铃薯的收获期在()。

A. 蜡熟期B. 膨大期C. 生理成熟期D.工艺成熟期7、甘蔗的收获适期为()。

A.蔗茎伸长期B. 蜡熟期C. 生理成熟期D. 工艺成熟期8、玉米籽粒用的最适收获期为()。

A.蜡熟初期B. 完熟期C.灌浆期D.过熟期9、水稻种子安全贮藏水分为()。

A. 18%B. 15%C. 13%D. 5%10、小麦种子安全贮藏水分为()。

A. 18%B. 15%C. 13%D. 5%三、多项选择题(多选、少选、漏选、错选均不给分,每小题1.5分,共计15分)1、禾谷类作物产量构成因素包括哪些()。

A.穗数B.分蘖数C.每穗实粒数D.有效颖花数E.粒重。

2、豆类作物的产量构成因素有()。

A.株数B.每株有效分枝数C.每分枝荚数D.每荚实粒数E.粒重3、薯类产量构成因素包括哪些()。

A.株数B.每株薯块数C.单薯重D.分枝数E.衣分4、棉花产量构成因素包括哪些()。

A.株数B.每株有效铃数C.分枝数D.每铃籽棉重E.衣分5、水稻产量构成因素包括哪些()。

A.穗数B.分蘖数C.每穗实粒数D.有效颖花数E.粒重6、油菜产量构成因素包括哪些()。

作物栽培学试题及答案

作物栽培学试题及答案

作物栽培学试题及答案一、名词解释(每小题2分,共计14分)1、温度三基点2、冻害3、作物需水临界期4、复种5、间作6、基本耕作7、杂草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计10分)1、()是指作物一生中通过光合作用和吸收作物所生产和累积的各种有机物的总量。

A.生物产量B.经济产量C.光合产量D.净生产量2、()是指栽培目的所需要的产品的收获量。

A.生物产量B.经济产量C.光合产量D.净生产量3、生物产量转化为经济产量的效率称为()。

A.转化率B.经济产量C.经济系数D.产量构成4、()是谷类作物产量成分中的补偿能力最大的成分。

A.单位面积穗数B.单穗粒数C.种子千粒重D.颖花数5、经济系数最低的作物是()。

A.水稻B.马铃薯C.甜菜D.大豆6、谷类作物产量形成的主要特点是产量成分的()。

A.光合作用B.补偿能力C.相互抑制D.相互促进7、谷类作物小穗和小花的发育除受遗传影响外,最大影响因素是()。

A.种植密度B.水肥供给C.病虫危害D.环境条件8、作物干物质积累量最大的时期是()。

A. 缓慢增长期B.指数增长期C.直线增长期D.减慢停止期9、作物干物质积累速度最快的时期是()。

A. 缓慢增长期B.指数增长期C.直线增长期D.减慢停止期10、叶面积与植株干重之比称为()。

A.相对生长率B.净同化率C.叶面积比率D.比叶面积三、多项选择题(多选、少选、漏选、错选均不给分,每小题1.5分,共计15分)1、农田生物的生态效应有()。

A.影响土壤肥力B.影响农田小气候C.改良土壤D.固定流沙E.保持水土2、影响植物蒸腾速度的因素有()。

A.植物的形态结构B.植物的生理类型C.温度D.气流E.土壤水分的有效性3、作物通过春化,其低温诱导的时期一般在作物感光前进行,可在()。

A.处于萌动状态的种子时期B.苗期C.花芽分化期D.开花期E.授粉期4、冷害造成作物死亡的原因有()。

A.细胞间隙结冰B.水分代谢失调C.酶促反应平衡被破坏D.原生质被撕裂E.物质代谢平衡被打乱5、土壤污染的类型有()。

作物栽培学试题及答案

作物栽培学试题及答案

作物栽培学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以下哪个因子不会影响作物的生长发育?A. 温度B. 光照C. 湿度D. 土壤酸碱度答案:D. 土壤酸碱度2. 作物栽培中,常用于控制杂草生长的方法是:A. 施肥B. 浇水C. 施药D. 松土答案:C. 施药3. 以下哪种作物属于禾本科植物?A. 大豆B. 土豆C. 茄子D. 黄瓜答案:A. 大豆4. 以下哪种作物对温度要求较高?A. 大麦B. 小麦C. 玉米D. 水稻答案:D. 水稻5. 以下哪种灌溉方式节水效果最好?A. 喷灌B. 滴灌C. 淋灌D. 漫灌答案:B. 滴灌二、问答题1. 请简述作物栽培的生长周期。

