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大学大学化学习题答案
重庆大学大学化学习题6

第6章习题1.用列表的方式分别写出下列离子的电子分布式,指出它们的外层电子分别属于哪种构型(8、9~17、18或18+2)?未成对电子数是多少?Al3+、V2+、V3+、Mn2+、Fe2+、Sn4+、Pb2+、I-2.下列离子的能级最高的电子亚层中,属于电子半充满结构的是A.Ca2+;B.Fe3+;C.Mn2+;D.Fe2+;E.S2-3.指出氢在下列几种物质中的成键类型:HCl中;NaOH中;NaH中;H2中。
4.对共价键方向性的最佳解释是。
A.键角是一定的; B.电子要配对;C.原子轨道的最大重叠; D.泡利原理。
5.关于极性共价键的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可以存在于相同元素的原子之间;B.可能存在于金属与非金属元素的原子之间;C.可以存在于非极性分子中的原子之间;D.极性共价必导致分子带有极性。
6.由查表得到的键焓(能)数据,估算反应N2(g)+3H2(g)═2NH3(g)在291.15K下的标准摩尔焓变△r m(298.15K)=?7.sp3杂化轨道是由。
A.一条ns轨道与三条np轨道杂化而成;B.一条ls轨道与三条2p轨道杂化而成;C.一条ls轨道与三条3p轨道杂化而成;D.一个s电子与三个p电子杂化而成。
8.关于原子轨道杂化的不正确说法是。
A.同一原子中不同特征的轨道重新组合;B.不同原子中的轨道重新组合;C.杂化发生在成键原子之间;D.杂化发生在分子形成过程中,孤立原子不杂化。
9.关于共价键的正确叙述是。
A.σ键一般较π键强;B.杂化轨道重叠成键原子将有利于提高键能;C.金属与非金属元素原子间不会形成共价键;D.共价键具有方向性,容易破坏。
10.根据杂化轨道理论预测下列分子的杂化轨道类型、分子的空间构型:SiF4、HgCl2、PCl3、OF2、SiHCl311.BCl3分子的空间构型是平面三角形,而NCl3分子的空间构型是三角锥型,为什么?12.已知Na2[Ni(CN)4]的磁矩为零,六氟合铁(III)酸钾的磁矩为5.9波尔磁子。
重庆大学大学化学习题答案

试卷号:B070006(答案)注:各主观题答案中每步得分是标准得分,实际得分应按下式换算:第步实际得分本题实际得分解答第步标准得分解答总标准得分N=N ⨯一、对的在题末括号内填“+”、错的填“-”。
(本大题分7小题, 每小题1分, 共7分)1、—2、—3、+4、—5、+6、—7、+二、将一个或两个正确答案的代码填入题末的括号内。
若正确答案只有一个,多选时,该题为0分;若正确答案有两个,只选一个且正确,给1分,选两个且都正确给2分,但只要选错一个,该小题就为0分。
(本大题分15小题, 每小题2分, 共30分)1、(1)2、(3)3、(2)4、(3)5、(4)6、(3)7、(3)8、(2)9、(4) 10、(2)(4) 11、(3) 12、(2) 13、(1)(5) 14、(2)(4) 15、(4)三、填空题。
(本大题共10小题,总计24分)1、32、化学动力学(速率)化学热力学(平衡)3、耐蚀性(或增加高温强度和低温韧性) 1 分钢的硬度(或韧性) 1 分钢的高温强度(或增加硬度,或增加耐磨性)1分4、(本小题2分)稳定同位素 1 分放射性同位素 1 分5、(本小题4分)83s23p63d10+3两性 1 分/ 空6、(本小题2分)Cr2O72-+ 6I-+14H+ =2Cr3+ + 3I2 +7H2O 2 分7、(本小题2分)当反应前后∆V≈0,即p∆V≈0; 1 分或当∆r H>>p∆V时,∆r H≈∆U。
1 分8、(本小题2分)燃料氧化剂电极电解液各0.5 分9、(本小题3分)7.08⨯10-7 3 分10、(本小题4分)(1)N i=Ni2++2e-Ni 2++2e -= Ni(2)2OH -= H 2O+2e -+12O 22H ++2e -H 2 各 1 分 四、根据题目要求,通过计算解答下列各题。
(本大题共5小题,总计39分) 1、(本小题5分)2H ++ClO 4-+2e-= ClO 3-+H 2OE (ClO 4-/ClO 3-)=E +005922.V lg{{c (ClO 4-)/c }⋅{c (H +)/c }2/{c (ClO 3-)/c }}3 分=1.19 V+005922.V lg(10-14)2=0.36 V 5 分2、(本小题6分)(1) 2[Ag(CN)2]-=2Ag ++4CN -K =[K ( 不 稳,[Ag(CN)2]-)]2=(1.3⨯1021)-2=5.9⨯10-43 1 分(2)Zn 2++4CN - =[Zn(CN)4]2-K =K ( 稳,[Zn(CN)4]2-)=5.0⨯1015 2 分(3)Zn+2Ag +=2Ag+Zn 2+ K =10nE/0.059V=102(0.80+0.76)V/0.059V =7.6⨯10523 分 式(1)+ 式(2)+ 式(3) 得 出 题 给 方 程, 则4 分 K =K ⨯K ⨯K =5.9⨯10-43 ⨯5.0⨯1015 ⨯7.6⨯1052=2.2⨯10266 分3、(本小题8分) 设 总 压 力 为 p .K = p (H 2)⋅p (I 2)/{p (HI)}2 = [(p ⨯22.0)%/2]2 / [p -(p ⨯22.0%)]2 = 1.99⨯10-2 8 分4、(本小题10分) (1) ∆r H (298.15 K) =∑ν ∆f H (298.15 K) = 148.1 kJ ⋅mol -1 , 2 分 ∆r S (298.15 K) =∑ν S (298.15 K) = 332.34 J ⋅mol -1⋅K -1 ,4分∆r G (298.15 K) = ∆r H (298.15 K) - T ∆r S (298.15 K) = 49.01 kJ ⋅mol -1 > 0, 所 以 反 应 逆 向 自 发 6 分 (2) ln K (298.15 K) = -∆r G / (RT ) = -19.778 分 K (298.15 K) = 2.59 ⨯ 10-910分5、(本小题10分)(-)c (H +)=c ⋅[K ⋅(c /c )]1/2=(1.8⨯10-5⨯0.1)1/2 mol ⋅dm -3=1.34⨯10-3 mol ⋅dm -3 2 分 E (H +/H 2)=0.0592 Vlg{c (H +)/c }= - 0.17 V 4 分 (+)c (OH -)=1.34⨯10-3 mol ⋅dm -3 6分 E (O 2/OH -)=0.57 V 8分 E =0.57 V - (- 0.17 V)=0.74 V 10分。
《大学化学》课后习题答案

第一章化学反应热教学内容1.系统、环境等基本概念; 2. 热力学第一定律; 3. 化学反应的热效应。
教学要求掌握系统、环境、功、热(恒容反应热和恒压反应热)、状态函数、标准态、标准生成焓、反应进度等概念;熟悉热力学第一定律;掌握化学反应标准焓变的计算方法。
知识点与考核点1.系统(体系)被划定的研究对象。
化学反应系统是由大量微观粒子(分子、原子和离子等)组成的宏观集合体。
2.环境(外界)系统以外与之密切相关的部分。
系统和环境的划分具有一定的人为性,划分的原则是使研究问题比较方便。
系统又可以分为敞开系统(系统与环境之间既有物质交换,又有能量交换);封闭体系(系统与环境之间没有..能量交换);..物质交换,只有孤立系统(体系与环境之间没有物质交换,也没有能量交换)系统与环境之间具有边界,这一边界可以是实际的相界面,也可以是人为的边界,目的是确定研究对象的空间范围。
3.相系统中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完全相同的均匀部分。
在同一个系统中,同一个相可以是连续的,也可以是不连续的。
例如油水混合物中,有时水是连续相,有时油是连续相。
4.状态函数状态是系统宏观性质(T、p、V、U等)的综合表现,系统的状态是通过这些宏观性质描述的,这些宏观性质又称为系统的状态函数。
状态函数的特点:①状态函数之间往往相互制约(例如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式中p、V、n、T之间互为函数关系);②其变化量只与系统的始、末态有关,与变化的途径无关。
5*.过程系统状态的变化(例如:等容过程、等压过程、等温可逆过程等)6*.途径完成某过程的路径。