答:作物栽培的生长周期一般包括播种期、幼苗期、生长期、开花期、结果期和收获期。

播种期是指将种子或种苗投入土壤中的时间,幼苗期是指从种子萌发到幼苗长成的阶段,生长期是指幼苗长成植株并达到一定产量的阶段,开花期是指植株开始开花的阶段,结果期是指植株结实并形成果实的阶段,收获期是指果实成熟并进行收割的阶段。

2. 请解释作物栽培中的密植和疏植的概念。

答:密植和疏植是作物栽培中调整植株间距的两种栽培模式。

密植是指将植株之间的距离缩短,增加单位面积内植株的数量,以增加产量。

密植可以利用土壤养分和水分,提高作物间竞争能力,但也容易导致病虫害传播和植株生长空间不足。

疏植则是指将植株之间的距离拉大,减少单位面积内植株的数量,以增加个体植株生长的空间和资源供应。

疏植能够改善植株生长环境,减少病虫害发生的机会,但也可能使得土壤养分和水分利用率降低。

3. 请列举一些常用的作物病害防治措施。

答:常用的作物病害防治措施包括以下几种:- 合理轮作:通过改变作物的种植顺序,减少病害在连作地区的发生和传播。

- 施用有机肥料:有机肥料可以改善土壤质地和供养微生物,提高作物的抗病能力。

- 种植抗病品种:选用具有较强抗病能力的作物品种,减少病害发生的可能性。

- 合理使用化学农药:根据病害类型选择适当的化学农药,并按照正确的使用方法和剂量进行喷洒。

作物栽培学试题及答案

作物栽培学试题及答案

作物栽培学试题及答案一、名词解释(每小题1.5分,共计15分)1、感光性2、离乳期3、晒田4、无效分蘖5、垩白度6、库限制型品种7、棉盛蕾期8、衣分9、早秋桃10、棉盛花期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0分,共计10分)1、棉籽合点端的种皮结构,由于不具有()细胞,在种子萌发时成为水气的主要通道。

A.海绵B.栅栏C.砖形D.叶肉2、小麦籽粒在植物学上叫颖果,由胚、()和胚乳三部分组成。

A.种皮B.皮层C.果皮D.糊粉层3、棉籽出苗温度比发芽高,温度在()时,有利于下胚轴的伸长而出苗。

A.12—14℃B.14—16℃C.16℃以上D.5—10℃4、小麦籽粒体积在()达最大值。

A.乳熟期B.乳熟未期C.蜡熟期D.蜡熟未期5、适宜制作面包类食品的小麦籽粒胚乳一般为()。

A.粉质B.角质C.半粉质D.半角质6、马铃薯的收获期在()。

A.蜡熟期B.膨大期C.生理成熟期D.工艺成熟期7、甘蔗的收获适期为()。

A.蔗茎伸长期B.蜡熟期C.生理成熟期D.工艺成熟期8、玉米籽粒用的最适收获期为()。

A.蜡熟初期B.完熟期C.灌浆期D.过熟期9、水稻种子安全贮藏水分为()。

A. 18%B. 15%C. 13%D. 5%10、小麦种子安全贮藏水分为()。

A. 18%B. 15%C. 13%D. 5%三、多项选择题(多选、少选、漏选、错选均不给分,每小题1.5分,共计15分)1、禾谷类作物产量构成因素包括哪些()。

A.穗数B.分蘖数C.每穗实粒数D.有效颖花数E.粒重。

2、豆类作物的产量构成因素有()。

A.株数B.每株有效分枝数C.每分枝荚数D.每荚实粒数E.粒重3、薯类产量构成因素包括哪些()。

A.株数B.每株薯块数C.单薯重D.分枝数E.衣分4、棉花产量构成因素包括哪些()。

A.株数B.每株有效铃数C.分枝数D.每铃籽棉重E.衣分5、水稻产量构成因素包括哪些()。

A.穗数B.分蘖数C.每穗实粒数D.有效颖花数E.粒重6、油菜产量构成因素包括哪些()。

作物栽培学试题及答案

作物栽培学试题及答案

作物栽培学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以下哪种作物属于禾本科?A. 玉米B. 马铃薯C. 番茄D. 豌豆答案:A2. 作物栽培学研究的是以下哪个方面?A. 作物的遗传改良B. 作物的栽培技术C. 作物的病虫害防治D. 作物的加工方法答案:B3. 作物栽培学中,下列哪个不是栽培的基本要素?A. 种子B. 土壤C. 水分D. 肥料答案:C4. 作物栽培中,下列哪种灌溉方式最节水?A. 漫灌B. 滴灌C. 喷灌D. 沟灌答案:B5. 作物栽培学中,下列哪种轮作方式可以提高土壤肥力?A. 连续种植B. 轮作C. 间作D. 混作答案:B6. 作物栽培学中,下列哪种肥料属于有机肥料?A. 尿素B. 硫酸钾C. 骨粉D. 硝酸铵答案:C7. 作物栽培学中,下列哪种植物属于多年生作物?A. 小麦B. 玉米C. 大豆D. 葡萄答案:D8. 作物栽培学中,下列哪种植物属于自花授粉作物?A. 玉米B. 番茄C. 豌豆D. 花生答案:C9. 作物栽培学中,下列哪种病虫害防治方法属于物理防治?A. 喷洒农药B. 轮作C. 诱捕D. 修剪答案:C10. 作物栽培学中,下列哪种植物属于热带作物?A. 棉花B. 甘蔗C. 苹果D. 香蕉答案:D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 作物栽培学是一门研究作物的________和________的科学。

答案:生长发育、产量形成2. 作物栽培学中,作物的生长发育分为________和________两个阶段。

答案:营养生长、生殖生长3. 作物栽培学中,作物的栽培方式包括________、________和保护地栽培。

答案:露地栽培、保护地栽培4. 作物栽培学中,作物的种植密度应根据________、________和作物特性来确定。

答案:土壤肥力、气候条件5. 作物栽培学中,作物的灌溉方式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和滴灌。