若系统的始、末态相同,而途径不同时,状态函数的变量是相同的。
7*.容量性质这种性质的数值与系统中的物质的量成正比,具有加合性,例如m(质量)V、U、G等。
8*.强度性质这种性质的数值与系统中的物质的量无关,不具有加合性,例如T、 (密度)、p(压强)等。
9.功(W)温差以外的强度性质引起的能量交换形式[W=W体+W有]。
重庆大学大学化学习题答案

成绩重庆大学大学化学(Ⅱ)期末考试试卷(B)学院___________ 专业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请考生注意:本试卷共5页)大题一二三四成绩一、对的在题末括号内填“+”、错的填“-”。
(本大题分9小题, 每小题1分, 共9分)1、金属元素与非金属元素之间形成的化学键不一定都是离子键。
答()2、所有电子的电子云都有方向性。
答()3、微细的铝粉、麦面粉、煤粉等与乙醚、丙酮、苯等类似,也属于有火灾爆炸危险性的危险品。
答()4、 r H大,并不预示其反应速率快。
答:()5、由于共价键十分牢固,因而共价化合物的熔点均较高。
答()6、稀有气体固态时,在晶格结点上排列着原子,所以它们的晶体属于原子晶体。
答()7、同一元素的离子半径小于其原子半径。
答()8、碳原子只有两个未成对电子,故只能形成2 个共价键。
答()9、过渡元素在高氧化态时一般均可与活泼非金属形成离子化合物。
答()二、将一个或两个正确答案的代码填入题末的括号内。
若正确答案只有一个,多选时,该题为0分;若正确答案有两个,只选一个且正确,给1分,选两个且都正确给2分,但只要选错一个,该小题就为0分。
(本大题分11小题, 每小题2分, 共22分)1、下列各系统中,具有最大摩尔熵值的是答:()(1) 20 K 时的冰(2) 273.15 K 时的冰(3) 373.15 K 时的水蒸气(4) 400 K 时的水蒸气2、H2分子之间的作用力有答()(1) 氢键(2) 取向力(3) 诱导力(4) 色散力3、在一定条件下,由蔗糖水溶液、冰、水蒸气、氧气、氮气组成的系统中有答()(1) 三个相(2) 四个相(3) 三种组分(4) 四种组分(5) 五种组分4、确定多电子原子中,轨道的能量的是答()(1)n (2)n和l(3)n,l和m (4)n,l,m和m s5氢作为一种很有发展前途的能源,下列各项中尚需研究解决的有答()(1) H2是一种没有污染的能源(2) 用水制氢资源丰富(3) H2的运输方便、安全(4) H2的燃烧热值大(5) 价廉的制氢方法和技术6、下列有机高聚物中电绝缘性最好的是答:()(1) 酚醛树脂(2) 聚氯乙烯(3) 聚四氟乙烯(4) 聚酰胺7、下列有机高聚物中,最适宜作粘结剂,且使用范围最广的粘结剂是答:()(1) 聚碳酸酯(2)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3) 环氧树脂(4) 酚醛树脂8、在由气体A 与B 组成的混合气体中,组分A 的分压力与总压力之比等于答:()(1) A 组分的摩尔分数(2) A 组分的分体积与总体积之比(3) B 组分的分压力与总压力之比 (4) A 组分与 B 组分的分体积之比9、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下,已知有一气态化合物分解只产生两种气态物质:单质磷蒸气和氢气。
大学化学实验_重庆大学中国大学mooc课后章节答案期末考试题库2023年

大学化学实验_重庆大学中国大学mooc课后章节答案期末考试题库2023年1.能相互反应产生有毒气体的废液,不得倒入同一收集桶中,应分类存放,并贴上标签。
答案:正确2.实验用过的仪器应及时清洁干净,放回指定位置,化学药品归还实验室,实验成品可自行带走。
答案:错误3.对强酸灼伤,应立即用水冲洗,再用20%-50%的碳酸钠或碳酸氢钠,肥皂水或淡石灰水冲洗,最后用水冲洗。
答案:错误4.倾注药剂或加热液体时,不要俯视容器,以防溅出。
试管加热时,切记不要使试管口向着自己或别人。
答案:正确5.酒精起火时,应立即用湿布或沙土等灭火,如火势较大,也可用泡沫灭火器灭火。
答案:正确6.对于无机酸类废液,实验室可以收集后进行如下处理:将废酸慢慢倒入过量的含碳酸钠或氢氧化钙的水溶液中(或用废碱)互相中和,再用大量水冲洗。