答案:漫灌、喷灌6. 作物栽培学中,作物的施肥原则是________、________和适量。

(完整版)作物栽培学真题及答案

(完整版)作物栽培学真题及答案

一、填空题1)按农业区划和生产特点,我国油菜生产大致可分为_冬油菜和春油菜两大产区。

油菜的角果具有壳状和线状两种果皮。

2)单子叶作物属须根系,其根系由种子根和不定根组成,其中不定根是禾谷类作物根系的主要组成部分。

3)豆类作物根部均有与之共生,并能固定空气中的游离氮素的根瘤菌。

4)对大多数作物来说,磷的营养临界期都在幼苗期,而氮的临界期一般晚于磷。

5)根据水稻产量的源库特征,可将品种分为源限制型、库限制型和源库互作型三类。

6)环境有自然环境和 _人工__环境之分。

7)净同化率表示单位时间、单位土地面积上所增加的干物重。

8)世界四大油料作物是大豆、(油菜)、花生和向日葵。

9)水稻群体面积指数最大的时期是孕穗至抽穗。

水稻一生中对逆境最敏感的时期是减数分裂期。

10)烟叶为自花授粉作物。

11)引种是作物的人工迁移过程,包括__简单引种___和驯化引种。

12)玉米的“棒三叶”是指:穗位叶、穗位上叶、穗位下叶三叶。

13)苎麻的繁殖方法有__有性繁殖___和无性繁殖两种。

14)(钾)是烟草吸收量最多的营养元素,该元素不足,不仅影响烟叶外观品质,而且影响其燃烧性。

15)铃柄离层形成引起的棉铃脱落属于( 生理脱落 )16)(生物产量)是指作物一生中通过光合作用和吸收作用所生产和累积的各种有机物的总量。

17)(作物栽培制度)是一个地区或生产单位的作物构成、配置熟制和种植方式的总称。

18)禾谷类作物叶片的功能期通常是指(叶片达定长至1/2叶片变黄)所持续的天数。

19)决定作物产量和品质的因素首先是(品种)。

烤烟一般质量最好的是( 中部叶 )。

20)棉花的主产品是( 种子纤维 ) ;棉花去叶枝的时间为(第一果枝出现时)21.目前烤烟单株留叶数为( 20片左右 )。

世界上种植面积最大的烟草类型是( 烤烟 )。

21)水稻的花序为(圆锥花序)。

水稻的最早播期以日平均温度稳定通过( 10℃)的日期为宜。

22)水稻僵苗不发、根系变黑并伴有畸形根(如虎尾状),则很有可能为(中毒)。

自考作物栽培学试题及答案

自考作物栽培学试题及答案

自考作物栽培学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作物栽培学是一门研究什么的科学?A. 作物病虫害防治B. 作物生长发育规律及栽培技术C. 作物遗传育种D. 土壤肥力管理答案:B2. 下列哪项不是作物栽培的基本环节?A. 整地B. 播种C. 灌溉D. 收获答案:C3. 作物的种植密度应根据什么来确定?A. 作物种类B. 土壤肥力C. 气候条件D. 所有以上因素答案:D4. 作物轮作的主要目的是什么?A. 提高土壤肥力B. 防止病虫害C. 增加作物产量D. 改善土壤结构答案:A5. 下列哪种肥料属于有机肥料?A. 尿素B. 过磷酸钙C. 硫酸钾D. 堆肥答案:D6. 作物生长过程中,哪种元素缺乏会导致叶片发黄?A. 氮B. 磷B. 钾D. 钙答案:A7. 什么是作物的“三叶期”?A. 作物生长的第一阶段B. 作物生长的第三阶段C. 作物生长的中期D. 作物生长的后期答案:A8. 作物栽培中,适宜的播种深度是多少?A. 1-2厘米B. 3-5厘米C. 6-8厘米D. 10厘米以上答案:A9. 下列哪种灌溉方式属于节水灌溉?A. 漫灌B. 喷灌C. 滴灌D. 沟灌答案:C10. 作物栽培中,为什么要进行中耕松土?A. 增加土壤通气性B. 减少水分蒸发C. 促进根系发展D. 所有以上原因答案:D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1. 作物栽培学中的“三基点温度”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答案:最低温度、最适温度、最高温度12. 作物的播种方式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答案:条播、点播、撒播13. 作物生长调节剂主要包括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答案:生长素、赤霉素、脱落酸14. 作物病虫害防治的基本原则是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答案:预防为主、综合防治、治疗为辅15. 作物栽培中,合理密植的原则是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作物栽培学试题及答案

作物栽培学试题及答案

作物栽培学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哪项不是作物栽培的基本要求?A. 土壤肥沃B. 充足的水分C. 适宜的温度D. 持续的噪音2. 作物生长周期中的“三基点”是指:A. 最高温度、最低温度、最适温度B. 播种期、开花期、收获期C. 出苗期、分蘖期、成熟期D. 土壤温度、空气温度、水温3. 作物栽培中,氮肥的主要作用是:A. 促进作物根系发展B. 促进作物茎叶生长C. 促进作物果实成熟D. 增强作物的抗病能力4. 下列哪种灌溉方式属于节水灌溉?A. 大水漫灌B. 滴灌C. 沟渠灌溉D. 喷灌5. 作物栽培中,合理密植的主要目的是:A. 提高作物产量B. 减少病虫害发生C. 降低生产成本D. 增加土壤肥力6. 作物生长调节剂的使用,以下哪项是错误的?A. 促进作物生长B. 防止作物早衰C. 增加作物抗病性D. 随意使用,无需控制剂量7. 下列哪项不是影响作物品质的因素?A. 品种选择B. 土壤条件C. 气候条件D. 种植者的性别8. 作物病虫害防治中,以下哪项措施不属于生物防治?A. 引入天敌B. 使用性信息素C. 喷洒化学农药D. 培养抗病品种9. 作物轮作制度的主要优点是:A. 减少土地利用率B. 减轻病虫害发生C. 增加作物种植成本D. 降低土壤肥力10. 作物栽培中,以下哪项措施不能提高作物的光能利用率?A. 合理密植B. 选用早熟品种C. 增加夜间光照D. 改善田间通风透光条件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11. 作物栽培中的“三叶一心”是指作物在_________期长出的三片真叶和一片心叶。

12. 作物的需水量与_________、_________、作物种类和生长阶段等因素有关。

13. 作物栽培中,施肥的基本原则是“_________、_________、深施”。

14. 作物病虫害的防治策略应遵循“_________、_________、保护天敌”的原则。

15. 作物的播种密度过高会导致_________,影响作物的光合作用和生长发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填空题1)按农业区划和生产特点,我国油菜生产大致可分为_冬油菜和春油菜两大产区。

油菜的角果具有壳状和线状两种果皮。

2)单子叶作物属须根系,其根系由种子根和不定根组成,其中不定根是禾谷类作物根系的主要组成部分。

3)豆类作物根部均有与之共生,并能固定空气中的游离氮素的根瘤菌。

4)对大多数作物来说,磷的营养临界期都在幼苗期,而氮的临界期一般晚于磷。

5)根据水稻产量的源库特征,可将品种分为源限制型、库限制型和源库互作型三类。

6)环境有自然环境和_人工__环境之分。

7)净同化率表示单位时间、单位土地面积上所增加的干物重。

8)世界四大油料作物是大豆、(油菜)、花生和向日葵。

9)水稻群体面积指数最大的时期是孕穗至抽穗。

水稻一生中对逆境最敏感的时期是减数分裂期。

10)烟叶为自花授粉作物。

11)引种是作物的人工迁移过程,包括__简单引种___和驯化引种。

12)玉米的“棒三叶”是指:穗位叶、穗位上叶、穗位下叶三叶。

13)苎麻的繁殖方法有__有性繁殖___和无性繁殖两种。

14)(钾)是烟草吸收量最多的营养元素,该元素不足,不仅影响烟叶外观品质,而且影响其燃烧性。

15)铃柄离层形成引起的棉铃脱落属于(生理脱落)16)(生物产量)是指作物一生中通过光合作用和吸收作用所生产和累积的各种有机物的总量。

17)(作物栽培制度)是一个地区或生产单位的作物构成、配置熟制和种植方式的总称。

18)禾谷类作物叶片的功能期通常是指(叶片达定长至1/2叶片变黄)所持续的天数。

19)决定作物产量和品质的因素首先是(品种)。

烤烟一般质量最好的是(中部叶)。

20)棉花的主产品是(种子纤维);棉花去叶枝的时间为(第一果枝出现时)21.目前烤烟单株留叶数为(20片左右)。

世界上种植面积最大的烟草类型是(烤烟)。

21)水稻的花序为(圆锥花序)。

水稻的最早播期以日平均温度稳定通过(10℃)的日期为宜。

22)水稻僵苗不发、根系变黑并伴有畸形根(如虎尾状),则很有可能为(中毒)。

23)水稻一生中对水分最敏感的时期是(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期)。

水稻种子安全贮藏最低含水量为(13%)。

24)水稻主茎地上部伸长节一般为(4~6)个节。

25)下列哪种情况最能在两地间相互引种成功(同纬度的两地)。

26)下列作物都属于C3作物的一组是(小麦烟草棉花);下面都属于三碳作物的一组是(油菜棉花烟草)27)早稻品种的感温和感光性特点为(感光性弱)。

28)在作物生育期间,每隔一定的天数测定植株的生长状况,如稻、麦分蘖消长、穗分化状况等,这种研究法称为(发育研究法)。

29)植株上真叶为不完全叶的作物是(油菜)。

30.苎麻繁殖系数较大的是(组培繁殖)。

苎麻以(头季)麻的生育期最长。

一般情况下,出麻率较高的是(二麻)30)作物器官、个体、群体等的生长均呈(S形增长)趋势。

作物在(开花期)对温度最为敏感。

作物生育期的准确计算方法是(出苗至成熟)的天数。

二、判断题1)不同纬度地区间相互引种,重点应当了解作物的感温性,否则可能造成引种失败。

(×)2)稻,大豆,玉米,棉花,烟草等作物在我国通常在日照比较长的夏季种植,属于长日作物(×)3)稻穗的一次枝梗原基是向顶式分化。

稻穗第二次枝梗原基的分化是离顶式分化。