答案:正确7.含Pb等重金属的废液需要将重金属转化为难溶的氢氧化物,离子含量达标后方可排放。
答案:正确8.关于金属腐蚀,下列说法错误的是答案:发生吸氧腐蚀是由于金属表面氧气分布浓度不同而引起的_钢铁在大气中的腐蚀只有析氢腐蚀9.电镀结束后,对工件表面形状进行认真观察和仔细记录。
答案:正确10.下列关于试剂的取用描述正确的是答案:往试管中滴加试剂时,切勿使滴管伸入滴管中_所有取出的液体试剂和固体试剂都不能再倒入原试剂瓶中_从滴瓶中取用试剂时,需用滴瓶中的滴管11.下列关于学生实验守则描述正确的是答案:实验完毕,须清洗玻璃仪器,放回原位_随时保持实验台面的整洁_节约试剂,按规定用量取用12.采用EDTA滴定法测定水的硬度时,如何判断滴定的终点答案:溶液恰好由红色变成蓝色13.测定水的硬度时,采用EDTA进行配位滴定,所用指示剂为答案:铬黑T14.在进行电抛光前不需要的操作是答案:打磨工件15.在金属铜片上电镀镍时,下列操作正确的是答案:铜片做阴极,镍片做阳极16.在电抛光过程中,关于电化学除油操作的正确描述是答案:工件做阴极,钢板做阳极17.在进行减压过滤时,下列操作错误的是答案:抽滤前应用同一溶剂润湿滤纸18.影响反应速率常数的因素有答案:催化剂_反应温度_反应活化能19.用外推法确定∆T时,首先要在坐标纸上绘制反应温度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坐标系的横轴是反应时间,纵轴是反应温度,单位是K。
《大学化学》习题答案

A. CO2 B. H2O; C. NH3 D. CHCl3 17、在下列溶液中AgCl的溶解度最小的是( B ) A. 0.1mol/L的NaCl溶液 B. 0.1mol/L的MgCl2溶液 C. 0.1mol/L的AgNO3溶液 D. 0.5mol/L的Na2SO4溶液 18、以电对MnO4-/Mn2+与Fe3+/Fe2+组成原电池,已知Eθ(MnO4-/Mn2+)> Eθ(Fe3+/Fe2+) ,则反应物是( A ) A. MnO4-与Fe2+ B. MnO4-与Fe3+ C. Mn2+与Fe2 D. Mn2+与Fe3+ 19、已知下列反应的平衡常数: (1)A=B;K1θ (2)B+C=D;K2θ 则反应:A+C=D的平衡常数是下列中的( B ) A. (K1θK2θ)2 B. K1θ K2θ C. K2θ/ K1θ D. K1θ/ K2θ 20、已知氢氧化合反应:H2(g) + 1/2O2 (g) = H20(l),反应 △r Hmθ(298.15℃)=-285.kJ.mol-1,要有利于取得H2的最大转化率,可采取的措施是( A ) A. 低温高压 B. 高温低压 C. 低温低压 D. 高温高压 21、下列个物质的化学键中,只存在σ键的是( C ) A. N2 B. C2H4 C. PH3 D. 无法确定 22、下列物质中不属于毒品的是( B ) A. 吗啡
D. 都是状态函数,始终态确定,其值也确定 30.将物质a.K(s);b.Na(s);c.Br2(l);d.Br2(g);e.KCl(s)的标准熵值Smθ(298.15K)由大到小顺序排列的 是( C ) A. abcde B. bdcae C. dceab D. cdeba 31、下列各物质结构中,含有叁键的是( C ) A. 乙烯 B. H2O; C. N2 D. BF3 32、升高温度可以加快反应速率,最主要是因为( B ) A. 增加了分子总数 B.增加了活化分子的百分数 C. 降低了反应的活化能 D.促使平衡向吸热方向移动 33、向等体积的浓度均为1mol·dm-3 HAc和NaAc 混合溶液中加入0.01 mol·dm-3的HCl 溶液0.005ml,则溶液PH值的改变为( C) A. 增大 B. 减小 C. 基本不变 D. 无法确定 34、依据酸碱质子理论,PO43-:( C ) A. 是酸,其共轭碱是H3PO4。 B. 是碱,其共轭酸是H3PO4 。 C. 是碱,其共轭酸是HPO42-。 D. 是酸,其共轭碱是H2PO4-。 35、下列各种与爱滋病人接触途径中不会感染爱滋病的是( C ) A. 共用注射器 B. 性接触 C. 握手 D. 母婴传播 36、下列物质中不属于毒品的是( B ) A. 吗啡 B. 黄曲霉素
重庆大学大学化学第一章思考题答案

重庆大学大学化学第一章思考题答案1、下列生物碱碱性最强的是()[单选题] *APkA=22BPkA=5(正确答案)CPkA=13DPkA=582、苯丙素类化合物的生物合成途径是()[单选题] *A醋酸-丙二酸途径B丙二酸途径C莽草酸途径(正确答案)D氨基酸途径3、下列方法中哪一个不是按照色谱法的操作形式不同而进行分类的()[单选题] * A离子交换色谱(正确答案)B薄层吸附色谱C纸色谱D吸附柱色谱4、由两个C6-C3单体聚合而成的化合物称()[单选题] * A木质素B香豆素(正确答案)C黄酮D木脂素5、木脂素母核结构中的C6-C3单体数目为()[单选题] * A1个B2个(正确答案)C3个D4个6、阿托品是莨菪碱的()[单选题] *A左旋体B右旋体C同分异构体D外消旋体(正确答案)7、香豆素衍生物最常见的羟基取代位置是()[单选题] * AC7位(正确答案)BC5位CC3位DC6位8、香豆素及其苷发生异羟肟酸铁反应的条件为()[单选题] *A在酸性条件下B在碱性条件下C先碱后酸(正确答案)D在中性条件下9、适用于队热及化学不稳定的成分、低极性成分的提取()[单选题] * A渗漉法B超声提取法C回流提取法D超临界流体提取法(正确答案)10、沉淀法的分类不包括以下哪一种方法()[单选题] *A水提醇沉法B碱提酸沉法C铅盐沉淀法D结晶法(正确答案)11、苯丙素类的基本母核是具有一个或数个()单元的天然化合物()[单选题] * AC6-C3基团(正确答案)BC6-C6基团CC5-C3基团DC8-C8基团12、黄酮母核具有的下列何种结构特点在碱液中不稳定()[单选题] *A邻二酚羟基(正确答案)B3-羟基C5-羟基D7-羟基13、检识黄酮类化合物首选()[单选题] *A盐酸-镁粉反应(正确答案)B四氢硼钠反应C硼酸显色反应D锆盐-枸橼酸反应14、大黄素型蒽醌母核上的羟基分布情况是()[单选题] *A一个苯环的β位B苯环的β位C在两个苯环的α或β位(正确答案)D一个苯环的α或β位15、属于二萜的化合物是()[单选题] *A龙脑B月桂烯C薄荷醇D穿心莲内酯(正确答案)16、纸色谱是分配色谱中的一种,它是以滤纸为(),以纸上所含的水分为固定相的分配色谱。
重庆大学有机化学习题答案

习题答案第一章1.(1)有机化合物:含碳化合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酸盐、金属碳化物等少数简单含碳化合物除外)或碳氢化合物及其衍生物的总称。
有机物是生命产生的物质基础。
(2)共价键:共价键(covalent bond)是化学键的一种,两个或多个原子共同使用它们的外层电子,在理想情况下达到电子饱和的状态,由此组成比较稳定的化学结构叫做共价键。
(3)同分异构:同分异构是一种有相同化学式,有同样的化学键而有不同的原子排列的化合物的现象。
(4)杂化:在形成多原子分子的过程中,中心原子的若干能量相近的原子轨道重新组合,形成一组新的轨道,这个过程叫做轨道的杂化。
(5)偶极矩:正、负电荷中心间的距离r和电荷中心所带电量q的乘积,叫做偶极矩μ=r×q。
它是一个矢量,方向规定为从负电荷中心指向正电荷中心。
(6)诱导效应:诱导效应是指在有机分子中引入一原子或基团后,使分子中成键电子云密度分布发生变化,从而使化学键发生极化的现象,称为诱导效应(Inductive Effects)。
(7)异裂:共价键断裂时,共用电子对完全转移给成键原子中的某个原子,形成了正、负离子,这种断键方式称为异裂。
(8)德华力:在化学常指分子之间的作用力。
(9)键角:分子中和两个相邻化学键之间的夹角。
(10)Lewis酸:路易斯酸(Lewis Acid,LA)是指电子接受体,可看作形成配位键的中心体。
(11)疏水作用:非极性分子间或分子的非极性基团间的吸引力。
导致这些基团在水性环境中的缔合。
(12)官能团:决定有机物性质的原子或原子团称为官能团。