(√)4)稻种在适温湿润条件下发芽的情况是根长芽短。

(×)5)甘薯的根可分为块根、柴根和细根三类。

(√)6)甘蔗属禾本科甘蔗属植物,在我国的南方均有种植。

海岛棉的纤维长度一般比陆地棉的纤维长。

(√)7)紧凑型玉米品种的种植密度一般为3500-4000株/亩。

(×)8)收获营养器官的作物比收获籽实的作物经济系数要低。

(×)9)薯类作物主要用于生产淀粉类食物,都属于植物学的茄科。

(×)10)双子叶作物的根系是由一条由胚根发育而成的粗壮主根和从地下茎节上发生的不定根组成。

(×)11)通常双子叶作物地上部各茎节的腋芽能萌发成分枝,而单子叶作物地下部各茎节的腋芽则萌发成分蘖。

(×)12)同一作物生育期长短的变化,主要是营养生长期长短的变化,而生殖生长期长短变化较小。

(×)13)早稻对日照不敏感,所以可以在晚季作“翻秋”栽培。

晚稻播种时期的确定应充分考虑安全齐穗期。

(√)14)我国对稻米品质的评价一般要求在稻谷收获、晒干、去杂后存放90天以上才进行(√)15)喜温作物生长发育的最低温度为30℃左右。

其全生育期需要较多的积温。

(×)16)烟草十字期主根明显加粗,一次侧根大量发生,地下部生长显着快于地上部。

(×)17)油菜腊肥的作用是提高土温防冻,保冬壮,促春发稳长。

(√)18)玉米雌穗开始分化的时间比雄穗早。

(×)19)作物的食用品质主要是由蒸煮品质来确定的。

(×)20)作物营养生长是生殖生长的基础,因此,作物生产中营养生长越旺盛,产量越高。

(×)21)作物栽培的任务,就是千方百计地改善环境,创造条件,使作物的遗传潜力得以最大表达。

作物与环境协调统一,是引种成功的关键。

(√)三、名词解释题1)分蔸繁殖:分蔸繁殖就是把麻蔸分割下来繁殖的方法。

2)安全齐穗期:秋季日平均温度稳定通过20、22、23摄氏度的终日分别作为粳稻、籼稻、籼型杂交稻的安全齐。

3)集中施肥:把肥料集中施在作物的根系附近或种子附近的施肥方法。

4)可消营养生长期:在水稻的营养生长期内,能受短日、高温所缩短的那部分生长期。

5)全层施肥:将肥料均匀撒施于土壤表层,通过翻耕混入土壤全层。

6)微灌技术:是一种新型的最节水的灌溉工程技术,包括滴灌、微喷灌和涌泉灌。

五、问答题1)简述用地与养地相结合的必要性.[答]:由于在种植作物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要消耗地力。

①消耗土壤营养元素。

每收获一季作物,就要从土壤中带走一定数量的营养元素,产量越高,带走的也越多,除生产性消耗外,还有一些非生产性的消耗,如地面流失、深层渗漏、N素挥发等。

②破坏土壤结构。

消耗土壤无机N,将引起土壤中有机质的损耗。

由于有机质的不断消耗,不补充或补充得很少,再加上土壤耕作的破坏作用,会导致土壤团粒结构被破坏。

③土壤障碍因子增加。

如果耕种不合理,还会引起坡耕地严重的水土流失、干旱地区的土壤风蚀,在灌溉地上,如果灌溉不合理,会引起土壤次生盐渍化和土壤的次生潜育化等现象,而使地力下降。

如不注重养地,养分输入与输出就会失去平衡,土壤结构会受到破坏,障碍性因素也会增加,则地力必然逐渐衰竭。

因此,用养结合是必要的。

2)简述作物栽培的特点。

[答]:作物栽培的特点主要表现在4个方面:①复杂性。

不同的作物种类及同种作物的不同品种都各自具体不同的特征特性,同时,环境条件和栽培措施也对不同作物、不同品种产生不同的影响。

②季节性。

作物生产具体严格的季节性,天时和农时不可违背,否则,就可能影响全年产量甚至影响下一年的产量。

③地区性。

不同的地区适宜栽培不同的作物,同一地区的不同地块对作物的适宜性也有差异。

④变动性。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栽培作物的方法措施也要不断变化3)论述改善作物产品品质的主要途径。