2.(1)(2)(3)(4)(5)(6)(7)(8)(9)3.具有偶极的分子:(1)两H原子中心指向O原子方向;(2)又H原子指向Br原子;(4)H原子指向三个Cl原子的中心方向;(5)乙基指向羟基方向4.(1)正庚烷;(2)异丁烷;(3)异己烷;(4)新戊烷5.(1)(2)(3)(4)6.酸:Cu2+ FeCl 3 CH3CN碱:NH3 CH3NH 2 C2H5OC2H5加合物:CH3COOH CH3OH7.(1)CH3COOH/CH3COO-H3O+/ H2O(2)H2SO4/HSO4-CH3OH2+/CH3OH(3)HNO3/NO3-(CH3)3NH+/(CH3)3N8.(3) CH3Cl > (2) CH3F >(4)CH3Br >(5)CH3I > (1) CH 49. 单键最长,双键次之,叁键最短.单键中两个原子间的电子云密度小,叁键两个原子间的电子云密度最大,共同的电子把两个原子吸引得最近.所以说,叁键最短,单键最长,双键处于中间. 10.C5H12O11.C8H10N4O2第二章1. ⑶>⑵>⑴>⑸>⑷3. 2-甲基丁烷较稳定的构象是:CH 3H CH 3CH 3HHCH 3CH 3HCH 3HHCH 3CH 3CH 3CH 3H H ⑴⑵⑶其中⑴和⑵更稳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习题答案
1
1.△f H m(298.15K)=44.01 kJ·mol-1
2mol时,△H(298.15K)=88.02kJ
吸热Q p=△H=88.02kJ
做功W=83.06 kJ
2.νA= -3,νB= -1,νc= 2,△ξ(1)=0.5mol
3.(1)△ξ(1)=4mol
△r H m(298.15K)= -92.30kJ·mol-1
△r H(298.15K)= -369.2kJ
(2)△ξ(2)=2mol
△r m(298.15K)= -184.6kJ·mol-1
△r H (298.15K)= -369.2kJ
4.△f m(298.15K)= -157kJ·mol-1
5.A.△r m(298.15K)分别为
-2599kJ·mol-1,-890.3kJ·mol-1,-566.0kJ·mol-1
B.△c H 分别为
-1299.5kJ·mol-1,-890.3kJ·mol-1,-283.0kJ·mol-1 C.发热量排队C2H2>CH4>CO D.发热量排队CH4>C2H2>CO 6.(1)C,(2)B 7.(1)31.7kJ,(2)1.91×103kJ·mol-1 8.△= -626.6kJ·mol-1
10.△r m(298.15K)=173.14kJ·mol-1,有
11. △f m(298.15K)= -1015kJ·mol-1 12.B
13.T<1.24×103K,建议不可行,因为任何温度下,△r G(T)>0 14.D<A<C<B<E
15.(1)△r m(298.15K)=689.94kJ·mol-1
△r S m(298.15K)=0.360kJ·K-1·mol-1
(2)△r m(298.15K)=582.2·mol-1,否
(3)△r(1 000K)=329.0kJ·mol-1,否(4)T>1912K
16.T<463.7K
2
1. νA=0.5mol·dm-3·s-1,νB=0.5mol·dm-3·s-1,νC=0.5mol·dm-3·s-1,
3. ν=kc2A c B三级反应
4.9.36 5,75kJ·mol-1 6.k=3×1012s–1
7.Ea=1.0×105J·mol-1,A=1.1×1013s-1
8. k=1.2×10-2s–1 9.20% 10.4.69×106倍
11. k=4.9×10-4s–1
12.k1(平均值)=2.15×10-4s–1,t1/2=3223.9s
13.(1)v0(蔗糖)=6.43×10-5 mol·dm-3·s-1
(2)n(葡萄糖)=n(果糖)=0.128mol
(3)α(蔗糖)=0.32
14.1.8×10-11 mol·dm-3·s-1 15.4600年
3
1.p总=3.9×104pa
2.n(O2)=2.0×10-2mol
3.p(N2)=
4.6×105pa,P(O2)=105pa
5.K =2.0×10-10
6.K =2.3×10-29,K p=8.9×10-32pa
7.(1)△r G(298K)=173.1kJ·mol-1,K =5.01×10-31
(2)△r m(298K)=208.4kJ·mol-1,K =3.16×10-37
(3)△r G m(298K)= -33.0kJ·mol-1,K =6.03×105
8.(1)△r G(298K.15K)=37kJ·mol-1,K =3.3×10-7
(2)K (800K)≈1.4×103
9. K (500K)=1.47×1010
10.K2×104,△r G m(292K)= -27.2kJ·mol-1
11.△r m(298K)=86.55kJ·mol-1,K(298K)=6.8×10-16
△r(1 573K)≈70.7kJ·mol-1,K(1 573K)≈4.5×10-3
12.(1)pH=5.15
(2)pH=3.88
14. pH= 4.75
15. pH=9.25,α=9.0×10-5
16.(1)1.3×10-5mol·dm-3
(2)1.8×10-10mol·dm-3
17.(1)无沉淀生成
(2)c(Cl-)=8.9×10-3mol·dm-3
(3)2.2%
4
5.(Ni2+/Ni)= -0.257V
6.(1)E,△r G m= -98.4kJ·mol-1,反应能自发。
(2)= -0.427V,△r m= +82.4kJ·mol-1,反应不能自发。
7.(1)E= -0.801V,反应不能自发
(2)E= -0.513V,反应不能自发
8.=+0.236V,K =9.55×103
9.(1)E
(2)△r m ·mol-1,反应能自发
(3) E= -0.39V,反应逆向自发△r G m= +75.3kJ ·mol-1 10.(1)K=3.2
(2)c(Fe3+)=0.075 mol·dm-3
11.(PbCl2/Pb)= -0.268V
5
1.n:2,3,4,4,5
l:1,2,0,3,0
轨道数:3,5,1,7,1
2.16条子轨道,32种状态
3.(1)3,4,5,…,正整数
(2)0,1
(3)±2,±1,0
1
(4)±
2
(5)1
(6)0
4.n,l;n,l,m;n,l,m,m s;l,m
5.A,C
6.D
7.只有(4)是正确的。
8.C
9.26,4,1s22s22p63p63d64s2
11.A
12.D
13.Cs,Ba,V,Ni;Ag,Hg,Ar,Ga.
14.A>;B>;C<;D≈;E>
15. B
16. 2.20;4.15;6.10
6
2. B,C
3. 极性共价键;极性共价键;离子键;非极性共价键
4. C
5. B,C
6. –95kJ·mol-1
7. A
8. B,C
9. A,B
10. 正四面体,直线形,三角锥,V字形,四面体
14. C
16. 高,氢键;PH3分子量小,色散力小
17. 色散力、诱导力;色散力、诱导力、取向力和氢键。
7
1. (1)-;(2)-;(3)+;(4)-。
2. (1) b,e;(2) c;(3) b;(4)d。
3. (1) 分子晶体;(2) 原子晶体;(3) 离子晶体;(4) 金属晶体。
4. (1) 金属晶体;(2) 离子晶体;(3) 离子晶体;(4) 分子晶体;(5) 原子晶体。
5. (1) f;(2) a;(3) b;(4) c,d,e,f。
7. (1) Li;(2) Hg;(3) W;(4) Cr;(5)Ag。
8. (1) 铜是金属晶体,升温后晶格结点上的原子或离子振动加快,振幅加大,自由电子流动的阻力增大,导电性降低;据能带理论,加热后,硅晶体满带上的电子被激发越过禁带,跃迁到空带上去而形成导带,满带上留下“空穴”,它们都可导电,所以硅的导电性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2) 由于形成了掺杂半导体而使导电性显著增强。
8
10. △r H(298.15K)= -746.5kJ·mol-1
△r S·K-1·mol-1
T转=3370K
T<T转正反应自发,有热力学可能性,动力学措施是寻找催化剂,提高反应速率。
11. 残留硬度182μmol·dm-3,不能。
13. pH=7时,E=0.15V很低,易被氧化成五价砷的形式存在。
14. 应使pH≥10.3
16. Fe(OH)3开始沉淀时pH=1.8;沉淀完全时pH≥2.8
9
5. –1.93×1010kJ·mol-1
7. (1) 标准煤2.805×106kg
8. –4.8×108kJ·mol-1,-2.1×106kJ·g-1
9. –2.39×109kJ·mol-1
10. 297.2kg。