[答]:作物品质的形成是由遗传因素和非遗传因素两方面决定的,因此,改善作物产品品质应从两方面着手,即通过育种手段改善品质形成的遗传因素,培育高品质的品种;同时,根据环境因子对品质形成的影响,采取相应的调控措施,为优质产品的形成创造有利条件。

从作物栽培的角度,改善作物产品品质的主要途径有:①选用优质品种。

作物种间、品种间其品质性状的差异很大,要生产优质农产品,首先必须选用优质的农作物品种,这是最根本的途径。

②合理布局。

温光生态条件对作物品质有较大影响,因此合理布局可使作物在适宜的温光条件下生长,避开不良环境的影响,从而使优良品质的遗传潜力得以充分发挥。

③恰当的栽培管理措施。

包括合理的肥水管理、病虫草害的防治、适时播种、移栽、适时收获和贮藏等。

4)论述目前作物光能利用率低的原因,并提出提高作物光能利用率的具体途径。

[答]:目前作物光能利用率低的原因有以下一些:(1)漏光损失,作物生长初期叶面积很小,日光大部分漏射在地面上而损失。

生产水平较低的大田,一生不封行,直到后期漏光也很多。

(2)光饱和浪费,已知稻麦光饱和点约为全日照的1/3-1/2,更强的光不能提高光和速率,而形成浪费。

事实上,光强远在饱和点以前,光合速率已不随光强成比例地增加,说明那时光能已不能被充分利用而浪费了。

(3)条件限制,有时由于环境条件不适合,如温度过高过低,水分过多过少,某些矿质元素缺乏,CO2供应不足,以及病虫害等等,一方面会使光合能力不充分发挥,限制了光能利用;另一方面会使呼吸消耗相对增多,最终使产量降低。

提高光能利用率的具体途径:适当密植和间作套作,合理施肥,增加CO2,调节温度,防止病虫害等等,不仅能促进生长,扩大叶面积,减少损失,还能改进生长条件,提高光合能力,并在一定程度上缓和光饱和现象,从而有可能提高光能利用率而增加产量。

29.种子休眠的类型、原因及打破的措施。

答:(1)原始休眠:种子在生理成熟时或收获后立即进入休眠状态。

二次休眠:由于不利环境条件的诱导而引起自我调节的休眠状态。

(2)原因:①胚的后熟:包括生理后熟和形态后熟。

打破措施有层积法、变温处理、激素处理。

-②硬实引起的休眠:种皮不透水、不透气和机械约束作用。

打破措施有机械磨伤种皮或者用酒精、浓硫酸等化学物质处理。

③发芽的抑制性物质存在引起的休眠:如脱落酸、酚类化合物、有机酸等。

打破措施有利用植物激素进行种子处理和清水冲洗。

11.以水稻为例简要说明,当纬度相同而海拔高度不同地区间引种时会出现什么问题?[答]:在纬度相近而海拔高度不同的地区引种,应注意生态条件不同导致品种生育期的变化。

当低种高引时,即低海拔地区引至高海拔地区。

由于高海拔地区稻作期间温度较低,品种发育迟缓,生育期相应延长,因此宜引用早熟品种。

当高种低引时,即高海拔地区引至低海拔地区。

由于低海拔地区稻作期间温度增高,品种发育加快,生育期缩短,故宜引用晚熟类型。

同海拔,同纬度地区间引种,因两地温光条件大体相同,相互引种后生育期变化较小,容易成功。

16)如何协调作物个体与群体的关系[答]:①作物个体和群体之间互相联系又互相制约。

个体是群体的组成部分,群体中个体的生长发育变化引起群体内部环境的改变,改变了的环境反过来又影响个体的生长发育。

群体中的各个个体间存在对生长空间、肥、水的竞争,并改变群体内部通风透光条件,制约个体的充分生长。

只有协调好个体与群体的关系,才能获得作物的高产优质。

②要协调作物个体与群体的关系,首先要选择株型好、产量潜力高、品质优、耐肥抗倒的良种。

在此基础上,采取适当的栽培技术措施,包括合理的种植密度、合理的株行距配置、肥水调控、使用生长调节剂塑造理想株型等,既充分发挥个体潜力,又达到群体平衡增产的目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